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晁盖之死(修改版)——一段关于梁山的惊心往事

船行得又快又稳,冯骏在船舱之中,犹觉轻风吹面,十分凉爽。他回头看岸上,人都已经慢慢散去,转过几片芦花荡,已经看不到岸了。
冯骏正呆呆地看水泊的景色,进山与出山风景无二,却心绪殊异。忽然船下有水浪哗动之声,他探身看去,见一只手从水中伸出抓住船舷,紧接着一个人翻身上了船。冯骏又惊又喜,上船之人正是阮小七。
两名摇船的喽啰向前看,并不吃惊,一个笑道:“可吓死我了七哥。”
阮小七仰伏在船上脱了棋子布背心,用手拧了拧,晾在船板上,笑道:“好生划船。”一翻身闪进篷下。
他在舱中和冯骏相对而坐,冯骏道:“我还以为见不找你了。”
阮小七道:“冯都头不是有话对我说吗?”
冯骏正色道:“你信得过我吗?”
“那还须看什么事。”
“我确非史文恭的结义兄弟。”
阮小七面色渐渐沉下,盯着冯骏的眼睛,良久方道:“我又哪能分得清真假,事到如今我只想知道刘唐到底如何发落。”
冯骏道:“刘唐无碍。”
“哼,你拍拍屁股就走,谁知道刘唐有碍无碍?”
“他无碍,是因为我知道害死晁天王的人是谁。”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1:50:00 +0800 CST  
“是谁?”
“时尽运亦衰,戴月披星来。杨花飘何处,误落黄金台。”
阮小七恼道:“你休要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连宋江都夸我写得好。”冯骏一笑,“我的性命,刘唐的性命,就靠这二十个字了。”
阮小七恍然大悟,道:“这就是你在忠义堂写的?冯都头何不说得明白些。”
冯骏道:“好,刺杀晁天王至少有这几人的参与。第一个便是时迁,时迁潜入曾头市,探听的曾头市诱敌之计,便报与戴宗。戴宗连忙回到山寨,禀告此事。戴宗是三月六日回到梁山,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曾头市闭门不战。三月七日吴用派十几名头领下山采办布匹铁器,实际是调兵遣将,杨志趁机下山。”
“什么?你是说射死晁天王的人是杨志?”
冯骏并不回答,自顾自说道:“戴宗回到曾头市附近,为了确保这一次必致晁天王于死地,密令时迁去窃取射罔膏。晁天王所中之毒就是射罔膏,至于这是谁的主意我不清楚,反正时迁到了济宁府的回春堂,偷走了一瓶射罔膏。”
阮小七道:“你所说可有何凭据?”
“没有,因为证人已经被杀死了。”冯骏继续说道,“到三月九日夜晚,杨志带着弓箭隐藏在曾头市的伏兵后面。待到晁天王撤兵回营,在一阵乱箭之中,一支毒箭射出,射中了晁天王。”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2:22:00 +0800 CST  
阮小七道:“那为什么中的是史文恭的箭,莫非那支箭也是时迁所盗?”
“并非时迁所盗,正是因为这支箭,我才想到凶手是杨志。”
“哦?”
“史文恭当年在延安府当镖师,一天夜里行镖,遇到一个蒙面大盗劫镖。那个大盗打不过史文恭,便寻机逃跑,被史文恭一箭射中腿上,不过那大盗还是骑马逃走了。”
阮小七问道:“这与杨志有何干系?”
“杨志因为翻船失了花石纲流落关西,算起来,他当时正在关西。”见阮小七又要说话,冯骏紧接着说道:“还有,崇宁二年四月,当今皇上第一次拜谒崇宁宫,大赦天下,此时杨志便可进京谋职,但是他却没有回京。”
“这你如何知道?”
“杨志回京时途经梁山,正好遇到被王伦逼迫下山杀人的林冲。林冲抢了杨志的一担钱财,两人便大战了一场。”冯骏得意一笑,“据林冲所言,当时是崇宁四年的腊月。也就是说杨志如此热心仕途的人,居然在大赦之后两年多才姗姗回京。所为何来?因为他要谋夺钱财好回京打点,更要养好伤,否则两手空空带伤回京,如何复职?”
阮小七道:“他回京晚或许另有原因,未必是养伤。”
冯骏道:“我断定他是凶手正是因为他的伤。他的腿弯处曾经断了筋骨,一直未能痊愈。”
“这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冯骏道:“我是听呼延灼所说。多亏我早先一步知道,才想起是他,如此在忠义堂上才救了我一命。”他回想此事,犹觉得心有余悸。
阮小七点头道:“这般说来,杨志还真难逃嫌疑。”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2:38:00 +0800 CST  
冯骏接着说道:“我一直怀疑凶手是花荣,与花荣打过几次交道我才知道,他是敬服宋江一片忠义之心而追随。宋江可以让花荣干任何事,唯独不能吩咐他暗杀自己的结义兄长。做这种事,借刀更干净,而杨志与晁天王本来就有生辰纲遭劫之仇。
“至于宋江如何劝服杨志我不知道,我想当初生辰纲被劫,断送了杨志一生前程,此仇此恨怕是没齿难忘。再者杨志甘愿从二龙山投奔到梁山,所为不过是梁山势大,可以招安。若晁天王在,招安遥遥无期。射死晁天王,杨志可以报仇,亦可为招安搬去一块绊脚石。
“不过宋江和吴用还是低估了杨志。杨志一直保留这支险些害得自己终生残疾的箭,晁天王劫了生辰纲是他的仇人,史文恭也是他的仇人,射死晁天王,嫁祸史文恭,可谓一箭双雕。”
冯骏看了一眼阮小七,见听得入神,又道:“不过恰恰如此,才留下了破绽。我一度百思不得其解。只需用一支普通的毒箭就可以杀死晁天王,为什么一定要用史文恭的箭呢?何必要处心积虑诬陷史文恭呢?如果射箭的人与史文恭有仇,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阮小七点了点头,却又说道:“听上去确有道理,不过毕竟没有实证。”
“有一人证实我所言非虚。”
“谁?”
“宋江。”
“他?”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2:48:00 +0800 CST  
“不错。忠义堂上我本来难逃一死,我递上那张纸片,他却放过了我。这足以证实我所言四人无误。宋江却不知道我到底有无实证在手,又担心我拼了一死在忠义堂上说破,因此才迟疑不敢杀我。”冯骏看阮小七,见他低头不语,“小七兄还有何疑问?”
阮小七迟疑道:“你把这番话告诉我,是让我来说破?”
“哪里,此事不能说破。不说破谁也不知底细,宋江投鼠忌器。若是说破了,根本毫无实证。时迁偷药,证人已死。至于戴宗回营,还得牵扯裴先生、安先生出来作证。”
阮小七道:“可杨志之事,恐怕他难以辩驳。”
冯骏道:“杨志与晁天王有仇人人皆知,这正是用杨志的原因,这也正是宋江与吴用的厉害之处。借刀杀人,一旦事发,便可推到杨志身上。何况当年本来就是晁天王带着你们兄弟还有刘唐,劫了他押送的生辰纲,这才逼得这位将门之后走投无路。”
阮小七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把这番话告诉我?”
冯骏道:“我担心宋江未必会放了刘唐,我也担心梁山之人未必会留我活命,因此,我不得不留下后手。”
“什么后手?”
冯骏从怀里掏出一支毛笔,递给阮小七,道:“你把藏在笔管里的纸片取出,明后两日寻个机会偷偷放在宋、吴、杨、戴任意一人发觉得到的地方。宋江多疑,见了自然不敢难为刘唐,也不会难为我了。”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2:55:00 +0800 CST  
阮小七略一犹豫,接过笔插在腰间,慨然道:“放心吧。你是要回延安府吗?”
冯骏摇头道:“我也不知该去哪里。”他说的是实话,若是老种经略相公和张知府真的被罢职,他回延安府又有何用。
阮小七道:“冯都头是真正的仗义之人,不知还有没有再会之日?”
冯骏笑道:“我此生怕是不会再上梁山了。小七兄又有何打算?”
阮小七黯然不语,多时才道:“我还能有什么打算,只能在梁山了。当初我最不想在石碣村打鱼,现今反而经常想起在石碣村的逍遥日子了。”
冯骏反而安慰他,道:“世事难料,谁能料到以后呢?”
阮小七豪爽一笑,然后抱拳道:“那告辞了。”
冯骏也抱拳道:“告辞了,小七兄。”
阮小七翻身出了船篷,拿起自己的布背心,从船板一滚,扑通一声扎进水里。

