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解释和疑问

8.36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
解释:
谢幼舆谢鲲,见2.46,谢安的伯父,谢家开始发达的始祖,年少时受到士王衍、嵇绍的赏识,与王敦、庾敳、阮修并称四友。
王眉子,王衍的儿子王玄;嵇延祖,嵇康的儿子嵇绍;董仲道,隐士董养。
清通简畅,水平高的人能把复杂的事情处理的清爽通达,道德品质高的人不追求感官的奢靡繁复;弘雅劭长,有高尚品德的人宽宏大量,意味深长;卓荦有致度,卓越的人自然就有高雅的风采。
当时朝廷有大赦,除了孙子杀祖父母,儿子杀父母罪不可赦,其他十恶不赦也都可赦免。董养认为,杀直系血亲确实不可赦免,但贾南风假借晋惠帝的名头,幽闭饿死了婆婆杨芷,这也是大罪,但朝廷里的大臣们文过饰非,落井下石,这是没有任何原则的朝廷。没有任何原则的朝廷,必将引发天下大乱。谢鲲,阮孚是我的朋友,你们也要注意乱世即将来临,早点躲藏自保姓名。董养于是和妻子躲到蜀地去了,不知所踪。八王之乱中,谢鲲渡江躲到江西,阮孚渡江去了南京,都在司马睿那里得以保全。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0-10 10:55:56 +0800 CST  
8.37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解释:
王导夸从兄王衍,以壁立千仞形容人的出典。王导的说法也许来自西晋末文学家张载的《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令人感慨。我的叔叔是个小企业主,他说过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太平世道好赚钱”。是啊,老百姓谋生不易,如果老是打打杀杀,老百姓哪有什么经济条件啊。王衍如果生活在顺世,以他的颜值风采,必定流芳于后。不过按照林则徐的说法,真正壁立千仞,无论什么世道,像王衍这样的人都会发出耀眼的光亮。但“狡兔三窟”的王衍欲望太多,王导仅仅是吹捧而非其人格事实。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0-10 17:19:04 +0800 CST  
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听那些听了我不舒服的话。譬如头发,是我的核心利益之一。
上个月,我去牛爸理发店理发。这个理发店我已经去了半年了,还买了几百块钱的卡。对理发师来说,我是他的衣食父母——这个说法并不为过,我还和他加了好友。
没想到,我理完发走了。打开手机一看。那个理发师居然发朋友圈,说某个顾客秃发严重,半年不到顶上的头发少了三分之一——这当然是在说我,而且显然是污蔑,我估计自己顶多少了五分之一。
于是我生气,再也不去他的理发店了,并要求妻儿也不去他的理发店,对他实行了经济制裁。
这样,这个叫摸雷的理发师一个月收入起码少了80元(妻子头发多,估计要花40元),经济上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我猜想,他的生活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收入锐减,理发师的妻子肯定会对他有意见,有意见就容易爆发矛盾,爆发矛盾就会吵架,吵架就会搞大,搞大就妻离子散。
我打算今天晚上去看看那个理发店,想必他已经关门了——因为他不听话。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0-12 09:12:58 +0800 CST  
8.38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寻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庾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解释:
庾亮是庾敳的侄儿。据前人考据,裴楷去世时,庾亮还是幼儿,此事不确。
问讯:问候。《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温元甫:温几,在湘州刺史任上去世。
刘王乔:刘畴。官至司徒左长史。
裴叔则:裴楷,前已多见。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因此在早春的时候,
朋友们常常聚首,
我们把晚会当作别离,
把酒宴当作遗言,
为的是用这内心的痛苦,
温暖那凄凉无情的生活。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0-15 15:52:17 +0800 CST  
8.39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解释:
蔡司徒:嘲笑王导怕老婆的蔡谟,东晋时官至司徒,见5.40等。陆云、陆机去世时蔡谟才19岁,比陆云小20岁。估计当时相遇是因为蔡谟随着父亲蔡克在洛阳成都王司马颖那里做事,陆云、陆机也在那里。后来陆云、陆机被司马颖处死前,“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陆云兄弟和蔡克交情很深,所以蔡谟回忆当年陆云、陆机的风采。
参佐廨:参谋等属官的宿舍。
文弱可爱:见5.18,卢志直呼陆逊、陆抗的名字,陆机奋起反击,陆云“失色”。平时陆机自比乐毅,而陆云被张华比之为“颜回”,可见两人性格有很大差异。
长七尺余:古代尺度有很多变化,但在当时长七尺五寸以上,可以作为特点载入《三国志》。譬如刘表“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诸葛亮“身高八尺”,程昱“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反过来说,不到七尺五寸的,不配在史书上留下身高。明确史料记载身高惊人的,可能是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即使鲁国的度再奇怪,孔子都是巨人。
声作钟声:据冯玉祥回忆,他在袁世凯的新军中当兵,因为声音洪亮,喊口令好,所以入伍不就就当哨长了。陆机身材高,声音响,言辞慷慨,更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后人眼里与曹植同列,魏收《魏书》中说:“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0-17 17:24:59 +0800 CST  
8.40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解释:
王长史:顾镜自夸“王讷生了这么好的儿子”的王濛,曾在王导手下做司徒掾,前已多见。
庾子躬:“西城公府”的庾琮,他身有残疾,后来就没有做官,但名声大,所以王导向王濛夸奖他外祖父,其中包含长者对晚辈的期望:当年你外公学术水平比我高哦,希望你不要辱没他。
入理泓然:体会玄理深广。
说到残疾,《庄子》里常常拿残疾人做譬喻。在其笔下,这些畸人形体虽然残缺,但个个都是“哲学王”,成为思想的代言人。有的是“无用之用”的代表,有的品德高尚见识深邃,有的对不幸命运安之若素,精神居于常人之上……就像《巴黎圣母院》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卡西莫多而不是其他人物。
《庄子》选择残疾人为譬喻也许别有深意。世界残缺黑暗,所以人体也残缺;人体的残缺更要尝尽酸甜苦辣,有助于擦亮自性,靠近真理;人世间的种种遭遇荣辱皆如烟云,心灵才是唯一的世外桃源……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1-14 14:26:51 +0800 CST  
8.41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
解释:
41则与42则两次都是庾亮夸其叔叔庾敳,他明明在33则刚夸过,刘义庆编著的时候不认真?
此则费解,或有漏字,或为衍文。

