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转帖:小时候踩死癞蛤蟆,被它告到阎王那里
1# yuanjue 发消息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大约在5-6岁的时候走过一次黄泉路,是被两个大人(男的)架着押到阎罗王面前的,我还记得他们架着我走的时候我还想挣脱,说胳膊难受,要自己走,然后两边的大人有一个说马上就到了。

后来被押到一个公堂上,公堂非常大非常空旷,屋顶高得感觉不到有顶。有一个官爷坐在公堂后面,离得比较远,感觉自己在堂下特别微小,然后押我来的其中一个大人叫我跪下。

旁边已经跪着两个女的,一个哭得很伤心,另一个不说话。当时堂上的官爷就问我为什么要踩死她们两上个,说这两个女的死前是两只癞蛤蟆。

然后我就说是我姐姐告诉我蛤蟆身上有毒,我怕它们的毒伤害到其他人。然后就听见官爷对那两个大人说把我姐姐也押过来。

后来我姐来了,不记得解的是什么了。只记得当时官爷说她们是人,你们是畜生。然后那个哭得很伤心的女的说自己死得冤枉,一定要报仇。

后面官爷劝这两个女的说可以马上去投胎做人。那个哭得很伤心的女的不肯走,官爷就说你投胎后自己去找他们讨账。

然后让两个大人把我和姐姐送回去。好像还说了我有什么任务,要好好做人什么的。

后来我迷迷糊糊醒来后,才知道自己发高烧烧了三天三夜不醒,后来我姐也发烧病倒了。我爸妈在东房间照顾我,我奶奶在西房间照顾我姐。

我那年踩死两只癞蛤蟆是真的,一只是大的,一只是小的。我去踩它们的时候它们都躲我,大的跑比较慢,没几步就被我踩死了,小的逃了很久,我不依不饶地追着硬生生踩扁的。我还记得踩死它们时它们发出的“呃”的声音,和人呕吐的声音很像。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对不起这两只蛤蟆。

5-6岁的孩子懂什么黄泉路啊,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那条是黄泉路,那个坐在堂上的官是阎罗王!而且,电视剧里的场景和我小时候经历的还有有出入的,比如我看到的阎王长得并不可怕,也并不魁梧。两个大人也不是黑白无常的形象。我是70后,我5-6岁的时候大部份内地家庭都没有电视,有也是黑白电视为主,那个时候连聊斋的电视剧都还没出,所以我能肯定是真的走了那段路的。

然后我前一份工作原本是公司的核心层,后来老板又请来了一个女高管,我隐隐就觉得她就是那只哭得很伤心的蛤蟆托胎来的。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下巴人中很短,两个腮邦子有点鼓,很多照片看起来就像个蛤蟆精。我对她很友善,她很任性(她比我小七岁),我也处处忍让,但她就是对我不依不饶,处处刁难,公司发生过几次大事件,都是她把我推出来背黑锅想让老板FIRE我,还借势在背后中伤我。

很多次我打算离职,但想想是幼时欠了她的。都把委屈咽下去了。希望这笔债就这一世还清吧!

遇到恶鬼投胎是比较倒霉的,谁叫自己当初招惹人家呢。

还有一个点要补充。就是我记得,当时坐在堂上的阎王说的居然就是我们当地的方言,两个大人也是说的当地方言,但是那只哭得很惨的蛤蟆我记得她说的好像是普通话(会不会它上辈子是北方人?)。所以我觉得阴朝地府和凡间也是一样有地域划分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阎官负责。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2 12:57:38 +0800 CST  
转帖:一个奇上加奇的真实因果故事
1# yuanjue 发消息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吕玉,老二吕宝,老三吕珍。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六岁那一年,喜儿跟邻舍家孩子去看庙会,结果一去不回,吕玉与妻子王氏一连找了数日都不见踪影。

吕玉心情非常郁闷,告别了王氏,外出做生意,一边四处打听探访喜儿下落。几年后的一天,吕玉走到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在厕所里拾到一个青布搭包,打开看时,都是银子,大约有二百两左右。

吕玉想道:“失主找寻不到,一定非常着急,说不定家破人亡呢。古人见金不取,拾金不昧,美德可嘉。我得在此等人来找寻,将原物还他!”吕玉等了一天,不见人来,只好往前走,在宿州地方一家客店里,和一个叫陈朝奉的人聊起生意。陈朝奉叹息说自己在陈留境内丢了一个搭包,搭包里有二百两银子。

吕玉问起搭包的模样,结果与他捡到的分毫不差。吕玉二话没说,便把搭包以及银子原物奉还给了陈朝奉。陈朝奉喜出望外,当下愿与吕玉均分,吕玉坚辞不肯。陈朝奉感激不尽,请吕玉到自己家中做客,并说道他膝下有一女,想与吕玉结为儿女亲家。吕玉便泪如雨下,把儿子走失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陈朝奉长叹一声,说,“我家里有一个小男孩,是几年前从别人那里花三两银子买来的。如今已十三岁了,就送与恩兄服侍左右,也当我一点报答之意。”

陈朝奉叫出小男孩,吕玉发现这个孩子左边眉角,有一个疤痕。吕玉心里一惊,因为儿子四岁时,也曾经跌损左边眉角,落下疤痕,于是问这孩子,“你原是哪里人,谁卖你到这里来?” 小孩道:“不是十分清楚,只记得爹叫吕大,还有两个叔叔在家。小时被人骗出,卖在此间。”

吕玉听罢,抱住小孩叫道:“我正是你的亲爹,没想到失散几年,竟然在此相遇!”

父子相聚,陈朝奉一家也非常欢喜。吕玉起身拜谢陈朝奉:“小儿若非府上收留,今日怎么能够父子重逢?”

陈朝奉道:“恩兄有还金之德,上天引导您到寒舍,才能父子团圆啊。”

于是,两家订下婚约。陈朝奉还拿出二十两银子,赠予父子俩,作为他们路上的盘缠。

第二天一早,吕玉父子作谢而别,在江边忽听得人声鼎沸。原来一只船遇险,落水的人正号呼求救。岸上人招呼岸边众小船去打捞救援,船工却索要酬劳,正在争吵不休。

吕玉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手头正好有二十两银子,何不赏与船工,叫他们捞救。 于是,他对众船工说:“快捞救,若救起一船人性命,我把二十两银子赏与你们。”船工们听后纷纷去救,须臾之间,一船人悉数被救起。 吕玉将银子付与船工分散。水中得命的,都来千恩万谢。只见内中一人看了吕玉大声叫道:“哥哥从哪里来的?”

吕玉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三弟吕珍,道:“是上天帮我捞救兄弟一命。”就叫喜儿见了叔叔。又把还金遇子之事,叙述了一遍。

吕玉问道:“你又为何到此?”

吕珍道:“自从哥哥出门之后,一去数年,有人便说哥哥在山西身亡,嫂嫂已是成服戴孝。二哥最近又要逼嫂嫂嫁人,嫂嫂不从。哥哥赶快回家,以安慰嫂嫂之心,迟了就怕会有变卦了。”吕玉听了非常惊慌,急忙叫船主马上开船,连夜赶路。

老二吕宝心怀不善,听说江西有人丧偶,要讨一个娘子续弦,吕宝就将嫂嫂与他说合,对方情愿出三十两银子。

吕宝得了银子向客人道:“家嫂有些固执,好好请他出门,一定不肯,所以今夜黄昏时分,派人抬轿悄悄地到我家来,只看戴孝髻的,便是家嫂。更不须多说话,扶她上轿,连夜开船去就是。”客人依计而行。

吕宝恐怕嫂嫂不从,并未马上向其透露,却私下让其妻杨氏去劝说她。

杨氏告诉王氏:“我丈夫已将你许配给与江西客人了,黄昏时分,客人就来娶亲,你须先收拾一下。”王氏哭起来:“我丈夫虽死,不曾亲见,且等待三叔回来,定有个明确的信息,如今逼得我好苦啊!”

杨氏左劝右劝。王氏坚意不从,道:“我现在还戴着孝髻,又怎能嫁人呢?”杨氏听了连忙去寻找头髻,也是天数,当然旧髻儿也寻不出一顶。于是将自己的头髻换给了王氏。 黄昏过后,江西客人引着灯笼火把,抬着一顶花轿,飞奔到吕家来,众人推开大门,只认戴孝髻的就抢。

杨氏嚷道:“不是我啦!”

来人只是抬她上轿,飞也似抬去了。

第二天早晨,吕宝回来。一进门看不见了妻子,却见嫂子头上戴的是黑髻,心中怀疑,连忙询问,王氏将换髻的缘故,叙述了一遍。

吕宝捶胸顿足,只是叫苦连天,原指望卖了嫂子,谁知倒卖了妻子。正当要出门,只见门外四、五个人一拥进来,不是别人,却是哥哥吕玉,兄弟吕珍,侄子喜儿,挑了行李货物进门。吕宝自觉没脸见人,从后门逃出,不知去向。

王氏接了丈夫,又见儿子长大回家,问其缘故。吕玉叙述了一遍。王氏也把江西人抢去弟妇的事叙述一遍,吕玉道:“我若贪了二百两非义之财,怎能父子相见! 若舍不得那二十两银子,怎能兄弟相逢?若不遇兄弟时,怎知家中信息。今日一家骨肉团圆,都是天意使然的啊!逆弟卖妻,也是自作自受,皇天报应,果然不爽。”

从此更加用心行善,家道日隆。后来喜儿与陈员外之女做亲,子孙繁衍,五世其昌,出了很多达官显贵。

诗云:“本意还金兼得子,立心卖嫂反输妻。世间惟有天工巧,善恶分明不可欺。”选自《警世通言》第五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结语:善恶分明不可欺,这是真理,因为因果不空,没有无果之因,也无因之果,因当下就是果。好比,我们对着镜子哭,镜子当下也对我哭,我们笑,镜子当下笑。没有等到下一秒。如果说我哭是因,镜子哭是果。那么这个因和果其实是一个东西。但是世间法的因果似乎有一点延迟,那也只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或者说果已经形成,但是报还要等到来世再显现。比如,恶徒挥刀杀人,果是人死了,报是恶徒会被警察抓。果在当下,报在后来。

造恶因,恶报当下现前,造善因,善报当下现前。那么造佛因,佛报也当下现前。所以佛在《法华经》中不止一次讲,一念信解,蒙佛授记。就是因为,信解法华经,明白一心三藏,就是在造佛因。佛立即授记。因为佛看到的因当下就是果。这就是花开莲现,即因即果。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3 09:00:28 +0800 CST  
慈心爱物

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性行仁义。衣弊。恐虱饥死。乃复取置衣中。数月间。终身无复虱。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为南康王子琳侍读。及明帝害诸王。泌忧念子琳。诣志公问祸福。志公覆香炉灰示之。曰。都尽无所余。子琳被害。泌往哭。泪尽。继之以血。亲视殡葬乃去。(孝义传)。

江泌是南北朝时南齐考城人(今河南省东仁县)。字士清,天性至孝,世人称呼他为江孝泌。少年时代,家境贫寒,白天替人砍劈木头做靴底,维持家计,晚上用功苦读,家贫没有灯烛,只有随着月光,手握书卷上屋顶读书。

江泌心性慈善,衣服破烂不能再穿,唯恐衣内虱子饿死,于是又将虱子取回放入所穿的衣中。数月之间,虱子竟也不忍咬他,不知不觉全皆不见了,从此终身不再生虱。日常食用青菜,不吃菜心,因为菜心含有生机,江泌不忍采折伤害,其慈心广及于物类如此。

后来江泌官至南康王子琳侍读,掌管教授康王经书,相处情谊深厚,仁义流露。

到了南齐明帝篡位,杀害诸王侯时,江泌忧虑顾念南康王子琳的安危,特往拜访志公禅师,请问祸福,志公禅师翻覆香炉灰烬说:“全皆灭尽无所余”,江泌怅然而返。

不久子琳果遭杀害,江泌奔往恸哭,伤痛欲绝,眼泪哭尽,继而流血,亲临丧祭直到出殡安葬,而后离去。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3 17:35:00 +0800 CST  
一代贤哲

陶宏景。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因而有娠。宏景读书万卷。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齐宜都王铿。为明帝所害。其夜宏景梦铿告别云。某日命过。无罪。后当生某家。因访其幽冥中事。多说秘异。因着梦纪。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戒。卒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申如恒。谥贞白先生。(处士传。并南史齐高帝诸子传)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时丹阳秣陵人(今江苏省江宁府附近)。其母梦见青龙从怀出来,并见两位夫人手持香炉前来,因而怀孕生陶弘景。

陶弘景自幼就有杰出的德操,读书万余卷,善于弹琴下棋,又善写草隶,爱好道术,精通阴阳五行医药等学术。为人谦和谨慎,进退默契,处事合宜得理,心如明镜,凡事过去便了,不留滞心中。

齐高帝时,任他为左卫殿中将军,引进做诸王侯侍读官,平日除奉朝会讲召以外,虽在豪贵门中,却闭门独处,不交外物,唯以批阅政事为务,天子治朝仪叙及一切旧事,多由他决断。后来上表辞禄,隐居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号为华阳真人。

齐武帝即位后,诚恳礼聘不出,国家大事常往商讨询问,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后来齐宜都王王铿被明帝所杀害,当天晚上陶弘景梦见王铿来告别说:“某月某日,命已过世,生平无罪,死后投生于某某家中……”弘景醒后,依梦中所见,前往访问,果然不差,有关幽冥中事,所说多神异应合,因而著作“梦记”记载下来。

陶弘景曾经梦见佛授他菩提记名叫胜力菩萨,于是到鄮县(今浙江省鄞县东)阿育王塔自誓受持五戒。

到了八十五岁时,自知世寿将尽,预先定死亡日期,又作“告逝诗”遍向亲友告别。到期,屈伸如常,颜色不变,果然解形升天,皇帝赐赠“中散大夫”谥号为“贞白先生”曾注本草,著有帝代年历、古今刀剑录、真诰、真灵位业图等书传世。