冯骏下了梁山之后,先向西朝延安府方向走,一路打探得老种经略相公果被罢职,而张知府亦被定了罪。他便改向南而行,从此不知所踪。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2:57:00 +0800 CST  
尾声

一年半后,宋江费了几番苦心筹划,通过东京名妓李师师、殿前太尉宿元景搭线,梁山终于被朝廷招安。从此宋江率兵北伐辽国,南平方腊,四处征战,势如破竹,但自家人马也战伤病亡,损耗大半。待班师回朝时,一百单八将已经所剩无几了。
攻打杭州潮门时,刘唐一马当先,持刀勇闯。守城的敌兵忙砍断绳索,坠下闸板,可惜刘唐半世悍勇,这一回连人带马同被压死于城门之下。
林冲招安后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平定方腊之后却患风病瘫了,又过了半年,郁愤而亡。一腔雄心热血,化作南柯一梦。
阮家三雄中阮小二、阮小五死于沙场,阮小七回朝后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后被权臣蔡京、童贯参劾,削了官职,复为庶民。阮小七带着老母回了石碣村,重操旧业,以打渔为生,得享天年。
安道全一度随军出征,皇上听闻他神医之名,下旨召回了东京,到太医院任职。他凭借一身高超的医术,深得皇上信赖,后被封为金紫医官。
裴宣回了饮马川,不理官场倾轧,不管绿林纷争,乐得逍遥自在。
时迁征战途中患了绞肠痧而死。
杨志本想招安后凭一刀一枪,封妻荫子,重振门楣。却不料功业未建,自己身染重病,抱恨而亡,死后被追封了忠武郎了事。可怜他虽为名门之后,生前命运多舛,殁后寂寂无闻。
戴宗回朝后辞官不做,去了泰安州岳庙出家,每日奉祀香火,十分虔敬。有一日与众道友辞别,大笑而终。
宋江班师回朝后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略算抚慰平生之志。他到任之后,惜军爱民,人心钦服,却被朝中权臣忌惮。高俅派人在赐给宋江的御酒中下了慢毒,最后宋江毒发而亡。一代枭雄,落得如此下场。
吴用和花荣亦各被封了官职,两人到楚州去见宋江时,方知他已死去。在宋江墓前,两人痛哭一场,一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3:00:00 +0800 CST  
(完)

