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星河 - 大宋词人的朋友圈

过了几日,满腹心事的唐婉带着侍女又来沈园,走到陆游题词的墙壁前,一个人默默端详良久,然后提笔在旁边也题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婉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这年秋天抑郁而终。以上我主要综合了宋人的《西塘集耆旧续闻》、《齐东野语》和《后村诗话》,争取尽可能合乎情理地描摹完整这段凄美的著名故事。

绍兴二十八年,三十三岁的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自此开始迈入漫长而坎坷的仕途。不久后他被调入都城,成为有机会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京官。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对自己当皇太子时的老师史浩信任重用。史浩是南宋一朝政治水平最高的宰相,为人公正,为政稳健,非常智慧地帮助孝宗处理好了与高宗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孝宗能当上皇帝的最大功臣。他一上台就力促孝宗为岳飞恢复了名誉,召回一大批被秦桧贬斥的主战派官员,并且推荐陆游担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中枢机构,而免考“赐进士出身”则是读书人的殊荣。

次年即是新皇帝的隆兴元年,孝宗受两年前采石矶大捷的激励,起用主战派老将张浚,意图北伐。史浩看出南宋多年来在高宗的投降政策下武备不修,绍兴三十一年之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金国内乱,所以认为不可操之过急。陆游也上疏,建议先整饬吏治军纪,勿轻率出兵,在固守江淮的基础上慢慢筹划恢复中原。这个调子不符合孝宗的志向,不久陆游就被罢为镇江府通判而离开了京师。

史浩和陆游的观点,都是基于当时宋金双方的实力对比。后人总结,高宗朝有中兴之将,无中兴之君;孝宗朝有中兴之君,无中兴之将。比如当时的主战派领袖张浚,虽有中兴之志,却无中兴之才,可谓志大才疏。而对手则是赵翼所论“金代九君,世宗最贤”的完颜雍,他不兴兵戈、休养生息,为金朝带来了“大定之治”,甚至被称为“小尧舜”。兵凶战危,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必须周密部署,不可心存侥幸。所以史浩劝张浚说:“明公以大仇未复,决意用兵,此实忠义之心。然不量力而图之,是徒慕名尔。”主张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求可胜之机。张浚皱眉:“老夫年事已高,等不及你们那种徐徐图之的方法。”这句话让我想起春秋时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后的名言:“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史浩继续劝说:“当年晋朝平定东吴,是羊祜为之打下的基础。虽然他先期病逝,并未参与伐吴之役,世人依旧归首功于他。明公同样可以先为北伐打好规模,使后人靠此而成,也是您的功勋,何必非要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冒险急进呢?”张浚默然不答。史浩又恳切劝孝宗:“张浚急于用兵,一旦这次失败,只怕陛下您终身无望恢复中原了!”然而孝宗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授权张浚北伐。

张浚派兵出击,初战告捷,进据符离。然而领军大将之间不肯配合力战,相继违令逃遁溃散,被金军追击大败。符离之战后,南宋无力再战,不得不再度与金国议和。金世宗同样无心恋战,两国签订《隆兴和议》,南宋和金国之间从尊卑有别的君臣关系改为带点亲情遮羞布的“叔侄相称”,屈辱的“岁贡”改为貌似中性一点的名称“岁币”,金额也打了一个八折。隆兴北伐失败导致宋朝元气大伤,孝宗本人信心大损,从此不再提起恢复中原,史浩的预见成真。金世宗也无意挑起战端,此后两国之间四十余年无兵戈。

隆兴二年春天,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为他献计献策,张浚赞扬他“志在恢复”。这一年秋高气爽之时,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登上长江边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眺望江北风物,叹息不已,写下《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大家对甘露寺耳熟能详,多是因为知道三国时孙权曾在此用妹子招亲刘备,“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年刘备在此登临览胜,见北固山之水天开阔,不禁赞叹:“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所以大家到此肯定都会“往事忆孙刘”。后来那位皇帝当得好好的突然丢下国家大事和满朝文武跑到寺庙出家,然后让自己的朝廷出巨款赎回肉票,并且乐此不疲地把这事连干了四次的神人梁武帝萧衍到此,即兴写下“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如今你上了北固山还能看到。

叔子,是羊祜的字,就是史浩用来举例劝说张浚的那位晋朝名将。襄阳城外有市民为他立了堕泪碑,熟悉《神雕侠侣》的读者应该不陌生。羊祜的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的妻子,也就是司马懿的儿媳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家伙的嫂子,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婶婶。羊祜的外公是汉末才子蔡邕,当年在曹娥碑的背面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无人能知其意,多年以后杨修早于曹操三十里解开这个中国第一字谜。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丈夫死后被匈奴掳去,嫁给左贤王,其作品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后来曹操想起蔡邕这个流落匈奴的女儿,爱惜他们父女的才华,派人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安排嫁给董祀,这叫“文姬归汉”。从强汉到盛唐,中原只有以女子远嫁匈奴和亲的纪录,能从塞外荒漠救回弱女子的唯有曹操一位,凭此一点可见他的英雄气概。又过了很多年,那位匈奴左贤王的幼子刘渊灭亡了司马炎开创、羊祜为之打下统一根基的西晋皇朝,建立五胡十六国乱世中的第一个政权--前汉。陆游在北固山古迹缅怀孙权、刘备、羊祜的功绩,也是激励方知府和自己去建立类似的名传千秋之功业。张孝祥读到此词后非常喜欢,立刻派人去刻在崖石上。

直言无忌的陆游先后因为指责孝宗宠臣和“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贬职,于乾道元年第一次被免官,刚届不惑之年便回到山阴闲居,并于第二年写下梅花词中的绝品《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在词中自比人迹罕至之处的野梅,虽然环境凄凉,也不愿与同侪争竞,却有傲雪凌霜的骨气,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权势能改变他的初衷。这是他孤高性情和一生际遇的写照。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05 21:35:36 +0800 CST  
早间笑话:

老师:三峡大坝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可防万年一遇洪水。
小明:老师,一万年前是什么社会?
老师:原始社会。
小明:原始社会真发达,那个时候建造的三峡大坝到现在居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太不可思议了!
老师:谁TM告诉你三峡大坝是原始人建的?三峡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建成的伟大工程,你连这都不知道,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小明:老师您看,不是我脑子进水了,是教室进水了,一万年这么快就过去了?
老师:小明,你给我滚出去…
小明:滚是滚不出去了,得游出去…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07 07:47:42 +0800 CST  
乾道三年,在风景秀丽的老家已经暂时修养得心平气和的陆游创作出了七律名篇《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绍兴黄酒自古有名,即使是农家腊月里自酿的浑酒也别有风味。“丰”、“足”两字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物质充沛和陆游此时的闲适心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让我们想起将近千年以后,鲁迅先生还在看着写着同样的绍兴社戏。如果不是读书人往往志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在这样的乡村生活中终老也是不错的人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来是浅白的游记文字,却因为恰好能够贴切表达深刻的生活哲理,今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乾道五年,陆游应朝廷征召第二次出仕,担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通判。这年张孝祥在芜湖一艘小船上设宴为同年进士好友虞允文送行,席间两人谈起中原沦丧未复,朝中主和派论调甚嚣尘上,不禁切齿痛恨。张孝祥当时正在病中,那天又多喝了几杯借酒浇愁,结果当晚就病发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消息传到夔州,失去一位志同道合朋友的陆游含泪仰天长叹。

乾道七年,枢密使、四川宣抚使王炎驻军抗金前线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准备北伐中原,特地将陆游召为幕僚,委托他制定计划。这与陆游的人生理想一拍即合,他立刻到定军山、大散关等要塞实地巡逻勘察,为王炎拟定平戎之策。定军山是当年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地,还是诸葛武侯安葬之所;大散关则是陈仓古道的出口咽喉,关中四关的东面雄关。两地均为军事重地。不料当年底朝廷就否决了王炎上报的计划,调他回京,幕府也随即被解散。

乾道八年,四十七岁的陆游被朝廷安排了一个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的闲官。从汉中赴川上任的途中,骑驴缓缓经过剑门时,陆游在雨中回首遥望自己心之所系的边境雄关,叹口气吟出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细雨骑驴入剑门”是很多人喜欢的名句,描绘的意境非常之美。但作者此时的心境却并不美,而是郁闷难平。一进剑门关,前方是舒适闲雅的天府之国,陆游一心想要杀敌报国的边关则在背后越走越远。他本来觉得此身应该是一个军人,现在看来难道仅仅是一个诗人么?天气烟雨蒙蒙,心情也烟雨蒙蒙,壮志难伸,意在言外。这一年,已在朝廷担任枢密使的虞允文主动要求回到曾经任职的四川镇抚,以图光复中原。他到任的次年,举荐陆游担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通判。

可惜虞允文履职一年多后,便因积劳成疾于淳熙元年病逝。其后陆游又调回蜀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任通判。年届半百的陆游眼看自己两鬓已经斑白,恢复中原的志向依旧飘在半空之中,用一首七言古体诗《长歌行》抒发了胸中的郁结之气: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安期生据说是一位古代修道成仙之人,梦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汉武帝和尝试过修道的李白都以此人为偶像。陆游先承认人生的最高理想是白日升仙,当然这是白日做梦。那么即使成为不了安期生那样的神仙,退一步也应该成为李晟那样的名将。唐德宗时,朱泚在泾原之变后造反称帝,《正气歌》中“或为击贼笏”的段秀实就是死于这场叛乱。李晟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孤军苦战,最终收复长安,“清旧京”迎还德宗,而朱泚败逃被杀。李晟因功封西平郡王,所以人称“李西平”。李晟的长子李愿,位至正一品的检校司空,杜牧用一首诗从他手中讨得了歌女紫云。李晟的八子李愬,在唐宪宗时平定淮西之战中,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奇袭战的典范。韩愈为颂扬此役胜利写了《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文中提到的有功之臣之一韩弘,韩弘大喜过望,馈赠了韩愈五百匹绢。以上的这些故事,在《唐诗为镜照汗青》中多有提到。全诗的诗眼在“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这一名句也是陆游一生壮志未酬的小像。

淳熙二年,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群星榜之一的范成大以敷文阁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参议。两人虽然论官职是上下级关系,但年龄相若,文才相当,政见相近,很快通过诗酒唱和成为莫逆之交。范成大见陆游对苏轼的诗歌很有研究,慨然建议:“足下当写一本东坡诗注,解明其意,以留给后来之人。”陆游摇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过了几天,范成大忍不住又提此事,陆游便举了几个例子来解释原因。比如苏轼的《董卓》诗曰: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

东汉末年大臣郑泰,字公业,在董卓专权时常劝其任用那些对国家有忠义之心的儒士,结果这帮儒士一天到晚总图谋着干掉董卓这个专横残暴的权臣。董卓想废汉少帝时,袁绍反对:“汉家天下四百多年,恩泽深厚,兆民感戴已久。如今皇帝虽然年幼,世人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大的缺点。明公想废嫡立庶,只怕大众不会赞同您的意见。”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取决于我?今天我想做这件事,谁敢不从?你以为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昂首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这是三国历史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之一。袁绍随即手握佩刀,横揖而出,星夜奔回老家冀州起兵反董去了。后来王允用貂蝉美人计引诱吕布反水,在董卓完全没有想到的时候将他杀于车下。“岂信车中有布乎”的明面意思当然是指吕布的背叛董卓,同时更是暗指当时朝中宰相曾布(曾巩之弟、新党领袖之一)的人品不值得称道,陆游说此例“指当时用事者,则犹近而易见”,注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另外一个例子则不然。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19 12:52:53 +0800 CST  
@一抹莲馨 2016-07-21 15:11:55
宋之后,就喜欢元好问和纳兰。但是纳兰词的感觉真是要工巧一些,比之东坡,失之浑然天成。
-----------------------------
同感。
欢迎!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1 21:21:58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7-22 17:12:52

-----------------------------
兰陵美酒郁金香,琉璃盛来琥珀光。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2 18:26:55 +0800 CST  
如果本帖出版的话,大家对于书名有什么好建议?若采用的话,楼主赠送签名书一本,谢谢!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3 10:40:16 +0800 CST  
淳熙二年,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群星榜之一的范成大以敷文阁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参议。两人虽然论官职是上下级关系,但年龄相若,文才相当,政见相近,很快通过诗酒唱和成为莫逆之交。范成大见陆游对苏轼的诗歌很有研究,慨然建议:“足下当写一本东坡诗注,解明其意,以留给后来之人。”陆游摇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过了几天,范成大忍不住又提此事,陆游便举了几个例子来解释原因。比如苏轼的《董卓》诗曰: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

