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野史

第8回 百丈悬崖将军剑,达摩祖师度佛光

诗曰:
老君下轿,青龙悟道;
一世名将,乔崖箭射;
不修长城,专看石料;
乔崖箭在,将军难找。
又云:
达摩祖师,佛光照耀;
普动众生,黄崖顶高;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超度黄崖,佛光永照。

话说牛圈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村子背靠大山,面向平原,一条河水,从群山峻岭中奔腾而出,沿着村子西侧,蜿蜒向南延伸,这条河就叫清清河,村子里也把他叫西河。清清河上,两个高数百仞的悬崖。一个叫乔崖,一个叫黄崖。黄崖,离村很近,出了村西口就是。乔崖离村很远,距离村子有十里。
乔崖连着双尖岭,北接木口,与菜籽沟口正对。乔崖坐南朝北,俯视着清清河水出臭水沟,直撞乔崖。清清河山谷,在这里开阔宽敞,河岸笔直。从臭水沟出来,一眼就能看见乔崖。乔崖上密布苍松翠柏。
乔崖,又称箭崖。秦始皇统一的六国以后,在燕北之地大修长城,为了就是抵御外来的侵略。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督促几百万的民众,在绵延2000公里的北疆,修建了巍峨的长城。修建长城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招募上百万的民众以外,还需要大量的食材木材,砖瓦,和泥土。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长城都是就地取材,所以长城,也修的形式多样,有用砖砌成的砖长城。有土夯成的土长城,更多的是由石头砌成的石长城。
秦始皇为了保证长城的修建质量,除了让大将蒙恬带领40万大军督造以外,还特别指派公子扶苏,巡视长城。燕北之地,虽然遥远,蒙恬将军更是亲力亲为。所到之处,除了督促民民工加紧建造以外,他还巡视各种用料工厂,查看各种材料的质量。
有一天,蒙恬将军来到石场视察。一进清清河谷,远远看见乔崖耸立在清清河上,一条青龙带着怒气,喷着火舌,向他扑面而来。他连忙搭弓射箭,箭射青龙。青龙一个翻滚躲了过去。箭头直接插在乔崖中间。
乔崖上的箭,实际上是一棵柏树,远远看去像一支箭。但是乔崖的形成,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修建长城石料厂的遗迹。不是天然美景,而是明朝统治者破坏大自然的见证。更是古代人民苦难的见证。
还有另一个说法,乔崖,又叫轿崖。
话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脚踏祥云,从西方极乐世界向东海而来。太上老君行至双尖岭,青牛狂奔,老君低头一看,一条青龙在此盘踞。老君下了青牛,换了乘软轿,在双尖岭前下了轿子,青龙也化成了人形。老君对青牛讲道施法,青龙顿悟,随老君驾云而去。他的轿子留在了崖顶。从此,乔崖又被称为轿崖。远远看去双尖岭就像坐在轿子里一样。
乔崖的崖壁上,长满了苍松翠柏,映衬在清清河水形成的乔崖湾上,就像一幅绝世的山水画圈。微风拂过,松涛阵阵,凉风习习,动人心弦。
黄崖更是神奇。
黄崖是马鞍山西鹿的一处断崖,坐东朝西,清清河水在这里形成的黄崖湾,波光粼粼,在崖壁上闪烁着变幻的光影。黄崖,崖壁上光怪流离,里出外进,凸凸凹凹,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断崖。岁月的痕迹,他变得苍老无比。
当年,达摩祖师四海云游,游遍了五洲大地,选择在马鞍山上建造佛家圣地潭柘寺,潭柘寺下极乐蜂,有18个天然洞窟,云游的修行人在这些洞窟里修禅礼佛。祖师也经常打扮成普通人的模样,在马鞍山中云游,与四海的修行人谈经论道,对那些有慧根的人渡化成佛。有一天来到黄崖前,见这山崖犬牙交错,黄崖湾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烂漫,景色宜人。
祖师盘腿打座,口念佛语。用手一指,一道佛光射向崖壁,一座青石崖立刻变成了一座佛光闪闪的黄崖。在黄崖壁上,一棵苍松矗立在崖头,迎风摇曳。
黄崖是牛圈村的第一道屏障。西北风顺着清清河山谷直撞黄崖,被黄崖拦住,调转风向,绕过牛圈村南去。所以牛圈村冬季很温暖。北有极乐蜂阻挡,西边儿有黄崖作为屏障,西北风刮不进来。
正是:清清河水水清清,清清河上两悬崖,
达摩祖师度佛光,名将把他当箭靶。
一条淡淡的河水,两座百丈的悬崖,说不尽的神话,道不尽的传说。还有哪些传说神话?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8 10:44:31 +0800 CST  
看小说的人很多,评论的却很少呀,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8 17:30:23 +0800 CST  
这部小说的又一个名字叫做浅山神话,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8 18:11:34 +0800 CST  
第9回 开蒙就读圣贤书,十年寒窗始自来