孝德格天

吴明彻。幼孤。性至孝。家贫无以葬。乃勤力耕种。时亢旱苗枯。明彻号泣。仰天自诉。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苗已更生。疑为绐己。及往田。竟如其言。秋而大获。足充葬用。时有伊氏善占墓。谓其兄曰。葬日必有乘白马逐鹿者经坟。此是最小孝子大贵之征。至时。果有此应。明彻即最小子也。侯景寇都时。明彻有粟麦三千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彻官至司空。(孝友传)

吴明彻南北朝时陈秦郡人,字通昭,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获利葬父。可是当时正逢旱灾,田里五谷幼苗都枯萎了,明彻见状伤痛号泣,仰天哭诉。一片诚挚孝心,感动上苍,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说:“谷苗已经更生了。”明彻不信,亲往察看,苗稼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当时有位叫伊氏的相地师,善于占卜墓地,对明彻的长兄说:“葬礼那天,必有人乘白马,追逐小鹿经过墓地,这是最小孝子将来必定大贵的征兆。”到时,果然有此应兆,明彻就是最小儿子。

侯景入寇京都时,明彻家中有粟麦三千斛,而邻里居民饥饿困穷,于是明彻建议其兄,按乡里每户人口,平分赈济,又与乡民同甘共苦,扰乱乡里的众盗匪听到消息,纷纷逃避而去,仰赖他救助而生存的民众甚多。

明彻以军事有功,累迁为安南将军,陈宣帝时协议北征,明彻决策请行,于是奉诏加升为侍中官职,统领众军,进而克服仁州,受封为南平郡公,迫近寿阳擒掳王琳等,奉旨为车骑大将军,进攻彭城,又大破齐军。官至司空,都督南兖州刺史。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4 07:48:39 +0800 CST  
转帖:佛教网摘站:行善小姐免灾祸
1# yuanjue 发消息
台湾有一位周先生,是一家“行善堂”的忠实会员。有一天,他对售票员陈小姐说:“我们这个行善堂是专门募捐从事各种慈善事业的,你愿意参加吗?”陈小姐非常高兴地报名参加了,而且当即拿出一个月的薪金,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尔后,她只要听说哪个地方出现灾难需要赈济,她都慷慨解囊。这位陈小姐也长得漂亮,行善堂的人都友好地称她为“七仙女”。

两年后的一天,陈小姐接到上司的指令,要她和另一位男同事到民雄去出差。同事用机车载她、沿省公路出发,至双福山大拐弯处,不幸与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擦撞,刹时间,机车被撞翻,男同事倒地受伤,撞断了一条腿。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小姐在发生车祸时却不在车上,而是在车祸后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跑步赶来,帮助处理救护工作。陈小姐原本坐在车上,什么时间下的车,这为男同事一点也不知道。

事后,很多人都感到奇怪,问陈小姐怎么会想到下车?陈小姐说:“我也感到莫名其奇妙。当时机车行驶到快到拐弯处时,好象减了速,不知怎么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拽着我下了车。下了车又糊里糊涂地跟在车的后面追,没想到不到几秒钟机车就出了事,实在做梦也么想到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

陈小姐幸运地逃避了一个劫难,实在无法用一般的常理来解释,只能说:“善有善报”吧。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4 11:29:45 +0800 CST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三世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服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持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4 12:40:57 +0800 CST  
孝德格天

吴明彻。幼孤。性至孝。家贫无以葬。乃勤力耕种。时亢旱苗枯。明彻号泣。仰天自诉。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苗已更生。疑为绐己。及往田。竟如其言。秋而大获。足充葬用。时有伊氏善占墓。谓其兄曰。葬日必有乘白马逐鹿者经坟。此是最小孝子大贵之征。至时。果有此应。明彻即最小子也。侯景寇都时。明彻有粟麦三千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彻官至司空。(孝友传)

吴明彻南北朝时陈秦郡人,字通昭,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获利葬父。可是当时正逢旱灾,田里五谷幼苗都枯萎了,明彻见状伤痛号泣,仰天哭诉。一片诚挚孝心,感动上苍,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说:“谷苗已经更生了。”明彻不信,亲往察看,苗稼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当时有位叫伊氏的相地师,善于占卜墓地,对明彻的长兄说:“葬礼那天,必有人乘白马,追逐小鹿经过墓地,这是最小孝子将来必定大贵的征兆。”到时,果然有此应兆,明彻就是最小儿子。

侯景入寇京都时,明彻家中有粟麦三千斛,而邻里居民饥饿困穷,于是明彻建议其兄,按乡里每户人口,平分赈济,又与乡民同甘共苦,扰乱乡里的众盗匪听到消息,纷纷逃避而去,仰赖他救助而生存的民众甚多。

明彻以军事有功,累迁为安南将军,陈宣帝时协议北征,明彻决策请行,于是奉诏加升为侍中官职,统领众军,进而克服仁州,受封为南平郡公,迫近寿阳擒掳王琳等,奉旨为车骑大将军,进攻彭城,又大破齐军。官至司空,都督南兖州刺史。

乱伦残杀 报应昭彰

太祖拓跋圭。不豫。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寮左右人不可信。追思既往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傍有鬼神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寻被子绍所弑。(太祖帝纪)

拓拔圭是南北朝后魏道武帝。本是东胡鲜卑族人。他的祖父什翼犍,在晋朝时封为代公。代公灭亡时,拓拔圭年纪尚幼,处境孤弱,跟随母亲投靠刘库仁。不久又奔往贺兰,依靠他的舅父,后经各部落推举为代王,于是在晋太元十一年立国号为魏,即位于平城。先后平定刘显等部落,又攻伐燕国,围攻中山,大破慕容宝,武功兴盛一时,在位二十二年,谥号道武,庙号称为太祖。

拓拔圭天性好杀又好色,早年曾因爱慕其母贺太后妹妹的美色,竟然不顾伦常,无辜杀害贺氏丈夫,夺占贺氏为夫人,生子名叫绍,绍性情凶暴,强横妄为,曾被拓拔圭把他头脚倒悬在井中处罚,直到将近于死,才把他放出。

到了晚年拓拔圭,身体害病,且国内常现灾变,内心烦闷不安,精神恍惚,有时数日不饮食,有时整夜不睡,一切灾祸,无处发泄,都归咎于属下,情绪喜怒无常,常说百官左右皆不可信赖,追念以往的得失,整天整夜不断地独自言语,就像傍边有鬼神与他对面质证一样。

朝臣来到跟前,凡有追叙他往日的过错,都被杀害,左右臣属在他面前,如有脸色变动,或是气息不调,行步不合礼节,惊慌而言辞失当的,都以为人家怀恶在心,因而变态表现于外。便怒气冲天,不分皂白,当场亲自殴击,被打死的朝臣,都陈列天安殿前,以示惩罚。于是朝内民间,人心惶惶,都怀着惊慌恐惧不安的心情。在内宫又常责备贺夫人的过错,往往藉故怒骂,且有将杀她泄恨的动机,贺夫人察觉惊恐,使人密告其子绍,绍便暗中勾结太监宫人,谋划妥当,一日夜晚,乘机越墙进入宫中,拓拔圭终被其子绍(杀夫夺妇所生的儿子)弑杀而死。齐王拓拔嗣闻宫中发生弑君惨变,即刻遣人告知将军安同等众,领兵讨伐,结果贺夫人及其子绍皆被诛杀。于是拓拔嗣即位为北魏明元帝。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4 18:22:32 +0800 CST  
笃信佛法诚实仁恕   身享遐龄名重九鼎

崔浩被收。恭宗(时为太子)谓高允曰。见至尊。但依吾语。既入见。恭宗言允小心密慎。虽与浩同事。然微贱。制于浩。请赦其命。世祖召允谓曰。国书皆崔浩作不。允曰。太祖记。邓渊所撰。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同作。然注疏臣多于浩。世祖大怒曰。此甚于浩。安有生路。恭宗曰。天威严重。允迷乱失次耳。臣向备问。皆云浩作。世祖问。如东宫言不。允曰。臣罪应灭族。今已分死。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实不问臣。臣无此言。臣以实对。不敢迷乱。世祖谓恭宗曰。直哉。此亦人情所难。而能临死不移。且对君以实。贞臣也。宜宥之。允竟得免。时世祖怒甚。允为诏。自浩以下。僮吏已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此。世祖怒。命介士执允。恭宗拜请。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族灭。余皆身死。宗钦临刑叹曰。高允其殆圣乎。高宗幸允第。或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高宗叹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又雅信佛道。时设斋讲。好生恶杀。每谓人曰。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济救人命。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卒年九十八。(高允传)

高允后魏蓨人(今河北省景县),字伯恭,自幼爱好文学,通晓经史天文术数,学问渊博,中年时在家教授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受业弟子千余人。后来北魏太武帝征召为中书博士,升侍郎官职,承领著作郎(专掌撰述国史),又奉诏教授太子景穆帝(恭宗)经书。

崔浩因国史事,犯罪被收押时,恭宗当时身为太子,对高允说:“我亲自引导卿朝见皇上,皇上若有问话,只要依照我的话回答便是。”到了朝见世祖(魏太武帝)时,恭宗说:“高允为人小心谨慎严密,虽然与崔浩同事,然而身份微贱,一切受崔浩牵制,请圣上赦免其罪。”世祖问高允说:“国书是否都出于崔浩所作?”高允说:“太祖传记是前著作郎邓渊所著述,先帝传记及现今传记,臣与崔浩共同著作,然而至于注疏,臣所注述比崔浩多。”世祖大怒说:“既然多于崔浩,那有生路可说?”恭宗惊惧,急忙替高允辩护说:“圣上天威尊严持重,高允小臣,一时迷乱,所以言语失去伦次,臣曾经详细问过,都说崔浩所作。”世祖问高允说:“太子的话当真不?”高允说:“臣罪该灭族,今已自分当死,不敢虚伪妄语。殿下只因臣侍讲于左右多年,哀怜于臣,所以特为臣乞求生路罢了,实在未曾问过臣,臣也未曾说过此话,臣以实回答不敢迷乱。”世祖感动便以感叹训导的语气对恭宗说:“实在正直啊!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却能在临死之前,言辞守死不变,这就是『诚信』,且能对君诚实不欺,真是一位难得的忠贞臣子,应该格外赦免其罪。”于是高允竟然得以赦免。

当时即命高允草拟诏书,自崔浩以下,僮吏以上与国史有关官僚,列出一百二十八人全皆抄杀五族。高允认为罪刑太重,疑惑不决,不忍草拟诏书,世祖一再诏谕急切催促,高允乞求进见,冒死极力谏正说:“崔浩所犯罪过,假若还有其他原因,那就不是臣所敢了知,若只触犯国史事件,罪刑不应如此诛连惨重……”世祖一时触怒命武士将高允拘捕起来。恭宗急忙为允拜请息怒,并以不忍圣上有伤仁德之理代允解释一番。世祖终为所动说:“假若不是此人震悟了朕,当更有几千人命受死了。”于是诏令崔浩罪灭五族,其余改判自身死罪。著作郎宗钦临受刑时感叹地说:“高允仁恕心地,真是接近于圣人境界呀!”高允经此大节,更见重于当世。孝文帝时累官进封爵位为咸阳公,又任散骑常侍,历事五位皇帝(太武、景穆、文成、献文、高宗)出入三省(尚书、中书、秘书)五十余年,未尝犯有过失,平审刑部三十余年,朝廷内外都称叹公平允当。

高允年老辞官归隐,不久朝廷又以安车征召为中书监,掌理机密,统领大臣,又命审议评定国家律令,当时高允虽已九十余岁,然心志智识,并不差减,皇上尊重他年高德劭,赐予他乘车入殿,朝见天子不必下拜,有国事入见参奏,特赐茶几手杖坐席,以备询问政事。承受器重恩礼待遇如此。

高允一生为人仁恕,沉静诚实,对宗亲笃厚,对旧友不忘,见有流离饥寒的人,便倾出家产赈济施与,使各得其所,或随其才能德行,推荐于朝廷。自己虽处于高贵地位,而自身生活简朴,如同贫寒之家。有一次高宗亲临高允住宅,只有几间草屋,室内布被敝衣,厨房只有些盐菜而已,高宗感叹地说:“古人的清贫,岂有比这更甚的吗?”高允平生笃信佛道,常设食斋供僧众,讲经说法,心存好生之德,厌恶杀生,常对人说:“我在中书省为官,曾有阴德救济人命,假若阳报不差,我的世寿应享百岁。”果然享年九十八岁高寿善终。谥号“文”赠号为“司空”。

弃德忘恩 夺财害命 奇祸随之

尔朱兆之入洛也。城阳王徽。走至山南。抵前洛阳寇祖仁家。祖仁一门三刺史。皆徽所引援。以有旧恩。故投之。徽赍金编著。马五十匹。祖仁利其财。外虽容纳。而私谓子弟曰。闻尔朱兆购城阳王。得之者封千户侯。今日富贵至矣。乃怖徽云。官捕将至。令其逃于他所。使人于路邀杀之。送首于兆。兆亦不加勋赏。兆梦徽谓己曰。我有金二编著。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兆既觉。意所梦为实。即掩捕祖仁。征其金马。祖仁谓人密告。望风款服。实得金编著。马五十匹。兆疑其匿。依梦征之。祖仁家旧有 十斤。马三十匹。尽以输兆。兆犹不信。发怒。执祖仁悬首高树。大石坠足。捶之至死。(纪 事本末)

北魏孝庄帝时,有藩臣尔朱荣,势力强大,虽居京外封地,仍能遥远控制朝政。孝庄帝心怀忧惧,听从城阳王徽的劝谏,等待尔朱荣入朝时,将他刺死,以绝后患。

不料尔朱荣死后,其侄汾州刺史尔朱兆兴兵攻入洛阳,要弑魏主孝庄帝,庄帝命城阳王徽统领内外,王徽受命,心忧惊怖,不知所从,于是暗中整理财物计划远走逃避,这时魏主发觉无可奈何,也想出走,在云龙门外,遇城阳王徽正乘马而去,魏主大声呼唤数声,王徽竟不一回顾而去,魏主终竟被尔朱兆捕获弑死。

