看画把我带着帖

夜宴肯定进行了两场,分上半场下半场,中途有些人离开了。有人说这幅图有丢失的部分和错乱的部分,我现在也很以为然。青鸟兄提到每幅画之间以屏风相隔,这部分我仔细看,就少了屏风。而且吧,韩熙载的衣服和后面拿着鼓槌送人的那一幅,我外行看着都明显是同一个系列的场景。这中间的可能是丢失了,也可能是拆开收藏结果合错了。
没屏风隔着的两幅画:


画后面出现一个擂完鼓的韩熙载,好像在送人,谁理他了呀:



我用聪明才智想象了一下:王屋山跳完六幺舞后,有人离开了,这个人就是状元郎粲。上宾离开,韩亲自相送。然后进入到下半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韩的着装,谁神经病脱了穿穿了脱,一般是越穿越少,结束时添衣。
二是因为下面这个扛着琵琶的女子,这个女子扛着琵琶,还拿着吹奏乐器,我看就是后面那一群用来吹的。那她是收乐器,还是备乐器,不管哪种,都说明还有演出。画里出现了很多琵琶,不可能只有李佳明妹妹的独奏。画里那么多穿着演出服的舞伎,也应该还有群舞。
三是讲的通啊, 我能猜到,缺失的部分可能是比较放浪形骸的部分。由于种种理由被掐掉了。看看韩熙载穿着和陈致雍的变化就知道: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4 19:18:18 +0800 CST  
哎呦,我把扛琵琶的关键人物忘放了,补一下: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4 19:20:06 +0800 CST  
@青鸟123456ABC: 青鸟兄,我又要总结了。
这是一幅让我产生很多揣测的画,总让人脑海浮现另一个场景的画。让我感到有趣。如果加上画中人的身世经历,社会关系,可能更有看头吧。

1. 中国古代画人为什么大都不像真人?另类卡通。除韩熙载和几个重要人物比较突出,其他很多人都长的一个样子,尤其是人的侧面,看着老怪怪的。

2.这种画法是白描还是工笔呢?是不是带颜色的就是工笔,不带颜色的就是白描。

3.你喜欢的画有哪些,介绍一幅再试看,看我能摸到门嘛。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4 20:32:47 +0800 CST  
韩熙载,为人幽默,文才俱佳,也很聪慧。曾派歌姬秦若兰以美人计试出后周使陶谷的为人。他能赚也能花,每到穷困,就换上破衣烂衫,装成盲叟,手持独弦琴,令门生舒雅执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诸姬乞食。不仅如此,还向李煜表穷,得到赏赐后,继续纵情歌舞,遭弹劾。李煜很生气,将他贬职外放,尽逐诸姬,他又向上乞哀,后主心软,容他回来不久,就发现诸姬归位,又回到从前。李煜很无奈。
现在对这幅画评价的通说是:里面透出了中国文人的“隐逸”状态。我的天,怎么看出来的,主要因为那副愁眉苦脸。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4 21:21:02 +0800 CST  
其实这幅画还可以研究那时候留“胡须”的款式。可谓越老胡子越长。所谓须眉堂堂。上唇的胡须叫作“髭”,下唇的胡须叫作“粜(音跳)”,颊旁的胡须叫作“髯”,而下巴的叫“襞”(音必)。
古人留胡须,但是由于从前男女均为长发,从外观上比较明显的区分就是胡子。所以很多人留。沈从文和王力曾经就古人的胡子问题论战过,语言诙谐,十分有趣。沈认为,不是人人都留胡子,感兴趣可见《从文物来看看古人的胡子问题》一文,王力认为,分歧不在留胡子,而在刮胡子,古人修胡子不刮胡子,见答沈从文先生文章《关于的胡子问题》。我理解如果不犯罪,没蓄须的就是自然长不出胡子的。
还是言归正传,那时的人最喜欢留“八字胡”,可能也就是山羊胡,左右分两撇,尾端或上翘或下垂。胡子就是美男子的标志,功能是可以很好的修饰脸型、唇形、使举止文雅,尤其吃东西时。







