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

@陈沫2014 2016-03-09 08:15:39
秦木去了景添福家,在景添福家里俩人聊了一夜。他们先是聊秦木的干儿子怎么能娶到于爱花,等到这事聊到实在是没话说了,两人就开始东拉西扯。秦木无意中说:“我们大刘庄有一个红卫兵去北京见毛主席了。”
“真有这事?”同一个炕上睡觉的景荣耀一听就来了兴趣。
“真的有!”秦木说。
“您没有骗人?”
“我这么老了,骗人干啥?”
“他回来了没有?”
“回来了,一根毛都没掉。”
“北京不远......
-----------------------------
@烟草燃烧的思念 2016-03-09 21:39:33
爱情的力量真恐怖。
-----------------------------
@施原 2016-03-10 09:54:00
盼这种恐怖啊~
-----------------------------
@东海闲鸥 2016-03-10 13:18:10
我也盼着呢。。。。
-----------------------------
@尤十万 2016-03-10 14:54:28

-----------------------------
不要太奢望,同志们。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0 14:57:33 +0800 CST  

第二十六章 用帅哥忽悠美女

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张发财和刘老大开始凝神苦想,希望能想出一个不让杨秀兰去北京的好办法。
“这事就像下棋一样,擒贼先擒王,只能从杨秀兰身上下手了。”刘老大不怎么爱动脑子,说了句没用处的话。
“人家这就要走了,怎么下手?”张发财问。
“杨秀兰要是个男的就好了,黑天半夜给她一棍子,让她躺上半个月,看她怎么去?”
“你就知道下黑手。”
“不下黑手,怎么办?”
张发财想不出好办法,无可奈何说:“要是知道还会发生这种事,早把杨秀兰介绍到杨柳渠好了。”
孤山村人都知道,张发财不是他孤山村名义父母的亲生儿子,他是从杨柳渠抱回来的。
张发财的养父养母结婚后不生育,听说杨柳渠有户人家生了个男娃不想要,就去抱了回来。这个男娃就是张发财。有了张发财以后,夫妻俩一乐和,夜里钻进被窝就彻底放松了,这一放松,就给张发财放松出了好几个弟弟。
有了亲儿子,而且还好几个,夫妻俩就不这么待见张发财了——这是张发财小时候有险些被饿死经历的主要原因——所以,长大后张发财就和杨柳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取得了联系。在杨柳渠,张发财的那些哥哥、姐姐、叔叔、舅舅、姑姑、姨姨的孩子都是红卫兵。
之前为了救张国华,张发财想过把杨秀兰介绍到杨柳渠,让杨秀兰和自己亲戚的那些孩子们混去,后来考虑到行不通,也就没有采用。
张国华被救出来之后,张发财就把这事忘了,现在遇到了新的难题,他又一次想了起来。
杨秀兰一走,孤山村的红卫兵自然解散。可是正如张发财所说,现在有点迟了。杨秀兰不像他哥,也不像他弟杨秀青,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现在,杨秀兰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差明天出发了,这个时候让人家别去北京了,不如到杨柳渠打出另一片天空,杨秀兰肯定不听。
问题是不去劝也不行,杨秀兰去北京的后果实在是很严重。
这个任务刘老大插不上手,只能张发财亲自出马了。该怎么说才好呢?张发财抱着渺茫的希望,先进了杨秀山家。
“老哥哥,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事让爱谷喊一句就行。”杨秀山一见张发财来了,堆上笑脸,热情招呼。
“你那个妹妹要去作死,主任可不得亲自来一趟。”刘四梅猜出了原委。
“唉,”杨秀山长叹了一口气,“我都说得口干舌燥了,可人家就是不听,还说我就是块被人拿刀劈的料,没资格劝。”
“不仅不听,人家还怂恿了秀青一起去。”刘四梅补充。
“你母亲不知道?”来的路上,张发财想明白了,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杨秀山母亲的身上了,如果杨母能让杨秀兰迟去个一两天,他就有机会实行自己的那个想法。
“知道又有什么用?”刘四梅说,“老太太还能管得了人家,现在,天王老子都管不了了。”
“那她走了,老太太就没人照顾了?”
“我们老太太除了耳朵聋、眼睛花外,身体健朗得很。根本不用担心,再说了不是还有我们在嘛。”刘四梅说。
张发财见杨秀山夫妇帮不上什么忙,只好一个人去找杨秀兰,他刚走到杨秀兰和她母亲住的窑洞外面,就听见里面的杨秀兰说:“妈,您要是再唠叨,我现在就走,我可不是我哥。”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倔脾气的驴。”杨母骂。
“你这是在骂您自己呢?”
……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1 09:09:51 +0800 CST  

