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武功最牛的人( 全新漫画故事)

(四)

秦叔宝投奔李渊后,被李渊安排到秦王府工作,这秦王便是年方二十、魅力四射的李世民,他见到秦叔宝的第一眼,就对这位猛士喜爱有加,并给予特殊嘉奖和待遇。秦叔宝也为这位年轻英武的老大深深折服,自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感情。

秦叔宝先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唐朝宫殿之一),拜授马军总管,后于唐武德二年(619年)随李世民大战割据山西的“反王”刘武周。这刘武周麾下有一猛将,掌中大槊,所向无敌。在一次激战中,这位猛将奋起神威,愣是生擒了五个唐朝的重量级人物——唐永安王李孝基(李渊的堂弟)、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李渊的表弟)、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行军总管刘世让。

刘武周麾下这员猛将的厉害,让不少唐军将士倒吸了一口冷气,不过秦叔宝对此人丝毫不惧,在秦叔宝眼中,还没有什么敌手能在他面前走上几个回合。很快,这两位猛人就遭遇上了。李世民亲自出马,于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设下伏兵,那位猛将经过此地,正好中招,秦叔宝和战友殷开山突然率军杀出,那猛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秦叔宝在敌阵中左冲右突,直把刘武周的士兵们杀了个鬼哭神嚎,一口气灭掉两千余人,那猛将虽武艺不凡,但架不住手下人的集体崩溃,只能仗着功夫高率些残兵突围而去。不久,李世民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把美良川之战“复制”了下,又上演了一幕精彩的伏击战,秦叔宝再度奋击,那位倒霉的猛将再次中招,而且比上回输得更惨,他全军覆没,单骑而逃。

此时的秦叔宝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手上吃了败仗的这位敌军猛将,会在不久后也归顺了李世民,并成为和自己齐名的唐朝开国元勋,还和自己一起被后人包装成“左右门神”。

这位猛将的名字叫尉迟恭,字敬德。这位老兄的故事,咱们讲完秦琼就会细说。

两次遭遇,秦叔宝皆大败尉迟恭,首先应归功于李世民的英名领导和巧妙布置,其次才是秦叔宝个人的勇猛。激战中,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猛男到底有没有碰面单挑过呢?史无记载,不得而知。那么他俩谁的武功更胜一筹呢?历史没有告诉我们,演义倒是对我们说:他俩差不多,“三鞭换两锏”,打一平手,并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当然,正史上的秦叔宝并不使铜锏,尉迟恭的兵器也非钢鞭。

破尉迟敬德,秦叔宝“功居最多”,唐高祖李渊得知战报后龙颜大悦,派出使者赏赐秦叔宝一个黄金瓶,秦叔宝感动得浑身温暖,而李渊慰劳秦叔宝的一段话,更是让秦叔宝泪流满面从此誓为大唐粉身碎骨。

李渊说啥了,把秦叔宝感动成这样?李渊的话简直夸张得要命,他说:“爱卿不顾妻儿,远道来投奔朕,又立下功劳。朕的肉如果能吃,定当割给爱卿以食用,何况子女玉帛呢?!”

好嘛!这李渊真是啥话都敢说!别说您老人家只是随便夸张一下,即便您真的不惜龙体割下一块“龙肉”来,那秦叔宝也得敢吃啊?!甭管怎样,反正李渊这句话,算是把英雄的心彻底融化了,李渊不愧是老谋深算的大政治家。

得了御赐黄金瓶和“皇上割肉慰言”后不久,秦叔宝被封为右三军统军(李渊曾设左三军和右三军),跟随秦王李世民在介休(今属山西)大败刘武周麾下头号大将宋金刚,捷报传来,李渊又喜悦了,这回对秦叔宝的赏赐更慷慨——黄金一百斤、各色彩缎六千段,授任上柱国。得了封赏的秦叔宝再接再励,跟随李世民先后荡平了三个“反王”:秦叔宝曾经的老领导“郑帝”王世充、农民出身的“夏王”窦建德及窦建德的好哥们“汉东王”刘黑闼。

此时李世民已建立了一支以千余精锐骑兵组成的特种部队,即黑衣黑甲的“玄甲军”,很酷炫,秦叔宝和他的亲密战友程咬金、尉迟恭都成为玄甲军的主将(玄甲军主将还有一位不太著名的翟长孙),每次大战,李世民皆以玄甲军为前锋,无坚不摧,令敌胆寒。

征讨王世充时,秦叔宝数次担当先锋陷阵,无人能挡,杀得王世充兵马叫苦不迭。据说在大战时,秦叔宝还把王世充的手下戏耍了一通。

这一日,秦叔宝把他掌中的大枪插于洛阳城下泥土之中,自己却溜了。洛阳城上的王世充士兵见此情形,好生困惑,于是几十个士兵跑出城来,一起拔这大枪,没想到,一帮人费了半天劲,都快累趴下了,这大枪竟纹丝不动!

不多时,秦叔宝飞马而至,王世充士兵们一哄而散,只见秦叔宝轻轻一提,大枪就到了手中,王世充的士兵直惊得冷汗直冒。后来秦叔宝的这杆超重的大枪被当成了唐朝的展示品,每次朝廷有重大活动都会把它列于殿庭,让那些番邦的人也见识一下大唐猛人的厉害。

秦叔宝以大枪耍人的事儿,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秦叔宝的枪法无敌却是事实,马槊功夫也是出神入化。进军洛阳对阵王世充,他马踏敌阵,勇破敌楼;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对阵窦建德,他率数十名玄甲战士首先攻入敌阵,尽情蹂躏窦建德的士兵。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对阵刘黑闼,刘军兵将在秦叔宝的兵刃下屁滚尿流……

这正是:铁枪扎,锁咽喉;大槊挑,鬼见愁;光闪闪,冷飕飕;破反王,拔头筹!

其实反王们的麾下也不乏极能打的猛人,反王们和唐军对阵时,常会派出一些骁将锐卒炫耀威武,来回出入,骄横不可一世。这种挑衅行为,让李世民看在眼中,气在心头。每到这时,李世民都会怒目横眉,大喊一声:“叔宝何在?!”话音一落,秦叔宝就会一闪而出,杀入敌阵,“跃马挺抢刺(敌将)于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敌军退败)。”

这一幕,绝非普通战将可以做到,更何况秦叔宝还经常上演,且极为轻松!每次陷阵秒杀将,李世民都会喜不自胜,对秦叔宝日益器重。而秦叔宝对此也颇为自豪。

秦叔宝的壮举,在汉末三国时,也有一猛人干过,他就是关云长。不过关羽只刺过颜良,而秦叔宝刺的敌将可就太多了,至于死在秦叔宝枪下的敌将和颜良比哪个更厉害?那就不得而知了。都说“关公战秦琼——挨不上”,但万军中秒杀敌将的功夫,秦二哥和关二爷可谓不相上下——别忘了,演义小说中,秦琼和关羽都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这秦叔宝在沙场上如此无敌,除了他本身高超的武艺外,他那牛气冲天的坐骑也起到了极大作用。在评书演义中,秦叔宝的坐骑叫黄骠马,他混得最惨的时候曾卖过它,多亏买家是好汉单雄信,这黄骠马才又重回主人怀抱。不过遗憾的是,最终这黄骠马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秦叔宝悲痛不已。

其实历史上秦叔宝的坐骑不是黄骠马,但也是一匹很猛的良驹,叫“忽雷驳”,这匹坐骑在评书演义中也曾出现过,只不过被改了个名,叫“呼雷豹”。

传说的“呼雷豹”奔跑如腾飞、叫声如龙吟虎啸,只要一嘶鸣,敌人的坐骑顿时四蹄发软屎尿齐出,这简直是怪兽级别的!它原先是隋唐第十条好汉、“四宝上将”尚师徒的坐骑,后来尚师徒被秦叔宝打败自杀,“呼雷豹”就归了秦叔宝,正巧秦叔宝的黄骠马刚牺牲不久,这下他终于有了更牛的坐骑了。

“呼雷豹”的演义传说虽然有点扯淡,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唐人的《酉阳杂俎》曾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叫“忽雷驳”,此马相当奇葩,爱好饮酒,只要喝上两口,奔驰更猛,雄武异常。明月之夜,能竖越三顶黑毡房!

依仗这匹生猛的“酒鬼坐骑”,秦叔宝攻无不克(秦叔宝似乎算是“酒驾”……)。几番征战下来,他再获封赏——黄金一百斤,锦帛七千段,进封翼国公。昔日隋朝一枚小小的士兵,终于成为唐朝威名赫赫的公爵。

经数轮大战,反王们被一一荡平,大唐获取了天下,而唐帝国内部的一些人却为了最高权力,展开了残酷的互殴。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8 14:52:11 +0800 CST  
(五)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一个血腥味极浓的日子,这日清晨,长安宫城北门的玄武门上演了一幕真实的手足相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走到这儿时,秦王李世民突然闪出,射死了哥哥李建成,紧着尉迟敬德冲出,将李元吉杀死。高祖李渊大受刺激,不久即宣布退位,李世民志满意得地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

身为秦王府王牌杀手的秦叔宝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史料记载不一,只知道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若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他肯定没有尉迟恭功劳大,人家尉迟可是亲手干掉李元吉的;若秦叔宝没参与,除了他不想卷入政治斗争这种原因外,还有可能是身体原因。那位要问了,这秦叔宝那么猛的汉子,如何身子骨不行了呢?其实还就是因为太猛了导致的。

自打大唐平定天下后,这秦叔宝就常常生病,他对别人道出了此中缘由:“我自幼长于军旅之中,经历二百余战,屡受重伤,前后流血总共也得有几斛(秦琼这话可能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他流血超多)了,怎能不生病呢?”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牛人的成功,却看不到牛人成功背后所付出的代价。秦叔宝便是如此,纵使他武功再高,也会伤痕累累、血流如注,那“刺敌将于万众之中”的壮举虽然潇洒漂亮,却也险象丛生。

正由于伤重得病,所以秦叔宝自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直在家休养,也再未立战功。贞观十二年(638年),这位为大唐帝国流血最多的英雄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墓,其生前便开始营建),李世民特下令在秦叔宝墓地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冲锋陷阵之功。次年又改封秦叔宝为胡国公。

好马通人性,当秦叔宝去世后,他心爱的“忽雷驳”悲痛地嘶鸣不止,并开始绝食,最终随主人而去。英雄和良驹,终于又陪伴在一起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忽然特怀旧,极其怀念那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文武老臣,他们有些早已去世,有些虽健在但也多是风烛残年,感慨万千的皇帝下令为二十四位功勋最大的臣子画像题词,置于皇宫凌烟阁,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大唐帝国“凌烟阁二十四勋臣”。这一开国功臣的经典组合,有文有武,其人气指数和综合实力远胜过汉光武帝刘秀纯武将组合的“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四位大唐牛人绝大多数都是公爵,他们按座次排名分别是——

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二、河间郡王李孝恭
三、莱国公杜如晦
四、郑国公魏征
五、梁国公房玄龄
六、申国公高士廉
七、鄂国公尉迟敬德
八、卫国公李靖
九、宋国公萧瑀
十、褒国公段志玄
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十二、蒋国公屈突通
十三、勋国公殷开山
十四、谯国公柴绍
十五、邳国公长孙顺德
十六、郧国公张亮
十七、陈国公侯君集
十八、郯国公张公瑾
十九、鲁国公程知节(即程咬金)
二十、永兴县子虞世南
二十一、邢国公刘政会
二十二、莒国公唐俭
二十三、英国公李勣(即徐茂公)
二十四、胡国公秦叔宝

看到这儿,估计不少人会吃惊,出生入死、流血最多的秦叔宝为何座次那么低?竟然倒数第一位!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李世民登基的关键性事件——玄武门之变中,秦叔宝立场不明(有些史书记载他甚至没有参与);在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因病再未立功,而且在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他也仅是一猛将角色,对战争胜负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功劳一不如谋臣、二不如主帅。比秦叔宝功劳大得多的同僚,大有人在,所以他排名最后,不足为奇。

虽然秦叔宝的排名惨点,但他的名气却比其他功臣大得多,在《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或评书中,他编造成头号男主角,正所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威震山东半边天,号称“神拳太保”。无论在瓦岗寨还是在大唐,他都是兵马大元帅,“秦琼卖马”的典故更是脍炙人口。

除了被编造成隋唐第一主角外,秦叔宝还被后世神话。

传说泾河龙王触犯天条,玉皇大帝派唐朝大臣魏征将其斩首,为了保命,龙王在行刑前一天找到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一口答应。次日,李世民拉住魏征下棋,想困住魏征,却不料魏征够牛,他下棋时打了个盹,梦中灵魂出窍,斩了老龙王。

