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0611、小沼兰
小沼兰,兰科(Orchidaceae)小沼兰属(Oberonioides),地生小草本。
拉丁名:Oberonioides microtatantha (Schltr.) T. Tang et F. T. Wang
注:《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均为沼兰属(Malaxis)。

2015年6月15日,在金华金东区曹宅镇鹤岩山,看到岩石上有一种只有一片叶的植物,拿不准是幼苗还是成株,估计是兰科。
回家看照片,发现残留着花梗,查《浙江植物志》,应是小沼兰。在网上查小沼兰花的照片,花非常小。

2017年4月1日,在武义县大红岩景区,看到山壁上有很多小沼兰,正在开花,花黄绿色,很小但很精致。因为没有带独脚架,又比较匆忙,把花拍清楚的很少,只要一两张自己还算满意的照片。

第一次见到小沼兰时已经注意到它只有1片叶。查《浙江植物志》知道,浙江省沼兰属植物有3种:小沼兰、浅裂沼兰、阔叶沼兰。其中只有小沼兰是1片叶,而且植株细小。其他两种则都有2枚以上叶片,植株也较大。
本想对照着植物志的描述看清楚小沼兰花的结构,无奈花本来就很小,自己拍的照片也不够清晰,只能大致了解。正巧最近在看阿来的《草木理想国-成都物候记》,里面多次提到一本外国的植物书中说观赏植物需要放大镜。对我来说,看小沼兰的花确实是需要放大镜。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6-22 15:16:35 +0800 CST  
0612、文心兰属
文心兰属(Oncidium),兰科(Orchidaceae),附生或地生草本。
拉丁名:Oncidium

2006年5月3日,在上海科技馆内“地球家园”展区,见到一种奇异的植物,花深黄色,上部有红褐色的斑块。同时见到的还有几种奇异的植物(佛肚竹、春羽、蝴蝶兰等),当时自己刚开始学习辩识植物不久,觉得大开眼界,对见到的植物却了解很少,基本上没什么概念。
大约不久后请教得知这种奇花叫文心兰。

写到文心兰,又查资料。
不料《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都没有记载文心兰,连文心兰属都没有。
在网上查,或东拼西凑、或语焉不详,或重复、或矛盾,看得我迷迷糊糊。不过看来看去,大致也了解有关文心兰的一些信息。
后来在一本PDF格式的电子书《中国兰与洋兰》(卢思聪编著,金盾出版社,1994年)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节录如下:

瘤瓣兰(文心兰、金蝶兰)属(Oncidium)
绝大多数为附生兰,只有少数几个种为石生兰或地生兰。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约有750种,分布区域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和墨西哥经过美洲热带地区直到阿根廷。种类分布最多的地方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瘤瓣兰形态变化比较大,假鳞茎为扁卵形,较肥大,也有一些种没有假鳞茎。叶片1-3枚,通常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
一般每个假鳞茎上只产生1个花茎,某些生长粗壮的种也可能产生2个花茎,花茎可能是短的,只有1-2朵花,也有的很长,单干或有分枝,上面生有数百朵花,花色以黄色和棕色为主,还有绿色、白色、红色或洋红色。花有的极小,有的花径达12厘米以上。萼片极特殊,大小相等。花瓣与背萼几乎相等或稍大,唇瓣通常3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状,在中裂片上有鸡冠状的瘤状突起。
瘤瓣兰是一类极美丽而又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多用其小花种(多为黄色花,亦有白、粉红等)作插花的配花用,一枝花可以插几周,色泽鲜艳,花形奇异,形似飞翔的金蝶,故又名金蝶兰。我国广东和海南省有少量引种。
作切花生产的瘤瓣兰,大多数为专用品种,产花期长,产花量大,花的品质好,多为杂交种。这些品种多生长势强健,栽培容易。很少用原生种大批量生产切花。

另外,在网上看到说,文心兰“花瓣像极了中国汉字中的‘吉’字,寓意吉祥,因此取名为‘吉祥兰’。”

根据上面所述,自己见到的只能判断是文心兰属,具体的种或品种就不得而知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6-26 21:17:14 +0800 CST  
0613、蝴蝶兰属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兰科(Orchidaceae),附生草本。
拉丁名:Phalaenopsis

2006年5月3日,在上海科技馆内“地球家园”展区,见到一种兰科植物,花非常美丽。大约不久后请教得知这种奇花叫蝴蝶兰。

2009年8月14日,在海南三亚南山科技园,到一个兰科植物较多的地方,见到很多兰科植物,其中也有蝴蝶兰。

2011年1月24日,在金华二环北路的芳溢花市,看到很多蝴蝶兰。仔细看,发现蝴蝶兰的花构造复杂而微妙,中间下方伸出的花瓣还有两根细细长长的“胡子”。
不过自己对栽培植物的兴趣相对来说远不如对野生植物,之后也对蝴蝶兰也没有多少了解,只是觉得它们确实是非常漂亮,但漂亮得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写青眼草木到蝴蝶兰时,想起来自己对它们了解实在很少,照例要查资料。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蝴蝶兰属约40种,我国有6种,产南方诸省区。(原来自己想当然以为蝴蝶是外来的。)《中国植物志》蝴蝶兰属的描述中说该属都是附生草本,而自己见到的都是种在花盆里,似乎不算附生。
自己见到的都是栽培观赏植物,应该属于多代人工杂交品种,具体的品种我是不知道了,所以恐怕只能按属名来说说它们。
《中国植物志》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形态描述中说:

