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集

他人即地狱


去年去一座艺术院校办事,在舞蹈学院的校区里走,隔不远就看见路旁一双丢掷的舞蹈鞋。听说是招生考试期间,发挥不好的学生走出考场就扔鞋子。跟高考完毕放火烧书是一样一样的。
学舞蹈的孩子所受的苦通常只有家里人知道。天天练基本功,高强度肌体的过度使用,使很多小孩身体都备受各种外伤内伤之苦。多年训练,只为一搏,一旦考试发挥不好,晋级无门,便是前功尽弃,旁人很难想象小孩心理所承受的莫大压力和焦虑。所以,扔鞋子也是有思想有诉求的人的抗议行动。
杨丽萍算国内舞蹈界大师级的人物了。60岁了,一顿饭只吃几十克的东西。几片牛肉,一个水果,就是正餐。离了两次婚,为了舞蹈,一辈子没生小孩。作为女人,不生育已是对世俗规则的最大叛逆,也是个人生命的最大的牺牲了,但你能妄议她经历不精彩,活的不丰富吗?
生命的取舍每个人都不同,多元的民主社会是可以包容兼蓄多种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的。你所热衷的所提倡的也许正是他人舍弃不要的。尊重他人才是对自己的尊重。试图将所有人的生命往一个模式里塞,才是愚昧,狂妄和法西斯。
人性的恶外化为社会的恶。只要是人生存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和冲突。偏见蛮横到处皆是,是客观存在。活着就是被动地与环境与外物无形征战的过程。唐吉坷德根本不是孤例。这个原型甚至可以囊括一切有抱负的写作者。那么,能否公允地对现象进行判断,描述,以及启蒙引导,也意味着对一个写作者良知的考验。
罗素说过,我们面临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那就是教育已经成为智慧和自由思想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或好为人师者,甚至公共知识分子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日,全社会热议的北大学子杀母案,几乎所有媒体的案情介绍中都在强调他一向成绩的优秀,可是一个学霸却能做出弑母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有没有人深入探究,这究竟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呢?教育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了呢?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4-28 20:19:21 +0800 CST  
@卼臲 2019-05-18 23:19:58
进来拜访一下,有人把你当作我的ID了 :)
-----------------------------
哈,没见过那么伪善又神经错乱的:)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5 11:16:26 +0800 CST  
闲话

前一段旅游时,在某地小旅馆住了近一个月。溽暑的雨多,一下就是一半天停不了。平日我喜欢坐在中庭的沙发上休息,喝茶,逗狗,观赏花草。发现来来回回,服务员就那么几个,其中有一个,听人喊名字像女孩,其实是个男的,神情颇有点自以为是的模样,都不过点头之交而已。
看雨的时刻很美。淋不着,却能享受到哗哗扑面的舒适凉气。雨丝一会拧成绳子,一会解开。一时急,一时缓地像空中有马群在奔腾。随着风吹,雨的纱一会飞飘到身上,一会又挪出去。雨声则像对双耳的按摩,白噪音,可能雨声里也掩藏着不可言的言语吧。
慢慢熟悉了,一个扫地工经常没事来搭讪。说说这个,说说那个,在ta闲聊中,我算认识了整个旅馆的工作人员。谁咋样,谁不咋样,谁有病没病,谁过得好不好,基本上全来自ta的嘀咕嘀咕。其实呢,据我观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ta的无聊和心机却显露无疑。我笑笑,觉得还是下雨的声音好听,天籁之音啊。
多大个旅馆啊,才不到十个人,在ta心里就会纠缠那么多的是非,换个几百人上万人的大单位该怎么活啊。人类发明了语言,相互倾诉,却闹得到处是恩恩怨怨,到处是利益矛盾。跑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还不能让人清静,真是服了。
交往过的人都晓得我性格干脆爽利。人不惹我我绝对不去招惹他。但你要惹了我,哪怕干一架呢,事儿必须说清楚。我不允许自己活的夹杂,复杂,不明不白。我单纯,但我不愚蠢。我不欺负人,不等于就好欺负。江湖这么大,倚剑行天下。难怪读书时就喜欢贾岛的《述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哲学上讲,存在决定意识。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聒噪当然不用听,聒噪的乌鸦嘴可直接视为移动垃圾桶。放眼虚实环境,到处都是人,其实真正重要的没几个。活了几十年,不必为无干路人打扰自己游览世界的好心情。或许只有选择,才能彻底将人区分开来。
爱谁谁吧。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5 13:53:48 +0800 CST  
《述剑》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5 14:01:23 +0800 CST  
吃个瓜,兼说偷和摘的区别


