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星河 - 大宋词人的朋友圈

同时期还有一位与范成大同样彪悍的大佬,也同样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好友,就是著名理学家朱熹。朱熹,字元晦,比范成大小四岁,其理学思想在后来地位很高,是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他四岁时,父亲指着太阳做启蒙教育:“此日也。”当年你我的父亲也这么教来着,你我听话地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小朱熹要比我们多问一句:“日,何所附?”看见悬在空中的太阳,就会思考它是附着在什么上面才能不掉下来呢。父亲心想孺子可教,给出了当时人的标准答案:“附于天。”没想到小家伙紧接着又追问道:“天,何所附?”这下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只要你遇事多问几层“是什么”、“为什么”,一般问个六七句,就可以成为哲学家。小朱熹在此展现了潜质,后来果然成为了一位推崇“格物致知”的哲学家。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称朱熹的老师刘子翚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而称朱熹是“算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有些诗评就引这两句话,看起来好像朱熹写诗更强。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就能看出钱老的意思其实正好相反:刘子翚本质上已经是诗人,不过身兼道学家;而朱熹本质上还是道学家,不过是“在道学家里充个诗人”。所以钱老选了刘子翚的诗,却没有选朱熹的诗。宋朝的道学家多是诗人,比如被称为“理学开宗”的李觏(gou,四声),是南唐烈祖李昪的后人,曾巩的老师,就有名作《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个层层推进的巧妙写法,和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乃是源出一脉,艺术水准相当高超。朱熹则另辟蹊径,充分发挥理学家的优势,把诗歌中的一个门派发扬到了极致,比如下面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片清澈而深邃的池塘如同明镜般倒映出美丽的蓝天白云,连云朵的缓缓移动都用“徘徊”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你问我怎么知道方塘深邃?因为水浅的话就映不出天光云影。此诗在景物诗中已经属于一流,但居然还不属于景物诗,因为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风景。看题目《观书有感》就能知道,人家是在总结读书心得。方塘为什么这么清?因为从源头有活水不停注入,而不是死水一潭。比喻人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保持心地清明透彻。这个“渠”字是第三人称“它”的意思,是说这水塘很清澈,而不是突然另说还有条水渠很清澈。朱熹发扬的这个门派就是哲理诗,他身兼哲学家和诗人的身份,写起哲理诗来自然是登峰造极,超越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和杨万里的“一山放过一山拦”,成为该派的掌门人。但如果只有一首代表作,想当一派掌门还是镇不住台面的。就像丐帮帮主不能只会一样绝技,至少得同时掌握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郭靖黄蓉夫妻分头掌握的也算),所以朱熹又拿出了一首《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从字面上看起来是在写自己的春游观感,但你应该能想到事情不应该这么简单。泗水位于山东曲阜一带,那里在朱熹出生时(南宋建炎四年)早已被金国侵占,而他一生未曾有出使金国的记录,怎么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诗呢?有人猜想在朱熹生活的地方另有一条也叫“泗水”的小河,但是并无过硬的证据支持这个说法。另有很多注释者认为,朱熹是用泗水指代与此地关系最深的孔子一门,因为当年孔子在泗水一带讲学,带着弟子在泗水之滨游春,死后葬在泗水之上。子还曾经在泗水川上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东风”就是“有教无类”轻拂万物的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则描绘了这道培育出的丰硕成果,那就是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所以这居然是一首热情讴歌圣人之道的哲理诗,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

和一般想象的不同,朱熹推崇的圣人之道并非温良恭俭让,而是颇有孔子诛少正卯的杀伐决断之风。宋光宗绍熙五年时,湖南瑶民揭竿造反,朱熹被任命为潭州(今湖南省长沙)知州去镇抚当地。有天他突然接到一封来自京师的密信,原来是好友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第一时间告诉他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立嘉王为今上,当首以经筵召公。”意即光宗皇帝已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嘉王(宁宗),当今天子马上就要召您入京担任御前讲席,随后定当重用。朱熹当然明白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心头一阵大喜。但他马上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便将密信藏入袖中,对身边的人也绝口不提这个喜讯,径直到监狱中点出十八名囚犯立即斩首。死刑刚执行完毕,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诏令就送到了知州衙门,然并卵。也许朱熹这么做是为了让那些囚犯罪有应得,免得他们出狱再危害社会,好比胡林翼将军安慰曾国藩的那句“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但这并不是朱熹唯一一次心狠手辣,更著名的是他摧残女词人严蕊的故事。

