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开个贴,说说与瓷器有关的事儿

瓷器这两个字,几乎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说瓷器就是中国的代表。虽然瓷器的英文名有porcelain、ceramic和china三种,但是大部分人也就认准了china这个词。

很多人说,瓷器叫china是因为明清两代瓷器大量出口,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当地人非常喜爱来自中国的瓷器,便冠以china的名号,这个虽然对,但并不全对。一来是欧洲自己也生产瓷器,二来当时出口的东西远远不止瓷器,就我们所知的还有茶叶、丝绸,但是这两种都没有冠以china的名称,只有瓷器被冠名了,其实是有一些其他因素的。

一个原因是当时出口的都是景德镇的青花瓷,那些瓷器用的是苏麻离青料,简称苏料,烧制后呈现出的色泽浓重青翠,带着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这在当时的阿拉伯和英国皇室是极受重视的,这两个地方都奉宝蓝色为最高贵的皇家色彩,而且至今都是如此。去过土耳其的人就会知道,他们那里很多建筑内饰都用了和青花瓷相差无几的蓝色,英国更不用说了,看国旗就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他们自己的瓷器生产不出这种颜色,对中国传过去的瓷器就惊为天人,于是渐渐地,这种从中国传过去的瓷器,就脱离了原来的名字,变成了现在的china,具体是怎么回事,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只有做瓷器的人才会懂,那就是瓷器是有灵性的,有些瓷器甚至有魅惑人心的力量。中国的传世艺术品多的去了,别的不说,就说字画,小学生都知道历朝历代书画名家辈出,张择端、吴道子、赵孟頫、王羲之这些就不用多提了,其他的名家在历史长河中也是一抓一大把,而瓷器手艺人知名的有多少?几乎一个都没有。

在以前,名家的书画也是可以在民间的流通的,而真正好的瓷器在过去只能是皇帝御用,老百姓是用不起瓷器的,尽管这样,到后来这些名家都没能将字画推举到瓷器那样的地位,原因就是瓷器有一种书画所不具备的灵性。

说到器物的灵性,每种器物时间长了都是有灵性,比如日本的人偶,就特别招灵,所以日本恐怖片里,经常用到人偶这种道具。还比如镜子,也是招灵的一把好手,你要往自家门前挂一面镜子对着对门,人家肯定找你干架。但是瓷器和其他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产生灵性,它从烧制成形后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具备灵性了,这是其他器物,包括书画都不具备的特性,只不过时间短的瓷器,灵性不强,不是特别敏感的人感觉不到,而时间长的瓷器,灵性就强大了,有时候甚至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

但是瓷器的灵性,和人偶这类不一样,有些东西招灵,招的是恶灵,而瓷器不是“招”而是本身具备,一般来说也不会有什么恶意,甚至家里摆个瓷器镇宅,还能逢凶化吉、福佑家运昌盛,总体而言,瓷器的灵性是好的。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有些瓷器来路不明,或者家里人德不配位,又或者本身对瓷器做了很过分的事,那这个灵是好是坏就说不准了。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4-30 11:50:05 +0800 CST  
@碎夜凿心 2016-04-30 15:25:00
不是说石器青铜器才具备灵性吗,瓷器也有吗。哈哈,我得天涯“天呀”好神奇哦。
-----------------------------
有的,但是只限于手工制的,那种流水线上的瓷就没有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4-30 21:38:00 +0800 CST  
提到瓷器,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虽然我在平时工作中接触青花瓷并不多,但我家和青花确是有过那么一段渊源,所以就先从青花瓷说起吧。

关于这个青花瓷的故事,要从我妈妈这里说起,因为并不是我经历的,而是我妈妈小时候的事情。我妈妈住在朱家角,以前家里是开商铺的,一家碗店、一家席子店。这两家店都开在北大街,大家知道的,朱家角是和西塘、周庄一样的旅游古镇,因此这两家店铺的原址至今还在,席子店在北大街正对着泰安桥的地方,往东走一段,现在清徽园的地方,就是我们家以前的碗店。