刚进入八月,网络上的热点就围绕着一地西瓜展开了。
淇县公安局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出卖自己,写信息通报表扬自己“惩恶扬善”的断案水平,不料想出现剧情大反转,遭受到全网全国人民的愤慨质疑。接二连三只好每天通报舆情,企图清洗执法水平薄弱的臭名声,任何事件都不要看小,发酵数天已成祸事一桩,最终不得已,只好来个上级政府的最新通报,综合全网络人民的意愿,纠正了执法错误,自罚了事。
作为堂堂一个执法部门,是非不清,黑白不辨,糊里糊涂(装模作样),宁把偷说成摘,把有理的判成无理的,让该罚的倒得经济赔偿,给盗窃者撑腰,将无辜老百姓的私有财产视为草芥,儿戏执法,颠倒真实案情,确实好本领耍的开啊!不大书特书怎么当得起人民警察这光荣名号?!
互联网真是面好镜子——是骡子是马都出来遛遛。你以为自己判案无私正义,那就听听网民怎么评价吧。浅薄,懒政,睁眼瞎,无知,指鹿为马。。。。。。真不晓得从何处投机钻营跑出来的,还充当正义的化身,当警察?哈哈,哪里想象得到,网络镜子里照出个妖怪来。
孔乙已为了维护面子,把偷书成为窃书。叫法不同,至少认识的本质没有改变。而有些“警察”竟然公然挑战网民智商,把偷写成摘,把正当自卫做伤害作恶处理,这究竟长的是什么样的奇葩脑神经?
这种公然倒错是非曲直,试图搅乱混水的行为,新华社怎么定义的?——只会让犯罪者有恃无恐,导致公序良俗的错乱:“遗憾的是,这种错乱在一些基层执法中并非孤例。谁会“折腾”谁有理,谁的嗓门大谁有理,谁身上有伤谁有理,谁出血谁有理……各种“糊涂断案”案例严重侵蚀了执法的公正性,也把该用法律厘定的是非变成了由法律之外的因素决定,而事实、法律则被放到了一边。”
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是存在天眼的时代,这是处处都有监督的时代,如今我国法治社会提倡的是执法断案公开,公正,透明。你以为掌握了话语权就可以肆意妄为,将偷改写为摘,将假丑恶化装成真善美?你以为自己穿上执法者外衣,就可以胡作非为,更改现实历史的结局?却不知,光天化日之下,多高明的伎俩都会像轻飘飘的肥皂泡一样被真相戳穿,天涯怪谈,真有人可笑不自量呀。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船来船往、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大臣和坤在侧随口答到:“无非名利二字。”而老舍说过,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低头再看看论坛小社会,那些缺什么补什么的人,嚣叫的很响亮的人,自以为是横行霸道还爱当“惩恶扬善“”某警察主持正义的人,咱老百姓就当看小丑演戏,很可以调剂娱乐下紧张的生活,呵呵两声了。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5 17:05:21 +0800 CST  
贝雅特丽齐