“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毫米的卷须,基部楔形……”

这个“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毫米的卷须”就是我看到的胡须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6-28 13:10:07 +0800 CST  
0608、旗唇兰
旗唇兰,兰科(Orchidaceae)旗唇兰属(Kuhlhasseltia),地生小草本。
拉丁名: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 (Yamam.) Ormerod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3 22:41:07 +0800 CST  
0614、台湾独蒜兰
台湾独蒜兰,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半附生或附生草本。
拉丁名:Pleione formosana Hayata

自己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以后,多次在网上看到独蒜兰或台湾独蒜兰的照片,很是惊艳,于是渴望见到它。
在自己的经验中,类似的情形似乎很多。而且在某一段时间里,总会特别渴望见到某一种或几种植物。如果某种植物如愿以偿的见了,那份欣喜强烈得不得了。比如说自己见到茅膏菜、夏枯草、中华猕猴桃的花、一把伞南星、华重楼(七叶一枝花)、大薸、细柱五加、天门冬、药百合、卷丹,有的植物其实算不上稀罕,但那份欣喜仍是非常强烈。而有时突然意外遇见,更富戏剧性,则欢喜更多。但是也有想见却一直未曾见到的,比如青荚叶、六角莲。

2012年5月27日,在武义牛头山,在石壁上看到有独蒜兰(或台湾独蒜兰),可惜已经过了花期,只看一朵已经干瘪的花残留。
2012年8月15日,在临安清凉峰镇十门峡景区,看到几处带土的石壁上有独蒜兰,此时早已过了花期,只有植株。

2013年7月30日,在温州泰顺县乌岩岭景区,看到一处山壁上一大片的独蒜兰。
2013年7月31日,在温州文成县铜铃山景区,又看见山壁上有许多独蒜兰。
记得在QQ群中看到有专业人士讨论独蒜兰属的问题,说《浙江植物志》中的独蒜兰是误订,应该是台湾独蒜兰。当时自己对此缺乏了解,没有记清楚结论。
把在泰顺乌岩岭拍的照片上传到CFH后,自己鉴定为独蒜兰,2014年1月12日,吴棣飞老师鉴定为台湾独蒜兰。

2015年5月4日,在武义县牛头山景区。开始看到在一处崖壁上有台湾独蒜兰,没有花。走到一处叫一线天的景点,中途休息时看到,本来我已走到上面,听到同伴说有红花,又下去看,才发现是台湾独蒜兰的花。后来又见到几处,拍到了花,但因为都隔得比较远,没有满意的。我正拍照片的时候,有一位景区的女工作人员下来,问我拍什么,指给她看,她说从天师峰下去的游步道沿线很多。可是一路走去,并没看到有开花的。不管怎么说,总算是亲眼见到了台湾独蒜兰的花。

记录独蒜兰属植物记时,又查资料。
查独蒜兰属,《浙江植物志》里只有独蒜兰,此时隐约记起曾在QQ群中见到专家们讨论过独蒜兰属。又查晚于《浙江植物志》出的《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却只有台湾独蒜兰,看来《浙江植物志》是误订。不过自己也没把握,在QQ巡山群请教,有两位专家确认《浙江植物志》是误订。
在网上(CFH和PPBC)查独蒜兰的照片,果然花色与台湾独蒜兰不太一样。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4 14:48:19 +0800 CST  
0615、绶草
绶草,兰科(Orchidaceae)绶草属(Spiranthes),地生草本。
拉丁名: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

自己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以后,记不清什么时候最初看到绶草的照片,那小巧玲珑盘旋在花葶的粉红色小花,让我见了就非常喜欢,从而想自己亲眼见到。随着植物知识增多,知道绶草还算是广义上的兰花,即属于兰科植物,这让我颇感意外。
可是说来也怪,越是想见到,却越是见不到,越见不到则又越是想见到。
曾在之江草木论坛看到讨论,说是杭州有几处草坪上有很多绶草,上海的一些地方也有。我就纳闷了:怎么金华的草坪上就见不到呢?

