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事佛心——1001个短篇灵异故事(转载)【2020年版】(转载)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0篇:被现代遗忘的武训
武训(1838-1896),清末行乞办学的典型。堂邑(今聊城西)人,原名武七,亦称武豆沫,清廷为嘉奖其兴办封建教育之功,取“垂训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
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
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20岁时当了乞丐。30岁时,在馆陶、堂邑、临清3县置地300余亩。
光绪十四年(1888)与杨树坊在堂邑柳林镇创办崇贤义塾,次年与了征和尚在馆陶杨二庄创办义塾,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与会门首领施善政在临清镇创办义塾。山清廷封其为“义学正”,赐给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武训的精神广为后人敬仰效仿,死后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建忠义专祠。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
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
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
同治七年(1868),武训将分家所得的3亩地变卖,加上历年行乞积蓄,共210余吊,悉交人代存生息,而后置田收租。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每逢开学时,武训先拜教师,次拜学生。置宴招待教师,请当地绅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即去。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事的塾师,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塾师,跪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在武训的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
光绪十六年(1890),武训资助了证和尚230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今山东省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民国时期某中学的一次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目: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在三百多份答案中,有不少学生答武训是他(她)最崇拜的人。
如果现在我们用同样的考题去问现在的中学生,恐怕在三千考生里找不出一位认为武训是最值得崇拜的人。年轻一代不知武训为何方神圣,而对阅历丰富的人来说,提到武训,大家大概只能想起曾经有那么一场政治运动与此人有关。过去整个民族曾经以政治酷刑对待了武训,而现在整个民族则以失忆的方式对待武训。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武训似乎彻底缺席了。
武训祠堂: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为纪念清末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义学正”武训,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清他所创办的御史巷义学去世,殁后葬于当时的崇贤义塾东壁外,即今武训墓在位置。1966年初秋,武训墓被“红**”砸毁掘开,武训先生被抬尸游街,焚尸街头。后残骨被武庄武氏后人归葬武训祖茔。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块;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嘤鸣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训魂亭”,亭额由著名学者季羡林题写。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19 13:26:46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1篇:保全岳飞的遗骨——隗顺
隗顺,生卒年不详,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也就是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的那一年,隗顺正好在监狱当狱座,也就是狱卒,他为人忠义,对岳飞一向仰慕,在岳飞无辜被害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
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
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的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
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遗体了。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19 13:30:31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2篇:袁崇焕祠的守墓人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袁崇焕祠左边墙上有袁崇焕手书的“听雨”二字以及康有为撰写的《明袁督师庙记》,祠堂后袁崇焕墓位于正中,前面有一个石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左边较小的圆墓据说埋葬着冒死盗取袁崇焕头颅的佘姓义士,也就是为袁崇焕守墓372年的佘姓家族的先人。
1630年,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极刑,北京百姓误认为袁通敌,恨之入骨,明末史家张岱津津乐道地记下了这个血腥的场面“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到了夜里,袁崇焕的头颅在刑场,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盗取了头颅,就埋在现在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还交代子孙,不必再回岭南原籍了,世世代代就在这里陪伴。60多岁的老太太佘幼芝自称从1630年至今,佘家已经守了372年的墓,历经了十七代。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0 20:16:42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3篇:苏武身后的常惠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常惠当时随苏武出使。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常惠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囚笞常惠于官府牢狱,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妄图以此淫威,使他们屈服,背叛汉室。如果说苏武在北海受得是饥寒困顿,罕见人烟之苦。而常惠此时已沦为匈奴达贵的宫廷奴隶,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自由。然而,常惠始终不忘自己是堂堂大汉的使节,苦愈重而志愈坚。他严格地恪守着自己民族崇尚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信念,挫败匈奴人多方面的威胁、利诱和欺骗,坚持19年而不屈。
昭帝即位后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因遣使寻求苏武、常惠等,匈奴诈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再次来到匈奴,常惠说通看守他的人,夜间往见汉使,告以苏武未死;并教使者对匈奴单于这样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获得一只雁,雁足上系有帛书,书上写明苏武现在某地大泽中。
使者见到单于后,按照常惠所教的那一番话,责备单于不诚实。单于大为吃惊,只得承认“武等实在”。随即召见苏武及其部属常惠等人,允其归汉。除去投降匈奴和已经死去者外,随同苏武回国的仅有常惠等九人。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0 20:34:45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4篇:左光斗的学生与父亲--史可法与左出颖
左光斗(1575-1625),明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字遗直、共之,号浮丘。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擢迁御史,奉命办理屯田事务,在北方大兴水利,垦水田,种水稻。泰昌元年(1620年)与杨涟等迫光宗选侍李氏移宫。
天启三年(1623年)擢大理少卿。次年,拜左佥都御史。后与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又草奏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五年,被魏忠贤构陷下诏狱,酷刑拷讯致死。 成为历史上重大的“明末六君子”冤案。
左光斗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
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巉,装做打扫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
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
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留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1645年,扬州被围时,清兵至少十万人,扬州守兵仅万多人,可谓敌众我寡。多铎不断派明降将劝降,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接着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
史可法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抗战到底,以一死报国。他首先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接着他一气写下了五封遗书,除一致豫王多铎,其余都是给家人母亲、夫人、叔父、兄弟的,二十一日又作遗书给母亲和夫人:……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二十五日城西北崩塌以后,清兵攻入,城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杀,部属强行夺过佩刀,拥其走入小东门,清兵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遂被俘。
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骂不绝口,严加拒绝:“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牺牲于南城楼上,时年仅44岁。
左光斗兄弟九人,都靠父亲左出颖辛苦养育。
左出颖先是为人放牛,接着替人耕种。尔后挣了点铜板,葬了父母,娶了妻子,生了九个儿子。儿子都为老父挣脸,也为国人挣脸,左出颖也由此被乡人尊为左太公。
左光斗死后,长兄左光霁株连致死,家人闻讯后哭做一团,夫人因哭子身亡。独左出颖端坐桌前,一言不发。
崇祯帝即位后,惩办了魏忠贤,左光斗冤案得以昭雪平反,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忠毅”,其父左出颖时年84 岁,接旨后端坐瞑目,不语不食而亡。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29:11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5篇:方孝孺的十族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燕王朱棣发北平时,谋士姚广孝曾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方孝孺城破被俘,带到了新皇帝朱棣的面前,朱棣交给他的任务是起草登基的诏书。方孝孺在朝堂上嚎啕大哭,“声彻殿陛”。朱棣亲自走下殿来和和气气地安慰方博士,就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话不多,句句带机锋,许多读书人都会背诵:
(朱棣)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
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
说到这,朱棣已经很不耐烦了,命人取出笔纸,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写下笔墨淋漓的四个大字“燕贼篡位”后,把笔狠狠摔在地上,边哭边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瞪着方孝孺:“你不怕灭了你的九族吗?”
方孝孺也同样怒目而视:“灭十族又何妨!”继续大骂。朱棣命人用刀剁方孝孺的嘴,把嘴巴割到耳朵处,方仍喷血痛斥。
朱棣大怒:“你不是要想快点死吗?休想,必须灭你十族。”
在此以前,最重的罪是株连九族。九族的说法虽然不一,也仅有细微的不同,较为公认的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到了方孝孺,第十族,加上了他的学生。
历史上最惨烈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死了,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
家人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他的亲戚朋友可都遭了殃。每抓到一个,都带到方孝孺的面前,让他看看,再行千刀万剐,一共杀了七天,八百七十三人。
方孝孺镇定自若,不为所动,还忙里偷闲,做了一首绝命诗,古色古香——“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孰不我尤!”
平心而论,诗做得很一般。当弟弟方孝友被捆到他的面前时,他罕见地留下了眼泪。方孝友也做了一首七绝告别哥哥:“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看来这弟兄俩还真是一样的驴脾气。
八百多人杀完了,轮到方孝孺了,他被凌迟处死后拆散骨骸弃之。他的学生也是高干子弟、德庆侯廖永忠的两个孙子廖镛、廖铭,偷偷捡拾他的骨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这两个仗义的学生旋即被杀。
除去杀的人,此案还入狱、充军、流放一千多人。方孝孺的诗文在永乐年间是禁书,谁敢藏有,杀头。
方孝孺死了,被用世界上最残酷的杀人法杀死了。在此之前,八百多姓方的、不姓方的,和方有血缘关系、没血缘关系,甚至连面都没见过的人像牲畜一样被杀掉了。他眼皮都没有抬一下,他为赏识自己的二十六岁的皇帝殉葬了,顺便拉上了自己的亲戚朋友。他光辉万丈的声名生长在如河的血流中。
直到明仁宗即位,喻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所,余放还。”到万历十三年三月,也就是方孝孺死后一百八十三年,“释坐孝孺谪戍者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凡千三百余人”。“有诏褒录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首徐辉祖,次孝孺云”。
被害人方孝孺被凶手朱棣的后人平了反.