这是天使的名字。这是缪斯的名字。这是女神的名字。
三十岁前,但丁写了一本名为《新生》的情诗集赞美和怀念她。这本书也是但丁的处女作。他的自传式故事。“献给心与魂皆受到重击的一切人”
但丁记述他初见贝雅特丽齐的心灵震颤。他说,荷马的诗句简直是对她的完美注脚:“她更像是神的女儿,不像凡人的女儿”。这是一个十岁男孩的一见钟情。九年后,当他又一次在石桥跟贝雅特丽齐擦肩而过,他只能侧目窥探着他的美人,只能以写十四行诗试图驱散深及脉络肺腑的情毒。“与爱神遭遇,我知道这绝无错误”。他的诗句,多么像坚定的朝圣者的誓言。
一生中仅有的两次的远望,就是但丁细细咀嚼了一世的爱情的滋味。这部《新生》是诗集也是散文集。两种混合文体兼具了一种双声的思考。但丁承受着贝雅特丽齐的死亡所带给他的失落感,承受着灵魂的折磨和痛苦,并以新生命的眼界去对记忆进行回顾整合,他研究爱情对精神层面的改变,爱神带给自己的诗意体验。这种对青春的阶段性反思,无疑是智慧的探险行为。
艺术是一种铭记的方式和行为。它记载了但丁的青春和挣扎,记录了一个朝圣者的心灵史。这持续了一生的单相思,柏拉图式的纯粹爱情,就是诗人无怨无悔的信仰。贝雅特丽齐无疑就是但丁私有的神话。这个诗人心目中圣洁的淑女,贝雅特丽齐,让但丁在人间经历到地狱与天堂的灵魂洗礼。甚至可以说,《新生》就是被誉为人文百科全书《神曲》的前奏,基座或扎实的思想准备。
“ 啊, 在爱情的路上行走的人们,看看有谁的悲伤会比我更甚”。《新生》诗集是写给贝阿特丽采的情歌,《神曲》中则由贝阿特丽丽齐带着他游历了天堂,并远远地见到了上帝。爱情的力量在《神曲》中明确为诗人心目中引领与拯救的力量。
啊!诗神缪斯啊!或者崇高的才华啊!请来帮助我吧;
要么是我的脑海啊!请写下我目睹的一切,
这样,大家将会看出你的高贵品德。——《神曲》
据文学史书记载,但丁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20岁时与妻子结婚,两人相守终生,育有子女。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6 11:24:22 +0800 CST  
贝雅特丽齐,是篇写在七夕前夜的小品文
也是种仪式感吧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7 21:48:49 +0800 CST  
怎么网友的回复都失踪了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09 12:59:57 +0800 CST  
由旅游说开去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和扶持的新兴产业。毕竟,圈起一块风景,圈起一块历史遗迹,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费,而且这种经济是污染比较小,能源零消耗的可持续性经济,几乎就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的恩赐,恩赐的是源源不断的钱呀,政府部门怎么能不善加利用,不想法设法煽情宣传,忽悠更多的游客来拉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并且风景或老祖先遗存谁都带不走,一旦被圈,就可以一茬一茬收费宰客,实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今我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有了钱,不到处转转,不享受享受,不开开眼界,是不是有点枉活一世?到处旅游了,好像生活质量就提高了,旅游这种你情我愿的事情,从表象看竟似乎是双赢的好事呢。那些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的旅游团一拨一拨,潮水一般汹涌浩荡,举国上下,简直是挡都挡不住。你不去?自然有别人去,社会上,骗子和傻子都是捉对出现的,没有谁更精明,只有谁最精明。这也是看风景带给人的启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经济可持续,旅游个体的新鲜劲却很难持续。毕竟旅游的的换境移情作用,极其短暂。时间的流动性和冲刷力,会令一切褪色。愉快或不愉快,有价值或无价值,都会慢慢过去。这更像哲学家所说的,没有人可以在桥上过一辈子。
走几个地方,写几篇游记,仿佛是件风雅事情。但是文字写出来,就高下立见了。有人能写出点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有人就是移动照相机,更有人还不如移动照相机,简直就是脏兮兮活生生蝗虫过境。飞去的诗人徐志摩写过“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有几人能身体力行呢。
读万卷书是知识的积累,行万里路是见识的扩展。两厢的严密结合,虚实互动,才能激发出知觉思维系统的新感悟,得到实际的新境界新高度的经验收获。有独立思想的人,处处时时都会产生新发现,甚至不必出门。既然出了门,那就不妨放下牵绊,彻底放飞自我,用新脚步新眼睛去欣赏领悟异地的风土特色。异地当然有不同,相同才是大遗憾。景色不同,生态不同,人群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观念民情都会有点差异,这是异地的有意义之处。花钱旅游,倘若能用金钱实现了物理意义的空间挪转与生理意义的心境改变,也不能算浪费。可惜的是,旅游一趟,认识没有任何提高,还滑在原地打转转,那就劳力又破财,得不偿失了。
每每看到有微信圈晒图的,旅游归来,不晒上几张图片不足以证明行程似的。图片也有人照的好看,也有人照的不好看,都反映了个体角度和照相技术问题。很有些把一般景点照得离奇出彩的,也很有些把名胜佳迹照的一塌糊涂的。显示的是水平,暴露的是态度:爱不爱,是否认真对待等小细节,也会一一在照片上着色显影。
说到底,人逃不出自己。行为行动的自由,不等于人的自由。人被自我所制约,被环境所制约,被教条制约,被秩序制约。。。。。。被时空所制约。有时候,想一想,带着锁链跳舞,可能更接近人生的真相。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好电影。看过了,毕竟会留下点印象。人的成长是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其实跟旅游有关,也跟旅游无关。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11 21:41:52 +0800 CST  
蜘蛛谕