张发财等到里面的母女不再吵了,这才推开了窑洞门。张发财以为杨秀兰母亲一定在抹眼泪,进了窑洞才发现,老太太并没有哭,只是绷着脸坐着,想来哭已经没用了。
杨秀青和杨母看见张发财来了,都热情地和张发财打招呼。杨母下了地,忙着给张发财倒热水。杨秀兰知道张发财反对他们这群人,所以什么话都没说,只是脸色僵硬地笑了一下,就继续做她的事。
张发财寻思不出该怎么劝说杨秀兰,就边和杨母寒暄,边看着杨秀兰做事。
“这下我们可是要离开了,主任你可是高兴了吧?”杨秀兰知道张发财在看她。
“我高兴什么呀?我还怕你们离开呢。”张发财实话实说。
“怕我们离开?”杨秀兰看张发财说得认真,转头想了一下,明白了,“你不是怕我们离开,你是怕地里的庄稼没人收割。”
张发财没想到杨秀兰这么冰雪聪明,一下子就猜出他的心思,谎话当下编不出来,就只好说实话了:“你猜得有点道理。”
“那你可省省力气,别劝我了,北京我们是去定了。见毛主席,支持无产积极文化大革命可比收割庄稼重要得多。”杨秀兰一脸得意。
张发财还没说啥呢,就吃了个闭门羹,心里很不爽,心说:你们这些二货,饿你们几天,就知道什么重要了。
杨母给张发财倒了水,坐在张发财对面,细看张发财,“几年前,要不是因为你,我们可是要饿肚子了。”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怕杨母听不见,张发财提高了声音,“秀兰去北京,您一个人在家可就没人照顾了。”
“没事,我只是耳朵聋,其它什么都能做。”杨母别了杨秀兰一眼,“你是不来劝秀兰不要去北京的?别劝,我们不和那倔驴子说话。”
“主任,听清了没?如果你来只是为了劝我不要去北京?那现在就可以走了。”杨秀兰下了逐客令。
因为饿肚子的事情,杨秀青对张发财非常尊敬。“姐,你干吗这样说话?不是我叔,我们不知要吃多长时间的野菜呢。”
“前几年,主任是挺关心我们社员的,这我知道,不过可不积极支持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
张发财听见这话,脸色阴沉。不支持文化大革命,好像成了所有人的一道魔咒。
“你和你的那些红卫兵就都是群傻子,谁都不愿意理你们。”杨秀青维护不了张发财,就搞人身攻击。
“谁说我们是傻子了?”杨秀兰柳眉倒竖,显然生气了。
“以前,你不是天天都说于二傻和于三傻的吗?你领了一群傻子,你不也是个傻子?”杨秀青不小心捅到了杨秀兰的痛处。
“你再给我说一句!”杨秀兰急了。
听了兄妹俩的这段对话,张发财突然想到:这杨秀兰平时自负得很,要不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她才不愿会和根本看不上眼的于家兄弟走在一起。这可是个挑拨他们的缝隙,就看自己能否挑拨成功了。有了迷茫希望的张发财突然间开始冷笑。
“您这是怎么啦?也嘲笑我们是一群傻子。”杨秀兰敏感得很。
“没有。”张发财嘴角还是蕴含着一丝冷笑。
“那你笑什么?笑我不管母亲,只顾着去北京见毛主席?”
“没有。老太太身体硬朗,用不着你管。”
“那您冷笑什么?”
“我冷笑了吗?”
杨秀兰看着张发财不说话,摆出了一副“这还要问”的神态。
“唉,我是想呀,”张发财脸上依旧保持着笑意“你领着于二勇、于三勇、景荣耀几个去北京,见到了毛主席,那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激动、高兴、心潮澎湃罢。怎么,有点羡慕了?”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1 09:10:17 +0800 CST  

“羡慕是羡慕。不过我是想啊,见了毛主席,你们有什么样的表现我能想得出来,不过我可想不出毛主席他老人家见了你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我们红卫兵可是祖国的未来,毛主席见了我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那是当然。不过我想他老人家一定会问:‘秀兰同志呀!你这么亮堂堂一漂亮姑娘,光灿灿一巾帼英雄,怎么带来的手下不是些傻子,就是矮个子的武大郎。这不是丢你们孤山村——不对——这不是丢你们内蒙古人民的脸吗?’”
张发财一句没说完,杨秀兰立马脸色铁青,眉头皱成了一个倒八字。杨秀兰被张发财说到了疼处,想要反驳,但是不知从何说起,张发财可是借着毛主席之口说出的这些话。
“秀兰,其实我今天来可不全是劝说你不要去北京的。”张发财赶紧转移话题。
“那你来干吗?专为嘲笑我领着一群二傻子和武大郎胡闹?”
“我哪有那份闲心?”
“谁能知道,我们抓了张特务,你们想办法……”
“秀兰,可别扯远了。”
“我才不扯呢。你说说你来我家的真正目的是啥?如果不重要,现在可以回去了,我们明天还要去北京呢。”杨秀兰又下了一道逐客令。
“你知道,我在杨柳渠有好多亲戚,什么姑姑、舅舅、叔叔一大堆,他们每家都有和你同一年龄段的年轻人……”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别急嘛。这些年轻人可都是红卫兵,我是想让你把他们一并带上,让他们也去北京见毛主席。”
这可是个新想法,杨秀兰舒展了眉头调动更多的脑细胞工作,“你这是顺嘴胡说的吧?”
“我怎么就胡说了?”
“那带他们去北京和讽刺于二勇几有什么关系?”
“我讽刺他们了?没有吧!我亲戚家的那些孩子个个长得都像你爱麦哥,要是你爱麦哥的腿好着,”说到儿子,张发财的脸上闪过一丝伤痛 “你领着一群像你爱麦哥那样的小伙子去北京,都赶得上毛主席的仪仗队了,那多威风。”
杨秀兰对张发财讽刺于二勇几个很介意,不过张发财忽悠完这句后,杨秀兰就把这事给忘了,迫不及待地问:“您说的可是真的?他们也没有去北京?”
“北京是啥地方?谁说想去就能去了,哪有那么容易?他们也就是说说。”张发财继续满嘴跑火车。
“拿,您亲戚的孩子们自己不想着去北京,怎么还要我领?”杨秀兰对这一点想不通。
“他们哪有你这胆量,再说了即使他们有你这样的胆量,也没有号召力呀,能招呼起几个人来。要是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姑娘去杨柳渠公社振臂一呼,招呼不了一个军,也能招呼起一个团来。到时候你领着一个团的红卫兵去北京,见了毛主席,毛主席不得多夸奖你几句。毛主席会拍着你的肩膀说:‘秀兰同志吆,你可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古有花木兰,今有杨秀兰。’到了那个时候,你可就不是咱们孤山村的人物了,也不是内蒙的人物,你是全国妇女同志的榜样。”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1 09:10:33 +0800 CST  

