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阴谋——夏、商、周以前的上古史,大家努力找出答案,还原真相

@顶贴专用马甲ABC 333楼 2013-05-17 19:00:00
@zhaich5201314
你继续更贴,不然歪楼了
我吃饭去了,也许你是为高人
也许你不是,
普利四够昂
-----------------------------
赶紧吃,吃饱点。
吃饱了找个论坛帖去掐架,敢吗?

满人中有很多亲日的,认为中国人是日本人的后代!
汉人中有很多亲西方的,认为中国人是白人的后代!
亦有很多狂热基督徒,认为中国人是犹太人的后代!

去吧,掐赢了回来告诉我好消息!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04:00 +0800 CST  
@dawn_1991 335楼 2013-05-17 19:01:00
这是篆字的龙,然后突然发现龙的一半其实是帝
而帝在上古是什么含义呢?
是至上的昊天上帝。
《子夏易传》曰:“帝者造化之主,天地之宗,无象之象也,不可以形智索。因万物之生成始终其显其出入焉,参而主之者阳也,是故出乎东,春之建也。阳动于下,万物震之而生也,故震东方之物。”
所以才有人皇自称什么什么帝,什么什么皇帝,以凸显自己的尊贵

......
-----------------------------
中国人是龙族的后代!
奉龙为祖先!
龙,在传统意义里,和“天”一脉相承!
再联想一下,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把甲骨文的龙字、帝字、天字,黄字结合起来,嘿嘿!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06:00 +0800 CST  
黄帝是所有黄种人的黄帝!

只要你趴进了故纸堆,想找出上古史,我保证不出两小时,你就变得晕头转向,分不清谁是谁。史料里面的三皇、炎帝、黄帝、夏禹,这些人物的事迹高度重合,导致我稀里糊涂,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人还是神。

但是我知道,黄帝并不仅仅属于华夏。黄帝是华夏人的黄帝,亦是印地安人、玛雅人的黄帝。

前面我把甲骨文中的“黄”字和“帝”字给大家讲过字义:黄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戴头盔穿护甲、护头护身的各种姿势;帝字在甲帝文里是“禘”字的早期写法。

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族群的首领,身穿着头盔护甲,威风凛凛,带领族人在与外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让族人获取了生存、繁衍的权利。他死后,族人经常祭祀他,他在族人的心里,就跟“天”一样不可取代。因此,“黄”字在甲骨文里是这个首领或坐或跑的各种图画,禘(帝)就是族人祭祀中最隆重的一种,原本是专门祭祀首领而设,演变到后来,禘变成了祭祀天地。比如说后来的皇帝去泰山封禅祭天大礼。

在华夏,黄帝被称为轩辕黄帝;在美洲,黄帝被称为天鼋皇帝。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回想一下,为什么史料里面的三皇、黄帝、炎帝,甚至于夏禹,统统都活了很长很久?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1:00 +0800 CST  
司马贞《史记 索隐》就发问:“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世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年后,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

据《大戴礼 五帝德》记载,有人曾问孔子:黄帝究竟是人呢,还是非人,为什么能活三百年?孔子也不明就里,便以哲学思想作答: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虽然《春秋命历序》等史籍中也有黄帝传十世的记载,但由于种种XXOO的原因,这些质疑都被主流声音淹没了。实际上,这个谜底早就揭开了,黄帝并不是某个人的专用名字,而是一个沿袭性的称号。

最早揭示这个秘密的是一百多年前《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这是他在研究了印第安人中易洛魁人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后发现的。

摩尔根说,在印地安联盟内,“每个首领职位的名号也就成了代任该职者在任期内的每个人名字,凡继任者即袭用其前任者之名。”

新任首领就职后,“他原来的名字就‘取消’了,换上该首领所用的名号。从此,他就以这个名号见于人。”而新首领若被罢免,就不得再用首领的职位称号,只能用他原来的个人名号了。

在我国,西藏地区仍然保持了这种原始社会形态,比如政教合一的“达赖”及“班禅”这种称谓,就是地区首领专用的沿袭性称号。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2:00 +0800 CST  
来看看“天鼋黄帝”和“轩辕黄帝”的关系。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1年10月180卷第4号封面,曾经刊登了一幅印第安人保留的彩色鹿皮画,画的名字叫做《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

