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特事工地的一点饭后茶语

举个不科学的例子,孙悟空一翻跟斗十万八千里,一个跟斗一秒钟,速度是每秒五点八万公里,而物理光速是每秒三十万公里,如来佛的速度又远远大于光速,故而孙悟空被如来活捉。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15:00 +0800 CST  
人类的宇航速度大概是每秒八万公里,远远低于具有超光速的飞碟,也就是说,飞碟的本事已经远远大于当年的孙悟空。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16:00 +0800 CST  
搬运功夫是对生命光音能量体的一个具体的应用,因为速度太快了,已经如去如来。

生命光音能量体,何以能表现出显态的力呢?这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宇宙生命本质的突破口。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17:00 +0800 CST  
生命光音能量体表现为力的显态现象,在修炼者身上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当你双盘打坐稳稳坐好时,一种力量会使你震荡,反弹于地面,把人体抛出,如果这股力量能持续,而修炼者又能掌握平衡技巧的话,就是飘浮现象,这种现象在印度瑜伽术中有所体现,在西藏喇嘛中也有记录可见。

当一个人双盘打坐,被抛出时的瞬间生命能量级是五级,而能够悬浮起来的瞬间能量级是六级,意念搬运时所表现出的瞬间能量级是四级,但是瞬间能量级并不代表这个人的生命能量级。如上一集中讲的,那只是突发的、瞬间存在的一种引发功,就如同跑百米,十秒,但是他不能以每百米十秒的速度跑完马拉松,百米是瞬间的暴发力,是暴发速度。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18:00 +0800 CST  
现在的问题是,科学有没有办法,在生命能量突发的瞬间,测出点什么数据。如果仅是测量一些小来小去的现象,是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如果就拿搬运和悬浮这两个现象下手,去硬碰硬的研究,这比较实在一些,但目前的科学仪器在这两个问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表示,人类的实践已跑到科技理论的前头。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19:00 +0800 CST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生命”,指导人类活动的语言、文字就称之为理论和方法,或法。例如,佛教称以释迦牟尼的言论为根据而由后人书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为人类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即佛法。

在佛法里,即含有理论——法的依据,又含有方法——实施的步骤、形式。

指导人类生命活动的理论方法有很多,因为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指导这种活动的理论方法也就因此而分门别类。

比如指导人类生命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辩证唯物论,人口论……

指导人类生命经济活动的理论方法——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市场学……

指导人类生命物质活动的理论方法——自然科学,植物学,动物学……

指导人类生命健康活动的理论方法——医学,运动学,生理卫生学,环境学……

指导人类生命防卫活动的理论方法——武术,步兵操典,兵器学,军事学……

指导人类生命心理(精神)活动的理论方法——艺术,文化,教育学……

上述六大类可统称为人文科学,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所共认,所接受,并用以指导人类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理论方法,或称之为法门,简称之为“法”。

上述这些也称之为现代科学,因为在人类生存的百万年中,这些理论方法仅是近几百年里的事。

但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并不是近几百年才有,它已延续了百万年,甚至更久远,那么,近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生命活动是靠什么理论方法指导的呢?是宗教学。宗教流传至今,宗教活动依然存在,依然做为一种指导人生(人类生命活动称之为人生)的理论方法而存在,仅仅是被视为迷信活动。

但是宗教本身不承认自己是迷信的产物,不承认是迷信活动。西洋人信基督教、天主教,西洋人不认为基督教、天主教是迷信,但是认为佛教是迷信,而佛教的人却又自称是无神论者,认为西方教、东方教(如道教)是迷信,而佛教不是迷信。

道教认为我也不是迷信,宗教都不是迷信,巫、大仙才是迷信。

而巫却说:不迷不信,信者不迷,迷者不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中国的知识界崇拜西洋的科技文化,甚至西洋的社会制度,但是西洋的知识界却信天主教、基督教,美国总统就职时要以手抚“圣经”宣誓。

人类现象就是这样奇怪。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2:00 +0800 CST  
那么,两千五百年前至五千年前,七千年前,十万年前,几十万年前,人类的生命活动是靠什么理论方法指导的呢?