感谢诸位的一直支持。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3:06:00 +0800 CST  
《投名状》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王图霸业谈笑中,不抵人生一场醉。
萍水相逢,而成刎颈之交。风云际会后,又相忘于江湖。这样的奇情男儿恐怕已经绝迹江湖,江湖上却处处有他的传说。

吴宇森就很相信这种江湖兄弟情,于是拍出了《英雄本色》、《喋血双雄》;陈可辛很怀疑这种兄弟情,于是拍出了《投名状》,告诉大家兄弟就是用来出卖。
电影《投名状》中三个人掷地有声地喊出誓言: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这令人血脉贲张。不过这种男人间的生死誓言如同男女间的恋爱誓言一样,谁先认真谁就输了。赵二虎、姜午阳相信了,就成了输家。

王伦就是很务实的人,他不相信写在纸上廉价的誓言。王伦让林冲纳投名状,林冲很高兴,赶紧要笔,说“小人颇识几个字。”
朱贵忙解释这个投名状是杀个人,绝了后路,死心塌地跟着老大混。

以后随着梁上领导人的更换,梁山对人才以开放性的姿态,欢迎有志之士有识之人加盟,貌似这投名状也不用交了。其实不然,宋老大也是个不玩虚的,对于投降梁山的军官,宋老大很客气地要求他交纳投名状。
孙立在登州作案后,带着兄弟投奔梁山。到了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妙:自己这边认识的人杨林邓飞被擒拿了,剩下石勇位卑言微。梁山的人马忙着打祝家庄,根本就没个像样的头领接待自己。而且他以前也是军官,梁山的人未必信任他们。
孙立以前在登州就负责剿匪,对强盗的规矩很明白,赶紧献上一计,出卖师兄栾廷玉作为进身梁山,取得信任的投名状。
孙立这个人虽然最后排在地煞,但是武功高强,对阵呼延灼这样的高手,气定神闲进退自如。而且有胆有识,指挥自己的人马卧底祝家庄,言辞利落张弛有度。在梁山的岁月,颇有大隐隐于寇的感觉,最后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弟弟孙新、弟媳顾大嫂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是个厉害人物。这次交纳的投名状虽是无奈之举,但实在太狠毒了。

呼延灼是朝廷派遣的第一位带兵围剿梁山的军官,投降后,吴用直言不讳:让呼延灼骗开城门,青州唾手可得,也算呼延灼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宋江赶紧逼上一句:不是我们贪图打城劫粮,而是有兄弟被捉在城里,必须得呼延灼帮忙啊。呼延灼是何等圆滑之人,知道自己如果不同意,后果不堪设想,赶紧答应下来。呼延灼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投靠了慕容知府,又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出卖了慕容知府,作为上梁山的投名状。比起孙立,可谓一丘之貉。

大刀关胜一直秉承老祖宗的忠义精神,把自己打扮的跟关二爷转世一样。可是关二爷还有个降汉不降曹的遮羞布,关胜投降马上献上自己的投名状——作为攻打北京的先锋。但是在北京之战中关胜功劳很小,自己感到了鸭梨很大,听说朝廷又派兵围剿梁山,赶紧主动申请出兵。鉴于其投名状交得不及时,吴用说:关胜此去难保其心,需要有人在后面压阵监督。宋江嘴上虽说用人不疑,可是还是默许了吴用的安排。
可见投名状不能不纳,不纳投名状就会处处被怀疑,被排挤。交上投名状,才算真正上了一条船,没有回头路,只能同舟共济。

还有人的投名状不是自己交的,别人代交,但只要血腥就有效,梁山就认可。
朱仝的投名状是李逵帮交的,李逵一斧子劈死朱仝看护的沧州知府幼子,绝了朱仝的后路。安道全的投名状是张顺帮教的,安道全曾经救过张顺的母亲,张顺感恩在心,帮交个投名状也算报恩了吧。
汤隆把徐宁骗上梁山,又把徐宁的妻子孩子家财都搬运上了梁山。徐宁说:“恁地时,我们不能够回东京去了。”
可是这些是不够的,汤隆说的坦白:我冒了哥哥的名字去抢劫,现在朝廷已经全国通缉你了。宋江说:不如此你怎会把梁山做成自己的家?
徐宁摊上汤隆这个好表弟,不但把他骗上了山,还帮他交了投名状,算得上一条龙服务。

