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与我的终点

逆水行舟,就会觉得吃力,或觉得假使自己选择放弃,那会很不甘心,会集聚很多的负面情绪。其实,人生多少的场景,不是逆水行舟?
从身份角色的职业化来说,很多的希望改变命运,其实是奢望。修炼,玄幻小说,欺骗了很多的读者。
有修炼者说,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变化之道,没有领悟,就只是天上的浮云,虚幻的水上波纹。
它存在,但是与自己无关。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1 22:04:05 +0800 CST  
很多抽象的东西,说话人及其对话双方,在其语言里是表达了,实则南辕北辙,徒增分歧与矛盾。

比如如何做人,如何善良,如何对父母——一旦落到实处,具体的自己做了些什么,多少人在自欺欺人(欺骗加欺辱!)!?自己没有做到,逃避责任却要求对话人的选择符合自己的“抽象标准”!
——————————————————————————————

对于我,我所面临的实际的人,不论同事、亲人、学生,都只是我生命里的一景,只占据一小部分时空而不是全部。同样对于由此得经历付出,金钱付出,时间相处,都是如此——我的眼光、兴致与心愿,仰望更高——那彼此的约定、责任与束缚,我会挑战与,跳出之外。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0:58:36 +0800 CST  
其实,只要正视到死亡墙,路的终点的存在,那一切的“道理”、“规则”、“法律制度与良心”,都会显示其极限的!偏偏有人说那是绝对存在的不可逾越的底线········

我,不同那样子的人,对话。一切都是一个函数,都有其极大值,极小值,有其值域与定义域。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1:03:43 +0800 CST  
那无法定义的存在与数,抽象与至尊道理,就像佛性,人性,兽性,与人本初,可以语言化,却不可以成为茶馆、沙龙的笑谈资料——太多的闲谈,不过是浑水摸鱼而已。

绝大多数人,在混沌里得不偿失,即便得鱼,也难以忘筌。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1:07:46 +0800 CST  
摘自《苏轼传》

苏轼6时进学堂,因为聪明伶俐,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8岁到10岁间,他父亲进京赶考,落榜后也不回家,而是去四处游历,于是,苏轼的母亲程氏在家担负起教导他的责任。小苏轼听到古往今来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总是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

一次,他母亲教他《后汉书》中的文章《范滂传》,范滂是后汉时的一位青年文人。后汉由于治理不当,政权落入宦官手中,以致全国贪污、贿赂、敛财和滥捕盛行,正直忠贞的学者们一再进谏,却因地方官都是宦官的门人和手下,招来一再的审讯。后来,许多文人被杀害,范滂就是其中之一。范滂临死前与母亲诀别,其母深明大义,范滂终于从容赴死。读完这篇书,小苏轼说:“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

他母亲说:“你能够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母亲吗?”简短的对话中,苏轼的志向与苏轼母亲的正直可见一斑。
——————————————————————————————————

我看过很多的名人、伟人故事里,母亲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倒是很少有伟岸的父亲。
这是为什么?··········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8:35:19 +0800 CST  
是做父亲的难以自降身价以陪伴孩子成长,而失去了精神传承的机会(帝王之家的帝师,权贵的贵族学校重视传承例外)?

还是谋生的男人极其苦逼而猥琐,难以自信而高大地屹立在纯真的孩子面前?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9:03:58 +0800 CST  
抑或者,你我皆凡人,是因为拼爹拼妈的失败·····

抑或者,母爱的不干净,污染了她的孩子·····所以,这是极其憎恶儒家文化的根本——上梁不正下梁歪,长辈有过,还值得后人敬畏?皇帝罪恶,这个国家会不完蛋!??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2 19:07:29 +0800 CST  
人与人为什么会出现怨恨?——自己的欲望被阻,别人成了异己!

偏偏有人喜欢安排别人,按自己的意图、欲望与情绪爱憎来划分亲人与敌人!!
——————————————————————

宗教有降妖除魔的说法,那是把“异己”“妖魔化”而已。其实,敌人的战胜不是关键的,孙子兵法最在乎的是——自己要先立于不败之地!!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3 17:16:35 +0800 CST  
没有找到不生不灭的本来初心,所有的奋斗,争取与“降妖除魔”,是很容易一场空的。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3 17:27:49 +0800 CST  
花落花开花满天, 潮涨潮落潮起伏
——————————————————————————
水面欲平平天下,山峰争高高地上

波摇波去波澜壮,影幻影泡影迷离


线上是来自网上的对子。下一句是鄙人的所对,其意思吧?功过自在人心,志气总是因缘!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3 18:28:02 +0800 CST  
他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结果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
————————————————————————————————————
多少人的命运莫不如是!!?