老龙王成了冤魂,气疯了,大骂李世民言而无信,从此每天夜里都跑到皇宫里闹腾,搞得李世民又惊又怕,无法入睡,郁闷得不行,这时秦叔宝和尉迟恭站出来对皇上说,他们愿意在宫门守卫,别说,这招还真灵。

自从两位猛将夜里往皇上门口一站,龙王的冤魂还真就不敢来了。可是两位猛将也是血肉之躯,也得休息,哪能夜夜如此,李世民颇为心疼。于是乎,李世民想了个法子,将尉迟恭和秦叔宝的形象画在大门上,没想到这招也很管用。后来这个习俗被民间学会了,两位猛将就成了老百姓的守护神。在今天的门神画中,那位持鞭的是尉迟恭,持锏的便是秦叔宝。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8 14:52:26 +0800 CST  



卷二:枪矛骁将 之 20.善夺敌刃 熊威虎力——尉迟敬德(唐)


(一)

话说唐高祖李渊的窦皇后生个四个儿子,传说中武功最厉害的是老四李元霸,虽貌如病鬼,丑似雷公,但掌中一对重达数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天下无敌,在隋唐好汉中排行冠军。

无敌的李元霸其实只是个传说。正史上的李元霸实名李玄霸,是李渊的三儿子,并无任何英雄壮举就被老天收走了——不幸夭折。身为老四的齐王李元吉才是李渊诸子中武力最强者,他骁勇善战,尤擅马槊,没几个猛将能在他面前走上几个回合。

李元吉颇为自负,有一日,他听说二哥秦王李世民手下也有个马槊高手,号称无敌,顿觉不爽,遂发出挑战书,要和那人单挑,那人欣然应战。

比武前,傲气冲天的李元吉命人去掉马槊上的钢铁尖刃,那人问为何如此,李元吉哼了一声说:“本王怕一不留神把你给弄死了或弄伤了,那多对不起我二哥啊,只用不带刃的杆比比得了。”

李元吉话音刚落,那人却说:“纵使加刃,也不会伤着我的。齐王千万别去刃,我把我的刃去掉好了。”

李元吉听后大喜,心想:这你可是自己找死的,怪不得本王!

两人挥槊交手,或冲刺,或盘旋,李元吉全面施展功夫,数次以电闪雷鸣之势刺向那人,然而都被躲开。在旁观战的李世民心中暗喜,为了打压一下四弟的嚣张气焰,他对那人高喊:“夺槊和躲槊,哪个难?”

那人答道:“夺槊难。”

李世民笑道:“要不你试试?”

李元吉听到这番对话,气得半死,只见他跃马挺槊,对那人猛刺,没想到那人一不躲、二不挡,反而扔了自己的槊,迎面而来。

只一瞬,李元吉掌中的槊竟到了那人的手里,跟变魔术似的。

这便是那人独一无二的夺槊功夫!

李元吉打死也想不到,那人能有如此神功。失了兵器的他又羞又恼又急,恨不能把那人咬死。而那人异常轻松,只见他把槊又扔给李元吉,让他再来。于是抓狂的李元吉发动第二轮攻击,结果和第一次一样,又是瞬间被那人夺了槊。紧接着,李元吉开始第三轮攻击,结果呢,依旧如此……

那人的“三夺槊”壮举,使李元吉输得心服口服,但也引以为耻。此时的李元吉还有更想不到的事情。就在比武后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射死了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而李元吉则被那位“三夺槊”的猛人给宰了。

真的是有缘呀!只不过这缘分,对倒霉的齐王来说,忒惨了些。

那位“三夺槊”并宰了李元吉的猛人,名叫尉迟恭,和秦琼并列的门神爷便是他。和秦琼以字“叔宝”闻名于世一样,尉迟恭也以字“敬德”流行于世。这位传说出身铁匠的猛将是李世民麾下数一数二的武功高手,也是大唐开国功臣榜(凌烟阁二十四臣)中座次排得最高的猛将,无论在正史上,还是在演义中,他都够传奇的。

唐德宗时代的大才子吕温(柳宗元、刘禹锡都是他好友)曾写散文《尉迟鄂公敬德》,猛夸这位大唐骁将,其中四个字最为有趣——“熊威虎力”,这可是和当年三国时周瑜对关羽、张飞二人的四字评价类似呀——“熊虎之将”。没错,历史上尉迟敬德的武勇,还真不不比关张二人差。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8 14:54:02 +0800 CST  
(二)

这“熊威虎力”的尉迟敬德乃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山西壮汉,浑身武艺,传说中面如黑炭,擅使铁鞭,史实上相貌不详,擅使长槊。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不想埋没一身功夫的尉迟敬德跑到河北高阳,毅然参加隋军讨伐叛乱。

作战中,尉迟敬德表现极佳,打起“盗贼”来如狼追兔子,屡建战功的他被封为朝散大夫(中级文官,没啥实权,白居易就任过此职)。

在隋朝时日久了,尉迟敬德颇有些压抑,只因这大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跟着这样的帝国混,能有啥前途呢,还不如改行,去当那些自己曾暴打过的“反贼”呢。

一个和自己上司小老婆勾搭成奸的老乡,改变了尉迟敬德的命运。

这人名叫刘武周,土豪出身,骁勇善射,爱结交豪侠,参加过隋炀帝杨广的东征高句丽,因军功提拔为鹰扬府校尉,归马邑太守王仁恭领导。这刘土豪极端有种,工作没几天就给上司送了一顶绿帽子,这事儿干得本就极不厚道,可刘土豪在不厚道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他恐事情败露,直接把王仁恭给宰了,接着扯旗造反。

历史上造反的人不少,但是因奸情而造反的,极其罕见,刘武周真奇葩也。可怜的王仁恭赔了爱妾又丢了脑袋,命衰如此,哪儿说理去。刘武周这样的员工,真可怕。

刘武周起事后先自称太守,后投入突厥的怀抱,还抓来隋朝宫女“孝敬”突厥可汗,突厥人乐坏了,送他一杆狼头大旗(突厥人的图腾),封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我感觉极好,干脆称帝,改元“天兴”,成为一位颇具实力的隋末反王,也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造反,需要足够的钱粮和能打的猛人,刘武周钱粮不少,急需猛人,当他听说有个功夫超强的老乡尉迟敬德后,立马如春风送暖般向尉迟发出召唤,尉迟敬德正愁不得志呢,闻听老乡召唤,不由得热血沸腾,赶紧扛槊纵马,奔向刘武周,刘武周大喜,封他为偏将。从此尉迟敬德成为刘武周麾下头号王牌悍将。

刘武周在北方折腾得风生水起,造反队伍日益壮大。一个名叫宋金刚的农民起义首领也率部来投,并给刘武周出了一个“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的主意,刘武周觉得不错,于武德二年(619年)出兵南下,派尉迟敬德随宋金刚去山西折腾。这山西太原一带可是唐高祖李渊的地盘,刘武周的军队跑来这儿撒野,明显是要和新生的唐朝叫板。

对刘武周来说,惹毛李渊,预示着即将上演一场短暂的喜剧,紧接着是彻底的悲剧;而对尉迟敬德来说,则预示着先喜剧,后悲剧,再喜剧。

宋金刚和尉迟敬德打得很顺,先克晋州(今山西临汾),再拿浍州(今山西翼城),一个叫吕崇茂的夏县(今山西南部)老百姓见刘武周军队牛气哄哄,干脆也照着唐朝揣上一脚,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李渊很生气,派出五位重量级人物率军讨伐吕崇茂,他们分别是永安王李孝基(李渊的堂弟)、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李渊的表弟)、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和行军总管刘世让。

吕崇茂见唐军杀来,心里打怵,赶紧向宋金刚发去紧急呼救信号,宋金刚很仗义,派出尉迟敬德和另一位武将寻相带兵救援。

此乃尉迟敬德平生首次独当一面,敌手还都是大人物,他心中不由得欣喜若狂。面对声势浩大的唐军,天生就不知道“怕”字咋写的尉迟敬德二话不说就挥槊而上,一阵横扫,唐军数名兵将登时毙命,寻相随即率军掩杀过来,唐军大溃,李王爷等五位统帅在尉迟大槊下,无一逃掉,当然,也都没死,他们垂首抹泪集体走进了刘武周军队的战俘营。在评书和小说中,尉迟敬德在刘武周麾下的战绩被演义成“日抢三关,夜夺八寨”,严重惊吓了唐朝君臣。

此时的唐朝刚建立才一年,其军队远未达到日后的规模和战斗力,且五位统帅没一个是卓越将才,再加上突然遭遇尉迟敬德这样的剽悍猛人,不败才怪。

赔了两个亲戚和三个大臣,李渊岂能罢休,次年二月,他再次派兵攻打吕崇茂,吕崇茂这回可不害怕了,因为尉迟敬德扛着大槊在他身边。此时的老吕可想不到,他身边这位猛将兄的大槊,马上就要送他上西天了。

李渊是个老狐狸,他对吕崇茂软硬兼施,在出兵攻打的同时,还派人拿夏州刺史的位子来诱惑吕崇茂,条件是让他除掉尉迟敬德。没见过世面的吕崇茂还真有点动心了,可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尉迟敬德的耳朵里,尉迟大怒,心想老子玩命帮你,你却恩将仇报,看我怎么弄死你!于是乎,还没等吕崇茂动手,尉迟敬德就先把他的脑袋给摘了,接着和战友寻相还军浍州。就在这时,唐军杀来了,此一番,李渊派出了绝世高手,堪称尉迟敬德的克星。

尉迟敬德刚走到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忽然杀声震天,伏兵四起,一位雄姿勃发的唐军战将挺枪跃马,如暴风般冲杀过来,尉迟的部队措手不及,人仰马翻。原来这是秦王李世民设下的埋伏,杀来的唐将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叔宝!

在演义中,秦叔宝乃上天左天蓬大将临凡,而尉迟敬德是黑煞神转世,这黑煞神自知敌不过左天蓬,有些怕他,所以在玉帝让他俩一起下界时,死活不愿意,后来玉帝就让左天蓬临凡时添些痨病,这样两人就能打个平手,黑煞神也就不用惧怕左天蓬了。

这个传说无非是想告诉世人:虽然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都是大唐开国的武功高手,但秦叔宝显然技高一筹。而正史上,这两位若单挑起来,到底哪个更强呢?不得而知,只知道两人遭遇后,都是带兵厮杀的,尉迟敬德的表现,丢人了。

美良川之战,秦叔宝率军斩首两千余级,尉迟敬德一败涂地,好歹仗着功夫高,突出重围,没有被俘。尉迟敬德又羞又恼,几欲抓狂,可还没等他这把口气咽下呢,李世民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又玩了一把伏击,秦叔宝再次出手,尉迟敬德第二次被突然暴打,部众全被唐军俘虏,他狼狈地单骑而逃。

在夏县附近,尉迟恭和秦琼这对未来的门神爷,上演了他们生平中仅有的两次交手,结果都以尉迟失败而告终,后人在此基础上演义出了“三鞭换两锏”的故事,再次说明尉迟敬德的本事比秦叔宝差了几分。

两次惨败,使尉迟敬德清醒地认识到:唐朝不是软柿子,唐军中也有厉害人物。尉迟敬德越琢磨就越觉得李渊比刘武周强,他的心,有些动摇了。正巧此时,曾被尉迟敬德俘虏的唐朝内史侍郎唐俭认为尉迟是个英雄,又有些看出尉迟的心思,便晃动三寸不烂之舌,让尉迟敬德帮他给李渊捎信,报告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同和唐俭被俘的独孤怀恩要谋反!

独孤怀恩在尉迟敬德被秦叔宝打败的时候,就趁机逃归了唐营,这小子在战俘营时还真就想叛变,还和狱友唐俭透露了。唐俭对李渊可是忠心耿耿的,当独孤怀恩回到李渊身边后,唐俭马上鼓动尉迟敬德派人把独孤要谋反的消息告诉李渊。尉迟敬德一口答应,结果独孤怀恩阴谋败露,被绞死于狱中。

尉迟敬德还未归唐,就为老李家立了一大功。不久,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刘武周主力全完,宋、刘二人为他们惹毛李渊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手拉手逃奔突厥,未料想此一去更惨,突厥主子翻脸不认人,把他们全宰了,隋末一大反王就此彻底覆灭。

老大完蛋了,只剩尉迟敬德和战友寻相苦守介休城(今山西介休),爱才如命的李世民早闻尉迟敬德武勇超群,不由得心生爱将之意,便派出两位重量级人物前往介休城招降,他们一个是李渊的堂侄、任城王李道宗,一个是李渊的大舅哥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弟弟,他的妹妹是李渊的后宫昭仪)。

尉迟敬德对刘武周已然幻灭,又见李世民派出两位皇亲国戚前来好言抚慰,心中甚为激动,遂拉着寻相一起献城降唐,李世民非常高兴,马上封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秦王府亲卫军指挥官),并让他继续统领旧部八千人,一起去攻打“郑帝”王世充。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8 14:54:19 +0800 CST  

(三)

新加入唐军的尉迟敬德斗志昂扬,憋着股劲儿想要好好表演一番,没想到就在攻打王世充时,他出事了!