8.42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解释:
融散:旷达。这个词语大约出自庾敳写的《意赋》:“兀与自然并体兮,融液忽而四散”,其大意是说精神与自然像液体一样交融,弥漫一体。融液就是融汇的意思。神气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精气神,道教分的比较细,说什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古人大致认为,精本意是精液,引申为生命的内核;气本意是呼吸,引申为维持生命的动力;神大约就是指人活动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神气融散大意是说庾敳言行举止表现出的气质旷达,与自然交融。
差如:大体比得上。差强人意。昨天中国足球队输球,足协居然使用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引来吐槽。差其实是蛮能够的意思,虽然后来词义转移,弱化为大体,但并非否定的意思。“差如得上”,蛮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因为有竹林七贤等先贤在前面,总要谦虚一点。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19-11-15 11:51:45 +0800 CST  
8.43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
解释:
两个因早起锻炼而名垂千古的大人物刘琨、祖逖。
半夜鸡叫本是象征灾难的噩兆。汉代《淮南子•泰族训》中说:“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唐代(《开元占经•115》中说:“鸡夜半中鸣,有军军罢……夜半鸣,流血滂沱。鸡不以时鸣,国当之。”《三国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中管辂说:“贵人有事,其应在天。在天,则日月星辰也。兵动民忧,其应在物。在物,则山林鸟兽也。夫鸡者,兑之畜;金者,兵之精;雉者,离之鸟;兽者,武之神。故太白扬辉则鸡鸣,荧惑流行则雉惊,各感数而动。又兵之神道,布在六甲,六甲推移,其占无常。是以晋柩牛呴,果有西军,鸿嘉石鼓,鸣则有兵,不专近在於鸡雉也。”这种建立在天人感应和五行学说之上的推理,至今在中医等方面我们还时常能接触到,还有人弘扬。
早起也是我国长期推崇的美德。劳动人民“日出而作”,而京城的官员更早,《诗经》 中就记载丈夫不愿意起早上朝,把妻子急的不行。“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大意是说,“公鸡叫,上朝官员快要到”,“不是公鸡叫,那是苍蝇闹”,“东方亮,官员已满朝堂”,“天没亮,那是明月光”。早起违背人性,“五鼓(五更,早上4点)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当家的皇帝吃不消,于是白居易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现在有些人吹捧清朝的皇帝个个都是好样的,只是生错了时代,最大的证据居然是他们几乎没有不上早朝,勤政得很。
永嘉之乱后,祖逖任豫州刺史,中流击楫,誓清中原,收复了河南。刘琨大约是这时候写信给亲友说:“我的好朋友祖逖敞亮超群,年轻的时候就被大将军王敦所赞叹……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担心祖逖赶在自己前面建立功业。”
王敦是当时的军事最高领导人,但从现在看来,王敦算什么啊,他的重要批示对历史河流中的祖逖来说无足轻重。不过在当时人来说,他们看不清未来,以为领袖的充分肯定是最高的褒奖。