彩色鹿皮画中的印地安酋长头上有一只天鼋龟,而天鼋是黄帝族的族徽,能够认定这个酋长就是中国的轩辕黄帝。

为什么呢?因为酋长用以护腹的四片龟甲正是呈“田”字形状。这是对甲骨文“黄”字
人形腹部的“田”字字义极为形象的注释。

据图的发现者考证,此图作于1491年。说明印第安人世代相传的这幅画很可能就是5000年前的原初形象。据此,能够认定,甲骨文“黄”字的人形腹部“田”字符号,不是田字,应识为龟甲的“甲”字。

为什么甲骨文中的“黄”字的人形腹部“田”字符号,不是田字,应识为龟甲的“甲”字呢?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3:00 +0800 CST  
就要再度考辩一下“黄”字的来龙去脉了——

甲骨文黄字是“人”和“田”组成的会意字,而最早“田”与“甲”是通用的,这在甲骨文和陶文中可以得见。

在江西清江吴城出土的陶文中,“甲”字则为“田”字形。
在甲骨文早期的“林1.22.19”中,“甲”字仍是“田”形。

“甲”在陶文和甲骨文中更多的是另外两种写法:
1.一为“十”字形,林义光在《文源》一书中释:“甲者皮开裂也,十象其裂纹。”
2.一种则为“田”字形内“十”字不接触边框,郭沫若在《文史论集》中释:“甲字作(此字即田字内十字不接边框),与卜辞“上甲”(此字为甲字上加一横,是人名合体字)字同,字形似田,而中央十字不着边,盖以同七(古即作十)相混,故加口以别之。”

所以,在陶文中,“十”字既能表示数字“七”,也能表示“甲”。

1986年在安徽蚌阜双墩遗址发现新石器早期刻陶文中的“十”就是既表示了“七”,也表示了“甲”。而它的“田”字外框内则是三竖三横。

也就是说,在更早的陶文中,“甲”与“田”原本是有区别的。

甲骨文时代,才出现了用于人名的“黄”字。商王帝辛时,贞人“黄”的卜辞“甲3355”为我们隶定为“甲”字添了佐证,在这片卜辞上,贞人三次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黄”。这三个黄字人形腹部都不是田字,而是外框呈菱形,对角线即“十”字形的“甲”。

贞人以“黄”字为名,表明此人是黄帝族的后代,这正是黄字的初义。贞人是世袭的,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是通天地的人,把祖先和神的消息带给人,把人的消息和请求带给祖先和神。商人以黄族人为贞人,说明黄族在商代地位仍很高贵。

看懂了吗?不懂多看两遍,呵呵~~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5:00 +0800 CST  
黄族为什么要以龟甲护腹呢?这与战争有关。我国战争最早记录于黄帝时代,黄帝与炎帝战,与蚩尤战,《帝王世纪》:“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战争频发是那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战争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护自己,而腹部是人体惟一没有骨骼保护的最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可以刺伤、甚至洞穿腹部的武器,包括骨矛、骨镞等锐器。

在当时的条件下,再也没有比龟甲形状更加合适,又质地坚硬,获取又方便等优点集于一身的天然护腹器物了。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6:00 +0800 CST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显示出大汶口人亦有葬龟甲的习俗,而这一习俗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据发掘报告称:龟甲“一般也陈放在腰部,例外的情形极少”,“龟甲多在腰间出现,有无实际用途很难肯定,也许与宗教信仰有关”。

这说明了什么?和印第安人的彩色鹿皮画《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结合起来就明白了——印第安人的那幅《祈年图》中酋长以龟甲护腹的形象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表明了龟甲置于腰部的实际用途就是打仗时护腹用的。

大汶口墓葬中的龟甲边沿处多有圆滑精致、大小一致且对称的人工钻孔,显然就是为了便于龟甲的并联。把2片或4片龟甲并联起来系在腹部,就可把腹部覆盖了。

《祈年图》中酋长的护腹龟甲正是由四片缀联的。大汶口42号大墓死者下腹部盖一龟甲,龟甲上还涂有朱红颜色,更表明了大汶口人视龟为保护神的信仰。生前以甲护腹屡打胜仗,死后仍求神龟的护佑。

又因龟甲除能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外,《山海经》还说,龟甲佩身,“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史记·龟策列传》:“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此外,龟还是长寿之物,食之能防衰防老,延年益寿。

有这么多好处,人们自然更会对龟油然生敬,神之、灵之,进而崇之、拜之,以至祈之、祷之,把龟当作保护神,并用龟甲祭祀、占卜了。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8:00 +0800 CST  
大汶口人的葬龟甲习俗表明,他们就是以龟为图腾的龟族,天鼋就是他们的族徽。