这日,尉迟敬德正在营内休息,突然一帮唐军兵将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便把他按倒在地五花大绑,尉迟敬德莫名其妙,头脑混乱,手足无措,哇哇暴叫,大呼:“你们要干啥?”

唐军兵将也不答话,直接把尉迟押进囚室,大锁“嘎巴”一上,任凭他在里头乱喊乱蹦。

这是啥原因呢?原来尉迟敬德的那位亲密战友寻相带着一帮刘武周的降兵降将叛变了!一些唐军将领认定此事和尉迟必有瓜葛,就把他给抓了。

尉迟敬德真是够冤枉,寻相叛变之事他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些天他一门心思想着报效大唐,没想到却换来这个结果,而唐军那些老将们可不管,谁让寻相和尉迟原先都是一伙的呢,一个叛变了,另一个很无辜,鬼才信!

拿下尉迟敬德后,唐军大将屈突通和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这小子刚归附我大唐,情感志趣未必完全顺从。此人勇健非凡,今日把他关了,猜忌已生,其必有不满情绪,留下他,祸患无穷,请秦王立即把他杀掉。”

李世民眼光一闪,说道:“我的看法,与此不同。尉迟敬德若有反叛之心,早不和寻相一起?还要等在寻相之后?”接着李世民下令释放尉迟敬德,并把他带入自己的卧室。

一会儿被抓,一会儿被放,尉迟敬德简直摸不着头脑,当他被带进李世民的卧室后,更是惊得稀里糊涂。李世民满面春风,对尉迟说道:“大丈夫以意气为重,不要因为小小的嫌疑而介意。我始终不会听信谗言以害忠良,尉迟公应体谅。如果一定要离去,那我送你这些财物以作路费,以表示这些日子我们的共事之情。”

说完,李世民拿出一大堆金子,递给了尉迟敬德。

听着耳边这极为煽情的话语,看着眼前这堆光闪闪的钱财,尉迟敬德差点没掉了泪。他的心,彻底被融化了,满心温暖的他恨不能为秦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世民的识才之眼和用才之道,可见一斑。

打这儿起,尉迟敬德和李世民的君臣之情日趋和谐,甚至后来居上,比秦叔宝和李世民的关系更为亲密。而屈突通和殷开山这两位力主杀掉尉迟的将军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在日后和尉迟都会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而尉迟的排名比他俩高多了(尉迟排名第七,屈突通和殷开山分别排在第十二位和第十三位)。

尉迟敬德被李世民感动后没多久,李世民就被尉迟敬德感动了,这一感动的原因,可谓惊险至极。

对阵王世充时,李世民率五百骑兵巡视战场(也有版本说是李世民忙里偷闲出来打猎),突然前方烟尘蔽日杀声渐近,原来是王世充率数万步骑前来突袭,为首一将,声雄力猛,气质凶悍,如狼似虎,舞动大枪,直取李世民!

这位猛人便是王世充麾下头号猛男、人称“飞将”的单雄信。

面对以自己为终极目标的敌军悍将,身经百战的李世民极为淡定,只见他张弓搭箭,瞅准来将射了过去。

李世民一贯以神箭手著称,可这一次,却没射中,只因那单雄信手段了得,他大枪一甩,拨开了羽箭!

单雄信乐坏了,李世民有些惊慌,正当“飞将”以飞一般的速度即将拿下李世民的那一瞬间,突然一声雷鸣般的爆喝响起:“小儿!休伤吾主!尉迟敬德来也!”

救星的突然现身,乐坏了李世民,气坏了单雄信。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尉迟敬德横槊猛砸,单雄信只觉两臂生疼,还没等“飞将”回过神来,他掌中的大枪已被尉迟敬德狠狠攥住,而尉迟敬德的大槊已刺中了他的身体!

单雄信“哎呦”一声,坠下马来,他的大枪也被尉迟敬德夺去并被一撅两截,多亏王世充军中兵卒眼疾手快,玩命把单雄信硬拖回营中,“飞将”才没丢命。

可怜单雄信本想拿下李世民立个大功,没料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幸遭遇克星尉迟敬德,导致丢人现眼,险些挂掉,实乃“飞将”之悲剧。

王世充麾下头号悍将的“秒败”,使王世充军的其他兵将吓得胆战心惊,纷纷退却,尉迟敬德挥舞大槊,左冲右突,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

常言道“功高莫过于救驾”,尉迟敬德的这次精彩表现,使李世民心潮澎湃,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俄而,李世民整军再战,尉迟敬德又显神威,直扑敌阵,掌中槊,如狂龙,挨着死,碰着亡!

仅仅数回合,王世充军队便土崩瓦解,王军大将陈智略和上次的单雄信一样,被尉迟敬德砸下马来,不过他却没单雄信那般幸运被抢救回去,此时的王军已然崩溃,败军们只顾各自逃命,哪里还顾得上他,可怜陈智略被尉迟敬德生擒活拿,另有两千余名王世充的排矟兵(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士兵)被尉迟及其骑兵俘虏,王世充只身而逃。

看着一败涂地的敌军,又看了看意气风发的尉迟敬德,李世民再度激动,他对尉迟说:“先前众人都说公必会反叛,而上天开导我,使我独自为你申明,行善得福已然验证,回报是何等迅速。”李世民越说越激动,随即赏赐尉迟敬德一箱金银,此后对尉迟恩宠日隆,君臣关系更为密切。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3:45 +0800 CST  

(四)

王世充被唐军打得连连败退,不得不龟缩于洛阳城,同时派人向另一家反王、“夏王”窦建德求救。老窦担心老王被灭后自己也将不保,便亲率十余万大军援助哥们。于是李世民又和窦建德摆开战阵。

窦建德大军杀向虎牢关(今河南荥阳附近),在板渚(今河南荥阳附近黄河南岸)安营扎寨,和洛阳的王世充遥相呼应。面对这两拨“反王”,李世民丝毫不怵,他让齐王李元吉和大将屈突通继续围攻洛阳,自己亲率三千五百精锐开赴虎牢关,在这些精锐中就有威名赫赫的“黑色前锋”——玄甲军,李世民麾下武功最强的猛人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程咬金都是他们的指挥官。

秦王李世民天纵神勇,上演了一场冒险玩命的精彩壮举——他留下李世勣(即徐茂公)、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沿途设伏,自己全身披挂,手握弓箭,和手执大槊的尉迟敬德一起,仅带四骑,直奔窦建德大营。

好一个李世民,真乃不世出的少年英雄、出类拔萃的帝王猛将,他和尉迟敬德并马而行,边走边道:“我执弓矢,公执槊相随,纵使敌军有百万之众又能奈何!”接着又道:“贼见着咱们,咱们就折返,此乃上策。”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豪言绝非大话,他和尉迟敬德真乃一对沙场无敌的“君臣黄金搭档”。

离敌营三里处,李世民和窦军的游击骑兵遭遇上了,窦军骑兵打死也想不到来者会是大唐秦王,他们以为只是唐军的普通斥候(侦察兵),压根就没想搭理。李世民可没放过他们,只见他大呼:“我乃秦王也”,随即施展神射术,“嗖”得一声,白羽封喉,一窦军骑兵登时毙命。其他窦军兵将大惊失色,连忙出动五六千骑兵上来群殴。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身边只有四名骑兵,见对方数千人马排山倒海扑来,皆吓得面如土色,李世民依旧淡定,对他们说:“你们只管先走,我自与尉迟殿后。”

就这样,李世民不慌不忙,勒住缰绳像没事人似地慢悠悠往回溜达,待追兵靠近,他立马张弓搭箭,飞射而去,把来者送上西天。一箭刚中,二箭再起,二箭射出,三箭又来……反复数次,窦军追兵算是领教了这位敌手的厉害,他们每被射死一人,便吓得停止追击,当见到李世民似乎不再射箭时,他们又重新追击……几次三番,但凡靠近李世民者,皆倒了霉。

李世民先后射杀多人的同时,尉迟敬德掌中的大槊也没歇着,狂舞乱刺,虎虎生风,利刃所到之处,敌血喷似泉涌,不多时,就有十多名窦军兵将丧命于尉迟之手!

窦建德的追兵们彻底被吓住了,再不敢进逼,只是遥遥相随。李世民心中大喜,他故意徘徊,稍稍退却,继续引诱敌军。敌军仗着人多,终于中招,被李世民引入埋伏圈!李世勣、秦叔宝和程咬金突然杀出,个个奋击,终以五百骁骑破数千敌兵,斩首三百,生擒数名敌将。

虎牢关第一轮厮杀,窦建德便损兵折将,好不伤心,军心也颇有些涣散。一个多月后,甚是压抑的窦建德终于爆发了,他倾巢而出,挑战唐军。当时窦军中有一尊贵客人,此人趾高气扬,骑着当年隋炀帝的豪华坐骑——骢马,衣着华丽,铠甲鲜亮,见两军开战,这家伙故意纵马出入于军中炫耀,那意思是:都来看看咱这套装备,帅不?闪瞎你们的眼!

这个活宝是王世充的宝贝侄子王琬,受封代王。身为精通骑射的马上帝王,李世民不仅极爱英雄良将,也大爱宝马良驹,当他见到王琬坐下的骢马时,顿时两眼放光,脱口而赞:“他之所乘,真良马也!”尉迟敬德正在李世民身边,他听得老大之言,马上要求前去抢马,李世民连忙制止道:“岂可因一马而丧猛士?”但尉迟敬德心意已决,只见他纵马横槊,带领高甑生、梁建方两位勇将直奔敌阵,目标:王琬!

三位猛士,如三头插翅猛虎,卷起阵阵风暴,那王琬是无能的玩家一个,哪里挡得住这般狂人,刹那间就被踹下马去,束手就擒,他的宝骢马也被尉迟牵到李世民的面前。窦军虽人多,但被尉迟敬德的气势吓呆了,无人敢阻,只能眼睁睁看着友军的小王爷被抓。

喜得宝马的李世民心情大悦,待到午时,亲率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冲向敌阵,窦军瞬时大溃,唐军一口气追杀三十里,“夏王”窦建德也被生擒。当李世民押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时,王世充傻眼了,走投无路的他干脆打开城门,也投降了唐军。


洛阳、虎牢一战,秦王一箭双雕,活拿两大“反王”;尉迟一槊无敌,名震天下。眼看天下就要归唐了,这对战场上最佳的君臣黄金搭档都乐得心花怒放。在《说唐》等小说中,尉迟敬德在大战窦建德时更欢乐,因为他收获了爱情,幸福得一塌糊涂。

传说中,“宋义王”孟海公和窦建德一起对阵唐军,这老孟有两位花容月貌、武艺高强的老婆,其中一位面如黑玫瑰,擅使流星锤,号称黑夫人,另一位面如白牡丹,擅使双刀,号称白夫人,她俩加一块简直就是牛奶巧克力。

黑白佳丽的出现,把个寂寞多年的尉迟敬德看得直流哈喇子,不由得心中狂喜,随即纵马而上,施展手段,没费啥劲儿就这二女将全生擒了。这黑白夫人见尉迟比老公孟海公英雄百倍,也颇有些心动。于是乎,程咬金跑来做媒,李世民亲自赐婚,尉迟敬德和两位美女喜结连理,洞房花烛,不亦乐乎。

尉迟敬德喜纳黑白夫人的故事,只是个好玩的传说。在历史上,尉迟的老婆并非这对“牛奶巧克力”,而是一位姓苏的夫人,可惜在隋朝末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后来尉迟又娶了哪家的姑娘,史无记载。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突然对尉迟敬德说要把女儿嫁给他,尉迟吓了一跳,忙叩谢道:“臣妻虽出身寒微,但毕竟和臣同甘共苦多年。臣才疏学浅,却也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能抛弃妻子。娶公主一事,非臣所愿。”看来此时的尉迟敬德已经续弦了,他拒娶公主之事真乃好男人的典范。

甭管老婆是谁,反正不影响尉迟敬德在事业上的腾飞。灭了窦建德后不久,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席卷河北,自称“汉东王”。对李世民来说,这些瞎折腾的反王,他早就习惯了,闹了就灭,很简单。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3:55 +0800 CST  
(五)

武德五年(622年),唐军和刘黑闼决战于洺水(今河北南部),李世民率军绕到刘黑闼军后面玩偷袭,而刘黑闼反应够快,大军猛扑过来,将李世民四面合围。

偷袭敌军反被包围,李世民这仗打得有点不顺,可秦王毕竟是秦王,他依仗一身胆略和强弓利箭,和敌军杀作一团。在这危急时刻,救驾的又来了!尉迟恭咆哮一声,挥槊杀来,如龙卷风般把刘黑闼军的重重包围打了个七零八落,李世民见黄金搭档赶来,勇力倍增,随即和尉迟联手,横冲直撞,杀出重围。