2009年5月30日,在永康倪宅村的山上,看到一处树下有一种矮小的植物在开花,似乎是绶草,可惜花已经残了。后来想起来,这次见到绶草有些蹊跷。
那之后居然长达4年时间都没有再见到绶草,只能在网上看别人拍的照片,越看则越想亲眼见到。

2013年5月26日,在金华东方明珠小区内草坪上,看到几株绶草,当时比较匆忙,只拍了一张照片,还拍糊了。之后在金华几处公园的草坪上找绶草,都没有找到。

2014年,在金华的几处公园里都没找到绶草。

2015年,从5月中旬开始,在金华的各个公园里找绶草,都没有见到。5月27日,在艾青公园找到疑似绶草的植物,有两丛。公园里刚除过草,稍高的叶被削去了部分,看不到花序。但它的叶背布满白色绒毛,叶型也与网上看到的不太像。见过绶草的叶后,现在怀疑这个倒可能是白背鼠曲草。
2015年6月12日,在金华金东区区政府后面的大草坪上,意外发现了绶草。先是看到一株,后来自己找了找,又发现两株,都正开着花。用40D和G12拍了不少照片。
回想自己找绶草的过程,实在是比较辛苦,也算是有些漫长了。专门去找它,却都没有见到。想不到今天倒是意外地遇见了,见到绶草那一刻突如其来的欣喜,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在自己拍植物的过程,类似这样的情形也还有一些。
6月15日,惦记着绶草,先去了施光南音乐广场,找不到绶草。又去金东区政府后的草坪,比较彻底地找了一遍,先后找到十几株绶草。看来这里绶草还是有不少,可惜我发现得稍迟了。奇怪的是,对面的艾青公园的草坪上,又找不到绶草。
查资料,在《兰花的文化和历史》(作者:陈心启、吉占和)一文中看到:

《诗经》中,有一首描写陈国风情的诗“防有鹊巢”,诗中首次出现了兰科植物的名称。此诗写道: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诗中的大意是:中堂有瓷砖,土堆上有鹝草,谁欺骗我心爱的人,心中惕惕不安。这里的“鹝”,据西汉《毛传》和三国时期《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注释,就是指今天的绶草[Spiranthessinensis(Pers.)Ames],又称龙盘参。陆玑说:“鹝五色作绶文,故曰绶草。”。这和兰科植物绶草花序的特征是相符的。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

这也说明了绶草这个名字的来源,不过我多少有些怀疑“鹝”就是指绶草,年代那么久远,现在要去确认是什么,仍是很困难的吧。绶草还有个很不错的名字叫盘龙参,盘龙应该是指花在花葶上螺旋的排列形式,参则指它的肉质根茎。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5 12:14:23 +0800 CST  
0616、带叶兰
带叶兰,兰科(Orchidaceae)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小型附生草本。
拉丁名: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2013年7月30日,在温州市泰顺县一株松树上,看到有一种兰科植物,不知是根还是茎如蚯蚓一般吸附在树干上,看不到叶,已经有果实了(可惜过了花期)。似乎当时同行的3位专家都没有说具体是什么。

2017年6月1日,记录兰科植物时,想起来见过的这种还不知道是什么。粗粗翻了一遍《浙江植物志》PDF版兰科的内容,也没有对出是什么。在微信朋友圈群聊“多年以后”中问,网友箱底说可能是带叶兰。查“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的中国植物志,下面有PPBC的彩图链接,第一张照片是吴棣飞的,也是摄于泰顺,这就基本能肯定是带叶兰了。第二张照片似乎与自己拍过的一张很像,点开来看,照片相关信息是:张宏伟2013年7月30日摄于泰顺!我差点就笑出声来:不就是那天一起去的嘛,哈哈!
查《浙江植物志》未收入带叶兰(补遗也没有),《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也没有。《中国植物志》有带叶兰,但是说“产福建北部(武夷山)、台湾(南投、台东等地)、湖南(地点不详)、广东北部(连平)、海南(陵水)、四川东北部(城口)、云南南部(景洪)。”并没有说浙江有分布。看来在浙江省内见到也算是新发现(新记录)。
本来这种兰科植物早就拍到了,一直没弄清楚是什么。搁了这么长时间,忽然间知道了,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中国植物志》带叶兰形态描述中说:
“植物体很小,无绿叶,具发达的根。茎几无,被多数褐色鳞片。根许多,簇生,稍扁而弯曲,长2-10厘米或更长,粗0.6-1.2毫米,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
对照自己拍的照片看,能增加一些了解。
在CFH和PPBC查看带叶兰花的照片,花很小,黄绿色。

就自己所见极少的兰科植物而言(约有700属20000种),象鼻兰和带叶兰都附生在其他植物(乔木)的树干上,另外在纪录片中见到过许多附生兰。还有些兰科植物(也不光是兰科植物,还有其他植物)生长在石壁悬崖上。你说好好的肥沃土壤它们不生长,非要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才能生长,其中的奥妙实在让人费解。由此想到,生命的演化也不一定有固定方向,很多时候可能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6 16:08:57 +0800 CST  
0617、细叶石仙桃
细叶石仙桃,兰科(Orchidaceae)石仙桃属(Pholidota),附生草本。
拉丁名:Pholidota cantonensis Rolfe.

