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选择

因果,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语就感觉是迷信的说法,其实这种反应就是现今教育的一种副作用。转换一种说法,很多有负面感觉的人估计都能接受了。因果就是代表两者之间必然的一种前后关系。比方说人的出生就必然会死亡;人必然有善恶两面;任何事物必然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做任何事情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以上举的例子很多人都会认同,无非只不过是从现今的逻辑被论证,认为这就是一种科学思想了。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因果某一部分的表现形式而已,只是换了种让现代思维模式的人能接受的说法。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1 12:23:01 +0800 CST  
师兄说的已经是打下基础后,看到事物表象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了。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1 19:17:44 +0800 CST  
首先要打破一种固有的思维习惯,对一个观点不要轻易的去肯定或者否定它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一个观点可以先假设它是正确或者错误的,然后再去小心的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求证。不要因为这是前人已经论证过的,或者自己已经是知道的知识,就不去重新做这件事情了。比如说人都有善恶两方面,可以先列举自己的善恶种种表现,在可以列举亲人朋友是不是善恶两面也都有。论证这些并不难,但是我们可以继续求证,人是不是只有善的一面或者恶的一面,在什么时候情况下会这样单方面的出现呢。这时我们可以去求证人之初,性本善本恶之说,这时候我们必须亲自去观测小孩,越小的越好。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支持本善还是本恶说,或者是另外的答案。这样一来,你对人有善恶两面这一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为什么说是初步的呢?因为这一观点的论证才刚刚开始,因为由此还会引发更多的思考,让我们会不断的去求证,不断的去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与否。例如人都有善恶两面,那么什么是人?那么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善,什么又是恶?人的善恶最早是怎么来的?机器人算不算是人?他们的行为又有没有善恶之分。通过这些延伸性的思考求证,我们可以知道以前的论证不足之处或者错误之处,这样一步步的深入求证,也就是在一步步的完善这一观点。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2 09:27:16 +0800 CST  
在求证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疑惑、思考、求证的过程最好都能记录下来。因为稍不留神,被干扰了一下,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考虑的是什么问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要进行对比论证反思的东西很多,如果没有记录,有些事情真的会想不起来的。
做与不做都会知道他以后的好处与否。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2 09:59:00 +0800 CST  
在求证一个观点是否有一种必然性的时候,可能会引发出相关的一些思考。不管当时会不会思考下去,求证下去一定要记录下来。比如说在研究人都有善恶两面性的时候,很容易得到善恶的比例是不同的。人们把善表现多的称为好人,把恶表现多的通常称为坏人。这时候问题来了,有些称呼为坏人的人不但很有钱,而且身体也非常好;有些称呼为好人的人不但贫穷,而且身体也不好。这种情况下即使论证了人有善恶两面的必然性,却跟我们要论证的终极目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了具体的矛盾冲突。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3 09:39:48 +0800 CST  
逻辑也是一种思维论证推导模式,对于只相信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的人,玄学早期用不上呀。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3 21:00:27 +0800 CST  
矛盾会导致两种结果。一则是推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必然的因果律,二则是求证出来的恶没有恶报,善没有善报这个观点,必然还有没注意思考求证到的地方,这时就要从头再仔细的回顾梳理一下。
在求证人必然有善恶两面的过程中,出现了坏人没有恶报,好人没有善报的结论,这时我们应该再一次把好人坏人进行对比,两者之间是怎样对比后而得出好与坏的区别。我们会知道,这个结论只能是具体的行为和语言当中得出的求证,得到这种结果的一般不会求证过被观察者内在的思想品质,更没有进一步的把内在的思想品质与外在的行为统一后再进行对比。否则不会简单的说出坏人没有恶报,好人没有善报的结论。但还是可以进一步从逻辑上推导出坏人在恶行恶言的时候,内在可能是善或者是恶的思想,同样也能推导出好人在做善行善言的时候,内在可能是恶或者是善的思想。从逻辑上,这时可以推导出了四种理论上的结果。