成功脱险后,李世民整军再战,刘黑闼溃不成军,逃入突厥。紧接着,在山东力挺刘黑闼的造反头子徐圆朗也被“黄金搭档”轻松搞定。随着一个又一个“反王”的灭亡,唐朝终于结束了乱世,功勋卓著的尉迟敬德被封为秦王府左二副护军(亲卫军副司令)。但天下的平定,并不意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尉迟敬德还不能闲着,他依然要遵从老大的旨意,扫灭碍眼的敌手,这一回的敌手,乃唐朝的自家人……

自古以来,打灭了外人后自家人多会内斗,唐朝也是典型,为了那万人垂涎的权柄,大唐皇子们开始了明争暗斗和残酷互殴。

从太原起兵到一统天下,智勇无双的秦王李世民功高盖世,更兼秦王府人才济济、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这严重威胁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李建成深知二弟绝不甘久居人下,干脆拉上四弟齐王李元吉联手对付李世民。

要除秦王,难比登天,不说那李世民的智商和武力皆属超凡,只他身边那些武艺绝伦的猛男,也令人想起来寒毛直竖!李建成心想:这帮猛男为秦王卖命,不就因为秦王能给他们富贵嘛,秦王能给的,本太子一样能给,而且会更的更多。于是李建成开始狠掏钱财,收买秦王府的猛将,和李世民关系最亲密的尉迟敬德便成为他的首要拉拢对象。

这一日,李建成给尉迟敬德送去密信一封,信中写道:“希望您能屈尊垂爱,来加深我们的布衣之交,莫要让我失望。”同时李建成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了一整车的金银财宝。

自古以来,地位和金钱,皆能考验一个人的本性。很多人,面对它们,节操尽碎;也有些人,面对它们,毫不心动。看着这封洋溢温柔的信和那车五光十色的宝贝,尉迟敬德尽显真英雄的姿态,他推辞道:“我尉迟敬德出身低贱,遭逢隋朝灭亡,天下大乱,四处逃窜,久居叛逆,罪不容诛。承蒙秦王再生之恩,唯有以身相报。对于太子殿下,我没有半点功劳,故不敢接受重赏。若私下许诺殿下,那我便是二心。见利忘义的人,殿下又要我何用呢?”

别看尉迟敬德是个莽汉子,但这番肺腑之言绝对说得漂亮,真可谓态度坚定、正气凛然、掷地有声,又不失彬彬有礼。这就是真英雄,不仅功夫无敌,更能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

当尉迟敬德把这事儿报告给李世民后,李世民甚为欣喜,对尉迟说:“我知道,公之心,如同山岳,即便堆积一斗黄金,又怎会改变。其实送来的东西,只管收着,不必顾虑,若不如此,恐怕得罪他们,公自身的安全会受威胁。”

李世民说得没错,尉迟敬德“不识抬举”的言行真就惹怒了李建成。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直接干掉他!策划实施这一行动的是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也是一武艺过人的猛将,仗着马槊功夫精湛,颇为自负,哪知在一次比武时,他惨败于尉迟敬德之手(即开头说过的那段故事),自此对尉迟深为忌恨。得知尉迟得罪太子后,李元吉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花重金聘用了一位杀手,于夜间去行刺尉迟敬德。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刺客之事被尉迟敬德给知道了。尉迟敬德还挺开心,心想既然你来我家玩,那我就陪你玩玩呗。当夜,尉迟敬德把家中所有大门全部打开,自己敞开卧室,倒头大睡。那位刺客来到尉迟家,本想翻墙越壁,却不料大门尽开,又见尉迟敬德跟没事人似的淡定而睡,好似一头卧倒的猛虎,更像一尊横着的金刚。刺客当时就吓软了,溜之大吉。

真他妈是没用的废物啊!李元吉听得此事,气得跳脚大骂,接着他又生出一计,直接跑到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谋反,李渊大怒,当即下诏将尉迟下狱问斩。就在李元吉乐滋滋地以为尉迟性命难保之时,李世民及时营救,据理力争,苦心劝谏,百般周旋,终于使尉迟得以赦免,李元吉差点气晕了。

此时大唐皇子间的斗争已达白热化状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尉迟敬德也十分清楚,自己几次遇险,全拜太子和齐王所赐,若这二位不除,不仅秦王危险,自己也早晚倒霉。他决定力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正巧此时,突厥来犯,李建成趁机举荐李元吉为帅,李元吉则要求把尉迟敬德、程咬金和秦叔宝等猛将及秦王府精锐部队都编入自己的远征军,同时哥俩又密谋利用李世民在昆明池(长安西南郊)为部队践行之际,将其刺杀!

太子和齐王的阴谋似乎总是被泄密,这边他俩刚定下计策,那边消息就传到了秦王府。尉迟敬德急了,忙拉着李世民的大舅哥兼第一亲密谋臣长孙无忌对秦王说:“大王若不迅速行动,恐被其谋害,社稷危险!”

关键时刻,一向雷厉风行的李世民竟抛出一句“骨肉亲情,不忍下手”的话,尉迟敬德顿时上火,高声道:“您这样做虽保存了仁爱小情,却忘了社稷大计!灾祸来了不恐惧,即将灭亡却心安,失人臣临难不避之气节,缺先贤大义灭亲之作为!大王若不听我的话,我这就离开,不能束手待毙,长孙无忌也和我一起走!”

尉迟说得铿锵有力,可李世民依旧反常,继续犹豫。这时长孙无忌也慷慨陈词,力劝秦王,而李世民还是那副很怂的样子,全无昔日雄霸风采。

尉迟敬德简直急疯了、气爆了,差点没蹦起来,他两眼一瞪虎须倒竖,直接批评秦王道:“大王今天处事犹豫不决,太不明智!面对困境不决断,太不勇敢!大王的勇士八百余人,现都已全部进入宫城,控弦披甲,蓄势待发,形势已定,大王你还推辞什么?!”这时侯君集等秦王府武将也跑来磨破嘴皮子劝说李世民,尉迟敬德继续猛劝,几乎口干舌燥。

看到这些最亲近的部下们群情激愤,李世民的心里终于满意了,立马露出“无毒不丈夫”的本相,决定动手。那个大胆果决的秦王又出现了!

为使计划周密,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秘密召回前不久被李渊赶出秦王府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房杜二人说不敢违背圣旨,李世民勃然大怒,遂解下佩刀授予尉迟敬德道:“若他俩不来,你就砍了他俩的脑袋!”

尉迟敬德得令后和长孙无忌找到房杜二人,劝说他们立即进秦王府筹划,房杜二人这才同意。一场改变大唐历史甚至中国历史的血腥政变即将上演!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4:05 +0800 CST  
(六)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太子、齐王淫乱后宫,并欲加害自己。李渊闻知大惊,告之明日早朝审问。次日清晨,李世民率尉迟敬德等九名将领埋伏于长安太极宫(皇宫)北宫门——玄武门,摩拳擦掌。

李建成和李元吉奉召进宫,行至临湖殿,感觉情形不对,打算掉头返回,忽闻背后有人叫道:“太子、齐王,何不入朝?”建成、元吉回头一看,不由得心惊肉跳,原来是全副武装的李世民!

李元吉二话不说,张弓搭箭,却不料连续三射,全部脱靶!

既然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俩!李世民神箭手的本事再次显现,他流星般一箭射去,正中李建成,可怜大唐太子一命呜呼。

李元吉慌了,纵马奔逃,尉迟敬德又突然杀出,率七十名骑兵狠追,乱箭连发,只听“啊呀”一声,李元吉被射下马来,不过还没死。李世民大喜,忙赶去追杀,没想到跑着跑着在树林中突然马失前蹄,李世民也坠下马来!

李元吉见二哥也落了马,顿时觉得峰回路转,赶紧扑来抢夺弓箭,打算以弓弦勒死李世民!生死存亡之际,救驾的猛男又一次及时赶到,尉迟敬德大喝一声,李元吉吓得一溜跟头,慌忙往武德殿方向逃去,尉迟敬德一箭射去,李元吉也随大哥上了天。

太子、齐王双双毙命,他们手下的人愤怒了,你秦王麾下兵强马壮,人家东宫和齐王府也有不少兵将。建成和元吉刚被杀死,薛万彻(李建成的心腹勇将,后成为李世民的妹夫)等东宫、齐王府的将领们就全副武装率军赶来,屯驻玄武门。不过这帮人在尉迟敬德眼中,如同草芥。只见尉迟直接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都剁下来,悬于大槊之上,挑起来对这帮人道:“你等看这是啥?”众人一看这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全吓得一哄而散。

吓跑了东宫和齐王府诸将后,尉迟敬德又吓唬了一个人,这人便是正在海池划船娱乐的高祖李渊。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披甲持槊,直奔李渊,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让李渊吃惊不小,忙问:“今日何人作乱?你来做甚?”

尉迟答道:“太子、齐王作乱,秦王举兵诛杀,担心陛下安危,特派臣来保卫!”

李渊听得此言,恰如五雷轰顶,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说李世民干得好。此时宫城外依旧有零星混战,尉迟敬德又奏请李渊,让皇上下旨把各路兵马都交给秦王处置,李渊别无选择,只得依从,接着为了抚慰李世民,李渊又赏赐给尉迟诸多珍贵物品。

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完胜而结束,三日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立下首功的尉迟敬德被封为太子左卫率(东宫武装部队指挥官),赐绢一万匹,还得到了齐王府全部财产的奖赏。难能可贵的是,发了横财的尉迟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李世民和众人商议如何处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时,诸将都主张全部治罪,唯尉迟表示强烈反对,他说作恶的是太子和齐王两人,现二人已死,如再涉及余党,不利于国家安定之策。

尉迟敬德的大英雄风格,再次显现。多亏他,这些建成、元吉余党才免于治罪,而在这些人中,就有一位未来的贞观名臣,他的名字叫魏征。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4:14 +0800 CST  
(七)

玄武门之变的两个月后,心情黯淡的李渊将皇帝宝座禅位于李世民,昔日的秦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大唐皇帝,次年改元贞观。唐朝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尉迟敬德也从皇子的“私人打手”升级为整个帝国的重臣——受封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

尉迟敬德这边刚刚受封,那边突厥人就兴兵来犯,好像要给新一代的大唐君臣煞煞风景,李世民诏令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让他狠狠教训一下践踏大唐颜面的突厥人。事实证明,尉迟敬德不仅在统一天下的“内战”中够猛,在御边的“外战”中同样威武,他重装上阵,在泾阳(今属陕西)和突厥交手,轻骑挑战,槊扫千军,斩其名将,俘其高官,突厥人受惊而退。此战虽未重创突厥主力,但也狠挫了突厥可汗的锐气。

尉迟敬德再次立功,心中狂喜,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本事了得,简直天下无敌。他这人本就耿直倔强,无数次的战功和李世民的特别宠爱又导致他极度自负,直脾气加上自高自大,难免惹出事端。

尉迟敬德仗着功高,打心底瞧不起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只要抓到他们的一点过失,就在朝堂上狠狠抨击,搞得宰相们很下不来台。后来在一次酒宴上,尉迟敬德再次犯浑,他见有人席位排在他的前面,顿感受辱,火冒三丈,大喝同僚:“你有何功,居我之上?”任城王李道宗(曾招降尉迟的那位王爷)正巧坐在尉迟的下首,见此情形,忙上来劝解,哪知尉迟蛮不讲理,怪眼圆睁,一拳上来,把李道宗的眼睛几乎打瞎!

可怜李王爷是劝架的,却惨遭拳殴,尉迟敬德这行为简直太流氓了!别看平日李世民对他恩宠有加,但此事一出,李世民也极不高兴,对尉迟敬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李世民说:“朕读汉史,看到汉高祖刘邦的功臣少有好下场,总觉得高祖不对。待登基以来,朕常想着不能像高祖那样,一定要善待功臣。然而近日朕看到爱卿所为,才知道韩信、彭越等人被杀,并非是高祖的错。国家大事,唯有赏罚,非分之恩,不可多得,你要好好反省,以免到时追悔莫及!”

好一个唐太宗,不愧为大智慧的领导,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看似平静,却极具震慑力,拿刘邦杀功臣的事儿来教育下属,实在够水平。尉迟敬德听得此言,慌忙磕头谢罪,自此开始收敛自己的言行。

自古以来,皇帝对臣子总是恩威并施。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世袭刺史,尉迟敬德被拜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两年后的一天,李世民又把尉迟敬德敲打了一下,他突然对尉迟说:“听人说你要造反,是怎么回事?”