城阳王徽,逃到山南抵达以前洛阳县令寇祖仁家,寇祖仁一家有三人官居刺史,都是当年城阳王徽所引进提拔的,因有这段旧恩,故来投靠。徽身边虽带有黄金编著,马五十匹,寇祖仁被这些财货迷惑,竟忘旧恩,表面上虽然容纳,而私下却对子弟说:“听说尔朱兆,现在正高价悬赏,收买城阳王徽的首级,得到他的首级,就可封赏,千户王侯,今日富贵降临到我家了…。”寇祖仁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心中喜极欲狂,于是欺骗恐吓,对徽说:“尔朱兆的追捕部属,就要来到,还是赶紧逃避别处躲避为妥。”徽信以为真,急忙离开,寇祖仁却命人在半路拦住杀死,并将其首级献给尔朱兆,不料尔朱兆并未给予寇祖仁任何勋劳赏赐。

不久,尔朱兆梦见徽告诉他说:“我有黄金二编著,马百匹,在寇祖仁家,你可以前往收取。”兆醒觉,认为所梦真实,于是前往拘捕祖仁,追问黄金马匹,祖仁以为有人告密,一望见兆,就诚恳服从,照实献出黄金编著,马五十匹,兆怀疑祖仁另有隐藏,依所梦数量逼令交出,祖仁无奈,将自家旧有黄 十斤,马三十匹,全部献出,兆还不信,拘捕祖仁,吊在高树上刑讯,忽然后山大石堕下,大树压倒,祖仁终被大石撞死。

呜呼!乘人之危,昧心夺财,不得保全,又赔上自家财货及性命,报应奇巧,丝毫不爽。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5 08:50:28 +0800 CST  
诚孝感格 祖目复明

张元。性谦谨。有孝行。精修释典。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儿竞取。元所得者。送还其主。陌有狗子。为人所弃。元见即收养之。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更弃之。元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狗为人弃。若见而不收。无人心也。未几。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其祖丧明三年。元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祐。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如此经七日。其夜。梦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谓元曰。勿忧也。三日后。汝祖目必差。元觉。告家人。居三日。祖目果明。有诏表其门闾。(孝义传。亦见北史)

张元南北朝时北周芮城人(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字孝始,个性谦和谨慎,有孝亲善行,传闻于世。深明佛理,精修佛道。

幼年时,邻居有两棵杏树,杏果成熟,多掉落到张元园中,其他小孩,都争相取食,惟有张元,年纪幼小,就懂得非己之物,不应私取的道理,拣到杏果,都送还邻家杏树主人。

又有小狗,被人遗弃在田陌中,挨饿受冻,张元见了,心中不忍,便抱回家收养,其叔父生气地说:“要这人家不要的小动物干什么?”命张元把它丢弃。张元说:“有生命的动物,都爱惜生命,就该慈心爱护,小狗被人丢弃,假若看见而不收养,这是有失仁慈……。”结果张元终于说服了叔父。不久,有人看见一只大母狗,衔来一只死兔,放在张元门前而后离去,似乎是母狗表达感激张元,收养它的小狗一番心意。

张元十六岁时,其祖父失明三年,张元日夜读诵佛经,虔诚礼拜,祈求佛菩萨加被祖父早日重见光明。

有一天,张元虔诚读诵药师经,见有“盲者得视”这句经文,于是便依照药师经上所说的方法,请七位僧人,点燃七盏明灯,七日七夜转读药师经,自己也依法行持,每次回向时,总是真情流露,声泪俱下,祈求说:“天人师呀!弟子张元为孙不孝,而使祖父失明,今以灯光回施法界,祖父一切罪报,元愿代受,祈求我佛,慈光加被,使我祖父历劫罪愆消灭,重见光明……。”如此殷勤虔诚祈求,经过七日七夜,有一天夜晚,梦见一老翁,以金鎞刮其祖父的眼睛,并对张元说:“不必忧虑,三日后,你祖父眼病必然消除。”张元喜极而醒,将所梦遍告家人。三日之后,祖父眼睛果然复明。皇上听到张元孝德感召,特赐诏书嘉勉表扬,光耀门 闾。

深明佛里 孝亲笃行  恬淡持躬 慈悲济世

李士谦。性孝。母忧服阕。舍宅为伽蓝。毕志不仕。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家富于财。躬处节俭。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哄讼。士谦出财补其少者。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成善士。见盗刈其禾黍。默而避之。出榖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榖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他年又大饥。谦罄家资为糜粥。赖以全活者万计。至春又出粮种。给贫乏。赵郡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李参军遗惠也。尝有客不信佛家报应之义。以为外典无闻焉。谦喻之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耶。佛经云。轮转五道。无复穷已。此则贾谊所谓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东。贤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鲧为黄熊。杜宇为鶗。褒君为龙。牛哀为兽。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黄母为鼋。宣武为龟。邓哀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乌。书生为蛇。羊祜前身李家之子。此非佛家变受异形之谓耶。客曰。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作。木岂有心乎。客问三教优劣。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不能难。卒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李士谦传)

李士谦隋朝平棘人,家居赵郡(今山东省)字子约,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十二岁时,魏广平王,征召为参军。北齐时屡次征召,都不就任。深明佛理,善于谈论玄理。其母去世,守丧三年,期满除服,便捐舍屋宅为佛寺,立志毕生不为官,自己因感念年幼而孤,受持五戒,未曾饮酒食肉,口中从不说杀害生灵的言语。家中富有,自己生活却非常简朴,而以资财赈济施舍,为自己应尽之义务;州郡乡里,凡有丧事,家贫无力埋葬的,都随其缺乏,供给救济。邻里有兄弟分家,因财产分不均而打官司,士谦便出钱财,补足双方而息事,兄弟惭愧感动,互相推让,结果都成为一乡善士。有时发现小偷在割他成熟的稻谷,士谦不但不去制止,反而默默避开。经常又出谷米数千石,借给乡人,遇年景饥荒,五谷不熟,债务人无法还债,都来道歉,士谦说:“我家谷米有余,本来就准备用于赈灾救济的,岂是为自己求获利益的呢?”于是召集所有债务人,设酒席聚会,当众将借据焚毁并说:“债已了结,请诸位不必挂念。”

经过数年,又逢天旱饥荒,士谦尽将家中所存粟米做糜粥,赈济饥荒,由此得以保全生命的乡民,数以万计。到了春天,又以谷种,赠给贫穷农人播种,赵郡百姓,沾受恩德者,都抚慰着子孙说:“我们能有今日,都是李参军赐给我们的恩惠,愿我子孙,永远铭记,设法报答。”

当时曾经有客,不信因果报应,认为古来各家学说,从未申述,不足采信,特来问难于李士谦,士谦比喻说明:“儒家有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之说,史上皆有事实可考,岂不是善恶吉凶因果报应的明证呢?佛经所说的众生轮转五道,无有穷止,这就是汉朝贾谊所说的“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 的道理,佛法尚未传入中国,古圣贤哲,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

至于历史上尧舜时,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周末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褒君变为龙,春秋时鲁人牛哀转化成走兽,彭生死后变豕,汉朝如意变犬,又有黄母变鼋,宣武为龟,邓哀转生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鸟,书生为蛇,以及晋羊祜前身,为李家儿子。这些历史记载,班班可考,岂不是佛家五道轮回转生,变受异形的证据吗?”客又问:“那有松柏树,后身变为云栎树呢?”士谦说:“这是无意义的论辩,变化由心所作,树木那有心思呢?”客再问:“三教,优劣如何?”士谦说:“佛教如日,道教如月,儒教如星,三教并行,照耀世间,故应广行三教,昌明于世,以济世救民,才是天下苍生之福。”客终不能难为士谦,拜辞而去。

士谦享年六十六岁逝世,赵郡士女,听到消息,无不痛惜流涕,都说:“为什么我们不死,而让李参军死呢?”参加丧祭会葬的人士,多达一万多人,又为士谦树立石碑于墓,永垂纪念。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5 13:57:32 +0800 CST  
嗔心所感 受形蟒蛇

郗后。嫔于武帝。酷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露井上为殿。常置银鹿卢金瓶。灌百味以祀之。(梁后妃传)

郗后是梁武帝的宠妃,性情嫉妒残酷,死后化为一条大蟒蛇,进入后宫,常会现出龙形,一日偶在后宫殿上,盘旋骚扰,张口吐舌,全身反射出鳞光,闪闪照灼,直对着梁武帝,武帝大为惊骇,以为妖孽作祟,只好在露天井上建立祠堂,用银质鹿卢(井上汲水器具)以及金瓶,内盛百种食物来祭祀。

有一天蟒蛇托梦于梁武帝说:“我是昔日后妃郗氏,因嫉妒六宫妃嫔,心存惨毒,忿怒一发,就像烈火燃烧,弓矢发射,常常损物害人,由此罪过,死后堕生蟒蛇。没有饮食可以充饥,又无洞穴栖身,饥困交迫,自力不能克服,又身上每一鳞甲内,生有很多小虫,叮咬肌肉,如同锐锋钻刺,痛苦难堪。得此蟒身,并非寻常蛇类,还有变化能力,不因皇宫深严,所能阻碍。感念皇上平昔爱护深厚,因此托此丑陋形骸,陈露皇上面前,祈求为作功德,拯拔我的苦难。……”梁武帝惊醒,悲叹感慨,心神不安,忧忧不乐。次日集合众沙门(和尚),询问救拔苦难最善方法,志公禅师说:“这是郗后过去罪业所感,必须至诚勤恳,礼佛拜忏,仰仗佛力,才能救她。……”

于是梁武帝大发悲心,恭请志公禅师广集藏经玄文,恭录诸佛圣号,作成十卷忏愿文,名为“慈悲道场梁皇宝忏”。启建道场,聚集高僧,恭诵忏法,为郗后洗濯罪愆。武帝也亲身为郗后虔诚拜忏,忏悔郗后往昔罪业。过了一段时日,在宫室内忽然闻到一股异香,又看见虚空中有一位容仪端丽的女人,向梁武帝说:“我就是蟒蛇的后身,承蒙皇上为我超度荐拔,如今我已脱离蛇身,得生忉利天宫……。”说罢,再三恭敬致谢,忽然不见。

以上所述就是拜忏功德感应,蒙三宝慈悲威德神力,而使郗后消灾灭罪,脱离苦难,超升天界。从此以后,此一部忏本,流传至今,凡有虔敬礼忏,所祈求者,皆有灵异感应事迹。

强取豪夺

宋王僧达。幼聪敏。好鹰犬。躬自屠牛。兄锡。罢临海郡还。俸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辈。辇取无余。为宣城太守。游猎无度。受辞辨讼。多在猎所。迁吴郡太守。西台寺多富沙门。达遣主簿率门义(家丁也)。劫寺内竺法瑶等。得数百万。后高阇。与沙门昙标等谋为乱。帝以僧达屡经犯忤。因陷之。赐死。(宋王僧达传)

南宋王僧达,幼年天资聪敏,可惜不能用于正轨,爱好游猎,以追逐射杀禽兽为乐。又常亲自屠牛。他的兄长王锡,罢临海郡回乡,积集俸禄百万以上。王僧达趁他不备,一天夜晚,暗中命家奴偷运而归,无所余留。

后来僧达当宣城太守,不务政事,终日游猎,毫无限度,审问百姓诉讼案件,多在游猎途中处所,草草了事,是非不能公断。其后又迁任为吴郡太守,当地西台寺内沙门(和尚),多富有资财,王僧达便派遣主簿官率领家丁,威逼强取寺内竺法瑶等和尚建寺的资财,合计数百多万。无形中犯了盗窃常住财物之根本重罪。

后来有高闇与一和尚昙标等谋划反叛,事机泄漏,宋帝因王僧达屡次触犯忤逆意旨,因此故意陷他与叛党同谋的罪名,赐他自杀身死。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5 20:31:59 +0800 CST  
卖师惨报

宋袁粲。镇石头。齐高帝将革命。杀粲并其子最。粲小儿数岁。乳母将投粲门生狄灵庆。庆遂抱以首。乳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难归汝。奈何杀郎君以求小利。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见汝灭门。此儿死后。灵庆常见儿骑大狗。戏如平常。年余。忽一狗走入家。遇灵庆于庭。噬杀之。少时。妻子皆殁。此狗即袁郎所常骑也。(宋袁粲传)

袁粲南朝宋阳夏人(今河南省太康县)初名愍孙,事奉宋明帝时,改名为粲,字景倩,累官中书令,才气豪放,虽位居高显,而不以琐事牵怀,在家常独自步行花园林间,吟诗饮酒,自得其乐。

明帝去世,袁粲与褚渊同受明帝临终遗命,辅佐后废帝登位,这时桂杨王休范反叛,袁粲举兵讨平。迁官尚书令,到了顺帝时,又迁为中书监,镇守石头城,当时萧道成图谋篡位,袁粲计划除掉道成,被褚渊泄漏消息,萧道成便派遣部将,攻入石头城,要杀袁粲,粲长子袁最,以身保卫袁粲而受重伤,临终袁粲对儿子说: “我不失为忠臣,你不失为孝子。”父子同时被杀殉身。百姓哀痛作歌谣说:“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为褚渊生。”

袁粲幼子年只数岁,乳母抱他逃往投靠袁粲的门生狄灵庆,不料狄灵庆竟暗中抱去献给萧道成,以求封赏,乳母号啕痛哭,大呼说:“天呀!粲公从前对你有恩所以我才冒着危难,前来投靠于你,奈何你竟泯昧天良,为求私利,杀害恩公子弟,假若天地鬼神有知,我一定会看到你遭受灭门惨报。”

自小儿死后,狄灵庆恍惚中,常见小儿像平常一样,骑着大狗游戏。经过一年多,有一天,忽然来了一只大狗,撞入狄灵庆大厅,遇见狄灵庆,便猛扑过去,狠狠地咬杀致死,不多时,其妻及其儿子也都相继死亡。乳母所言,果然应验。这只狗就是袁粲在世时所养的。究竟是狗为主人报仇?或是小儿化为厉鬼报怨?冥冥中自有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5 23:51:13 +0800 CST  
佛徒风范 廉顽立懦

沈道虔。少仁爱。孙恩乱后饥荒。与兄子共釜庾之资。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窃其园菜者。虔自逃隐。待窃者去。乃出。又有拔其屋后笋者。令人买大笋送之。曰。欲屋后竹得成林耳。盗者不取。使置其门内而还。尝以捃拾自资。同捃者或争穟道。虔谏之不止。悉以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事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禺为作衣服。并钱一万。与之。虔悉分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少年相率受学。咸得有成。累世事佛。推父旧宅为寺。每四月八日请像。辄举家感恸焉。(隐逸传)