第二十七章 美女出山

张发财忽悠完这句,杨秀兰的小宇宙彻底沸腾了。领着一群个个像是张爱美那样的帅哥去北京,再被毛主席夸奖一番,啧啧,那个场景……
“要我说,你明天就先别去北京了,我把你送到杨柳渠,让我亲戚的孩子们拥护你当杨柳渠公社红卫兵的头头,然后你领着他们在杨柳渠战斗个几天,再领着一大群人去北京,那革命的队伍才叫威风呢,到时候多给咱们内蒙人民长脸。”
“既然您这么为我考虑,那我就多耽搁几天再去北京好了。”杨秀兰恢复了一个姑娘的面目,柔声细语低眉顺眼说。
杨秀兰真就这么容易被忽悠?当然不是,是张发财的话对杨秀兰太有诱惑力了。
姑娘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不管你漂亮得塞天仙,还是难看得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如花——在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剩女——杨秀兰也是一样,白天虽然刚强如铁,到了夜晚,那熟透了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却是直痒痒。杨秀兰老早就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可是在那个年代,可供杨秀兰选择的对象实在是太少:人口不能自由流动,电话没有,互联网的更没有,也不可能到电视台参加选秀节目,然后被某富二代或者富一代看上……杨秀兰能选择的对象除了本村的,也就周围几个村庄的男人了。而且周围村庄的男人还得有媒婆、亲戚介绍,如果没有人介绍,有再好的男人你都见不到。
孤山村里的那些个歪瓜裂枣,没有一个能入得了杨秀兰的法眼,也曾有媒人给杨秀兰提过几次亲,是周围村庄的,但是杨秀兰都没看上。
现在张发财说,自己亲戚的孩子个个都像张爱麦,好几个,还要杨秀兰领着这些漂亮小伙去北京见毛主席。这不就等于说:杨秀兰同志,你可以在这些小伙子里随便看、随便挑,看对哪一个,可以直接领回家洞房。
这样的好条件,杨秀兰当然动心。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4 07:57:39 +0800 CST  

第二天早上,过了约定时间,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去北京的几个红卫兵在约定的地方没有等到杨秀兰,就去了杨秀兰家。在院子外面,他们把杨秀兰喊了出来。
“你们回去吧,我今天不去北京了。”杨秀兰轻描淡写说。
“昨天不是说好了,为啥又不去了?”于三勇问。
“秀兰今天要去杨柳渠公社。”虽然昨晚说好了,但张发财怕杨秀兰变卦,所以早早赶了过来。
“去公社做啥?”于二勇问。
“我们的人少,我要去杨柳渠公社找几个人来,壮大我们的红卫兵队伍,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去北京。”杨秀兰说。
于二勇年纪最大,所以最急着想娶个老婆,人选呢?当然最好是杨秀兰。而且,于二勇多次把自己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做比较:从身高、脑袋和力气的大小这三项上考虑,他觉得自己最后一定能娶到杨秀兰。
可是现在杨秀兰说要去杨柳渠公社闹革命,于二勇的这个自信一下子就没了——杨柳渠可是个大地方,比自己个子高、脑袋大、力气大的男人多的是。“我们昨晚上说得好好的,怎么一个晚上就变卦了呢?”杨秀兰去杨柳渠不如去北京好,于二勇私下里认为。
“什么好好的?好好的人还死了呢,别说一句话了。反正我今天是不去北京了,想去你们自己去。”
“秀兰,我们走吧!”张发财催促。
“去哪来?”于二勇问。
“去杨柳渠呀。”杨秀兰拿了衣服跟着张发财就走。
“你们这就要去?”于二勇后面追着问。
“对呀。难道还等上个十几天不成?”杨秀兰说。
于二勇看已经拦不下,又怕杨秀兰这只到嘴的天鹅飞了,就慌忙说:“我也要跟着去杨柳渠。”
“你跟着去做啥?”张发财问停了下来。
“保护秀兰呀!她一个姑娘家天天走二十几里山路,多危险。”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4 07:58:00 +0800 CST  

一个姑娘家走山路确实危险,对此,张发财确实没话好说。可是要于二勇一个人跟着,那更危险,让一头饿狼陪着一只味道鲜美的小绵羊走没几个人的山路,走个一两次没什么,走的次数多了,谁能知道发生什么事。
张发财正在考虑怎么为杨秀兰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没想到杨秀兰早想好了,她用很温柔的语句说:“三勇,你也跟着去吧!”
三勇,这是杨秀兰第一次这样称呼于三勇,而且杨秀兰从没有用这种亲切的语言称呼过孤山村的任何人。不仅如此,杨秀兰还用手拍了拍于三勇的肩膀,把个于三勇激动得脸红脖子粗外加屁股上的肉打颤。
封建时代的皇帝为了大臣不威胁到自己屁股下椅子,会故意让手下的大臣们斗,大臣们斗得精疲力竭,皇帝的位置就越是稳当。杨秀兰没有听说过这么高深的阴谋,可是临到关键时刻,却也是无师自通。
“好,我和我二哥都跟着,一定保护好秀兰同志的安全。”于三勇擂了自己胸口一拳。
于二勇看着这一幕,狠狠地用眼睛瞪了于三勇一眼,幸福得昏了头的于三勇假装没看见。
杨秀兰要去北京,景荣耀还有胆量跟着,杨秀兰要去杨柳渠闹革命,景荣耀就没那个胆子跟着了,所以自动出局。
张发财心里说,为了杨秀兰同志的安全,暂时少两个好劳力就少两个吧!当天上午,张发财就把杨秀兰、于二勇、于三勇介绍到了杨柳渠公社。
杨柳渠公社的红兵小将们见来了个漂亮姑娘,要和他们一起支持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拍双手双脚欢迎;对不离杨秀兰寸步的于二勇、于三勇则非常得讨厌。
开始,杨柳渠的红卫兵们看在介绍人张发财和杨秀兰的面子上,没对于二勇兄弟咋样,初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杨秀兰也很倚重于二勇和于三勇的保护。大家伙和平相处了一个星期,杨秀兰凭着自己的聪明——加上漂亮脸蛋的辅助——赢得了杨柳渠红卫兵小将们的初步认可。
杨柳渠的红卫兵小将们一认可,杨秀兰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的杨秀兰开始有意无意疏远于二勇和于三勇。于二勇和于三勇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仍然不死心,继续寸步不离地看护着杨秀兰——主要怕杨秀兰和杨柳渠的帅小伙走得太近了。而且这兄弟俩一有机会就游说杨秀兰,想把杨秀兰劝回孤山村。
杨柳渠村子大,有模有样的帅哥自然多一些,杨秀兰哪里肯回去,所以就更是疏远这对烦人的兄弟。杨柳渠的红卫兵小将们看出了这一点,一天,就把杨秀兰支开,故意寻了个由头,拿着棍棒追着于二勇、于三勇兄弟一顿乱打。
好汉难得四拳,于二勇、于三勇兄弟招呼了几下,看见情势不对,撒丫子就往孤山村方向跑。兄弟俩跑到杨柳渠出村的路上,于三勇被赶上来的一个红卫兵一棍子打倒在地。
于二勇见于三勇被打倒了,没有停下逃跑的脚步,一溜烟跑回了孤山村。于二勇为什么没有留下来和自己的亲弟弟共同战斗?可能有怕的原因,但是也可能有生气的原因,生于三勇和他争杨秀兰的气。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4 07:58:28 +0800 CST  