碗店自然就是和瓷器相关,大多数的碗盏茶杯,都是产自江西。最普通的是那种碗口围了两道蓝边的大白瓷碗,考究一点的,是青花山水花鸟碗,比如常见的鲤鱼青花瓷盆。一般白瓷碗就是普通百姓用,青花多是饭店茶馆里买去,再精细一些的,就是江西瓷业公司生产的粉彩碗。这家公司有“民国官窑”之称,里面许多师傅,都是清朝时期御窑里的工艺人。这些粉彩碗,题材多是仕女、花鸟、山水、民间故事,一般是有钱人家用的,买起来也是成套的,比如八个碟子,分别是八仙过海的八个人;一整套碗碟可以讲述一篇西厢记。当然,关于粉彩和江西瓷业公司,以后有时间会另外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前开店,一般都会有镇店之宝,不同的店镇店的东西也不一样,碗店既然是卖瓷器的,镇店的当然也是瓷器。当时店里用来镇店的,是一对家传的明成化青花观音瓷瓶。

这对青花观音瓶分别放置在店铺进门两侧,瓶中插着孔雀翎作装饰,下面是红木架子。瓶子高半米,中间是一只孔雀站在梅花枝上,用的是坡塘青,色彩淡雅柔和、蓝中微微泛出青灰,层次分明,笔画精细。瓶身因为年代久远,白色部分已经泛黄,开片细腻密集,瓶底和颈部向瓶肚过渡部分,是一圈原色泥胎,雕刻着卷草纹。

这对花瓶从开店之日起就一直放在那里,1958年,朱家角所有店铺都要公私合营,我外婆舍不得这两只花瓶,就把它们拿回家,然后就一直放在客堂中。

事情发生在1967年的夏天,我妈妈10岁,那个时候文革已经开始了一年多,外婆因为家里以前有点资产,三天两头被拉到街上批斗,写大字报、戴高帽子、示街游行,反正怎么整人怎么来。那个时候,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文革到底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大家只是不敢乱说话,对小孩子来说,不用上课反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当地一些地主和消息灵通的人,那时已经把所剩无几的家当都打点好,准备逃到香港或是国外,而我们家由于只是中产,算不上大资本家,所以留了下来。

那个夏天,外公在外面出差,外婆去了乡下姨娘家里,整个家里只剩我妈妈和太外婆。太外婆当时身体不太好,外婆把我妈妈留下来没带去乡下,就是为了可以照顾太外婆。后来1968年的时候,红卫兵来抄家的时候,砍了太外婆的红木棺材,她直接气死在了棺材旁边,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妈妈在河边乘凉回来,照顾太外婆洗漱睡觉完毕,已经9点多了。接着她就自己洗好澡,刚躺到床上睡了没多久,迷迷糊糊中,突然就听到客堂里传来嘤嘤的哭声。

这个声音非常细小,断断续续地,我妈妈一开始以为是太外婆在哭,因为太外婆的房间就在客堂隔壁,但走过去一看,发现老人睡得正香,一点声音也没有。我妈妈便从房间里退了出来,走到客堂,果然听到这个哭泣声就在身边,而且还不止一人。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5-02 15:09:00 +0800 CST  
今天再写一点,当时好多情景,妈妈自己也不记得了。。。

我妈妈循着哭就开始在客堂里找,当时她年纪小,也没有小偷或是鬼怪的概念,再加上本身也胆子比较大,当时根本没有害怕,就觉得既然有人在哭,那就得把人找出来。但是一间客堂才只有二十来个平方米,东西也不多,一般来说根本就藏不住人,但是我妈妈仔仔细细找了两遍,还是没找到人。

哭声还在继续,我妈妈这时才开始感到不对劲,于是站在客堂中央,朝着空气喊:“谁在那里?出来啊!”