沈道虔南朝武康人(今浙江省吴兴县南),从小就有仁恕心肠。当孙恩之乱后,遍地饥荒,沈道虔倾出谷仓救济,又出资供给兄弟子侄辈生活所需。

郡县州府,征召道虔到郡府为吏,先后共十二次,道虔都不去就任,隐逸石山精舍,自力耕种,虽困苦穷乏,不改志节。

有人偷他菜园里的蔬菜,道虔看见,不但不责怪,反而躲开回避,等待偷菜者离去后,他才出来。

又有人偷拔他屋后笋子,道虔便命人买大笋送去,并告诉他说:“我家屋后竹笋,要留着长成竹林,你要笋子,我可以买来送给你。”盗笋者感到惭愧,不敢收取,使人送回放置道虔门内,然后回去,从此不再偷窃。

沈道虔生活困苦时,曾经拾取谷穗维持生活,同来拣拾谷穗的,常因争拾秀美的谷穗,发生争吵冲突,道虔出面劝谏不止,便将自己所拾得的谷穗,全部分送给他们,相争吵者被感动而停止纷争。由于道虔平素的雅量风范,乡里人每有争执或有不名誉的事情,便说:“不要让沈居士知道。”

冬天道虔无棉衣御寒,有富家戴禺为他做了新衣并送他一万贯钱,道虔全部转送给贫困无衣的兄弟或弟子。乡里少年,相率跟着道虔受学,由于言行合一,厚道宽恕,精诚感召,学子个个都很有成就。宋文帝闻知道虔的风范与德教,下令郡县随时供给日用所需。

沈道虔家中累代信奉佛教,他献出其父旧有屋宅园地,建造佛寺,每年四月八日佛诞节,亲率全家人前往佛寺虔诚礼佛,由于真诚恳切,全家往往感动泣下。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6 13:21:40 +0800 CST  
仁德医术 泽及幽冥

徐秋夫。工医术。为射阳令。尝夜有鬼呻。声甚凄惨。秋夫问何须。答言患腰痛。死虽为鬼。痛犹难忍。请为刍人。按孔针之。秋夫如言。为灸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埋之。明日。见一人谢恩。忽然不见。当世伏其通灵。孙文伯。亦精其业。宋宫人患腰痛牵心。辄气绝。文伯曰。此发症也。以油投之。即吐得一物。如发。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张邵传)

徐秋夫南朝宋人,精通医术,当他任射阳县令时,有一天夜晚,听见窗外,有鬼呻吟,声音非常凄惨,徐秋夫进前问鬼,为什么这样愁苦?鬼回答说:“我在世时,身患腰痛病,死后变化为鬼,形体虽亡,可是腰病仍然存在,痛楚难忍,久闻大人,仁心仁术,祈求为我做一草人,按穴道针灸,医治我的病患。……”秋夫深为怜悯,应许了他的请求,于是做了与真人相像的草人,按经脉针灸穴道四处,及肩井三处,然后设坛祭祀,将草人埋葬。

第二天晚上,在家中室内突然出现一人,向徐秋夫叩谢愈病之恩后,忽然不见。当时世人闻知,都赞叹佩服徐秋夫的仁心医术,能通幽灵。

当时又有一位孙文伯,也精通医术。南宋宫内有宫人害腰痛病,痛楚严重牵连心脏,便气绝昏倒。孙文伯为他悉心诊断说:“这是腹中硬结,气郁为害。”于是用油一碗,令宫人服下,随即吐出一团怪物,状似头发,长约三尺,头部已成蛇形,蠕蠕能动。宫人多年痼疾从此除愈。

诉怨索命 昭示因果

豫章王嶷。高帝第二子。宽仁。得朝野欢心。薨后。见形于沈文季曰。我未应便死。太子加膏中药。使我痈不差。复加汤中药。使利不断。吾已诉先帝。因出青纸文书。示文季曰。与卿少旧。(年少旧交也)因卿呈上。文季秘而不传。甚惧此事。少时太子薨。(齐豫章王嶷传)

南齐豫章王萧嶷,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次子,齐武帝的二弟,官至大司马太傅职位,为人宽厚仁慈,廉洁节俭,深得朝臣及百姓的欢心与拥戴。不幸于齐武帝永明十年去世。

萧嶷去世后,冥中现形于侍中左仆射沈文季(字仲达,为人宽雅正直)面前说:“我命不该绝,是太子长懋(武帝长子)心怀嫉妒,将毒药加入膏药中,使我身 上疮更加恶化,红肿发炎,痛入项脊,又加毒于汤药中,使我腹泻不止,以致丧命,我已向先帝陈诉,来索太子性命。”说罢,取出一道青纸文书交给沈文季说:“我与你少年旧交,情同手足,因此请你将这张青纸文书转呈皇上。”沈文季心中惊惧万分,将这件事,隐密在心,不敢传出。

第二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正月,太子长懋突然去世。果然应验了萧嶷死后现形告知沈文季索命情事。

匹夫无罪 聚财贾祸

齐曹武。在雍州致钱七千万。东昏即位。利其财。诛之。收兵至。武叹曰。诸人知我无异志。所以杀我。政欲取吾财货伎女耳。武虽武士。有知人鉴。谓梁武曰。卿必大贵。今以弱子相托。每密送钱物好马。帝多乏。就武换借。未尝不得。遂至十七万。及帝即位。忘其惠。忽梦如田塍上行。两边水深无底。梦中甚惧。忽见武来。负之得过。曰。卿今为天下主。乃忘我顾托之言耶。我儿饥寒无衣。昔所换十七万。可还。令其市宅。帝觉。即使主书送钱还之。使用市宅。子世澄。世宗。并蒙抽擢。(齐曹武传)

曹武南齐下邳人(今江苏省邳县东),字士威,以功爵为侯,后来转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曾在雍州聚集钱财达七千万贯,富甲一方。齐东昏侯即位后,看中他的财宝,诬以谋叛罪名,下令诛杀。当收押官兵来到家中时,曹武感叹地说:“各位都知道我没有丝毫叛离的心意,如今却要杀我,主要原因是要夺取我的财宝以及歌伎美女……。”于是被杀身亡。

曹武虽然是位武士,但有知人之明。生前曾经对梁武帝说:“你将来必定大贵,我以小儿先相托付,将来望你多予提拔照顾。”当时武帝尚未显贵,曹武常暗中赠送好马钱物相助,梁武帝每有缺欠,即向曹武借贷,都能如愿,前后合计多达十七万贯。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竟忘却了昔日曹武的恩惠,有一天,忽然梦见独自在危险的崖上行走,崖的两边,水深无底,正在惊惧无措之时,忽见曹武前来,背他到平坦之地后,对武帝说:“你今日贵为天子,难道竟忘却往日相托的诺言?如今我儿子艰难困苦,挨饿受冻,昔日借与你的十七万贯,如今可以给我儿子买房屋置家产,安定生活。”武帝觉醒,忽然省悟,即刻命主书官送钱还给曹武的儿子,使他能购买屋宅家产。后来曹武的儿子曹世证、曹世宗等,都蒙受武帝提拔。

好生戒杀 遗泽子孙

齐曲江公遥欣。宣帝兄。年七岁。出斋时。有小儿善弹飞鸟。遥欣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空中飞翔。何关人事。左右感其言。遂不复弹鸟。明帝入辅。欣参预政事。凡所谈荐。皆得其人。卒谥康公。子畿。十岁能文。有弟九人。恩爱笃睦。性温和。与物无竞。沈约见其文。叹曰。始验康公积善之庆。畿位尚书左丞。末年专释教。为新安太守卒。子清。有文才。为永康令。(齐宗室传)

南齐曲江公萧遥欣字重晖,是齐宣帝的兄长,学问渊博,仁慈爱物。幼年时年仅七岁,有一天从书房出游郊外,看见一群小儿,以弹弓射击飞鸟游戏,空中无辜的飞鸟,都成为他们游戏的牺牲品,萧遥欣心中不忍,便进前对众小儿劝解说:“游戏有多种,为何要玩这种弹射飞鸟,杀生害命的游戏呢?鸟儿自由自在,优游飞翔于空中,对人类有何妨碍?为何忍心杀它取乐呢?”众小儿被他一番话所感动,从此不再弹鸟游戏。

齐明帝萧鸾入宫辅佐宣帝时,萧遥欣也参列商讨政事,凡是遥欣所提供的政见皆确当而被采用,所推荐的人选,都恰得其人。

遥欣去世后,皇上特赐谥号为康公。

萧遥欣的儿子萧畿,天资聪明,年仅十岁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九人,彼此恩爱和睦,性情温和,与物无争,为当世人所称羡。

太子家令(官属)沈约见萧畿的文章,称叹地说:“康公(萧遥欣)有这样才智特出的儿子,应验了他生平积善遗给子孙的福泽。”萧畿官至尚书左丞,晚年好佛,专心修学佛法,任新安太守时去世。萧畿的儿子萧清,也文才并茂,名望显达,官为永康令。子孙荣贵。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6 18:00:55 +0800 CST  
至诚求佛 必遂所愿

晋安王子懋。齐武帝第七子。诸子中最为清恬。七岁时。母病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花竟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齐武帝诸子传。及齐书)。

南齐晋安王萧子懋字云昌,是齐武帝第七子,为人廉让好学,武帝许多儿子当中,子懋品行,最为纯洁孝顺。起初官为都督江州刺史,后来加任侍中官职。

当萧子懋年仅七岁时,其母阮淑媛害病沉重,恭请和尚设坛祈祷;有人献上莲花,和尚用铜器盛水,将莲花茎端,浸在水中,供奉佛前。萧子懋至诚跪在佛前,涕泣祈求说:“假若我母病体,能仰仗佛力加被由此康复,祈愿莲花直到斋醮完毕,终不枯萎。”七日斋期完毕,莲花果然更显鲜红,察看铜器中,稍有根须长出,其母从此病愈。当时世人都赞叹子懋孝德感召。

见利思义 名德俱彰

梁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寺库质钱。后赎苎。于苎束中得五两金。彬送还寺库。梁武帝为布衣时闻之。及践祚。以彬带郫县令。将行。同列五人。帝诫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相嘱。由此名德益彰。(梁甄法崇传)

甄彬梁朝人,在他困苦时,曾经以一束可以织布的苎做抵押,向长沙寺观当铺借钱。后来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些金子,不是我分内该得的,我不能无缘无故吞没,于是随即送还当铺。这件事在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已曾经听说,心中对甄彬的人格修养,非常赞赏。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便任用甄彬,派他前往带郫郡,当地方县令。临走之前,同等官位五人,武帝一一告诫他们,为地方县令,应以廉洁慎重最为重要,愿卿等多多加勉。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洁美德,所以寡人就不用再以这些话,相以嘱咐了。”从此甄彬的声望德行,更加彰显,传遍天下,留芳万世。

循吏风范

孙谦。为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布恩惠之化。恋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之。一无所纳。齐初为钱塘令。御繁以简。狱无系囚。及去。百姓载缣帛送之。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借空车厩居焉。梁天监时。为零陵太守。郡多猛兽为暴。谦至绝。及去官之夜。猛兽即害居人。谦为郡县。常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居官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卒年九十二。(循吏传)

孙谦梁朝东莞莒人(今山东省莒县)字长游,曾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对百姓广布恩泽教化,南方蛮獠种族,都感恩图报,争相赠送珍宝。孙谦对他们多方安慰勉励,然后差遣他们离去,一律不予收纳。

南齐初年,孙谦当钱塘县令,到任后,治理县政,简化繁苛政令,便利百姓遵行,人民深受感化,都安分守己,不敢为非作歹,由此牢狱内,没有犯法的囚犯。到了去官时,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运载丝绸绢布赠送,孙谦辞谢不受。由于他居官清廉,公而忘私,因此去官时,依然两袖清风,连一间可以安居的私宅都没有,为人廉洁无私到这种程度。

梁武帝天监年间孙谦当零陵太守,郡内常有猛兽为患,孙谦到任后,就此绝迹,到了离去官职的第一天夜晚,猛虎又出现为害百姓。

孙谦当郡县,常劝导百姓从事耕田种桑养蚕,务必做到地尽其利,因此每年收入,常多于邻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孙谦为官,俭约朴实,冬天布被草席,夏天没有蚊帐,然而夜间睡眠,从来未曾被蚊蚋叮咬,大家都觉得非常奇异。身康体健,安享天年至九十二岁高寿才逝世。

厚 道

顾协。事亲孝。与友信。除新安令。未至县。遭母忧。送丧还。于峡江遇风。同旅皆漂溺。惟协一舟触石而泊焉。咸谓精诚所致。初为廷尉。正冬衣单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与之。惮其清严。不敢发口。尝有门生来。知协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怒。杖之二十。因此绝于馈遗。自丁艰忧。遂终身布衣蔬食。不娶。后因少时娉女。年六十余未嫁。义而迎之。(梁顾协传)

顾协梁朝人字正礼,博通群书,对文字及禽兽草木,尤其精详,被举拔为秀才,尚书仆射沈约见他的策论,赞叹地说,江左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作品。临川王听到他的声名,便征召他掌理书记。

梁武帝普通年间,诏命天下荐举贤士,湘东王奏表荐举,顾协奉召官任通直散骑侍郎。又为鸿胪卿(九寺大卿之一)。去世后,谥号为温。

顾协为官清廉有志操,起初任廷尉正(官名)时,冬天衣服单薄,同处做官的寺卿蔡法度,对人说:“我看顾郎衣服单薄,想解下我的衣服送他御寒,但是看他那清廉严正的气度,又怕碰壁,因此始终不敢开口。”又曾经有门生来访,知道顾协廉洁,不敢赠送厚礼,只以钱二千奉送,顾协很生气自己门生,竟然不了解他的为人,于是命人鞭打二十下,以予严厉教诲,从此无人敢来送礼。顾协在官署中十六年,节俭朴实器具衣服饮食,从不改常度。

顾协事亲至孝,与朋友交往,重信义,曾任新安县令,未到任所途中,遭逢母丧,送丧回来,船行到峡江,忽遇暴风,同行旅客船只,都漂沦沉溺,惟独顾协一船,触到石头而停泊,免受灾害,大家都说,由于顾协精诚孝心感召所致。

顾协自从母丧后,从此布衣蔬食,终身不娶。后来因少年时,曾经娉一女子,年纪已经六十多岁,尚未出嫁,顾协闻知,为尽道义上的责任,于是将她迎归。

一念善因 终有善报

阴铿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曰。吾侪终日酣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为贼擒。或救之获免。问之。乃前之行觞者。(梁阴子春传)

阴铿字子坚,南朝时陈人,博览史传,能诵诗赋,尤善于作五言诗,名震当世,深受陈文帝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有一次与宾友聚会宴饮,见斟酒的人来回辛劳,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于是转过身来,亲授美酒一杯,烤肉些许,让他分享;在坐宾友,都以奇异的眼光笑他。阴铿解释说:“我辈终日畅快饮酒,然而执酒杯斟酒的人,却为人忙碌,而不得品尝酒味,这不近乎人情。……”一片体念关顾之情,流露言表,斟酒的人,默默地感念在心。

到了侯景之乱,阴铿将被贼寇擒获时,在这紧急关头,忽然有人奋不顾身地营救他脱离贼难。询问之下,原来营救他的,竟是昔日宴饮会中斟酒的人。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7 00:26:09 +0800 CST  
邪淫危害:我被色情电影害惨了!!