东汉末年大臣郑泰,字公业,在董卓专权时常劝其任用那些对国家有忠义之心的儒士,结果这帮儒士一天到晚总图谋着干掉董卓这个专横残暴的权臣。董卓想废汉少帝时,袁绍反对:“汉家天下四百多年,恩泽深厚,兆民感戴已久。如今皇帝虽然年幼,世人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大的缺点。明公想废嫡立庶,只怕大众不会赞同您的意见。”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取决于我?今天我想做这件事,谁敢不从?你以为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昂首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这是三国历史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之一。袁绍随即手握佩刀,横揖而出,星夜奔回老家冀州起兵反董去了。后来王允用貂蝉美人计引诱吕布反水,在董卓完全没有想到的时候将他杀于车下。“岂信车中有布乎”的明面意思当然是指吕布的背叛董卓,同时更是暗指当时朝中宰相曾布(曾巩之弟、新党领袖之一)的人品不值得称道,陆游说此例“指当时用事者,则犹近而易见”,注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另外一个例子则不然。

苏轼的好友兼姻亲黄寔,字师是,乃是新党领袖章惇的外甥。皇帝想提拔他到中枢重用,同为新党的曾布却暗中阻挠。黄寔被派为两浙提点刑狱之职时,东坡作《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内有一联“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后句颇为难解。原来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曾叹惜黄师是年纪一大把了还仕途不顺,朝廷升迁不公。侍妾常穿绿衣,地位不高,按理不应议论黄寔,但“有公言”表示朝云是为黄寔抱不平,也有调侃之意。如果不得自于与东坡熟识的故老相传,是很难知道作者本意的。陆游认为,除非对于东坡的诗作都能够了解到这个程度,为之作注才能没有遗憾。范成大听了,也只能叹惜一声:“若必要如此,那确实是太难了!”此事就此搁置。如今“陆游不注东坡诗”则成为了千古遗憾。人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

满腹雄心壮志不得伸展的陆游经常借酒浇愁,“匣中宝剑夜有声”地鼓吹恢复中原,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主和派一直看他很不顺眼。但“恢复中原”毕竟是朝廷公开的宣传口号,总不能因为陆游把它当真了就收拾他,主和派便攻击他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终日“燕饮颓放”。就像当今,如果你经常鼓吹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民主、自由、公正和法治,肯定也会有些人看你很不顺眼。但这几个词毕竟属于公开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总不能因为你把它们当真了就收拾你,那同样可以攻击你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比如让你涉嫌嫖娼。淳熙三年,陆游被弹劾“颓放”而第二次免职。鉴于自己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他干脆自号“放翁”,并在一首与范成大的和诗《和范待制秋兴》里自嘲:
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螿渐觉近房栊。
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尊中。
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无业游民陆放翁在成都浣花溪边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以维持生计,当年唐朝女诗人薛涛便是在这条小溪边用溪水和木芙蓉树皮制作“浣花笺”,又名“薛涛笺”。不远处是更加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住在成都的骚人墨客很容易会像杜甫一样缅怀诸葛亮,陆游更是要从武侯一生矢志北伐中原的坚持不懈中汲取精神力量,这一年他在《病起书怀》写到: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颔联的大致意思是:虽然我现在仍然地位低微,但不敢忘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现在已然两鬓斑白,但也许将来还能做出一番事业,人死之后才盖棺论定,不能太早放弃杀敌报国的理想。“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此成为后世忧国忧民寒素之士用以自我勉励的警句。

淳熙四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离任,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在赠别诗《送范舍人还朝》中说自己“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详细建议“公归上前勉书策,先取关中次河北”,谆谆恳请“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送别归来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跳动不停的放翁又写下了名篇《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宋金之间达成《隆兴和议》,本以为是权宜之计,没想到将近十五年过去还是无声无息,中原的沦丧貌似要成为大家习惯的新常态了。庭院深深死气沉沉的达官贵人府上轻歌曼舞,将军率兵驻守边关白白浪费钱粮不去收复中原。战马在厩中被养得肥胖而死,强弓在库里被藏到腐朽断弦。中原大地在战火干戈中沦丧自古有之,但哪有被异族占据后还能传子传孙的呢?强盗抢下来的地盘一旦传给子孙,再想恢复就更困难了。其实陆游作为历史学家不可能不知道西晋灭亡后中原陆沉战乱上百年,“逆胡传子孙”传得欢着呢,他这样说瞎话只是增添了诗歌的气势而已。结果是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悲痛愤慨如熊熊烈火喷涌而出,艺术效果强烈。

此诗一出,大家纷纷传诵,很快流入临安深宫。宋孝宗本就志在恢复,一读之下大为欣赏,于淳熙五年召见陆游,让他第三次出来做官,任命为福州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主管粮仓、茶盐、水利事项,次年转为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七年,江西暴雨成灾,淹没大片田地村庄,百姓饥饿潦倒。陆游一面打开常平仓,拨粮救济,救了许多灾民的性命;一面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同意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弹劾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是“擅权”,陆游第三次被免职,再度回到故乡山阴闲居,这次一歇就是五六年。