【作者】苏拯【朝代】唐
春蚕吐出丝,济世功不绝。
蜘蛛吐出丝,飞虫成聚血。
蚕丝何专利,尔丝何专孽。
映日张网罗,遮天亦何别。
傥居要地门,害物可堪说。
网成虽福己,网败还祸尔。
小人与君子,利害一如此。

夏天蚊虫多,蜘蛛也多。有时候蛮小的一个角落,仔细瞧,竟然也会趴着数只摆开八卦阵,专捉飞来将的张牙舞爪的灰蜘蛛。以为是上吊的干尸,却偶尔会出溜动作几下,说明是活物。
电影里的鬼片中,蜘蛛网多的地方,通常是些败落的门户。没有人气,又肮脏,便被各种低级小物种所盘据,无休无止地上演无聊野蛮的弱肉强食的故事——扑捉,交配,厮杀,繁衍。。。如果有摄像机拍下来,似乎也称得上相当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一帧帧。此处可参见赵忠祥的动物世界解说。
西游记中的蜘蛛精被贴上雌性标签。可是生物学上和现实里,雄性的蜘蛛却数量更多。那些羸弱不堪又机巧活现的大都是雄性,他们受本能驱使,机体更富有表演性,以利于抢占地盘,在捕猎求偶行动中获得肯定和青睐。
不学生物,更没有兴趣关注观察它们。只要不妨碍正常生活,看见了也就当没看见,就凭它们那丁点儿的不值一拍的身躯,能成什么气候?整天倒吊在网上,不停织网,这儿拉拉,那儿弹弹,怪忙碌,貌似勤勤恳恳,那勤勤恳恳却只够给鬼片增添些恐怖荒凉气氛,或许对蜘蛛而言,那些成年累月的不起眼的破功劳,也值得吹嘘一番?
好吧,那就看看几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写蜘蛛的。估计作者讽刺的都是些不识字的,装聋作哑的蜘蛛,不然早跳脚露出蛛丝马迹了:夏天这近三月的忙乎,不都挂在网上,怎么就没人欣赏呢?!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19 14:12:47 +0800 CST  
@拜纳姆你 2019-08-20 18:39:51
写的不错
-----------------------------
谢谢阅读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0 19:25:48 +0800 CST  
爱咋咋地

想起几句王朔的话。记下来
——不是我要蹂躏你,这话儿不说我心里不爽!
——所有自夸的、自以为正确的,在外招摇的,都是暗中夹带自己私利的,必须有人出来给他们添点恶心,别让他们觉得有一手遮天的好事,占多大便宜现多大眼,这不是洒狗血,是行使自然律。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5 00:40:29 +0800 CST  
秋天该很好

入秋了。大街上少了光膀子的汉子,更鲜见露胳膊露腿的美女。
雨刚下了两天,一个个人都开始变得含蓄矜持了。也是啊,再骄傲的肉身都敌不过风吹雨淋的侵袭。在爱漂亮与爱健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利害的。那些易燃易爆炸的夏日靓照均被删除,似乎从没存在过。
这就是节令,命令的令。是无常,其实也是常。
雨后,走在路上,看见一滩一滩的积水。就想起小时候,多爱下雨天啊,专门找小水潭子去踩,吧嗒吧嗒溅一身泥水,乐得忘情,乐得欢实。如今小心翼翼,绕着水洼,生怕弄脏了鞋子和裤腿。知道自己对自己负责,或许才是成长的含义。
连续几天夜里没睡好觉,听了一地蛐蛐叫,也听了半夜雨声。倒没想什么,越想睡就越睡不着,什么姿势都不对,一会感到被子热,一会掀开了又觉得凉。于是耳边就莫名飘荡起一句熟悉的歌声: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就想到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拒绝给新版红楼梦作曲的话:从前回答记者提问,总说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现在我说就是红楼梦。我对它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不能超越它,我就不会写。
心血。简单的两个字,里面倾注着不简单的情感成本。这也是现今流行音乐那么多,电子技术再高明,风格多闪亮,时尚歌手前赴后继,都不过是闹哄哄几天,经受不住时间检验的主要原因吧。仅仅为了娱乐,过后会剩下什么呢。
快餐时代,还有人会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7 19:19:55 +0800 CST  
金句