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原质字希鲁,孝孺姑子也。由进士授编修,历官太常少卿。建文时,屡有建白。燕兵至,不屈,与弟原朴等皆被杀。公智字叔贞;嘉猷名升,以字行。皆师事孝孺。孝孺尝曰:“匡我者,二子也。”公智以贤良举,为御史有声。嘉猷,洪武丙子以儒士校文四川。建文初,入史馆为编修。寻迁陕西佥事。尝以事入燕邸,知高煦谋倾世子状。孝孺间燕之谋,实嘉猷发之。胡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荣县人。孝孺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郑居贞,闽人。与孝孺友善,以明经历官巩昌通判、河南参政。所至有善绩。孝孺教授汉中,居贞作《凤雏行》勖之。诸人皆坐党诛死。孝孺主应天乡试,所得士有长洲刘政、桐城方法。政,字仲理。燕兵起,草《平燕策》,将上之,以病为家人所沮。及闻孝孺死,遂呕血卒。法,字伯通。官四川都司断事。诸司表贺成祖登极,当署名,不肯,投笔出。被逮,次望江,瞻拜乡里曰:“得望我先人庐舍足矣。”自沉于江。成祖既杀孝孺,以草诏属侍读楼琏。琏,金华人,尝从宋濂学。承命不敢辞。归语妻子曰:“我固甘死,正恐累汝辈耳。”其夕,遂自经。或曰草诏乃括苍王景,或曰无锡王达云。练子宁,名安,以字行,新淦人。父伯尚,工诗。洪武初,官起居注。以直言谪外任,终镇安通判。子宁英迈不群,十八年,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太祖善其意,擢一甲第二,授翰林修撰。丁母艰,力行古礼。服阕,复官,历迁工部侍郎。建文初,与方孝孺并见信用,改吏部左侍郎。以贤否进退为己任,多所建白。未几,拜御史大夫。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召还。子宁从朝中执数其罪,请诛之。不听。愤激叩首大呼曰:“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因大哭求死,帝为罢朝。宗人府经历宋徵、御史叶希贤皆抗疏言景隆失律丧师,怀二心,宜诛。并不纳。燕师既渡淮,靖江府长史萧用道、衡府纪善周是修上书论大计,指斥用事者。书下廷臣议,用事者盛气以诟二人。子宁曰:“国事至此,尚不能容言者耶?”诟者愧而止。燕王即位,缚子宁至。语不逊,磔死。族其家,姻戚俱戍边。子宁从子大亨,官嘉定知县。闻变,同妻沉刘家河死。里人徐子权以进士为刑部主事,闻子宁死,恸哭赋诗自经。子宁善文章,孝孺称其多学而文。弘治中,王佐刻其遗文曰《金川玉屑集》。提学副使李梦阳立金川书院祀子宁,名其堂曰“浩然”。徵,不知何许人。尝疏请削罪籓属籍。燕师入,不屈,并妻子俱死。希贤,松阳人。亦坐**被杀。或曰去为僧,号雪庵和尚云。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泰兴人。博学能诗文。洪武中,为淮南学官,召对称旨。擢秦府长史,制词以董仲舒为言。大芳益奋激,尽心辅导。额其堂曰“希董”,方孝孺为之记。建文元年迁副都御史。燕师起,遗诗淮南守将梅殷,辞意激烈。闻者壮之。周璇,洪武末,以天策卫知事建言,擢左佥都御史。燕王称帝,与大芳并见收,不屈死。而大芳子顺童、道寿俱论诛,二孙死狱中。卓敬,字惟恭,瑞安人。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除户科给事中,耿直无所避。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天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埒,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帝曰:“尔言是,朕虑未及此。”益器重之。他日与同官见,适八十一人,命改官为“元士”。寻以六科为政事本源,又改曰“源士”。已,复称给事中。历官户部侍郎。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年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奏入,翌日召问。敬叩首曰:“臣所言天下至计,愿陛下察之。”事竟寝。燕王即位,被执,责以建议徙燕,离间骨肉。敬厉声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帝怒,犹怜其才,命系狱,使人讽以管仲、魏徵事。敬泣曰:“人臣委贽,有死无二。先皇帝曾无过举,一旦横行篡夺,恨不即死见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帝犹不忍杀。姚广孝故与敬有隙,进曰:“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乃斩之,诛其三族。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成祖尝叹曰:“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万历初,用御史屠叔方言,表墓建祠。同时户部侍郎死者,有郭任、卢迥。任,丹徒人,一曰定远人。廉慎有能。建文初,佐户部。饮食起居俱在公署。时方贬削诸籓,任言:“天下事先本后末则易成。今日储财粟,备军实,果何为者?乃北讨周,南讨湘。舍其本而末是图,非策也。且兵贵神速,苟旷日持久,锐气既竭,姑息随之,将坐自困耳。”燕王闻而恶之。兵起,任与同官卢迥主调兵食。京师失守被擒,不屈死之。子经亦论死,少子戍广西。迥,仙居人。爽朗不拘细行。喜饮酒,饮后辄高歌,人谓“迥狂”。及仕,折节恭慎。建文三年,拜户部侍郎。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34:02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6篇:连囚犯都敬重的唐临
唐临:[公元601年左右至660年左右]字本德。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他的伯父唐令则,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杨勇获罪而被杀。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
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
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监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岭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的申诉冤案关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调任黄门郎。再封给他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
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那个原故,对那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能如此宽恕。
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年,升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兴地说:“我曾经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 ,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
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叫冤说屈,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皇帝奇怪问这个情况,囚犯说:“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叹很久说:“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显宗四年,因犯罪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职上,终年六十岁。
史籍原文: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唐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隐太子总兵东征,临诣军献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书坊,寻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宫殿废,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衅。《虞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弗辜,宁失弗经。”《周礼》:“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律有八议,并依《周礼》旧文,矜其异于众臣,所以特制议法。礼: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知重其亲贵,议欲缓刑,非为嫉其贤能,谋致深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
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35:14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7篇:重义轻生的栾布
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
过了几年,彭越来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劫持出卖,到燕地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
后来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
后来栾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来,汉王朝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这时栾布从齐国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况,在彭越的脑袋下面汇报,边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
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谋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楚了。赶快把他烹杀!”
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回头说:“希望能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皇上说:“说什么?”
栾布说:“当皇上你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给楚为难的缘故啊。在那个时候,只要彭王调头一走,跟楚联合,汉就失败;跟汉联合,楚就失败。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仅仅为了到梁国征兵,彭王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有显露,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请您烹了我吧。”
于是皇上就赦免了栾布的罪过,任命他做都尉。汉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
栾布曾扬言说:“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了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快意的,也不是贤才。”于是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除掉他。
吴、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做栾公社。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栾布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说:以项羽那种气概,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扬名,他亲身消灭敌军,拔取敌人军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汉了。然而他遭受刑罚,给人做奴仆不肯死去,显得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能,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为羞耻,以期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真正能够看重他的死,至于奴婢、姬妾这些低贱的人因为感愤而自杀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重义轻生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史记·栾布传》: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雒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38:28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8篇:中国“辛德勒”——何凤山
何凤山 1901 年 9 月 10 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21 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 1926 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特优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 1937 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 年至 1940 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 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 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17 岁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 50多个领事馆都跑到了,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高德斯陶伯 1938 年 7 月20 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 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顶住压力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
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他很快就受到了来自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杰的直接威胁。陈杰秉承国内的旨意,想维持同德国的关系,害怕得罪对方,因此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理睬。后有人向外交部打小报告,说何凤山在向犹太人出卖签证。陈杰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派人到维也纳调查。因查不到证据,才不了了之。但是,何凤山于 1940 年 5 月被调离维也纳。

救了多少人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 1938 年 6 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 200多号,另一位 7 月 20 日的签证号码为 1200 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 1938 年 10 月 27 日,号码为 1906 号。 1938 年纳粹的“ 11 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 1939 年 9 月, 70 %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 1 . 8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一本书中说,有 4000 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
尘封六十年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 1937 年到 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
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学者访问德奥两国时才得知,虽然当年入境上海不需签证,但犹太人没有到上海的签证就不可能离开奥地利。三是何凤山一生淡泊名利,并不认为救助犹太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对人提起。他同女儿何曼礼谈及此事时就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大白于天下
1997 年 9 月 28 日, 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曾向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在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即打电话向何曼礼询问此事。接着,这位历史学家找到了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找到了当年的签证。以后,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世界各国不少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索尔教授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
1999 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数千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壮举被公诸于世。
2000 年 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之后,这段尘封了60 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
义举在人心
“国际义人”称号授予仪式之后,何凤山的儿女来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的“义人园”。自 1963 年以来,已有 1 . 7万名义人的名字刻在园里各国的石壁上。在一堵刻着“中国”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轻轻地揭开一小块黑丝绒布,花束装饰下是何凤山三个字,兄妹俩人久久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
实际上,那些被救的犹太人谁也忘不了何凤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凤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们后人的心中。
现居加拿大的犹太裔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凭着何凤山发的签证,到达上海后生下她。她说,当时在奥地利有 50多国的外交官,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
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还只有 6岁。他在上海接受了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他对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十分感激。他认为,他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何凤山给的。
加拿大的克劳斯回忆道,当年,他的丈夫在中国领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他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了救命签证。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与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含泪拥抱,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爸爸。”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父亲。”
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救的。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历史学家索尔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何凤山博士墓志铭》
余秋雨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狂潮肆虐欧洲,数百万犹太人惨遭迫害。无辜平民死中求生寻找逃奔之路,多国政府慑于淫威拒收犹太难民。在此漫天黑暗间,维也纳一处屋宇灯火犹亮,一位东方外交官争分夺秒发放签证,帮助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和其他地方。
屋宇为何名?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也。外交官为何人?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也。
此屋宇终被法西斯没收,何凤山博士自租公寓继续签证。此善举又被国内同行疑嫉,何凤山博士光明磊落不为所动。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华夏之德,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君子之道,默行大善而不事声张。何凤山博士之功绩埋入尘沙久焉,近年方见端倪,已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荣誉称号。其家乡中国湖南省益阳市民众闻知事迹,深为感动,遂会商其子女,决定修筑何凤山纪念墓地于中心城区,以千年乡土体温,永久拥抱这位伟大游子。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42:49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19篇:同赴刑场的王经母子
王经,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
王经在做江夏太守时。大将军曹爽派人拉来一车二十匹绸布,说让王经想办法弄到吴国给卖了。
当时魏吴是敌国,这么做是违法的。王经不愿意做,又怕惹恼了大将军,干脆就带着几个人回老家了。
王经的母亲了解情况后,气愤地说:国家把兵马交到你的手里而你擅离职守,这是错误的做法。并且当着随从的面打了王经五十杖。
大将军曹爽知道了这件事,也没责怪他继续让他当江夏太守。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提出进讨司马昭的计划。王经进谏,但曹髦不听。曹髦被杀之日,王经因为没向司马昭告急,而和其母一同被逮捕并被处死。
在刑场王经觉得对不起母亲,向母亲跪拜。
王经的母亲笑着说:“儿啊,人哪有不死的,怕就怕死的不是地方。儿子你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我这样跟着你一起死,我感到高兴和光荣!”