赶上来的红卫兵又给了在地上爬行的于三勇几棍子,于三勇就昏死了过去。
于二勇、于三勇兄弟个子高、腿长,为了追上这兄弟俩,杨柳渠的红卫兵小将们累了个满头大汗。
见于三勇不动了,于二勇跑了个没影,红兵小将们就坐在地上开始休息。休息好了之后,他们站起身,用脚把于三勇扒拉了个面朝天,让于三勇的双腿叉开,然后开始轮着踢于三勇的裆部。七八个红卫兵小将一人两脚,踢于三勇的裆部,就像是足球场地上的守门员逮住球后“大脚开球”那样用力。
男人裆部的主要突出物件是生殖器,模糊可以称之为那玩意儿。杨柳渠的红兵小将们为什么这么痛恨于三勇的那玩意儿?不是因为于三勇那玩意儿把杨秀兰怎么了——大家可不要想歪了——说来这全是因为于三勇的一次嘚瑟惹得祸。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男人一般认为自己的那玩意大一点比较好。比如欧洲某国家国王的裤子是三条腿,传说中间的那条裤腿就是为了放国王的那玩意儿——也不管国王的那玩意儿有多袖珍。
于三勇长得和他哥一样,脑袋大,那玩意也大。当然,女人找对象,可不能用这个逻辑去套所有脑袋大的男人。脑袋大,那玩意也大,对于男人而言,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真理。
知道自己什么都不行的于三勇对他的那玩意儿很满意,换句话说,那是他身上唯一让他骄傲的资本。
既然是唯一的资本,自然很宝贵。所以于三勇每次掏出那玩意儿撒尿的时候,都要好好欣赏一番,欣赏的时候,嘴里还有词:“长这么大、这么粗,用都没用过一次,再不好好在阳光下看看,岂不白长了。”
跟着杨秀兰去了杨柳渠后,于三勇不仅没有忘记这一特殊爱好,反而有发扬光大的势头。
来到杨柳渠的第二天,于三勇在一土堆前撒尿,他的身后有四个小孩子在玩耍。这四个小孩看见于三勇撒完尿不走,一直低头盯着自己的裤裆看,而且嘴里还念念有词,就起了好奇心:难道这个傻大个裤裆里藏着好玩具,一个人玩,看都不让我们看一眼?其中三个小家伙就鬼鬼祟祟地靠近了于三勇。
每每欣赏宝贝,念叨完上面的那句话后,于三勇都感觉到特委屈,别人有宝贝,都可以大大方方拿出来在大家伙面前炫耀一番,说:看看我这东西不错吧!可是自己明明长了个好宝贝,别人却不知道,这不是白长了。
现在有小孩鬼鬼祟祟要偷看让自己骄傲的唯一资本,于三勇这个高兴、兴奋呀!心说,既然你们想看,那就让你们看看、欣赏欣赏吧!自己欣赏不如和小孩们一块欣赏乐呵。小孩们走近没几步,于三勇突然转过身,指着自己的那玩意儿说:“你们看看,比你们爸爸的大吧!”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4 07:59:06 +0800 CST  

第二十八章 让你嘚瑟

三个小孩猛然看见一个黑不溜秋,粗而大的一个物件,惊讶得都合不拢嘴巴。于二勇为了让小孩们看得更清楚,转过身后,还双手抬着那玩意往前走。三个小孩见于三勇逼了过来,扭头就跑。干吗去了?找他们的母亲报告。
三个小孩中有个拖着鼻涕的大舌头男孩。这个小男孩跑得飞快,第一个找到了他母亲。当时,他母亲正在街上和一群女人东家长、西家短聊天,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满头大汗跑了过来,问:“怎么啦?有狼追你?跑这么快。”
“不……不是,”小男孩上气不接下气,“于三勇的——小鸡鸡有——这么大……这么粗。”小男孩怕母亲听不明白,说话的同时尽力地把自己的手臂伸长,以显示他清楚看到的那个东西的长度。
小男孩年纪不大,但是手臂伸开后没有50厘米,也有30厘米。如果于三勇那玩意真如小男孩比划的那样大,那于三勇就不是个人,应该是驴、是大象……显然,大舌头小男孩夸张了于三勇的那玩意儿。
小男孩为什么要夸张于三勇的那玩意儿?他母亲教过吗?没有;老师教过吗?也没有。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孩想要引起大人们的重视……以此往下推,想到了什么?大跃进中亩产万斤滑天下之大稽的“卫星”现象。
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因为长期得不到大人们的重视,不自觉采用夸张的手法吸引大人们的目光;一个官僚为了升官发财养小三住洋房自然可以说出一亩地能收获万斤粮食的混账王八蛋话来。关键的是,当时那个争着说大话的氛围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官僚满嘴跑火车,随意放“卫星”引起了大饥荒,小男孩不自觉地夸张引起了什么结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因为小男孩是大舌头,又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所以周围的大人都没听明白他说了句啥,小男孩的母亲也只是听出点端倪。想知道宝贝儿子究竟看见了什么,小男孩的母亲俯下身和蔼地问:“儿子,别急,你给妈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小男孩又一次伸展了稚嫩的手臂。“我说,于三勇——的小鸡鸡——有这么大、这么粗,而我爸爸的小鸡鸡——就这么小、这么细。”这次周围的大人全都听明白了,然后开始哄堂大笑。
这个笑话似的故事立马让杨柳渠人全知道了。那些红卫兵在踢于三勇的那玩意儿的时候,心里都在骂一句话:“你娘的,让你长得大、让你长得粗,老子让你永远立不起来!”
那玩意长得大的男同志们,没事别随便拿出来嘚瑟啊,小心被人踢,永远立不起来。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5 08:04:12 +0800 CST  