我只见过细叶石仙桃一次,而且是远距离,所以较真说起来,自己还算不上认识细叶石仙桃。
在网上查细叶石仙桃的照片,花淡黄色,挺漂亮。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7 13:18:55 +0800 CST  
0618、象鼻兰
象鼻兰,兰科(Orchidaceae)象鼻兰属(Nothodoritis),附生草本。
拉丁名: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 H. Tsi

2012年8月16日,在浙江临安一处溪边的大树上,见到了象鼻兰。众多的根呈放射状四散吸附在树干上,根的放射中心有几片叶子,叶子中间伸出花序,只有残花。当时跟着专家学习植物分类,之前就听说了要去的地方有象鼻兰,有些向往。等到见着了,除了对它的生长方式觉得奇怪,似乎也没什么特别感觉。

后来自己查过象鼻兰的照片,感觉花也不是特别漂亮。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09 20:33:05 +0800 CST  
0619、小毛兰
小毛兰,兰科(Orchidaceae)毛兰属(Eria),附生植物。
拉丁名:Eria sinica Lindl.

这个只见过一次。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0 22:50:51 +0800 CST  
0620、紫萁
紫萁,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Osmunda),陆生植物。
拉丁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2006年4月13日,在金华蒋堂镇一处小水沟边,见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它的绿叶中间,还有一种黄褐色像是枝条的东西,细看那些黄褐色是由一些很小的颗粒组成,非常奇怪,让我感叹生命的奥妙。说起来我对紫萁的感觉比较怪,第一次看见它时,就觉得很早就认识了似的。
2006年5月19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它叫紫萁,是蕨类植物。查资料得知,那些黄褐色的东西是它的孢子。
不久后,在新安江百草园草、金华双龙洞风景区等多处都见到有紫萁,

2007年4月15日,在金华北山的盘山公路边,看到紫萁的孢子枝,有些黄色、有些绿色,精巧而奇特,尤其绿色的孢子枝犹如梦幻般,让我惊艳。那时心里冒出来一句酸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面对自然造化的神奇,人更无言。
后来走的地方稍多,发现只要有山,一般都能看到紫萁。所以紫萁只不过是很普通很常见的野生植物,但是却有如此的生命之美,实在让我感叹。
以我极有限认知而言,紫萁的形态在蕨类植物里显得有些另类,似乎不太像蕨类植物。可能主要是因为它的叶(羽片)的样子吧。总之,自己很喜欢这种植物。

对于让自己惊叹的孢子叶,《中国植物志》中这样描述:
“孢子叶(能育叶)同营养叶等高,或经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缩,小羽片变成线形,长1.5-2厘米,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干巴巴的,好象与自己所见完全是两回事,这也是植物志的体例所限。

后来在山上又多次见到紫萁的孢子叶,总觉得没有2007年4月那一次那样美得让我震撼,也许是初次体验特别强烈吧。
2013年4月14日,在金华北山,见到紫萁很多,有的刚长出来不久,有的已经有1米多高,有的已经有孢子叶,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看了满心欢喜。

《诗经•召南•草虫》中有“言采其薇”,一般解释说其中的“薇”是野豌豆,但是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中的薇的图,却是紫萁,不知道依据何在。我不太明白的是今人根据什么去判断象《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的植物是什么呢?自己觉得,越是年代久远,就越难判断,其中还存在许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复杂情况,更是增加了判断的难度。记得自己看褚斌杰的《诗经全注》时,对其中许多植物的注释不以为然,有的语焉不详,有的说了等于没说,这也是我做为一个植物爱好者的苛求了吧。但由此想到,搞文史的人对植物未必知道多少,哪怕他在本专业再怎么杰出。其实这一点在很多跨领域的研究中都有体现,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胡乱仓促下断语,只能贻笑后人,不如阙疑。从另一方面来说,象法布尔那样的人太少了,所以《昆虫记》才显得那样的难得。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1 15:13:09 +0800 CST  
0621、酢浆草
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corniculata Linn.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观察、区分植物,只知道自己在对植物有特别的关注之前,一般是凭着一眼看去之后大致的印象,这样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粗略的。在关注植物后,会观察得仔细些,还根据学到的知识,从茎、叶、花、果等几个方面来观察植物。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后,又会对一些植物的特征细节着重观察,比如说托叶、叶背等等。想想自己,对这种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认知态度因时间、兴趣而异的不一致是普遍存在的。说到具体的植物,比如说对于酢浆草,就有这样的过程和区别。
酢浆草这个多少有些古怪名字是大约2004年底才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中知道。其实小时候就认识它了,还吃过它的叶子,酸溜溜的,好象本地就叫它酸酸草。它们一般几乎是帖着地生长,从上面看只看见叶子,柔柔嫩嫩的。开黄色的小花,花开得多的话就象是星星一样,配合着绿色,很是讨人喜欢。
据说,看到了有四片小叶的酢浆草是幸运的,我还没有见过,也对此不感兴趣,但是我对这样的传说的起源和过程非常有兴趣。
关注植物以后,仔细观察酢浆草,会比以前多一些发现:它的叶是复叶,每张复叶由三片倒心形的小叶组成,叶的下面有细细长长的叶柄,它那黄色的小花有5片花瓣,它的果实(蒴果)很小……这些虽然都是关注植物以前其实都是看见的,但不曾注意到各部位的细节和结构,也不会去归纳。
有一次在看酢浆草的时候,正好它果实里的种子弹射出来,似乎有很细微的哧哧嗖嗖的声音,就像是武林高手在发射暗器,种子弹射到手上还有细微触感。想起来小时候似乎也有过这种经验,类似的,凤仙花的果实也会弹射出种子。
后来自己先后发现了救荒野豌豆、四籽野豌豆和小巢菜这几种野豌豆属植物都会“炸荚”把种子弹射出去,那是荚皮强烈旋转带动种子的结果。可是对于酢浆草,尽管已经试了多次,看了又看,但还未观察出酢浆草怎么能把种子弹射出去,此之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较疑惑的是酢浆草的果皮在弹射出种子后摸上去是软软的,那么其射出种子的机制肯定不同于野豌豆属。自己观察到酢浆草的果皮裂开后也会翻卷,但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让种子射出呢?我想可能还是它的果实的内部结构的奥秘吧。在网上查资料,看到有说:
“蒴果圆柱状,具5棱,果皮被短柔毛,成熟时胞背开裂,产生弹力,把种子弹射出去。”