《世语》
经字彦纬,初为江夏太守。大将军曹爽附绢二十匹令交市于吴,经不发书,弃官归。母问归状,经以实对。母以经典兵马而擅去,对送吏杖经五十,爽闻,不复罪。经为司隶校尉,辟河内向雄为都官从事,王业之出,不申经意以及难。经刑于东市,雄哭之,感动一市。刑及经母,雍州故吏皇甫晏以家财收葬焉。
《汉晋春秋》
经被收,辞母。母颜色不变,笑而应曰:“人谁不死?往所以不止汝者,恐不得其所也。以此并命,何恨之有哉?”晋武帝太始元年诏曰:“故尚书王经,虽身陷法辟,然守志可嘉。门户堙没,意常愍之,其赐经孙郎中。”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1:48:35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20篇:敢于劝谏的优孟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
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
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
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
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
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优孟的这种聪明才智,可以说是正得其宜,抓住了发挥的时机。
《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2:12:23 +0800 CST  
历史番外篇:《历史的那一抹浪花-----大人物背后的小人物们》
第21篇:让出来的盛世----让出皇位的李宪
让出个开元盛世
陕西省蒲城县是唐皇陵聚集地,在蒲城西北有一座皇陵,陵前碑曰:唐让帝惠陵。翻开大唐皇帝列表,并没有这位让帝。但是查阅史书,有唐一朝,被封为“让帝”的只有一人———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宪。
李隆基排行老三,若按封建时代长幼有序的法则,轮不到他做皇帝。平定韦后之乱后,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帝宝座,按礼法当立老大李宪为太子,但平乱的首功正是老三李隆基,李旦为此十分头疼,若处理不好恐怕又是一场内乱。正在这时,李宪上书辞让曰:“储副者,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旧唐书·睿宗诸子》)李宪泣泪恳让,睿宗很感动,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玄宗即位前大唐经历了一段血雨腥风的时期,后宫乱政,亲情完全泯灭在刀光剑影之下。武则天死后不久,韦皇后毒死丈夫中宗李显,妄图做武则天第二。在李唐生死存亡关头,27岁的李隆基联合羽林军诛杀韦后,拥立父亲重登大宝。这时,军权尽归李隆基掌控,满朝公卿皆支持李隆基,李宪及时辞让,不失为明智之举。
李隆基登基之后,对诸兄弟十分友好,为历代之冠。李隆基小时候,兄弟们生活在祖母武则天的阴影之下,整日提心吊胆,因此彼此维护,感情至深。李隆基修建了一座花萼相辉楼,与兄弟们一起用餐,一起谈诗论赋,一起下棋,一起击球斗鸡,兄弟几人还经常来个大合奏,李隆基击羯鼓,李宪吹笛,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李宪等人也很识趣,安分守己,不过问朝政。
开元二十九年,李宪病故,李隆基万分悲痛,追封为让皇帝,依帝陵制而葬之,并把自己心爱的羯鼓与大哥的笛子葬于一处,表示兄弟生死不分离。只是惠陵后来遭遇盗掘,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活人尚且顾不过来,何况死人。
历史上主动让位之人大都会得到后世的褒奖,比如上古的伯夷、叔齐,春秋的吴季子,但春秋以后就少有了。李宪这一让,让出个开元盛世,因此得到极大荣耀。史书赞曰:“谦而受益,让以成贤。唐属之美,宪得其先。”(《旧唐书·睿宗诸子》)
但谁又能知道,李宪每次经过玄武门时,是不是还能闻到血腥的味道呢?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8-21 12:21:55 +0800 CST  
又发现了一些素材,继续更新四十个左右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03:43 +0800 CST  
第1001篇:不轨之心
(原作者:汪道鼎。摘自《坐花志果-果报录》)
宜兴县有个姓吴的书生,在学界颇知名。但屡次科考,都不中。
他的姐夫,在除夕之夜作了一梦,见县城隍庙前挂出牌告,上登吴生中第二年的解元,但不一会儿,就又撤去了。
其姐夫深感惊诧,旁边一位官役模样的人说:“这人将要在新年期间作一件大恶事,所以把他的名字革除了。”
姐夫问:“还能不能挽回?”
这位差吏说:“得向主事人请示!”就把他领了进去。
城隍向南端坐。这位姐夫匐匍在地,代吴生请求。城隍摔了一本簿子给他,上面载着吴生本应作三元宰相,由于口头上和笔头上造了大孽,全被勾销了。上面有关本次科考的记载,正如差吏所说。
姐夫叩头哀求,并说:“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还可以防范。我愿以全家性命担保他不作这件事!”
城隍点头许可,并命差吏带他出去。见到那块牌告又挂了出来。
醒来之后,正想把此事告诉妻子,妻子此时大发梦魇,呼叫不止,赶紧把她推醒,问她为什么梦中呼叫,她说见有人来报她弟弟中了解元,马上有人来把喜报夺了过去说:“吴生已除名,不要误报!”所以惊唤。
姐夫也把他的梦境告诉妻子,两人感到惊异,想办法如何来处理吴生一事。妻子说:“这不难!我弟才丧妻,又没有儿子,光棍一人。如能把他骗来家里住,关在房子里,然后把详情告诉他,就可以随时警惕而保全他了。”
第二天,姐夫衣冠整洁,前去看望吴生,行过拜年礼之后,谎称姐姐得了暴病,想见弟弟一面,就把他拉回家来。
吴生登上楼梯,见姐姐安好无恙,正想开口问,姐姐急忙一把拉住弟弟的手,引进一间密室,关上门,加了锁。隔着门对弟弟说了两人梦中的事。
吴生诧异说:“心里这么想过,还没有干。鬼神就已经示罚了。”
姐姐和姐夫说:“屋里一切所用之物俱全。望弟弟在内刻苦学习,不要出来。”
到了考期,他俩才把门锁打开,姐夫陪着小舅一起到金陵。除入考场外,姐夫寸步不离跟着他。榜出揭晓,果然中了解元。
坐花主人说:“把未发生的恶业作为罚惩的依据,人们会认为很苛刻,我却以为很宽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事已经发生了,就算很明白的显现出它的报应来,也已于事无补了。只有当人心起不轨时就予以惩治,令他有所警惕,从而不敢胡作非为,这样才既可以不让别人受到恶业的连累,而吴生也可免去失禄位的果报,岂不是很好吗!虽然象吴生这种人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但人即使是在暗处起不轨之心,神明如电的目光都能了知得一清二楚,我恐怕遍天下的鬼神也未必都会在梦中警醒这些人吧。”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05:27 +0800 CST  
第1002篇:识香
(原作者:郭乐鸣。摘自《郭乐鸣中短篇灵异小说集》)
【一】
不到十点,吴起就回家了。
他阴沉着脸。
再加上他回来得这么早,吴嫂判断,丈夫今晚的麻将一定不那么顺利。
这个时候,吴嫂明白,她还是少说话为妙。
赌钱赌输的男人,脾气都不那么好,而自己的丈夫,更是招惹不得。
没多大一会儿,吴起自己忍不住了。
对老天爷,他先是破口大骂一阵子,怎么让他的牌运这么差啊,二十把没赢一次,太不长眼了。
然后,他的矛头转向了二蛋。
二蛋是村里无赖的后起之秀,整日无所事事,四处晃荡。他的脑子却精明无比,绝不会让别人占一点便宜。
吴起输完了所有的钱,想欠钱再赌一会儿时,二蛋叫停了。
他让吴起付完欠款,再继续打牌。
不结清欠款,再打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可吴起口袋里、手机里哪还有钱呢。
不管吴起怎么承诺,二蛋也不让步。
“他妈的,这个兔崽子不知道天高地厚,”吴起说,“一点面子都不给。等我联系上了吴天,我还差他这点钱吗?”
