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摩诃般若波罗密金刚经(修改稿)

最近在读金刚经,有感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而且越来越觉得儒释道三家能在华夏并蒂花开不是偶然,所以想把金刚经用白话自己梳理一遍,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儒道两家的东西,水平不高,各位担待,欢迎大家相互交流讨论,但请文明上网。有缘者聚,无缘者散。也希望斑竹和小编手下留情。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04:00 +0800 CST  
开始。首先说经名。此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我在标题稍作修改,为摩诃般若波罗密金刚经,文字不同,法义如一,因为此经乃大般若经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两部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受华夏各阶层喜爱,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就是闻此经一句顿悟,那一句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另一部就是更加精炼流传更广的心经了。全名《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南环瑾老师形容此经为超越一切宗教界限,不过今天咱们不说宗教,佛学道学儒学都不是宗教,跟佛教道家儒教有区别,大家注意。
摩诃者,大也。金刚者,可以理解为第一,金刚石,光明坚硬,无坚不摧。第二,金刚宝,代表此经思想之珍贵。第三,金刚智,破尽一切无明虚妄。第四,金刚志,发心坚定,立志成佛。般若者,梵文,汉语的智慧一次不能尽数其意,所以历来都是不翻的,综合解释,我借别位师兄的说法吧。当云“通达世间一切法出世间一切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波罗密者,到彼岸。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06:41 +0800 CST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白话文:这部经是我听释迦牟尼亲自说的。当时释迦牟尼在舍卫国,在祗树和给孤独一起供奉的园子里与自己的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当时到了进餐时间,释迦牟尼著衣持钵,走进舍卫城乞食。他沿着街道挨家挨户行乞,行乞结束之后还至本处。吃过饭后,收了衣钵,洗干净脚,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
这一段描述了讲述金刚经开始的场景。是叙事性的。值得注意的有几点,第一,释迦牟尼沿街行乞,不挑不拣,次第乞已。就是说挨家挨户的不论施舍的食物好坏,不贪著美味,亦不厌恶刷锅水,大家读经首要明义,此中意味,慧者自知(智)。
第二,“还至本处”四个字大有讲究。字面意思是重新回到了园子里,可是园子是本来处吗?不是本来处。本来处在哪里呢?在“心”。这个心是加引号的。此心非彼心,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心”。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佛陀任何时候,任何所处,任何言行,都能当下解脱,无所应住,“还归本处”。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08:53 +0800 CST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白话文:这时弟子须菩提在众弟子中从座位上站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对释迦牟尼道:世尊,您善护念诸菩萨,善嘱咐诸菩萨,我想请问,世间善男女,发心求佛,证无上正等正觉,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降服自己纷乱不堪的心呢?释迦牟尼道:善哉,须菩提。如你所说,我来告诉你,世间善男女,要证无上正等正觉,应该这样做,要这样降伏自己纷乱不堪的心。须菩提道:我佛慈悲,弟子愿乐欲闻。
--------------------
这一段开始点入主题,由须菩提发问,请教如来应该怎样降伏其心以证无上正等正觉。南怀瑾老师形容金刚经的核心要义就是三个字,就在这一段中,那就是“善护念”。大家不妨先记住这三个字,怎么才能善护念,什么才是善护念,自己先思考一下,再对照后面的经义,想必更能事半功倍。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09:35 +0800 CST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白话文:如来告诉须菩提,一切修行者,应该这样降伏其心。拿我自己来说,所有的一切众生,不管是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不管是有色的,无色的,有想的,无想的,也不管是非有想还是非无想的,我都能让他们进入无余的涅槃境界而圆满。如此我可以解脱无量无数无边无尽的众生,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个众生得到过我的帮助而圆满。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我告诉你,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话,那么他就不是菩萨。
-------------------
这一段的含义非常深,已经开始真正进入主题了。释迦牟尼开宗明义,首先以自己为例阐述了何为布施。布施是佛家用语,意思就是给予,帮助。释迦牟尼的意思是,我说法超度无尽无量的众生,但是在我心里,没有一个众生被我帮助过,没有一个众生被我超度过,甚至也没有一个众生圆满过。为什么呢?释迦牟尼说:如果我有这些念头,那么我就没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降服自己的心,他还没有真正的离相,还没有真正的放下,所以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菩萨况且如此,何况是佛呢?