有人说:没有理论方法。那就是说,人类象狗一样,熊一样在生存、生活?人类之所以是人类而有别于其它动物,就是因为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有理论方法的。在两千五百年至几十万年以前,那时虽然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宗教,但是人类仍有不称之为理论方法的理论方法,那就是巫,全世界的人类都是如此。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都是在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也是如此,或者只能这样说:“人类,一切人的老祖宗都糊涂,都信巫,而现代高科技的人类正是这群老糊涂的子孙,这叫青出于蓝胜于蓝。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3:00 +0800 CST  
释迦佛是应时而生,印度东、西方的宗教冲突需要以一种新的人生理论去解决,古印度各小国的分裂局面需要有一种理论去统一。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崇佛教,统一了全印度,佛教理论在印度站住了脚,并借助阿育王的力量向世界传播。

老子服务于周朝天子,但正值春秋之际,诸俟林立,形势不是统一,而是各自独立。老子的思想不合时势,无力帮周天子统一天下。老子西出涵谷关去秦国,以期秦王采纳他的理论,但秦王未见,也不采纳,故而老子与他的道德经未能在当时,如释迦在印度那样光大。假若老子再晚投胎一段时期,若值战国时代,情况也许就不同了。

按佛经记载,释佛投生前,天人已帮其测算了天时,故而一举成功。

难道太上老君没有测算好天时吗?难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吗?按中国古书记载,当时三清之间闹矛盾,通天教主支持殷商抗周,而太上老君支持周灭殷商,待周朝要亡之际,太上老君又亲自投生以估周王朝,但历史的车轮只是向前,天神都无力使历史的车轮倒转,何况又投生为凡人。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5:00 +0800 CST  
天道不管闲事,任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而如如不动,始终是不偏不依,泰泰然然。

释迦牟尼正是抓住了天道的这个特点,提出了不偏不依的“中道”理论,适时创建了佛教。

释佛的中道教说有两种:其一,缘起中道;其二,八正道中道。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6:00 +0800 CST  
如果此时,打开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是“有”与“无”,“两者同出而异名”。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离开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有生就有死,有美就有丑,有进就有退。一切事物都是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去转化,“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的思想也反映了中道的思想,实际上,五千年前的古易,就是中道的思想,易指出要得中,否则极必反。

但是,释佛根据缘起法则,进一步指出解脱的可能性,即“断因则无果,无生就无死”。这就是缘起的还灭律,此即中道二律,流转与还灭。

其实老子也发现了还灭律,在道德经中说,王者若不珍重珍奇,民间也就无盗。老子是把还灭律应用在治世上,释佛是把还灭律应用在人生解脱上。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7:00 +0800 CST  
下面,释佛又进一步指出缘起法的空寂性。即有,并非是实实在在的有。无,并非是实实在在的无。有非实有,只是名之为有;无非实无,只是名之为无。若执着于有,或执着于无,则落二边见,非中道也。亦即,一切法,均是因缘而有,因缘而无,一切是不实的假名,其本性空寂。亦即,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人类应该在这因缘之中,各相世俗法中,去体观空寂,不要执着于“有法”、“非法”二边见,不要只在一边上下功夫。缘起法的空寂性,反映出诸法的生、灭、有、无的相对的真实性。(空寂与真实并存)。

这就是中道的空寂律。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也指出了有与无的空寂性,同时指出,若落于空寂这一边,是观其无常的莫测变化,若落在真实性这一边,是观其有的运动现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29:00 +0800 CST  
释佛又根据上述理论提出:1.诸行无常(诸行空);2.永恒不变的法是空;3.涅槃就是寂静(无我我所)。此即佛法的根本思想,即三法印。

根据三法印这个理论,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关系的生灭,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一切事物都具有暂时性,相对存在或相对消亡性,而不具有独立的存在性,固定不变性,绝对独立存在性。人类若能体验到这种本性的空寂,即得解脱(了脱生死)。

写到这里,也不知读者能否看明白,不过,明白也罢.不明也罢,倒是可以看出,古人不是闹着玩的,是很认真的,是在研究人的生命、人的生死问题。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30:00 +0800 CST  
如何验知自己在学佛修习过程中是否有所成呢?有一种旁证的方法,即,在修行中会产生四种不同的殊胜心境。