吴天是吴起的弟弟。
也是一个无赖。
他拿刀捅了一个人后,逃了出去,不知怎么去了缅甸。
他在缅甸发达了,突然赚到了钱,连续两年,每年都给他哥哥汇十万块钱。
那是吴起最辉煌的时光。
走到哪里,都是昂首阔步的。
可最近三年,弟弟杳无音信,也没再汇钱过来。
吴起联系不上弟弟,只能干着急,不过,有人说在缅甸好像见过弟弟。弟弟开了一个大赌场,跟了好几个保镖,那人想走近跟吴天打个招呼,被保镖挡在一旁。
吴起到处宣扬这个事。
他认为弟弟吴天的事业做大了,大概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不方便跟他联系了,也不方便给他汇钱。
一旦弟弟疏通好这方面的关系,弟弟一定会衣锦还乡的,就算是不能回家,也会接着给他汇钱。
不过,就不会只汇十万块钱。
会在后面加个零。
也许,是两个零。
“他妈的,到时候我会带着钱去二蛋家里,当面羞辱他,哼。”吴起说。
吴嫂却没那么乐观。
“呃,家里只剩八十块钱了。”吴嫂说。
吴起没接腔。
吴嫂又时断时续地说了。
“恩,呃,明天连买猪耳朵的钱都没有了。”吴嫂说。
吴起喜欢吃猪耳朵。
每天都必须是猪耳朵就酒。
来村里卖熟食的知道这点,每次来,都会在吴起家门口逗留一阵子。
“跟那个卖猪耳朵的人说,先赊他点账,等有钱了给他。”吴起说。
吴嫂冷笑了一下。
“已经欠人家五百块钱了,人家已经放话了,不能再赊账了。”吴嫂说。
“欠他五百了?有这么多吗?他不会多记吧?”吴起说。
吴嫂摇头。
“没有多记。上次他给我看了他的账本。”吴嫂说。
没有猪耳朵,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吴起沉思了一会儿。
“看来,我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了。”吴起说。
“什么招?”老婆问。
吴起瞧着老婆,嘿嘿笑了。
“去找我的三表哥。”吴起说。
“他?他会借咱们钱吗?”
“当然会借。他是我表哥,也是吴天的表哥,上次吴天给我汇十万块钱时,也给他寄了一个翡翠的观音。他以前也帮过吴天。他知道吴天在缅甸发达了,欠他的钱,准能还他。再说,他也有钱,他有退休金,他那没出嫁的女儿在北京挣上大钱了,在北京买了房,每年都给我表哥不少钱。”吴起说。
“哦。”老婆说。
“我最近一年没跟他借过钱,就是想留在最关键的时候用。现在么,是时候了。”吴起说。
他得意地笑起来。
【二】
吴起执意让老婆跟自己一起去借钱。
“我那个表哥脸皮薄,你跟我一起去借钱,成功几率更大,他不好意思驳女人的面子。”吴起说。
老婆点头了。
“另外,你也可以在旁边哭哭穷,更有效果。”吴起这样提示老婆。
吴起还是了解表哥的,表哥的脸皮的确是薄。。
说明来意,表哥本来是想明确拒绝,因为,前年已经借给吴起两万了,到现在吴起没有一点还款的意思,竟然还借钱。
可吴起老婆在那儿,表哥怎么也得给点面子,至少,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实在没办法了,孩子住校,生活费都没有了,请表哥帮帮忙,拜托,拜托。”吴起的老婆说。
“是的,我只要联络上吴天,借你的钱我会一起还了。”吴起在一旁承诺。
表哥看了看表嫂,表嫂却没什么表情。
“我和你表嫂马上要出去一趟,没有多余的钱,最多只能借你们两千。”表哥说。
两千也行啊。
客厅里摆着一个旅行箱,似乎,已经收拾停当了。
“表哥,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吴起客套地问。
表哥说了一个地名。
吴起从来没有听说过。
表哥解释,那是邻省的一个县城,距离本地三百多公里。
“哦,干嘛去那里啊?”吴起问。
表哥支吾起来。
“呃,恩,那是你表嫂的老家。”表哥说。
“哦,表嫂是要回娘家呀?”
“恩,也不是。那儿也没什么娘家人了,都搬到外地去了。”表哥说。
吴起挺奇怪的。
“那去那里干嘛?”吴起问。
表哥又支吾起来。
表嫂反倒忍不住了。
“去算命。”表嫂说。
“算命?”吴起更惊讶了。
表哥解释。
“呃,听你表嫂娘家的亲戚说,那儿有个高人,算命奇准无比,特别灵验,我女儿,呃,也就是你表妹,虽然事业不错,但一直没有成家,我们两口就寻思,去那儿找那个高人算算,你表妹什么时候能成家。”表哥说。
吴起嗤之以鼻。
“算命?嘿嘿,算命的话能信么?再说啦,要算命,干嘛去那么远的地方呢,咱们镇上就有个瞎子会算命。”吴起说。
“不,不,这个高人不一样,他特别不简单。”表哥说。
“哼,有什么不一样的?”
表哥表嫂相互对视了一眼。
“见了这个高人,什么话也不用说,只需在他面前燃着一炷香,他就知道你想问什么,然后,他会把答案告诉你。”表哥说。
这么算命啊,倒没听说过。
“据说,特别灵验,所以,我们就寻思去一趟。你表妹的婚姻大事,我们日夜操心啊。”表哥又说。
吴起有点兴趣了。
“你们怎么去?”吴起问。
表哥笑了一下。
“我们在镇上租了一辆车。在这个事上,你表嫂还是舍得花钱的。”表哥说。
“什么时候走啊?”
“联系好了,那辆车一会儿就来。”表哥说。
吴起动了心思。
“那辆车应该还有两个空位吧,我们两口子能不能一起去呢?”吴起问表哥。
表哥又看表嫂。
表嫂对吴起一直有成见,当然是否定的意思。
吴起陪着笑。
“吴天这三年没给我汇钱了,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我想求求那个高人,问问他,怎么才能联系上吴天。拜托,拜托,让我们两口一起去吧,反正,车上还有两空位。”吴起说。
表哥还在犹豫。
“联系上吴天,我就能还你钱了。拜托,拜托。”吴起又说。
表哥只好同意了。
【三】
旅途极不愉快。
吴起坐在前排,跟司机高谈阔论,仿佛很有见识的样子,而表哥、表嫂则和吴起的老婆挤在后排,倒好像跟班似的。
好歹,三个小时的奔波,到地方了,但一下高速,吴起就嚷嚷饿了,要先吃饭。
吴起点了一桌子菜,付账时却纹丝不动。
表哥的脸色变了。
表哥虽然不缺钱,但一辈子节省惯了,受不了这样的浪费。
但表哥脸皮薄,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根据导航,他们找到了那个算命的家。
是山坡上一个单独的院落。
四周绿树成荫,倒是蛮惬意的。
门口已经停了几辆车。
进门,是一个老太太把守着。
她面无表情,负责在那儿卖香。每个进门的,得买一炷香。
99元。
吴起对价格抱怨的时候,表哥低声阻止了他。
“就收这一个钱。别的什么钱也不要。”表哥说。
那倒不多。
但吴起还是没什么反应。
表哥只好又说话了。
“这钱你得自己掏。掏自己的钱,心才诚,才会有好效果。”表哥说。
吴起只得自己摸口袋了。
院子里有几张椅子,大家坐在那儿自觉地排着队。有个老太太负责开门叫人,每个结束后,要等一会儿,才轮到下一个。
这老太太跟守门的老太太长得很不一样,但像双胞胎姐妹似的,都没什么表情。
吴起只忍了一会儿,就掏出烟,抽了起来。
倒没人管他,他就一支接一支地抽。
旁若无人。
这毕竟是公共场所啊。
表哥都替吴起脸红,可最终,他还是什么话也没说。
表哥、表嫂是先进去的,不大一会儿,他们就出来了。
面露喜色。
吴起问表哥。
“怎么样?那算命的说什么了?”吴起问。
算命的?