新版水浒主题曲铿锵有力,“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兄弟投缘,四海清。兄弟交心,五车话。兄弟思念,三更梦。兄弟怀旧,半天霞。”
要是被徐宁听见了,估计都得念叨一下,我顶你个肺。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4 23:16:00 +0800 CST  
《刘唐的故事》

刘唐本来是个小混混,他为人仗义出手凶悍,但一直没跟上一名可靠的老大,因此经常打架遍体鳞伤,可还是混的惨兮兮。刘唐无意中听说北京留守梁中书有一笔厚礼要押送到首都开封,刘唐虽然心动但没有行动,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没有这能力,需要一名带头大哥。这个带头大哥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否则打劫后,金条大哥独吞,罪名刘唐顶缸。
刘唐找到晁盖,晁盖又联合吴用等人,成功劫走了生辰纲。事发后大家一起逃上了梁山。从此,刘唐由一名小偷小摸的小混混,成为梁山大盗。

在当时的梁山,刘唐堪称晁盖的头号马仔。每次晁盖巡山,刘唐紧紧站在老大的右侧,享受万人瞩目的荣光。——那是刘唐最意气风发的岁月。
可是刘唐的幸福生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花荣、秦明上了梁山后,刘唐的地位从第五位挪到了第七位。等到了宋江上山后,带了大批兄弟,虽说宋老大强调短期之内不搞排名,但是刘唐还是感到鸭梨山大。
更可怕的是梁山每次出战都是宋江带队,而宋江每次点兵刘唐都成了透明人。看着别人都纷纷立功,趾高气昂,连没有三块豆腐高的王英也敢当着他的面吹牛皮,刘唐只能干瞪眼,暗想当初这小子刚上山我打个喷嚏,他都哆嗦半天。

刘唐很郁闷,去找老大晁盖。晁盖安慰他:“立功还不多的是机会吗?下次我领兵,一定带着你。”可是后来刘唐也发现了,晁盖根本没有带兵的机会,凡是大规模出战全被宋江一人垄断了。
刘唐想自己跟宋江也有交情啊,当年他们在梁山安身后,就是刘唐带着金子去答谢宋江;宋江在江州写了反诗要被砍头,晁盖带着人马去救,刘唐没少出力;宋江上了梁山,要去接他老爹,结果被追捕,也是刘唐他们去救的。不敢说对宋江有救命之恩,交情还是有的。
想到这些,刘唐就去找宋江,“黑三哥,以后去打仗你带着我吧,给我一条枪,我能撬起高俅的脑袋。”
宋江态度和蔼的说:“小刘啊,我们的工作只有不同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我们出去打仗是为建设梁山出力,你驻守山寨也是为建设梁山出力。只要你尽职尽责,安守本分,就是我的好兄弟。”
刘唐感到这话温馨和蔼又深不可测。不过刘唐终于迎来了打仗的机会。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聚义厅上弥漫一种诡异的气氛。戴宗汇报说曾头市的人要与梁上为敌,晁盖听了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愤怒的无以复加,扬言一定要亲自带兵灭了曾头市,连宋江劝也白搭。刘唐很高兴,这下可来机会了,我要建功立业了。
可是刘唐很快发现除了自己和阮家三兄弟、白胜,还有林冲比较积极,其他人都是出工不出力。晁盖带人去劫营的时候,中了一箭,刘唐和武功最差的白胜拼命保护晁盖,其他人只顾自己逃命。这一刻,刘唐彻底明白了。

晁盖中箭而亡,刘唐想以后也不分谁跟着天王哥,谁跟着黑三哥了,这对自己也是好事。可是没想到宋江带队攻打北京城,自己还是留守,郁闷啊。
宋江从北京撤军回梁山后,刘唐逮着机会请教吴用:“老先儿,别的兄弟打架立功,我天天待着不出去,孙二娘说我是不出阁的大姑娘。”
吴用扇着扇子,笑的深不可测:“立功不一定要出去打架嘛。你看我,光动嘴也一样能立功啊。”
刘唐急了:“老先儿,我哪能和你比。你一肚子花花肠子,一眨巴眼一个鬼主意,我嘴笨的跟棉裤腰差不多。”
吴用还是很淡定:“嘴笨不要紧,李逵这二愣子嘴也笨,可是说话就能说在点上。你只要在关键时候,说对一句话,胜过你立下十件功啊。”
见刘唐一头雾水,吴用很耐心,循循善诱:“一个人穿错衣服没关系,可以脱下。一个干错事情也没关系,可以改啊。可是一个人要是站错队,那就没得救了。”