尉迟敬德顿时觉得脑袋被猛砸了一下,倍感冤枉的他愤然说道:“对!臣是想造反!臣追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天剩下的这幅躯壳,皆刀锋箭头下的残余罢了!天下已定,陛下竟然疑心臣要造反!”

说完,尉迟敬德三下五除二脱掉衣服,露出浑身伤疤。看着这满目疮痍的躯体,李世民心中一震,昔日秦王执弓、尉迟执槊携手纵横的情景回荡于脑海,皇上不禁泪流满面,对尉迟说:“爱卿快穿好衣服,朕正是因为不怀疑你,才和你说这事,你就不要埋怨了。”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尉迟敬德的性情更加收敛,开始走低调路线。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敬德请求退休养老,朝廷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允许他五天一上朝。数日后,李世民下令在凌烟阁画上二十四位最卓越功臣的画像,尉迟敬德排在第七位,不仅位于其玄甲军战友秦叔宝和程咬金之上,更是所有武将中排名最高的一位。

晚年的尉迟敬德远离了鼓角争鸣,淡忘了金戈铁马,他谢绝宾客,不与外人往来,信起了神仙方术,整日飞炼丹石,大吃云母粉(一种矿物),或修筑亭台楼池以绫罗装饰,或欣赏清乐(一种古曲),尽享逍遥。期间这位退休老人唯一的一次过问政治,就是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他突然冒出来上书反对,而李世民非但没听从,还把他带着一起出征,直到班师后,他才又恢复了宅男生活。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十多岁,却比李世民长寿,他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时代。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高宗为此废朝三日哀悼,并命京城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吊唁,同时追封尉迟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各种高规格仪仗,陪葬昭陵。

作为凌烟阁排行最高的武将,尉迟敬德一生享尽荣耀,数次救驾之功,神勇盖世之能,获此殊荣,他当之无愧。他刚直慷慨,忠义双全,出征所得财物,尽散士兵,一心只为社稷,满腔赤诚。虽有居功自负的缺点,但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本色。“临阵催空,万人之敌”(宋元之际学者陈元靓的对他的赞语)的本事,使得他和秦叔宝一样,成为最受民间喜爱的大唐武将,还被老百姓尊为左右门神,他那手舞钢鞭的黑炭头形象虽是演义虚构,却流传甚广,水浒一百零八将里那位擅长钢鞭的孙立,就被比作尉迟敬德再世,号称“病尉迟”,他的弟弟孙新则被称为“小尉迟”。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4:24 +0800 CST  



卷二:枪矛骁将 之 21.演义三斧 正史大槊——程咬金(唐)


(一)

“劈脑袋!小鬼剔牙!掏耳朵!”——这是传说中程咬金大耍三斧头时喊出的招式名称。这老程为何只会三斧头呢?只因他是在梦里学的武艺,梦中一神秘奇人教给他八十四路(一说六十四路)斧法,可老程脑子不好使,只记得三招,后来又自创了半招,唤作“捎带脚儿”。老程经常仗着这“三斧头半”的绝招,突然杀出,先是绿林劫道,后是疆场对敌,“程咬金的三板斧”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成了两句脍炙人口的俗语。

程咬金的斧头功,声势极猛,令人胆寒,但三招半一过,立马疲软,原形毕露。若遇到武功不强的人,尚能唬住,若遇上高手,老程只有挨打的份,除非他跑得快。

传说中的程咬金就是这么一个超级活宝,他拥有“混世魔王”这一威猛尊号,却一点都不威猛;他貌似二百五,其实聪明得赛过猴精,武功不咋地,命却极好,活了一百多岁,还当了三年皇上。在所有的演义传说中,老程堪称人气最高的喜剧武将。

其实搞笑的老程,都是胡编乱造的,正史上的老程,一点都不搞笑,反倒很威严很正经,而且他也不像演义中编得那样武功低微。真实的老程并不斧头为兵器,而是和他的战友秦叔宝、尉迟敬德一样,都是万夫不当的长槊高手。

大老程,原名咬金,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人。演义中的老程是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生于乡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和老妈相依为命。他大字不识一个,长得还其丑无比,蓝脸红发,像个活鬼,极不招人待见。为了生计,他贩过私盐,蹲过大牢,卖过耙子,当过土匪……虽说混得惨点,但秉性乐观,一天到晚欢蹦乱跳,跟打了兴奋剂似的。

正史中的老程绝非草根贫汉,反倒是一倜傥公子,还是个典型的官四代——他的太爷爷、爷爷和老爸都是北齐的省(州)级高官,如此家境,他打死也不会贩私盐和卖耙子。

程咬金自幼习武,少年时就以骁勇闻名,尤以马槊功夫见长。隋末天下大乱,无数人都选择了看似最有前途的职业——造反。为保卫家乡不被“反贼”侵扰,程咬金组织数百名老乡搞了个“保乡团”,时刻准备和“反贼”打仗。可“保乡团团长”干了没多久,老程就对隋朝幻灭了,干脆自己也当了“反贼”——投奔了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

演义中的老程曾在瓦岗寨当了三年的皇帝——他探了一神秘地穴,发现内有龙袍皇冠,不禁欣喜若狂,紧接着在“拜大旗选帝活动”(军师徐茂公规定瓦岗众兄弟谁能把帅旗拜得飘起来,谁当皇帝,结果唯独老程拜时大旗迎风飘扬)中,老程光荣胜出,便在众人拥戴下当上了山寨版的皇帝(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山寨),号称大德天子、混世魔王。后来这位程魔王跑到扬州装神弄鬼,严重惊吓了隋炀帝和萧皇后,被逮捕问斩,多亏魏公李密救了他一命,为了报恩,老程就把山寨皇帝的宝座让给了李密。

混世魔王的故事精彩生动、幽默好玩,不过一看就是胡编乱造的。真实的程咬金混山寨不假,但绝没当过老大,李密的瓦岗老大之位更不是他让的。在正史上,老程是李密麾下最精锐骑兵的统领,也是瓦岗军武勇最强的的王牌悍将之一。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9 15:15:29 +0800 CST  
(二)

李密有一支引以为豪的武装,号称“内军”,由精挑细选的八千名超级猛士组成,相当于“首脑卫队”。李密曾得意地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最能打的士兵必须由最能打的武将统领,李密任命最信任的四骠骑为“内军”统领,程咬金便是这“内军”四骠骑之一,和他同样职位的还有一个猛人,即他的哥们秦叔宝。

由于肩负着保卫老大的艰巨使命,所以程咬金和秦叔宝两人一直受到李密的特别重视,享受极高的待遇。不久,在一次枪林箭雨中,老程于十万火急的危机时刻成功救人,上演了真实版的“生死时速”和“功夫之王”,不过他救的不是老大李密,而是一位武功也很高强的战友。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独揽大隋朝政的郑国公王世充(此时的老王尚未自立)选精兵两万,和李密决战于洛阳西北的邙山。刚打败宇文化及没多久的李密根本就没把王世充放在眼里,他信心百倍地排兵布阵——自己和领内骑兵的程咬金安营于北邙山,另一悍将单雄信领外骑兵驻兵于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

李密的瓦岗军猛人一大把,而王世充的手下没什么著名武将,李密认为猛人们集体出手,王世充铁定玩完。可战争不是武侠、军事不是单挑,事实证明,在老奸巨猾的王世充面前,武功再高的猛人也不管用。

王世充先派出数百骑兵对单雄信发动猛攻,号称“飞将”的单雄信似乎有些扛不住,李密忙派程咬金和另一位猛将前去援助单雄信。这位和老程并肩出击的猛将并非秦叔宝,他的名字叫裴行俨,传说中的隋唐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便是以他为原型的。

在演义中,裴元庆乃少年英雄,容貌俊美,神勇异常,掌中一对三百斤重的八棱梅花亮银锤,罕有敌手。除职业猛将这个身份外,裴元庆还有个身份——国舅爷,因为他的姐姐裴翠云嫁给了“混世魔王”程咬金,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寨皇后。

作为裴元庆原型的裴行俨,也确实是一猛将,号称“万人敌”,每战先登,恰如发了狂的猛兽,那功夫绝不比秦叔宝等人差。

正史上的裴行俨并非程咬金的小舅子,他们只是战友关系,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程咬金把他们的战友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对传说中的姐夫和小舅子奉命援助单雄信,裴行俨和往常一样,率先冲阵,把个程咬金远远抛在后头。

一般情况下,冲锋陷阵的猛将不怕敌军群殴,就怕乱箭齐发,偏偏裴行俨这回衰神附身,真就还遇到了飞蝗般的乱箭,还没等他靠近敌阵,就被射下马来!

裴行俨中箭,有一喜一悲。喜的是,他只是受伤,并未身亡;悲的是,他因重伤而无力再动,仍旧会随时面临死亡!

王世充军见射倒了一名瓦岗武将,欣喜若狂,赶紧蜂拥而上,试图抢夺“战利品”。

小裴的险境,老程看在眼中,急在心头,赶紧策马来救。“休想动我兄弟!”只见老程大喝一声,手起槊落,一王军将领当场丧命。

那些抢夺裴行俨的其他兵将见此情形,个个惊呆,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程咬金的大槊又到了,上下玩命地砸,左右疯狂地扫,数名王军兵将又归了西。王世充的军队被程咬金一人的壮举吓着了,纷纷退却。

程咬金见敌军被吓退了,立即下马抱起了裴行俨,接着二人同乘一马,向本阵奔驰。

王世充军见程咬金救人后要跑,顿时急了,他们觉得现在程咬金带了个累赘,武力值肯定减弱,只要追上他们,必定能打赢。于是王世充军的骑兵开始追击。

王世充军估计的有些道理,一匹马的载重是有限的,两位武将都压在它背上,而且还都是大块头的猛男,它不吃力才怪。没一会儿,这匹坐骑的速度就放慢了,而追兵也杀到了。

骑着一匹超载的战马,抱着一个负伤的兄弟,跟着一群生猛的追兵。自打从军以来,程咬金从未遭遇如此艰难危险的处境。纵使功夫再强,也无法全面施展,真真是愁煞人也!

如果此时丢掉裴行俨,那程咬金是完全可以脱离险境的,但心中的一个“义”字决不允许他这么做。什么叫兄弟情,什么叫战友情,那就是生死关头两肋插刀、患难时刻不离不弃!

这一回,老程真的是豁出去了。

就在程咬金拼命催马奔驰之时,一名追兵跃马而至,只见他一槊挥来,竟刺穿了程咬金的身体!

这名追兵乐坏了,他这一刺,似乎意味着他马上就能干掉两名瓦岗大将,似乎预示着他很快就会被王世充给予大大的重赏。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这一刺,换来的却是他自己生命的终结。

程咬金被“刺槊洞穿”,先疼后怒,瞬间爆发了小宇宙,只见他怪叫一声,回身迅速抓住这支刺穿自己的大槊,一使劲,将其折断,接着手持半截断槊风雷般飞刺而去,那追兵当时坠马而亡!