表哥可不会这样叫。
尤其是,还在人家的小院里。
表哥管人家叫大师。
“大师说,明年春天,我女儿就能遇见她的有缘人。”表哥说。
吴起并没有恭喜,只是冷笑了一下。
“这大师真是水平高,我什么也没有说,他就知道,我是问我女儿的姻缘。”表哥说。
吴起还想说点什么时,叫他了。
他嘴里那两句不合时宜的话才终于没有说出来。
吴起和他老婆进去了。
小屋倒阳光充足,大师坐在桌子后面。
他只有一只胳膊,右边的衣袖空空荡荡。
异常清瘦。
他冲吴起夫妇俩微笑,比领他们进来的老妇人友好多了。
可吴起却故意冷着脸。
“在哪儿点香呢?”吴起问大师。
大师没说话。
老妇人瞪了他一眼。
“就在这儿。”她说。
“在这儿吗?那好吧。”吴起说。
他没有用桌子上的打火机,而是掏出来自己的打火机,随随便便点着了香。
然后,他观察大师的表情。
可大师只是微笑。
吴起忍不住了。
“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吗?”吴起问。
大师笑了一下。
“你这么想见他吗?”大师反问吴起。
吴起有点懵了。
这么厉害啊。
但吴起不是轻易服输的人。
“我想见谁?你倒说说看。”他又反问大师。
“你弟弟呀。”大师慢慢说。
吴起和老婆对视了一下。
两人的脸色大变,吴起收起了他吊儿郎当的表情。
语气也庄重多了。
已经是请教的语气。
“我怎么样能和我的弟弟联系上呢?或者说,我怎么能见到他?”吴起问。
独臂大师叹了一口气。
“你这么想见他呀?”大师问。
当然想见啦。
对吴起来说,弟弟就是他的财神爷,怎么会不想见呢。
“也许,你会失望的。”大师说。
吴起笑了。
“我不会失望的。只要见到我弟弟,什么事都不是事了。”吴起说。
大师沉默着。
吴起耐不住性子了。
“我怎么能见到我弟弟,或者是,有什么办法能联系上他,快告诉我。”吴起催大师。
大师又轻轻地叹气。
“你回去就能见到他。”大师说。
“这次回去就能见到我弟弟?真的么?”。
大师点头。
吴起大喜过望
“不过,你得自己坐长途汽车回去。”大师说。
“坐长途汽车回去?可我们有车啊,我们是租车来的,干嘛还要去坐长途汽车?”吴起问。
大师不解释。
“你得坐长途汽车回去。”大师强调。
吴起还想问什么的时候,面无表情的老妇人下逐客令了。
【四】
女人在不住地赞叹大师的高明。
怎么就那么厉害呢,什么也不说,只看看燃着的香,就知道你想问什么。
吴起却已经开始考虑别的问题。
“他让我们搭公共汽车回去,说这样就能见到吴天了。”吴起说。
“那你们就搭公共汽车回去呗,要听大师的话。”表哥说。
“可吴天在缅甸,怎么可能搭公共汽车就能见到他呢?没理由啊。”吴起说。
表哥也想不通。
“大师既然这么说了,应该有他的道理,就按大师的吩咐做吧。”表哥说。
吴起还在犹豫。
连老婆也劝吴起。
“就是么,大师这么高明,一定有他的道理。听大师的话么。”老婆说。
吴起瞪了老婆一眼。
老婆才住嘴了。
“我觉得,你应该按大师的指点去做。准没问题。”表哥郑重其事地劝吴起。
吴起嘿嘿笑了一下。
“我知道应该听大师的话,我知道的,可是,可是,唉,自己搭公共汽车回去,不是还得花钱么。”吴起说。
“我不是借你两千了么?”表哥说。
吴起看了老婆一眼。
“那两千是给儿子交学费的,唉。”吴起叹气。
他老婆连忙附和。
的确是给儿子交学费的,还有生活费。
另外,还有辅导班。
养个中学生的开支实在太高了。
表哥没办法了。
“好吧,那我再借你两千,当路费吧。”表哥说。
吴起老练地隐藏起来自己的快乐,还装得挺不情愿似的。
但他走进汽车站时,他是真不情愿了。
尤其是,没有直达的汽车,要回家,需要到省城,去另外一个汽车站,再换乘另外一辆公共汽车。
吴起的抱怨开始不断了。
颠簸到了省城以后,天气特别闷热,人又多,挤来挤去的,吴起的不满到了顶点。
突然,老婆站住了。
“怎么了?快走啊,太阳这么毒,难道你想在这儿搞日光浴啊。”吴起讽刺她老婆。
但老婆还是不动。
“你怎么了?”吴起问。
老婆指了指右前方。
吴起顺着老婆指引的方向看。
那儿有一棵大树,树下面的阴凉处坐了一个男人。
两腿的膝盖以下,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旁边放了两个拐杖。
但这个人非常特别,身子坐得直直的,神色傲慢,尽管,他面前放着一个空纸盒,是他乞讨用的,但他还是那么桀骜不驯。
仿佛,你爱给钱就给,不给拉倒。
吴起愣住了。
老婆推了他一下,他也没什么反应。
“你不觉的,他很面熟吗?”老婆问吴起。
是面熟。
似曾相识。
可他是谁呢?
吴起空白的脑子开始转起来。
他终于想起来,那人是谁了。
“是他吗?”他问老婆。
老婆点点头。
“他怎么成这样了,真可怜。”老婆说。
老婆想走过去时,吴起回过来神儿。
吴起拉住了老婆。
“别去。”他说。
老婆瞧着他。
呆呆的。
“傻瓜,你难道想跟他相认啊?难道你想接他回家吗?”吴起说。
老婆的思想慢慢跟上了吴起的节奏。
可她良心上还有点过不去。
吴起又劝她。
“不能让他拖累咱。咱已经够难的了。傻婆娘,难道你想伺候他一辈子?”吴起说。
吴起拉着老婆,绕开那棵大树,进了公共汽车站。
吴起交代老婆。
“这件事跟谁也不要讲。大家不知道这事,或许,还能借咱们俩钱,如果知道了,才借不到一分钱呢。你明白吗?跟谁也不能讲。”吴起说。
好不容易,走进家门时,表哥的电话打过来了。
“怎么样?见到吴天了吗?”表哥问。
吴起破口大骂。
“见个屁啊,那个什么狗屁大师,完全是个骗人的玩意儿。”吴起说。
【完】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06:12 +0800 CST  
第1003篇:皂隶福报
(原作者:汪道鼎。摘自《坐花志果-果报录》)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过郡府的刑杖手。工作虽属卑贱,但心地忠厚,常怀济人危难之念。
他经常对同行们说:“公门里面好修行!咱们在公门不做善事,就像走进宝山空手而回一样。”
因此,每遇乡民诤讼告状,他总是多方调解劝慰,平息下去。见到家贫而理直的人,特别着力保护。每天晚上,都把打人的刑杖浸泡在尿桶里,因为小便可以化瘀生肌,浸泡久了用它打人,虽打得皮开肉绽,血肉狼藉,也不致化脓糜烂。
当时有一位邓太守,生性严酷,打人不见血不罢休。老先生用这种办法救活了很多人的命。同事们都受到他的感化,多指责太守又贪又暴戾。
老先生有个儿子(忘了他的名字),从小就聪明,悟性好,爱读书。有一次从塾馆放学回家,不小心冲撞了太守的官道,被轿前开道的衙役抓住。太守看他年幼,训了几句放了他。
他回到家里,发愤说:“我就不信将来当不上太守!”
他父亲听了,笑着说:“真是个不懂事的痴儿。我是他手下的一名役隶,你能应考做太守吗!”
