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文本的论理秩序——三段论推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今世读者要想与相隔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古人沟通,以聆听先辈的教诲、获取有益的知识,只有使用逻辑,因为只有逻辑才是亘古不变的东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的学科分类,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文学作品因读解难度远高于其他作品,就更应该高强度地精密地使用逻辑,以不变应万变。假语村言这玩意,不是像曹学和七十四种反曹诸学那样捕风谐音、捉影拆字,满嘴跑火车、随地大小便就可以玩转的,非下逻辑苦功不可。
文学作品中的三段论其实都是二段论(甚至是一段论),总有一段(甚至两段)缺省,故须推理,将缺省的一段或两段演绎或反演推出。这些推理都是基于恒等变换的,故总是正确的。
传统索隐学的弊端就在于索隐者头脑中无三段论逻辑观念,有三段论观念者无恒等变换数学观念,他们进行的索隐其实是红内穿凿(“证”)+红外附会(“考”),红内穿凿的方法有捕风谐音和捉影拆字,它们背离了形式逻辑同一律。索隐学分子屡遭批判仍个个不思悔改,是因为他们压根就学不会三段论,平生只会玩穿凿附会,积习难改,病入膏肓。对付传统索隐学吸星大法,需要科学索隐学寒冰真气。
推理比判断的思维等级要高一级。若我们读不出文本中的推理,就会将推理降格为判断。早在乾隆中期,曹家店盗版制作者中的袁枚追加侧批的蒙府本抄手“立松轩”富察明义和“甲辰”本抄手梦觉主人敦诚就已经开始了这种降格思维。二人根据第七回作结论用的【英莲者,应怜也】分别校改第一回作小前提用的【设云“应”伶也】为【设法应怜也】【犹云应怜也】,使小前提和结论成了同一回事。第一回中,英莲才出场,故事情节压根就没有展开,怎么谈得上英莲可怜不可怜呢?乾隆中期“甲辰”本使用的底本是康熙时期“甲戌”本,乾隆中期蒙府本使用的底本是康熙时期靖藏本,故我们可以推知靖藏本第七回必也有【英莲者,应怜也】之批,毛国瑶所抄靖批没有【英莲者,应怜也】一项,那是因为乾隆晚期以蒙府本为底本的戚序本上有这一条。
要使自己有读出文本中以二段论甚至一段论为表现形式的三段论推理的能力,我们应将“三段论推理”这个概念阴阳二分为“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与亚里士多才双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一对同因对偶辩证范畴。思维水平比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更高,自然就能敏锐地识别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推理了。高级思维能够理解低级思维,低级思维是无法理解高级思维的。
关于三段论的三段论:
如果我们不对三段论构造一个三段论,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有效运用三段论。
三段论是什么?这是关于三段论的三段论的大前提问题。什么是三段论?这是关于三段论的三段论的小前提问题。
(M/P)×(S/M)=S/P是三段论,三段论是思维的结构;(M/P)×(S/M)=S/P是思维的结构。
以上就是关于三段论的三段论(中国形式,小前提在前)。在这里,三段论由理解的方法升级为被理解的对象。因此,关于三段论的三段论,是在哲学层面上三段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这个问题牵出另一个问题:只有(M/P)×(S/M)=S/P是三段论吗?显然不是。(∑p0q1/∑p0q0)×(∑p1q1/∑p0q1)=∑p1q1/∑p0q0也是三段论,三段论因此须阴阳二分为单因素分析(综合)三段论与双因素分析(综合)三段论。一个是一维思维,一个是二维思维。在一维思维认为是悖论的地方,二维思维却可以消歧解悖。如《石头记》庚辰本中,第十三回王隐梅与第十八回王梅隐一维三段论悖论,到了二维复方三段论中,就成功地消歧解悖了。
第十三回
【庚辰侧批:可笑可叹。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王•隐梅”云:“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斯言信矣。】(按:P274 。“王•隐梅”,本义指王炎,藏代修辞指作书人梅溪。宋代王炎有《张德夫园亭八咏•梅隐》,故可幽默错位名其为王•隐梅,或王•梅隐。“梅隐”“隐梅”可以囫囵颠倒,就像“进制”和“制进”可以囫囵颠倒一样——进制即制进,制约递进即是转折。进制就是数的计划生育。王炎《题徐参议画轴三首•赤壁图》中有“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之句。