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意思:无所求,不住相,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无所住而清净自在,因无所住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要无所住呢?释迦牟尼以布施为例这样讲,如果你给予别人帮助,无明的人会不自觉的念想着回报,而有明的觉悟者则不会在意这些,因为一旦在意这些,你就着相了。你念想着回报,就超脱不了我执,人执,一执就有了烦恼,一有了烦恼就无明了。无明者,看不清。就如盲人看不清光明也看不清真相,被烦恼所惑,被生死所缚,苦海无尽,轮回难解。
金刚经是教人解脱的无上妙法,解脱什么?解脱生死苦海,解脱迷茫无明,解脱轮回罪业。这听起来有些唯心,不过建议大家先耐心的看下来,我在后面会解释这个最大的理论基础,生死唯心。是的,我认为佛学是理论,而且必须是理论,要经的起推敲。
另外慧能大师解释四生时有跟历代大德完全不一样的说法。普遍看来卵生就像小鸡一样蛋壳里孵化出来的叫卵生,胎生就是咱们人这样的,怀胎十月生产,湿生就是水里的昆虫,比如说叫人很讨厌的蚊子啊。化生就是因缘所化的生命,比如说贞子和雅典娜,一个电视里爬出来的,一个宙斯眉心钻出来的,都TM不吓死人不偿命的德行,这个叫化生。但是慧能大师有完全不同的解悟。他说卵生就是无明所缚,就像被一个蛋壳包裹一样看不清,无明。胎生就是妄起邪念,心怀不轨,比如咱们常说的坏胚,就是胎了。孕育之意,就是主观起邪见,干坏事,不是好孩子。湿生说的是淫欲,云雨云雨的真是咸湿。化生说的是因缘所化的根源烦恼,比如说忽然发愁没钱没软妹,忽然狂喜天上掉金条软妹子倒贴,忽然痛骂共产党,忽然感激党中央,都是化生。慧能大师云:“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大家可对照参考。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1:34 +0800 CST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白话文:再者,须菩提,菩萨于法也应该以无所住的心态来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亦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住于相。为什么呢?我告诉你,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的话,那么他得到的福德可是不可思量的。你觉得如何呢须菩提?东方的虚空可思量吗?须菩提道:无法思量,世尊。如来又道:那么南西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吗?须菩提回道:也无法思量。如来这才道:须菩提啊,菩萨如果不住相布施的话,那么他得到的福德就好像这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的。我来告诉你,须菩提,菩萨应该这么做。
---------------------
看过金刚经的童鞋们应该有个很大的观感,就是释迦牟尼以大量的篇幅,也就是废话,不停的在说福德这个概念。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象忽悠人的德行?我开始也很反感,总是说什么恒河沙数般多的珍宝布施也比不上受持宣讲这部金刚经来的功德多啊!很烦很烦,感觉超级神棍!但是现在平心静气的看下去,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再结合现代的物理学知识,我对释迦牟尼的话,尤其是这部金刚经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大胆的可以说逆天的想法。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这个话语的环境。金刚经描述了无所住,亦无所求,那么释迦牟尼为什么一直爱强调功德很多呢?这不是和金刚经的本意相违背吗?教导你无欲无求偏偏又不停的诱导你这个功德很多,这从逻辑上是解释不通的对不对?那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功德吧。六祖慧能大师直言:明心见性是功,平等无二是德。也就是说,你布施百千万亿无尽无量的财富珍宝,都不如自己明心见性得到的功德多。甚至连比都没法比。
佛家的思想有没有追求?当然有。菩萨发心就是有所求,度生死苦海明心见性得解脱亦是有所求,所以很多童鞋都被这个明显矛盾的逻辑给搞的大喊神棍。那么客观的说,有追求到底好不好呢?当然好。人向往美好是正当的,是正义的,是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止的,释迦牟尼不是为了寻求解脱也不会去修行对不对?可是佛家追求的偏偏又是看似很矛盾的无欲无求。那么现在我来定一个概念吧。有所求,而且是有大求。但是怎么求呢?用无所求去求。
这话听着感觉象骂人。。但是,就是用无所求去求。
这已经是一个哲学的概念了。道法无二,用道家的话来讲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因为要无不为,所以要无为。
那么他们到底求的是什么呢?怎么求呢?释迦牟尼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求的是破无明,破虚妄,破生死,到彼岸。求的是因为无所住,而还归本处的那个真我之心!