儿子虽不敢反驳,但读书更加勤奋了。长大以后,文名很盛,都说他学问好。郡内的乡绅名士很爱重他。老先生是出名的忠厚长者,平日又对有学问的人极其敬重。因此三学诸学子,非但不与他们为难,反而争相劝说老先生让他儿子去参加考试。老先生不得已就听从了。一考,就被录取为正式官塾学生。后中甲榜,作官至郡守,数次迁升,当了大中丞,他的弟弟也当了藩台。至今族里不断有人作官,已成当地有名望的世族了。
坐花主人说:“老先生身为贱隶,却发心尽力为善。上天就不惜给以子孙贤达的福报,让后代昌盛。然而那些窃取高位的人,享受着丰厚的官禄,而只知盘剥老百姓以自肥,看到老先生又当作何感想!上天将来又会给以他们什么回报呢?”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07:26 +0800 CST  
第1004篇:父子阴魂
(原作者:狮子座的龙宝宝。摘自《闲来无事说说我和亲友的一些似鬼非鬼的稀奇古怪事儿》)
端公讲的一件事情,说来给大家听听吧。这事情发生在去年,有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就叫他阿诚吧,他是个川菜厨子,手艺很不错,前些年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去东南亚某国一个中餐厅务工,收入比在国内高得多,家里人都对此很满意。
他自从去外国后,就让老婆从工厂辞职,在家里做全职太太,阿诚有一个独生子,去年在读高中,由于学校离家远,孩子就选择了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到家里来。平时家里就老婆一个人在家,阿诚的父母以前跟着阿诚的,但后来阿诚的弟弟生了二胎,两老人就过去帮着带孩子了,弟弟家在另一个城市,两老人也很少到阿诚家里来,所以他老婆这个全职太太真的是非常清闲,甚至清闲得有点无聊了。
阿诚怕老婆寂寞,就提出让丈母娘从老家过来陪伴老婆,他说自己不差钱,老人过来后我每个月给你再多转几千元都无所谓。但是这个提议被老婆拒绝了,阿诚劝过几次,老婆实在不同意,也只得作罢。
就在去年冬天的一天,阿诚突然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孩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说老爸你快回来吧,我妈疯了,现在她在家里闹得好吓人。阿诚一听觉得不可思议,老婆好端端的怎么可能发疯?莫非是这臭小子和我开玩笑不成?
但是随后儿子微信发过来的视频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视频中的老婆形容枯槁衣不蔽体披头散发,在家里又唱又跳,还不时骂骂咧咧朝着空气吐口水。这个造型和以前的老婆简直判若两人,阿诚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由于阿诚怕老婆这样下去会越来越严重,他再也坐不住了,请假回到了国内。回到了国内,阿诚看到老婆的状况,一个大男人忍不住号啕大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婆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了,连自己和儿子她都不认识了,躲在被子里吓得瑟瑟发抖。
阿诚试着和老婆交流无果,问儿子具体情况,儿子也说不出所以然,说自己周末从学校回来老妈就成这样子了,明明上个周末自己回家老妈还正常的。
这就奇了怪了,阿诚觉得不管怎么,还是把老婆送到医院去检查再说吧。可惜自己和儿子折腾得满头大汗,都没办法把老婆弄下楼,更别说送去医院了,真不知道瘦小的老婆哪来这么大的劲。他彻底懵了,说只能打120了,正在这时,恰好丈母娘的电话来了,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出问题了,等在电话里得知这一切,她也惊呆了。
她说我觉得这不像是病了,是中邪了,我找个人来看看再说。由于丈母娘和端公是远房亲戚,所以她就找上了端公,两人火速坐车进城到了阿诚的家里来。
端公来了后,顾不上休息,就火速做法查看,这一查看就用了很久的时间。之后他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到这个情况,阿诚的丈母娘觉得有点奇怪,端公这人平时快言快语的,怎么这次会这样子呢?难道自己女儿的情况很不妙吗?他才这样为难?
所以丈母娘就诚心实意对端公说,我们都是亲戚,也没啥不能说的,我女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求求你给我们实话实说,我们受得了。
端公长叹一口气,说这个事情我实在不好说出口,说出来怕你女儿的家都要散了。当然端公这话是背着阿诚说的,丈母娘一听都回不过神来,自己的女儿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到底招惹了何方神圣?才落到这个地步?她想不通啊,所以就只能哭,越哭越伤心,把阿诚父子两人都引过来了。
后来阿诚软泡硬磨让端公给个准话,说自己老婆到底是冲撞了什么妖魔鬼怪?求你给做法把对方给收了,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把她给治好。
端公长叹一口气,说自己实在说不出口,要不你另找别人吧,后来丈母娘横下一条心,说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救人要紧,你实话实说也没关系。
端公无奈之下只好说了自己做法查看的结果,原来是阿诚的老婆被一个中年男人的阴魂缠住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婴灵也缠住了她。让端公更难以启齿的是这个男人和婴灵还是父子关系,听到这里,阿诚都糊涂了,说这对鬼父子真是缺德,无缘无故非亲非故来缠着我老婆干什么?
端公很为难地说,他们和你老婆并不是非亲非故,阿诚说难道是我老婆的亲戚之类的吗?可是没听说她亲戚中有哪个中年男子去世了的啊?
端公说接下来的事情我真的说不出口,你要不找别的人再查查吧,然后端公不顾挽留连夜都回村里去了。
后来端公在几天之后,还是又被阿诚的丈母娘好说歹说又请过去了,原来他们又找了两个懂行的人来看事。经过做法,阿诚的老婆神志清醒过来了,为了找出原因,做法的人和她进行了交流,她被折磨怕了,再也不敢隐瞒,一五一十交代了,现在阿诚已经受不了打击也快疯了。
事情的真相查出来了,阿诚的老婆独守空房实在是寂寞难耐,她就在打麻将的时候不由自主和一个姓刘的男人搞起了婚外恋。两人来往很隐秘,外人都不知道。为了保密起见,所以阿诚再三让丈母娘过来陪伴她,都被老婆给拒绝了。
两人来往半年过后,阿诚的老婆怀上了老刘的孩子,她只能选择了堕胎。老刘知道后还和她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他中年丧偶,在和阿诚的老婆交往中已经动了心,试图说服阿诚的老婆和阿诚离婚,然后再嫁给他。
可是阿诚的老婆明显和他在一起没动真心,只是排解寂寞玩玩而已,她当然不可能和阿诚离婚,更不可能生下这个孩子。两人大吵一通,之后老刘喝闷酒,不知道怎么回事跌进水塘淹死了。老刘的死让阿诚的老婆有点自责,同时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和老刘的这段露水情缘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老刘死后不久就阴魂不散,天天在梦中来吓她,与此同时婴灵也缠着她不放,让她身上疼痛难忍,吃不下睡不着,感觉怕得要命,渐渐精神恍惚,什么事都记不清了。短短的一周就被折磨得不人不鬼,所以儿子从学校回来后发现她惊人的变化,才哭着给阿诚打电话,阿诚火速赶回国,才有了后续的这一切事情。
现在事情查清楚了,端公以及那两个懂行的人分工合作,端公负责安抚阿诚老婆,那两个人分别对付老刘和婴灵。这一切办妥之后,又才给阿诚做思想工作,阿诚都被气得快疯了,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自己在外国拼命挣钱省吃俭用的,就是为了让妻儿过上好日子,哪知道老婆却给自己送了一顶绿帽子,真是奇耻大辱。
他坚决提出离婚,老婆哭喊着让他看在儿子的面子上给她一个改正的机会。阿诚不为所动,后来还是儿子以死相逼,他才暂时收回离婚的念头,不过他告诉端公,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孩子等两年高考过后,自己还是必须得离婚。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10:25 +0800 CST  
第1005篇:血光之灾
(原作者:偌泠《鬼话连篇——灵七八祟事件薄,818楼主道听途说跪求来的寻常日子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
今天的故事也是楼中老友提供的素材。 老田曾经是单位里的“二把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真是活没少干,罪没少受,埋怨没少挨,到最后一点好处没捞着,倒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老田是“二把手”,平日里谁家碰上点不顺当的难事儿,他都一马当先出钱出力,尽可能替人家行方便打掩护。底下人若有了小小不言的错处,老田从不通风报信,一顿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后,到他这儿就算打住了。
单位里有啥福利好事儿,老田比老大还积极,冲锋陷阵寸步不让,一定要保证自己手底下的人“利益最大化”。每每弄得老大尴尬别扭,觉得老田真是越俎代庖,自以为是。可底下人拥戴亲近着老田,大家都把他带成贴心放心的自己人,眼见老田在群众中的威信要完全碾压老大了,惹得一把手是越发从心底里不待见他。
老田无不良嗜好,要说爱好,也就喜欢下下象棋和拉几曲儿二胡。老田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可大家伙从心里敬他爱他,也便爱屋及乌地捧他夸他,因此老田每回在单位里开二胡“演奏会”时,都能博得个满堂彩。
老田退休后,依旧每天热衷于这两样爱好。有一天他正在小区里跟人下象棋呢,冷不丁突然听见有人在他身旁说了句:“你啊,最近要有血光之灾,留神着点儿吧!”
老田跟人鏖战正酣,连头都没抬,更没走心。血光之灾?姥姥~!老田心说我受教育多年,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能信那些个无稽之谈?
老田家楼下住着一对年轻夫妻,才刚喜得贵子添了宝贝,孩子未及满月,每天夜里准点儿大放悲声,街坊四邻不堪其扰。老田去楼下找过,小夫妻俩连门都没让进,人家说了,您老这么大岁数还跟月磕儿里的孩子较劲?他想哭,我们拦得住吗?
老田一气之下又去找了居委会,可居委会说我们只能制止处罚恶意扰民滋事的情况,孩子夜啼这事儿我们也不好出面呐!