严蕊原名周幼芳,出身寒微,沦为台州官妓后改艺名为严蕊。她自得歌舞丝竹、琴棋书画,长大后又熟知史书、长于写词、能言会道,色艺冠绝一时,芳名传遍四方,有不远千里而登门欲得一见者。按照宋朝的制度,官员如果有酒席招待,可以召下属官妓来歌舞陪酒,但不许私侍寝席,违者严处。所以虽然台州知州唐仲友十分欣赏严蕊,也不敢越此界限,只是每到良辰佳节或者宴请宾客时,必定召她来侍酒。某个桃花盛开的春日,唐仲友设宴邀请了许多名人雅士赋诗绘画,严蕊也在席间陪侍。唐大人有意让严蕊在众人面前一展才华,便指着一树分红白双色的桃花,令她以此为题填词一首。严蕊略略思索,挥笔而成一阕《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一树繁花,白色的像梨花但似是而非,红色的像杏花也似是而非,那到底是什么花儿呢?北宋理学家邵雍曾有“疑是蕊宫双姐妹,一时携手嫁东风”之句咏双色桃花,严蕊遂先借“东风”一词暗示答案。末句再用武陵桃花源的典故,将境界更推高一层。席上众人见此词构思精巧、用典切题,无不赞叹。唐仲友大喜,立赏严蕊绢帛两匹。席间有一位名士陈亮,与唐仲友乃是金华同乡,见唐大人今日兴致很高,赶紧低声相求一事。原来他与另一位官妓相好,想请唐大人为她脱了妓籍,这样自己才能将她娶走。唐仲友像很多人一样,喝酒的时候什么事都好说,当场就一拍胸脯答应了。

第二天那位官妓便来求见,想办脱籍之事。唐仲友已然酒醒,想起自己不大看得起朱熹的理学,而陈亮则是朱熹一力推举之人,与自己素来互不相让。这家伙昨天居然趁我酒喝高了来相求,而我也真喝高了居然还答应他,真是后悔不迭。唐大人看着跪在下面的女子问道:“你想脱籍跟从陈官人而去吗?”女子点头:“多谢大人成全。”唐仲友冷笑一声:“那你得做好忍饥受冻的准备罗。”那女子心里一惊:“陈官人平素挥金如土,我想他定是家财万贯,方才愿意脱籍跟他。听知府大人此言的意思,难道他就是个空架子来哄我的?”联想到平时的一些细节,竟然越想越气,也不求脱籍之事了,径直告辞而退。她刚回家,陈亮就兴冲冲地跑来问今天唐大人是否已经把事情办妥。女子闪烁其词不予答复,也不像平时那样婉转奉承陈亮,反而开始旁敲侧击地对他进行起资产状况调查。陈亮既窘且愤,拂袖而去。出了门一分析,估计女子的这个大转变八成是被唐仲友挑唆的,不由得越想越气,一番盘算之后,急忙便去见朱熹。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9-21 17:07:18 +0800 CST  
第二天那位官妓便来求见,想办脱籍之事。唐仲友已然酒醒,想起自己不大看得起朱熹的理学,而陈亮则是朱熹的好友,与自己素来互不相让。这家伙昨天居然趁我酒喝高了来相求,而我也真喝高了居然还答应他,真是后悔不迭。唐大人看着跪在下面的女子问道:“你想脱籍跟从陈官人而去吗?”女子点头:“多谢大人成全。”唐仲友冷笑一声:“那你得做好忍饥受冻的准备罗。”那女子心里一惊:“陈官人平素挥金如土,我想他定是家财万贯,方才愿意脱籍跟他。听知府大人此言的意思,难道他就是个空架子来哄我的?”联想到平时的一些细节,竟然越想越气,也不求脱籍之事了,径直告辞而退。她刚回家,陈亮就兴冲冲地跑来问今天唐大人是否已经把事情办妥。女子闪烁其词不予答复,也不像平时那样婉转奉承陈亮,反而开始旁敲侧击地对他进行起资产状况调查。陈亮既窘且愤,拂袖而去。出了门一分析,估计女子的这个大转变八成是被唐仲友挑唆的,不由得越想越气,一番盘算之后,急忙便去见朱熹。