酢浆草是极常见的野草,几乎什么地方都能见到它们(所以也可称之为杂草),但是似乎它们也并不具备很强的侵略性,不像其他一些杂草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比如一年蓬、空心莲子草等等),这一点我很喜欢,自己感觉它是可以亲近的植物。我注意到,酢浆草几乎全年都会开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的叶子被冻成了铁锈红色,居然也会绽放那可爱的小黄花。
另外,酢浆草有很多的栽培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开红花的酢浆草(有红花酢浆草和关节酢浆草),还有一种较多见的是紫叶酢浆草。我曾在踏花行论坛看到有网友帖出的酢浆草栽培品种,大概有二十多种,有几种异常美丽,看得我眼花缭乱。2011年11月27日,在“昆虫&自然”QQ群里看到有网友帖的一种花,叶子细细的,我还以为是茑萝,一问,居然是酢浆草的一个品种,叫什么冰淇淋。这种酢浆草的叶子缩小成了一条呈细棒状,确实比较奇怪。

现在来说说酢浆草这个名字。
最初知道酢浆草的名字时,我读音念半边读作“乍”,读了字典才知道应该读作“醋”。“酢”是多音字,一读作(zuo4),是客人用酒回敬主人的意思;一读醋(cu4),表示酸味,通“醋”。酢浆草的名称来源就是它的酸味,所以用在这里实际上就是“醋”字,写成比较生僻的“酢”,大概是显得有文化吧。植物命名中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

再说说酢浆草科。
《中国植物志》说:
“(酢浆草科有)7-10属,1000余种,其中酢浆草属约800种。主产于南美洲,次为非洲,亚洲极少。我国有3属,约10种,分布于南北各地。其中阳桃属是已经驯化了的引进栽培乔木,是我国南方木本水果之一。”
3属是:杨桃属、酢浆草属和感应草属。知道杨桃居然是酢浆草科很是意外,感应草属则根本不知道。酢浆草属居然有约800种,看来也是大属,不过我能遇见的大概很少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2 15:03:58 +0800 CST  
0622、红花酢浆草
红花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corymbosa

2005年11月2日,在小区内见到一种叶子很大的酢浆草。过了没几天,11月14日,又在办公室(站前变电所)外的草坪上看见了这种酢浆草。不知怎么的,自己想当然地叫它大叶酢浆草。
2006年4月2日,我看到这种酢浆草开花了,花粉红色。
那以后,在金华的回溪公园里见到很多开红花的酢浆草,叶子没有那么大,只比野生酢浆草略大些,花色深红中带紫,更明艳一些。但自己没有去仔细花区分,把这两种混为一谈,当成红花酢浆草了。
有一阵子,在网上看到有人把一种开红花的酢浆草又叫做铜锤草,有些迷糊了。
2009年4月,搬到新的住处,小区里种了很多与回溪公园那种一样的开红花酢浆草,花正盛开。

2011年5月10日,在金华婺州公园,看到草坪上有种酢浆草属的植物,叶很大,花比常见的红花酢浆草颜色要淡一些,觉得应该不是同一种,想起来铜锤草的说法,那么可能这种是吧?
大约自己对栽培植物的兴趣相对来说不大,所以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去细究是哪种酢浆草,只记得稍微在网上搜过一阵,没有结果。

2013年5月10日,在小区里看到4种酢浆草属在开花,自己认为是:酢浆草、紫叶酢浆草、红花酢浆草、铜锤草,其中铜锤草有些疑问。查《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也没有弄明白。《浙江植物志》上红花酢浆草后面注着别名就是铜锤草,另外还有一种多花酢浆草,花也是紫色。

写青眼草木到酢浆草属时,发现自己的CFH物种名录中有一种关节酢浆草,这个种在《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均不见记载。
查CFH物种信息,关节酢浆草物种信息卡上有如下内容:常见栽培,称“红花酢浆草”。
想起《浙江植物志》中有多花酢浆草,又键入多花酢浆草搜索,出来的却是红花酢浆草,别名一栏有备注:栽培者多为“关节酢浆草”。
这下有些明白了:回溪公园、小区里那种花很多的开红花的是关节酢浆草,而叶很大、花色稍淡的这种才是红花酢浆草。
又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关于关节酢浆草的内容不多,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前面的结论。
对自己来说,总算是弄清楚了一桩多年的疑案。
自己觉得红花酢浆草直观的特征是:叶特别大,相较于关节酢浆草而言,花色较淡,花也没有那么密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4 15:54:38 +0800 CST  
0623、关节酢浆草
关节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articulata Savigny