从此刘唐一天早晚都在琢磨,自己什么时候该说话,自己该站在哪个位置,自己走路该先迈哪只脚,搞得大家都以为他精神错乱。
一天裴宣又通知大家到忠义堂开会。到了会场,刘唐看见宋江和卢俊义在你推我搡,大打出手,争着让对方当老大,就差动刀子了。刘唐正歪着脑袋看热闹,忽然听得李逵扯着嗓子喊:“我谁都不服,就服黑三哥。除了黑三哥,谁当老大我跟谁拼命。”
这一嗓子,让刘唐醍醐灌顶,想李逵果然厉害,这不话说到点上了吗?抬头一看,吴用正在朝他微笑。刘唐福至心灵,大声说:“我们当初上山就想让黑三哥当老大。现在盼到这一天了,怎么又让给别人?除了黑三哥,我谁也不服。”
这时候,刘唐分明看到宋江扭头瞄了自己一眼,那一回眸,风情万种,刘唐从没有见过宋江如此温柔多情的眼神。再看吴用,摇鹅毛扇的右手暗暗冲刘唐竖起大拇指。刘唐知道自己话说到点子上了,自己关键时刻站准了队伍。

最后梁山论功行赏,很少出战的刘唐光荣地名列天罡星第二十一位,力压李逵穆弘史进李俊三阮等;而且在步军头领中高居第三,仅次于万人敌鲁智深和武松。很多人不服气,纷纷投诉,认为刘唐功小官大。刘唐再度感到压力,只好求教吴用。吴用永远都是那么淡定:“言论自由嘛。当然啦,群众的舆论,需要我们来引导。”
在梁山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功勋人物表彰大会上,吴用作了《回首革命路》的主题发言,特别深情回顾当年刘唐为夺取生辰纲所做的贡献,对梁山事业发展实有肇造之功。
会议在亲切友好而又庄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最后老大宋江宣布了对梁山贡献突出的十大脊梁人物,刘唐名列其中。两位重量级人物如此力捧,众人对刘唐的质疑也就烟消云散,化于无形了。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5 13:15:00 +0800 CST  
《李逵探母》

李逵因为在乡里打死了人离家出走闯荡江湖,被监狱长戴宗看上。戴宗吃的时监狱饭,发的是犯人财。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或者《监狱风云》,就知道监狱长有多彪悍。哪个犯人不来孝敬一下,杀人“只似打死一只苍蝇”。但是戴宗哪能自己动手,必须有个打手。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逵就是上上人选。戴宗在监狱里叱咤风云,人见人怕,鬼见鬼愁,李逵功不可没。

宋江到江州后,一见李逵,就把他收为马仔。从此李逵彻底被宋江带进黑社会,完成了从混混到强盗的转变。从杀人犯法,到杀人有功,李逵浑浊猛楞的身影,成为梁山烧杀掳掠的一道风景线。

在梁山,跟李逵关系亲近的人有宋江、吴用、戴宗,都是老江湖。谁会真把他当兄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杀人的工具。比如劈死小衙内这种事情,除了李逵谁还肯干?

如果李逵真是铁石心肠倒也好,至少没有伤心的时候,可他偏偏还有个母亲。母念子一世,子念母一时,公孙胜回家探母惹起李逵的思母之情。李逵也开始了自己的探母之旅,这堪称水浒最煽情的一段。

李逵一进门,说一声:娘,铁牛来家了。这一声,是一个顽劣的孩子回到家里;这一声,暴徒回归赤子。

京剧《李逵探母》中李母有个唱段:

自从娇儿你离家园,
为娘就时刻挂在心田。
那一天不哭你几百遍?
那一夜不哭儿到五更天。
……

一个杀人魔头,是慈母心中的娇儿。知子莫若母,李母知道自家孩子,毫无心计,到哪里都是闯祸。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是智商跟刚出生时没什么长进,在外如何生存?因此才天天流泪哭瞎了眼。如宋江之父,公孙胜之母,就不至于如此担忧。

李逵说话粗鲁,即使对宋江、戴宗这些人也是如此。当他见到李达后,说:哥哥,多年不见。一下变得斯文。想来童年时兄弟两个与母亲相依为命,历尽艰辛;而自己离家避祸,全靠兄长一人侍养母亲。因此对哥哥有一份愧疚和感恩之心。

李达给人打工,侍养失明的母亲,又有多么不易。即使这样,还次次被李逵这个弟弟连累,几遭囹圄之灾。对弟弟存一份怨气,一腔怒火,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带人来捉,未免显得过于无情了。

李逵探母以悲剧收场。回去后,诉说一路遭遇,宋江笑道:你杀了四只虎,梁山又添了两只虎,这该好好庆祝一下。这位江湖扬名的孝义黑三郎,这时候看不到他的孝,也看不到他的义。

李逵要去接母亲,宋江不许;李逵母亲半路罹难,宋江大笑。因为宋江把李逵当成自己的鹰犬,只想李逵忠于自己。如果李母在堂,李逵杀人卖命时恐怕会多有顾虑。因此无牵无绊的李逵,比侍奉母亲的李逵对宋江更有利用价值。

在大笑声中,众人开始大碗饮酒、大块吃肉,失去了母亲的李逵又恢复了原来的角色。那一声“娘,铁牛来家了”,以后只能在梦中呼唤了。

借用 余光中先生的《今生今世》作结尾: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沒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5 18:51:00 +0800 CST  
逼上梁山的朱仝

朱仝,原山东济州府郓城县马兵都头,以后又担任过当牢节级,再后来被宋江一伙设计骗上了梁山。从明擒暗纵晁盖、密室指点宋江、私纵雷横三件事看,朱仝颇有智谋。加上性格沉稳,为人仗义,不失为一个人才。但是其本领并不特别突出,当时的梁山已经是人才济济了,宋江羽翼丰满,为何苦苦逼朱仝上山?