淳熙十三年春,已过花甲之年的陆游深感时不我待,在极度沉郁中再次爆发了又一篇名作《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放翁回想自己少年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没料到在世上做点正事会如此艰难。当年常常北望中原,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气如山。这里把“北望中原”写成“中原北望”,是为了遵守格律,以与上句的平仄对应,使得音韵合拍。陆游在镇江任职时,丞相张浚曾亲率备战的水兵驾驶楼船经过雪夜的瓜州渡口,令陆通判看得热血澎湃。后来陆游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中,亲临陕西宋金边界的大散关前线,不避危险满腔热情地实地调研筹划北伐之策。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被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冤杀之前悲愤地怒吼:“自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成语“自毁长城”的出处。陆游本以能为国家镇守塞外边关的“长城”自许,可惜理想还没来得及起步,揽镜自照已经两鬓斑白。在尾联中他再次致敬一生偶像诸葛亮,对比十年前写的“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现在的放翁对武侯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了。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5 12:41:49 +0800 CST  
@中吴子 2016-07-25 13:21:56
宝宝年幼失礼了
-----------------------------
好吧,已更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5 16:31:30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7-29 17:23:55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29 18:52:08 +0800 CST  
淳熙十三年春,已过花甲之年的陆游深感时不我待,在极度沉郁中再次爆发了又一篇名作《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放翁回想自己少年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没料到在世上做点正事会如此艰难。当年常常北望中原,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气如山。这里把“北望中原”写成“中原北望”,是为了遵守格律,以与上句的平仄对应,使得音韵合拍。陆游在镇江任职时,丞相张浚曾亲率备战的水兵驾驶楼船经过雪夜的瓜州渡口,令陆通判看得热血澎湃。后来陆游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中,亲临陕西宋金边界的大散关前线,不避危险满腔热情地实地调研筹划北伐之策。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被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冤杀之前悲愤地怒吼:“自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成语“自毁长城”的出处。陆游本以能为国家镇守塞外边关的“长城”自许,可惜理想还没来得及起步,揽镜自照已经两鬓斑白。在尾联中他再次致敬一生偶像诸葛亮,对比十年前写的“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现在的放翁对武侯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了。

和上次一样,当代大诗人的佳作以光速再度传入临安,被同样老了将近十岁的宋孝宗读到,也再度想起这位比自己还大两岁的乡下陆老头。孝宗深感继前朝苏轼之后,在自己一朝能出现陆游这么一位大才子也是光彩之事,不能就这么埋没了他,立刻重新起用其为严州(今浙江省桐庐、淳安、建德一带)知州,让他第四次出仕。放翁按例先入京,准备觐见皇帝谢恩并辞行上任。他住在西湖边的客栈里等待宣召,无聊时踱步观看墙壁上各色诗人的留墨,包括林升著名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嗟叹不已。一时技痒,提笔也在墙上题了一首《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既然世情淡薄索然无味,又是什么原因让我这连轿子也没有的六十老翁还得骑马颠颠地在京华之地作客旅呢?年纪大了又有心事,睡眠质量不高,在客栈小楼上听了一夜的春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还好失眠是神经病,不是精神病。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睡醒,就听到窗外小巷里叫卖杏花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百无聊赖之时随便写几行草书,或者喝杯功夫茶打发时间。这种生活真不是我想要的,洁白的衣服啊就像我洁白的灵魂,你别怕被京师的风尘弄脏,说不定清明节咱们就一起又回到家乡啦。看样子放翁越来越世事洞明,知道自己不适合官场,他很有自知之明。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他也很有先见之明。

孝宗没过多久就召见了陆游,在大殿上交待完工作之后,很期待地勉励他:“朕是特意安排爱卿去严州的。那地方山青水美,爱卿在公事之余,可以多多游览赋咏。”陆游领旨谢恩而去,到了严州任上,“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赵构驾崩。宋孝宗对养父恪尽孝道,心想做臣子的是辞官三年为父亲服丧,那么做皇帝的也可以退位服丧嘛,加上自己已到了花甲之年,精力衰退倦于治事,便开始让皇太子赵惇参与国政,准备仿效高宗当年的做法提前内禅。第二年,陆游在严州任满,朝廷任他为军器少监(类似于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调回首都工作。

淳熙十六年正月,北方的金世宗完颜雍驾崩,皇太孙完颜璟即位(庙号金章宗)。按照《隆兴和议》,南宋皇帝需在国书中对金国皇帝以“叔”尊称,赵昚原本要叫比自己大四岁的完颜雍为叔,还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如今六十二岁的赵昚得叫二十一岁的完颜璟为叔,深感丢不起这个人,二月份便迅速禅位给皇太子,让四十二岁的赵惇去蒙羞,自己好歹和完颜璟混了个平辈。赵惇在孝宗即位后先被封为恭王,如今又以恭王身份登基,所以认为自己的封邑恭州是“双重喜庆”的福地,将它升了半级,改名为“重庆府”,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如今。而《大明一统名胜志》中记载了另外一种说法:“重庆者,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但事实是宋理宗在登基之后因为自己曾领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团练使而将其升为顺庆府,曾领武泰军(今四川省彭水县)节度使而将其升为绍庆府。也就是说,在有了重庆这地名三、四十年之后,才有顺庆和绍庆这两个地名。明人犯的错误是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为庆祝新皇登基,按惯例宣布次年改元为“绍熙”,并将百官各升一级。陆游升任礼部郎中后,再次连上奏章,建议光宗广开言路、减轻赋税、缮修兵备,“力图大计”恢复中原。主和派见他如此不合时宜,再次群起而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陆游第四次罢官。主和派其实巴不得陆游只谈风月莫谈国事,但如果借着风月嘲咏国事就不行。年已六十五岁的放翁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第三次回到家乡山阴闲居,将老宅题为“风月轩”,以自己喜爱的绍兴东关古镇为题,写了首《东关》来吟风弄月:
天华寺西艇子横,白苹风细浪纹平。
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风平浪静,夜月静好,这首诗看起来倒是只谈风月了。不过放翁实在忍不了多久,在绍熙二年的另一首同题《东关》中又开始睡不着抒发心事:
烟水苍茫西复东,扁舟又系柳阴中。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打蓬。

忍到绍熙三年的初秋,天气依然闷热,年纪大了醒得早的陆游披衣拄杖走出小院,习惯性地向北眺望,心头愤郁难平,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又写出了妄议国事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汹涌的黄河奔腾入海,雄伟的华山高耸摩天。可惜如此锦绣河山,就在自己刚出生时大片沦落于夷狄之手,到如今已经六十多年。父老乡亲翘首南望王师,泪水都快流干,心情也要绝望了。此诗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仗之工整完美,不输于杜子美全盛之时;而使用夸张的大数字展现山川之雄浑开阔的技巧已臻化境,纵使李太白复生也无以过之。