一、梦境:梦中见佛、菩萨、天人、莲花、菩提树等等。

二、幻境:在静坐时,若心境不乱,会出现幻境,如明净的虚空,无边际的大海、原野、莲花、日、月、佛、菩萨、天仙……会听到虚幻的心声,各种音声、传法声,有时有异香味等等,出现时可试着与之交谈,但莫追,莫留,任其自然变化,若出现不良幻境,则以法排除,例如心中念佛号,六字大明咒等等。过去,一些习气功者也出现幻境,但不少是不良幻境,出现后又无法排除,习功者称之为走火入魔。

三、定境:若是真得定境,会有种种细微的定相,获得定境成就的会有定心现前(一般功夫称之为元神),其可来去自如,自己可以任意支配。

四、证境:这一步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佛门称为法性寂,其人可获得不生不灭的自证,此为最高究竟的智境。

梦境是反映信成就,幻境是反应入静的情况,反应戒成就,定境是反映定成就,证境是反映慧成就,读者可对照检测一下自己,找到差距,就易了知应在哪方面再下功夫了。

一般的人,心识散乱,追求外界的欲尘,不能按佛法如法去修行,就很难出现上述种种境地。

这种在修行中所得的境地,是宗教领域里的事实。每一宗教都有它特殊的境地,这是确实存在的,是修行、修证中的一种特殊体验,佛门,真正懂得佛法的人,都会承认这是事实,故而不能用常人、非修行者的机械的眼光去一慨抹杀,谓之以迷信。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34:00 +0800 CST  
下面谈谈怎样理解“人生是苦”。首先,此苦非彼苦,释佛在佛法中所说的苦,并非是世人口边上所说之苦,释尊所说之苦是指心苦,而不是指身苦,若是身苦的话,修行就是要吃得身苦,若要不苦,人又何必去修行呢?

所谓心苦也并非真的说是心苦,只是名之为心苦,而非是心苦。那么,释佛到底指什么才是人生之苦呢?这个苦就是指无常,指变化莫测,指朝福祸夕,指事物的变化,指一切都不是实实在在的永恒。

比如,人活着,但不能永远不死,发了大财,转眼又丢失,好容易生活好转了,但人又病倒了、老了,这种没有永恒保障的事,释佛命名为人生是苦。

在人生是苦这个情况里,佛法指出如何去修才可以了却此苦而获得永生。这里的永生并不是说人长生不老,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这里的永生是指不生之生,是不生而获得永生。

另一个概念是“出世法”,这里的世是时间的意思。“世界”这个词,世是表示时间,界是表示空间,世是表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所谓出世,就是不受时间制约。

如果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不受时间因素控制呢?就是当速度大于光速,无限的大于光速时,就不受时间因素控制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证明了“出世”的可能性。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具有超光速呢?只有具足够大的生命之光能量的物体才可具有超光速而出世。因此“出世”、“了脱生死”的实质,就是你如何通过修持,使自己的生命光音能量体有足够大的能量。

再一个概念就是佛法中的“一切皆空”。关键是这个“空”字,这里说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没有,而是指: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称之为空。

佛法中讲的空,与老子道德经中讲的“无”是一个概念。无,并不是指什么也没有,而是指变化莫测。“无以欲观其妙”,观“无”什么呢?观“无”之妙。妙是变化莫测,没有常态。

空也罢,无也罢都是相对于一切皆有而言。有,是指因缘和合体,是具体的存在,但又是随因缘变化而变化,而无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常态。有从空中而来,从无中而来。道德经中说:“有以欲观其窍”,观什么?观有的变化轨迹,窍是指轨迹。

“一切皆空”的含意是相对于“一切因缘皆有”而来。故而修佛法,不仅要证得空性,还要证得“即空即有”,而不能落在一边,知有不知空,或知空不知有都不是中道行,而是落二边见。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37:00 +0800 CST  
有不少学佛,见面就说:人活着真苦啊!其实人生并不苦,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相对的,穷有穷欢乐,富有富中苦。人们看“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诗社,花前月下,老太太祝寿,有乐,但林黛玉病死,老太太祝寿上的菜,一次不如一次,大观园败落,又显出苦像。人生有乐,相对于乐才显出苦,人生有苦,相对于苦才显出有乐,佛法中所说之苦是指苦乐无常,不能长在,是指无常之苦,而此无常之苦,在人生中并不容易感觉到,即使有人感觉到了,也会认为无常是正常现象,不可能有常,不可能长在。犹如流行曲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一般。