龟族的崇龟习俗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但发展为殷商时代主宰人们全部生活的龟卜,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甲骨文,而且在周代也地位显赫,《周礼 春官》记有龟人,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前往。

龟还是古代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上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学术界普遍认为,殷人的龟卜和夏、商、周三代各地出现的龟氏徽识,均源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崇龟族。

而各地出现的大量龟氏徽识也显示着龟族势力的强大。所以,在强大的龟族聚居地飘扬着元鼋旗帜是不奇怪的。黄帝族腹带护甲上阵,屡打胜仗,败炎帝,杀蚩尤,终成一代帝王。此时,也只有在此时,才如《史记·五帝本纪》言:被诸侯尊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与“帝”才合为“黄帝”的。

因此,黄帝显然是以龟甲护腹并以“天鼋”为图腾的“天鼋黄帝”,也即“黄帝天鼋氏”,也即“轩辕黄帝”。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黄帝的出现是远远早于史料里面记载的夏朝。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19:00 +0800 CST  
在殷周铭文中龟形氏族徽识多见,约有三类:

1.完全象形的龟体,如叔龟器、龟父丁爵等;

2.为兼作装饰物的龟钮及鱼纹,如陕县七里铺出土的龟钮盖和陕西清涧出土的龟鱼纹盘等;

3.则是类龟形徽识,如“天鼋”器及父丁鼎、父辛卤等。

争议最大的就是“天鼋”徽号。据邹衡先生统计,铸有“天鼋”族徽的青铜器有百件左右。

宋黄伯思解释为“子孙”,吴大澂从之;罗振玉解释为“子龟”;唐兰、孙海波释为“大黾”;闻一多又将“大黾”省变为“奄”;于省吾则释为“天黾”。

连郭沫若在研究《献侯鼎》等铭文后也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释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21:00 +0800 CST  
@光溯 348楼 2013-05-17 19:21:00
楼主不必理会那些无聊人,以前我看过一个贴子,说山海经是史前的世界全图,觉得很有道理,求深扒,千万不要坑啊
-----------------------------
必须扒!
不扒不明白西方人是怎么篡改我华夏上古史的!
不扒不明白他们怎么从思想上奴役我们的!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23:00 +0800 CST  
@顶贴专用马甲ABC 333楼 2013-05-17 19:00:00
@zhaich5201314
你继续更贴,不然歪楼了
我吃饭去了,也许你是为高人
也许你不是,
普利四够昂
-----------------------------
@zhaich5201314 336楼 2013-05-17 19:04:00
赶紧吃,吃饱点。
吃饱了找个论坛帖去掐架,敢吗?
满人中有很多亲日的,认为中国人是日本人的后代!
汉人中有很多亲西方的,认为中国人是白人的后代!
亦有很多狂热基督徒,认为中国人是犹太人的后代!
去吧,掐赢了回来告诉我好消息!
-----------------------------
@顶贴专用马甲ABC 339楼 2013-05-17 19:11:00
不是和你掐架
对掐架不感兴趣
你大嘴一张,啥都敢说,你说的有很多,你是从和得知??有多少算多?你是按照百分比还是按照绝对数量?

-----------------------------
对不起,你现在所了解的“历史”,既不是百分比,也不是数量!
很多都是依托孤证推断出来的!
就好比我们现在教科书里面的周朝,就是依托《竹书纪年》这本书,在没有得到考古的充分证据链之前,先推断出断代史的!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29:00 +0800 CST  
@zhaich5201314 338楼 2013-05-17 19:11:00
黄帝是所有黄种人的黄帝!
只要你趴进了故纸堆,想找出上古史,我保证不出两小时,你就变得晕头转向,分不清谁是谁。史料里面的三皇、炎帝、黄帝、夏禹,这些人物的事迹高度重合,导致我稀里糊涂,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人还是神。
但是我知道,黄帝并不仅仅属于华夏。黄帝是华夏人的黄帝,亦是印地安人、玛雅人的黄帝。
前面我把甲骨文中的“黄”字和“帝”字给大家讲过字义:黄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戴头盔穿护......
-----------------------------
@勾股几何 351楼 2013-05-17 19:30:00
《万象真相》那个贴子里曾经提到过,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四股脑能量体:黄帝、耶稣、穆罕默德、张道陵。
漏尽阁的竹中道友也曾说过昊天上帝是中国能量最大的神祇。
那么再结合楼主这段综合来看,昊天应该就是黄帝,也是中国神灵世界的至高者。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周都狂热地祭祀祖先,因为中国人,特别是血统传承明确的王族,就是黄帝的后人,他们自称天子,一点也不过分。
元清等少数民族虽然也是黄种人......
-----------------------------
黄帝并不仅仅是一个族群,亦是华夏文明里的“天”。
“天道”和黄帝,和夏禹,是高度重合的。
天府之国四川,就是“天人”居住的地方。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32:00 +0800 CST  
@冷暖人间0y 353楼 2013-05-17 19:36:00
楼主资料很翔实,质疑的基本可以自圆其说,很不错啊。不过就是过分贬低西方、犹太等的历史,似乎感觉华夏文明是地球的最早文明,这个论据不充分。另外对质疑楼主的,可以无视。
-----------------------------
华夏文明到底是不是地球的最早文明呢?我也不敢断定,只能依照考古结果来推断。