她只是想给自己壮个胆,却没想到这一喊还真有用,不一会儿,两个和我妈妈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儿,怯生生地从花瓶底座后面探出头来,看到我妈妈后,就走了出来。

两个女孩儿是双胞胎,穿着蓝底白花布褂儿,一左一右并肩站着,全都双眼红通通的。我妈妈看着她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就那样愣了好久,接着突然回过神来,问那两个女孩:“你们是谁?怎么到我家里来了?”

那两个女孩听到以后彼此对望了一眼,其中一个就说:“我们一直住在你家,已经很多年了,你是小敏(妈妈的小名)是吧。”

我妈妈点了点头,疑惑道:“那我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你们?还有,你们哭些什么呀?”

话才说完,其中一个女孩又低声地抽泣起来,另一个赶紧上去抱着她,然后对我妈妈说:“我们快要死了。我们在你家生活了那么久,从来没想到世道会变成这样子。前两天我们看见那些人抄了隔壁刘家,接下来就要轮到我们了。”说完,也呜呜地哭起来。

我妈妈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些什么,就听得她们这样哭,便急了,问:“你们到底是谁呀?”

女孩叹了口气,回身指向那对青花瓷瓶,“喏,我们就是那对花瓶,你记得吗?你小的时候不经常喜欢躲在我们后面,但你外婆怕你把我们碰坏,只要你一躲进来,回头就要打你。不过再过些时间,她就不会再打你了,我们日子不多了。”

这句话刚说完,我妈妈突然就意识到了什么,哇地一声也哭了出来。她哭得声音响,把睡在隔壁的太外婆给吵醒了。太外婆起来摸索了一阵,打开门就看见我妈妈一个人站在客堂中央哇啦哇啦地哭,太外婆就问:“那么晚了不去困觉,哭些个什么?”

“花瓶要坏掉了……”我妈妈就那样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太外婆听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了一眼花瓶,依然好好地在那里,就一边嘀咕着“破嘴皮子乱讲话呸呸呸”,一边把我妈妈赶回房间睡觉。

第二天中午,外婆从乡下回来,太外婆就给讲了晚上的事情,外婆问我妈妈怎么回事的时候,妈妈一脸茫然,想了半天,就说记不得了。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5-05 20:00:00 +0800 CST  
又过了两天,妈妈和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有个同学问她知不知道隔壁刘家的事,我妈妈摇摇头,说只知道他家里的爷爷死了,不知道别的。这时,一个男同学凑过来,说知道那家的老人是怎么死的,于是大家围到了一起。

那个男同学说,刘家前些时间被红卫兵抄家了,从家里抄出来好多字画书籍,当场就烧了,刘家老太爷急得直跺脚,指着那些红卫兵破口大骂,然后被他们围上去打了一顿。等这些东西烧完了,他们又从阁楼上找到一只瓷盆,有脸盆那么大,漂亮极了。刘老太爷一看到他们拿到这只瓷盆,准备直接往地下摔的时候,浑身像是打了鸡血一下,一下子冲上去死死地抓住盆子,和他们扭打起来。但他一个老人,怎么可能弄得过四五个红卫兵,结果他们把他从梯子上一脚踹了下去,然后把瓷盆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刘老太爷看见瓷盆碎了,立刻就哭了出来,一边哭一边爬过去,把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捧在怀里,嘴里念叨“这是汝瓷啊……宋朝的……这是汝瓷啊……宋朝的……”足足念了十几遍,然后突然白眼一翻,整个人直直地倒了下去,死掉了。

男同学说完,我妈妈猛地就想到了那天晚上的两个女孩,她们也提到了刘家,还说就要轮到她们了,正想着,一个和妈妈玩得很好的女同学,就上前用胳膊顶了她一把,凑到她耳朵边小声问:“你家不是也有两个花瓶,会不会也要被砸掉啊?”妈妈想了想,说不知道,但心里开始七上八下。

那天夜里,妈妈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到了十点左右,又听到客堂里传来哭声。这一次,她轻手轻脚地走出去,直接来到花瓶旁边,但结果发现发出哭声的竟然不是那两个女孩,而是太外婆。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夏天深夜,开着窗的老房子客堂里几乎没有一丝亮光,从窗口吹来一阵阵阴冷的风,窗口的挂栓在风穿过时发出干涩的“咿呀”声,一个满头银发的瘦小老太,蜷缩在房间的一角,看不清神色,伴着窗口诡异的咿呀声,发出时断时续的拉泣,肩膀也随之一顿一顿地起伏抽搐。