按照吴用的说法是“到山上共聚大义”。这是明显的套话。

按照雷横的说法是“在人之下,伏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汉的勾当”,有解救朱仝的意思。可当时朱仝私放雷横,被发配沧州。沧州知府对朱仝可谓一见倾心,让他看护爱子。联想到梁中书重用杨志,估计沧州知府以后也会重用朱仝,至少会庇护他。

而朱仝自己也信心满满,认为一年半载便会开脱,复为良民。朱仝家境富裕,即使难入官场,也可以做个富家翁。这总比做风险极大的强盗好。

朱仝到了梁山后,工作并不积极。宋江出征一直带着他,他偶尔亮相,也是应付一下,对于杀人立功不太热衷。

那朱仝的作用到底在哪里呢?

朱仝被迫上山的背景,是在祝家庄之役结束后,晁盖与宋江的矛盾开始趋于尖锐化。在晁盖时代,以打劫为主。江州救宋江,是少有的长途奔袭作案。这次作案晁盖亲自指挥,但是指挥的似乎不是很成功。比如撤退时,大家跟着李逵走,结果大江横截。如果不是李俊一行及时赶到,几乎陷入绝境。说明晁盖之前并没有策划好退路。

但是当时在梁山,领兵打仗的只能是晁盖,宋江一直相当于政委角色,比较会拉拢人心,善于做思想工作。估计晁盖想,就你那三招两势,搞个小恩小惠,晾也翻不起大浪。

但是宋江攻克祝家庄,收服了不少人马,掠夺了大量的钱财粮食,跟着出战的兄弟人人立功。这一战,宋江从偶像派的孝义黑三郎,成功转型成为实力派的智勇黑老大。这对晁盖打击很大,宋江与晁盖矛盾一下变得尖锐。

这时候宋江还不能翻脸,毕竟晁盖还是名义上的老大,很多事情还需要晁盖点头同意。如果和晁盖硬来,胜负难料不说,即使得胜,自己的苦心经营多年的仁义招牌也毁与一旦。因此,这时候的宋江与晁盖之间需要一个缓冲带,避免针尖对麦芒的局面。已倒向宋江的吴用完全不适合担任这个角色了,而对晁盖有恩的朱仝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作为黑帮老大,就要有恩必报,有仇必杀。宋江在江州刚刚被救,就要报仇,火烧无为军,刀杀黄文炳,这是有仇必杀。在梁山一听柴进有难,马上带兵出征,救出柴进,这是有恩必报。这些成就宋老大的金字招牌。

晁盖劫了生辰纲能全身而退,多亏宋江报信朱仝暗放。晁盖在宋江被判死刑后,亲闯龙潭虎穴带兵相救,算是还了宋江的人情。但是对朱仝之恩却是一直未报。

朱仝上梁山,晁盖宋江带上大小头目,打鼓吹笛,下山到金沙滩迎接,简直就是迎接国家元首的礼节。在住房安排上,宋江让朱仝雷横在山顶寨住下。

这可不是宋江的随意安排。因为此前宋江对大小头目的工作部门、生活住房进行重新安排。当时山顶寨只有晁盖、宋江、吴用三人。估计当时两位老大在一众头目面前有说有笑,可是一到了山顶寨,晁盖和宋江就各回各的办公室了。

朱仝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晁盖于宋江之间就有了缓冲带,晁盖必须得买朱仝的面子啊。

现在宋江有什么提议,朱仝就会说:宋三哥说的很对啊,你说呢天王哥。晁盖也只好说:好吧,就这么办吧。毕竟恩人的面子还是得给的。如果晁盖和朱仝闹翻,那大家一看,晁盖心胸太狭隘了,宋江朱仝两大恩人,全和他有矛盾,晁盖威信何在?

因此,宋江费尽心机,把朱仝拉上山。不是报恩,也不是让朱仝光着膀子去前线砍杀,而是找一个在道德和情感方面压制晁盖的人。这让晁盖有苦说不出,有火发不出,有意见提不出。

有一点很值得玩味。晁盖攻打曾头市,带了自己的亲信刘唐、三阮、白胜,却并没有叫上朱仝雷横。在梁山,晁盖除了上山时带的几个亲信外,也就还与朱仝雷横有交情。当时晁盖信任的人已经很少,甚至连自己当时要杀得杨雄石秀都带了去,为何不带朱仝雷横呢?