闲来无事的放翁扶着拐杖信步而行,不经意间已来到一处小园门前。抬头一看,正是三十八前再遇唐婉的沈园。自从那次在此地偶遇唐婉,随即她又很快仙逝之后,沈园已成了陆游的伤心之地,再也不愿意踏足一步,而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心底的潜意识把他带到了这里。放翁看见旁边有一位老人家在路边卖酒,便询问他此园现在的主人是谁。原来从绍兴二十五年以降,沈园已经三易其主。放翁一个人缓步踱进幽静无人的小园,走到当年题词的墙壁前,蓦然发现在自己所题的《钗头凤》边上,居然有人题了另外一首。他的心跳加速起来,赶快用袖子拂去上面厚厚的一层灰尘,虽然笔划已经残缺不全,但熟悉的字体依然一望可知,正是唐婉的笔迹!放翁一遍一遍摩挲着前妻手写的“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嘴唇颤抖,混浊的老泪不觉滚滚而下。他在沈园呆呆地一直坐到红日西斜,方才慢慢走回家中,拿出纸笔写下一首七律: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旧感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7-30 08:42:55 +0800 CST  
放翁一个人缓步踱进幽静无人的小园,走到当年题词的墙壁前,蓦然发现在自己所题的《钗头凤》边上,居然有人题了另外一首。他的心跳加速起来,赶快用袖子拂去上面厚厚的一层灰尘,虽然笔划已经残缺不全,但熟悉的字体依然一望可知,正是唐婉的笔迹!陆游一遍一遍摩挲着前妻手写的“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嘴唇颤抖,混浊的老泪不觉滚滚而下,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他在沈园呆呆地一直坐到红日西斜,方才慢慢走回家中,拿出纸笔写下一首七律: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旧感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这年的一个冬夜,狂风挟裹着暴雨不停地砸落屋顶,密集的“哒哒”声逐渐化作千军万马奔驰而过的铁蹄轰鸣,伴着放翁逐渐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立刻起身,将梦境中所见一气呵成为一首七绝,便是最能反映其生平诗歌特点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以陆游的名气和皇帝对他才学的赏识,如果发表言论稍微中庸克制一点,在繁华的京师混个清闲的高官养养老是毫无难度的。他正因为热心于恢复中原才屡受排挤,不得不罢官闲居,混到“僵卧孤村”这么凄凉的地步,居然还“不自哀”。遇到这样的狂风暴雨,一般人躲在房子里都会觉得可怕,也会为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能待在温暖的家中而感到庆幸。陆游却宁肯自己此刻正在铁马冰河的北疆为国家守边,现实中做不到,就只能到梦中去实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此诗出自年轻人,给人的感觉会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而放翁因为对国家尽责而一生坎坷,此时已年近七旬,客观上恐怕无力再承担杀敌报国的义务,却仍有“为国戍轮台”之心志,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陆游写完这首七绝之后只觉满腔热血沸腾意犹未尽,想起自己好久没有填词了,顺手再作了一阕《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东汉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万里封侯,是有志于从军报国读书人的偶像。陆游当年在王炎帐下时,曾单人匹马在古梁州的南郑一带勘察敌情,也参加过和金军的小规模遭遇战。“尘暗旧貂裘”用的是苏秦的典故,他游说秦王时“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比喻未得重用施展抱负。句尾“沧州”容易被误解为河北沧州,因为《水浒传》里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佩刀误入白虎节堂后就是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然后风雪山神庙、被逼上梁山,这个桥段实在是脍炙人口,以至于沧州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地方。但此词中的“沧州”指的却是水滨之地,常为隐士所居之处,即是陆游所住的鉴湖之滨。

绍熙五年,六十七岁的太上皇赵昚驾崩。宋光宗赵惇多年来在著名妒妇李皇后的挑唆下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此时也有了精神疾病,居然不肯为父亲服丧。这种骇人听闻的不孝行为引起了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一向操心国事的太学生们集体上街闹学潮请愿,许多官员纷纷上书辞职,一场政治危机迫在眉睫。宗室大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与外戚大臣知阁门事韩侂胄(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在太皇太后(宋高宗的吴皇后、韩侂胄的姨母)的支持下,联手拥立光宗之子嘉王赵扩为帝(庙号宁宗),以既成事实逼光宗“内禅”,退位去当太上皇,次年改元庆元。这样一来,南宋的前三位天子高宗、孝宗、光宗都是既当过皇帝,又当过皇帝他爹。

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与此时处于江湖之远的陆游没有什么关系。他在山阴乡下闲居,没事就去城里走走,每次都忍不住要登上为纪念大禹所建的禹迹寺,以便从这里眺望南面不远的沈园全景。庆元五年,七十五岁的放翁写出了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以落日黄昏的苍茫景色起兴,听到远处军营中传来高亢凄厉的画角之声,更增悲凉之情。沈园还是这个沈园,但里面的亭台楼阁都不再是原来的建筑了,早已因为破旧而经过翻新。池台尚且如此,人何以堪?唯有园中那座小桥和桥下静如镜面的春水,仍是从前的样子。当年我曾从这荡漾的水面中突然瞥见唐婉美丽的倩影出现在身后,轻盈的体态好似曹植《洛神赋》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仙子。成语“惊鸿一瞥”就是从此句衍生出来。而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余下的只有伤心而已。回首如梦往事,唐婉的香消玉殒居然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四十多年。沈园的柳树都老得不再有柳絮飘飞播种,正如我自己也衰残得快要入土埋于会稽山了。但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总让我忍不住要来故地重游,在凭吊她的遗踪时泫然泪下。读着这两首诗,仿佛看见放翁孤零零的苍老身影在斜阳下的沈园中独自踟蹰,隐藏了一生的满腹心事无人可以诉说。他有幸娶到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唐婉,却既无法抗拒生离,又无法战胜死别。想想人生际遇和生老病死都如此令人无奈,而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这种痛苦,怎能不使人黯然神伤?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12 03:56:54 +0800 CST  
放翁白天走得累了,晚上便与幼子杜聿一起挑灯夜读,乐在其中。这年他还写了一首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见的哲理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嘉泰二年的初春,陆游为他最爱的花卉一口气写下了组诗《梅花绝句》六首,其中有三首出现了传世名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每朵梅花都有它的妙处,放翁恨不得能化身千亿,在世上的每一株梅树前都有自己的分身去欣赏它,一棵也不能少。陆游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因为它的气节。有些梅花长在荒凉的幽谷中,还生在朝北的枝头,环境差到极致,所以每年都是毫无悬念地最晚开花。好比陆游自己,在朝中没有过硬的后台,还喜欢不合时宜地议论恢复中原,自然也是毫无悬念地不得重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更显出自己像梅花那种高标逸韵,耻于向司春之神东君去摇尾乞怜。