我妈妈当时就立刻大哭起来,但是哭了很久外婆都没有出来,哭着哭着,我妈妈自己都发现,尽管自己哭得很大声,但除了太外婆的抽泣,根本没有其他声音,她的哭声完全被吞没。接着,她蓦地愣在原地,拼了命地想叫出声,但喉咙就像被塞住了一样,发不出一点声音。我妈妈整个人都惊慌失措起来,顾不上现在是半夜,开了门就拔腿往外跑,结果被门槛绊了一跤,然后整个人往下一沉,醒了。

我妈妈大汗淋漓地醒来,心跳得厉害,等平复下来之后,发现四周静悄悄的,但她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她就开始发烧。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5-08 20:34:00 +0800 CST  
最近好忙。。。。。

发烧的时候,她在迷迷糊糊中走到了原来的碗店,一进门就是两只花瓶,店堂里空无一人,只有那两个小女孩并肩站在正中间,好像专程等着我妈妈过去。她走进去,那两个女孩就一人指向一只花瓶,然后对我妈妈说:“三天后,红卫兵就要来你家了,你现在就把我们藏起来不要让他们找到,好不好?”

“好,”我妈妈点头应允,接着又问:“那我把你藏哪里才能不被发现?”

“你们家后院天井里有棵石榴树,你就在那里挖个坑,把这两只花瓶埋进去,这样他们就不会发现我们了。”

我妈妈听后,就答应说知道了,两个女孩就突然消失,然后周围的一切也随之消失,变幻成家里的样子,还有外婆坐在旁边。说来也怪,女孩消失后,烧就立刻退了。我妈妈清楚地记得刚才的情形,就立刻起来说要去把花瓶埋起来。

外婆把妈妈按回床上,说她才刚好,要再躺一会儿。我妈妈却说不行,她答应过她们,要把花瓶埋起来。

外婆很疑惑,问:“她们是谁?”

“就是她们,花瓶。”我妈妈说不清楚,外婆也理解不了,到了傍晚吃晚饭的时候,妈妈死活说要先把花瓶埋了再吃。

太外婆这时候就恼了,“啪”地朝妈妈头上打过去,说这对花瓶是祖上传下来的,怎么可以埋了。我妈妈不管,就坐在坐位上拼命哭,她哭地越凶,太外婆就骂地越凶,什么“丧门星、蚌壳精(上海方言,指爱哭的孩子)、哭丧”都说出来了,但还是没办法,我妈妈就是非要去埋那两只花瓶,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哭哑了还不罢休。

我外公那个时候正好回来,刚一进家门就听到里面呜哩哇啦的哭声,赶忙问怎么回事,外婆就把我妈妈要埋花瓶的事给说了。外公从小就特别宠我妈妈,一听是为这事,就说那哭什么,埋了就埋了,又不是砸了,回头再拿出来,洗洗干净不一样。然后就抱起花瓶,带着我妈妈去后院。

说来也怪,一到后院妈妈就完全不哭了,而是很认真地指导外公,说要埋在石榴树下,外公啥也不多说,我妈妈说埋哪里就哪里,立刻拿了个铁锹开始挖起来。外婆走出来,一边看他挖,一边嗔怪他太宠溺女儿了,什么都依着她。

我外公笑笑,也不回头,就说:“小敏平时不会这样胡闹,肯定有原因。”

听到外公这样说,外婆也就不再多说,屋内太外婆嘀咕了一阵,也消停了。走到后院看他们埋花瓶。就在两个花瓶刚刚放进去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楼主 樱玖夜  发布于 2016-05-14 16:10:00 +0800 CST  

楼主:樱玖夜

字数:5242

发表时间:2016-04-30 19:50:0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4 19:19:47 +0800 CST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