不过据计算,“男子面部大约有25000根胡须,与相同粗细的铜丝一样坚硬的胡须。而男人的胡须每年要长125mm-150mm,这样算来,男人们平均一生要花3000个小时刮胡子”。怎么样,反正都麻烦,男士们,总得留个胡子试试才不遗憾啊。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4 22:29:26 +0800 CST  
我决定好好爱书话,爱到无法爱了为止。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6 22:40:46 +0800 CST  
头脑当中不那么空白了,有点线索。胆大包天的把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全点一遍。我还算清醒,难度好大,光清明上河图,(和夜宴图是同一题材的)繁华的汴京,一样很多谜题,很多人,很多风物,看着看着就进画了,就不打算回来了,太长。
第二幅画,看动物吧,召唤属牛的朋友,五牛图咋样。一打开这图,就惊叹,这哪是五只牛,简直就是活脱脱五个人啊!
青鸟兄,这个也是手卷嘛。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6 22:53:18 +0800 CST  
不得不说, 这些牛都特别可爱。从右向左,一只跟着一只,像一个团队,又没啥交流。所以更似群英谱画像。背景则一片素,啥也没,更好的突出了主题。
刚看的时候,觉得韩湟画的夸张,牛脖子上真有那么多褶子吗?一个个都像老牛。于是专门找耕牛的照片看,还真是的。那么,肯定算写实。我给每只牛取了名字:

1.贪吃牛




这有点牛生羊相,主要在那对角。有人考证过,这五只牛的耳型,尖尖有缺,全是“纯种中华牛”。也有人说它没在吃东西,是在蹭痒痒。我看那嘴型,还是觉得在吃。牛、羊、马的眼睛,都有点像人的,这还是个双眼皮,有机会一定好好观察,牛都是双眼皮?反正它神色惬意,什么都不如走着走着,顺便吃点(或者顺便蹭痒痒),悠闲,不亏待自己。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6 23:37:19 +0800 CST  
2.哲学牛
牛脾气嘛,倔强很正常。但是这一只斑点牛,不止倔,眼睛深沉,还带着清高和沉思,抬头问天的模样,是追寻答案的哲人。尾巴也很倔强,来回拍打的驱赶蚊虫,很动态。说它完全不理人,也不是,还拿一只眼睛的余光似有似无的瞥着你。
从形态上看,农村有选牛口诀:“上选一张皮,下选四只蹄;四蹄圆并拢,蹄底有陷沟。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前裆能放斗,后档放下手。前腿直如箭,善走不用鞭;后腿弯如弓,行步快如风。嘴形如老虎,牛角似铁锥;脊梁如案板,尾巴如硬鞭。”
这样对比看,是样样符合。
比如“四蹄圆并拢”是不容易卡石子等异物。会有这样的牛吗?出去走一圈,蹄子塞的和烂牙的牙缝一下。身材要前高后底(屁股低),脖子那里凹陷下去好挂犁,弄个溜肩回来,很麻烦。腿短而有力,擅长负重前行。
古人将牛看成家人,谨慎挑选。画上这五只牛,都是好牛。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2:15:35 +0800 CST  
3.哞哞牛
正面视角,有时候正面摸狗,它会有个退后的姿态,这头牛,就好像有这样的姿态。这简直是四目相对,呼之欲出,一看就知道它在哞哞的冲着人叫。分不清楚,应该是善意的吧,不会下一秒就用角顶人吧。眼眨毛很长,胡子根根分明,就是牙齿怎么是黑的。牛牙是黑的吗?这个不十分清楚。脖子右边有个晕上的墨点,这是谁干的,八成是乾隆。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2:33:35 +0800 CST  
4.爱因斯坦牛
最喜欢这只牛了,因为很俏皮。说是在舔毛皮,怎么看着都像一边做鬼脸,一边调皮的看着人,和爱因斯坦一样的鬼脸。它的“头发”很有特色,根根朝天,又大又圆的黑鼻头。看到这些细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韩湟在一笔一笔画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对他那个状态切实的充满了向往。
看画是一个方面,趴在桌案边,旁观画画写字,一笔一划的,感受那种功力和专注,也是很好的感受。可惜我只看人写字,没见过人画画,澄净的感觉应该一样吧。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2:47:14 +0800 CST  
5.大佬牛
我的天,难怪是用来压轴的。就没见过这么稳重的、有气场的牛。它和别的都不一样,它不那么自由,多了一副红色的络头,还历经沧桑,还久通人性,简直快要成精了。完全可以作为镇宅的神兽。它几乎展现出一头合格的耕牛的一切优良品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被它这么看着,似乎自己是懒惰的,不上进的,不守纪律的。我居然会被一头牛质疑!这韩湟不会画的他自己吧。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3:08:26 +0800 CST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3:08:59 +0800 CST  
这五只牛真是个性迥异,各有千秋,第一只悠闲潇洒,第二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独立清高,第三只开朗活泼,有沟通能力,第四只顽皮好动,第五只,身在“庙堂”,稳重成熟。他们都事农,耕田,做贡献。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看出来里面几公几母,哈哈。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3:17:32 +0800 CST  
@青鸟兄,国画都会有很多题跋,这幅五牛图,我看题跋已经比画还长了。
1.画上的题跋有啥讲究?
2.是见者有份,随便谁都能接一段?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3:24:43 +0800 CST  
可见题跋很多,很长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3:27:08 +0800 CST  
接着来,看题跋的内容,有有意思的东西。对于文字,压力小点,一起看下,乾隆这个大钢戳放到最后,烦他,处处留痕。
最吸引我的是赵孟頫留下的三题跋:
1.“余南北宦游,於好事家见韩滉画数种,集贤官画有《丰年图》、《醉学士图》最神,张可与家《尭民撃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几家《醉道士图》与此五牛皆真迹。初,田师孟以此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昻物,因托刘彦方求之,伯昻欣然辍赠。时至元廿八年七月也。明年六月,携归吴兴重装。又明年,济南东仓官舍题。二月既望赵孟頫书(首题)”