本处在哪里?彼岸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用物理学的概念来讲,就在那个高纬度的世界里。
没错,释迦牟尼求的就是这个。这就是超度解脱,这就是他求的极乐世界。如果把人类的所有感官都比做一把枷锁,把这世界当做一个关押囚犯的牢笼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释迦牟尼的追求了。
这就是我得出的结论。我先说出我的结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可以说就是一个牢笼。这个结论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的不可测性和波粒二象性,这是现代物理学给出的答案,不过释迦牟尼早了几千年就已经发现了而已。同时发现的肯定还有别的一些人,哦,是一些囚犯。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2:18 +0800 CST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白话文: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可以以法身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道:不能,世尊。不能以法身相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法身相,不是真法身相。如来说的法身相几字,亦是虚名,是假有。释迦牟尼这才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这一段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翻白话的,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要点在这个“非”字。何为非?不是,否,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身相本质为空,所以拜如来的法相见不到如来,因为你拜的是幻有,不是真空自性。佛就是觉者,觉什么?觉自性。所以我用了更直白的说法,尽量不曲解原意,法相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无有自性,本质为空,所以说看到的如来法相不是真法相。那么真法相在何处呢?如来给出了答案: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如果修行人看万法如空,看万物如空,看空亦如空,不染不住,无所挂碍,本性自起,则见如来。如来,“如如不动”的如来,“如意”的如来,“如果”的如来,“真如”的如来。这个如字,就是如来名字的真意。自性一起,真如即来。谓之如来。
用道家的理论也可以解读这个概念,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典故: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第一层看山是山,肉眼看,著了色相,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用法眼看,著了空相,第三层才是真如本性了,用佛眼看,看山还是山,不著色亦不著空,色空不二,所以看山还是山了。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3:03 +0800 CST  
早上起来继续义解。人说金刚经全篇无一空字,却全部在说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何以不说空字不离空意呢?有人解释是因为如来怕修者入了断灭空,所以满篇无空言,全部是空义,不过我总觉得如来太较真,有点刻意为之的意思。他想说的这个空一定非常有意思,似乎一说它好像就会知道一样,所以不敢明说,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事实上连意会都不能,但没办法,拈花微笑也得有人能懂啊,不然肯定会被围观的。继续说这个空,根据它的这种该死的特性你们能想到什么吗?没错,波粒二象性验证的粒子就是这个德行。别人是不是在观察它它完全能知道!所谓念头一起,缘法即来,现在应该是念头一起,粒子即知。并根据你是否起念而同步改变自身的属性!
现在大家是不是能理解一点如来为何要强调心无所住了?就是叫你不起念的。你不起念,有些东西就不知道,你的自性才有苏醒的可能,才能看到最终的真相。。
所以我告诉大家,佛法无言,慧者自知(智),吾心道也,原本如是。如来满篇金刚经,最后告诉大家的是不可说。说无可说。无可说法,亦无可说非法,无可说一切非法非非法,全凭自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超脱生死苦海,得无尽无量功德。那么为什么一个明心见性就能得到如此无量无边的稀有功德呢?这个疑问你可以去问问监狱里的犯人,还有什么比刑满释放对他来说更重要的?
解释一下:功德,就是德功。何谓德?道也。道德,道得。得道,德道也。那么何谓道呢?很简单,就是路,就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就是直达本心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的方法。那么对于身在无明中的我们来说道在哪里呢?就在如来所言中。这帮货们早已帮我们把地道挖好了,这个消息你千万不要告诉监狱长。。
所以修行就是最大的机缘,闻道就是最大的福气,满三千世界的财富珍宝也比不了,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对于囚犯来说,再多的金钱也比不上自由更重要。自由,就是自有。所以道德并不是什么社会约束人心俗成,道德根本就是自我的明心见性解脱苦海的方法。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3:59 +0800 CST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白话文:须菩提请教如来道:世尊,后世所有众生都能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出真实不虚的信念吗?如来告诉须菩提:不能用“是”的说法。我死之后,最后一个五百年,如果有人能看到这些章句生出真实不虚的信念,那么他也是因为轮回中不断的持戒修福才能有机缘闻此章句生出信心种下善根并真正的透析真相。而跟我说的法没有必然关系。如果闻是章句而一念生出清净信心者,如来知道他们都会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是他自己不著人我众生寿者之相才生起的清净心,而非是因为我说的法才学到的清净心。所谓不著于相,若是执着于我说的法,那就是住了相了。若是刻意的无视我说的法,那也是住了相了。所以如来知道他得到了无量无边福德。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众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非法相,那么他就脱尽了我执,人执,众生执,寿者执,法执,非法执,最终一无所“碍”,一无所“得”,当然就见性成佛了。所以我说众生要无住,因为有住既是生心,生心既是起念,起念即是著相。任何心就是任何相,终不见性,无法解脱。所以我说不应取法,也不应取非法,同样不应取非法非非法,无可住,无所住,无能住,无一法可取,亦无一法能住。这才是真义。因为本自具足,见性全凭本心,全凭自悟,所以这无边功德才为他所得,这才是这个“是”字的真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常说我所说的法对你们来讲就好像是度苦海要坐的船,上了岸后你难道还要背着船继续走吗?船都要扔掉,更何况是非船呢?法都不需要了,更何况是非法呢?