8.44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解释:
庾敳“未尝以事婴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常静默无为”,“常自袖手”,他遵循老庄学说,无心功业,寄心大道,万人如海一身藏。

8.45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
解释:王澄王平子,前已多见,他的放诞行为超越了世间常态,其卓越才华因为没有可靠记录,只在他哥哥王衍口中流传。
卫玠比王澄小10几岁,当时名士第一,颜值太高,超过了他的思想,而且英年早逝,其学问没有记载。
叹息就是赞叹,绝倒就是倾倒。

8.46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间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解释:
王大将军写信给晋元帝司马炎,推荐他的堂弟王舒王处明做官,并与王舒的弟弟王邃王处重和王导王茂弘比较,来烘托王舒的优秀。
风概:概本意是量米斗斛的一块平板,引申为公正的衡量,再引申节操、风采。
简正:简约公正。
允作:《尔雅•释诂》“允,信也。”其疏说,“谓诚实不欺也”。允作是当是,诚然的意思。
多:胜过。
最是:表程度深。如6.22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间:期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饮酒中间, 仲友晓得他善于词咏。”
夷甫:王衍。
殊未:与“最是”相反,一点也没有。
以此试:此句费解,但结合上下文,大意总是拭目以待的意思。
“言常人”句:此句亦费解,出典应该是《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估计是说:了解了一个人,普通人会高估他;不了解一个人,就会觉得他没啥能力。
324年,王敦兵败,其继承人侄儿王应和父亲王含去投靠王舒,王舒居然把堂兄王含、侄儿王应给杀了,这种私自行刑的做法有悖天理,不是以公正和风雅来形容他。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09-15 08:46:32 +0800 CST  
8.47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解释:312年,周顗出任荆州刺史,就遇到傅密发动的流民之乱,周顗大败,后被驻扎在江西南昌的扬州刺史王敦收留,王敦派陶侃击败叛军。有人认为周顗上任伊始就遇到这事,责任不在他,建议重新启用。王敦拒绝,上表朝廷荐陶侃为荆州刺史。于是司马睿召回周顗,任扬威将军、兖州刺史(已沦陷)。周顗回到建康,司马睿又任命周顗为军谘祭酒,接着转为右长史。于是王导写了这封信(不知给谁),建议继续让周顗做官(或者是解释为什么周顗被继续任命)。
雅流弘器:流是流派类别的意思。高雅之士,大才之人。周顗当时名气很大,前已多见。譬如曼德拉,其执政能力平平而已,但数十年的平权斗争令人感佩,其坚定高尚的价值观超越了所谓的南非经济发展实际。从现在的史料看,周顗也许一生没有作为,但他在当时肯定代表着一种高大的价值取向,这不是可以用功利主义去评判的。