有次在咖啡馆等人,一个年轻男子轻轻踱过来问,你是某某某吗?我答不是,你认错人了。他又问,那你是某某杂志的吗?我说不是。他还不放弃,直接递了张名片,说,我是微信微博,微文化的出品人,有机会合作。
之所以现在想起来,是因为突然想到了微文化这个词。而微文化对大众生活的直接影响便是短语与金句的全民普及。
昨天和朋友吃饭,提到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朋友也顺口感慨道:重权势者必定轻义,重财帛者必定薄情。
对啊。这世上哪里有两全?每种选择都是立场,都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缘木求鱼一开始就是错误,错了改个方向就好,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一个人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嘴边还有与朋友那句很相像的另一句话,“轻仇者寡恩,轻义者寡情,轻孝者最无情”。吃着美味佳肴,笑笑就咽下去了,不想多说。
通常懂就只是会心一笑。多说无益。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8 13:49:37 +0800 CST  
鲁迅的笔下是怎么体现国人奴性的?

鲁迅对奴性的批判是旗帜鲜明的,直指黑暗的旧社会和专制的旧制度,力图震醒沉睡中的国民。鲁迅对奴性的批判对改造国民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与同学许寿裳讨论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一 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的是什么?三 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的父亲为庸医所误而病故,因此,他在1904年弘文学院毕业后便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学,目的是学成回国后可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在一次上医学课前放的日俄战争新闻电影片的画面中,他看到许多体格强壮的中国人作为看客,麻木地看着日军砍下自己同胞的头颅。他受到强烈的刺激:“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决计转向提倡文艺运动。
鲁迅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有着很深的思考和认识,他痛感当时国民的落后和不觉悟,痛感改造国民性之重要和艰难。他说:“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与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的落后、不觉悟。因此,“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在前期,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哲学上,他更多地受到尼采的影响。他认为:旧中国,“个人之性,剥夺无余”,倘若国人自觉,个性张,国家则便由沙聚之邦转为人国,“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因此他说:在当今竞争角逐的世界上,立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是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在后期,鲁迅则以唯物史观为武器,观察中国社会,解剖国民性的弱点,唤醒国民的觉悟以起来改造黑暗的社会。
鲁迅主要是通过小说、杂文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批判奴性,这是他与梁启超、陈独秀对奴性批判的重要不同之处。小说《阿Q正传》是活生生的“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阿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暴露了国民性中奴性的丑陋、可气和可悲。阿Q是无家、无业、靠打短工为生的农民。他有自尊、自负的一面,村上所有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甚至也很鄙薄城里人。他也想造反、革命,改变自己的境遇,由奴才变主子。另一方面,他受尽赵太爷、假洋鬼子和强者们的欺压和凌辱。眼见强者要打他时,他“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丝毫无反抗之意。在受强者的欺压和凌辱后,他心里虽一时愤愤不平,暗暗骂一句“他妈的”之类的话,但很快就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精神上得到了自我安慰,以为取得了胜利,心满意足,过后也全忘了。阿Q自轻自贱,奴性十足,明明是为强者所打,所侮,所辱,却找种种说法,藉以为反败为胜,在精神上得到了胜利。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在官府审他的大堂上,他吓得身不由己的下跪,被当差人斥之为“奴隶性!”。但他在自认为比他弱的小尼姑、小D等弱者面前又显出是强者,伺机欺负、羞辱他(她)们。他周围的人们也常常欺负他,取笑他,对他的命运麻木不仁,在枪毙阿Q时,他们是喝彩的看客。鲁迅对阿Q及其周围麻木不仁的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孔乙己》、《药》、《端午节》、《孤独者》等作品也都从不同的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病根和国民弱点,目的是催人留心,唤起觉醒。
鲁迅的杂文,是刺向旧社会的匕首、投枪。他对奴性的批判,小说很形象生动,蕴义无穷,令人品味咀嚼,久久不能忘却;而杂文则文字虽不多,但思想深邃、犀利,有震撼力,同样令人难忘。鲁迅对国民性中的中庸、守旧、好面子、虚伪、势利、媚外、麻木、奴性等病态劣根性多有揭露。总起来看,鲁迅认为,总病根是卑怯、奴性,无自主、自立、自强的反抗精神。
有人认为,惰性是人类思想中本来就有的,中国人的惰性更深。中国人的惰性表现有二,第一是听天由命,第二是中庸。鲁迅则认为:这两种态度的根柢乃是卑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姿的,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纵为奴隶,也处之泰然,但又无往而不合于圣道。”鲁迅痛切地说:“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无论有没有外敌。”中国人受强者的蹂躏已蕴蓄着很多的怨愤,但有些人却不向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鲁迅称这些人是卑怯者,无论如何鼓舞,也不会使他们有面临强敌的决心。他对国民性中卑怯、奴性无比痛恨。他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他又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在强者面前,奴颜婢膝,逆来顺受,苟且偷安,这只能导致民族和国家的衰败,直致灭亡,这是惨痛的教训。
鲁迅深刻地指出,几千年的专制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文化是造成奴性的根源。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尖锐地揭露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不过是人吃人的历史,“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他在《灯下漫笔》中进一步说:“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吃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在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中国是奴隶之国,“中国人向来就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官方的学者们竭力美化历史,鲁迅则直截了当地指出,过去的时代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针对保守、复古思潮盲目赞颂中国文明,鲁迅激愤地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对奴性十足的奴才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奴性者虽卑怯,无自主性,但它对强者和弱者有着两副绝然相反的嘴脸:“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基于对历史的思考,他说:“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且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这是对奴才做了主子而显出的嘴脸的勾勒。他又对主子沦落成了奴才的嘴脸作过揭露:“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奴才与主子可以转换,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主义并没有动摇。这是因为奴才的这种卑劣性是由专制制度造成的。“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慰。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专制制度造出奴才,专制制度需要奴才,专制与奴才是相依为命的。
奴性为奴隶之性,但并非所有奴隶都有奴性,都是奴才。当奴隶觉醒之后便有了反抗意识,这样的奴隶决不是奴才,而是反抗压迫者的英雄。鲁迅说:“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篾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鲁迅认为,文学家们的使命在于唤醒奴隶们的觉悟。他对宣扬奴化意识以麻醉人的精神的帮凶者表示出极端鄙视和愤慨。他指出:“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是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就因为奴群中有这一点差别,所以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平安的差别,而在文学上,就分明的显现了麻醉的和战斗的不同。”鲁迅本人的文字是催人觉醒的惊雷,召唤战斗的号角。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极力奴化中国人民,力图培植、豢养一批为他们服务的奴才。鲁迅对洋奴、“高等华人”、宠犬、西崽多有揭露批判。他指出:“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从帝国主义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要紧的奴才,有用的鹰犬,能尽殖民地人民非尽不可的任务:一面靠着帝国主义的暴力,一面利用本国的传统之力,以除去‘害群之马’,不安本分的‘莠民’。所以,这流氓,是殖民地上洋大的宠儿,——不,宠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被统治者之上的。”在谈到电影的作用时,鲁迅指出,流行于上海的西方武侠片、色情片,不仅为西方人“多吸收一些金钱”,而且“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使看者觉得“自己只好做奴才”、“自惭形秽”。这深刻地揭露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电影等文化手段不知不觉地进行奴化教育的卑劣目的。
鲁迅对国民性的解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自己摆进去,这与通常的启蒙思想家站在民众之上居高临下进行教育不同。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他在《灯下漫笔》中回忆民国初年,纸币暴跌时将纸币兑换成现银时的心情和感想时写道:“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成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他又写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由于中国旧的传统根深蒂固,因此,“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成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说得多深刻啊!仔细一想,即使在今天,这种现象似曾相识。
鲁迅在青年时代就崇尚个性独立,意志自由。在同各种旧势力的顽强斗争中,他更是横眉冷对,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毛泽东赞许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和他对奴性的深刻批判,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9 10:06:49 +0800 CST  
国足