写这篇文章,没别的,就是想给所有人一个反面的教材,让大家以警示!

现代社会的人们都认为满足淫欲是享受,其实不然!我有次看过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时针对国外很多成人杂志里面那些艳星的报告,报告称90%的色情“艳星”都是横死,要不就是车祸,要不是就是心脏病发作,要不就是遇到匪徒!当然在日本很多拍摄色情影片的“女星”也都是一样横死家中!可见淫欲并不是什么享受,是杀人害命的毒蛇!

这很好的印证了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拍摄色情片的“艳星”,她们能成为艳星是因为她们拍的片子有很多人看,越是有很多人看,她们的恶业就越重,所以90%的“艳星”年纪轻轻横死家中,甚至有些“艳星”尸体腐烂家中都没人知道!如果按照佛法来看,这样的死法一定是堕落的!活着的时候惨死,死后还要堕入恶道受苦!而且她们拍摄的影片害了多少人,她们要等这些被害人的业报都报尽了她们才可以出来!出来以后还要一一去还债!

好了,说我的故事吧,我就是被色情影片害的!

我是一个独生子今年27岁,我出生在城市,家庭条件也很不错!我自小性格也很憨厚淳朴,对人友善,这本来都是很好啊!从小学一直都初中,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而且我就读的学校不是市级的重点,就是省级的重点!我也很清楚的记得,这个阶段,我做人友善没坏心眼,成绩也好,周围不论亲戚朋友都很喜欢我!

可是自从沾上了邪淫的恶习之后,这一切情况就开始慢慢的变了!

最先改变的是意念,以前学习很好的时候,我每天的心思都放在功课上,也不太容易被别的东西分心,别人爱看电视,我都不太看,别的小孩周末都出去玩,我都是在家里学习,当然父母对于我过去那种表现也是很满意的!

最开始让我分心的是我们在初二初三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听流行歌曲,当时没有互联网,只能是VCD放一些碟,首先我经常会注意到碟里面很多女明星,穿的很暴露,我每次看到这些都会想不由自主的多看两眼,当然可能这个时候开始发育了的原因吧!(当然现在的小孩可就更苦了,我们那时候资讯不像现在那么快,毕竟接触的是少数,现在的小孩打开互联网到处都是,甚至是知名的互联网,而且现在的女明星暴露的程度可比我们上学那时候严重多啦)

紧接着,我们同学之间就会开始讨论,哪个女明星身材好,哪个漂亮,哪个性感啊!这之类的话题!其实这已经是种下了恶种!就像印光大师说的,要戒掉对于贪淫巨大的诱惑,首先要从起心动念开始!可是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要赶快斩草除根啊,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是受到同样的毒害!(当然我想这种毒害在今天的年轻人会更重)

后来这种类似的讨论多了,就有一些同学说:“你们每天讨论那些女明星算个啥,要不要看点更刺激的”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就跟着去到他家了,然后他给我们放碟是黄色的,我们一看这个电影里面的男女都是全部裸体啊,当时因为还很小也不懂得生理知识,几乎看不懂那些影片里面的男女在干什么!我那同学还和我们解释,告诉我这些男女是在干什么!……

自从这以后,我们有了以上的经验,我们对于女性的研究更投入了,每天下课,放学回家,都在讨论这个女的,那个女的,甚至在大街上遇到的不认识的女的,当然讨论的都是以上那些很低下的话题!由于每天输入这些恶的种子,时间长了不由自主的开始想入非非,看到女性就看对方的胸部,看对方的腿,想那些肮脏的事情!那时才上初三啊,现在想起印光大师说的话,如果那些女的是你的长辈,是你的姐妹,是你亲戚,你会用这种心态和眼神去看去想吗?

到了这个阶段,分心就很严重了!因为每天在想这些事,每天和同学探讨的都是男女,所以同学之间都开始找女朋友,搞谈恋爱!(这些都谁教的啊?就是电视、电影、连续剧,现在哪个电视不是搞这些嘛)因为要谈恋爱,要搞对象,那肯定首先自己就要打扮,因为自己以前一直都忙于学习,穿得都很简单,哪有时间来顾打扮啊,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开始关注那些名牌,看自己穿什么要有吸引力,同学之间开始比较谁穿得好看,可是那时仅仅是学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去哪搞名牌啊?名牌一般都还挺贵,所以就和父母要钱,刚开始父母还给,可是后来买一件不够啊,要多买可以多换花样嘛,后来父母也不太愿意我这么浪费,于是我开始打妄语说假话,我说学校要交资料费,都是学习资料,所以需要钱,父母也没在意,因为我从来不会骗他们,他们就给了,然后我就把骗来的钱拿去买衣服!(所以说万恶淫为首,有了淫念,贪念,妄语,嫉妒,虚荣都来了,和印光大师说的真是一模一样)

有了名牌还不算,我们当然要“酷”一点啊,“酷”是我们那个时代很新潮的词语,酷代表有吸引力,那怎么酷啊?抽烟啊,喝酒啊,走路给人觉得自己很拽啊,当时就觉得这些都可以加大我们的影响力嘛!(说来惭愧,现在想起过去,那和流氓阿三有什么分别啊)反正不论咋,就是要另类一点,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女性^^……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每天的心思几乎已经不在学习上啦,哪有以前那样专注的学习呢?所以印光大师说,一个人贪淫好色以后,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都会变得很平庸,因为这个恶念一起,很多的恶习就跟着起来了,根本没有精力去干正事了!(所以我感叹,现在黄色的泛滥,对于中国的青少年下一代的毒害那么大,那我们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在哪啊,如果下一代人都贪淫好色,那国家,家庭的正事谁来做?这也是推广性开放的国家所遇到,社会不安定的最大的原因,比如美国就是如此)

后来我们中考了,虽然我初三的时候开始这个恶习,但是学习上还是有过去的底子,凭着过去的底子,我勉强的进入我们省最好的高中,一般来说进入这所高中等于半只脚进入了大学的门,它的升学率很高的!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扩招,要考大学是不容易的!

本来进了这么好的学校应该好好学习才对,可是由于对意淫的贪爱,每天想入非非,再加上到了高中人也更成熟了,也比以前懂得多了!这个时候渐渐的染上了手淫的恶习!因为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想入非非已经无法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了,起初好几天一次,后来几乎每天一次,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好几次,每次手淫都幻想和某某某!到了时候,学习成绩大幅下滑,以前的底子已经被吃完了!家长找我父母谈话,说我成绩下滑很厉害,过去我都名列前茅,像我中考数学是全校第一啊,现在很多门都是倒数的!

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了,要好好学习了!所以自己想改变,想象过去那样用功,可是不一样的情况发生,过去看书一看就很投入,自然而然就进入状态!现在这个时候无论怎么看书都看不进去,看一会心就乱了,就又开始想到那些淫秽的东西了,有时候想着想着就又忍不住了!而且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注意根本集中不起来,老想睡觉!其实我也是进了戒邪淫网,看了很多人的忏悔,才知道我和他们一样是手淫过度导致没有精神,要不然我还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个时候一直没精神,精力没法集中!

就这样,我的成绩一直下滑,后来变成了倒数第一!父母焦急啊,后来他们就按照调查我的一举一动,因为过去我在他们心目中是很自觉的,不需要说不要管自己就会学习的!他们不调查还好,一调查,我所有的不良习惯都被查出来了,我抽烟,喝酒,骗他们的钱,逃课……他们很失望,所以自从那时候,他们变得很严厉,但是我的恶习,根源并没有出去,我也渐渐变得很无奈,感觉自己好像失控了,无法控制自己!每天度日如年,上课实在听不进去,就盼着下课,下课回家,就赶快盼着从家里出来不用被父母监视着!由于和家人的沟通少了,也由于我学习一直上不去,父母因为这个问题和我经常吵架,爸爸和妈妈也经常因为这些烦心事闹得不开心,一个家经常是闹得鸡犬不宁,经常是我一回家就吵架,一回家就吵架!(这一切的根源其实还是在小小贪淫的意念,所以印光大师说得很对啊,贪淫是人堕落带来灾难的很重大的原因)后来我就经常不回家,和父母的关系也闹得很僵,当然父母也很失望很伤心,好几次我老爸都哭了,他们觉得无奈啊!

当然这高中的三年就持续在这种痛苦的状态下度过!以前我乒乓球打得很好,也是学校的体育尖子,身体素质可棒了,别人都说我皮肤黑里透红,看着特别特别的健康!可是三年手淫下来,我上体育课稍微跑步,就跑一点点都气喘吁吁,而且三年不良习惯下来,我面色变得泛黄,而且变得非常的瘦!这个面色难看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当时都怀疑我是不是在吸毒!当然吸毒是没有,就是因为手淫的原因!这个时候的精神也就更差了,经常都觉得累,都想睡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我在一所很好的学校里面并没有学到什么,甚至最后连大学都没有考上!我父母也变得很伤心,很失望!后来情况照旧,我还继续复读补习了两年还是没考上,最后没办法,找了一所民办的院校读大学!

读大学一切就结束了吗?没有啊,因为我意淫和手淫的恶习还很重,一到了大学里,离开了父母的监督,我做事可以更自由了!那就更严重了!

我记得很明显的是,当时在大学里面每天晚上熄灯,宿舍的舍友谈论的都是女人的问题,很多都谈论要找一个女朋友,并且和她们同居!这个时候,由于寝室里面都有电脑,这个时候上网也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人的电脑里面都有很多的黄色影片,大家也都觉得上大学了,不恋爱那不是太对不起自己的人生了吗?(呵呵,我所接触过的很多大学的现状都是如此,当然我不是全部,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而且,在大学里面可以说是我高中的加倍版本!

什么意思?不管是花钱,奢侈,名牌,想入非非,手淫都比以前高中更加倍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在淫,有一个贪淫心,就想办法去搞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搞这些事还不就是想更好的吸引异性吗?

首先我父母就感觉到我花钱很猛,经常是一个月的生活费10天就没了!最严重的是,我大一的时候一个念头萌生了,我想去整容,因为我假如整容了,我会更有魅力,可以更好的吸引到女朋友!那是2004年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是女性去整容都被人所看不起的,不像现在很开放啦!更何况我一个男的!我就和父母说,我要去整容!我爸妈坚决不同意,所以我这个时候又打妄语,我说如果我样貌好看,以后去工作会比别人更多那么一点点的优势,我说我的前途就少不了这个!和我爸妈谈这个事情一直谈了半年,电话谈,上网谈!就是死活要去,这个时候我爸妈对我已经是很无奈了,很无力了,现在想来能明白,他们就期望我少给他们闹心一点,最后父母答应我了!我也去了,总共花费18000元,一万八,这相当于我大学三年的学费!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我去找医生,医生说你是男的,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啊?当然真是被罪恶冲昏头脑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啊!钱花了不说,还好没出什么意外,要是出了意外,那我父母不是伤心死了?

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能够想明白,一个人的心被贪淫,每天想入非非所占据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了!手术做好了以后,我决定要重新找女朋友,找一个更漂亮,更让我喜欢的!于是我和一个在网上认识女性见面了,她比我大一岁,我找她最初喜欢她的动机是什么呢?就是看重对方的外表!现在来回想过去很清楚啊!当时自己内心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还以为自己是在爱对方,呵呵真的很好笑!然后我就频繁的和这个女的约会,最开始这个女的并不同意做我女友,但是她并不拒绝我为她花钱,而且她花钱非常的厉害,所以连带的,我找我父母要钱也变得很厉害了!后来她的答应我了,并且约我去住酒店!我们就发生了关系!自那以后,我从过去的意念到手淫,到现在邪淫,我更是对这个事情无法自控了!后来我和这个女的同居了一年的时间!其实现在想来,我们并没有什么爱,所有的仅仅是激情,所谓的激情其实根源就是淫欲而已,这些淫欲的根源也就是我读初中的时候种下那些,这个过程有小到大,由我可以控制,到我无法自控,由仅仅影响到我一个人,波及到我整个家庭不得安宁!可见邪淫的果报多么可怕!

这一年多的时候,最无奈的就是我父母,因为我频频管他们要钱,我的钱总是不够花!我上私立学校本来学费就贵,再加上整容的费用,在加上我奢侈的费用,再加上我同居以后的费用!真是害苦了我的父母!当然,这一年多,我几乎就没学习过,每天都在同居,都在外面生活,学校都不太去!这个状况我父母目前都不知道,他们如果知道那一定气死了!…………

当然,从我初三开始手淫,一直到大学毕业,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我的家庭,我的父母,一直没有安宁过,虽然表面上看,都是成绩的问题,都是要钱的问题,都是矛盾的问题,或者大家心烦的问题!表面上看各种问题都不一样,但其实真正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我的内心,淫欲真的像毒蛇一样可怕!这个我上面已经分析过了!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我决定自己要好好的为自己的将来生活和奋斗,所以我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和事业上!当然,光这样还是无法控制手淫的恶习,一手淫就把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耽误了!所以这里告诉大家不要手淫,这个习惯一旦染上很难戒掉!