第六品大家一定要用心看,我翻译的很难,这个内在的意思很不好体会,很多白话翻译对这一段根本没有搞清楚逻辑概念,甚至是故意曲解,把功德归于如来,而不是自性。现在修改过终于把主旨意思讲通了,洞已经挖好了,就看你们能钻多深了。
下面说说这个末法时期。如来为什么会说最后五百年所谓的末法时期的事呢?我们现在应该就是在末法时期,不过不是快要崩坏的时期,而是末法初期。也就是说,还有人能闻金刚经而生实信。那么还是那个问题,如来为什么会说末法时期呢?
前面已经提到过,有些东西会因为你的思维而变化,那么试着梳理一下逻辑吧。因为传了法,所以世人思维有了变化,而有了变化某些东西就知道了,所以跟着改变了属性。所以如来弘扬了教法之后依然预见到了末法时期的不可避免。而楞严经里同样说,后五百年,有魔曲佛意,无明遍众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佛法本不可说,无可说,更何况教?现在大家可以认识到,这个教那个教的,到底是佛还是魔了。
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事,一直都在人类的历史中不断的上演着,近的就在三十年前,不是吗?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修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明心见性?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逃出去,解脱这生死苦海呢?。。如来明确的告诉了大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性自足,原无别物可求!
是的。不求佛,不求魔,只求自心本性。除了你的自心之外,这世间再也没有什么仙神佛魔值得你去求了。
也就是说,你拜佛,其实拜的是魔。你求佛,其实求的也是魔。你惧怕因果地狱佛菩萨威能,其实也已经是着了相,所以你拜的越多,你离佛越远。你广布施仁义福德珍宝,哪怕布满三千虚空世界,不明心见性照样也是无用功,是黄粱大梦!因为你不能见佛,不能见性。为什么?佛是什么?佛是觉者,人如何觉悟?从心而觉悟。看看汉语的谐音,一切自有天意。什么叫见性?见性就是践行,见性就是减刑!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心口合一,践行就是见性,见性就是减刑。
监狱里的犯人可以以身说法的告诉大家,想要减刑就要先反省,再好好接受改造,再争取立功,然后警察叔叔才会很肯定的告诉你,不错,有反省觉悟,有忏悔态度,有立功表现,你可以获得减刑。所以人要解脱只有求自己,万不能去求他人,不然你用金银财宝去贿赂警察减刑一下试试看?关你个牢底坐穿。
怎么样?很好理解吧?这不就是世间法吗?这不就是佛法吗?世间法和佛法有任何不同吗?根本没有好不好?你同样先要反省忏悔,此为发心立志。再好好接受改造,身体力行,此为精进销业。最后争取立功,明心见性,此为功德圆满。大家看看,佛法和世间法有什么不一样?原本“如”一物不是吗?所以如来说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一切出世法都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它的本义,是不坏不灭的。
那为什么还有末法时期呢?那是因为相由心生,缘从心起,那个东西无动,不动,如如有动,我更明确的告诉大家吧,那个东西其实就是如来!如来和如去本就是如一不二的,因为本性空如,所以来去自如,现在大家懂了吗?你最大的敌人是谁?不是如来也不是如去,根本就是自己的心。所以这个如去就可以通过改造监狱的环境进而来操纵你的心。慧能大师曾有言:金刚坚硬,羊角能坏之。羊角能破金刚,镔铁亦能灭之。悟此道理,即见本性。大家不妨结合一下我的话好好琢磨琢磨慧能大师此言吧。我做个提点,镔铁亦有能坏处,此谓轮回不见空。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7:59 +0800 CST  
对了,第六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需要说一说。就是如来所说的末法时期牵扯到的佛家的一个理论基础,也就是轮回说。我们现在总以为没有什么轮回,人死了就是死了,蛆虫很恶心,跟人不是一回事,所以轮回说纯属吓唬人,神棍!尼玛比!嘛,大家都能静一下,其实看看量子力学的理论我们就应该仔细思考了,同样是量子组合,同样是因缘和合而成,同样是一合相,为什么人有智慧可以思考呢?如果说人的行动力来自于思考的话,那么人的本能又来于何处呢?为什么动物也有本能呢?它为什么是活的呢?生命诞生的意识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些东西解释起来就太复杂了,用神学可以解释,用科学同样可以解释,进化论可以解释,轮回说同样可以解释,但是我比较倾向于高纬度投影这一个说法,因为量子力学的理论实在是太毁三观了,越来越不象唯物主义,越来越象唯心主义,其实唯物和唯心根本就是一回事,都是佛法,都是色空不二,只不过是硬币的一体两面而已。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我根本解释不了轮回!因为我根本还没到那个境界啊,我还看不清真相到底在哪里呢!我只是觉得,蛆虫的意识会死吗?有死必然有生,那么它的生来于何处呢?随机创造?一次性消费?进了监狱就是死?没有任何改过的可能?现实是这样的吗?现实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说,这个世界的规则肯定也不是这样的!凭什么入狱了就不能减刑?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法律?还讲不讲人权蛆权了?