我置疑西方历史并没有这么长,很显然。西方人是以犹太“闪族”为信史的。犹太人的历史不真,则西方历史必须作假。

犹太人的历史确实没有这么长,很显然,可以从古希伯莱文中得到证实。古希伯莱文是以色列人灭了迦南文字之后才产生的。

而古希伯莱文的文字及语法非常简单,跟汉语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复杂的语句。同一种语法可以多用,可以反复使用,可以在很多意思截然不同的句子中通用。

甚至于古伯莱文,还分口语和书面语。

犹太人的口语产生的历史比较长。

但书写的古伯莱文,出现的时间较晚,甚至于古希伯莱言中很多词语,亦是向中东其它文明“借”为已用的。

古希伯莱文中的音标,公元6、7世纪后才产生。那时,相当于我国唐朝。也就是说,他们的文化,大约是公元6——7世纪后,才定型。之前的,是混乱的,不是他们的。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19:55:00 +0800 CST  
大汶口遗址与与龙山遗址中,统统发掘出了一种工具——扁刃石锛。

百越文化,是泛指上古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越族各系先民所创造的文化。

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百越族相关遗址发掘出的典型器物是——石锛。

这两种工具亦大量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及太平洋东海岸。

这能够说明问题吗?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0:07:00 +0800 CST  
美国社会研究学者,《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对亚洲人趁海流去美洲作了翔实的论述,并十分肯定印第安人就是“趁海流”过去的亚洲人的后裔。

他在传世经典《古代社会》中对印第安人的来源反复作了明确的肯定,他说:“关于他们出自同源的证据已经多到使这一点无可置疑的程度”。

他说:“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证明哥伦比亚河流域就是加诺万尼亚族系的发祥地,在过去的年代里,从这里连续涌出许多批移民团体向各处迁徙,直到南北美洲全被占据为止。而且,从这个发祥地迁出的居民继续向南北美洲散布,一直到被欧洲人发现时。上述结论可以从自然因素、相互关系的情况以及印第安人部落的语言关系推断出来”。

他说:“已知的事实表明,哥伦比亚河流域是印第安人的发祥地,其证据已非常有力,所以只要再提供少许补充证据就可以使这个假定成为不可移易的确轮了。”

他论证哥伦比亚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印第安人的发祥地,是因为“哥伦比亚河谷地带,在人们尚未种植玉蜀黍及其他作物以前,这个地方所提供的生活资料,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实为全球之冠。”

那么,印第安人是怎样来到哥伦比亚河流域的呢?

摩尔根推断:“他们的来到美洲······必定是由于海洋的偶然事件,以及从亚洲流向美洲西北海岸的大洋流所致。”

摩尔根认为,这些亚洲人进入哥伦比亚河流域后就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来源。

摩尔根继续分析:“从哥伦比亚河流域迁出去的一批一批移民,踏着先行者的足迹,将对新墨西哥和墨西哥的村居印第安人施加压力,这就迫使那些从原住地逃出的零散部落通过巴拿马地峡进入南美。这些被迫南迁的移民将把村居印第安人生活所发展的进步根苗带到南美区。这样的迁徙运动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重复既多,势必使南美得到一种优秀的居民,远胜于以前到达该处的野蛮人,而北美的居民却因此而受到损失。南美的地理条件虽不如北美,最后反而在发展上处于先进的地位;事实看来就是这样。”

对黄帝后裔纽约州易洛魁人的来历,摩尔根分析道:“他们原来可能是从达科他族分出的一支移民,从密西西比河彼岸迁来,最初向圣劳伦斯河谷挺近而定居于蒙特利尔附近。后因遭到周围部落的敌视,被迫离开这个地区而迁居于纽约州的中部。”