诗曰:
自古农家两件事,唯有读书正当时,
大丈夫承受天命,小童启蒙得先知。
所谓小康人家,唯有孤独和读书这两件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容轻商,2000多年以来没有变过。所谓耕读传家,就是说的这两件事儿。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务农排在第二位。小孩子读书,在乡村的士绅当中,是最大的一件事儿了,比买房子置地还要重要。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李德仁和李武胜,一转眼就八岁了。
两位夫人请来了牛和。王夫人直接了当的,说:“牛管家,有一件大事儿和你商量。两位少爷,已经八岁了,按理说早应该读书识字。但是,我们家两个女人,人生地不熟,家里事又多,所以耽误下来了。现在所有的事都停当了。你看,该怎么办呢?”
牛和站起身,向两位夫人躬身施礼,说:“请两位夫人放心,两位少爷上学的事,我已经安排了。正要向两位夫人请示,是否合适?”牛和接着说:“为了确保安全,不宜出去学习,我们应该请先生到家教导少爷。一来教少爷读书识字,二来少爷们可以知书达理,三也可以惠及乡里。”
刘夫人点点头,说:“如此甚好,不知道你要听哪一位先生来做馆?”
牛和回答:“夫人,如今幽州城是大辽的天下。辽人喜欢骑马射箭,舞蹈弄枪,对天下文章并不关心,所以许多秀才,举人,没事儿可干。我们可以挑着捡着用。”
刘夫人说:“我听说,南边儿张虎庄有一个老秀才,年逾花甲,到处讲学,现在赋闲在家。”
牛和说:“他年龄偏大,两位少爷,正是少年童真。怕他管不了,他教的东西也不实用。”
王夫人说:“我听说,侯家峪村有一位侯先生,年轻有为,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20岁中了举人,因为朝廷不重视汉人,辞官在家。侯先生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做过官见过世面,学问又好,是不是可以请他呀?”
牛和回答:“经过多方打听,王夫人说的这位侯先生是最适合的。侯先生的家离咱们这儿也很近。只有五里路。侯先生常年在外做官,家中一切都是太太打理。他自己很少管家务事,也脱得开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好,不仅入文章好,而且熟读兵书战策,了解时事。为少爷的成长,一定有颇多的益处。”
刘夫人说:“看起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请这位侯先生。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们请最好的先生。”
牛和说:“好,我一定按夫人的吩咐办。”
刘夫人又说:“还有,德仁好静,让他坐下来,识文断字没有问题。老二武胜好动,长得生龙活虎,要想让它坐下来学习,不那么容易。我想是不是可以请一个武术教习,一方面可以教武胜习武,一方面可以看家护院。嗯?”
王夫人有点儿感激的说:“姐姐,你想的可真周到啊。”
刘夫人说:“妹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我姐妹远道而来,应该相互体谅。他们兄弟俩是我们李家的希望。将来他们兄弟两个,一个能文,一个能武,相得益彰,对我们李家的发展大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牛和说:“两位夫人说的好,考虑的也很周全。我们就是要齐心协力,不负老爷的嘱托,护好李家的根,让你家发扬光大。有两位夫人姐妹情深,再有两位少爷心心相映,我们牛圈村李家,一定会枝繁叶茂。”
三个人说完,高高兴兴的散了。
牛和先到了侯家峪村,请了侯先生。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侯先生,姓侯名杰,字文长。40多岁,举人出身,在大兴皖平,涿州都做过官儿。涿州坐到了县丞,因为对辽人县令的不满,辞官回家。
在契丹人的统治下,虽然在燕云16州实行的是,汉人治汉,但是,辽国上下以契丹人为贵族,汉人沦为二等公民。在大辽朝廷的官场,契丹人把持着主要官职。汉官们敢怒而不敢言。像侯先生这样儿基层的汉官,在契丹人眼里更是一钱不值。这和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宋以文人治天下,文人至上,是文人的乐园。所以在大辽的文人,特别是汉官,极其向往大宋。很多文人都很难忍受契丹人的轻蔑。宁可在家赋闲,也不愿意服务官府。侯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西席又称西宾,是古代对家庭私塾的一种称呼。我们现在称为家庭教师。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启蒙教育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启蒙教育以后,教育系统分为官学和私学。基层的教育体系叫做贡院,学生称为贡生。朝廷设立太学国子监,太学的学生叫做监生。私学就是书院,是由于新儒学大家讲经说道,培养人才的地方。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在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
牛圈村李家的两位少爷,在私塾里开始了启蒙教育。主要是以认字为主,选的教材五花八门。我们知道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明代以后流行的。宋辽时期没有这些课本儿。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还是很开放的,考题主要是围绕时政,运用儒学思想做一篇《策论》。所以,所有的教育也都围绕着儒家理论进行。宋辽时期,儒家思想比汉、唐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也更成体系。宋朝的教育已经很发达了。而且,宋太祖汲取了他自己黄桥兵变的教训,不许武将参政,大力推行文人政治,实行文官治理天下。所以,宋朝是历史上,最重视文人的朝代。天下文人全都宋朝的制度。
侯先生由于对大宋的向往,所以选用了大宋的教材。
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仁义礼智信,少年逞英豪。
绝顶聪明的得仁少爷,在读书中一展才华,初现英雄本色,才引出后文书,《民间太子传》。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9 02:05:16 +0800 CST  
@园田梦人 2020-12-09 07:39:12
欣赏您的佳作,感谢您的支持。
-----------------------------
早上好,多谢多谢,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9 08:56:17 +0800 CST  
感谢大家的一贯支持,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9 12:19:53 +0800 CST  
民间传说加神话故事。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09 17:10:13 +0800 CST  
第10回 赵先生约法三章,二公子苦练八年