人和蛆肯定会一起抗议滴!
所以说,那个坏兮兮的会自己把属性变来变去的叫做如去的东西,到底会不会给犯人一个改过解脱的机会呢?
这算是我的一个疑问,大家保留下来,留着这个疑问也有好处,一切都是机缘,有疑问了自然会去寻找答案,说不定找着找着,你就找到了呢?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人如果肉体的死亡只是一个全息投影的幻象,那么轮回说是完全成立的。这就好像囚犯换个牢房而已,过去世所修的福德轮回转世被一个不灭的灵魂带到了今生,不断的积累下来,今生灵魂能量频率已经很高了,快要接近刑满出狱了!所以闻法而悟道,见性而明心,一朝发心涅槃,终于解脱生死苦海,超度了轮回彼岸!
这就是大概的理论基础,我们不知道有没有轮回不重要,因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相信。这本金刚经确实是能让人解脱轮回生死苦海的无上至宝!同样也是我们活在当下寻求心灵解脱的无上至宝!明心见性处,立地成佛。一切无所住处,墙倒狱灭!难道不是吗?一切的大神通,最后凭借的都不过一个“心”字而已。西方的上帝老头子不是说了吗?信我者,得永生。很神棍有没有?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个“我”字看作本我的“我”,结果如何呢?
我即是心,心即是我。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心即是佛,佛就是心啊。善哉。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19:50 +0800 CST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白话文: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呢?我有得到过无上正等正觉吗?我有说过什么法吗?(这话怎么听怎么象逼着须菩提说这一切都跟我没关系,不是我干的!)须菩提就说:根据我理解的您的意思,没有常定的法叫做什么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什么常定的法您能说并且有说过。(开始同流合污了!哈哈哈。)为什么呢?因为您说的东西全都是虚的,都是浮云,都是幻象,都是不可取亦不可真正言说的东西。不是法也不是非法,所以呢?慧者自知(智),愚者自迷(密),谁见不见性都是谁自己的事,跟您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
这段翻译的比较搞笑了,大家明义即可,无须住相,我想生动幽默一些,把道理讲的浅显易懂让人喜欢看最好,弘法嘛,现在该学学传媒学。明白道理是最重要的。因为最后一句明显有言:佛法是无为法,无可说,不可说,只能用言语尽最大努力去描述形容,但是绝对不能尽至。所以闻道者千万,个个不同,盖因个人的心性缘法罪业功德都不一样,监狱里的犯人刑期不也都长短不同的吗?嘛,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22:19 +0800 CST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白话文: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呢?如果一个人用堆满三千大世界的珍宝来布施的话,那么这个人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须菩提回答道: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名为福德,却是空性,所以您才说福德很多。如来继续道:将来如果有人在这本经中发心受持,哪怕只是用其中的四句偈为他人宣讲,那么他所得到的福德都要胜于前者。为什么仅仅只是宣讲四句偈都要福德胜过前者呢?我告诉你吧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以及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妙法,都是从这本经宣讲的真义里诞生出来的。不过你要切记,并没有所谓的如常妙法,也没有什么佛。所谓佛法者,亦是空性,即非佛法。正等正觉,亦复如是。
----------------
我专解空义,不著文字,所以很多地方意之所致就做了延伸,方便大家更明白领悟。最后一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说的就是空性,因为性体本空,所以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真如,因为真如,所以佛法即非佛法,本质如一,莫不如是,就是此意。用华夏本土文明来讲,就是一个易经的“易”字,因为变化无常,所以真如不动,所以取名“易”经。易者,变化也。
如来发大愿救众生出苦海,是因为怜悯众生疾苦,慈悲为怀。而这种普度众生的大愿大德他自己无任何功德可住,我们讲法学法也需应此意,不住布施。以无所得故,而融圆满,以无所住故,而生其心。咱们常说的“舍得”两字,即是此意。有舍才有得,舍尽一切,圆满即来。所以如来最后要强调,还是不著相,佛法即非佛法,就是此意。