很明显,晁盖感觉朱仝已经完全与宋江站在同一条船上了。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16 18:42:00 +0800 CST  
——————————————————————————————————————————————————————
黑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共同理想,啸聚山林。有本领的人,能带着大伙共同致富,大伙尊他为老大。比如饮马川的邓飞、孟康尊有文化懂管理的裴宣为老大,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尊武功高强的史进为老大,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尊颇有心计的李忠为老大。因此,老大不搞终身制,谁能带着大家发财谁就是老大。林冲火并王伦时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这是对无能老大的怒斥。

黑社会做的事刀尖嗜血的买卖,每一个决策绑着大家的脑袋,能者上不能者下,容不得半点含糊。这就决定了黑社会的决策颇为民主,事关大伙生死,开会大家发言。宋江正是通过一次次会议,确定了组织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自己梁山的实际核心地位。而晁盖正是在会议中,一次次失去了主动权,失去了决策力。

第一次会议。
主题:是否攻打无为军。
会议地点:穆太公庄上。

宋江说: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那时回去如何?
晁盖说: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宋江说: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花荣说:哥哥见得是。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
侯永说: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处无为军最熟。
宋江说:若得贤弟去走一遭最好。
晁盖说:……

总结: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会议上发生意见冲突。晁盖的忍让,造成以后宋江的咄咄逼人。从此宽厚的晁盖失却了对梁上人马的一票决策权,梁山就这样就这样进入晁盖与宋江的双核心时代。

第二次会议。
主题:如何处理投奔梁山的杨雄石秀暨攻打祝家庄战役的领导人选问题。
会议地点:梁山泊聚义厅。

晁盖说: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
宋江说: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
晁盖说: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
宋江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
吴用说: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
戴宗说:宁乃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
晁盖:这个……

总结:晁盖面对宋江、吴用、戴宗三位高层的辩论,一败涂地,并且默许了宋江带队下山的提议。但是,三人还是向晁盖汇报意见的态度,会议的主席还是晁盖。

第三次会议。
主题:攻打高唐州暨领导人选问题。
会议地点:梁山泊聚义厅。

戴宗说:柴大官人陷于缧绁,下在牢里,性命早晚不保。
晁盖说:这个黑厮又做出来了,但到处便惹口面。
李逵说:柴皇城被他打伤,怄气死了,又来占他房屋,又喝教打柴大官人,便是活佛,也忍不得!
晁盖说:柴大官人自来与山寨有恩,今日他有危难,如何不下山去救他?我亲自去走一遭。
宋江说: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小可和柴大官人旧来有恩,情愿替哥哥下山。
吴用说:“高唐州城池虽小,人物稠穰,军广粮多,不可轻敌。烦请十二个头领,部引马步军兵五千,作前队先锋;军中主帅宋公明、吴用,并十个头领,部引马步军兵三千策应。
晁盖:……
晁盖郁闷:这事你们就拍板了?

总结:这次会议就完全变味了。李逵公开顶撞晁盖,宋江一语定乾坤,吴用不请示晁盖擅自点兵。宋江攻克祝家庄以后,晁盖已经毫无威望。

第四次会议。
主题:攻打青州府暨领导人选问题。
会议地点:梁山泊聚义厅。

宋江备说呼延灼走在青州,投奔慕容知府,今来捉了孔明,以此孔亮来到,恳告求救。
晁盖说:三郎贤弟,你连次下山多遍,今番权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
宋江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个是兄弟的事。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
台阶之下:愿效犬马之劳。
晁盖一哆嗦:我晕,谁是老大啊?

总结:宋江成了会议的主席,晁盖发言被宋江轻易否决。宋江厅上一呼,众人阶下百诺。对宋江来说这是人气,对晁盖来说这是气人。

晁宋之间的权力PK,就是再一次次会议中进行。宋江态度强硬、观点明确,粉丝众多,于是从配角走上主角。而晁盖态度含糊,观点模糊,造成拥趸者的迷茫,于是从主角沦为配角,甚至成了一个摆在聚义厅上的盆景。

——————————————————————————————-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20 18:58:00 +0800 CST  
招安比造反有前途


鲁迅评《水浒传》: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毛泽东批评宋江反贪官不反皇帝。鲁迅是文人指点江山,毛则是自己造反成功,睥睨天下,苛求宋江。

其实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底层造反结果一般很惨,高层政变才是改朝换代的手段。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是太子党发动政变抢班夺权。此后的改朝换代,多是高层内部斗争来完成。例如曹丕取代汉献帝,司马炎取代曹奂,刘裕取代司马德文,宋齐梁陈的更迭,以及杨坚的夺位等,都是非武力来完成改朝换代。而社会底层的造反,鲜有善终。

造反无非这几种结局:造反成功改朝换代、造反失败满门抄斩、接受招安封王封侯。

造反成功改朝换代案例少的可怜,几千年才出来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还被冠以流氓皇帝、乞丐皇帝的帽子。

造反失败的案例太多了。不少人把造反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风起云涌,但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落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结果。