看国人踢足球,每每会看得满腔悲哀。世界杯预选赛在即,却让人对之根本无法给予任何厚望。
国足的衰败虽有多种因素,但足协的不作为,已直接导致中国足球每况愈下。多少年了,连个世界杯都踢不进去,简直觉得那帮人差不多就是废掉了,真是无语,无奈。国人素质的局限明摆在那里,民族劣性明摆在那里,有时候,也就只能当个娱乐项目看一看。难怪听人们时常调侃说: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是两种不同的运动。
国民性的一盘散沙和人性的自私汇合成一股相当污浊的暗流。在国民意识长期的短板效应中,自然难以收获好的行动结果。你看着他们踢,看着他们一次次丢人现眼,看看世界排名,泱泱人口大国,竟然连非洲小国冰岛北美岛国都不如。与中国女排的铿锵玫瑰比起来,实在宁无一个是男儿啊。
足球如何发展,广播电台、电视台还真没少介绍国外的先进模式。上上下下始终装聋作哑,碰上四年一次世界杯,假模假式,都会装腔作势!足球不会说话,可你对足球不“尊重”。它确实会羞辱你!
足球并非政治,但它却是国家精神的体现。往往大众越重视这项运动,现实反而就会越纵容放大其缺陷,叫人最后越厌恶它。尤其是商业经济的利益催化作用,使得国足就如那滩扶不上墙的烂泥,真配不上人们的期待。想想,自己的忧心也真无聊,闻一多先生不是早就写过了嘛——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算了,睡觉去,一切烟尘事,明月无心留。