由于于三勇只是第三条腿被踢,另两条腿只是受了点连带伤,基本完好,所以苏醒后的他还是忍着疼痛,叉着两条腿走回了孤山村。
于三勇的家在村西,回家要经过刘老大家的院子。
当于三勇走到刘老大家院门口的时候,听见刘老大一声爆喊:“滚你娘个蛋,天天来偷吃,让你天天来!”话音未落,一把铁锹飞出了院墙。刘老大这是打我呢?要打不能换个时间吧!于三勇刚回过头,一条长着黄毛的小狗冲出了刘老大家的院门。在冲出院门的那一刻,小狗回头看,怕刘老大扔出的东西打着,当小狗转过头来的时候,已经冲到了于三勇面前。
孤山村平地少,邻里之间隔着的巷子就窄,于三勇叉着腿走路,把巷子堵上了。被李老大下得惊慌失措的小狗看见于三勇的两边没了路,只有于三勇的双腿中间有个洞,一纵身就从于三勇的罗圈腿中间蹿了过去。把个于三勇吓出了一声冷汗。
怕刘老大看见,于三勇赶紧走,还没走出几步呢,刘老大就出来了,于三勇想把腿收拢,但是那玩意实在是疼,刚才又被小狗蹭了一下,真的合不拢。
刘老大本不想理于三勇的,捡铁锹的时候偶然瞥了一眼,发现于三勇好像变矮了,仔细看,看出了毛病。“于三傻,你这是这么啦?你也被人打啦?”刘老大围着于三勇转圈,眼睛盯着于三勇的罗圈腿看。
“哥,你就别看了。”于三勇都快哭了,“为了保护秀兰,我被人家……”
“哦!真的是被人家打了,原来你也被人打的一天呀?我还以为偷了人家的南瓜,装裤裆里跑回来呢。”
于三勇含羞忍辱在前面走,在后面看的刘老大就纳闷了:“唉,我说三傻,你这样子走路,刚才那条狗是怎么跑过去的?”
……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5 08:04:31 +0800 CST  

在杨柳渠,杨秀兰就听说于二勇和于三勇被人打跑了,不过她没有过问。晚上回村,杨秀兰又听人说于三勇被打成了罗圈腿,就过来慰问——毕竟于三勇是因为自己挨得打,不来安慰安慰说不过去。
杨秀兰进了于求宝家,看见于三勇平躺在土炕上,脸色蜡黄,嘴里连续发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小猪那样的声音:“唉哼哼……唉哼哼。”于二勇蹲坐在炕的角落里,抽着一锅旱烟,神情落寞。这次兄弟被打,自己可没法再跟着杨秀兰了,杨秀兰非飞了不可。
见杨秀兰来了,于二勇的双眼突然闪出了亮光,就像是一只快要饿死的狼突然看见了一块小鲜肉,死死地盯着杨秀兰。
杨秀兰问于三勇哪里被打了,于三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杨秀兰看见于三勇脑袋上有一道棒伤,轻描淡写说:“嗨!我以为有多严重呢,原来就这点伤,没事,你们男人打架,不经常这样吗?”
于三勇哼哼得更厉害了。“还有哪里被打了?怎么疼成这个样子?”杨秀兰又问。
为了满足那玩意儿的正常需求,于三勇拼了命地围着杨秀兰转圈,结果是那玩意儿被废。既然那玩意儿目前没了正常需求,那还说个啥?再说了,这可是男人一辈子的耻辱,谁愿意让它大白于天下。于三勇背过了脸,肩膀抽搐,呜呜咽咽哭成个不像样子。
“就头上一处伤,没什么大不了的,哭个什么劲?”杨秀兰不想在这里多呆,就说,“我们明天就要去北京见毛主席了,你们哥俩去不?”
于三勇听了,呜咽得更厉害了,目前自己的唯一任务是养好伤,让那玩意儿雄赳赳、气昂昂地立起来,还哪有心情去北京?再一个,陪着杨秀兰去北京的都是踢他的那些人,现在的于三勇一想到那些人,蛋颤,是真的颤——这不是夸张、比喻等等那样的修辞手法,是工笔画、写实。
从杨秀兰进家,于二勇一句话没说,只是用恨不得一口把杨秀兰吞了的眼光看着杨秀兰。感觉到今天的于二勇有些异样,杨秀兰也就没再说啥。可是临到她要离开的时候,于二勇突然说:“杨秀兰,你不能跟着他们去北京。”
杨秀兰回头向着于二勇淡淡一笑,走了。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6 07:55:40 +0800 CST  