老田一听这话,犟劲儿也上来了,行,那就大家都甭睡!自此每天夜里楼下的小娃娃只要一开嗓儿,老田抄起胡琴就开始伴奏。这哭声伴着老田锯木头般刺耳难听的演奏声,简直是要了楼里诸位邻居们的亲命。没出俩礼拜,楼上楼下那几户基本上全犯了植物神经紊乱症。 这下居委会是不得不出面调停了,可老田牛脾气上来了,油盐不进,谁劝都没用,翻来覆去一句话:只要那熊孩子夜里不哭了,他老田立马偃旗息鼓。否则,一切免谈!
不久后的一天早晨,老田发现自家大街门口摆着一个小花圈。气得他五脏生烟暴跳如雷,二话不说就奔了农贸市场,买回来烧纸元宝等一大堆殡葬用品,跑去楼下糊了那对小夫妻家满满一门面。
楼下的丈夫气不过上楼去理论,跟老田的儿子一言不合推搡起来,老田上前去拉架被那丈夫推了一把,额角正碰在了茶几上,登时血流如注。撕打的两人见状全傻眼了,楼下的丈夫火速开车把老田送去了医院,所幸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
经了这一番折腾,楼下的小夫妻买了贵重补品上门道歉,纷纷表示自己年轻不懂事,说话太冲了点儿,请老田大人不记小人过,别跟年轻人一般见识。老田头上缠着纱布,脸红耳赤也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儿说自己八成到更年期了,肝火旺。
痛定思痛,老田方才突然想起那天早晨下棋时,提醒他有血光之灾的那个人。他挨个儿询问了一起下棋的几个老伙伴,大家伙儿都说没印象了,还有人调侃老田别是那一下撞坏了脑袋,糊涂了。
可老田却记得清清楚楚,确实有人未卜先知地提醒过他,无奈他是当局者迷,到底把脑袋撞破应验了这在劫难逃的血光之灾。
说起来老田这场血光之灾还能有人提前通风报信,何尝不是因他为官之时与人为善基下的福报?
人们常说“和气生财”,何止生财,和气还能消灾辟祸,逢凶化吉。为逞一时口舌之快铸成大错,酿成悲剧的实例不胜枚举,屡见不鲜。怒火攻心之时,切记和气保平安,路退一步乃宽,礼让三分为功。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15:59 +0800 CST  
第1006篇:业障故事
(原作者:風水傳說。摘自《【紫薇】老烟袋锅子讲故事(转载)》)
生而能言是人的福分,可这张嘴也是业障的第一关。脱口而出的话,无形无影,却能左右人的运道。
我听过的最恶毒的话,大概就是吴老太太骂儿子的那句:“摔死的女人有啥好哭的,她没那福气,娘给你再娶个好的!”
吴老太太原来姓啥,村里人都不知道了。吴家和她自己都将“出嫁从夫”的规矩执行的彻底,就连吴老头过了世,吴老太太仍是吴老太太,将来死了墓碑上不过是刻上吴某氏罢了。
吴家儿子吴建军是个闷嘴葫芦,勤劳肯干,也听他娘吴老太太的话。到了吴建军该娶媳妇的年纪,吴老太一盘算家里的家底,颇为丰厚,完全可以挑挑拣拣找个中意的。
谁中意的?当然是吴老太太中意的呀!那种花枝招展的不行,不安生。那种牙尖嘴利的更不行,目无尊长。太瘦太胖都不行,将来不好生养。不挑仔细了怎么行,以后自己咽了气,就怕这娶进门的媳妇欺负儿子呀!她倒是没想过,自己才五十来岁,“儿媳妇”反而死在了她前边!
吴家选中的姑娘是小百里外的一户人家的女儿,叫高雪芬,上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生子,和爹娘住在一起,将来就是少了娘家那边的累赘。相隔百里,为的是让“儿媳妇”不方便经常走动,省得常常“偷”东西孝敬那边……
结婚的时候,吴老太要面子,彩礼按照当地习俗没“讲价”,可也没吃亏,高家为了女儿有“倚仗”,又添了些钱连着彩礼都让高雪芬带回来,当了“压箱底”的嫁妆钱。
吴老太明里暗里的要了几次,雪芬不善言辞,只说这钱她娘交代了,将来是要给“孩子”花的,谁也不能给也不能动。
为了这件事,吴老太心里堵着气,觉得当初咋就看走了眼,这个雪芬还是个“倔头”,得好好调教才行,她整天拽着儿子的耳朵嘀咕,你这媳妇又馋又懒,你得管教,不然将来爬到你头上,你可要吃大亏哩!
儿子吴建军是个闷葫芦,听了他娘说啥也不往外倒,听得烦了就说农忙过去了,他趁着冬天去城里干活了。
吴建军这一走,雪芬的苦日子便真的开始了。吴老太上了年纪瞌睡少,夜里支棱着耳朵听着儿媳妇那边的房门,早上天不亮就爬起来“咳嗽”,那是咳给儿媳妇听的,婆婆都起来了,你还好意思睡吗?雪芬赶紧起来做饭,给婆婆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地里没啥农活,吴老太偏要将雪芬支使得团团转,三顿饭都得雪芬做。吴老太太说了,娶了儿媳妇就是来孝敬她的,不然吴家为啥要多养一张嘴!
雪芬觉得累,开始还暗自责怪自己是不是太贪吃贪睡了,可过了两个月,才知道是自己已经怀了孕,呕吐得很厉害。吴建军听说了就要赶回来,被她娘骂了一顿,说来回折腾啥?哪个女人不生孩子,不是啥大事儿,我们娘俩在家你放心吧!
等吴建军回来,雪芬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还在忙忙碌碌的里外干活,吴建军有心搭把手,吴老太又说了,胎象稳着呢,就得多活动,将来才好生呢!
农忙开始后,吴建军说不用媳妇下地里干活,怕村里人笑话。吴老太又想出一招来折腾她。她说儿子干活累,每天都得吃新鲜的肉菜,冰箱费电还不新鲜,早就拔下来不用了,让雪芬每日走上十来里地去集市上买。邻居看不下去,多少说了几句情,吴老太还不高兴了,一撇嘴说,才七八个月份就装贵太太吗?那时候我生建军时还在地里刨土豆呢,到家没一会儿就生了,他那胞衣上还沾着土呢,不也长得这么结实!
邻居们都说这吴老太心太狠了,生怕儿媳妇吃不着她当年的苦呀。遇到在路上挪动的雪芬,大家能搭载的时候,都招呼她上车。雪芬还怕来回的时间太短,回家挨骂,总要在村外磨蹭一下才敢回去。
到了七八月份,家家户户都忙起来,顾不上雪芬了。结果雪芬真就出了事,她在离村子三里外的地方摔倒了,再也没爬起来,衣裤上全都是血,脱手不远的地方,还躺着那块要了她命的半斤猪肉!
被发现时,一尸两命,早都凉透了。吴建军嚎啕大哭,吴老太铁青着脸,一巴掌拍在儿子脖子后边,骂道:“没出息的东西,你哭个啥?她带着咱家孩子还能摔死了,这是胎神不保佑她,这个丧门星没这个福气呦!你别号丧了,保不住的就不是咱家人,等娘再给你娶的好的来!”
吴老太骂这话时是在吴家院子里,雪芬的尸体就停在门板上,她刚骂完,院子里就刮起一阵旋风,吹得每个人颈后都发凉!村里的太婆们赶紧来捂吴老太的嘴,说积点德吧,儿媳妇的魂儿还在呢!
吴老太拧着脖子,冲着雪芬的尸身“呸”了一声,那旋风就停了。吴老太很得意,说啥神啊魂的,我不信那个,她还有理了?哼!
雪芬下葬没多久,吴家和雪芬娘家闹了起来,为的就是那些“嫁妆钱”,按俗按理,吴家都留下了这个钱,那边亲家气得发抖,将吴老太的刻薄传得十里八村都知道了。
吴老太才不在乎,一年多的新媳妇死了,吴家反倒还赚了钱。有钱再娶好的去!可没想到再娶那么难,吴家的故事传得人人尽知,好人家的姑娘谁敢嫁她家啊?倒有两户看在彩礼的份上“卖姑娘”的人家,先后和吴家订了亲,可定完亲的姑娘就开始上吐下泻,折腾得像是枯草,找人看了都说是“虚病”,也就是被鬼缠上了。退了亲,病就好。
如此连退了两次亲事,吴老太开始觉得手里的钱扎得慌!她跑到镇上去算卦,先生跟她说前儿媳妇一尸两命,怨气重着呐,得找个八字够硬的才能压住吴家的霉运!
一直到了第三年,吴老太终于给儿子从外省找了个“命硬”的媳妇儿,从定亲到过门,这个媳妇健壮着呢,啥病也不生。吴老太冲着坟地那边吐口水,说你还能咋折腾?三年了,骨头都烂成渣子了,我老太婆又有新儿媳啦!
