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忆往昔,碎月如粥》(长篇连载)

晓东和晓斌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从废品站买了废品,再交回给废品站,换成废品回收券。这样也行啊?那要是让同学们知道了,岂不笑话死我们啊!
毛大年苦笑了一下说:“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了让你们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嘛!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最好不用,你们觉得呢?”
田文芝也表示同意,这总比什么办法都没有要好吧!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晓东和晓斌眼睛不由得盯上了家里最重的两个铁疙瘩发愣。那是他们平时锻炼身体用的哑铃,实在不行就把它也拿去凑个数吧。两个哑铃各5斤,加在一起才10斤重,还是‘杯水车薪’,远不够数啊!难道真要用老爸说的那最后一招吗?

这天下午最后一堂课是美术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任意画一幅你喜欢的人头像。
晓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是从他插班头一天,老师就给他安排的座位。实际上,若按身高排位的话,晓斌应该坐到中间位置才合适,可晓斌是因为中途插班进来的,老师也不好临时调整其他同学的座位,只有委屈晓斌暂时坐到最后一排了。
如此,从教室讲台往下一眼看去,你会很奇怪地发现最后一排有两个同学,一高一矮形成非常明显的反差。高的那个叫谭平生比晓斌高出一大截,连晓斌都觉得这个谭平生好像不该坐在这间教室里。
严格说来,他根本不像个小学生,而至少应该是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后来有一次,晓斌无意中得知谭平生果然是个留级生,不是留了一级,而是留了两次级,晓斌心想,难怪这么大的个还在念小学五年级呢!
按美术老师的要求,教室里所有同学都拿出自己的美术作业本,准备画人头像了。画什么呢?晓斌手里拿着铅笔,一时半会也不知画什么好,突然间,想到自己书包里不是有一本连环画吗!拿出来参考一下吧,那上面可是有很多人头像啊!
当晓斌将自己的连环画拿出来做参考,按照上面的主角的样子画起来的时候,果然感觉方便得多,画着画着,忽然身边的谭平生凑过来说道:“晓斌,这本连环画借给我看看,行不?”
晓斌这时画得也差不多了,所以很爽快地答道:“你要看,就拿去看喏!”
晓斌这边还在对自己的作业做着最后的修修改改,那边谭平生又凑过来说道:“你家里这种连环画多吗?”
晓斌不知谭平生问话的潜在含义,只是点点头说:“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连环画,看到好的就买一本。”
谭平生脸上露出一副羡慕的表情,说道:“家里有连环画真好,想看随时都可以看,不像我,想看还得到书摊上花钱租着看。”
晓斌这时情不自禁善心大发,说道:“那你有空到我家去看看,凡是你没看过的,你都可以拿回去看。”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0 10:05:33 +0800 CST  
“真的吗?”谭平生不禁喜出望外啊,这旁边比自己矮一大截小童鞋还真大方啊。既如此,人家投之以桃,我怎能不报之以李呢?
谭平生忙对晓斌说道:“你对我好,我也不能亏待了你!我也要帮你一个忙才对!”
晓斌没想到谭平生还有这样的举动,忙好奇地问:“你要帮我什么忙啊?”
“帮你交废品回收券啊!你那天不是说:你的废品回收券还没交吗?”谭平生问道。
晓斌一听这话,顿时有了盼头似地问道:“你能帮这个忙,那我可是太感谢你了,可那不是一个小数目哦!你难道有办法一两天内收集到那么多的废品?”
“区区几十斤废品几个小时搞定!”谭平生一脸自豪地说道。
晓斌大张着嘴,半天都没合拢,心想,他到底是吹牛,还是真的啊?
谭平生见晓斌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忙认真地说道:“我不骗你,真的!”
晓斌这时便随口又问道:“那再多加几十斤呢?行不行啊?”晓斌心想,既然他敢这么夸海口,再加几十斤也许也没问题。若能帮晓东一起完成任务,岂不更好?
果然,谭平生很痛快地答道:“没问题!关键是我们要能拉得动!”
晓斌闻言此时简直有点心花怒放了,忙说:“拉得动,拉得动,我叫上我哥一起来拉不就行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晓斌拽上晓东来到约好的地点,老远就看到谭平生等在那儿了,不光人来了,还拖着一辆小板车来的。
晓东和晓斌当时便有些感动,这谭平生真够义气,不光出废品,出力气,连运输工具都准备好了。
晓东和晓斌一路上心里不住地在嘀咕,这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被回收废品的小童鞋们像水洗过似的,地上连根铁钉都难得找见,哪里还有那么多废品让你拖着板车回收呢?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0 10:06:41 +0800 CST  
嘀咕归嘀咕,可晓东和晓斌楞是不问一句,他们很默契地把这个惊讶留到最后,让自己开心,更重要的也是让谭平生开心,因为他们知道谭平生没事先告诉他们去哪里回收,那肯定就是一个人们想不到的好去处。既然如此,那就是个秘密,秘密是不能随口说的,对吧?谭平生也许就想看到他们吃惊的那一刻呢!
终于,他们穿过一堵围墙,来到了一处停满公交车的废料场。举目望去,那些锈蚀斑斑的公交车大多已残缺不全,全都是报废的车子,且整个废料场里至少停着不少于二十辆这样的车子。
“怎么样?够你们回收的吧!”谭平生骄傲地对晓东和晓斌说了一句。
晓东和晓斌果真是过了半晌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有点不相信似地问道:“这里的东西能让人随便拿吗?”
“有我带着就行,否则,那是不可以的!”谭平生还是一脸骄傲地说道。
“你就跟我们一口气说个透彻明白吧,否则,我们心里不踏实啊!”晓东和晓斌恳求道。
谭平生见晓东和晓斌身在‘宝山’楞是不敢取‘宝’的可怜样,只好解释道:“我爸就是公交公司的,这里就是报废车辆停放处,废铁废钢废玻璃有的是,而且看场子的管理员就是我二叔。这下你们放心了吧!”