杨秀兰回到自家的院子,看见兄弟杨秀青拿了个粪筐正要出去捡粪,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几天,杨秀兰天天劝杨秀青,要杨秀青跟她去北京,杨秀青一直不听,杨秀兰一把抢了杨秀青的粪筐,扔到地上说:“别捡了。”
“你管我呢?”杨秀青说。
“我是你姐,我不管你谁管你。”
“不管你说什么,我就是不去北京。”杨秀青还挺倔。
“为什么不去?”
“去了能做啥?”
“能做啥!我问你,人活着为了个啥?只是为了娶个媳妇吗?”杨秀青低了头不说话。杨秀兰继续数落:“人家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倒好,是志在捡牛粪。还说什么这辈子娶个媳妇就够了,你只懂的个捡牛粪谁愿意嫁给你呀?你丢人不丢人?还有脸当个男人,要我是你,早一头撞死了。”
“那人活着为了个啥?就是为了去一次北京?”杨秀青被骂狠了,终于有了反弹。
“为了有出息,为了个啥?一个男人要是没出息,谁都欺负,你看看咱哥不就是这样。”
“那……那见毛主席就有出息了?”
“这还要问吗?”杨秀兰冷笑,“一个在家捡牛粪;一个是去北京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捡牛粪你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捡,去北京就这一次机会,这两件事情你好好比较比较,想想差别有多大?再一个,你要是去北京见了毛主席,回来后,村里的姑娘随便挑。”杨秀兰把地上的捡粪的框子一脚踢飞,甩手进了家。
杨秀青在院门口站了好长时间,一直想着杨秀兰的最后一句话:去北京见了毛主席,回来后,村里的姑娘随便挑。杨秀青越想,越觉得这句话对,我要是见过毛主席,村里的姑娘哪个不对我另眼相看。
杨秀兰骂了杨秀青那么多的话,只这一句有用。因为这句话,杨秀青真就跟着杨秀兰去了北京。北京之行使得杨秀青眼界大开,也使得他有了与他哥哥杨秀山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当然这是后话。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6 07:56:02 +0800 CST  

第二天早上,姐弟俩早早起床,洗漱完毕,没出院门,就被红眼睛的于二勇堵上了。
于二勇觉得杨秀兰这一走,可就是真的走了,今后自己和杨秀兰再也没有可能了,之前付出的种种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痴心妄想、白费功夫,所以他一夜没有睡觉。今天,于二勇是下定了决心要把杨秀兰给拦下不可。
杨秀兰看见于二勇这么一副神态,知道没好,不过她也没慌,神情依旧平和。“于二勇,你这是要做啥?要和我们一起去北京?”
“我不去。你也不能跟着他们去。”
“我为什么不能去?”
“我要娶你做老婆。”着急了的于二勇和鲁迅笔下的啊Q有一拼,心里想什么,直接说。
“你要娶我做老婆!你要娶我做老婆!”杨秀兰噗嗤一乐,“于二勇你是不是睡迷糊了,脑袋发懵呢?”
“没发懵。”
“没发懵,那说什么胡话?”
“这不叫胡话,我有道理。”
“什么道理?”杨秀兰端正了态度,想听听于二勇娶她做老婆的大道理。
“我……兄弟的命根被他们给废了,这事是因为你引起的,所以我要娶你做老婆。”于二勇说的道理非常简单、明了,不过没有逻辑。
杨秀兰也不想和于二勇讨论逻辑推理的正确性问题了,直接开骂:“放你娘的屁,老子这辈子嫁鸡、嫁狗、即使嫁头猪,也决不会嫁你这样的傻子。”
“谁说我傻了,我一点都不傻。”于二勇最怕杨秀兰骂他傻,气得跳了起来,“再说了,男人有力气就行,要那么聪明有用吗?”
“你是说聪明没用了?”这倒是个新鲜观点,所以杨秀兰又有了兴趣。
“当然了。人人都说猪比较聪明,可是你看那猪有啥用,还不是被人杀了吃肉。”
“我不想和你扯,你让开!”和猪一样的人搞辩论,真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我就不让,除非你给我说清楚,我不聪明,但是我力气大,这样有哪点不好了?”
“我和你这个傻子说不清楚,你给我让开!”杨秀兰心里烦躁得要死。
“秀兰,”看见要闹僵,于二勇赶紧说自己的优点,这些优点他想了一个晚上,开头忘了,“傻怎么啦?傻又不是缺点,你看牛多傻,但是有力气能耕地种田呀!就连张发财都说,凡是种地种得好的,都是英雄。”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6 07:56:19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 接见

杨秀兰不想和于二勇再多说一句话,绕过于二勇就要走,于二勇一转身又把杨秀兰拦下了,杨秀兰走不出去,就用手推于二勇。于二勇把双腿叉开,站得纹丝不动,“你看我多有力气。咱们做农民的,有力气就能种地,能种地就有粮食吃,有粮食吃就什么都不怕,这也是张发财说过的……”
杨秀青见了,也帮着杨秀兰去推于二勇。
于二勇为了显示自己真的有把子力气,再说,拦杨秀兰到了关键时刻,为了给杨秀兰一个下马威,就顺手把杨秀青摔了马趴。杨秀青还没起身呢,于二勇就擂了自己胸口两拳,“砰、砰”两声响, “你看我真有力气吧?我可不是骗你,就你兄弟秀青这样的,一次来个十几个、二十……”
于二勇话没说完,急了眼的杨秀兰就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一下子就砸在了于二勇脑袋上。只一下,鲜血就顺着于二勇的前额往下流。
“……二十个,我也不在——”于二勇抹了把额头,看见满手都是血,“我也能……”于二勇傻了。他实在没想到,杨秀兰竟然这样狠,比昨天追着打他们兄弟俩的那些人都狠。
砸完于二勇,杨秀兰又捡起另一块更大的石头,放到了于二勇的手里。“于二勇,我明确告诉你——这辈子即使我死了都不会嫁给你。你要是觉得人只要有力气就是本事,就能娶了我杨秀兰做老婆,你就用这块石头砸死我得了!”
于二勇举起了石头,杨秀兰往前走了一个步,把粉脸迎向石头,习惯性地摆出一副刘胡兰英勇就义前的样子,于二勇把石头往高举,再往高举……杨秀兰站在没动,脸上的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
看着杨秀兰那张视死如归的脸,于二勇的内心受着煎熬:杨秀兰已经亮出了底线——即使死也不嫁,如果自己坚持,那眼下就是一场惨剧,可是砸死了杨秀兰,我就得……于二勇开始想以后。
“你砸不砸?要砸快点!反正我今天不是去见毛主席,就是去见阎王爷,就看你的了。”杨秀兰的话像一把刀,冷冷地劈在空中。
于二勇举着石头的那只手开始颤抖,而且越抖幅度越大,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全无,这个女人生来就不是自己的,过去的种种真的是在做梦,最后那块石头掉在了地上。
“你是很有力气,但你没种。”杨秀兰拉起杨秀青,绕过于二勇,大刺刺地走了。
姐弟俩走出一段距离,杨秀青问:“姐你干吗那么刺激他?不怕他真的砸死你?”
“把于三傻抛下,他自己却跑了回来,证明他就是个孬种,一个有力气的孬种而已,怕什么?”杨秀兰把她头发一甩,大步往前迈。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7 08:26:51 +0800 CST  