王世充军再不敢追击,受了伤的程咬金带着受了伤的裴行俨终于突出重围,返回大营。

舍生忘死,险中制敌,程咬金,创造了沙场的奇迹,也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0:09:43 +0800 CST  
(三)

虽然老程的表现精彩而震撼,但这场大战,李密还是打输了,瓦岗军实力大损,余下的几乎所有兵将全被王世充收编。命运弄人,曾和王世充军玩命的程咬金,竟成了王世充的手下,他的战友裴行俨、秦叔宝、单雄信等人也都集体归了王世充。

王世充早闻瓦岗豪杰们的本事,对程咬金等人礼遇优厚,可程咬金一直觉得王世充不是一个好老大,更不是一个英雄。这日,老程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度狭窄,满嘴谎话,还总喜欢赌咒发誓,迷信鬼怪神仙,像是一个跳大神的巫婆,哪里是拨乱济世的明君。”

秦叔宝觉得老程之言相当在理,兄弟俩一拍即合,决定脱离王世充。

不久,王世充外出作战,程咬金正在阵中,他和秦叔宝等瓦岗旧将突然向王世充拱手道:“虽然我等蒙受您的优待,也很想报恩,但您性好猜忌,身边又多是煽动蛊惑之人,您这里非我等托身之所,这里就此别过!”说完几位好汉飞马而去,王世充知道他们的厉害,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猛人们的远离,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

曾被程咬金舍命相救的裴行俨没有离开王世充,因为他觉得老王这人还不错,而且王世充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况且其老爸裴仁基也被王世充重用,他就没选择和老程一道出走。

后来的历史证明,王世充这人确如程咬金所说,是个难成大事的奸险小人。裴行俨和他老爸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引起了王世充的猜忌。裴家父子极为不安,打算劫持王世充、拥立越王杨侗,没想到东窗事发,父子双双被杀。

由于选错了老大,“万人敌”裴行俨断送了自己,而他昔日的亲密战友程咬金,则因为选对了老大,迈向了人生的辉煌顶点。

程咬金投奔的是新生的唐朝,唐高祖李渊给老程安排的职务是秦王府左三统军,老程的直属领导便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喜得猛将,实力大增,他任命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为“黑色精锐兵团”——玄甲军的指挥官,每逢大战,皆以猛将们率玄甲军打头阵,所到之处,敌军人仰马翻。

老程归唐后,其武勇得以更全面的发挥,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无往不胜。两军对阵时,老程横冲直撞,斩将夺旗;攻城拔寨时,老程奋勇先登,连毙敌将。在演义中,只会“三斧头半”的老程的干仗功夫远不及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而实际上,老程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功勋并不比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差。老程摘敌脑袋的本事,在真正的隋唐英雄排行榜中,完全可以名列前茅。

唐朝荡平群雄,战功赫赫的程咬金被封为宿国公,昔日的草莽汉子成了显赫的公爵。

大唐军事统一的结束,意味着更为残酷的政治内斗的开始。作为李世民最为倚重的亲信武将之一,老程很快就被李世民的政敌盯上了。为剪除秦王羽翼,太子李建成在高祖李渊面前进谗言,将程咬金外调康州刺史。老程急眼了,对李世民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大王的左膀右臂现在都被剪除,恐怕自身也难保!我程知节宁死也不离开,希望您赶紧定下万全之策!”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发了狠,于玄武门干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程咬金力挺秦王,事变结束后,作为奖赏,他被封为太子右卫率,升右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老程的再次得宠,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战功很重要,但在关键时刻站对政治队伍更重要。

李世民正式登基后,程咬金更受恩宠,被授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李世民不仅规定程家可世袭刺史,还把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老程的二儿子程处亮。成为大唐公主的公公,这一荣耀待遇,可是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都没捞到的,倒被老程给得着了。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公主的老公公,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人于皇宫凌烟阁画上二十四位最出色勋臣的画像,程咬金名列其中,排在第十九位。此时,他的瓦岗老战友秦叔宝已逝去多年,另一位和曾他并肩作战的玄甲军战友尉迟敬德也已申请回家养老。看着昔日战友们的死的死、退的退,老程似乎有些凄凉和寂寞。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一样,都比李世民年长多岁,但都比李世民长寿,他们都活到了高宗时代,只不过晚年的尉迟敬德不问世事当起了宅男,而须发皆白的程咬金依旧活跃在军政界。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0:09:52 +0800 CST  
(四)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程咬金统领飞骑军护卫太子李治登基,并在皇宫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以保障新皇帝顺利接班。老程表现不错,继续享受着高官厚禄。六年后,他被高宗李治升为左卫大将军(正三品)。在这些日子里,老程虽职位显耀,但由于无仗可打,又没有老战友李世勣从军人转型为政客的本事,所以基本处于闲着无聊的状态,按时上朝下朝,按时领取薪水,这种乏味单一的生活模式直到永徽六年(655年)才被打破。

这年高宗李治下令讨伐不服大唐的西突厥(称霸西域,即今中国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已近三十年没尝过沙场滋味的程咬金突然被高宗给搬了出来,他被封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总司令),奉命讨伐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高宗在玄武门亲自为老程践行,老程手捧御酒,银须飘摆,心潮澎湃,向皇帝表示定让那胡酋乖乖降服,再不敢藐视大唐。

这一年,程咬金已经六十七岁了。

说来也有趣,这程咬金活了大半辈子,历经战阵无数,但所扮演的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角色,他的成功,全仗着浑身是胆和武功高强。而这一番出征,和以往的厮杀截然不同,他平生头一次挂帅(其实也是唯一的一次),统领大军独当一面,还是境外作战。这对年近古稀的老程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事实证明,这次出征很不幸,和老程传说中的“三斧子半”一样:虎头蛇尾,先喜后悲。

老程率领大军长途跋涉,颇为艰辛,历经数月,第二年终于到达西域,但见戈壁苍茫,雪山嵯峨,真是一片新奇而陌生的战场。发现西突厥的踪迹后,老程把积攒了数十载没能施展的武勇全部释放,于榆慕谷(今新疆霍城)奋击阿史那贺鲁的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

首战告捷,老程满怀欣喜,乘胜前进,兵至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和西突厥数万骑兵又干了一仗,斩杀一千五百余人。其实此次胜利应归功于老程麾下的一位前军总管,正是这个猛人“率五百骑驰往击之”,把西突厥杀个了措手不及。

猛人的名字叫苏定方,他是被演义小说歪曲得最厉害的大唐名将。演义中的苏定方奸险毒辣,大白脸一个,魅力无敌的英雄帅哥罗成就是被他阴谋害死的。而在正史上,苏定方绝对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他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可比他的上司程咬金强多了。

苏定方十五岁便征战沙场,被誉为“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又足智多谋,深通兵法。想当年大唐第一军事家李靖灭东突厥时,苏定方就担当前锋,直冲可汗牙帐,此番跟随老程出征西突厥,又是他打的头阵。

唐军连战连捷,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无论是程咬金还是苏定方,他们谁都没料到,很快唐军就会遭遇悲剧。导致这一不幸结果的,也是一个大唐将军,他的名字叫王文度,职位是此次远征军的副大总管,即副总司令。

苏定方立下奇功,王文度的心里顿时升腾出一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他眼珠一转,跑到程咬金面前说:“敌军虽逃,但我军也损失不少。应当结成方阵,不要让士兵轻易离开。”

程咬金听后,开始分析王文度的战术是否正确,可还没等他分析完,王文度就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程咬金一看,目瞪口呆,连忙下跪。

原来这王文度拿出来的是高宗的圣旨!

“天子有诏,程知节恃勇轻敌,由副大总管王文度接管全军!”王文度此言一出,老程彻底无语了。

王文度拿到指挥权后,开始乐滋滋得按照自己的意愿摆弄部队,结果唐军整日跨马披甲结阵,战马多瘦死,士兵多疲劳,全军上下一片颓废。军中最具用兵才华的苏定方见此情形,心急如焚,赶紧对程咬金说:“大帅啊,天子诏令讨敌,如今反而自守,搞成这幅样子,如何立功?您才是全军统帅,军旅之事不能自己决断,反而看副将眼色行事,任其专权,与理不符!末将认为,应拘禁王文度,再奏报朝廷说明真相!”

在这关系到全军将士和整个战局的危急时刻,程咬金没听苏定方的,依旧任凭王文度瞎搞。虽然老程一向以虎胆神威著称,但在圣旨面前,他的胆、他的威,一扫而空。他很清楚,如今他的领导可不是当年和他一起驰骋疆场的太宗,他和高宗并无深厚的君臣之情,何况高宗前不久不顾群臣强烈反对立了老爸的女人武媚娘为皇后,正瞧着一些开国功臣不顺眼呢,在此非常时刻,他老程岂敢抗旨?!

想当年,冲锋陷阵的老程从不畏惧死亡,而如今,已享受了数十年富贵生活的老程,真的害怕得罪了皇上会不得善终。

苏定方见老程如此窝囊,只能干憋气。而王文度大权在握,趾高气扬,当大军进至怛笃城(今哈萨克斯坦东南)时,这位揣着圣旨的老兄再度瞎搞,他见有数千家胡人来降,竟下令屠城,还要将归降者的全部财物夺走。苏定方气得半死,怒目而道:“本来是讨贼的,自己却当了贼!”王文度根本不听,他大手一挥,全城军民很快就被唐军斩尽杀绝,所有财物都被王文度等高级将领瓜分一空。

此事从始至终,程咬金依旧保持着沉默,不但眼睁睁看着这座城池变成尸山血海,还接受了王文度分给他的钱财。全军将领,唯一没拿钱的,只有苏定方。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0:10:05 +0800 CST  
(五)

唐军屠城抢钱的同时,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趁机远遁,唐军已然疲累,无力再战,只能班师回朝。

程咬金刚回到长安,就被惊呆了——高宗说并无圣旨给王文度,王文度是假传圣旨!

程咬金彻底倒了大霉,由于逗留不进,坐失战机,他受到免职的处分。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王文度这个假传圣旨、罪大当诛的家伙,竟被同样处以免官,几年后又被重新启用!

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怀疑,程咬金被唐高宗给玩了!高宗很有可能是故意派王文度给老程捣蛋,目的就是狠整一下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集团,谁让他们多数都反对自己立武后呢。

可怜的老程就这样背上了一个“晚节不保”的污名,虽然不久后他又被高宗重新启用为岐州刺史,但已被调出京城,远离了朝廷。此时老程也已厌倦了所有的军事和政治,遂上表请求退休,高宗欣然批准。从此,老程过上了平静的养老生活。

程咬金安享幸福晚年的时候,那位曾在他麾下任前军总管的苏定方于战场上大放异彩,这位智勇双全的武将先是灭了西突厥,活捉了老程没能逮着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后又荡平了西域思结部的叛乱,生擒其酋长都曼,接着踏平了得罪唐朝的百济王国(朝鲜古国,首都在今韩国扶余),将百济国王义慈父子押回长安。苏定方成了盖世无敌的璀璨将星,即便搁在整个古代军事史上,也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名将。相比苏定方,程咬金虽是前辈老将,但终其一生也无任何值得夸耀的军事业绩,他只能以武功高强的猛将形象载入史册。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虽有缺憾但基本上一生荣耀的程咬金在家中安详去世,终年七十七岁。高宗下诏追赠这位开国元勋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在当时那个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程咬金能以如此高寿善终,也算一种福分。而在演义中,老程的“福”被夸大了数倍——他欢天喜地地活了一百多岁,武则天去世后,中宗和睿宗相继登基,老程依旧活蹦乱跳。

虽然演义扯淡的成分太大,但正是后世那些小说家和说书人的全新包装,才使得“程咬金”这仨字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小说家的笔下和说书人的嘴里,程咬金永远是一个人气超旺、可爱搞笑的喜剧角色,“混世魔王”的名号享誉民间,而那位军事才能胜过老程百倍的苏定方,却惨遭歪曲,成了个让人愤恨的大反派。看来有些时候,文学艺术的力量比正史要强,更让老百姓记忆深刻的还是那些塑造得无比成功的演义形象,程咬金的名字和“三斧头”及“半路杀出”这俩词儿是永远难分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0:10:14 +0800 CST  




卷二:枪矛骁将 之 22.酒色之徒 全民偶像—哥舒翰(唐)

(一)

突厥人哥舒翰,这是一位喜爱吃喝嫖赌的酒色之徒,却神勇盖世,最擅长的兵器是大铁枪,有时长枪折断,用半截枪依旧无敌,其必杀技是“枪挑活人”。他所效忠的领导是缔造了大唐巅峰又把大唐带入衰落的情种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突厥人是大唐的全民偶像,粉丝无数,其中还包括唐朝两位最伟大的诗人。

哥舒翰的老家在神秘的西域,他是突骑驰(西突厥别部)哥舒部落首领哥舒道元和于阗王国(今新疆和田)公主尉迟小姐的爱情结晶。当时无论是他爸爸的部落还是他妈妈的王国,都效忠于唐朝皇帝,唐朝设立了一个叫安西都护府的机构来管辖西域,他爸哥舒道元就担任过这个机构的领导职务——安西副都护。

别看这时候的突厥人对中原王朝服服帖帖,想当年他们可是强悍无敌颐指气使。这个自称狼妈养的的民族(并非我黑他们,祖先为母狼哺育是突厥人自己的传说)向来狂野彪悍,中国南北朝时他们最牛,其地盘东达大兴安岭,西抵中亚咸海,南接中亚阿姆河南,北至贝加尔湖。他们的可汗曾非常自豪把北周和北齐的皇帝说成是他在南方两个孝顺的儿子,因为他们为了互殴都拼命巴结突厥。

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威力大增,对突厥发动了反击,突厥可汗的悲剧自此开始。隋朝软硬兼施,狼族战士们屡屡受挫,被打残了,“咔嚓”一下分裂成东西两部。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大唐第一战神李靖出手,一举灭掉东突厥,高宗登基后又以名将苏定方灭掉了西突厥。从此狼族战士们就老老实实听唐朝皇帝的话,哥舒他们家就是忠诚于唐朝的突厥贵族。

哥舒翰生于富贵之家,年轻时一直待在京城长安。他上半辈子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挥金如土般的 。

哥舒翰性情豪爽、倜傥任侠、出手阔绰,仗义重诺,整日在长安城的各大赌场和酒楼尽情欢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京城公子。