原来那一年浙东饥荒,朱熹因在之前在江西救灾有方,被宰相王淮荐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巡按各州县,职级在唐仲友之上。陈亮见了老友朱熹,寒暄已毕便故意说:“我刚从台州来,那边饥荒甚重。”朱熹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问道:“台州知州唐大人最近有什么高论?”陈亮正等着这句问话呢,马上回答:“唐大人说您连字也识得没几个,怎么能当浙东提举。”朱熹听后大怒,立即启程直奔台州,由头是要“巡查冤狱”。在路上便飞章弹劾“知台州唐仲友催督税租,急于星火,民不聊生”。唐仲友听说朱熹星夜到了台州,被搞得措手不及出迎稍慢。朱熹认为他轻慢自己,益加愠怒,第二天即命手下去城内打听唐仲友的政声,不要听成绩,只要听劣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人来报:“听闻唐大人对官妓严蕊甚是喜爱。”朱熹大喜,连上几道奏章弹劾唐仲友,罪名之一便是违规与官妓有染。唐仲友闻讯,也上奏辩解反击,两人“飞章交奏”,政治斗争牵扯上桃色新闻,好不热闹。

两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朱熹发现如果没有铁证扳不倒唐仲友,就想在官妓一事上打开缺口,当下发签拿人,将严蕊抓来拷问。按朱大人的为官经验,对严蕊这样一个弱质女子用上恐吓和刑讯手段,想要什么口供都是立等可取。不料将严蕊在狱中审了一个月,无论如何拷打,她也不肯招认与唐仲友有染。朱熹审得自己都累了,又不愿就此放弃,便把严蕊从台州移送到绍兴府异地关押,交给当地官员继续追审。绍兴知府秉承上官意旨,对严蕊每隔几天就是一顿杖打逼问,又是一个月的牢狱下来,她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但依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唐仲友。狱卒对这个女子的硬骨头很是惊奇,便换上另外一种常用的诱供方法:“按这个罪名不过也就是杖责,况且你已经受过杖了,又不会再打你一遍,为什么不早点招认了呢?”严蕊勉力答道:“我身为贱妓,纵然真与太守有染,按律亦不至死罪,确实该早点承认。然而是非黑白不可颠倒,岂能说谎污蔑士大夫?我宁死也不会诬告他人。”身体虽然虚弱,字字掷地有声。狱卒没能完成任务,大怒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对再痛打她一顿以发泄失望。严蕊身受酷刑长达两月,被折磨得已经命悬一线,反而声誉鹊起。此事传出后引得朝野一片议论,甚至达到宋孝宗耳中。

有一日宰相王淮入内奏事,孝宗便问:“朱熹弹劾唐仲友一事,你怎么看?”王淮微笑答道:“唐仲友崇尚苏轼的人品学问,朱熹则是程颐的再传弟子,程颐看苏轼不顺眼,朱熹自然也看唐仲友不顺眼。依微臣看来,此事不过是两个秀才争闲气罢了。”孝宗心想,王淮是朱熹的举荐者,也是唐仲友的同乡,与两人亲疏相当,所言当为公允,接着又问:“那该当如何处置?”王淮建议:“可将两人都平调离开台州,隔得远远的互不相属就是。”孝宗点头准奏。

随后岳飞之子岳霖出任浙东提点刑狱(大宋提刑官),一到任即将严蕊从大牢中带出来过堂,只见她已奄奄一息,不由得心生怜悯:“本官久闻你是才女,可作词一首以自陈。”严蕊不假思索,口占一阕《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我从事世人眼中的贱业并不是因为喜爱穿金戴银的风尘生活,也不知道自己沦落的真正原因,大概只能用冥冥不可知的“前世因缘”来解释吧。正如花开花落的时节全靠司春之神东君做主一样,我这种低微之人的命运也不能自控,而是依赖您这样的掌权者。若能像普通女子一样用朴素的山花插满头,我宁愿消失于山野人海,也不必问我的归宿了。有对身世的自伤,也盼望岳大人能成为护花的东君。岳霖本就知悉严蕊的冤情,已经打定主意要开脱她,现在又见她在极度不利的场合中面对能够操控自己命运的长官也不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委婉含蓄地请求,心中更是怜惜她的风骨,当即宣判其无罪释放,并且脱籍从良。传说严蕊后来嫁给了一个丧妻的赵宋宗室,算是好女子有好报。