诗曰:拳脚生风身如铁,气沉丹田站如松,
冬练三九抗原寒,夏练三伏稳如钟。
一掌劈开三尺剑,枪挑泰山惯长虹,
行走江湖义为上,飞檐走壁行如风。
这首诗,说的都是武术大家,旷世英豪。他们都是身怀绝技,隐于闹市的侠客。两位夫人上来,得人少爷聪明智慧,俊逸儒雅,是一个读书上进的人才,可以支撑这个家。但是要想不被人欺负,你家还应该有一个公子去学武术。二少爷从小就爱舞枪弄棒,长得也是虎头虎脑,适合学武术,适合学武术。这样你家两位公子一文一武,相互帮衬,才能够把你家的事业发扬光大。
按照两个位夫人的商量的意见,牛和三下坨里,请来了铁掌无敌赵先生,教武胜习武。
铁掌无敌赵先生,是方圆几十里一位传奇的人物。赵先生,姓赵名杰,外号铁掌无敌。30多岁,虎背熊腰,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身高八尺开外,黑红的脸庞,行如风,站如松。是一个标准的武士。他身上有着许多各式各样儿的传奇。
赵杰童年习武,练得是家传的铁砂掌。曾经拜在房山铁腿张膝下为徒,习武十年。不但,铁砂掌名震江湖,腿上的功夫也非常了得。早年赶过涿州的武考场,掌劈良乡四虎,腿扫涿州三杰,扬名天下,因为姓赵而落榜。
从此,赵先生云游江湖,有许多奇闻异事,声名日隆。近几年因父亲去世,守孝在家。牛管家五次三番,托人说项,才说动了赵先生。赵先生答应,先看看孩子有没有练武的基础,再决定是不是收他为徒。牛和满心欢喜,满口应承。
有一天,铁掌无敌赵先生来到了牛圈村。牛和带着二公子在村里迎接。赵先生二话不说,在牛和的陪同下,带着李武胜到了东坡头教场。赵先生看了看李武胜。只见他小小的年纪,身材敦实,腿长臂长,骨骼奇特,就是一块儿练武的好材料。赵先生很满意,他说:“小子,练武可是一个苦差事,你能行吗?”
二公子李武胜,可谓是人小鬼大,见到铁掌无敌赵先生,很是崇敬。说:“师傅只要您肯教,就不怕苦,全凭师傅教悔,我要是不听话,你就揍我。”
赵先生一听,不禁一笑:“真是童言无忌,好小子!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别忘了你今天说的话,如果真不听话,我可是真揍你!”
赵先生接着说:“学武之前咱俩得定点儿规矩。你能听得懂吗?”
武胜点了点头,回答道:“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一定听师傅的话。”
赵先生说:“第一点,刀枪无眼,手脚无情,切不可轻易的和人动手。练武之人守重,动手可能就要伤人,特别是不能和不会武人动手。”
武胜说:“好!记住啦!”
“第二,”先生又说:“练武之人要有恒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你做的到吗?”
武胜说:“师傅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得到。”
赵先生接着说:“第三就是要有武德。练武之人要光明磊落,侠肝义胆。千万不要暗箭伤人,坏了名声。要行的端做的正。孝顺父母,保护幼小,祛邪扶正。要做堂堂正正子。你懂了吗?”
武胜深深的点了点头,坚定的回答道:“我懂啦!弟子谨记师傅的教诲!”
赵先生走到他的面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孩子,从今天急,你就是我的徒弟了。希望你永远记住今天对我的承诺。”
牛和赶紧拉着二公子跪下,给赵先生磕了三个响头。
李武胜的拜师仪式结束了。
过了几天,铁掌无敌赵先生带着家眷来到了牛圈村,住进了东陂头较场。牛和牛管家为赵先生安排好了一切。
第二天清晨,公鸡刚叫我三遍,天气一片漆黑。赵先生到西院接走了二公子李武胜。致使带着他绕着全村跑了五圈。李武胜上气不接下去,气喘吁吁。一个屁墩就坐在了较场上。赵先生过去一把他拽了起来。严厉的说:“记得你怎么答应我的吗?吃得苦中苦,还能练好武。” 然后,赵先生教他扎马步。一个马步就扎了三个时辰。
武胜拖着疲惫的小身板儿,回到家吃了饭。又上私塾,听侯先生讲课去了。
太阳西下,侯先生讲完了课。李武胜又被赵先生带走练武术去了。
如此这般,一年过去了。现在,李武胜每天早晨、晚上,不用赵先生接,自己去东坡头较场练武。
按照赵先生的要求,王夫人在家给武胜准备了一口大缸,装满了黄豆,每天要双手插黄豆300下。武胜问赵先生:“师傅,什么时候,就可以不插了?”
赵先生说:“等你把铁砂掌练成,就可以不插了。”
八年过去了,赵先生倾囊相教,武胜勤奋苦练。不管是拳脚,还是兵器,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斧钺钩叉个个都会。而且臂力过人。两个膀子一叫劲儿,力举千斤。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手掌又黑又硬,手掌所到之处,不管是石头还是木头,无不四分五裂。
正是:
八个春秋学武功,力举千斤站如松,
横扫无敌铁砂掌,踏平江湖留美名。
李家二公子,8年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这才引出来,后文一部书《武圣传奇》,说的是二公子出世,拳打京西,踢猛虎,探深穴,得秘籍,成为一代武圣。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0 09:50:20 +0800 CST  
这是一个千年小村的历史,充满了梦幻和传说,千年的积淀,人生百态。
这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充满了传奇和神话,千年的传唱,演绎人生。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0 11:46:50 +0800 CST  
总是和冯梦龙碰在一起,真的是让人汗颜,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0 15:20:41 +0800 CST  
@gyz诗意栖居 2020-12-10 12:05:36
拜读佳作!
-----------------------------
感谢你的支持,感谢你的赞扬。这是一部神话小说,希望你能够喜欢,当然里面也有很多是民间传说。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0 15:22:08 +0800 CST  
第11回 除祸患假续家谱,瞒隐情认祖归宗