后来慢慢的关注工作多了,这个习惯就少了!

再后来,我开始学传统文化,了解了因果,我用因果的眼光去看我们家庭的过去,看得很清楚,找到原因!再后来开始学习静坐,调伏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尽量不要被恶念牵着跑,最后是持戒,慢慢的,淫欲小了,看问题看得看清楚了,少了一些想入非非,更认清楚自己应该多一点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自此以后我的家庭也就更和睦了!因为了解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要尽,所以自己的人生觉得很有意义,干什么也有劲了,不向过去干什么都提不起劲!经常静坐,身体也恢复得很好,气色也转变过来了!不容易啊!

当然,以上这些废话,用印光大师的话来说,很好的做个总结,那即是邪淫是祸害家庭幸福,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毒蛇!虽然刚开始仅仅是起心动念,但结果都会很可怕,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

当然,我们也要努力的帮助周围人少接触一些关于邪淫的恶缘!现在这些恶缘实在太多了!

最后祝大家吉祥幸福!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7 11:25:21 +0800 CST  
反覆逆贼 显遭惨报

侯景。窃位。用刑酷忍无道。立大舂碓。有犯法者。捣杀之。每登帝殿。若芒刺在身。恒闻叱咄者。又寝宴居殿。一夜惊起。若有物扣其心。所居殿屋。常有鸺鹠鸣呼。及死。暴于市。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以灰和酒饮之。其妻子在魏。高澄命先剥面皮。以大镬盛油煎杀之。(贼臣传)

侯景南北朝时朔方人(今绥远省境内黄河以南),字万景,有过人体力,善于骑马和射箭,起初任戍守卫兵。

后魏时,跟随大将军尔朱荣,荣用他为定州刺史,高欢当魏丞相时,讨伐尔朱氏,景又带领兵众投降高欢,欢任他为司徒大行台上谷公,拥有兵众十万,专制河南一带。后来高欢害病垂危,召见侯景,侯景怀疑会遭祸害,于是便以函谷以东十三州投降梁朝,梁武帝封景为大将军河南王。岂料不久侯景便举兵反叛,围攻建康,攻陷台城,屠杀地方绅士,掠夺百姓金帛子女,梁武帝被禁而饿死。梁简文帝即位,侯景又行弑杀而自立为帝,称为汉帝王。

侯景窃据帝位后,使用严酷残忍无道的刑法,建立大舂,凡是犯法的人,便推入大舂内,用碓捣击致死。

侯景每当登上帝王宫殿,就好像芒刺在身,坐立不适,惊惧害怕,常常听到有人大声呵叱。就寝于宴居殿内,一夜之间,惊醒多次,好像有怪物扣其心头,所居住的殿室内,常有猫头鹰哭叫声。

后来梁孝元帝命大都督王僧辩讨伐平定。侯景被杀,尸首暴露在街市上,百姓争相屠宰,切成细片,煮成羹汤,全部吃尽,又将他的骸骨焚烧成灰,曾经遭受他祸害的人家,都以他的骨灰和酒痛饮。

侯景的妻子躲藏在魏国,高欢的儿子高澄闻知,暗中命人先剥去她的面皮,然后用大镬盛油煮沸,将她推入油中煎杀而死。

刚愎傲慢 伤人害己

傅縡。强直有才。而毐恶傲慢。为当世所疾。施文庆等谮之后主。下狱赐死。有恶蛇屈尾。来上灵床。当前受祭酹。去而复来者百余日。(傅縡传)

傅縡南北朝时,陈朝灵州人,字宜事,才华出众,年仅七岁,就能读诵古人诗赋,多达十万余句。长大后,格外好学,善作文章,官至秘书监(掌图书之官署),右卫将军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掌理呈奏案章及皇帝诏书诰命)。

傅縡所作文章,典雅秀丽,才思敏捷,下笔一挥而就,未曾打过草稿。可惜性情倔强,而且毒恶傲慢,待人接物,暴躁任性,自负才智,不肯退让,因此在朝中得罪许多朝臣,与人结下嫌怨。为当世人所痛恨。

后来被施文庆等人,在陈后主面前,联名参奏,诬告他的罪状,陈后主大怒,将他下入牢狱,命他自杀而死。

傅縡死后,在他停尸的灵床上,出现一条屈尾毒蛇,当前受人祭奠,然后离去,忽而又来,如此来去经过一百多天,而后就不知踪迹了。当时人都认为这条毒蛇是傅縡死后魂灵所变。

君人之德

魏孝文帝。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物。并笑而恕之。宦者谗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帝纪)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人,本姓拓拔氏,名宏,后来改姓“元”氏。即位后,大兴文治,平均民田,编制户籍,修明堂(帝王诸侯举行大典之堂),建灵台(观察天文气象之台),设立太学,行祭祀天地之礼,举办养老籍田制度。憎厌北方民族风俗鄙陋,于是迁都洛阳,希望变更胡人旧风俗,而改用华夏礼仪,因而禁止穿胡衣说胡语,在位廿九年去世,庙号高祖,为北魏史上第一位贤德君主。

魏孝文帝自幼至孝,性情宽宏,心地仁慈。有一次侍者进奉饮食,将热烫的羹汤,倾覆烫伤到孝文帝的手,帝毫不介意。又有一次侍者送来的食物中,发现有小虫及污秽脏物,孝文帝只是一笑了之,也不加追究责备。

曾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谗言诬说孝文帝的坏话,太后发怒,不分皂白,责打孝文帝数十杖,孝文帝默然承受,并不申辩,事过便了,不介于怀。

到了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即位,对往日进谗诬告的宦官,不但不报复惩责,而且一视同仁对待。气度豪爽,胸襟豁达。确是一位贤德的君主。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7 17:54:56 +0800 CST  
修身自励 化及家国

薛聪。方正有理识。虽在闇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父忧庐墓。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婚宦。恒不免杖罚。除徐州刺史。政存易简。卒于州。吏人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谥简懿侯。子孝通。最知名。(薛辩传)

薛聪后魏人字延智,品行端方正直,为人重道义,有见识。虽处在无人窥见之地,也是终日庄重,谨慎自持。望见他的人,莫不肃然敬佩。

居家孝悌,其父去世时,薛聪在墓旁结草棚居住,哀思孝行,感泣路人。家中兄弟,友爱和睦,而家教非常严格,弟辈虽已成家做官,犯了过错,仍然不免挨受杖打责罚。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任治书侍御史(平决廷尉奏事,职掌纠察非法推弹杂事)检举失职不法官吏,公正无私,不怕强权势力。孝文帝寄望为最亲信的臣子,常想进封他的官位,薛聪苦苦辞谢,始终不受。魏孝文帝感叹地对人说:“朕见薛聪方正庄敬的风范,尚且由衷敬畏,何况是他人呢?要进封他的爵位,可是他却不肯接受。”帝称赞薛聪说:“卿天然尊贵的爵位(仁义忠信,修德不倦)高超自持,这种荣耀,绝非人为爵位(公卿大夫名位)所能与之比拟。”

后来任都督徐州刺史,治理政事,简约便利,百姓感德。后来在徐州去世,属吏留他生前所坐床榻,以纪念他对属下百姓的遗爱。谥号简懿侯,其子薛孝通,声望最为显著。

诚敬孝心神灵佑之 恶逆不道鬼神祸之

萧睿明。母病风。积年沉卧。睿明昼夜祈祷。时寒。下泪为之冰。如。额上叩头。血亦冰不溜。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疗夫人病。睿明跪受之。忽不见。以奉母。函中有三寸绢。丹书日月字。母服之。即平复。诏赠中书郎。时秣陵朱绪无行。母病积年。思菰羹。妻买菰为羹。奉母。绪曰。病复安能食。遂食之尽。母怒曰。天若有知。当令汝哽死。绪闻。心中介介然。即利血。明日而死。(孝义传)

萧睿明南齐人,字景济,官任员外殿中将军。天性至孝,其母害风湿关节病,多年卧床不起,睿明延医诊治,并无起色,日夜忧虑,亲自设坛,每日焚香,对天祈祷,当时天寒下雪,睿明脸上两行泪水,当即结冰,有如两条白筋,叩头哀祷,额破血流,也结成冰块,一片诚敬孝心,感动天地神灵,忽然出现一人,授给他一个小石盒,并告诉他说:“这是治疗老夫人疾病的药。”睿明感激,跪下拜受,起身忽然不见,打开小石盒,里面有三寸绢布,用红丹书写“日月”两字及服用法,睿明依照指示,呈奉给母亲服下,其母多年病痛,果然痊愈,时人都认为是孝感所致。

齐武帝永明五年,睿明奉诏命,官任中书郎(掌机要政事)。

当时秣陵地方(今南京)有居民朱绪,品行不端,其母害病多年,念念想吃菰类煮的羹汤。有一天朱绪的妻子,买回来煮好,将奉给婆婆时,不料朱绪见了,竟把菰汤夺过来说:“既然害病,又怎能吃呢?”说罢,就当着母亲面前,自己全部吃光,其母看他那不孝的举动,愤怒地说:“你这逆子,不能体念为娘病体也罢,竟然夺去我日夜想吃的食物,上天如果有知,当令你这逆子哽死。”朱绪听了其母愤怒的诅咒,心中耿耿不安,当夜就便血而死。时人都认为是忤逆不孝所致。

仁厚传家

房景伯。性醇和。诸弟宗之如严亲。及弟亡。蔬食。终丧期不内御。其次弟景光亡。幼弟景远。期年哭临。亦不内寝。母崔氏。严明有高节。亲授景伯景光九经。学行修明。并当世名士。景伯为清河太守。郡民刘简虎。尝无礼于景伯。举家亡去。景伯署其子为掾。令谕山贼。贼以景伯不念旧恶。相率出降。贝邱妇人列子不孝。景伯母曰。小人未知礼教。何足责哉。乃召其母与之对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曰。此虽面。未知心愧。且置之。凡二十余日。其子叩头流血。母涕泣乞还。然后听之。终以孝闻。(房法寿及列女传)

房房景伯后魏人,字长晖,少年即以“孝”闻名当世。因而被举荐为齐州(今山东省历城县)辅国长史。清河盗贼作乱时,景伯为清河太守,抚助平定贼乱有功。升迁为司空长史。后来因母病辞官,居丧期间,哀思过度,不吃盐菜,以致害水病而去世。

房房景伯性情醇厚温和,通晓经书史集。家中弟辈,尊敬他如同严父。其二弟景光去世,景伯哀伤蔬食,终丧期间,不与其妻同房。幼弟景远,哀悼哭临,届满一年,不入内寝。其母崔氏,知书达礼,庄严明察,亲自教授景伯、景光九经,景伯兄弟深受母教,学问道德都整治清明,并为当世名士。

房清河盗贼作乱时,景伯为清河太守,郡民刘简虎,因无礼触犯景伯,全家逃亡而去,景伯标榜刘简虎之子,为佐治官吏,命令告谕山贼,既往不究,山贼以景伯不记往日仇恶,于是相率出面投降。

房山东贝邱有一妇人控告其子不孝,景伯母亲说:“这些小民,未曾受学,不知礼教,不足加以责备,应该以德化来引导他知耻向善。”于是召见妇人每日同到厅堂,与她相对饮食,命其子侍立堂下,让他观看景伯侍奉母亲饮食孝顺恭敬的举止礼节。不到十日其子悔过,请求回去,崔氏说:“此子虽然表面羞愧,内心尚未真正悔过,暂待几天观察”到了二十多天,其子深受感化,叩头流血,真心悔悟,其母也涕泣乞求回去,然后释放母子回家,从此此子果然革面洗心,后来以孝闻称于世。

守财悭吝 果报自受

崔和。家巨富而性吝。埋银数百斛。其母李当春思堇。惜钱不买。子轨。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和迁参军。坐贪贿赐死。(魏崔亮传)

崔和后魏人字亮,家资巨富,可是为人度量狭小,性情过分吝啬,要他用钱,如割身肉,暗中埋藏财宝数百斛。

其母李氏,在春天蔬菜茂盛季节,想吃旱芹佐餐,可是崔和痛惜小钱,始终不肯购买。

后来其子崔轨,盗取他的钱财,多达百万,违背崔和逃亡而去,崔和激愤感叹也无可奈何。

崔和迁任参军官职,贪求不厌,利用权势,多方收受贿赂,终于罪行暴露,皇上赐他自杀身死。

※嗟乎!家资巨万,却舍不得供给母亲旱芹,好像自认可以长远保有他的财富。谁料,其子可以盗取,君王可以杀他,财命两空,又落得不忠不孝的罪名,留传人间。守财奴终究不值得!不值得!