朱熹则在此故事中名声大损,加深了我们心目中宋明儒家那种不近人情的形象。而且看样子严蕊的文才并未给朱熹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曾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没有提到差点死在他手里的严蕊。魏夫人乃北宋宰相曾布的夫人魏玩,代表作之一是《定风波》:
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
昨日盈盈枝上笑,谁道,今朝吹去落谁家?

把酒临风千种恨,难问,梦回云散见天涯。
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高城不见夕阳斜。

此词的意境与杜秋娘《金缕衣》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关联,这种悲花伤春的格调似乎是女性作者的专长。除了严蕊,朱熹明显还遗漏了另一位才女,正如陈廷焯所言:“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这位排名在李易安之后、魏夫人之前的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阙《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全词描述的故事,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面桃花”可谓异曲同工,已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此之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为比兴而充满了诗经质地的美感,大概是被引用最频繁的约会名句。有趣的是这首作品既被收录在朱淑真的词集中,又被收录在欧阳修的文集中,所以真实作者成为了热闹的争议话题。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9-28 16:38:54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10-15 21:29:45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10-15 21:47:08 +0800 CST  
除了严蕊,朱熹明显还遗漏了另一位才女,正如陈廷焯所言:“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这位排名在李易安之后、魏夫人之前的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阙《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全词描述的故事,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面桃花”可谓异曲同工,已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此之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为比兴而充满了诗经质地的美感,大概是被引用最频繁的约会名句。有趣的是这首作品既被收录在朱淑真的词集中,又被收录在欧阳修的文集中,所以真实作者成为了热闹的争议话题。

在“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理学思想下培养出的后代腐儒眼中,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婚姻大事只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好,怎么能与人在元夜花市中约会呢?如果表扬朱淑真这首词,岂不是有诲淫诲盗之嫌?杨慎在其《词品》中批评:“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云,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女所宜邪?又其《元夜》诗云: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与其词相合,则其行可知矣。”首先他对朱淑真是此词作者毫无疑问,而且用她另一首内容相同、风格相近、明显写于前一年的诗来证明朱淑真一贯就是这种不端庄的女人,并表示鄙薄。清朝王士祯为了维护才女的声誉则走了另外一条路线,在其《池北偶谈》中论道:“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纪载不可不慎也。”古代由于交流不畅,一首词诞生后在被传抄时被记入不同作者名下的例子颇有不少,一般在线索不足的情况下先存疑。王士桢以妇德考虑而定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这种洗白方法不严谨。鉴于杨慎的论据更有说服力,我个人倾向于《生查子.元夕》的作者乃是朱淑真。而且朱淑真风格直率的词作可不止一首,比如《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是记录自己夏日里与情郎携手游湖,恰遇黄梅时节细雨,在避雨处亲昵地躺入对方怀中的旖旎风光。相比李清照著名的“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朱淑真更加大胆,因为她还未婚。生活在那个结婚对象自己不能做主、婚姻质量基本靠撞大运的年代,朱淑真的运气明显不如李清照,嫁了一个志趣不合之人,夫妻感情极差,从她《愁怀》一诗中就可以看出满溢的抱怨之意: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羽翼不相宜”的意思,就是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类人。有一年中秋之夜,孤寂的朱淑真听到窗外哀怨的笛声,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七绝《中秋闻笛》: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不是听到的音乐令人断肠,而是听音之人本身已经断肠,这是一个深刻的音乐鉴赏体验。因为在爱情和婚姻上受尽挫折,朱淑真的诗词中常有这样的断肠之句。自古情深不寿,抑郁难平的朱淑真英年早逝。其父母大概认为女儿之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想得太多太文艺,一怒之下将她生前的诗稿统统付之一炬,当然也可能是让这些女儿呕心沥血的诗稿去陪伴她于黄泉之下。只有残存的一小部分被魏仲恭收集到,起名就是《断肠集》。