当天包括杨秀兰、杨秀青姐弟在内,杨柳渠公社一共有十七个红卫兵去了丰城县。这个数字比杨秀兰估计的少多了,临到走时,打退堂鼓的人不是因为自己没了勇气,就是被父母劝了回去——因为不知道北京在哪里?他们很怕去了以后回不来。
到了丰城县的当天夜里,十七个红卫兵就上了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火车在铁轨上爬行了大半夜,天明的时候进了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山西省的煤城。
煤城火车站的站台上呜呜泱泱站了一站台的红卫兵。火车一停,红卫兵们就想着法的往车上挤,从门挤不上来,他们就从窗口往里爬,有很多人是从人的头顶上爬上去的。
煤城车站究竟上了多少人?不知道,不过等到火车开车的时候,站台上还留有一半的红卫兵没有上去。
挤得像是一罐肉罐头的火车“突突”了一个白天外加半个黑夜,在夜里十二点多,到达了目的地——红卫兵们日思夜想的首都北京。
杨柳渠来的十七个红卫兵下了火车,顺着人流,来到了站前广场。站前广场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来的红卫兵,人山人海。挤火车挤得腰酸背疼腿抽筋,十七个红卫兵随便找了块空地,就坐了下来。第二天天明,他们出了火车站,凭着两条腿和一张嘴,东问西问,经过几乎一个白天,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红卫兵接待点。
接待点是一所学校的体育馆。体育馆很大,有上千个平米,不过里面的红卫兵也不少。
进了体育馆,杨秀兰他们就拿着介绍信忙着排队领饭吃,排到晚上,每人只领到了一个馒头。啃完那个馒头,他们就又在硬地板上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天,十七个人就在那所学校里转,忙着登记,领各种证件、饭票,然后排队等饭吃,这天他们每人领到了三个馒头三颗鸡蛋,夜里又在硬地板上坐了一夜。第三天,工作人员领走了这个接待点的一部分红卫兵,然后给剩下的每位红卫兵发了一间军大衣。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里,杨秀兰他们过得不错,白天去天安门广场,以及各大高校串联,喊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晚上回到接待点,嗓子也喊哑了,就读毛主席语录,交流心得体会,还有一起畅想毛主席接见时候的情景。日子过得可谓热热闹闹。
几十万、上百万的红卫兵,每个人样子不同,性格不同,而且好像都有各自的思想。身在局中看,好像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状态。脱离开那个局看,却又是另一幅样子,那么多的红卫兵,好像都被注入特定程序的机器人,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在围着一个人转,这个人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当国家一盘散沙,任人欺凌的时候,需要伟人出来凝聚民心,把国人所有的力量攥成一个拳头,砸碎敢于欺负我们的任何帝国主义的狗头。
不管是谁,只要他凝聚了全中国人民的民心,什么总统、首相、即使是上帝也不能不把中国当作一会事。因为全中国人民齐心合力跺三脚,地球就得抖三抖。
凭着非凡的思想,超人的手段,毛主席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非常落后,他也让其迸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震撼了世界。可是,当毛主席错误的时候,大灾难就来了!
如果没有中国苦难的近代史,毛泽东也不会变成伟大领袖,国人也不会那么激愤。其实,即使到了现在,那段饱受屈辱的历史也没有过去,台湾和南海的现状就是证据。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7 08:27:14 +0800 CST  