链接————
黑哨
(足球运动中的裁判的违反公平性原则的行为)

黑哨是指任何体育运动中的裁判的违反公平性原则的一种行为。一般指裁判员收受贿赂或受人指使违背公平、公正执法的裁判原则,在比赛中通过有意的误判、错判、漏判等个人行为来主导比赛结果。黑哨问题与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尤其是经济因素是造成“黑哨”的毒瘤之一。英语中没有“black whistle”这一说法,美国人形容裁判的“黑哨”很直接,如“cheating/bad call”。
百度概念:
体育运动中裁判员违反公平性原则的行为。
一般指裁判员收受贿赂或受人指使违背公平、公正执法的裁判原则,在比赛中通过有意的误判、错判、漏判等个人行为来主导比赛结果。
黑哨问题与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尤其是经济因素是造成“黑哨”的毒瘤之一。
典型事例:
2002年3月份,曾担任全国足球甲级队A、B组主裁判员的龚某因涉嫌在比赛中吹黑哨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月17日,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企业人员受贿罪正式批捕龚某。
在公布的证据中,龚某在执法绿城队的两场比赛中受贿10万元。
2003年1月29日,宣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龚某涉嫌受贿案,据查,2000年至2001年,龚某在受中国足球协会指派担任全国足球甲级队A、B组主裁判员职务期间,先后9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37万元。法院审理认为,其利用担任裁判员职务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受贿罪。因其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主动坦白交待了受贿的大部分事实,酌情从轻处罚。法院当庭宣告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龚某有期徒刑十年。宣判后,龚某不服,提起上诉。2003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龚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8年之后,扫赌打黑反腐风暴刮向了裁判圈。这一次,一切都不一样了。
随着“金哨”陆俊和国际级裁判黄俊杰、周伟新被警方带走调查,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们都不禁发出感慨,既然曾经代表中国裁判最高水平的陆俊都已经成为“黑哨”,那还有几名裁判能够洁身自好呢?显然,中国足球裁判的声誉随着“金哨”褪色,已经跌至谷底。
国内黑哨案例不胜枚举,略去。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29 22:23:48 +0800 CST  
螳臂当车之新说

下午小侄子来了。后天开学,来奶奶家,就能争取一天玩乐。不过还是背个迪士尼新出的蓝色儿童轻型书包,里面装一堆作业。
小侄子和我感情好,经常给我发微信动态,报告每天的学校新闻了,作业情况。上学期老师选他课代表,他说不想当,功课太多,刚升初中,就已经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学校离家走路五分钟,中午都不敢回家了,一点钟班主任就要求自习。应试教育之苦一代接一代地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吃过晚饭,侄子写周记,扭过脸儿问我,螳臂当车的螳是金字旁还是什么?
我反问他,螳螂的螳是什么偏旁?他伸了伸舌头,歪着头答,那应该是,虫子旁。
小孩子的记忆力好,成语故事只需要讲一次,他就会应用。常常是这边学会那边卖,日记周记作文里,不仅成语顺溜,有时候典故也用得是新颖恰到好处。因此刚升到新学校,便被语文老师发现了,要当苗子培养,没想到他还不承情,回来跟我们嘟着嘴说,我喜欢的是画画,我将来要设计动漫电影,要我当美术课代表那是肯定不会拒绝的。
小孩子天性清澈纯粹。想想,只有大人才在乎那些虚名假利。何必用成人的世俗思维强求一个孩子呢,不想当就不当,也就任由他去了。
说到螳臂当车,我当他写什么呢,扯过本子一瞧,原来是写电玩场景。游戏反方的打不过正方,亮出来的所有武器都一一被程序收缴,最后啥都没有了,还在垂死挣扎。侄子就写了:到这时,游戏都没一点点趣味看头了,反方握起拳头,机械挥舞原地晃,像妄想症狂躁病发,光见他张嘴哇哇叫打摆子,屏幕上面目狰狞,简直是螳臂挡车,下场就是个嗝屁over,人形粒子粉碎挥发。
看得我也忍不住笑得把嘴里的饮料都喷了出来——买糕的,这描写也太形象搞笑了吧!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8-30 20:44:23 +0800 CST  
咏史