8.48时人欲题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问周侯,周侯曰:“可谓卓朗。”桓公曰:“精神渊著。”
解释:
题目:人物品评的术语。见2•85,3•7,8•44等。
高坐:见2.39,帛尸梨蜜多罗,西域来江南苦修僧人,周顗深表赏识,说:“若选得此贤,令人无恨。”
桓廷尉:桓彝,桓温父亲。桓温的评价是后来追述,年幼时他父亲带他拜访过帛尸梨蜜多罗,领略了风采。
卓朗:《世说新语》有卓出、卓朗、卓异、卓荦、卓然、卓逸等;还有澈朗、朗朗、清朗、明朗、器朗、朗豫等。
精神:汉语相对比较含混,譬如精神,好像谁都懂,但一较真,你说的精神和我说的精神就可能不是一回事。王符《潜夫论•卜列》中说,“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这里大概是指活力;刘大櫆《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这里大概是指思想;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里大概是指气质;《世说新语》中说,“伯仁(周顗)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这里大概是指舌战群儒的精力。
此处的“精神”结合“渊著”,应该是指气质气度。
渊著:见2.77 “渊注渟著,纳而不流”,宏大深沉。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09-28 10:30:08 +0800 CST  
8.49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
解释:
王敦评价嗣子王应(王含的儿子,过继给王敦)。
神候:精神状态。候,征候。
似欲:似乎要。《三国志•钟会传》:“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
可:佳,称心,“可儿”。
这句话有疑问,“其神似可”即可,不然不太通。

8.50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间屋。”
解释:
卞令:卞壸卞望之,曾任尚书令等,见2.48。他父亲卞粹卞玄仁当过中书令,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卞向估计是其中一个叔叔,侄儿夸他器宇堂堂。后人形容某人格局大,有时会使用《世说新语》的典故“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或者“朗朗百间屋,森森千丈松”。
胸怀开阔有的是天性,有的是后天教化美德,有的是修养使然,有的因为志向高远。
8.51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解释:
见8.45,当时王敦还没杀王澄,所以说王澄“当复绝倒”,不然王敦就是精神分裂症了。此处显然王敦还是蛮赞赏王澄的,把自己和王澄都作为卫玠的知音。他后来杀王澄,也许还有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不可能仅仅因为王澄盛气凌人而临时起意杀堂弟。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09-30 16:45:26 +0800 CST  
8.52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解释:
王澄向朋友(社会)推荐他的儿子王徽。两晋期间很多书信都带有公开性质,所以我们得见很多书法作品。收信者集记者和收藏家于一身,有责任报道其内容,保存其墨迹,展示其风采。现在则是截屏其微信,觅机爆料供人吃瓜。
《礼记》中说,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但魏晋时期礼崩乐坏。清代李慈铭说,两晋六朝时豪门中,父亲夸儿子,哥哥夸弟弟,以提高亲人的身价。而儿子、弟弟要鄙视老爹老哥,以表现自己的通达。他们争先恐后演戏,违背道德伦理。老百姓没有见识,被舆论操纵随波逐流,也交口称赞。于是乎门阀子弟中,有的还是个娃娃,就美誉值已满;有的才认识几个字,宛然是风流名士了。这种风气糜烂成溺,就祸害国家。
风气:风姿神气。《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苏轼《丹元子示诗,飘飘然有谪仙风气,吴传正继作复次》。
日上:蒸蒸日上。
散怀:敞怀,畅怀,开心。