摩尔根还指出:“他们被发现的时候,虽然在生活技术方面或许不如某些海湾部落,但在智力和进步水平方面都是新墨西哥以北的黄种人中最高级的代表了。就他们的心智禀赋的高下优劣而论,必须把它们放在美洲最高级的印第安人之列。”

摩尔根的分析显然是基于对《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来历的分析。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0:15:00 +0800 CST  
@小花石 357楼 2013-05-17 20:14:00
太精彩了,我思想里一直存在一种想法,神创造了人这种生物,而人因为局限只能创造机器人这种生物。道德经里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读了你写的这些有了更深的体会啊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也许更深层的意思是指出“天道”不可违。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0:19:00 +0800 CST  
考古证实,大汶口人海上活动已经使用了竹筏、风帆、木桨。

天鼋黄帝漂渡美洲的渡具必然也是竹筏。

1.大汶口人与百越人海上往来密切,自然会相互学习;
2.据竺可桢考证,这个时期山东一带是温湿气候,适宜竹子生长,考古也证明当时山东竹林很多。

在《山海经》所记植物中,竹为最多,竹林达20多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以“竹”为“舟”,当即为“筏”。

这可视为天鼋黄帝以竹筏渡海之旁证。直到已经有船的春秋时代,山东人仍视筏为不错的海上渡具,孔子就曾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慨叹,“桴”就是竹筏。

问题来了——黄帝部族的后人印地安人,仅仅使用了竹筏就能飘洋过海,当时的气候与现在的气候截然不同。这个气候改变的过程,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是不是大洪水时期?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0:26:00 +0800 CST  
《甲骨文编》中有28个帆字。

“帆”字在甲骨文中作“凡”。

《铁云藏龟》二三七上片释文:“戊戌卜,方其凡”。释义为:“方”即舫,“其”有必须、应之意,“凡”则为帆。

释义为:戊戌日占卜,船上必须挂帆。

《殷契遗珠》五五六片亦记载了:“贞:追凡;贞:凡追”。

其释义:“贞”为吉卦;“追”即追逐之意。串读其义是:挂帆追赶,或释为追赶帆船。

《物原》说:“夏禹作舵,加以蓬、碇、帆、樯”。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文——陶尊“文字”中,亦有三个与“凡”相关的图像文字。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0:30:00 +0800 CST  
以前把美洲印地安人划分为红种人,近年的基因学把印地安人重新划分为黄种人。

可惜基因研究无法得知印地安人的起源,粗略地得出了美洲印地安人于10000年——40000年前到达美洲这种说法。

同理,澳大利亚亦曾经是亚洲土著人的属地。

亚洲人为什么能够到达大洋洲?

“科学”的解释为——很久以前,澳洲大陆和亚洲板块大陆之间的海平面较低,一批原始人从亚洲的大陆通过大陆桥和小片浅滩水域来到了澳大利亚。后来冰川时期结束,海平面再次上升,澳洲大陆就被完全隔离了。

现在澳大利亚变成了白种人的天下,是日不落大英帝国时期把澳洲变为殖民地的原因;新西兰当时亦是英国殖民地,后期1901年才宣告独立。

向澳洲流放犯人之前,英国犯人是向北美流放。英国犯人到达北美,大量屠杀黄皮肤的印地安人占领了印地安人的土地。

到了美国独立后,美国就不再接受英国流放犯人的请求了。

当时的英国政府,只好在泰晤士河上弄了一批废船,用来关押罪犯。时间一长,罪犯越来越多,逐渐人满为患,据说最多时有十万之众。

于是,英国于1788年1月26日在澳大利亚这块南方大陆建立了殖民地流放犯人。

1788年,英国开始流放第一批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东海岸。

随着这批犯人的流放,英国下层阶级受生计所迫的一些白人随之到达澳洲当官员、监狱看守、自由移民。

1850年,英国同意这些白人后裔对澳洲实施自治,只是在外交和国防上由英国代管。

为了把澳洲变成一个白人国家,澳洲白人在澳洲境内,大量屠杀土著人,几乎让土著人亡族。

对外,于1865年左右,澳大利亚、南澳和新南威尔士立法禁止有色人种(中国人)入境。

楼主 zhaich5201314  发布于 2013-05-17 22:11:00 +0800 CST  

楼主:zhaich5201314

字数:426978

发表时间:2013-05-14 16:26: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1 17:05:14 +0800 CST

评论数:64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