以前读过的许多诗词,用的时候就只能想起来一两句。孔子说,思而不学则殆。还是得经常性地翻翻读读,不然看身边忧郁症越来越多,也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症。
网上见很多人在议论当下会的阶层固化问题,其实这根本不是现在才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就有。不过是刚改革开放那几年,大学分配政策似乎给了单纯的人以错觉。如今一边就业问题形势如此严峻,一边还要延迟退休。真是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那就读诗吧。

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9-01 10:28:55 +0800 CST  
等于心痛

从前看林语堂,记得他写过一个有关人生的公式——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
倘若人都能现实一点,安分一点,随遇而安一点,根本不去做白日梦,对生命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得过且过,这样就可以活的比较轻松一点。但是反过来说,没有梦想的人生还叫人生嘛?
这就有必要再提到林语堂写的另一个公式,现实减梦想,等于禽兽。
用带贬义的禽兽作比,而不是中性词动物,分明表达了林语堂的生活态度。可以猜测,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忍受那种只有动物生存本能,而缺乏一种生命超越性,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一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平淡生活的。那样的苟延残喘,也是任何有自我精神的人,有思想,有激情的人,所不堪忍受的。
想一想也是,马斯洛也也提出人需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渡。活的像不像个人,那就需要问梦想在个人生命中占据多大的比重了。可这简直就是个悖论。活的像禽兽,反而比较容易,比较不那么难过,人一旦有了梦想,那就好像自找苦吃,自己和自己的过不去一样别扭。
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他说的也是和林语堂差不多的意思。梦想就是人的潜在欲望,欲望满足了就感到无聊,欲望不满,就无比痛苦。两者之间好像也没有一条中庸之道可供选择。那个中间点,钟摆不能停滞的点,一旦停滞,就意味着生命力衰竭和消亡。那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也不例外,就是那个一直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的人。
有时候,甚至觉得《大话西游》电影中那句至尊宝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都轻率矫情的肉麻。
当一个人有能力认识和感受这种痛苦之极的滋味,也该算是一份生命的幸运吧。因为人生中肯定有比这更无奈更惨烈的痛,也必须有人微笑以对。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9-07 23:08:08 +0800 CST  
若缺

中秋终于还是过去了。
中国人是非常注重这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的。天上的月亮圆了,地上的人也要圆。只有圆满才最符合中国文化的理想或完美境界。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面说: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节”,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其所以。
普列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由它的心理所决定。所以,重视中秋节,重视团圆,其实是中国人深层的审美心理需求。鲁迅先生也说过,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这种文化现象,尤其凸现在文学,电影,戏剧,故事中。比如那么哀伤的梁祝,我们硬要给化个蝶出来;那样悲惨的牛郎织女,我们也要给它安排鹊桥相会。一方面,这种暂时性的团圆的确实缓解了人们现实的痛苦,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欺骗式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安慰策略。不然,如何面对日复一日的明天呢?
但是,现实往往不因人的愿望而转移。现实比较喜欢捉弄人。想团圆的,该团圆的不能团圆,不想不该团圆的倒团了圆。这大概就是诗词里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吧。
反正单身狗是很难乐呵呵地过团圆节的,看众人或真情或假意地一把把大撒狗粮,那简直就是人间悲剧。仿佛全世界都在盯着看,那儿有只单身狗,有什么艰难困苦说出来,让大伙开心一下。那滋味,堪比直接将个活泛泛兴冲冲的青少年一棒子打昏,打入李清照的暮年,凄凄惨惨戚戚。因此,人和人不能对照,没法对照。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来了,中秋过去了。终于可以长喘一口气,不再被团圆的心理暗示拘禁着,压迫着。终于可以放松地自由地随意地过日子,月饼到处在打折,而比月饼更耐咀嚼和回味的东西多的是。比如此刻我就正在吃一碟金灿灿的樱桃番茄,自家花盆种出来的,酸甜适中,可口不过。
楼主 雪中煮酒西湖白  发布于 2019-09-14 11:50:12 +0800 CST  

楼主:雪中煮酒西湖白

字数:33346

发表时间:2019-03-23 03:23: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9 10:45:14 +0800 CST

评论数:1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