8.53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解释:
据《晋书•胡毋辅之传》,这一条也出自王澄子给友人的信,“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四友”“八达”之一,前已多见,王澄好友,两人都嗜酒狂放。
锯木屑这个比喻有点怪,王澄就是这样怪人。
后进:相比于竹林七贤中的后浪,王澄和胡毋辅之同岁。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09 11:39:29 +0800 CST  
8.54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
解释:
刁协刁玄亮见5.32等。
察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察、清醒、精明。刁协是晋元帝司马睿最倚重的臣子,“中兴四佐”(刁协、刘隗、戴渊、周顗)之首。一方面因为他博闻强记,东晋初建国的典章制度都出自刁协的主导;另一方面他维护皇权,司马睿要利用刁协和刘隗来打压门阀、控制士族,利用戴渊和周顗来取代王敦和王导。所谓“察察”,就是指相对于王导的“网漏吞舟”“镇之以静”的执政风格,刁协、刘隗行“明赏信罚”的“刻碎之政”。
戴渊戴若思,曾任征西将军,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诸军事,前已多见。他是会稽士族,从小当强盗头子,曾打劫过陆机,当时指挥若定,被陆机赏识,称之为“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推荐进入西晋朝廷,逐渐名望提高。入东晋后,司马睿就看重他的打劫才能,觉得可以用来和王敦掰手腕了,后被王敦所杀。
岩岩:《诗经•小雅》“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堆积貌,形容高耸。
汉语存在不少叠词,即使有的本不是叠词,家长对小朋友讲话,也会使用叠词。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是照顾节奏感,表达更显亲切和摹态渲染,加深程度甚至化静为动,使之形象化。
卞壸卞望之,前已多见。
峰距:岳峙峰岠,和岩岩差不多意思,壁立千仞。
这里用了三个“之”,看上去是病句。但原话在刘孝标的注中是“王茂弘驽痾耳!若卞望之之岩岩,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峰距,当取尔不?”大意是说,我王导固然老病了。但当年就算像那样高岸的卞壸,那样精明的刁协,那样刚直的戴渊,都对我毕恭毕敬。你孔坦怎么就敢如此呢!
王导说这话的时候是335年。刁协、戴渊被王敦所害是322年,卞壸被苏峻所害是328年,都死了不少年了,王导还深深记得他们的品性。
侍中孔坦旋被“愦愦”老年、“略不省事”的王导赶出中枢,去当廷尉(类似法院副院长等)了,336年病逝。339年,王导病逝。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10 15:25:46 +0800 CST  
8.55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解释:
王羲之是王敦的侄儿,焚车的阮裕曾担任王敦的主簿。王敦说这段话的时候,和阮裕还是蜜月期,王羲之还没成年。不过阮裕发现王敦不是好主公,于是在主簿任上终日饮酒不做事,王敦发现自己“看走了眼”,忍无可忍,把他发配到溧阳当县令了。在溧阳令上,阮裕还是酗酒成性,王敦就免了阮裕的官。后来王敦起事失败,大家就佩服阮裕的眼光。不过从后来阮裕反复辞官的故事来看,他确实是不想当官做事,就想平安就好。
我佳子弟:我家佳子弟。
说王敦早有不臣之心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基本情况无非是司马睿本是碌碌无名的王族旁支,无兵无将,靠着司马越的班底和王敦、王导的扶持,在南京立足称帝。又主要靠着王敦消灭了江南的各种流民叛乱,抵御北方的进攻。待大局初定,司马睿就心思活跃,采取各种措施要限制王敦、王导的权力。王敦性格本就飞扬跋扈,而且是司马炎的女婿,西晋的扬州刺史,当年在朝廷的地位比司马睿高很多,当然心里不快活,决定要教训司马睿,逼其退位,另立所谓司马越的孙子司马冲(司马睿过继给司马越家的儿子)为帝。

8.56世目周侯:“嶷如断山。”
解释:
周顗当时舆论评价很高,为“北士之望”,这里说他像悬崖峭壁,譬喻刚直。周顗被王敦杀后,抄其家,“收得素簏数枚,盛故絮而已,酒五甕,米数石,在位者服其清约。”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12 10:43:38 +0800 CST  
8.57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解释:
祖约:祖逖的弟弟,见6.15等。
如是:“是”疑是衍文,可删。
两个成年男人兼高官能彻夜长谈,所建立的感情自然深厚,这也是王导拉拢各方势力的手段。
后来祖约继承了祖逖的事业,327年因各种原因反叛,失败后投靠石勒,所杀。

8.58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准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解释:
杨朗:杨朗杨世彦,冀州刺史杨准之子,见7.13。祖上是杨震、杨彪、杨修,都是高官名人。
识器理致:见识广大,明理精微。
才隐明断:才能内秀,头脑清晰。
国器:国家的干才。
陵迟:衰微,引申为淹滞,官运不畅。7.13中,王敦还许他荆州刺史,后来反悔。
卿亦足与之处:你好好和他相处。

8.59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
解释:
何次道:何充何次道,前已多见,他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明穆皇后的妹妹。王导器重他,有意让他接班,何充后来也确实是宰相。