说好听点的,这哥舒公子是轻财重义,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败家的富二代。

哥舒翰一直纨绔到四十多岁,他爸在老家去世,他都不回去服丧。长安县尉很鄙视这个不孝的败家孩子,每每见面,都不对他以礼相待。这事严重刺激了哥舒翰,他奋发图强,挎着把宝剑直奔河西(甘肃、青海一带),投到节度使王倕帐下。王倕让哥舒翰整训部队,哥舒翰表现威武,一鸣惊人,三军无不震慑。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出身豪门的酒鬼加赌棍,竟然暗藏如此本领,简直就是一个为沙场而生的天才,他并非一个只会败家的富二代。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0:22:40 +0800 CST  

(二)

哥舒翰的下半辈子开始发光了。不久他转到名将王忠嗣麾下,被任为衙将(唐朝军府武官)。不打仗时,他爱读《左氏春秋》和《汉书》,通晓大义,在一帮粗俗武将中算是个文化人。和以前一样,他爱 的“毛病”一点没改,经常施舍钱财给战友们,大得人心。

这一日,正在读书的哥舒翰接到任务——王忠嗣派他率军去新城(今青海门源)讨伐吐蕃军。终于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哥舒翰很兴奋,立马整军出发。

然而还没和敌军交手呢,哥舒翰就开了杀戒,只因他的副将对他傲慢无礼,不听指挥。哥舒翰勃然大怒,直接把这个副将活活打死,又一次震慑全军。收拾了不听话的自己人,哥舒翰开始正式收拾外敌了。唐军和吐蕃相遇于苦拔海(今青海共和一带),吐蕃分三队从山上依次而下,哥舒翰纵身而上,挺枪迎击。

血战中,哥舒翰掌中枪“咔嚓”一声断为两截,他毫不在乎,只握半截乱舞。就这半截枪,被他使得出神入化,杀得吐蕃兵将胆战心惊,三队人马全部溃散,自此哥舒翰名声大震。

枪,乃哥舒翰最精通的兵刃,也是他最爱的杀敌利器,自打以半截枪打出威名后,哥舒翰的枪法愈发纯熟,而且还常使出自创的绝招。在接下来的几次大战中,他的绝杀屡屡上演。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哥舒翰被提升为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河源军使。早在升官前,哥舒翰就听说吐蕃没到麦熟时节都会到积石军(今青海贵德)抢割粮食,无人能挡,人们干脆把这个唐朝的地盘称为“吐蕃麦庄”。哥舒翰新官上任,决定狠狠教训一下吐蕃,他派王难得、杨景春两位部将暗中领兵至积石军设下埋伏,自己率骁骑在城中蓄势待发,只等吐蕃再来收割。

吐蕃人由于之前打得太顺手了,便早把积石军当成了了自家粮库,压根就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抢掠,而且抢得一回比一回坦然。此番哥舒翰刚布置好没多久,吐蕃军就又来了。

吐蕃出动五千骑兵得意洋洋地到达麦田,接着放开战马,脱下铠甲,从士兵集体变成农民,开始兴致勃勃地收割工作。

吐蕃人刚准备动手,哥舒翰就从城中飞马而出,一杆大枪上下翻滚、左扎右挑,身后骁骑一路砍杀,如虎入羊群。自己卸掉武装的吐蕃军措手不及,只有挨宰的份儿,全无还手的力,直被杀得所剩无几,余者连滚带爬争相逃窜。

对这支干农活的吐蕃军来说,被打败并不意味着灾难的结束。当他们的残余逃跑时,哥舒翰设下的伏兵杀将出来,哥舒翰自己也催马力追。这位突厥猛士已然决定:此次对敌,一个不留!

惊恐的吐蕃兵发现,哥舒翰挥枪厮杀时,他身边有一少年异常活跃,这孩子和哥舒翰联手冲击,密切配合。很多吐蕃兵将都是先被哥舒翰枪挑,再被这孩子斩首,那场景煞是恐怖。

这,便是前面说过的哥舒翰的绝杀。这哥舒翰身边的少年名叫左车,乃其家奴,年仅十六岁,却膂力过人,凶猛冷酷。每次追杀敌军兵将时,哥舒翰总要以大枪搭在敌手肩上,同时厉声暴喝,敌手被吓得一哆嗦,马上回头看,哥舒翰趁势把枪尖直刺其咽喉,接着把对方挑起五尺多高,再重重甩在地上,这时左车飞速抽刀斩下人头。主仆俩配合默契,习以为常,俨然一对催魂夺命的“杀人组合”。吐蕃人遭逢他俩,注定悲剧。

哥舒翰越杀越兴奋,却不料杀着杀着突然战马受惊,陷入河内。本来被追杀吐蕃兵将发现追赶自己的人竟出了意外,不禁转忧为喜,三个吐蕃将领手持长矛,乐滋滋地向跌到水里的哥舒翰刺去。

哥舒翰真是倒霉透顶,河水虽不深,但他已跌得人仰马翻、大枪失落。可能由于追杀得过于忘我,左车也不知被他甩到哪里去了。在此危境,哥舒翰显出自己的非凡本事,只见他大吼一声,恰如雷暴,只把那三个逼近他的吐蕃将领吓得浑身发抖,竟如稻草人般直直站立,不敢动弹。这时其他唐军兵将赶到,这三个呆若木鸡的吐蕃将领全部玩完。

积石军一战,五千吐蕃骑兵被哥舒翰全灭,这位突厥猛士超高的智商和超强的武力尽显无疑。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5:36:21 +0800 CST  
(三)

转眼到了冬天,哥舒翰忽然听说一事,吃惊不已。原来他的老上司、名将王忠嗣遭宰相李林甫陷害,身陷囹圄。正好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召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决定解救老上司。

哥舒翰出发前,部将们让他多带些金银财宝。很多人都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不使劲砸钱,怎么可能把事儿给办成呢。哥舒翰一向喜爱 ,但这时却坚决分文不带,他说:“若天下公道尚在,王将军必不会冤死,若公道沦丧,拿钱行贿又有何用?!只带行囊就够了!”

就这样,哥舒翰只带上简单的行装前赴长安。

来到朝廷后,唐玄宗亲切接见了哥舒翰,君臣二人相谈甚欢,哥舒翰的一些独特见解让玄宗大为惊奇。皇上一开心,马上就封赏,哥舒翰被封为鸿胪卿(主管外交和边疆的官员)和陇右节度副大使并代理节度使,等于接替王忠嗣的位子。哥舒翰琢磨着时机差不多了,便在谢恩时极力陈述王忠嗣的冤情,这下可把皇上惹火了,本来喜笑颜开的玄宗登时面沉似水,随即一甩袍袖,转身欲回内宫。

哥舒翰急了,一边不断磕头一边爬着紧随皇上,哭着哀求玄宗,史载其“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如此言行、如此画面、如此赤胆,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先感动,后感悟,终于大开龙恩,赦免了王忠嗣的死罪,从轻发落。打这儿起,哥舒翰可成了朝廷中的名人,大臣们纷纷称赞这个突厥汉子不仅勇猛,而且仗义。

一年后,哥舒翰横枪立马,再临沙场,他面对的依旧是老对手——吐蕃。

为打击敌军,哥舒翰在青海(今青海湖)上修筑了一座神威军城,吐蕃人看到后很不爽,马上出兵将其攻陷。就在吐蕃人为自己毁掉哥舒翰的宝贝城池而欢喜的时候,哥舒翰奋起反击,又建了一座应龙城,并以两千名不怕死的罪犯戍守。

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命哥舒翰率六万三千大军奔袭吐蕃的军事要塞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这石堡城乃唐和吐蕃争得你死我活的咽喉重地,吐蕃玩命死守,哥舒翰志在必得,两方都有些破釜沉舟的味道。

此乃哥舒翰毕生所经历的最残酷的血战,吐蕃人仅有区区数百,却借助地理优势以险据守,六万唐军猛攻多日,竟死伤惨重,无法得手。纵观这城堡周边,已成血水和尸体的世界。

哥舒翰心急如焚,恼羞成怒。他个人武勇虽强,但面对眼前这座固若金汤的坚城,也无可奈何,情急之下,哥舒翰竟打算杀一杀自己人——拿攻城将领高秀岩和张守瑜开刀!两位将领吓坏了,他们再三请求哥舒翰给自己三天期限,如再攻不下,甘愿伏诛。

别说,这招还真灵。高、张二将心想:与其战败被自己人砍了,还不如战死。于是乎他们率军豁出去了,竞相玩命,前赴后继,轮番冲锋。在付出了数万人的惨重代价后,终于胜利攻克了石堡城,生擒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

虽然从此后唐军在战场上占得了优势,吐蕃军遭沉重打击,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只为这个小小要塞,数万唐军将士埋骨苦寒高原,怎一个惨字了得!

石堡城的惨胜为哥舒翰换来了显赫的高位和大量的封赏,他被拜特进(正二品职称),封鸿胪员外卿、御史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儿子被封为五品官,又被赐物千匹、庄园和豪宅各一所。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5:36:31 +0800 CST  
(四)

哥舒翰成了大唐盛世的军界巨擘,声望日隆的超级巨星,不仅皇上对他恩宠有加,就连皇上的大舅子兼当朝宰相即杨贵妃那个流氓哥哥杨国忠也和他结为好友。崇拜他的人不仅包括将士和百姓,还有为数不少的文人,歌颂哥舒翰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代表唐朝文学最高水平的“诗仙”和“诗圣”都曾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赞誉这位为威震天下的英雄。哥舒翰成了当时的全民偶像。

此后数年,哥舒翰的日子过得愈发惬意,时而边疆驻守,时而进京面圣,入朝奏事时乘世间稀有的豪华座驾——“日驰五百里”的西域白骆驼(《射雕英雄传》中欧阳克的姬妾也骑着这种动物),人人惊羡。天宝十二年(753年),哥舒翰成了公爵——被唐玄宗封为凉国公,食邑三百户,加授河西节度使,不久又迅速升级为王爷——封为西平郡王。第二年再拜太子太保,并兼御史大夫。

此时的哥舒翰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皇上,还有那个和自己意气相投的宰相,会在不久的将来,一起把自己给坑了……

这些日子,哥舒翰的大枪并没闲着,他要证明他对朝廷的贡献和皇上对他的封赏绝对是成正比的。他继续痛殴吐蕃军队,先后攻破了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收复了黄河九曲, 并在这里设置了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和浇河(今青海贵德)二郡,还成立了两支边防武装——宛秀军和神策军。这神策军可甚是了得,日后它进京护驾,直接变身为天子禁军,成为唐朝后期最重要的军事支柱,直到最后陪着唐朝一起灭亡。

虽说这段时间哥舒翰的官越做越大,仗也打得颇为顺利,但突然发生的两件事儿却让他极为不爽。要么说老天爷总不能让一个人过得太滋润了呢,总得给你添点堵不可。

在多年戎马生涯中,这哥舒翰认识了一些他很讨厌的战友,其中有两位只要他一看到就来气,而且这两位和他一样,都是蕃将,看来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同行是冤家。其中一个叫安思顺,也是突厥人,另一个是安思顺的同族兄弟,可谓大名鼎鼎——安禄山,这时候的安大胖子还没造反呢。

唐玄宗得知哥舒翰和安家兄弟不和的消息后,便想让他们和解。正好有一次三人同时入朝,玄宗便让高力士设宴,赐他们鹿肉大餐。安禄山吃美了,他腆着大肚子笑嘻嘻地对哥舒翰说:“我爸是胡人,我妈是突厥人,您爸是突厥人,您妈是胡人。咱们可都是同类种族,怎能不相亲相爱呢?”

安禄山哪里想到,他这套近乎的亲热话语竟然换来了哥舒翰无情的嘲讽——“俗话说‘山野中的狐狸对着洞窟嗷嗷叫,乃不祥之兆’,因为它忘了本。”

好心结交你,你竟不知好歹!安禄山登时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你这个突厥种,竟敢骂我!”哥舒翰也火了,准备回骂,关键时刻高力士给他连使眼色,哥舒翰这才作罢,所幸没酿成互殴。正巧宰相杨国忠也很讨厌安禄山,多次上奏安禄山谋反,得知哥舒翰和自己口味一样后,杨国忠很兴奋,遂与哥舒翰结为同盟,关系也更为密切,只要一见面就一起痛骂安禄山不是东西。

让哥舒翰不爽的另一件事儿是他的健康出了问题。在一次洗澡时,他突然中风,昏迷在地很久才苏醒,此后连续很久不能工作,只能在家养病。

这堂堂猛将身强体壮武功高强怎么会得如此重病?莫非是被安禄山给气得?其实这哥舒翰病倒还真不赖别人,都是自己作的!

