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谈佛】:揭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两千年骗局

《阿含经》

在中国向来不受重视,不被读诵,不被研究,甚至被误解为「小乘经典」,
究竟何以造成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纪元一世纪左右,
「阿含」、「阿毘昙」及「大乘经典」被陆续地翻译为中文。
古代的中国佛教大德,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足的限制,
无法了解,印度佛教在此之前,已经历佛世之「根本佛教」(公元前五三O——四八六),
佛灭至部派分裂前之「原始佛教」(公元前四八五——二五一),
部派分裂后至二十部派分立完成之「部派佛教」(公元前二五O——四一),
部派分裂间至公元一世纪「大乘佛教」兴起的演变历程,
以为「大乘经典」就是佛在世说法的记录,佛在世就说了大小乘法门。
因此,隋?天台智者大师、唐?贤首法藏大师将「阿含」判做「藏教」、「小教」,
致使此后一千二百多年间,中国佛教徒很少重视《阿含经》。

严格的说,并没有所谓的「小乘经典」。

「阿含」是佛世流传的「教法」,
是佛灭后经历王舍城的五百结集、毘舍离的七百结集而来。
结集是多数圣者,将佛在世的教法,以合诵的方式诵出,
经共同审定,编成次第,而后展转传诵下来,
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在早期的结集中,并没有「大乘经典」的出现。

大乘经的出现,要推迟到纪元前一世纪,由部派分裂后,
思想较为进步的大众部,经过长时间,所陆续新编篡而成。
因此「大乘经」可以和部派佛教时期的「阿毘达摩论典」相比对,
而有「小乘论」与「大乘经」的分别。
但是绝无理由把「阿含」称为「小乘经典」。

《阿含经》

价值的重新被定位与肯定,
是始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以来,
欧美学者从印度、中亚细亚等地古手抄经典及出土古物,
由宗教学、语言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研究,
了解到『四部阿含』及『五(部)尼柯耶』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代公认的佛教圣典,
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记录。」

一八八一年,数字欧美学者,
在英国伦敦创立巴利圣典协会(The Pali Text Society,略称P.T.S.),
专刊巴利圣典及有关研究之著作。

在一九三O年,「五(部)尼柯耶」的英译本出版。
其后更继续出版注释。

一九五六年,《律藏》全卷的英译本出版。
同年,协会又出版巴利三藏索引。
自协会成立百余年以来,巴利圣典的英译、注释、研究及出版,
在协会众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原始佛教的研究大门,由此打开。
楼主 玄奥庄子  发布于 2014-02-09 18:15:00 +0800 CST  
佛法

源于释尊的正觉而流传出来,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传播,
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经过许多流变,而形成现今三藏十二部庞大的教典。

初学佛法的人,在面对如此部帙浩瀚的三藏典籍,常有不知如何下手的慨叹。
如果以一颗树的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生根,
到枝叶繁茂与开花结果为譬喻,来说明佛法的发展 ,
那么《阿含经》无疑的代表了这棵树的根,
而大、小乘的各式教典,就是这棵树的枝叶与果实。

唯有探究佛法根源,才有可能理清佛教发展的脉络,
分辨出甚么是方便?
甚么是真实?
甚么是不了义?
甚么是了义?
否则,不知本末,不辨权实,
很容易舍本逐末,以方便为真实,而得不到佛法的精粹。

可惜,很多学习佛法的人,一开始便……
谈空说有,论圆道妙,不切实际;
学佛多年,却仍掌握不住佛法的根本精神;
最后,不是流于空谈玄论,再不就是迷信。
楼主 玄奥庄子  发布于 2014-02-09 18:15:00 +0800 CST  
印度佛教历佛世之「根本佛教」(公元前530~486),佛灭至部派分裂前之「原始佛教」(公元前485~251),部派分裂后至二十部派分立完成之「部派佛教」(公元前250~141)。当部派分裂间至公元一世纪,佛塔崇拜风气的兴起,新兴塔寺供养群众的不断增加,本生故事的不断传出,对佛陀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犹如佛陀的本生重现人间一般,让群众有如面对世尊,倍觉亲切。

这种以佛陀的本生故事为基础,刻意跳过声闻行,直接要效法佛陀本生的思想,使得原始教义与教团组织都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些以大众部为主亦有部份上座部参与,包括出家人与广大在家人的新兴团体,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终于在南印度案达罗与阿盘堤;因此后人以为「大乘经典」就是佛在世说法的记录,佛在世就说了大小乘法。

严格的说,并没有所谓的「小乘经典」。大乘经的出现,要推迟到纪元前一世纪,由思想较为进步的大众部,经过长时间,所陆续新编篡而成。因此「大乘经」可以和部派佛教时期的「阿毘达摩论典」相比对,而有「小乘论」与「大乘经」的分别。

如果以一颗树的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生根,到枝叶繁茂与开花结果为譬喻,来说明佛法的发展,那么《阿含经》无疑的代表了这棵树的根,而大、小乘的各式教典,就是这棵树的枝叶与果实。

佛陀入灭后第一个夏天,五百阿罗汉举行了第一次的结集,审定佛陀的遗教──「法」与「律」。「阿含」(āgama)是佛世流传的教「法」,是佛灭后经历王舍城五百结集、毘舍离的七百结集而来。结集是多数圣者,将佛在世的教法,以合诵的方式诵出,经共同审定,编成次第,而后展转传诵下来,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其所结集的「法」,就是《杂阿含经》里的「蕴、处、缘起、食、谛、界、菩提分等类」,称为「相应修多罗」。第一结集以后,佛法不断的从各处传出来,由「经师」与「律师」分别的审核保存。到公元前三○○年左右,由于戒律问题而举行了第二次的大结集,在经法方面,集成了五部:《杂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长阿含》、《杂藏》(南传佛教分别称为:《相应部》、《中部》、《增支部》、《长部》、《小部》)。

其中《杂阿含》是四部阿含的母体。结集过后,僧团分立为东、西方二部,佛教进入部派分立的时代,所传持的经、律,也随着各部派的风格而有所增损,但共同的部份,还是有脉络可寻。现存的汉译四阿含和南传佛教的四部,就是由不同的部派所传承下来的。

古来传说四部阿含各有不同的特色:

《长阿含》是「吉祥悦意」,通俗的适应天神(印度神教)信仰的佛法;

《中阿含》是「破斥犹豫」,分别抉择法义;

《增一阿含》是使人生善植福,「满足希求」;

《杂阿含》是「显扬真义」。由于现存的《杂阿含经》是第二次结集的成果。
楼主 玄奥庄子  发布于 2014-02-09 18:16:00 +0800 CST  

楼主:玄奥庄子

字数:9671

发表时间:2014-02-10 02:00: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0 11:51:22 +0800 CST

评论数:4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