宋代潘淳《潘子真诗话》载:苏东坡金陵重会王安石之时,正逢王安石病愈初起,两人相会秦淮水畔,苏东坡见王安石布衣单驴,曾留诗感慨:“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第十八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离妩媚。】(按:P397。梁清标(号【棠村】)《东郊园池》“池塘傍郭草青青, 凫鸭群喧乱浅汀。曲折雕栏芳芷发,主人是缀护花铃。”
“王•《梅隐》”在这里典故藏代修辞,指作书人梅溪——张英(1637-1708)长子张廷瓒(1655-1702)。
王炎作有《张德夫园亭八咏•梅隐》。其<双溪诗馀自叙>:古诗自风雅以降,汉魏间乃有乐府,而曲居其一。今之长短句,盖乐府曲之苗裔也。古律诗至晚唐衰矣,而长短句尤为清脆,如么弦孤韵,使人属耳不厌也。予于诗文本不能工,而长短句不工尤甚。盖长短句宜歌而不宜诵,非朱唇皓齿无以发其要妙之声。予为举子时,早夜治程文,以幸中于有司,古律诗且未暇著意,况长短句乎?三十有二始得一第,未及升斗之粟而慈亲下世,以故家贫清苦,终身家无丝竹,室无姬侍,长短句之腔调,素所不解。终丧得簿崇阳,逮今又五十年,而长短句所存者不过五十馀阕,其不工可知。今之为长短句者,字字言闺阃事,故语懦而意卑。或者欲为豪壮语以矫之,夫古律诗且不以豪壮语为贵,长短句命名曰曲,取其曲尽人情,惟婉转妩媚为善,豪壮语何贵焉?不溺于情欲,不荡而无法,可以言曲矣。此炎所未能也。曹公论鸡跖曰:食之无益,弃之可惜。此长短句五十馀阕,亦鸡跖之类也,故裒而集之,因发其意于首云。(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 批书人“松斋-脂砚斋”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江村”典出宋代王炎《张德夫园亭八咏•渔村》“闻道江村好,人家罨画中”。高士奇的字“澹人”和号“江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一个淡泊的人。如果我们认为其号不出此典,则其字、号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了。
词是诗馀,曲是词馀,小说是曲馀——小说是立方诗馀,故化用诗词曲的典故是小说创作的家常便饭。而对读者来说,检索其中典故,就是一项工兵排雷的辛苦工作了。从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类同于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超大学的从数到代数到函代数到导函代数再到超导函代数的思维升级过程。
统计学概念乘法指数双因素分析表达式为:
张德夫园亭八咏•梅隐/王•炎= 王•梅隐/王•炎×张德夫园亭八咏•梅隐/ 王•梅隐
可以看出:在《石头记》批书人眼中,作品本身也是有姓有名的。宋代王炎的作品《张德夫园亭八咏•梅隐》中,俗称主标题的“张德夫园亭八咏”就是作品之姓,而俗称副标题的“梅隐”则是作品之名。作品本身因此人格化了。作品本身的人格化,就导致了脂批中幽默的姓名——【王•《梅隐》】的产生。)
三段论是思维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三角结构。根据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可以类比而知,三段论结构具有思维稳定性,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类所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所有逻辑学家无一例外地都盛赞三段论,无论他们是出于直觉本能,还是出于理性思考。
楼主 piscator315  发布于 2018-06-08 18:50:09 +0800 CST  

楼主:piscator315

字数:2996

发表时间:2018-06-09 02:50: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20:26:52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