自打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哥舒翰年轻时的纨绔模式又重新启动。他早年不是嗜酒如命吗,这当了公爵和王爷后对酒的依赖更加严重,那简直是往死里喝的节奏。除了酒,他还多了一个爱好——色,整日美人环绕、热歌艳舞、纵欲无度。这铁打的汉子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呀!现在好了,好端端一个生龙活虎的猛将,被酒色给毁成了个体虚乏力的病秧子。从此之后,哥舒翰的武力大打折扣,哥舒翰的大枪再无神威。没多久,他的一次丢人表现便告诉世人:一代英雄的本事弱化到了何等程度!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5:36:39 +0800 CST  
(五)

天宝十四年(755年),被哥舒翰严重鄙视的安禄山反叛了!唐玄宗如梦方醒,慌忙派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统兵御敌,鉴于实力悬殊,封、高二将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拒守之策,然而晚年大脑已彻底糊涂的唐玄宗竟听信谗言,将两位名将斩首,实在让无数将士心寒。

有用的人才被自己砍了,敌人愈发凶猛,这时玄宗忽然想到了在家养病的哥舒翰,便召其入宫,封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领军二十万,前赴潼关御敌。玄宗几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哥舒翰的身上,他登临勤政楼为他慰劳,并派百官出城为其践行,还给哥舒翰加授了尚书左仆射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荣耀头衔。可是皇上越如此,哥舒翰就越郁闷。

国难当头,身为皇帝爱将的哥舒翰不是不想杀敌,但客观条件实在不给力,被酒色掏空身子的他再也不是那个横枪立马的无敌杀神了。面对艰难形势和皇帝厚望,哥舒翰惶恐不安,他多次称病不能挂帅,但玄宗死活不答应,哥舒翰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到达潼关后,哥舒翰由于病得够呛,只能把日常军务交给行军司马田良丘,另两位部将王思礼和李承光分掌骑兵和步兵,结果这三位老兄互不服气,整日争得面红耳赤,搞得政令不一、士兵懈怠,全军上下一片颓废。

还没交战,就各种不顺,哥舒翰很衰,然而他的衰运还在继续。

想当初,安禄山的族兄弟安思顺曾对玄宗告发安禄山谋反,所以当安禄山真反了之后,安思顺便没受牵连,可哥舒翰一贯讨厌安思顺,如今他重兵在握,便打算整人了。哥舒翰伪造了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又叫守关哨兵生擒了假信使者献给朝廷,接着趁机上书安思顺的所谓“七大罪状”,请皇帝将其诛杀,玄宗信以为真,立马把安思顺和他弟弟安元贞赐死,家人流放。

哥舒翰够黑够狠,可把一向力挺哥舒翰的杨国忠给吓着了,他当初可没想到这哥们如此阴毒,万一哪天他拿自己开刀,可如何是好?您还别说,哥舒翰还真就惦记上杨国忠了。

有人劝说哥舒翰:“安禄山造反是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如今咱们留下三万士兵驻守潼关,其他精锐回朝干掉杨国忠,这样一切不就都搞定了嘛?”

哥舒翰一开始还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是细想吧,他又觉得如此一来自己不就和安禄山成一路货色了嘛?!于是乎哥舒翰犹疑不定,难下决断。

别看哥舒翰没啥行动,但这事儿不知被谁泄了密,很快就传到了杨国忠耳朵里,这位流氓国舅爷本就对哥舒翰黑安思顺的事儿心有余悸,这下更如惊弓之鸟。为了活命,他忽悠皇上给自己招募了三千精兵,日夜训练,由亲信统领,又招募一万人屯兵灞上,由心腹杜乾运任统帅。

杨国忠此举,名义上是对付安禄山,实际上是防着哥舒翰。

哥舒翰不是傻子,他知道昔日的哥们已反目成仇了,遂先下手为强。

这天,哥舒翰笑嘻嘻地邀请杜乾运到自己军中商量事儿,老杜前脚刚到,哥舒翰就砍下他的脑袋,悬于牙门之上示众,紧接着就吞并了他那一万兵力。

杨国忠听得此事,吓得体似筛糠,对自己儿子说:“我死无葬身之地了!”而哥舒翰得罪了杨国忠后,自己并不快乐,反而心情更糟,整日惶惶不安,再加上他身体本来就不好,这心理再一抑郁,病情更加严重了。

虽然哥舒翰的心情和身体都很差,但他的脑子还是挺好的,对付叛军的重任他也没耽误。别看此时的安禄山打下不少地盘,可所到之处残酷屠杀,招致人人怨恨,未能再前进半步。而郭子仪、李光弼等未来的大唐将星已连连得手,夺取了常山等十多个郡,安禄山还真有点后悔自己当初造反了。针对这种形势,哥舒翰多次上奏朝廷,说安禄山不得人心,我军只要坚守,叛军自然会军心涣散,然后再乘机灭他们,如此便可轻松将其拿下。

哥舒翰的战术完全正确,哥舒翰的见解相当精辟,可是有一个人却偏偏忽悠皇上让哥舒翰赶紧出兵和叛军决战。此人的姓名,想必不说您也知道,没错,杨国忠是也。只要逮着一个机会,流氓国舅爷就不会放过哥舒翰。

唐玄宗的脑子早就坏掉了,他听信了大舅子的谗言,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战,这时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强烈主张哥舒翰坚守而由他们俩出击,并警告说如果哥舒翰出潼关,京城再发生变乱,天下就完了。可玄宗根本不听,他只信杨国忠,派出去催促哥舒翰的使者络绎不绝,哥舒翰差点没被逼疯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5:36:48 +0800 CST  
(六)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哥舒翰最终选择了屈从,他出兵了,而且一边出兵一边嚎啕大哭。此时的唐玄宗怎会知晓,就在哥舒翰哭赴前线的短短数日之后,他和他的爱妃杨玉环会哭得比哥舒翰还要惨……

在泪水中,一代名将和他所效忠的帝国,一同走向了悲剧。

哥舒翰统领唐军于灵宝西原(今河南灵宝)会战叛军,此地道路险恶,南面靠山,北临黄河,叛军依山傍水设伏,只等唐军上套。此时的哥舒翰早已雄风不再,别说再展示神枪绝杀了,连提枪上马都困难,只能病歪歪地坐在船中督战。

哥舒翰见叛军兵少,阵型又极不专业,心中暗喜,下令马上进攻,其他的唐军将士也皆认定安禄山手下都是弱智。一时间,唐军乐观得一塌糊涂,将士们都拍手笑道:“一会儿逮着贼将后咱马上聚餐!哈哈哈哈……”

唐军开心地冲了上去,很快就伤心地败下阵来。叛军从高地狂砸石头,把唐军将士砸得或头破血流、或终身残疾、或一命呜呼。唐军死伤遍地,道路堵塞,队伍大乱。哥舒翰有些着急,他忽然想出一计,以秘密武器吓唬叛军——以“猛兽战车”出击!这种战车上蒙毡幔,画有龙虎,并以金银做成利齿钢牙,乍一看还真挺吓人的。

哥舒翰想以“猛兽战车”冲出一条路,然而他太低估叛军的智商了。正午一过,东风骤起,叛军玩了一招当初三国牛人们最爱用的招数“火攻”——以草车数十辆纵火焚之,烈焰熊熊,黑烟如夜,唐军本就队伍不整,这下更惨,被熏得难以睁眼,先是自相拥挤,后是自相残杀,还没等叛军来打,自己人就搞得“尸血狼藉”,而且混乱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现在真正开心的是叛军了,他们趁势杀出,尽情蹂躏唐军。唐军全体溃散,死者数量剧增,生者争相逃命,可逃命者也难以逃掉,他们或掉入黄河,或摔下山谷,或被自己人践踏,死者竟达万人,哀嚎声震天动地。一些唐军好不容易逃离了战场,当他们暗自庆幸时,却不料都忘了潼关门口原有三条宽二丈、深一丈的壕沟,这下可好,士兵和战马慌乱中纷纷坠入,没一会儿就把壕沟填平,其他人算是方便了——直接踩着他们的身上入关。

很难有一个贴切的词汇来形容当时唐军的惨状。二十万大军,十损八九,哥舒翰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彻底毁了。他拖着孱弱的身子,慌忙渡过黄河逃回。当他打算用尽最后一点力量守卫潼关时,守将火拔归仁却突然命人把他团团围住,火拔归仁冷笑一声对哥舒翰说:“您一天之内赔进去二十万大军,回去后如何交代?您忘了当初高仙芝等人的下场了吗?”

哥舒翰叹了口气,道:“我宁可像高仙芝那样而死,你就放过我吧。”这话前半句很有种,后半句很可怜。不管是有种还是可怜,都字字透着日暮途穷的味道。

火拔归仁根本没理他,他一招手,手下连枷带锁就把哥舒翰给招呼上了,接着把他捆绑到叛军大营,不久又用囚车押送到洛阳安禄山之处。

为何手下的一句话,堂堂大将就能马上被活捉呢?其他将士就没一个力挺他吗?唉,还真没有。说来这哥舒翰在军中不得人心也和他得病一样——纯属自己作的!大伙都知道,哥舒翰是豪爽洒脱、轻财重义的爷们,然而他的“义”却一点没给他的士兵们。他严厉少恩,对士兵从无怜悯,经常把士兵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去搞点桑葚来吃,还被他用鞭子狠抽一顿。他的监军和将领们整天赌博喝酒唱歌玩乐,士兵们却连碎米都吃不到。皇上得知士兵们无衣可穿,便赏赐十万件衣袍,哪知哥舒翰把这些衣袍都藏进府库,任凭士兵冻得发抖而无动于衷。

如此大将,士兵们不恨才怪;如此行为,注定结局悲催。

面对众叛亲离,昔日神勇无敌枪法无双的哥舒翰,此时此刻没有一丝反抗之力,只能像个病猫似的被人轻而易举地拿下。数日后,唐玄宗飙着泪带着杨贵妃等最亲近的人慌忙出逃,长安陷落,从此大唐帝国一落千丈,再无宁日……

(七)

哥舒翰和安禄山终于又见面了。上回见面,他们都是帝国倚重的蕃将,都是不可一世的王爷(安禄山封的是“东平郡王”),哥王爷对安王爷充满了厌恶和鄙视,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此番再会,他们却一个是得意的天子(安禄山政权国号为“燕”),一个是悲催的囚徒。

安禄山笑嘻嘻地望着哥舒翰,说道:“你总是鄙视我,现在如何?”

面对眼前这个高高在上的大胖子,哥舒翰昔日的那些狂傲之气丧失殆尽,这位突厥猛士的表现差点让人惊得掉出眼珠子——他趴伏于地、不住磕头,道:“我肉眼凡胎,不识陛下,才会混到如此地步。陛下乃拨乱反正的圣主啊!现在天下未定,李光弼等人还在抵抗,他们曾经都是我的手下,臣愿意写信招降他们,天下很快就可平定。”

哥舒翰的言行,把个安禄山喜得直拍肚子,他马上封哥舒翰为司空,让他写信招降诸将。那个自以为会得到大大封赏的火拔归仁却被安禄山给宰了,罪名很简单——背主忘义的家伙不能留!

哥舒翰写信招降诸将,换来的是将领们的一片指责——不能尽忠而死,还有脸劝我们学你!无耻!安禄山来见哥舒翰劝降失败,便把他囚禁起来。此时的哥舒翰,无论对于唐朝还是对于叛军,都是一钱不值了。

国家危亡时刻,身为唐军重要将领的哥舒翰何以投降得如此干脆?何以表现得如此掉价以至于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哥舒翰实在太让人幻灭了,其实这位曾经的英雄对他所效忠的大唐又何尝不是幻灭呢?高仙芝满腔赤诚却被冤杀,他自己提出正确的防守战术却被逼出战导致惨败,曾那么看重自己的皇上和宰相,却成了坑害自己的昏君奸臣,再加上身体虚弱,心情抑郁,即便抗争也没有丝毫力量。他不再是那个神枪无敌勇冠三军的英雄了,如今的他没有勇气选择死亡,只想苟且偷生,于是乎,便破罐破摔了。

哥舒翰真的不想死,可是有人不想让他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胜利收复长安和洛阳,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这孩子已干掉老爸,自己称了帝)大败而逃,临行前将哥舒翰杀死。此时离哥舒翰投降,仅一年。

先是神枪绝杀、武功盖世的大唐名将,后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重病患者;先是战功赫赫、威震天下的全民偶像,后是战败投降、众人唾骂的可耻叛徒。哥舒翰这辈子大起大落,褒贬不一,他身上的闪光点和缺陷基本上成正比,他的悲哀,有自己作的部分,也有历史的因素。

不管怎么说,哥舒翰毕竟在大唐帝国的战史写下过精彩的一页,在很多文人笔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都对他极为崇拜,赞颂有加——

李白有诗云:“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杜甫则诗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除了两位文坛顶级高手外,赞颂哥舒翰的诗歌还多着呢,最脍炙人口的估计是大唐边民为他写的《哥舒歌》了—“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10-04 15:37:01 +0800 CST  

楼主:小学生阿萌

字数:354155

发表时间:2019-09-23 23:20: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4 03:53:14 +0800 CST

评论数:3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