2005年10月6日,在金华保集半岛小区外面,见到一种开红花的酢浆草,花很多。
2006年1月29日,大年初一,在金华回溪公园又见到这种酢浆草。
2006年5月2日,去上海,进城公路边有一段连续很长(估计有几公里)的都是这种开红花的酢浆草,非常壮观,令我印象深刻。
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自己就把这种当成红花酢浆草了。

2011年5月10日,在金华婺州公园,看到草坪上有种酢浆草属的植物,叶很大,花比那种更常见也更多的开红花的酢浆草颜色要淡一些,觉得应该不是同一种,想起来铜锤草的说法,那么可能这种是吧?

2013年5月10日,在小区(保集半岛)里看到4种酢浆草属在开花,自己认为是:酢浆草、紫叶酢浆草、红花酢浆草、铜锤草,其中铜锤草有些疑问。

写青眼草木到酢浆草属时,发现自己的CFH物种名录中有一种关节酢浆草,查自己的CFH图库,原来就是公园里最多应用的开红花的酢浆草,自己2011年1月25日上传照片到CFH后,鉴定为红花酢浆草,2012年10月22日,张敬莉老师鉴定为关节酢浆草(Oxalis articulata Savigny)
但是《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均未记载关节酢浆草,估计是较新的引入种吧。
查CFH物种信息,关节酢浆草物种信息卡上有如下内容:常见栽培,称“红花酢浆草”。
想起《浙江植物志》中有多花酢浆草,又键入多花酢浆草搜索,出来的却是红花酢浆草,别名一栏有备注:栽培者多为“关节酢浆草”。
这下有些明白了:回溪公园、小区里那种花很多的开红花的是关节酢浆草,而叶很大、花稍淡的这种才是红花酢浆草。
又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关于关节酢浆草的内容不多,其中有一则资料如下:

关节酢浆草(pink-sorrel)
学名:Oxalis articulate
科属: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
原产南美洲,英名俗名Pink Sorrel,即粉花酢浆草,与香港常见的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很相似,只不过粉花酢浆草的花色较深和较鲜艳。多年生常绿草本。地下部分为鳞茎。叶基出,掌状复叶,小叶3枚。伞形花序,萼片5片,花瓣5片,雄蕊10枚,子房5室,果为蒴果。

描述似乎太简单了些,不过“花色较深和较鲜艳”这点我所见的基本相符。

知乎网站有个“认识酢浆草”的帖,其中说到:
红花酢浆草:野生比较多,也有用作地被的,叶子很大,花较小,花色较浅,是淡粉紫色。
关节酢浆草:园林中大量应用作地被的“红花酢浆草”其实是这种关节酢浆草。它的花更大些,花色更深一些,是玫红色。

描述虽然简短,但足够准确,照片也相符。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5 20:14:51 +0800 CST  
0624、山酢浆草
山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griffithii Edgeworth et Hook. f.
注:拉丁名按FOC,《中国植物志》拉丁名为:Oxalis acetosella L. subsp. Griffithii (Edgew. et HK. f.) Hara

2012年5月27日,在武义县牛头山,看到一种酢浆草,小叶的形状明显与常见的酢浆草不一样,近乎倒三角形,与紫叶酢浆草的叶形比较相像。
回家后,查了《浙江植物志》,觉得应是山酢浆草。

2012年8月15日,在临安市清凉峰镇十门峡景区,一处阴湿有土的崖壁下又见到山酢浆草。

到目前为止,自己见到山酢浆草就两次,似乎比较稀罕,而且我还没有见到花。

在《中国植物志》中,山酢浆草是做为白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 L.)的亚种,所以拉丁名为:Oxalis acetosella L. ssp. griffithii (Edgew. et Hook. f.) Hara。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OC)中已经独立出来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6 16:33:41 +0800 CST  
0625、直酢浆草
直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stricta Linn.

2010年5月11日,在金华金东区岭下镇柿树塘村附近,看到有许多酢浆草,似乎花与平时见的不一样,花瓣比较短而且宽,花瓣下部有橙红色斑块。自己从生境猜想可能是山酢浆草。回家查《浙江植物志》,明显不是山酢浆草,根据酢浆草属的分种检索表,倒觉得应该是直立酢浆草,山酢浆草的小叶形状近乎倒三角形,完全不一样。
5月14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网友soph00说:“据说是直立酢浆草,这种花瓣里有红色的花斑,酢浆草是没有的。”
那么看来就应该是直立酢浆草了。
2012年4月10日,又去柿树塘村巡山,路边有很多直立酢浆草在开花。可是当我返回时,发现它们的花大都闭合了,不知是时间还是光线的关系。