人死轮回 史实验证

李庶。为临漳令。坐事。死狱中。妻元氏。更适赵起。尝梦庶谓曰。我薄福。托刘氏为女。明旦当出。彼家甚贫。恐不能见养。夫妻旧恩。故来告君。宜乞取我。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东入穷巷是也。元氏不应。庶曰。君似惧赵公。我自说之。次是赵起亦梦焉。寤问妻。言之符合。遂持钱帛。躬往求刘氏。如所梦得之。养女长而嫁焉。(齐李崇传)

李庶北齐人,官任临漳县令。当魏收奉诏著作魏书完成后,书内常以私人恩怨,带入骂人卑怯无用的笔调,李庶与卢斐等,争讼议论,魏收心怀不平,由此事件,李庶被系入狱,死在狱中。

李庶死后,其妻元氏,改嫁赵起,有一天夜晚梦见李庶前来托梦说:“我福分浅薄,将托生做刘氏家的女儿,明天早上就要出生,刘家贫穷,惟恐无力抚养,念在往日夫妻旧情,因而前来告知,乞求能设法养育成人,刘家就住在七帝坊十字街南,向东进入穷家陋巷就是。”元氏默然难以回答。李庶说:“你好像畏惧你丈夫赵公,因而不敢答应,那我自己前去向他诉说,以免为难你。”于是赵起也同样梦见,醒后询问其妻,两人所说完全相同,于是夫妇俩商议决定,随即带一笔金钱,亲自前往刘家,探问究竟,果然与梦境应验,于是向刘家请求,抱回抚养长大,替她选择对象办理婚嫁。这段事迹是历史上所记载人死轮回真确可考的证据。

义风可行

魏兰根。博学高才。父丧。庐墓。毁殆灭性。为岐州刺史。萧宝寅破宛川。俘美女十人赏兰根。根曰。此县界于强寇。故附从以救死。官军至。宜矜而抚之。奈何助贼为虐乎。悉求其父母而归之。后封永兴侯。谥文宣。子相如。袭爵。(魏兰根传)

魏兰根后魏人,天资灵敏聪慧,有见识,悟性高,学问广博,才华出众。其父去世时,居丧期间,结草棚陪伴墓旁守孝,哀毁过度,几近于丧失性命,以孝闻称当世。曾任司徒掾,本群太守。

魏孝明帝孝昌初年,转任岐州刺史,帮助魏将军萧宝寅,讨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有功,萧宝寅俘虏宛州美女十人,赏给魏兰根,兰根说:“宛州县界于盗匪强暴横行地段,人民为脱免一死,因而被迫依附,百姓是无辜的,怎能助长贼寇残暴行为,伤害百姓呢?”于是派人访求各人父母,将十位美女,一一发送回家团聚。百姓感恩颂德,传为美谈。

北魏安定王中兴初年,魏兰根官拜右仆射。魏孝武帝太昌初年,任仪同三司加开府。后来加封永兴侯。死后谥号文宜,其子相如,继承封爵。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8 09:22:31 +0800 CST  
干蛊利民善报

苏威。少有至性。尝卖田宅。罄资产。赎元世雄及其妻子。仕隋为太子少保。文帝尝召威。及高颍。杨素等。谓曰。太史言朕祚运尽于三年。心甚忧懑。今欲营南山险处。与公等固之。如何。威曰。周文修德。旋地动之灾。宋景一言。退法星三舍。愿陛下恢崇德度。享天之休。若弃德恃险。同舟之人。谁非敌国。帝善其言。初威父绰。在魏。以国用不足。制征税法颇重。既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帝悉从之。年八十二卒。(周苏绰传)

苏威是北周度支尚书苏绰的儿子,武功人(今陕西省美阳县)。自幼天性真诚笃厚,五岁丧父,哀毁孝思,有如成人,年既长大,颇有声望,曾经变卖田园屋宅,用尽所有资产,为至友元世雄及其妻子赎罪。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召苏威入朝,与他谈论政事,深获器重,于是任用苏威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支尚书,与高颍并参朝政,从此日见亲信。

隋文帝曾经召苏威及高颍、杨素等人说:“太史(职掌星历占候)观望星相说朕帝位国运三年后将尽,为此日夜忧虑不安。如今想建造南山险要地处,与诸位共同固守,不知卿等以为如何?”苏威说:“周文王积善行仁,力修德政,转回地动的灾祸,宋景公仁厚存心,一句爱民德言,感动天地,转移荧惑星退避三舍,惟愿陛下,重新推崇德政制度,以享天福,假若背弃道德,只靠险要防守,即使同舟之人,也难免不成怨敌。”隋文帝接纳苏威的建议,从此广修德政,果然延续国运数十年。

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魏国时,因国用不足,而制订加重征税法。后来深自后悔,感慨地说:“我现在所作所为,正是剥削百姓,譬如张紧弓弦,决非治平天下之道,不知未来那位仁人君子,能为我松弛这把弓弦呢?”苏威听到这话,每以改革苛征为己任。至此苏威建议隋主减徭役,轻赋税,一切行事,力求从轻从简,同时崇尚节俭,戒除奢侈,转移风气,隋主很是嘉纳,于是除去一切苛税,并命苏威减省律法,刑法益加简明,疏而不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苏威历经处于隋炀帝、李密、王世充等人之间,在这危险环境中,竟然能安享天年到八十二岁善终。莫非由于力行革恶除弊,达成其父遗志,利乐百姓功德所致。

诋诽先贤受报

刘兰。讲说精悉。生徒甚盛。而排毁公羊。又非董仲舒。为国子助教。静坐读书。有人葛巾单衣入座。谓曰。君是学者。何每见毁辱。理义长短竟在谁。而无礼见陵也。今欲相召。当与君正之。言终而出。兰少时死。(儒林传)

刘兰后魏武邑人(今河北省阜城县西)以儒学闻称当世,擅长左传,又通晓阴阳,官至国子助教。很有口才,讲说精要详明,门下生徒众多。然而不修口德,经常排斥毁谤公羊,又常公然诋毁汉朝学士所景仰的纯儒董仲舒。

当刘兰官居国子助教时,有一天静坐读书,忽见一人头戴葛巾,身穿单衣,直入座前,威神凛凛,斥责刘兰说:“你身为儒者,读圣贤书不知涵养,为何每次毁谤侮辱于我,你对圣贤道理,不曾梦见,天地义理,究竟谁长谁短,更是无可得知,你竟肆无忌惮,无端谩骂,无礼欺凌,今日特来召你前去,予你改正这种愚妄的错误。”说罢,转身退出。刘兰深觉怪异,心中怏怏不乐,经过数日,就此去世。

廉介诚实 终受厚禄

孟信。除赵平太守。及去官。居贫无食。唯一老牛。其兄子卖之。拟供薪米。券契已讫。信适从外来。因告之曰。此牛有病。小用便发。君不须也。杖兄子二十。买牛人嗟异良久。周文帝闻之。举为太子少师。(孟信传)

孟信后魏广川索卢人(今山东省长山县),字修仁,家境贫寒,放弃读书,自愿从军,累官至赵平太守,为政崇尚宽厚和平,地方权势土豪,都不敢为非犯法。在任期间,清廉自持,直到去官后,两袖清风,居家贫困,三餐难继,只有一只病牛,其侄子隐瞒病情,打算将它卖掉,换些柴米,以供生活,买卖券契,双方写好,正巧孟信从外回来得知,对买者说:“这只牛有病,稍微劳力,便会发作,对你没有用处。”说罢转身,责打侄子,同时训斥他,不该欺瞒。买者见此情景,深觉奇异,站立一边,嗟叹很久才去。

周文帝得知,非常赞赏孟信这种廉介诚信的美德。于是举用为太子太傅,并特予加封散骑常侍,直到年老才辞官荣归,当时儒者学士,都深引为荣。

后汉书内也有一段相同事迹记载:汉朝人朱穆,家中养猪,猪有病,命家人到市场去卖,并特别吩咐说,这只猪有病,当以便宜价格卖出,不料家人来到市场就卖,不说有病,所得价钱,超过预料,朱穆得知其故,随即赶到市场,以半价送还买者,买者不接受,朱穆留下钱就走,其诚实德量与孟信先后可相比美。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梁彦光。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隋文帝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迁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险诐。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光招致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授。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变。有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光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通。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谕而遣之。卒为善士。光卒于官。谥曰襄。子文谦。有父风。迁鄱阳太守。政为天下最。(循吏传)

梁彦光隋朝人,七岁时,其父染患重病,医师诊断病况说:“必须服用紫石英,才能痊愈。”当时家人到处寻求不获,彦光日夜忧伤。一天忽然在园圃中发现一块特异物体,彦光不认识,于是抱回家中,不意竟然是块紫石英,其父病体,因而痊愈,亲戚乡人,都深感奇异,认为至诚孝心所感。

隋文帝时,任用彦光为岐州刺史,爱民如子,处处以恩泽加惠百姓,治理政绩,在当时最称优越,隋文帝很是嘉赏,饬令全国牧守,效法彦光的政风。

后来迁任相州刺史,相州人情,凶悍难平,经常诉讼官吏,事态千变万端。彦光招请德学兼备的大儒,每乡设立学堂,以圣贤道理,教授百姓,于是百姓,都能互相劝勉,敦励品行,风俗由此大为转变。

当时有乡民焦通,事奉双亲,不尽孝道,为堂弟告发,彦光命焦通观看孔子庙中,孝子韩伯瑜的画像,这张图画是描绘韩伯瑜挨受母亲杖打不痛,因而哀伤母亲体力衰退,对着母亲悲泣的一幅感人情景,焦通看后,悲痛惭愧交加,自觉无地自容,彦光又引古训,谆谆教诲,然后遣他回去,焦通从此感悟,洗心革面,终于成为乡里善士。

彦光在任期间去世,赐谥号襄,其子文谦,步父风范,官任鄱阳太守,政风显著,为天下第一。

谗杀无辜 遭受阴谴

武惠妃。宠倾后宫。生寿王。帝欲废太子。张九龄阻之。李林甫专政。数称寿王美。妃德之。未几。使人诡告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甲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召林甫议。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并废为庶人。寻遇害。天下怨之。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迄不解。妃死祟亡。(玄宗诸子传)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生子寿王瑁,渐有谋夺太子位的野心,玄宗深受影响,也宠爱瑁,而想废黜太子瑛。中书令张九龄极力谏阻,武惠妃深为怨恨。奸相李林甫心性奸狡,迎合玄宗与惠妃心意,专说柔顺动听的话,常称赞寿王瑁,极力帮助武惠妃,与之串同一气,惠妃于是在玄宗面前竭力推举李林甫为相。

林甫从此得宠专权,时常暗中侦察太子瑛及鄂王瑶、光王琚的过失,偶有所闻,便命人入宫通报惠妃,以进谗言。不久李林甫又密授惠妃毒计,遣人召太子瑛及瑶、琚二王,欺骗说宫中有贼,命他们急速穿甲入宫防卫,太子及二王不知是诈,竟然依照所说进宫,惠妃急往禀告玄宗,说太子与二王,穿甲入宫,串同谋反,玄宗大为震怒,立召李林甫入宫商议,要废太子与二王,李林甫淡淡地答道:“这是陛下家事,非臣所应参豫听闻。”玄宗便立即下旨,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均废为庶人。惠妃不断搬弄是非,进行谗谮,玄宗一时嗔怒,竟将三子同时赐死。可怜瑛、瑶、琚既好学又有才识,无罪同遭残戮。天下为此抱怨不平,远近私下呼冤。

三庶人死后不久,武惠妃忽然大病,病状好像发狂,满口谵语,呼叫说三庶人(太子及二王),前来索命,召请巫祝代为祈祷消灾,并改葬三庶人,射杀行刑人陪同埋葬,始终无效,甚至白日见鬼,所有宫娥彩女,都惊惧不安,进退彷徨,请来名医诊治,终无起色,日夜呻吟,历经多日,突然一阵阴风,四肢挺直,貌美心凶的妃子,至此一命呜呼。费尽心机,为子谋夺太子位之美梦,终随着三庶人的冤魂去了。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8 19:01:10 +0800 CST  
雅善知人

裴行俭。善知人。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勃等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既而勃堕水。炯终盈川令。照邻恶疾赴水死。宾王反诛。(裴行俭传并通鉴。)

裴行俭唐朝闻喜人(今山西省)字守约,年少时,擅长书法,尤以草隶闻称当世,及至长大,练习战阵,通达兵法,高宗显庆年间为长安令,麟德年间,升任安西大都护,讨平吐番有功,任命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突厥反乱,行俭授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兵平定,受封为闻喜县公,死后受赠幽州都督,赐谥号 “献”。

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每次出战,常能预知胜负,又精于人伦之德,且深具擅长知人的眼力。当时华阴人王勃、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四人都以文艺著名,传扬海内,尤得李敬玄特别器重赞赏,曾引荐四人与行俭相见。事后行俭私下告知李敬玄说:“一个读书人,前程能否远大,当先重视器量与才识,其次才论及文学艺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三人,虽有才华,但是性情浮躁,举止欠庄重,而且炫耀显露才能于外,到底器量不足,怎得安享禄位呢?只恐这三人不能得到善终,惟有杨炯较为浑厚沉静,可得安享县令长的官位,应当不会有意外祸患哩。”敬玄心中不肯相信。

后来王勃渡海堕落水中,因受惊悸致死。卢照邻遭遇恶疾缠身,愤不欲生,自投颖水溺死,骆宾王为徐敬业府僚,后来敬业举兵讨伐武后兵败,骆宾王同遭伏诛。只有杨炯以盈川令终身。行俭所说一一应验。

高宗将立武昭仪(武则天)行俭以为国家忧患,将从此开始,后来果然应验。行俭所引荐偏将,后来也都成为名将。

行俭破都支,曾得一件玛瑙盘,广约二尺,文辨灿烂,取出给将士观赏,军吏捧盘,步上台阶,不慎跌倒打碎,吓得心胆俱裂,叩头请罪不止,行俭笑道:“你并非故意跌碎,何必如此恐慌呢?”言下毫无吝色。到了战胜回朝,所得赏赐全部分赐给军士,因此行俭病殁,军士都哀痛万分。

情深义重 富贵不移

尉迟敬德。以战功封鄂国公。太宗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通鉴太宗纪)

尉迟敬德名恭,善阳人,隋朝末年归顺唐朝。唐太宗未即位前,在所居潜邸,任用尉迟敬德为右府参军。敬德英勇善战,常单骑突袭敌阵,敌兵不能伤他,屡次从征,都有显著战绩。太宗即位后,以战功封为鄂国公,去世后赐谥号“忠武”。

太宗赏识他英勇忠贞,辅佐有功,曾经对敬德说:“朕要将女儿许配与卿为妻,不知意下如何?”敬德叩头辞谢道:“臣妻虽然浅薄卑陋,但是长久跟随着臣,同过贫贱,共历患难,臣虽不学无术,曾闻古人富贵不易妻的典范,臣愿以古人为法,不忍离弃糟糠之妻,请陛下赐谅开恩。”婚姻虽然不成,但更深得太宗嘉许赏识。后来尉迟敬德的子孙历经千余年仍然富贵昌盛。足证善报施于重义之人,丝毫不爽。这段事迹与汉朝宋弘故事相同。

宋弘汉朝长安人(今陕西省),汉光武帝在位时,风闻宋弘为人清正有德望,特予征召为大中大夫,宋弘守正立朝,仪容端方,更博得光武帝赞赏,于是提升为大司空,宋弘持身节俭,所得俸禄,分发赡养九族乡亲,家中不蓄积余资,后来受封为宜平侯。