文中写明画的来历:初见五牛图,是通过好友田师孟(田衍,画家,陕西人),然后托刘彦方从赵伯昂处求得。元二八年(1291)得此画,1292年重新装裱,1293年题字。这是赵孟頫40岁的字。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4:41:31 +0800 CST  
2.“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再题)


------------------------------------------------------------------
这是继续说了鉴赏心得:神气磊落用的好。此外提到了陶弘景的故事:面对梁武帝的邀请,画了二牛图以明志。赵孟頫觉得韩湟五牛图是有这个意思的。一个带络子的,四个逍遥自在的。具体时间没有写,应该同时期吧。其实这种理解带有赵孟頫的主观认识,和我一样爱联想。
经查:韩湟虽然号称“牛马专家”,《画谱》却将其列入“人物门”而非“畜兽门”,他喜欢画农家风俗,画人物更佳。而且一直做官,五牛图应该没有那么深的意味。

3.“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
延佑元年三月十三日 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 赵孟頫又题”(三题)


-----------------------------------------------------------------
这个有意思了,赵孟頫自己的藏画,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跑到太子手里了。更绝的是,太子还展开给他看。几个意思呀,不知赵那时的心情如何。肯定不咋好,所以提笔就写,这本来是我的。延佑元年(1314年)时隔近30年,并非颠沛流离,他一直在做官。这是赵孟頫61岁的字。三题跋为五牛图增值不少。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5:10:58 +0800 CST  
赵孟頫向往陶弘景的选择,自己也画了个二羊图,一见五牛图,尤其也有个戴络子的,产生这种理解一点儿也不奇怪。他三题之后六年乞归。
果然能在画上留题跋的,一般还是自觉。赵后留下题跋的孔克表,孔子五十五代孙,平阳进士,精通史学。给朝廷提意见没人理采,弃官回家,隐居昆山。明朝洪武四年下诏纳贤,孔克表推辞,后来还是当了老师,结局是,陪朱元璋就餐失仪下狱,绝食亡。
公元1352年(元顺帝时),孔在邹君玉那看到五牛图,题跋:“善相马者,不于骊黄牡而于天机。余谓观画亦然。海虞邹君君玉示余《五牛图》,有步者、睵(音哉,看)者、纵而鸣者、顾而舔者、翘首而驰者,其天机之妙,宛若见之于东皋西垄间,亦神矣哉。吴兴赵文敏公以为唐韩晋公所画,品题再三,至称为稀世名笔,盖有得于此矣。君其宝之。至正十二年春二月七日。鲁孔克表题。”
赞叹此画如得天机,五牛神态妙,赵的题跋乃稀世名笔。问题是,哪头牛是翘首而驰?我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5:53:28 +0800 CST  
然后全是乾,这一摊,那一摊,不仅自己题,动不动让臣子也奉和一番,越接越长。然而从题跋的内容上看,赋予新的变化:将耕牛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估计他盯着最后一只牛看着看着,也有了觉悟。开始警醒自己和大臣们,要心系农业,以穑事为重。
在最前面,乾隆也说明了此画来自进贡。然后做了一首诗。如下:

------------------------------------------------------------
这首诗提到了陶弘景,还提到了识民艰的问题。作为帝王,还是有所升华。
为何前面说乾隆是看最后一头牛看觉悟的,请看这诗:”一牛络首四牛闲(间)?,弘景高情想象间(闲)?,舐齕钜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所以,由于位置不同,第四头牛深的乾隆的青睐。
@丁哀鹤 哀鹤兄,你曾做闲间之辨,看吧,能拿乾隆怎么办。还有没办法的,他完全不能像赵孟頫般,标明题、再题、又题。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写着写着前后颠倒了,又解释一番。重新作诗二,令大臣们依韵奉和。总之,今天看着这些,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了。
-------------------------------------------------------------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20-08-07 16:35:04 +0800 CST  

楼主:酒醉扶墙走

字数:29941

发表时间:2020-07-26 02:24: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5 18:45:13 +0800 CST

评论数:4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