让我们回到朱熹这条线。相对于女人写诗而言,他似乎更加欣赏和尚写诗。当时的诗僧志南有首《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朱熹在其诗卷上题跋:“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予深爱之。”“蔬笋气”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苏轼,考虑到他生平以“拼死吃河豚”、“东坡肘子”这类大鱼大肉著称,“蔬笋”这种纯素肯定不是什么褒义词。苏轼不大喜欢诗歌“寒俭有僧态”,大概指和尚们写诗往往炼字周密,但内容偏狭、境界清苦、格调不高,好像只有蔬笋素菜的寒俭食物。有次他评论道通和尚“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那就是赞扬了。朱熹虽然师从二程,与东坡不是一路人,但在这一点上似乎效法东坡,用“无蔬笋气”算是给予僧志南最高评价。后来元好问对此很不以为然:“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如果没有了这股能反映寺庙真实生活状态的蔬笋气,那和尚们的作品还有什么特点呢?

宋孝宗淳熙八年,朱熹在江西任职知南康军时遇上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欠收,有为富不仁的商家趁机囤积居奇谋取高额利润,而饥不可耐的灾民们则开始抢粮,社会处于大动荡的边缘。朱熹带着手下忧心忡忡地在治下地区巡视,心里盘算着该如何稳定局势和人心,忽见十字路口一群百姓围在刚刚张贴出的官府告示旁七嘴八舌,走近细看,上面只写着八个大字:“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旁边一个保正向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解释道:“这是新任知隆兴(今江西省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辛弃疾大人的安民告示,就两条意思,敢囤积粮食不卖的商家发配边远军州,敢入户强买或者抢粮的人直接砍头。大家放心吧,很快就不会这么缺粮了。”众人听了以后,一边彼此议论一边慢慢散去,惶惶不安的人心逐渐平定下来。朱熹暗自点头:“一般的榜文啰啰嗦嗦写两大张纸,也起不到如此立竿见影之效。这便见得他有才。”随后辛弃疾召集官吏群众,让他们推举出能干靠谱之人,将官府内的全部资财无息借给他们,要求必须完成一个任务:去外地买粮,月底之前运回,在城下公开出售。到了月底,果然满载的运粮船联翩而至,粮价顿时被平抑下来,灾民们赖以渡过此荒。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太守谢源明派人来求米,幕僚们都认为隆兴府自顾尚且不暇怎能答应,唯有辛弃疾说:“信州百姓也是大宋的子民啊。”当即以十分之三的粮船相助。孝宗闻知,嘉奖辛弃疾升一级。朱熹在这次救灾中见识了辛弃疾的才干气度,很是钦佩。

过了一阵子朱大人接到报告,在辖区水域内截获一艘客船,挂着“江西安抚使”的牌子,不肯配合例行检查,强行开仓一搜,发现装满了牛皮。朱熹一看这船手续不全,下令全部没收入官。没过几天辛弃疾就寄了信函过来,说那船牛皮是部队购买的军用物资。朱熹想了想,便把扣下的货物放还了。两人之间真正开始打上交道,就是通过这么一次不尴不尬的事件。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10-17 19:15:55 +0800 CST  
@明湖丽泽 2016-10-17 21:52:56
今日二顶 终于又见楼主更新 终于见到稼轩出场
-----------------------------
今天更新纯粹是因为你顶了。没人顶的话有什么可更的。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10-17 22:18:49 +0800 CST  
@三个夏天2014 2016-10-21 09:56:03
来顶顶,楼主看得书真多啊
不知道这些词牌现今是否有流传。看到李清照嫌弃男人们不懂音律,总想着这些诗词真的唱出来是什么样子,跟邓丽君必有不同风情吧
鲍勃迪伦都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了,我们这个年代的歌词,能否在将来流传呢
-----------------------------
楼主好读书不求甚解而已。词牌的曲谱应该都已经失传了。有些词当代重新谱曲,觉得还不错。
学长周末快乐!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10-21 21:52:30 +0800 CST  

楼主:路加

字数:200833

发表时间:2015-12-25 00: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09:05:15 +0800 CST

评论数:12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