8.60 丞相治扬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解释:
扬州是东晋的首都地区,范围很大,相当于现在的华东区,其府衙在南京。
王导先后两次当过扬州刺史,一是317年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管江南诸军事;二是323年免扬州刺史,迁司徒,324年又兼领扬州刺史。这个故事应该在第二阶段,那时何充已官拜中书侍郎,和扬州刺史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何充要到343年才兼领扬州刺史。
按行:巡视。
指定二代接班人甚至三代接班人,也许有利于政权稳定,减少内耗。但比之于选举制来说,无非是在垃圾堆里找宝贝,不用去探讨其中的合理性。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13 15:59:08 +0800 CST  
8.61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解释:
323年,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辅政,司空改拜司徒。因为王导当时是录尚书事、尚书令(丞相),丞相和司徒职能相同,司徒是名誉衔,所以按照惯例尚书令不会有司徒这个官职,所以此是特例,以示尊崇。
魏晋时期的官职经常变来变去,一个人往往身兼数职,头衔很多。现在我国也还有这种现象,有些官员掏出名片,写着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来满足权利和虚荣心。东汉光武帝时,司徒、太尉、司空并为三公,分掌宰相职能。东汉末又将司徒改为丞相。三国时魏国恢复三公制,改相国为司徒,管理民政。两晋沿魏制,不过有时候设丞相,有时候又不设,叫录尚书事,尚书令等。司徒与丞相通职,一般不并置,司徒为名誉丞相,一品,亦常参录朝政,然仅掌事务,政务仍归尚书,加录尚书事衔者得为真丞相。
刘王乔:刘畴字王乔,见8.38,他是刘隗的堂兄。刘畴在西晋时,为司徒左长史,曾经主持过九品中正制,负责人物品评选拔大事,他一上任就悉改旧法,“于是人人望品,求者奔竞”,是一时的风云人物,社会名望很高。但史书上并无他更多事迹记载,仅仅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与刘琨相似,他在老家曾被少数民族商人兼强盗围困打劫,“曾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这种音乐退敌的故事在古代笔记中有好几起,所以现今我们部队里有唱歌作曲类的文艺将军,可谓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刘畴后来因为不肯跟从阎鼎的光复大业,被杀。

8.62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椽。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解释:
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王氏,王述继承父亲王承的爵位蓝田县侯。王承曾任东海郡太守,所以称为东海,王承在东晋初名望大。王述祖父王湛,见8.17,当时人也认为王湛智力有问题,所以司马炎问王济:“卿家痴叔死未?”王述儿子王坦之,与谢安齐名,前已多见。
王述父亲去世早,家庭贫困,请求外放当宛陵令,大肆收受礼物置办家产,被查出收受记录有一千三百次。王导派人对王述说:“你是名父之子,不用担心俸禄,屈治小县求取财物,不合适。”王述道:“我家用够了自会罢休。”后来他做州郡长官,居然清廉无比,豪迈大方,住宅旧物不改旧貌。
王述性格急躁,吃鸡蛋不会剥壳,便大怒将鸡蛋抛掷于地上用脚踩,没踩着又抓起来塞进嘴里,咬碎又吐出来。但他当高官后,一改常态,一次谢奕当面痛骂王述半天,王述不予理睬,面向墙壁站着。谢奕离去后,他才回到座位上,面色不改。
晚成:大器晚成,智商有问题的委婉说法。
主:当时下属会叫上司为主公。
儒家认为圣人的主要特点是生而知之,孔子谈周公旦较多,对尧舜较少,而孟子开始大肆塑造尧舜,借此来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按照当代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观点,通过儒家等的不断塑造,到了魏晋时期,传说中的尧舜自然是圣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坐在最远位置的王述说:主公你又不是圣人,哪有事事都对都好的啊。他是在讽刺王导周围都是一群马屁精。
在专制社会的官场,王述有直言不讳的过人之处,王导有识己识人的过人之处。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19 08:48:20 +0800 CST  
8.63世目杨朗:“沈审经断。”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云:“朗是大才。”
解释:
弘农杨氏本是东汉长期的高官望族,杨修被曹操所杀,家族受到第一波打击;但正因为杨氏在曹魏时期被打压,所以西晋司马炎先后选了杨艳、杨芷当皇后,后国丈杨骏还成为辅政大臣;但正因为杨骏执政不当等原因,贾后政变,杨骏一支族诛,杨氏受到第二波沉重打击,逐渐没落。所以蔡谟说,如果西晋不覆灭,(有像杨朗这样的人才),杨氏家族能够任“三公”的会络绎不绝。
沈审经断:沈就是沉,深入思考分析,以经典为依据善于决断。“汉时以经义断事”,以经典中的圣人思想指导实际工作,比如搞水利工程靠的是《尚书•禹贡》,断案靠《春秋》,劝谏靠《诗经》……杨家的祖先杨震,“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0-19 17:19:16 +0800 CST  
8.64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解释:
刘绥刘万安(6.24),是刘宝刘道真(1.22)的侄儿,是庾琮(8.30)或者庾亮(庾亮比刘绥晚一辈)的姻亲。
灼然玉举:灼然是九品中正的第二品,第一品是圣人,自然是空缺的。其本意就是鲜明突出。庾琮说刘绥是锥处囊中、鹤立鸡群,在千百人中一眼就可以看到。