当时正逢光武帝姊姊湖阳公主,丧夫寡居,光武帝想以其姊湖阳公主下嫁宋弘,于是对宋弘说:“俗语说:『贵易交,富易妻』。这是人情之常,卿可知朕的心意否?”宋弘正色回答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以富贵而易妻,非臣所愿……。”此事与尉迟敬德前后互相比美,传为美谈。足见古人夫妇情谊的深厚,令人敬佩。

孝子循吏纯臣

狄仁杰。为豫州刺史。诏命治越王贞等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五千口。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澧州。道过宁州。(仁杰曾为刺史)父老迎劳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至流所。亦立碑。为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与曰。吾等可少愧矣。相待如初。(狄仁杰传并通鉴。)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太原人(今山西省),博通经史,应试明经中举,历任大理丞,河南巡抚,豫州刺史,曾经平断冤狱,毁除淫祠,拯救诖误(误受牵累的罪囚),为官恩威并着,百姓归心敬仰,立碑纪念。

仁杰为豫州刺史时,奉命查察越王贞同党案,当时被录为连坐者六、七百家,应没收财产的有五千余户,元帅张光辅已拘罪囚二、三千人,将处重刑,仁杰不禁恻然感叹,于是陈表力救,飞使密奏道:“罪囚甚多误被牵连,臣若显然陈情,似为逆人申理,但明知诖误而缄默不说,又恐违背陛下仁德体恤意旨,所以拜表陈诉,仰乞矜恤鉴裁!”不久接到覆旨,太后特予赦免死罪,令流戍澧州。流犯路过宁州(仁杰曾任宁州刺史),父老迎接慰劳说:“是我狄使君救活你们的性命。”于是相携到德政碑下哭拜追思三天才走,到了流所,也为之立碑,感恩怀念。这时张光辅尚驻豫州,部将恃功,强横搜索罪犯,仁杰不许,光辅愤怒,责难仁杰说:“刺史难道敢轻视元帅吗?”仁杰说:“公率领将士,前来平乱,如今乱已平靖,越王已死,公放纵将士暴掠,以杀降人为己功。仁杰奉命来此,是为民除害,恨不得尚方宝剑加公颈上,虽死不惧!”光辅张目,无言可对,回朝奏说仁杰出言不恭,于是被迁为复州刺史。

仁杰为并州法曹参军时,双亲都在河阳,两地远隔,仁杰思念双亲,登太行山,举目南望,见白云孤飞,睹景感触,对左右说:“我亲所居在此云下。”惆怅久立,瞻望良久,直到白云飘散,才依依下山。

仁杰不但自行孝道,且能体谅成全他人的孝行,同府参军郑崇质,其母年老且病,奉派前往边远区域,仁杰得知,对崇质说:“太夫人危疾在身,如今你将远使边地,岂可拖累老母为你操万里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自愿请代崇质前往,仁基感叹佩服他对同僚深厚的情谊,于是另派他人代行。当时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有嫌隙,同被感动地说:“我辈怎不自觉惭愧呢?”于是言归于好,相待如初。

武后朝起用仁杰为同平章事(宰相),仁杰刚正无私,正色立朝,以复兴唐室自任,不肯谄事诸武,然而对于武后,则屡用婉言讽谏,徐徐引导,武后终被其忠诚所感,因此委以重任,尊他为国老,仁杰常以调护皇家母子为意,武后要立武三思为太子,仁杰以母子亲于姑侄,切情切理婉词譬喻,武后终于感悟,迎还卢陵王 (武后子)(中宗)于房州,唐室国运,由此赖以维系。居位又蓄意举荐贤才,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唐室名臣。仁杰一生公忠体国,名重当时,功高千古,年七十一岁以功名善终,武后闻讣,不禁感伤泣下说:﹁朝堂自此无人,天夺我国老,未免太速矣!”于是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中宗复位,晋赠司空,睿宗朝又加封梁国公。

忘身救民 荣显善终

徐有功。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服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迄代。不辱一人。时武后僭位。吏以周内穷诋相高。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力。所护佑者数十百姓。卒后赠越州都督。授一子官。窦希瑊。请以己官让有功子愉。以报旧德。五世孙商。至太子太保。商子彦若。宰相。封齐国公。(徐有功传)

徐有功名弘敏,唐朝偃师人(今河南省洛阳县东),应试明经中举,任蒲州司法参军,为政宽厚仁恕,对百姓不忍施以朴杖鞭笞处罚,百姓敬服他的恩泽,彼此互相约定勉励说:“我辈应当守法,若有人犯罪,挨受徐参军杖罚的,大家共同弃逐他。”结果终此一生,从不责打一人,累迁为司刑丞。

当时武后僭位,酷吏恣虐天下,交相诬陷之风盛行,常周密判定罪状,纳人于罪,朝野震恐,不敢正言,唯独有功,争辩更力,由此蒙他护救的百姓有数十多家,许多死刑重罪,常获免死,天下称颂他为仁人。又曾经力争李行褒案,罪不应诛及亲族,酷吏周兴奏有功故意救出反叛众囚,应当处斩,武后只免其官,不久因念有功用法公平仁恕,擢升为殿中侍御史,朝野远近闻知,莫不相贺。

当时奸臣来俊臣、周兴、索元礼及武承嗣等联合诬陷狄仁杰等忠臣七人谋反,极力奏请斩杀,有功独挺身辩护并奏说:“陛下有好生大德,俊臣等不能顺美,反要劝陛下为暴主,究竟是何心意,请陛下明察!”……又曾为豫王妃窦氏之母庞氏伸冤,力争不应处斩,监察御史薛季昶奏有功阿私党同,当处绞刑,令史官前来告知,有功感叹说:“难道唯独我一人会死,他人都永远不死吗?”于是闭门熟睡,置死生于度外。太后问有功说:“卿按察刑狱何以失出(罪重而科轻刑或当科刑而不科刑)这样多呢?”有功回答说:“失出是人臣的小过,好生不杀是圣人的大德。”由此庞氏得免死刑,有功坐罪除名。凡此一生为人伸冤,曾经三次坐罪被判死刑,然其心中却泰然不忧,后来获得赦免,也不喜悦,太后更加器重。

不久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班迎合圣旨取宠的酷吏,相继遭受诛杀,而有功却声誉日渐隆重,官居司仆少卿荣显善终。死后赠越州都督,授与一子官职。当时窦希瑊感念有功曾救其母庞氏深恩,自愿以己官职让给有功子徐愉,以报答旧德。有功后代五世徐商,官至太子太保,商子徐彦位登宰相,封齐国公,世代荣显。唐武宗会昌中追赠有功谥号“中正”。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19 11:58:33 +0800 CST  
一言激励 冤案揭发

宋璟。居官鲠直。张易之。诬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辨。说惶遽。璟谓曰。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二张遣客刺璟。璟登庳车。舍他所。刺不得发。俄二张死。(张柬之起兵。诛易之昌宗。)璟累拜广平郡公。卒年七十五。生六子。皆显官。(宋璟传)

宋璟唐朝邢州南和人(今河北省邢台县东),中举进士,武后时为御史中丞,累官至凤阁舍人,武后赏识其才,颇加器重。唐玄宗开元初年,以广州都督,召拜刑部尚书,不久继姚崇为相,姚崇尚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成,以持天下之正,世称“姚宋”。

宋璟为人耿介不阿,守法正直。武后时,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恃宠专擅政事,权倾朝野,其弟张昌仪为洛阳令,仗二兄势力,向不守法,肃政中丞魏元忠,屡次加以训斥。张易之家奴,又仗势横行都市,被元忠逮捕责打,死于杖下。二张怀恨甚深,谋划构陷元忠,于是诬告元忠私议“武后年老,为永久打算,不如倚附太子”等不守臣节言论,武后大怒将元忠下狱。命元忠与昌宗当面对质,双方争辩不决,昌宗暗中要凤阁舍人张说作证,并以好官酬谢,张说畏于权势只好答应。不料被同僚宋璟所知,临讯这一天预先在朝房等待,在魏张两人辩论不休时,武后即召张说入朝,将到朝门,碰着宋璟,张说急迫惶恐,宋璟便正色责以大义说:“名义最重,鬼神难欺,不可阿党邪恶,陷害正人,自求苟免,即使得罪贬谪,名誉节操也能传扬,万一遭到不测,我自当叩阁力救,将与君同死,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这义正辞严的一番话,感动了张说,于是在武后前,竟以实情奏对说:“臣确实未曾听元忠说这些话,臣不敢诬证元忠。”由是元忠得以免死。二张深恨宋璟,竟遣刺客谋杀,幸而有人先为通报,宋璟潜宿别处,才得免祸。不久,张柬之举兵诛二张。宋璟累拜广平郡公。唐玄宗时与姚崇同当朝廷重任,请托之风不行,纲纪整肃,赏罚严明,中外相合,当时贵称为有贞观、永徽年间遗风。璟享年七十五岁,生六子都显贵。

不受苞苴而姻缘凑合 不附权贵而昆季联芳

裴宽。为润州参军。刺史韦诜。有女。登楼。见人于后囿有所瘗。访令偕来。问状。曰。宽义不以苞苴污家。适人以鹿为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诜嗟异。妻以女。累迁蒲州刺史。久旱。入境辄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权贵。终礼部尚书。兄弟八人。皆任台省州刺史。宽性友爱。在都治八院相对。常击鼓会饭。政务清简。人皆爱之。(新唐书裴传) 裴宽唐朝闻喜人(今山西省绛县西),字长宽,博览群书,学识丰富,个性忠诚。曾任润州参军,当时润州刺史韦诜,有女儿登楼观赏景色,发现有人在后园场地掘土埋藏东西,深觉奇怪,于是禀告其父,刺史随即命人访查,结果带裴宽前来,刺史询问原故,裴宽说:“宽自幼禀承家教,为人应当廉洁守义,不可接受贿赂,玷污我家清白,刚巧有人馈赠一只鹿,送来就走,宽不敢自欺收受,因此只好将它埋葬了。”韦诜感叹裴宽有这种廉洁的美德,于是将女儿许配与宽为妻。

后来裴宽升迁为蒲州刺史,蒲州地带久旱不下雨,宽到任入境,随即下雨,百姓都欢欣庆贺。后来迁徙为河南令尹,不肯屈节附和权贵,结果升为礼部尚书。

宽有兄弟八人,都官任台省州刺史,宽天性友爱,特在都城建设住宅,八座院落相对,常击鼓聚集兄弟子侄会餐。政务清正简明,人人敬爱他。

贫穷不受遗金  显达鲠亮廉介

李勉。少贫。客游梁宋。与一生共逆旅。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则君自取之。勉诺。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后其家启墓。出金还之。勉位将相。所得俸赐。悉遗亲党。没后无赢藏。在朝鲠亮廉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宗室宰相传)

李勉唐朝人,字玄卿,从小好学,个性沉厚高雅,神志光明。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经客游到梁宋地方,正巧和一位书生同住一家旅馆,书生染患重病将死,拿出所带的白金,对李勉说:“我已经不行了,现在左右无人知道,我死后,请你用这些白金替我办理后事,为我安葬,剩余的就全部赠送与你,请你收下吧!”李勉安慰答应了他,于是依照遗言,将他安葬,但是所剩白金,却暗中把它放在棺材底下。后来那书生的家属开坟墓时,掘出白金,终于归还其家属。

肃宗时提拔李勉为监察御史,李勉见武将有骄慢异常情事,便上章揭发纠正,肃宗对左右说:“我有李勉,朝廷才见尊重了。”代宗时任滑毫节度使,统理军民要政八年,不用威武而治安良好,那些凶暴狡猾的部将,都敬畏惧怕他。德宗时提升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宰相之职)。

勉累官位至将相,所得薪俸或赏赐,全部分送给贫困的亲族姻戚,自己生活俭朴,去逝后,家中竟然没有赢余钱财,赐谥号“贞简”。

※李勉在朝正直清高,廉明耿介,又能自始至终敬重贤人士子,曾经引用李巡、张参为幕府(军中文书官),二人死后,每至宴饮时候,仍旧设置两人的虚位,进献酒食怀念。骨鲠大臣,又能礼贤下士,实为当时宗室大臣的表率,亦不愧是位贤德宰相。

口密腹剑 固宠弄权 万世贻臭 累生受报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勋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或阳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林甫口蜜腹剑。死后剖棺斩尸。(通鉴)

李林甫是唐朝皇室亲族,字哥奴,别号月堂。外现柔和忠良,说话巧妙动人,但是心地狡猾奸险,待人行事,擅长使用权谋技巧。官拜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玄宗时代,位居宰相,暗中结纳宫内宦官和嫔妃,留意观察玄宗的心意和举动,因此奏事应对,都能迎合皇上意旨,深得玄宗宠信。

在朝为相十九年,用尽心机,巩固自己的恩宠和权位,凡有才能,功业胜过自己,以及深得皇上所亲厚的朝臣,或有权势地位逼近自己的国戚贵显,便心生忌恨,必定千方百计,排挤贬逐,甚至构罪诛杀。又常用甜言蜜语引诱人,而暗中却设圈套陷害他,当时世人都说李林甫口蜜腹剑(嘴甜心毒),但是玄宗反而倚重他为左右辅佐的忠臣,政事全都委任林甫,任意独断专行,阻塞朝廷进言之路,因此天下都看他如仇敌。于是寇盗纷纷四起,酿成安史之乱,结果林甫日夜愁虑、忧煎而死。死后被剖开棺木,砍断尸体,遗臭万年。

※ 根据唐人所著的“李林甫外传”记载李林甫本是仙官下降人间,但是因为一生作恶犯罪,因此被惩罚降调六百年。又感应类编记载有一耕牛被雷击而死,皮肤裂开形成下列字句:“此是唐朝李林甫,三世为娼,七世为牛。”嗟呼!奸人贪图地位,越权而滥用权力,残酷暴虐,害人误国,究竟得以保全富贵,不过数十年而已,却因而由此削除仙籍,罚作娼妓,惨遭雷击,堕落畜生,受人屠割,要想回复人身,尚且不知要经历多少年月,何况要返回仙籍呢?有人说:“小人工于计画”,殊不知因果可畏,如此作为,实在是最愚痴的了。
楼主 行善积德640  发布于 2018-10-20 06:56:09 +0800 CST  

楼主:行善积德640

字数:95045

发表时间:2018-10-05 17:58: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14 22:04:26 +0800 CST

评论数: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