2015年4月4日和5日,连续两天去柿树塘村,又发现第二天直立酢浆草的花似乎明显比昨天多,可能与阳光有关?
查资料,酢浆草属开花还真与光线有关。

在《中国植物志》中,直酢浆草是做为酢浆草的变种,拉丁名是:Oxalis corniculata L. var. stricta (L.) Huang et L. R. Xu,并且说:“分布于东北和华北。”但在《浙江植物志》里,直立酢浆草是独立的,拉丁名为:Oxalis stricta Linn.,到于分布,则说“产全省各山区”,那么是比较普遍的。后来在“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直酢浆草”的页面上看到,FOC(《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已修订为Oxalis stricta Linn.。这种分分合合,是专家的事,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只要记住结论就行了。
顺便说一下,FOC(《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并不是把《中国植物志》翻译为英文,而是重新用英文编写,对《中国植物志》的内容做了很多修订。

自己感到有些奇怪的是,《浙江植物志》说“产全省各山区”,但我只在这一个地方见过直立酢浆草,而且很多,其他地方就没有见到了。也许是自己走的地方太少,或者有些地方有而自己没有注意到?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7 11:54:43 +0800 CST  
0626、紫叶酢浆草
紫叶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酢浆草属(Oxali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Oxalis triangularis 'Purpurea'

大约是2005年,知道了紫叶酢浆草。那时自己刚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不久,这种叶深紫色的酢浆草属植物很是让我惊奇。
2009年3月,住进新的小区,小区里就有零星的紫叶酢浆草。4月17日,我见到紫叶酢浆草开花了,让我稍感意外的是,它的花却淡粉红色,比叶的颜色要淡得多,比开红花的酢浆草的花色也淡很多。
大约是2010年到2011年,家里养过一盆紫叶酢浆草,后来居然死了。想起来有些哭笑不得:小区草坪上的紫叶酢浆草都活得好好的,家时养的却被养死了。
在金华,公园里偶尔能见到紫叶酢浆草,都是零星的几丛,起到点缀的效果。没有像红花酢浆草、关节酢浆划那样大片种植的。

写青眼草木到酢浆草属时,查了些资料。
《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均未记载紫叶酢浆草,《中国花经》里也没有。网上的资料也大多语焉不详,有的明显是张冠李戴。看来看去,只有下面这个还比较靠谱:

紫叶酢浆草(Oxalis regnellii),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15~20厘米,具球形根状茎。叶基生,有长柄,掌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片卵状倒三角形,紫红色。花淡红色或粉红色,5瓣。

虽然简短,至少大致形态都说到了,叶的颜色和花色都对。只是拉丁名与CFH的不一样,不知从何而来。

查紫叶酢浆草的拉丁名Oxalis triangularis 'Purpurea',种加词triangularis意思是“三角形”,这指叶形,Oxalis triangularis是三角叶酢浆草(命名人:A. St.-Hil.);后面的单引号表示是栽培变种,引号里的词Purpurea意为“紫色”。也就是说,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Purpurea')是三角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A. St.-Hil.)的栽培变种。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8 11:34:48 +0800 CST  
0627、芍药
芍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2006年3月8日,在金华黄宾虹公园,见到了牡丹。3月29日,又去黄宾虹公园,看到牡丹已经开花。
4月16日,去金华黄宾虹公园看牡丹,3月底开花的牡丹已经结果了。又发现另有一种花粉红色的,以为也是牡丹,拍了一些照片。
5月23日,在踏花行论坛发帖,发了些自己以为是牡丹的照片,不料有网友指出其中有芍药。细看照片,似乎有些的形态是不太一样,但又说不清楚具体什么地方不一样。

2007年6月23日,在杭州花港观鱼景区牡丹园,看到很多牡丹和芍药,花期都已过了。自己还是分不清楚这两种。

2008年5月4日,在小区里看到有一种白花,自己估计是芍药,因为叶子和牡丹有些象,但也不是很象。

2009年4月17日,又去黄宾虹公园,走到种着牡丹地方,看到有红色、淡粉红色的花正在开放。(自己原以为是牡丹,现在看看应该是芍药。)

说起来自己见到芍药的次数不多,也没有去深究,所以在很长时间里,自己没有弄清楚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写青眼草木到芍药属(CFH采用的分类系统芍药属于芍药科而不是《中国植物志》的毛茛科),照例查资料。
自己整理牡丹与芍药区别如下: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株较矮;茎草质,丛生,绿色;叶浓绿色而有光泽,小叶片狭长(狭卵形),上部多为单叶;5月初开花;花数朵簇生于枝端。
牡丹:灌木;植株较高;茎木质,枝条多而粗,黑色;叶绿色中略带黄,小叶宽卵形,顶生小叶常3裂;4月底开花;花单朵顶生。

根据以上再去看自己拍的和网上的照片,自己觉得比较容易区别了。

芍药这个名字多少有些奇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芍药条下“释名”说:
“芍药,犹婥约也。婥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罗愿《尔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亦通。”
芍药还有一个名字将离,很有些诗意。据说是来自《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说是钟情的男女以芍药相赠,表达惜别之情,故名将离。