诗曰:美巾帼不让须眉,两主母议定乾坤。
南国女子安辽邦,儿孙满堂也安心。
话说牛圈村李家,北迁已经十年了。刘、王二位夫人,看着儿子一年一年的长大,总有一个天大的心事未了。这一天,刘夫人约了王夫人,请管家牛和共同商议家族之事。刘夫人说:“自北迁以来,我们上下努力,齐心协力,牛圈村李家已经稳定下来了。要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有几件大事,我们三个人要共同拿主意。”
牛和问:“哪几件事?”
刘夫人说“第一是要续家谱。如今官府的管理越来越严,我们要把来历说的清楚。确保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安全。”
王夫人说:“这件事最重要。现在大辽朝挺,用汉人对付我们汉人,燕云16洲的汉人更是加强了控制,如果我们来历不明,潜在的危险越来越大,续好了家谱,确定了来历,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生活。姐姐是不是有了想法?”
刘夫人说:“我们姓李,向东十里有个李家峪村,他们也全姓李。听说他们是太原李家,天后武则天登基以后,受到武三思的迫害,举家迁到这里定居。我们是同姓同宗,叙叙旧,说不定我们两家有家族的渊源。这还需要牛管家去做一做工作。”
牛和说:“如此甚好,我尽快联络他们,把事办妥。”
王夫人问:“姐姐,你说的第二件事儿呢?”
刘夫人说:“第二件事是你我的娘家。这点事要做的天衣无缝,必须把你我的娘家要确定。不这样,仍然潜伏着危险。将来你我的身份,有了疑点,第一件事儿办的再好,也会出纰漏。”
牛和说:“夫人说的极是,也想的很周全。我一定抓紧办。”
刘夫人接着说:“这两年事办完以后,最重要的是第三件事,就是我们牛圈村李家,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要定自己的家规。让子子孙孙按照家规行事,规范他们的行为,把我们李家发扬光大。妹妹,你说是不是?”
王夫人和牛和同时点头称是。