就在这一年,朝廷诏令已被罢官十三年的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放翁曾经自嘲“平生诗句传天下,白首还家自灌园”,但这种生活肯定不是他那热望着为国建功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所以毫不犹豫地以七十七岁高龄第五次出仕。此时韩侂胄在击败政敌赵汝愚和朱熹后大权独揽,一心北伐中原,正欲拉拢四方名士作为羽翼,特别请杨万里为自己的新修的南园作一篇记,并许诺可以让他进入中央权力部门担任高官。但杨万里性格刚硬,看不起韩侂胄这个外戚,宁可丢官也不作记。韩侂胄碰壁之后,又去改请陆游。放翁的政治理想与韩侂胄一拍即合,当然鼎力支持,欣然为其写了一篇《南园阅古泉记》。不得志的朱熹在陆游出仕时曾经酸溜溜地评论:“其能太高,迹太近(和当权者走得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后来朱熹的地位提高以后,元朝人编写的《宋史.陆游传》居然引用了他的这段话,并加上一句“盖有先见之明焉”来为放翁作盖棺论定,纯属忽略放翁了一生志向的颠倒黑白。

按照放翁此时的年龄,非常明显已无力也没必要靠着依附权贵来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对韩侂胄的赞赏完全只是因为两人志愿相同。第二年四月,在国史编撰完成后,年近八旬的陆游即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完成了他一生对国家的服务,回到家乡山阴。韩侂胄在这一年起用了另一位主战派人士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位父母官立刻来陆家拜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辛弃疾比陆游小十五岁,两人志趣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常常促膝长谈直到深夜。辛弃疾挥金如土,见陆家房屋简陋,多次提出帮忙修缮,都被放翁婉拒。

嘉泰四年,韩侂胄打算为北伐做舆论准备,先追封岳飞为“鄂王”。此为岳飞所获得的最高爵位,所以如今西湖岳庙中墓碑上就是“宋岳鄂王墓”五个字。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赠别,内有“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之句,这是战略上藐视敌人;又有“古来立事戒轻发”之句,这是战术上重视敌人。总之谆谆勉励辛弃疾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早日实现北伐大计。

开禧元年的一个冬夜,陆游梦回沈园,醒来后作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两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时的放翁年过八十腿脚不便,已经有很久没去这个小园。但情之所在,即使走路到不了,也要依靠梦境来回忆从前那些漫步其中的片段,这就叫魂牵梦萦。第一句类似宋之问“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于矛盾纠结之中更显出思念的深入骨髓不可抑制。有时候我会猜想,陆游会对当年屈服于母亲的命令离开唐婉而感到悔恨吗?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的道德观所限,认为自己的孝顺并没有错,并没有其他的出路所以只是无可奈何?

开禧二年,宋宁宗将秦桧死时追赠的“申王”爵位又给追夺了,并将原来的美谥“忠献”改为恶谥“谬丑”,在制词中痛斥其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这是官方第一次在红头文件中正式责备秦桧,表明终于接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民间早有的公论。在岳飞与秦桧的公案中,正义虽然迟到,却没有缺席。在进行崇岳贬秦的舆论铺垫后,宁宗下诏命韩侂胄主持出兵北伐。

然而当时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宋廷虽然政治准备充分,军事准备却严重不足。武学生华岳上书反对在此刻主动挑起战事:“万一国家首事倡谋,则将帅内睽,士卒外叛,肝脑万民,血刃千里。此天数之不利于先举也!将帅庸愚,军民怨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便不固,山寨不修,堡垒不设,吾虽带甲百万,馈饷千里,而师出无功,不战自败。此人事之不利于先举也!”著名主战派兵部侍郎叶适也拒绝起草宣战诏书,认为轻率北伐“至险至危”,应当“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先加强江防。但是已经被热血冲昏了头脑的爱国中年韩侂胄一句逆耳忠言也听不进,只急着建功立业,去请当时最有名的大才子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李璧起草了《讨金檄文》以鼓舞士气:“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东南七十载之遗黎,久郁而思奋……言乎远,言乎迩,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自从符离之败后,陆游等待朝廷重新出兵恢复中原已经望眼欲穿地期盼了四十多年,一听到消息自然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首《老马行》,末四句为: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16 18:55:14 +0800 CST  
@镭射门 2016-08-17 14:57:25
亲,求出书^_^
-----------------------------
写完之后应该会出的,出版社已经约了。谢谢支持!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17 16:40:24 +0800 CST  
@镭射门 2016-08-24 14:08:44
亲,马上开学了,是否有一更??
-----------------------------
为了满足学生朋友的要求,今日会更。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24 14:22:48 +0800 CST  
自从符离之败后,陆游等待朝廷重新出兵恢复中原已经望眼欲穿地期盼了四十多年,一听到消息自然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首《老马行》,末四句为: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在开禧北伐的开始阶段,先发制人的宋军出师顺利。但没过多久,除了名将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之子)一路之外,余军皆败。吴曦(高宗朝抗金大将吴璘之孙)在四川图谋割据为蜀王,里通金朝按兵不动。东线无忧的金军遂乘胜兵分九路南下,前锋直抵长江,宋廷大为震恐。在此危急关头,之前一直给韩侂胄北伐泼冷水的叶适请求出任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亲身担任前线指挥官,以劣势兵力坚守城池配以劫寨,屡屡重创气焰正盛的敌军,金兵不得不解围后撤,战局才得以稳定。他又在长江以北屯田筑堡,招聚流民,巩固住了江淮防线。随着时势的进展,证明了华岳和叶适很有先见之明。爱国和报国都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实干的精神,而不是靠动一动笔或者敲几下键盘、喷几句“杀光金狗”、“收复菲律宾省”或者“炸沉东京”这种嘴炮。放眼今日之网络(比如隔壁的国际观察版),如韩侂胄志大才疏之流何其多,如叶适智慧实干之辈何其少。纵然叶适、华岳复生,也照样会被一众爱国青年的口水淹死。