在《中国植物志》中,芍药属归属于毛茛科,不过《中国植物志》芍药属描述中已经说到:
“芍药属在一系列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上(染色体大,基数为5;维管束是周韧的,导管是梯纹的,纹孔具缘纹孔;花大,雄蕊离心发育,花粉粒大,外壁有网状纹孔,花盘存在,并包住雌蕊;种子萌发是留土的;胚在发育初期似裸子植物的银杏,有一个游离核的阶段,而与其它所有的被子植物不同)与毛茛科有显著区别,在含有的化学成分上也有明显差异(见前化学成分一节),自本世纪初以来,一些学者主张芍药属应自毛茛科分出成为一独立的科(芍药科 Paeoniaceae),这种意见是完全正确的。根据花的各组成部分均为离生,以及有与银杏相似的胚胎发育的方式,正如某些学者所主张的,将芍药科放在毛茛目(多果瓣目)中是恰当的。但另外一些学者则根据雄蕊发育方向,维管束、导管及纹孔的类型等特征,认为芍药科应属于五桠果目 Dilleniales。”

现在CFH的采用的分类系统(Cronquist系统)已经把芍药属从毛茛科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一科,称为芍药科,并且属于五桠果目 Dilleniales(而不是原来毛茛目)。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19 12:23:39 +0800 CST  
0628、牡丹
牡丹,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落叶灌木。
拉丁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注:《中国植物志》为毛茛科芍药属。

关注植物以后,虽说自己主要兴趣在于野生植物,但因为牡丹的鼎鼎大名,还是比较向往见到吧。可是自己遇见牡丹相对来说是很晚了,事实上,金华一带很少种植牡丹。
2006年3月8日,在金华黄宾虹公园,见到一种将要开花的植物,之前在踏花行论坛已经多次见过牡丹的照片,所以从叶子认出是牡丹,不过也不是很有把握。
3月29日,又去黄宾虹公园,看到牡丹已经开花,花瓣白色,中间是艳丽的花蕊。当时觉得不愧是国色天香,有一种娇艳而又庸容大度的美。
4月16日,再去黄宾虹公园,牡丹仍有些在开放,有的已经结出果实了。

稍有些植物知识后,知道牡丹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毛茛科,让我颇感意外,直觉中牡丹、芍药与毛茛差别很大。

2006年8月29日,在东阳市卢宅肃庸堂,看到有一处种着结香、蜡梅、牡丹,看来大户人家确实不一样,连植物配植都有讲究。
2007年6月23日,在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看到很多牡丹和芍药,花期都已过了,只有植株还在生长。
2008年9月,在上海植物见到很多牡丹(好象有个牡丹园),不过早已过了花期。
感觉像金华这样的中等城市,牡丹还是比较稀罕,在上海、杭州之类的大城市,见到它们就容易多了。

以前一起没能区分牡丹和芍药,2017年7月,写青眼草木到芍药属,自己查资料整理了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总算基本上能分清这两种了。(详见0627、芍药)
《浙江植物志》芍药属分种检索表中列出的牡丹的特征“花盘发达,杯状,革质,全包心皮”,《中国植物志》牡丹形态描述中说:“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
查看自己拍的照片,这些特征都有;而芍药花中心即花盘陷落在雄蕊的包围中,看不清楚。所以概念上还是不太明晰,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观察吧。

关于牡丹的传说以及相关“植物文化”很多,我就不说了。倒是“牡丹”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稍有些费解。
《本草纲目》中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意思是牡丹花以红色为佳,且虽然有种子但会在根上发牙生苗,可以单性繁殖,所以叫做“牡丹”。我觉得用大白话也可以叫“雄红”。
说起来有些滑稽。自己小时候可能隐隐觉得花呀什么的都是偏向于阴柔的性质,牡丹这这个词又是从小就知道的,于是认为“牡”字有雌性的意思。直到成年后读《老子》看到“牝牡之合”,看注释才知道牡是雄性的意思。

但是夏纬瑛先生在《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植物,有“无姑”、“毋杶”等名,其曰“无”或“毋”,都是发语之词,没有任何意思。“牡”与“无”或“毋”音近之字,在植物名称中,该当也是发语词,不可强求解释。如“牡荆”具有两性花,若以“牡”字为雄性之义,就讲不通了。
“牡丹”者,以其根皮之赤丹而为名,“牡”字无义。其“丹”名之上,之所以必带一“牡”字发语词者:一、因单字之名呼唤不便;二、因别有药物亦或名“丹”,——如“丹砂”即常以“丹”为名,不加“牡”字无以区别。

《中国植物志》牡丹的各论中说:
“可能由产我国陕西延安一带的矮牡丹 P.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 引种而来。目前全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国外。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那么说起来我见到的也都应该是“品种”。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20 11:59:21 +0800 CST  
0629、槟榔
槟榔,棕榈科(Palmae)槟榔属(Areca),直立乔木。
拉丁名:Areca catechu Linn.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7-07-21 20:35:31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