老管家牛和,奉了两位夫人的指示,拜会了李家峪村李氏族长。自称,受自家老爷的委托,寻根问祖。牛和说:“我家老爷在南方做生意,他爷爷是李家峪村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幸早年夭亡,我陪同两位夫人北归,寻根问祖。”于是,李氏族长查阅了家谱,确实在70年前,有一位族人南下做生意,至今杳无音信。牛和顺着他说:“我们家老爷,三代人多次北来,寻根问祖,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李家峪村。如今,我们在牛圈村落户,才找到李家峪村。”李氏族长,很高兴。又找来了村里几个德高望众的族人,经过商议,确定了牛圈村李家,是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双方选定了黄道吉日,准备让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
老管家牛和,到北车营大西沟刘家,为刘夫人确定了娘家;到窦店王家,为王夫人确定了娘家。其中有许多周折,后文再续。
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刘夫人和王夫人,率领牛圈村李家老老少少,来到李家峪村,到祠堂叩拜李家祖宗,认祖归宗。
然后,像李氏祠堂捐献了2000两银子。请李氏族长,和李氏家族商量,在修祠堂,续写家谱,明确写上牛圈村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
最后,由牛圈村李家出资,在李家峪村大排宴宴,欢庆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李家峪村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刘夫人和王夫人的娘家,见证了认祖归宗的全过程。从此,李家峪村和牛圈村,来往越来越密切,共同形成了京西李氏家族。
正是:
五百年前是一家,乾坤辗转无穷事,
只要有缘能相聚,再续家谱又一支。
北车营大西沟刘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家族,有一位刘三先生曾经给刘婉君夫人看过病,后来刘夫人就和他走动了起来。如何到了北车营,找到了刘三先生,说刘夫人要找自己的娘家,请刘三先生帮忙。刘三先生是个郎中,在十里八村很有威望,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大西沟刘氏家族的族长,就是刘三先生一奶同胞的大哥,经过刘先生做工作,族长很快答应了接纳刘夫人认祖归宗。刘三先生的二哥刘二,没有子嗣。经过刘三先生的引荐,族长见证,刘婉君夫人过继给刘二先生做义女。
一切准备停当,牛和赶了车,拉着刘夫人母子,到北车营西大沟,正式拜刘二夫妇为父母。然后又拜见了,大伯刘氏家族族长,拜见了三叔刘三先生。弄得大家皆大欢喜。刘婉君夫人出钱,在刘二房里摆了酒席,请了刘大刘三两家人吃饭。在饭桌上,双方写了过继的文书。又和刘家小辈儿一一见了面,行了礼。刘夫人很大方,给每个晚辈,都送了红包,红包里装了一两银子。
刘婉君夫人又让儿子李德仁,分别给姥姥姥爷磕头。
从那以后,刘夫人经常去看望继父母刘二夫妇。逢年过节,都给二老送礼。刘二夫妇对这个闺女也很满意,特别看是看着,外孙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正事:千里寻亲为安全,无论真假有真情。
大家闺秀江南女,小户人家喜相逢。
说了这么多,只不过是一个缘字,一个情字,缘分到了,动了真情,假也成真。虚情假意,就是亲生的,也会形同路人。世上这些真情故事,还怎么演绎?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1 10:30:25 +0800 CST  
第12回 王春花开在窦店,王员外父女团圆