金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以后,要求南宋交出首谋。开禧三年,史浩之子史弥远在杨皇后支持下暗杀韩侂胄,派使者带其头颅送往金国,留下了外交史上丑陋耻辱的一页。第二年即嘉定元年,南宋与金国订立《嘉定和议》:两国疆界不变;南宋交纳“犒师银”三百万两给金国;增加岁币和银帛;南宋皇帝对金国皇帝的称呼由以前的“叔”改为“伯”,从比亲爹小一点儿升级为比亲爹还大一点儿,屈辱性比之前的《隆兴和议》更加强了。史弥远从此擅权二十六年,成为导致南宋衰弱直至灭亡的权奸,真是史浩的不肖之子。在家乡日盼夜盼捷报的陆游,等来的却是韩侂胄被杀、史弥远上台、《嘉定和议》签订、北伐彻底失败的一个接一个坏消息,不禁仰天长叹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再也不可能熬得到下一次王师北进了。

很多时候,人是靠希望生活的。这个希望一旦破灭,健康就会迅速恶化。八十四岁的陆游本来还算精神矍铄,但就在嘉定元年开始急剧衰老。这一年春天,他由儿孙搀扶着最后一次游了沈园,走到熟悉的葫芦池畔,颤颤巍巍地口占一绝《沈园葫芦池诗》:
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回到家后,又拿起纸笔,缓缓写下一首《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越老越怀旧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但陆游对唐婉的眷恋之深,如此的至死难忘,竟令人有喉头窒息之感。此时他应该感觉到,自己很快也将随唐婉而去了。嘉定二年秋天,在世上再无眷恋也再无盼望的陆游染病不起。拖到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病情逐日加重。十二月二十九日(正是岳飞的忌日),回光返照的放翁硬撑着坐起身来,向家人要来纸笔,留下绝笔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写罢将笔一搁,就此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他在油尽灯枯前完成的最后一首诗歌,居然以其简单朴素的词语、浓烈深厚的情感反而成为了他漫长生命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爱国”,是他平生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主题,所以在我看来这首遗恨无穷的《示儿》作为绝笔是非常完美的。如果在中国历史上搞一个“爱国诗人”的排名,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质量、主题的聚焦度来说,放翁都能毫无疑义地高居第一。其他爱国诗人往往只是作为旁观者讴歌沙场报国的英雄将士,而陆游的最大特点是他不但付出了实际行动,有从军的亲身经历,而且终其一生强烈希望亲身再次加入到这个危险的事业中去,这个区别使得他的诗歌有强大的感染力。梁启超先生有诗《读陆放翁集》,其中两首如下: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放翁集中胡尘等字,凡数十见,盖南渡之音也。)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

梁任公可算是放翁跨越千年的知音。陆游有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看起来认为佳句非人力苦苦雕琢可得。但实际上他写诗实非常勤奋,留存于世的有九千多首,平均每三天就要作一首,论产量在诗人中排名第一。当然前提是号称写诗四万多首的乾隆皇帝不参加评选,因为那些“一片一片又一片”之类的东西基本不能算诗,即使硬要算的话也没有任何价值,爱新觉罗.弘历的诗你连一首都背不出来便是明证。陆游的诗歌主题总结起来也挺容易,不过三个词:爱国、爱梅、爱唐婉。

那位拒绝为韩侂胄南园作记的杨万里,字廷秀,比陆游小两岁,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榜群星之一。他在永州做零陵县丞时,正好张浚被贬官在此地闲居,杜门谢客拒绝交游。杨万里久慕张浚的大名,三次前往拜谒,都未能得见,于是专门写信恳求,并附上了自己的一首小诗《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钱钟书先生评论此诗中的“留”字和“分”字都“精致而不费力”。张浚的诗词鉴赏水平也很高,读后点头称赞:“杨廷秀的胸襟通透!”方才同意见面。杨万里毕恭毕敬地拜见了这位主战派前辈,张浚则用《礼记.大学》中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勉励这位刚过而立的年轻人。杨万里受教终身,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诚斋”,所以世称其为“诚斋先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著名的人生理想链条。杨万里早年学习黄庭坚、陈师道的“江西诗派”,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语言活泼自然、浅白流畅,自成一派,人称“诚斋体”。小学课本上有他两首这方面的代表作,均是清新鲜活,一首是《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另一首是《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直阁秘书(负责为皇帝草拟文件)林子方被朝廷任命为福州知州,高高兴兴地准备去赴任。时任直阁少监(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长)、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顶头上司兼好友,在送别时赠了他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的“无穷碧”与“别样红”色彩对比鲜明,仿佛一幅大红大绿的美丽水彩画。“接天”“映日”则气势磅礴,居然把温柔的荷花写出了壮美的气势。这已经是老少咸宜第一流水准的景物诗,居然还藏有不为人知的暗喻。古代诗歌中的“天”、“日”常常都是指代天子,原来杨万里的官职很接近权力中心,知道这个外放对林子方的仕途弊大于利,所以在诗中婉转地提醒他:去小城市当市长一把手固然风光,但留在朝廷中枢给皇帝当秘书积累资源则更快,成绩更容易被认可,前途才是“别样红”啊。然而小林同志和很多语文老师一样,根本没有往其他方面想,只是赞不绝口:“好一首风景诗!”然后就兴冲冲翻身上马赴任去也,此后果然在史书中悄无声息了。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24 14:36:13 +0800 CST  
@镭射门 2016-08-24 15:56:21
顶楼主!!
只是不知所谓寓意,究竟是诗人本意,还是后人想当然尔。望求教,感激不尽。
-----------------------------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知你指的是哪个例子?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24 16:13:56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8-25 17:22:02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25 17:36:32 +0800 CST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直阁秘书(负责为皇帝草拟文件)林子方被朝廷任命为福州知州,高高兴兴地准备去赴任。时任直阁少监(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长)、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顶头上司兼好友,在送别时赠了他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的“无穷碧”与“别样红”色彩对比鲜明,仿佛一幅大红大绿的美丽水彩画。“接天”“映日”则气势磅礴,居然把温柔的荷花写出了壮美的气势。这已经是老少咸宜第一流水准的景物诗,居然还藏有不为人知的暗喻。古代诗歌中的“天”、“日”常常都是指代天子,原来杨万里的官职很接近权力中心,知道这个外放对林子方的仕途弊大于利,所以在诗中婉转地提醒他:去小城市当市长一把手固然风光,但留在朝廷中枢给皇帝当秘书积累资源则更快,成绩更容易被认可,前途才是“别样红”啊。然而小林同志和很多语文老师一样,根本没有往其他方面想,只是赞不绝口:“好一首风景诗!”然后就兴冲冲翻身上马赴任去也,此后果然在史书中悄无声息了。