, 编辑框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4 07:41:59 +0800 CST  
1外在的恶加上内在的善。
2外在的恶加上内在的恶。
3外在的善加上内在的善。
4外在的善加上内在的恶。
这时候就只会有1、2、3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观点有矛盾。求证到这里似乎进入了一种无解状态。但这并不是我们最初的目标,我们最初的目标是要论证人有善恶两面,这一点至今应该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5 07:38:40 +0800 CST  
谈到这里,分享一个在实践中经过经验总结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式已经形成了我潜移默化的思维模式,它也是我的修行行为准则。
总还有自己意识不到,还可以改正进一步深入的地方。
这听起来很简单的话,要形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但这绝对是想了结恶业,转化因果不可缺的一部分。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5 09:08:43 +0800 CST  
那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到的呢?就是我们对好人坏人的定性,只可能是来源于民间约定俗成的看法,或者是自我认知上的判断可能会出现问题。{}对犯罪事实清楚,背叛了相应刑法的人,定性为坏人,一般不会有人去反对这种定性的。}下面我们对外在行为的善,是不是善进行分析。
日常生活中,大家身边都会有这样一类人。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什么坏心眼,乐于帮助人。这类人很熟悉吧,一般都会称为好人也不为过吧。但这一类心直口快的人说话往往不会转弯,说话的声音比较大。和这类人聊天,如果对一个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这时候他们的说话不转弯,往往让人下不来台;他们的性格直爽嗓门大,往往感觉是在跟人吵架。人们往往事后总还是会说,算啦这种人就是这种性格,其实没有什么坏心眼的。好吧,我们暂时认为这种人也是好人。但他们的行为不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后果吗?会的一定会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从小上讲,当事的双方可能会几天不舒服,过后又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了。从大上面讲,闹的不欢而散老死不相往来的也历历在目呀。所以这种善也就不能称之为善了。
还有这么一类人在社会上名声很好,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定性为好人。例如有很多犯罪分子在被抓之前名声都是相当好的,对不?再例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在没有被揭露出他练葵花宝典之前,在江湖上可是具有君子风范的美名。甚至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葵花宝典一直没有出现的话,岳不群可能就是君子的模范代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通常我们所认知的善,不一定是善;所听到看到的善,也不一定是善。
,,通过以上几点简单的论述,先前得出的好人没有善报,并不准确。因为有些好人的善有可能出现我们理解上的错误,也有可能对他们背后的实际行为无从知晓,还有对他们内在的思想无从知晓。{例如岳不群}。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还有我们被忽略掉的,那就是人都有善恶两面。如果这一点论证无疑的话,那就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好人这个说法。那么善没有善报,这个说法也就不可能成立。这下我们可以缩小范围了,只需要对恶有没有恶报进行论证。
以上的思维分析,其实还是要求证者大量的去分析求证的。我这是简单的论述,并没有完全的深入扩展开。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5 10:38:47 +0800 CST  
求证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像写一篇议论文一样。先立个论点,然后就是论据论证了。由单一的简单到多重复杂,然后由多重复杂再重新到单一的简单。不断的循环往复,就像是百炼成钢一样。在这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会发现事物的矛盾,是会相互借鉴,相互转化,相互论证。没有经过实践的人听起来,这就是简单乏味的理论。但当年我可是乐得其中自得其乐的呀。那时一个难点的突破,一种由内到外的愉悦,那种身心通透的感觉,无法言说。上几层楼对善恶的论述里边已经是有矛盾的相互借鉴,相互转化,相互论证的痕迹了。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5 21:02:19 +0800 CST  
以上的思维分析求证的过程,还有很大的漏洞,之所以说出来,只是给大家一种借鉴的方法。论证因果轮回的真实存在性,我就先开个头到这里暂时截止。我知道基本上大家听起来会很乏味,有机会在一一的解读。以后我会把修行者的禁忌,修行的方式方法,修行者的内心活动和一些具体的事例,穿插起来在这里分享。
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让大家少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让不相信因果的人,引起一些兴趣。