诗曰:小家碧玉一枝花,心中算计找娘家,
义结金兰为认母,慈父撒谎为春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窦店王氏,在良乡县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家族。王源外是一个有名的乡绅,王氏老夫人一连生了八个儿子,膝下无女。儿子们长大了,个个都成了家,剩下两位老人家,孤苦伶仃,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俗话说,女儿是父母贴身的小棉袄,虽然自己8个儿子,但是儿媳妇们,也都年轻,各有各的家,哪有时间顾得上年老的父母啊。
三个女人一台戏,王先生虽然家大业大,分家以后,就都成了小康人家。儿子争气的,过得还很平顺。遇上个儿子不争气的,很快就败家了。所以8个儿子,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个儿媳妇儿,也就有了16个心眼儿。媳妇儿和闺女,虽然隔了一层肚皮,哪一个还是婆婆的知心人呢?
在8个儿子里,三儿子和王先生最好。三儿媳妇照顾公公婆婆也最多,小夫妻俩可以说是夫唱妇随。王三读书上有点儿笨,连个秀才也没捞着,所以日子过得比其他人都紧。三儿媳妇干净利落,是一个勤快人。看到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如别人,自己的男人又指不上,就瞒着公公婆婆出去做老妈子,挣点散碎银子补贴家用。经人介绍,王三媳妇儿来到王夫人家里做下人,很受王夫人的赏识。
再说王夫人看王三媳妇儿既精明能干,又老实巴交。很快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人。王三媳妇儿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和王夫人讲了,王夫人也很用心。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本来王夫人没往心里去,当他听说婆婆孤苦伶仃,天天羡慕别人有规律的时候,他马上就联想到自己。
王夫人很会做事儿,和王三媳妇儿混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亲密,后来两个人干脆拜成了干姐妹,义结金兰。王夫人把心里的想法,和王三媳妇说了,想找一个王姓人家,认娘家。王三媳妇儿满口答应,回去向自己的婆婆说说。王夫人特意给了他三天假,让他回去看看婆婆。
王三媳妇儿回到了家,先到婆婆前面请了安,行了礼。在婆婆面前,添油加醋的把王夫人夸了一个贤良淑雅。然后提出来,能不能够认婆婆为干妈,理解老人家的无女之痛。王三媳妇的话,触动了婆婆的心。等王三媳妇走了,王老夫人和王员外一商量,这是件好事儿啊,多一个干闺女又不分家产,怕什么呀?但是王员外还是很慎重,把几个儿子召集在一起,说出来想要找招干闺女的想法。
憨厚朴实的老大,率领的兄弟们,一致的拥护。只有老二有点泱泱不快,但是也没敢当面说什么。王员外是一个多精明的人呢,把其他几个儿子送走,单独把老二留了下来,问老二什么意见?老二绕了8个弯儿,支支吾吾的就说,干闺女家这么好,还张罗着认干爹干妈,这里边一定有什么故事,请老父亲三思。
王员外送走了儿子们,悄悄的换了衣裳,套了车直接就扎下去了。两天以后,王员外回到了家,又把儿子们召集在一起。王员外说,我这次找你们是通知你们一下,这次我不认干闺女了,我要把他过继给我,我要认亲闺女。儿子们本来就大多数赞成,王二一看老爷子这么坚决,想说的话又赶紧咽下去。其他儿子都走了,王员外还是把老二留下来了。王员外对老二说,你说的那些问题我都了解了,不会有什么大事儿,而且他就是我多年失散的闺女,你见着就好了,和你妈长得特别像。王二一脑袋懵懂,惊诧的自己张着嘴说不出话来。他只能是向着跌点点头,表示认同了。
接下来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王媛媛也派三儿媳妇儿,把王春花接到了家里,找来了村长做保人,找来了同族做见证,说王春花是他的一个私生女,失散了多年,终于找到了。双方写了字据,王春花给爹妈磕了头,又和8个兄弟一一见了面,也和8个嫂子们一一过了礼。从此,王春花夫人就成了王员外家的小姐,王夫人经常带着二公子,来姥姥家串门。
正事:
王员外聪明认女,分散多年只为缘,
王三媳妇来牵线,老来得女暖心田。
王老夫人意外得女,高兴的欢天喜地,拉着女儿问长问短,看着外孙,更是嘘寒问暖。王员外为什么撒了这么一个弥天大谎?王春花心里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2 05:53:28 +0800 CST  
第13回 家规家风传家宝,真情真意真传承

诗曰:只读诗书不做官,耕读传家代代延。
积德行善为乡里,事事平安好种田。
天下无奇不有,你知道王源外为什么要撒这一个弥天大谎吗?王员外出门找到了一个要好的朋友,那就是一个得到的高增。王员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这位高僧给王员外算了一卦。说他命中该有此女,这个闺女是他前世的亲闺女,要报答他前世的父恩,两个人的妇女缘分到了,所以,他们妇女才才能够相见。为了顺利认下这个女儿,王员外才撒了谎。
再说牛圈李家,经过隆重的认祖归宗仪式,又经过几天庆祝的欢宴,牛圈村李家依依惜别的告别了李家峪村的族人,回到了牛圈村。
在诸事顺利的喜悦当中,每个人的心情,就像湛蓝的天空,浩瀚深邃。刘夫人和王夫人心里难得的踏实,老管家牛和更是心情舒畅,牛圈村的孩子们欢天喜地。牛圈村喜气洋洋,牛圈村的人们喜上眉梢,牛圈村的树上枝头站满了喜鹊。
刘夫人和王夫人,是牛管家一起茶叙。
聊天儿的气氛,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他们谈天说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描绘了可以预知的明天。说着说着,转入了正题。
刘夫人说:“这一回,我们三件事办完了两件大事。趁着热乎气儿,我们也把第三件事办了吧。”
王夫人说:“姐姐说的对,趁热打铁,一口气儿把他办完了吧。”
刘夫人接着说:“立家规,过去找我们牛圈村李家兴旺发达。让后世子孙平安顺利!所以我想,第一就是我们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现在,辽宋大战,生灵涂炭,官场上尔虞我诈,做官是最大的风险。但是要读书,明事理,有见识,才能目光远大,安身立命。”
王夫人说:“做官就要参加科举。现在的科举制,要填家谱,要填履历,我们这样人家这就是第一个危险。我们的家世,不便让外人知道。另外,契丹人占据着幽州城何燕云16州,对汉人防了又防,进入官场,一方面官场的争强好胜,另一方面是契丹人看不起咱们汉人。做官也不舒心官员。与其是为委屈的做官,不如堂堂正正的做人。所以,按姐姐说的,我们就定下,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刘夫人说:“我想的第二条,是最不容易做到,但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千里之外,到这里安家落户,靠的是乡里乡亲的扶持,我们应该感恩。所以我们的子孙,不扩家业。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扩大家业,就意味着买房子置地,如果年景好,不通过手段就不能就达不到目的。如果年景不好,就是会趁人之危。这些都不是善良之举。依据我们现在的家业,可以是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好是子孙可以享受不尽。如果通过鱼肉乡里,扩大了家业,是我们这些善良之人想看到的吗?”
王夫人也郑重的说道:“姐姐想的长远,我举双手赞成。我们通过诚实的劳动,用我们的血汗,换来的收获,才能真正的享受丰收的果实。而且要教育我们的子孙,永远保持善良之心,要扶危济困。佛家说,种善因,得善果。我们李家积德行善,和乡里乡亲和谐共处。我们都子孙就会延绵不断,我们李家就会兴旺发达的。如果为富不仁,乡亲们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你我们淹死。”
老管家牛和,认真的听着两位夫人的对话,心中暗暗庆幸,频频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符和着:“是呀!是呀!—。好哇!好啊!—”
王夫人接着说:“为了不失本心,不丢善良,我提议第三条儿就是不经商。我们李家的子孙,只务农,不经商。俗话说无商不奸,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商人不择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本性,不再善良。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违背我们李家的宗旨。”
刘夫人说:“妹妹想的长远,我赞成!”
于是,请来了侯先生,立下了牛圈村李家第一份家规。