可这新媳妇不比雪芬,不怕说也不怕骂,和吴老太动了几次手,吴老太都吃了亏。可当着吴建军的面,新媳妇能说会道,把丈夫拢得严实,不愿再听他娘的话了。
吴老太气得要死,新媳妇就当看不见,她说她听不懂当地话呀,婆婆不会讲普通话,她也不知道婆婆为啥不高兴哩!
吴老太还想让新媳妇照样伺候她那是做梦。新媳妇说做不惯这边的饭菜,不会。吴老太要是不做饭,她就晃荡到村头豆腐店买豆腐脑喝,谁饿谁做呗!
等到新媳妇也怀了孕,吴建军失去过一次妻子孩子,这次害了怕,整天守着她,还催着他娘买肉杀鸡地给媳妇补身子,吴老太插上冰箱用冻肉做菜,新媳妇吃了就吐,说不行,这味吃不了,孩子直闹腾!
吴老太循着当年雪芬走的路,天天去买新鲜的肉。她边走边骂,不留神踩了石头摔在地上,一下就摔坏了盆骨!
吴老太算是半瘫痪吧,养好了也只能扶着墙自己上厕所,再不能跳着脚骂人了!新媳妇大着肚子嚷嚷着婆婆净添乱,马上生孩子了哪有钱给她买轮椅,自己走吧,活动活动说不定骨头还长得快呢!
到如今,吴家的孩子平安生下来了,吴老太的病还是那样,拖着慢慢走,吃喝都要看儿媳妇的脸色,儿子还是个闷葫芦,只是这次是对准了他娘,看着媳妇怠慢老娘,他也不说啥,至多是亲自端碗饭给她!
吴老太屋里常常传出来哭嚎的动静,村里人也没有去劝的,都说当时她摔伤的地方,就是前儿媳妇雪芬摔死的地方,这是雪芬的复仇,这是吴家老太的报应哎!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16:40 +0800 CST  
第1007篇:毛家坟院
(原作者:庚申_辛酉。摘自《西北乡村真实鬼故事》)
我的家乡在金昌市永昌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水源镇在八九十年代以前灌地的水是水源镇下辖的方沟村、宋家沟村附近的泉窝涌出来的泉水,而朱王堡灌地的水则是来自于水源镇下辖的永宁村附近的泉窝。
泉水浇地需要先修一个水坝蓄水,等到用水季节各个村子再放水各自用之。在方沟村泉窝附近筑的坝叫清河坝,永宁村附近筑的坝叫乌牛坝,但是水都来自于水源镇,所以朱王堡和水源镇的都被叫做清河人,辛酉的家乡就在水源镇。
听父亲说那个年代,每年的四月份村里人都要去清泉,也就是疏通河道,但是河道里面的淤泥经过冬冻春融后就变成了乌黑发臭的滋泥,所以西河人和东河人也给我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清河滋泥爷(泥在家乡方言里读“mí”),所以每次去舅舅家,舅舅们都调侃我说,清河滋泥爷又来了。
一九七一年的时候,毛卜喇村修建大泉水库,也就是把西大河的水引到毛卜喇村,供给整个村子日常的用水,当时毛卜喇村生产大队的队长是母亲的毛姑父,也就是我的姑爷。
听母亲说,毛姑爷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大男子主义者,姑奶奶做的布鞋要是稍微不合脚,他就拿着斧头把鞋剁成两段,气的毛姑奶常年和他吵架。但是毛姑爷嘴又比较笨,所以每次和毛姑奶吵架吵不过的时候,他就去把家里吃饭的锅底用棍子捣了。
那个年代,一家人就一口锅,有的人家孩子多,吃饭的那口锅比碾米的石碾子还要大。两口子再怎么吵架,但是孩子们也要吃饭啊,就这样毛姑爷每次把家里的锅底捣了,不出半日就要找一根草绳,把锅背在身上去找隔壁村的箍锅匠,背的次数多了,村里人就叫他毛背锅,所以每次看到他背锅出门,大家就知道他又和毛姑奶吵架了。
毛姑爷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做起事来还是很下力的,平时带领村里人上地干活也不欺负弱者,赏罚分明,所以大家都还是尊重他的,就这样一个糙汉子带着村里人修建了大泉水库。 那个年代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而且毛卜喇村在山里面,所以修水库的人都是在天麻麻亮就套车驾马出发了,等到晚上一个个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里赶,中午就吃点带过来的馍馍。 去修大泉水库路上,要经过喊人听闻的西沙滩。
听母亲讲,她们小的时候西沙滩鬼多特别多,最恐怖的就是姜窝子(方言,就是指蒜窝子)鬼和烤火鬼,像灯笼鬼就太常见了。 夏天的时候她和二姑偶尔一起走夜路,走到西沙滩的时候,就听到有什么人大半夜拿着姜窝子捣着东西,听起来捣的还很脆,卡擦卡擦的声音一下一下的响着,偶尔那个铁杵子碰到姜窝子内壁,“咣”,余音氤氲,同时传来尖利的咯咯的笑声,让那个只有煤油灯的年代的夜晚格外恐怖,这时候二姑就拉着母亲疯跑,母亲小没跑几步就被二姑拖到了,然后就趴在地上哭,二姑一边骂她一边把她放背上往家里跑去,而身后捣姜窝子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咯咯声也笑的更起劲了。听家里老人说那是野鬼在捣人骨头,所以听着很脆。
到了冬天,家乡人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天人怕冷,鬼也怕冷,晚上的时候经常听见鬼嚎,声音从东边起,一直嚎着,然后在西边落下,甚是凄凉,所以就出现了烤火鬼。
母亲说,冬天的时候她和村里的小孩去水库上担水,经过西沙滩,老远就看到一堆的人在烤火,看到她们过来那些人一边招手一边喊“来,烤火来,这么冷的天,烤一会火就暖和了”,而她们都是装作听不见。唯一诡异的就是这些人的面孔一直看不清楚,总觉得有一层雾气挡着一般。但是这时候只要有人被鬼迷了,跑过去一起烤火,那就冻死在了野外,因为那看着像火堆的东西根本没温度。
所以刚开始修大泉水库的时候,毛姑爷她们也要经过西沙滩。他们知道那地邪,所以晚上都是尽可能赶路,不敢在路上逗留。
有一天晚上,毛姑爷他们收工晚了,回来的路上刮起了沙尘暴,眼看着快到西沙滩了,大伙也都不怎么敢走了,恶略天气遇上经常有鬼出没的地方,死于非命的人也不在少数,关键毛姑爷是队长,他带着大家出来挣工分,可不能把大家的性命丢了。考虑再三就想到了离西沙滩不远的毛家坟院,坟院埋的都是自家族里人。
老话说得好,夜晚赶路,宁愿呆一个坟院,也不能找一个破庙。坟院都是有主的地,进去了恭敬的跪拜,说明原由一般不会出事,而破庙由于年久失修没了香火,里面的护法佛爷早就去了别的庙宇,这样就给一些精怪留了很好的地方,陌生人闯进去难免会迷了心窍,丢了命。
所以毛姑爷就带着大家一起进了毛家坟院,可是大家前脚踏入坟院风就停了,出了坟院就是风沙依旧,于是大家并排拴好马车,靠在车轱辘上休息起来。
隐约间坟院内有很多黑树桩子若隐若现,听上去有很多声音,有打扫庭院的扫帚声、有厨房里切菜的砧板声、有洗盘子刷完的叮咣声,有抬桌子搬板凳哐嘡声、有小孩子追逐嬉戏声,还有男人责备丫鬟声。。。。。。
忽然,吱呀一声一个大门开了,有女人声音问道“毛老太爷,今天怎么这么忙啊,要来客人吗”,
这时候一个老者用沙哑的声音回复道“是啊,今天晚上,我们毛家来客人了,拾掇准备一哈”
女人又问道“来的啥人啊,这么操办?”
老者又回道“我们毛家滴后人么,下面那个死掉的赵大今晚上在西沙滩等替身着呢,我就把后人们迎到了我们庄里么,明儿天亮了就送出去了”
老者继续说道“每年清明日和七月十五(北方称呼中元节叫七月十五)后人们给我们烧了很多钱,花不掉的都存下了,我们得保佑后人们,后人们过得好,我们先人们也才有钱花啊”
女人说“对着呢,老太爷,后人们过得好我们也就安心了”。
就这样毛姑爷带着村上的人在毛家坟院呆了一夜,平安无事 ,天破晓的时候,远处村庄的鸡也叫了,大伙儿才开始整顿车马慢悠悠的往村里走。
试问,谁说鬼无情,谁又说鬼无善呢! 俗话说: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而大爱缘于大德。后人们有功德,有孝心,先人们在另一个世界就会有爱,慈善,那么后人们何尝得不到福报呢!
楼主 风雨巨浪牧场人  发布于 2020-09-18 11:19:56 +0800 CST  

楼主:风雨巨浪牧场人

字数:2870822

发表时间:2020-03-31 21:48: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5 14:26:55 +0800 CST

评论数:214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