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即位。冬十二月,金国派遣“贺正旦使”来南宋贺岁,杨万里被朝廷任命负责迎送和陪伴金国使节,来到了两国交界的淮河前线。此时宋金之间关系微妙,金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使者的来意兼有礼节、修好、间谍、示威等多重目的,往往盛气凌人。杨万里是坚定的主战派,朝廷安排他接这个活大概是为了不至于卑躬屈膝有辱国体,但他本人在不得不和颜悦色地接待居高临下的金使时肯定心情不佳。从都城一路北行,目睹黎民百姓在战火中满目疮痍的凄惨景象,第一次到边境线的杨万里写下了《初入淮河》: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桑乾”即“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原本是宋朝北境与契丹的边界。北宋哲宗元祐五年,苏辙出使契丹回国时作《渡桑乾》一诗,其中“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之句,记录了契丹人送他到边境桑乾河边仍然依依不舍的场面,我们从中可以一瞥檀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一百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的友好和平交流图景。到了宋高宗时期,按照《绍兴和议》所定的宋金分界南移到了淮河,其北面的广大中原地区包括桑乾河流域全部被金国占据。所以杨万里诗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从前要到桑乾河才算边境,如今淮河河道中心线以北就是国家覆盖不到的遥远天涯了!

绍熙三年,杨万里路经安徽松源,在群山环绕之间穿行,忽然心中一动,联想到自己六十五年的人生路坎坷艰难,吟出一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哲理诗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打怪过关,但与游戏不同的是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永远也不会结束。虽然各种鸡汤总勉励我们克服苦难后就是晴天,但事实往往却是随后将迎来更大的困难。生活既然不能改变,我们就不必去期盼结果,可以苦中作乐地享受一下过程。

嘉泰二年,韩侂胄修好南园以后,首先邀请当时名望最高的诚斋先生为之作一篇记。但是在杨万里看来,韩侂胄不过是一个借着双重外戚身份窃权的富二代而已(本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外甥,当权后又把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宁宗当皇后),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所以很瞧不起他,当即坚决拒绝:“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宋史.杨万里传》评论诚斋的性格刚烈偏激,由此可见一斑。位高权重的韩侂胄面子被削成这样,虽然生气但也没有打击报复,反而继续为杨万里加官晋爵,搞得诚斋也实在不好意思公开对韩相口诛笔伐。韩侂胄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转头就去请了陆游,放翁则因为支持韩相的北伐理想而欣然从命。杨万里对陆游听从韩侂胄的召唤出仕、为之写《南园记》这些事当然有点意见,放翁对此也心知肚明。在陆游为次子陆子龙到吉州为官所作的送行诗《送子龙赴吉州掾》中,很细心地叮嘱他拜见杨万里时的注意事项: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
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意思是儿子你拜见杨叔叔时,就问候他身体好不好,其他世俗事情一句都别提,免得被看低了自讨没趣。这说明放翁对杨万里很敬重,但却没有那种志同道合的亲密感。嘉泰三年,陆游在《谢王子林判院赐诗编》中,给予了杨万里更高、感觉上却更疏远的推崇:
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人言诚斋诗,浩然与俱东,字字若长城,梯冲何由攻?
我望已畏之,谨避不欲逢。一日来叩门,锦囊出几空。
我欲与驰逐,未交力已穷。太息谓王子,诸人无此功……

在韩侂胄专权的十余年间,杨万里一直领着闲官的俸禄幽居家乡不出。他认为韩侂胄在条件不成熟时就打算出兵北伐完全是祸国殃民之举,忧愤之下怏怏成疾。家人知道杨万里担心国事,收到有关时政的邸报都不敢告知,怕他情绪激动影响病情。开禧二年,有个亲族中的年轻人从外地回来,一不小心说出韩侂胄前几天调兵遣将开始北伐,病重中的杨万里一听之下失声恸哭,从床上硬撑起身体,要来纸笔写下:“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写了几个字告别妻子、儿女,搁笔而逝。几个月后南宋兵败,再签《嘉定和议》,果然是丧师辱国,不出杨万里所料,哀哉。

前文提到那位劝陆游为东坡诗作注的好友范成大,字致能,正好出生于苦难的靖康元年,比杨万里大一岁,比陆游小一岁,乃是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榜群星中的另一位。他与范仲淹同为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据说是范文正公的族孙,那么应该也是春秋时越国名臣范蠡的后裔。他母亲蔡氏夫人的祖父是书法家蔡襄,外祖父是名相文彦博,这个家世充满了浓烈的文艺气息。可惜范成大年少时便父母双亡,所以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和他的著名族祖范仲淹一样寄居在寺院中读书,十年后才去应试,金榜题名从而走上仕途。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30 11:56:00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6-08-30 18:24:31

-----------------------------
枫叶欲残看愈好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31 08:07:26 +0800 CST  
今天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一个三国的搞笑段子:

曹操:“文若,袁绍请我去官渡赴宴,你看如何?”

荀彧:“袁绍久有大志,称帝之心可谓是路人皆知。主公切不可单刀赴会,大意失了荆州。我举荐一位奇才,此人姓郭名嘉,智谋过人,人称小诸葛。虽是初出茅庐,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已非吴下阿蒙,必能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推门而入)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郭嘉来了……郭嘉你说话啊……你怎么不说话啊,别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啊。”

然后我即兴就续了一段:

郭嘉言道:"袁绍、袁术兄弟阋墙,煮豆燃箕,不亡何待?袁本初谋士虽多,多谋不断,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今与袁绍之战,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明公步步为营,以取反客为主之势,只需一场大胜,自能势如破竹,夺冀州如探囊取物。只是冀州物产丰富、美女如云,明公慎勿乐不思蜀。可一鼓作气再趁势平了西凉马超,天下大事定矣,所谓既得陇,必望蜀。"

操大喜:“吾得奉孝,如鱼得水也!”

大家自找亮点,聊博一笑。
楼主 路加  发布于 2016-08-31 18:49:58 +0800 CST  

楼主:路加

字数:200833

发表时间:2015-12-25 00: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09:05:15 +0800 CST

评论数:12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