8.65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解释:
324年,庾亮任护军将军,拜托辞官回乡的桓彝物色人才。有一次桓彝路过江苏舆县,因大风停船,偶遇县令徐宁(徐姓郡望东海,现江苏山东一带),攀谈多日。
“人所应有”:以常理推断,此句有误,应是“人所应有,其必有;人所应无,其必无”。此句可见《宋书•江智渊传》: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应有尽有”的出典。人应有的优点,徐宁一定有;人不应该有的缺点,徐宁肯定没有,徐宁真是海岱一带的清高人才。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2-21 08:43:30 +0800 CST  
8.66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解释:
桓茂伦:桓彝桓廷尉,桓温的父亲。
褚季野:褚裒,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的父亲。
皮里阳秋:阳秋指《春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叫郑阿春,当时就避讳改“春秋”为“阳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说人们敬畏历史,怕留下骂名。皮里一般认为指体内,皮里阳秋意思是“心中褒贬不形于外”。但这种把皮里解释成体内,再把体内解释成心中的做法,显得牵强。我看到过另外一种说法,“皮里”当时口语指“活的”。《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南朝与东晋相衔接,口语当一致,其大意如同现在的“活字典”“活地图”。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皮里并非口语,“里”繁体字“裏”,近似于“囊”,皮囊常常借喻身体,再引申为“活的”。赞美褚裒是“活春秋”,符合“赏誉”的要求。
裁中:内心有判断衡量。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2-21 10:21:28 +0800 CST  
8.67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解释:
何次道:何充。
送东人:送人于东。
贾宁:刘孝标的注中说他是“贾氏孽子也”,孽子就是庶出的儿子,贾氏指的是三国贾诩一系,贾诩的儿子贾矶为魏驸马都尉、关内侯、长乐令,从此此系贾氏郡望为河北长乐。贾宁先后投靠王应、苏峻,这些都是一方诸侯,造反头子。苏峻之乱时,因为苏峻不听他杀掉一些门阀头子的建议,就投降了东晋朝廷,后官至新安太守。
后轮:轮当作“车”。
此事应发生在苏峻之乱以后,贾宁多次反复,社会舆论不佳。但何充认为,他才能突出,如果活得久,总归会被一方大员赏识。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2-21 16:33:50 +0800 CST  
8.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冶至赢,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解释:
杜弘治:杜乂字弘治,人才出众,年轻时和褚裒、殷浩、卫玠等齐名,官至丹阳丞,他的女儿后成为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他身体不好,“早卒”。
墓崩:或为“母殡”。也有人说,墓崩是祖先的墓因某种原因崩塌了,但这种写法应该是杜弘治父母之墓崩。无论是母亲去世还是祖先墓损,按孝道应该痛哭流涕好几天。
不称:不相称,指杜乂不够悲伤。
庾亮解释说,杜乂身体不好,不能够太伤心以至于伤身,伤身即为不慈不孝。
如果是父母亲去世,按照《礼记》的要求,在亲人停殡待葬期间,要不分昼夜嚎啕大哭,在随后的祭祀中,早晚各要大哭一次。在周年后,在户外可以不哭,但到室内或因思念父母,或因有宾客前来吊祭都要即时而哭。停殡待葬期间,还要孝子居住在屋外不蔽风雨的庐舍内,只能用草编的垫子,用土块当枕头,和衣而睡。这样做了以后,实现容貌极度僬悴苍白、精神萎靡不振,此谓“内有哀情则外有此恶貌也”。如果是墓崩,《礼记》没具体说应该怎么样,不过王羲之说过,他“号慕摧绝,痛贯心肝”。
这条放在“赏誉”费解,难道是赞扬杜乂把握了“孝”的精髓?
楼主 linyi518  发布于 2020-12-22 10:28:09 +0800 CST  

楼主:linyi518

字数:543456

发表时间:2008-06-30 21: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3 15:54:32 +0800 CST

评论数:22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