所谓“人生是苦”,是指这个不常在,但人生难得,能得人身本身就是福报,福享尽了,人身也就消亡了。“人生是苦”是相对于这个而言的。佛法是告诉人们如何去寻求永恒、有常,从而摆脱这无常之苦。人活着,本身就是福,问题是不要把福享尽了,在福报未尽之时,抓紧学修佛法,以获得永恒、常在。正如:“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佛法中的空,就是指无常。

因此,学佛,不要只停留在见面言苦,吃素、念几句佛、经上,那只是表面,并未进佛法之门,而是要在上述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明了佛法。明了佛法也并不是能背下“禅门日诵”,日诵是为了方便,把佛门五宗的日诵集中在一起了。实际上,你修什么就只看什么好了,你若能打坐入静,那比背诵什么经都要强得多。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39:00 +0800 CST  
“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百千万劫难遭遇,愿解如来真实意”。此四句是佛门诵经、讲经时的“开经偈”,十分有名气,这是武则天女皇的手笔。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代女杰。她不是凡人,她的原名叫“龙彩珠”,是东海黄龙的第九个女儿。第八个即是前集中谈到的昆仑八妖。大女儿即是第二代天皇,即天公的易妃。龙彩珠是天后圣母的私生女,天后圣母就是妈祖,亦称海神娘娘,这段戏是天宫密史,世人无知。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40:00 +0800 CST  
龙彩珠召至天庭之后,因其极媚而得宠,被封为小王母娘娘,民间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就是此位。当时天庭中众女仙不服,有不少都被她打下界来,织女就是其中之一,织女又名七仙女,小名叫水珠。龙彩珠也多次被打下界,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一世,但她每次下界之后,又都是观音将她渡回。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41:00 +0800 CST  
武则天在世曾一度为女尼,其登位为女皇时,大兴佛教,如今佛门重要经典的开篇,均把她写的四句偈放在首位,大法师宣法时,也是先诵她的四句偈。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42:00 +0800 CST  
其在天庭时,原住在水晶宫,此宫现为九天玄女所居。在天庭的一密室里,现供有小王母娘娘的灵位,她目前已不在天庭。

市俗间的佛门僧人往往自持为大,这并不符合释佛的教悔,释佛待天人一向是以礼相待,相互尊重,并无市俗间僧人的那般分别之心。有时佛、菩萨也开开玩笑,居然让市俗众经之首,都印上王母娘娘的四句偈。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43:00 +0800 CST  
不少修行、修炼的人,修持一段时间之后,因感觉不到进展而懈怠,而放弃,或生燥心而烦恼。殊不知修行一事急不得,不是今天修一阵明天就可修成,而不必再修,修持是一辈子的事,并不是三、五个月或三、五年就可修成的,要不急不燥把修持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修持就是生活。必须切记一条:修行是突击不出来的,但有的人起修时间不长,却进展很快,这种情况是两种原因:

一是往世的根基;二是神力的加持。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由于某种因缘所至,人不必和人去比,因为因缘不同,无法攀比,那是往世,种下的因,现世收得的果。

七年前,笔者在一园内见一女子习拳,每天只打这几式,反来复去的练,笔者问,你的拳已打得很不错了,为什么不换换别的拳种?答曰:此拳仅打了三年,还须再打七年,十年磨一拳。

拳尚如此,何况修行,若有人能持十年磨一打坐的思想,就可谓是有成的希望。释迦佛打坐六年,达摩面壁九年,若世人仅习打坐一、两年就起妄想:怎么还未成?难道你的根基比释佛、达摩还深厚吗?
楼主 dbsoldier  发布于 2014-01-24 22:44:00 +0800 CST  

楼主:dbsoldier

字数:24477

发表时间:2014-01-12 04:08: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0 22:47:59 +0800 CST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