牛圈村李家家规
第一条,李家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第二条,李家后人要积善修德,扶助乡里,不败家业。
第三条,李家后辈只务农,不经商。
这个家规,既朴素又实际,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了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障。让牛圈村你家,开枝散叶,子子孙孙安康!
正是:好事多多喜连连,去了家谱定家规,
找了娘家续前缘,人丁兴旺碧生辉。
牛圈村李家诸事顺利,找娘家,续家谱,定家规,都是在两位夫人谋划下,顺理成章。还有什么奇缘?还有什么好事儿?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3 00:24:05 +0800 CST  
第14回 孝子樵夫有奇遇,大阴坡上有美谈

诗曰:
天生万物皆有情,天上织女爱牛郎,
樵夫打柴在山岗,人狐奇遇美名扬。

话说牛和找到了刘王二位夫人,说有一件要事要禀报。
王夫人问,“牛叔,有什么事儿你不能定啊,还非要跟我们说。”
牛和,“要是的一般的事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挨着我们,有一座山叫做大阴坡,这是鲁家滩杨家的产业。因为最近,有一个狐仙儿迷惑人的传说,所以杨家要把这座山便宜的卖给我们,我拿不准主意,所以要请示二位夫人。请二位夫人请我把这件事儿慢慢的跟你们说。”