在这里先谢谢默默关注本帖,还有回帖点赞的朋友,与同修者共同进步。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5 21:29:56 +0800 CST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很多修行者常以这句话说来练闭口禅,其实这应该是说明了修行者更应该谨言慎行,说明了口舌的不当言行带来的恶报之重。但如果是与之相反,多劝人行善,各种方式多引导人慢慢相信因果,这样不就可以少生是非,神足气满吗?
说到修行者要谨言慎行,也就是少造恶业。这就是说我们还是要了解英国的各种表现形式,下面打几个比方。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09:12:21 +0800 CST  
修行者肯定是守五戒的,明面上的杀生{直接的杀鸡、杀鸭等},一般不会有人去做。但是间接的杀生{对杀生者行为的赞同},有些地方就可能注意不到了,尤其是日常的生活当中。
甲{修行者}乙{熟人}。甲看见乙从一饭局出门,甲说:“看你这样子,这家饭馆的手艺肯定不错。”。乙说:“的确不错,尤其是那条*。改时间请你吃一顿。”甲说:“好哇,但你知道我可是只吃素的。”乙说:“知道知道,当然知道,到时候我吃我的肉,你吃你的素。”甲说:“好的好的,那就这样说定了,回头见。”二者之间的对话,表面上甲没有破戒,还遵守了原则,还专门强调自己只吃素。可是乙是要吃肉的,这顿饭还是专门请甲吃的。这样来讲,甲要不要为这顿饭背负被杀动物的部分罪孽?甲知道乙是从饭局中出来的,也应该知道乙肯定是吃过荤的,甲对饭馆的味道进行了赞扬,岂不也是间接对沙生进行了赞扬吗?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10:35:13 +0800 CST  
甲{修行者}乙{早餐店老板}我生活的城市一般在外面吃早餐。以面条为主,当然都有荤有素。
甲吃完早饭,临走时向乙打招呼,表示一下客气的感谢。甲说:“老板你慢忙哦。”乙说:“好慢走慢走。”你看这种对话在身边是不是随处可见?
假{修行者}乙{熟人}甲在路上见到乙领着小孩,见其聪明可爱。甲说:“你小孩这么聪明,长大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看,多么真心的称赞。
甲{修行者}甲在超市购物,有免费饮品品尝。先尝后买,老板身材有道,顾客知其味道,买之也不后悔。但是又尝一杯是为何呀?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12:08:15 +0800 CST  
修行者是孤独的,并不是害怕在无尽的黑夜里独自行走,只是想在浩瀚的星空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相隔万里,我们彼此也会知道,无尽的远方,是我们最终的方向。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师兄亦是如此。哈哈,在天涯上煽一下情。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20:25:21 +0800 CST  
有时候你看到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话,会有这样一种震撼:这就是我内心的独白,这就像是为我而写的。那一年,师兄给我看温瑞安写的散文《天火》,那段话出现的时候,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直到现在,每当背其那段话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升起一种暖流,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下面就是我转载的那段话,最后一句是我觉得那段话言不尽其意,自己又补充了一句。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22:15:42 +0800 CST  
我们歪歪斜斜地走着,偶尔搭着彼此的肩膀,偶尔落寞地唱歌。我们都是哭在千里外的龙族,无人知其潇洒和落寞。你有你的苦愁,苦愁,我亦有我的。我们都想了解和帮助对方,但是,请勿干涉我们的自由。我们活在现代,活在无根的现代,让我们痛苦地站起来,走向未来,也走回传统和古典去。
我们不能空穴来风地创造新的传统,但却可以活用旧有的。我们以新的形式、新的象征和新的内容把它重建起来。
我们重建并不是破坏,而是改良,我们要求的是新的生命、新的意义。
是为了诚和真,为了力和热血,打破了固有的牢笼,走进了永恒的自由。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6 22:20:01 +0800 CST  
人一生总有喜欢的一两句话、崇拜的一两个人。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座右铭,学习的对象,并一直坚持的,很难很难,并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这是师兄在传授新死神活中的一段话。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7 06:36:42 +0800 CST  
听了师兄说的话,我回去做了总结。当成座右铭的话有,而且不止一两句,只是我把他们定性为自己的修行原则。我崇拜学习的人有,也不止一两个,比如说教授我学习道德经的老师、袁师伯、师兄等,这都是我崇拜学习的对象。
师兄再次与我见面的时候,我讲了这七八年来慢慢形成我思想原则的过程。
楼主 天火2019  发布于 2019-12-27 07:23:43 +0800 CST  

楼主:天火2019

字数:51432

发表时间:2019-12-15 04:48: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04 20:31:10 +0800 CST

评论数:4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