再延伸一个话题,在我看来,佛家就是文科,道家就是理科,儒家就是工科,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而已。佛家讲见性,道家讲修真,儒家讲治世,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超脱。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儒释道三家能在我华夏并蒂花开,说明我华夏本就是天选之族,此为红花绿叶白莲藕,混沌一气化三清也。所以我一直强调一句话,希望大家也牢记在心,时时莫忘。那就是人身难遇,中土难生。
多少劫修来人身,多少难生来中土,此中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也。在西方遍地一神邪教横行的年代里,东方的土地上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伟大不可思量的般若智慧,而今更是唯有华夏硕果仅存,连印度这样的佛陀诞生地都已经进入真正的末法时代了,所以当知这人身何其难遇,这中土何其难生,这造化功德何其难求。各位前身到底修了多少世才能得遇人身中土我无法想象,只真心愿我华夏儿女能早日发念,立道心,明觉意,将来能脱此轮回生死苦海,共证无上般若菩提。我佛慈悲,善哉。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25:19 +0800 CST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白话文:须菩提,你意下如何?须陀洹能念想着我得了须陀洹果位吗?须菩提回道:不能,世尊。此名为入流,其实本质上无所入,因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才叫作须陀洹。后面意思全都一样,因无所住,是以证果。名为权名,权且之名耳。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修行是阶段性的,因为人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个逐步的过程,所以顿渐如一,不分彼此,大家要牢记。顿悟从渐修中来,渐修从顿悟中起,不分彼此,一复如是。一味的求顿悟,就是陷入了顿悟执,一味的求渐修,也陷入了执。首先要不执,随性自在,顺其自然,念念在处,当下皆空,这就是善护念。时时护,念念护,所谓厚积薄发,只要认识到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而佛法不二,当明白静坐修禅和粪坑洗澡本无二致,顿悟和渐修亦无二致。因为修的都一样,求的无差别,所以环境的不同也就没有了意义,对不对?当然我反对苦修死修变态修,一味的强调佛就是狗屎我也是狗屎那是入了魔障了,世间法,顺其自然为要义。道法自然嘛。儒家有个词能帮助大家很好的领会这个意思:中庸。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紧不慢,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为中庸。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26:22 +0800 CST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白话文:如来对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我昔日在燃灯佛处,对于法有所得吗?须菩提回答道:没有,世尊。您在燃灯佛处,对于法实无所得。如来继续问道:你意下如何须菩提?菩萨的德行庄严了佛土吗?须菩提回答道:没有庄严佛土,世尊。因为所谓庄严佛土者,并没有什么庄严,只是权名庄严而已。同样也没有什么佛土,只是权名佛土而已。如来道:所以说须菩提啊,诸菩萨诸修行人都应该这样生出清净心。不应该住色而生心,也不应该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后边一段话就不翻了,影响感觉。得出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刚刚好,尽显般若性,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万般妙义尽在其中。今天就先翻到这里了,晚上回来可能继续贴几品。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6-30 16:30:27 +0800 CST  
各位师兄请移步国观,主场在那里。善哉!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172147-1.shtml
楼主 老铁核桃  发布于 2014-07-03 01:53:29 +0800 CST  

楼主:老铁核桃

字数:11987

发表时间:2014-07-01 00: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5-08-21 23:13:50 +0800 CST

评论数:1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