近日在看《苏轼传》。
人物命运展开的过程里,多少人物之间的雷同!想要改变外物的“志向”大多数与“志大才疏”相关。这适合于道家“承负”思想的解释。我们承担某些反作用,这往往让我们的目标在背景里游走,不可捉摸。——生灭之道,平衡而已,问题是,谁是棋子,谁是棋手?天知道啊······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15:41:09 +0800 CST  
下面摘自林语堂著的《苏轼传》
苏东坡有下列的名句:
“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每一个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
————————————————————————
这不是简单滴评说王安石变法的政治缺陷。在利用与被利用的逻辑链条里,信仰几乎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利益,及其糟粕人性对于被牺牲者的毁灭。很多的政治家,以及政治理想主义者,对于人性本恶,都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0:21:31 +0800 CST  
倘若人无可利用,甚至于不拿身躯当工具(当然更不是目的所在),此心性,足以遨游太虚乎!!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0:22:57 +0800 CST  
寂灭乎?寂灭乎!竟然在这个节点,此帖开始超乎感叹与感悟,心可以不动的。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0:24:15 +0800 CST  
摘自《苏轼传》

看看东坡这位诗人对同胞的态度吧,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和那些他审问的阶下囚,并无不同。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念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之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从遣,闵默愧前修。

对子由他写的更是肺腑之言:

平生所惭今不耻,
坐对疲氓更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
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
气节消缩今无几。
————————————————————————————————————

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所曾经讨厌的人,还真的符合辩证法,但是却是悲剧。自省的坏处就是它同自杀很接近。试一试如此的设想——囚徒的罪与法官同等,法官的的反思会葬送法庭,警察本身就是匪徒如在美国欺凌非白人嫌疑犯,它的改过会摧毁美国,老师的能耐与学生等同,老师的反思·······关键是人世间没有多少人会自我反思。

看苏轼传,苏轼的诗词,切中了政敌的人性恶的一面,你的张扬就会葬送你的生命。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0:44:37 +0800 CST  
人世间没有多少人会自我反思。

切中了自我敌人的人性恶的一面,这样的张扬就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道可道,非常道”。老聃早就如此切中时弊!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0:47:26 +0800 CST  
因为有声音才能分别识知,即使除去所有引起见闻觉知的东西,向内守望那一片寂静空无,这也是一些现示出来的尘世器物种种分别的幻影。

我没有责怪你依持一个假的心,只要你仔细揣摩这个心,如果离弃了六尘境像,仍然有能分别的体性存在,那就是你的真心。

如果这个能分别的体性,离开了六尘境界,就不存在,那麽,它就不过是六尘境界的分别影像显现,这个心也就是尘世器物世界的种种分别的幻影罢了。
————————————

摘自《楞严经》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1:11:02 +0800 CST  
如来告诉阿难:世间一切修行参学的人,虽然能成就至高的禅定,但是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仅仅成就阿罗汉果位。
这都是将生死妄念执著为真实不变的心性的结果,所以你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修证到佛的正法。
——————————————————————————————————————
摘自《楞严经》
——————————————————————————————————————
你以为它是真的,你在乎他,你才会烦恼。如此而已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1:12:40 +0800 CST  
侨陈那站起来对如来说:现在我是会中年龄最老的,在初受度的大众之中,独独得到「解」的称名。我是因「客尘」两个字而成就圣果的。
世尊,就像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睡过吃过之後就整装离开往前走去,并不想安住下来,如果视自己为主人安住下来,那就不会再往前走了。
这样来看,不住就叫做客,住就叫做主人,客的含义就是不住。另外,就像清晨阳光初出时烟尘清扬,受光的照射,这些烟尘在空气中清晰分明,呈现出尘世物质世界的形貌,这时烟尘摇晃流动,而空间是寂然不动的,这样来看,澄明寂静叫做「空」,摇动就叫做「尘」,那麽「尘」的含义就可叫做「摇动」。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摘自《楞严经》
——————————————————————————————————
意境画面,唯有以心传心,出自初心本源,方可不随时空而变易吧······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1:19:38 +0800 CST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东望海,西望湖,山平水运细欲无。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苏轼诗词
——————————————————————————
这是读书与行路的共通的地方,——会看到一个终点,会在下一岔口考虑是否选择?是否继续?······
楼主 东方的文化227  发布于 2019-09-15 21:24:48 +0800 CST  

楼主:东方的文化227

字数:17937

发表时间:2019-08-28 19:35:1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7 16:42:11 +0800 CST

评论数:1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