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了半个月,一天晚上,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告诉红卫兵们,明天,毛主席就要接见他们了。“毛主席要接见我们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红卫兵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当天晚上,每位红卫兵领到了四个鸡蛋、一个馒头,午夜12点就出发了。
由于杨秀兰他们所在的接待点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杨秀兰他们走到一个三环路口就停了下来,因为前面都是红卫兵。
第二天中午,宣传车从大会堂东门出发开始广播接见《通知》,这次毛主席将坐车接见红卫兵。
就要见到毛主席了,大家的心情急迫得很,“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喝得响彻云霄。可遗憾的是,当毛主席乘坐的吉普车快要行进到杨秀兰他们所在位置的时候,抛锚了。听说这一情况后,一心想要见到主席的红卫兵们往前挤,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组成了一道警戒线维持秩序。
那天,杨秀兰他们没有看见毛主席。
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是为了鼓励他们回去闹革命。红卫兵不怕辛苦,千里万里去北京,多数只是为了一睹主席的真颜。
伟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答:是他的思想,是他走过的足迹……绝对不是他的容貌。
在当天的接见中,幸运看见毛主席的红卫兵回了家,没有看见毛主席的红卫兵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家;二是等着第二次接见。
杨秀兰坚持留下来等,一起来的棒小伙子没有反对,不过他们也只是多等了五天而已。天气转凉了,杨秀兰他们住的那个体育馆又旧又破,而且夜里每人只有一件军大衣裹身,还因为有好几个人被冻病了。
坚持不下去了,就只有回家,可是还没有见到毛主席,这可是这趟行程的主要任务。怎么办?大家都看杨秀兰。杨秀兰说:“我们回去就说见到毛主席了。谁要说我们没有见到毛主席,他就是我们队伍里的叛徒、走狗、王八蛋。”
“对,就说见到了。”大家全发了誓,这才坐火车回家。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8 07:44:05 +0800 CST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主席,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主席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渠及其周围地区最出名的红卫兵领头人。用现在的话说,杨秀兰挖到了第一桶政治资本。
凭着这桶政治资本,杨秀兰开始代表杨柳渠公社到邻近的公社和附近的几个县城作报告。几场报告作下来,杨秀兰被推荐到了丰城县的上一级——乌盟地区。
可是,在乌盟地区作报告的时候,杨秀兰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把撰稿人写下得乌兰牧骑错读成了鸟兰牧骑。连着三个“鸟兰牧骑”从杨秀兰的嘴里轻快地飞出去,她就成了乌盟地区的笑柄。这个笑柄砸碎了杨秀兰“光明”的政治前途。
不过人生中的某些事可真不好说,比如某件事在当时看是霉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件霉事却本人带来了无尽的好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杨秀兰没有犯下这样的错误,最后一帆风顺成了四人帮的左膀右臂,等待她的是什么?
一个上了贼船的人,因为犯了错误被众贼早早地赶下了船,是一件幸事。杨秀兰就是那个上了贼船,被赶下来的人。
因为成了笑柄,所以就没人再往上推杨秀兰了,摆在没了政治前途杨秀兰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嫁人。
如果杨秀兰不使劲折腾,她嫁人可选择的范围就小——真有可能嫁给于二勇;经过一番折腾,杨秀兰在嫁人方面可选择的对象就多了。
当时,围在杨秀兰身边的真有几个像是张爱麦那样的帅哥,人们都以为杨秀兰一定会在那几个帅哥中挑一个。让人意外的是,杨秀兰没有选择嫁帅哥,而是选择了一五短身材、样貌不佳,年纪还比杨秀兰大好几岁,名叫张大元的男人。
从形象上看,杨秀兰嫁给张大元,真的是一朵鲜花插着了那啥上。
让一朵鲜花插在那啥上,总是有原因的:原因一,当时的张大元是杨柳渠公社的一名干部,是国家正式的工作人员;原因二,张大元是杨柳渠公社公认的最有文化的人。怎么说呢?把乌兰牧骑读成鸟兰牧骑,留给杨秀兰的耻辱感太深,杨秀兰找的就是文化人。
好在,男人重才,女人重貌,在我们的古汉语里,赞美像是杨秀兰和张大元这样的家庭有很好的成语,比如,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杨秀兰嫁得还不错。
不管杨秀兰犯了什么样愚蠢的错误,最后的结果证明: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8 07:44:20 +0800 CST  
@陈沫2014 2016-03-18 07:44:20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主席,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主席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
-----------------------------
@尤十万 2016-03-18 08:53:20
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活着好残酷
-----------------------------
现在是和平发展年代,我们幸运得很呀!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8 09:05:03 +0800 CST  
@陈沫2014 2016-03-18 07:44:20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主席,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主席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
-----------------------------
@尤十万 2016-03-18 08:53:20
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活着好残酷
-----------------------------
@陈沫2014 2016-03-18 09:05:03
现在是和平发展年代,我们幸运得很呀!
-----------------------------
@尤十万 2016-03-18 09:07:26
现在更少不了折腾,
-----------------------------
只要不胡折腾,生命是有保障的,所以幸运。让我们一起折腾吧!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18 09:26:04 +0800 CST  

第三十章 连锁反应

张大元和张发财的亲生父母是远亲。张家在杨柳渠子孙兴旺,是个很有势力的家族。凭着这些势力,杨秀兰嫁给张大元后,很是办了几件大事,因为这几件大事,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结婚后,杨秀兰办的第一件事是,在自己不停地折腾和老公张大元及其家族势力的帮助下,成功地成为了杨柳渠公社的一名正式干部。
由这一事件引起的后续结果有:张发财和他在杨柳渠的亲人走得更近了;有了杨秀兰夫妻在公社里坐镇,张发财更是把秦奎踩在了脚下。在张发财和秦奎的斗争中,张发财可以说完胜。如果不是因为杨秀青,张发财还真有可能重新坐回到孤山村书记的位置上。
因为去了一趟北京,开了眼界,回村后的杨秀青不在日日忙着捡牛粪,夜夜想着娶老婆了,而是有了更高追求——当兵。
在姐姐杨秀兰的帮助下,杨秀青顺利地当了兵,而且还在部队里入了党。
杨秀青当兵复原回来后,在其姐姐和姐夫的帮助下,不到半年时间,就成功地把秦奎挤下了台,自己成了孤山村的一把手。
张发财和秦奎斗了好几年,自然希望换个人当书记,可是杨秀青当了书记后,张发财却感觉到了压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也好理解,杨秀青在公社里有至亲,不像秦奎和王立竹只是利用关系;而且随着社员们对那段饥饿岁月的逐渐淡忘,他们也不再大力支持张发财了;还有,杨秀青和社员们的关系搞得不僵。
让张发财欣慰的是:杨秀青没有杨秀兰那样强势的性格;而且因为杨秀青体验过饿肚子的滋味,所以对他张发财看重粮食生产的这套做法很赞同;再一个杨秀青年纪小,对张发财比较尊重。
可是即使是亲密的夫妻,也会有分歧。杨秀青和张发财也有分歧,他们俩最大的分歧在孤山村的孩子们小学的问题上。
张发财把桢二女赶出了孤山村小学,孤山村小学就剩下张国华一个老师了。后来,张国华还被杨秀兰领导下的红卫兵抓了起来,险些打死,后来张国华失踪了,一直失踪到于三勇的那玩意儿被人当足球踢的那个晚上才露得面。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基本瘫痪,文化大革命高潮过去后,大学取消招生考试。学生想上大学怎么办?靠推荐。所谓的推荐,就是公社领导想让谁上大学谁就能上。真正的应了那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既然上学全凭领导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好好读书就没什么用了。另外,张发财也不太关心孩子们上学这事,他说:“农民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记得自己挣了多少公分就成。”在以上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孤山村小学一直就只有一个老师,就是张国华。
张国华教一二三年级,孤山村的孩子们上完小学三年级,就算拿到毕业证了。毕业后的孩子们直接参加工作,到生产队里干活。
要是没有那趟北京之行,杨秀青可能不觉得张发财这样安排有问题。

楼主 陈沫2014  发布于 2016-03-21 08:26:51 +0800 CST  

楼主:陈沫2014

字数:337633

发表时间:2016-01-19 16: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7 15:14:17 +0800 CST

评论数:54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