反秦的陈胜吴广,反王莽的绿林赤眉,反东汉的张梁张角兄弟,反隋炀帝的瓦岗军,反唐的王仙芝黄巢,反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等,无不是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在前面抛头颅洒热血。打得差不多了,这时候皇族血统的刘秀,魏王曹操,太原留守李渊,粱王朱温,满清贵族皇太极等一干人闪亮登场,收拾江山。

在比登天还难的造反成功与比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惨的造反失败之间,还有一条金光大道,那就是招安。“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接受招安古往今来一直是当官的终南捷径。

当一个王朝处于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君君臣臣精力十足斗志昂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就要灭门九族、剥皮剜心、千刀凌迟,死了也的掘坟鞭尸。


当王朝进入末期,历经风吹雨打,已经千疮百孔,苟延残喘。这时候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权臣篡权,黄河决堤,灾民暴乱,什么倒霉的事情都一起来。朝廷已经没有精力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农民造反,不就是没饭吃吗?带头造反的,不是想当官吗?好说,大印有的是,给你。

招安,对朝廷而言,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支军队。接受招安,对造反者而言,有饭吃有官当,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前途一片光明。翻开历史,多少功成名就的名将名相,都走得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

宋江在浔阳楼写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年轻时一直想通过公务员考试的途径当官,结果屡考不中,后来跟着王仙芝造起了反。唐朝曾经招安过王仙芝、黄巢,两人很高兴。没想到朝廷很小气,只册封了王仙芝。黄巢空欢喜一场,恼羞成怒,对王仙芝说:“你招安去当官了,兄弟们怎么办?”逼得王仙芝也没敢受招安,黄巢也从此铁了心把造反进行到底。以后面对朝廷的招安,置之不理。

朱温当年只是黄巢的一个马仔,跟随黄巢造反。有了本钱后,朱温欣然接受政府的招安,当上节度使。在剿灭黄巢的过程中,朱温一边立功,一边扩大自己的实力,以致控制了二十多个藩镇,轻而易举把唐朝皇帝取而代之。

宋江“自幼学儒,张而通吏”,自然研究过历代兴衰,名流沉浮,深知依靠一帮大老粗实现改朝换代是很不现实的。前朝的黄巢如此,本朝的方腊也是如此。宋江招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政方针;不是愚忠,而是精于算计要走的一条路线。

但是招安也不容易,实力太小朝廷也没有招安的兴趣。比如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想要被朝廷招安,朝廷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号人马。因此想让朝廷招安,就得做大做强,闹出动静,要有眼球效应。宋江到处用兵,一是要以战养战,增加山寨的收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二是要让引起朝廷的重视。面对童贯、高俅的围剿,宋江布起九宫八卦阵,派遣精英轮番出阵,如同进行军事演习,充分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梁山的作战实力。

要招安还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别碰称帝这根高压线。朱元璋当年的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直没有称帝,才能与朝廷眉来眼去,欲拒还迎,一副想接受招安的暧昧态度。因此相比于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面对朝廷的军事压力最小。而陈友谅急急忙忙称帝,那就没有了谈判的余地了。因此朝廷允许你造反,但是无法容忍你称帝。

而王庆、田虎、方腊急急忙忙地称王称帝,这代表与朝廷划清界限,势不两立,无法招安。宋江一直承诺我们只搞军事发展,但绝不称王。至于“反贪官不反皇帝”之类,就是为自己啸聚山林找个理由,“都是那些贪官把我们逼上梁山的”。

正是宋江的高调打仗,低调做人,这才引起朝廷的关注,经过评估,认为是可以招安的一股力量。

但是朝廷对这种胡子军一直保持警惕,宋江带兵北伐辽国,南征方腊,建功立业,却处处受高层领导人的排挤。朱温能兵越打越多,实力越战越强。而宋江却损兵折将,朝廷不肯补充兵源。最后随着这支胡子军日渐式微,没了利用价值,朝廷也就不感兴趣了。

李逵最后还嚷着要和宋江继续走占山为王的老路,宋江看的很清楚,人没了,人心也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再想把关胜、呼延灼、李应、朱仝这些人拉到穷山沟打游击,打死他们也不会干了。

招安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关键手里要时刻掌握着本钱。如果宋江回京后还是兵强马壮,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与政府坐到谈判桌上好好谈谈价钱。如今没兵没将,想和朝廷谈判?呵呵,歇歇吧你。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7-23 17:19:00 +0800 CST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5-08-13 11:01:00 +0800 CST  
@十八味 2016-07-19 09:03:00
故事惊心动魄,情节峰回路转,人性复杂善变,没有大勇,难上梁山,没有大智,难混梁山。
-----------------------------
说得好,江湖岂是一般人混的。最近又翻《笑傲江湖》,忽然觉得令狐冲没死十次,也死了八次。他始终活着,而且成为一代高手,只是金庸给我们编织一个美好故事。要不怎么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楼主 岳峙OK  发布于 2016-07-19 11:46:00 +0800 CST  

楼主:岳峙OK

字数:103365

发表时间:2015-06-03 03:16: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9 18:39:45 +0800 CST

评论数:6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