沿着清清河向北,牛圈村的地界最北是臭水沟和大阴坡。阴坡清清河西岸,臭水沟在清清河东岸。
大阴坡常年不见太阳。这里的森林茂密葱茏,百鸟在这里筑巢。大阴坡下,有一个水潭。大阴坡上,有一个甘泉。森林里的树玲琅满目,有绿绿的松,高高的柏树,红彤彤的柿子,五彩缤纷的栓皮栎。树下的灌木,更是丰富多彩。一片一片的胡枝子,一簇一簇的绣线菊,一颗一颗的宁条。地上的杂草,有红山羊草,有白草,有羊胡子草,树荫里还有各种苔草。
地面儿上铺满了苔鲜,湿漉漉的滑滑的。雨过天晴,林子里到处是各式各样儿的蘑菇。山边地头儿到处是榛子。各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穿梭。有上蹿下跳的松鼠,奔跑的羚羊,蹦蹦跳跳的野兔,五颜六色的山鸡。这里是它们的家园,更是它们的乐园。
树梢上,草尖上,石头上到处是蝴蝶飞舞,蜜蜂、马蜂飞行,蜂蝶相恋。
大阴坡常年不见光,冬天永不积雪。每天早晨,浓雾笼罩。流动的雾,就像白云在蓝天中穿梭。春风吹过,万木吐绿,涌动着青春的活力;夏风习习,在炎热的夏天带着一股凉意,清风送爽;秋风席圈,万山红遍,各种颜色涂在了山梁,大阴坡换上了秋装;冬风呼啸,松涛阵阵,苍茫大地的银装素裹中,包围着这片葱茏的森林,孕育着无限生机。
大阴坡的甘泉、水潭,不管气候如何变化,永不干枯。
无论何时,你只要站在甘泉旁边,百鸟的啼鸣声,树上的蝉鸣声,和泉水发出的叮咚作响,就是一曲天然的交响乐,让你沉静在大自然里,享受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这里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有一个年轻的樵夫,名叫王宇,常年在大阴坡打柴。每天,日上三竿,王宇来到大阴坡,忙忙碌碌,打一担柴,就这甘泉水,吃了干粮,太阳西斜,担柴下山。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勤奋的王宇,有时挖点野菜,有时踩点蘑菇,有时摘点野果儿,带回家去孝敬老娘。
有一天,王宇60多岁的老娘,身体不舒服,闹了一夜。王宇伺候完老娘,急忙忙赶到大阴坡,就打了一担柴,没顾上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天就已经黑啦。王宇要担起柴担,起了三下,都没有起来,和今天的单子比你每天重的多。
王宇正在纳闷,身后传来了咯咯的笑声。
王宇回头一看,月光下,两个妙龄少女正在。笑嘻嘻的看着他。
王宇脸上羞得飞红,磕磕巴巴的说:“两位小姐,笑我何来?”
红衣少女,羞答答的说:“天这么晚啦,有些害怕,想和大哥同行。”
王宇回答说:“天黑路险,两位小姐如果不嫌弃,就和某家同行吧。”
蓝衣少女笑嘻嘻的说:“好啊,好啊!”
于是,三人沿着清清河,出了山。王宇临进家门,问:“不知道两位小姐要向哪里去?天色这般晚了,不如在我家先休息一下。明日一早赶路,如何?”
红衣少女说:“不知家中还有何人?我们方便吗?”
王宇说:“我家还有一个80岁的老母。方便的很,如果两位小姐不嫌在下贫穷。房屋简陋,就请进来吧。” 说着,他们进了院子,进了房门。母亲做了介绍。
王婆婆一见家里来了人,而且是两个美若天仙的少女,病就好了一大半儿。忙上前问了一个仔细。然后说:“两位姑娘在我们家安心休息。尽管放心,我们是本分人家。”又问:“两位姑娘,还没有吃饭吧?我儿快快准备。”
红衣上说:“王大哥忙了一天了,让我们女儿家来做饭吧。”说完,也不推让,拉着蓝衣少女,一会儿就准备好了饭菜。王宇母子和两位姑娘,一块儿吃了晚饭。
王婆婆得知,两位姑娘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红,刚刚没有了父母,正要投亲靠友。说:“小翠姑娘,年龄和我儿相当,不如与我儿婚配,以免的颠沛流离。” 小翠羞红了脸,低头不语。
小红忙抢着说:“好啊,好啊,这样姐姐就有着落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王婆婆找来三媒六证,街坊邻居,办了酒席,两个人拜堂成亲。小红说是找舅妈去了。从此,小夫妻恩爱有加。王宇还是打柴为生,小翠在家伺候婆婆。一家人合合美美。第二年小翠生了一对说龙凤胎。王婆婆美的合不笼嘴。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小红慌慌张张的跑来。说舅妈病重,请姐姐快去!于是两个人王婆婆打了一声招呼,没等王宇回来,匆匆忙忙的就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时间就这么一年一年的过去了。王宇还是每天去打柴,送走了老娘,养大了一双儿女,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
王宇老了,走路慢慢腾腾的。有一天,在夜色朦胧中,见到了小翠。小翠还是那么年轻。王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翠握着他长满老茧的双手,满脸是泪,百感交集,悲喜交加。告诉他,说:“我和小红,都是大阴坡上的狐狸。见你,勤勤恳恳,动了相爱之心,成就了姻缘。不想被父母知道,抓了回去。小红被罚嫁到了蛮荒之地。自己被关在狐狸洞里,一直不让出来,只能远远看着你,心如刀绞。现在,我们要搬家了。和你告个别,你要好好保重,为了咱们的一双儿女。也是为我对你的思念。” 说完俩人抱头痛哭。后来,他夺路而逃,永远消失了。
牛和最后说,“事情就是这样,两位夫人拿主意,我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对方给的价太便宜了,我真是有点动心了。”
刘夫人说,“牛叔,不用商量了,买吧。”
正是:
神奇传说真情在,孝子事迹美名扬,
人杰地灵生奇缘,情男痴女感上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阴坡的灵气一直都在。后来,王宇找武胜没去,狐仙之女,异能大战,祝武胜成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06:45:56 +0800 CST  
《浅山神话》更新之中。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12:16:09 +0800 CST  
一个千年山村的神话故事。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12:30:26 +0800 CST  
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14:18:05 +0800 CST  
民治传说的演绎,神话故事的传奇,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16:35:20 +0800 CST  
前期有些铺垫,后期会很好看,
楼主 ty_金色海洋220  发布于 2020-12-14 18:23:29 +0800 CST  

楼主:ty_金色海洋220

字数:71965

发表时间:2020-10-23 23:20:0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6 15:45:53 +0800 CST

评论数:1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