那天,晓东和晓斌在谭平生的帮助下,把一辆小板车几乎堆满了,晓斌在搬运废玻璃的过程中还把右大腿处蹭了一下,当时并没觉得什么,可是晚上回到家里才吃惊地发现,右大腿正中处愣是被玻璃的尖角剐掉一块肉,奇怪的是伤口白花花的看着吓人,却不见流血。
晓斌也不知是怕挨父母骂还是怎的,愣是用橡皮膏将伤口贴上掩饰着,父母当时竟然也就没发现。
过了好多年后的今天,晓斌腿上那里还留有一块柳树叶状的伤疤。那道伤疤便成了晓斌当年搞废品回收的永恒纪念。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0 10:07:49 +0800 CST  
第101章 别样暑假

六月末的省城已是烈日当空。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全部的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卷了路边的树叶,晒得庄稼低下了脑袋,晒得花儿躲进叶子里。泼盆水到地上,地面便刺啦啦地响,像干渴的人一下子就喝干了一盆水似的。
尽管这里是省城,可老天爷却不管你是京城、省城,还是江城等地县小镇。那真正是太阳底下人人平等。这不,省城街道两旁的住户人家在这炎炎夏日,被酷暑折磨得连怨叨的口水都似乎被烤干了,而另一方面,体内的水分却不由自主地一个劲地往外冒。大人都穿着背心,小孩子赤着上身,浑身光溜溜的像条泥鳅……唯有远处树上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

晓东和晓斌都已放暑假了。
这是他们来到省城之后的第一个暑假。这里不比江城,江城除了有长江从身边流过之外,还有众多湖泊、小河、池塘什么的。尽管江城的夏天也是酷热难当,可晓东和晓斌可以戏水消夏的地方很多。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1 08:54:50 +0800 CST  
到万里长江去中流击水那是绝对被禁止的,因为田文芝已经再三警告过晓东和晓斌了:别说你们那点游泳技术还不到家,即便真的游得很好了,那也不能下到江里去游。因为江城每年夏天都有不惧水的命丧滔滔江水之中。所以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绝非危言耸听。到江里游泳在田文芝看来跟作死基本是画等号的。
真想游泳那就在校内游。江城一中校园内便有一口大池塘。那是一个比正规游泳池要大得多,且环境还要更优越的天然游泳池。
池塘周围绿树环绕,再热的天,一到这池塘边,人们立马便能感受到凉风习习的清爽与畅快。
也许是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风,反正这儿一到夏天便是孩子们的天堂。连大人们有时在家里实在耐不住酷热,都会拎起一把折叠椅,或搬出一张躺椅,来到这池塘边的林荫下,一边呷着绿茶,一边三两老友怡然自得地聊着旧事家常,还有那受不了夏困的,便在知了的鸣唱中靠在躺椅上或打着午盹或酣然入睡。
而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却在池塘中游泳、潜水、打水仗玩得是不亦乐乎,那真是尽享水欢,哪有炎夏!
可在省城这机关大院里,晓东和晓斌只能守在家里,觉得好不无聊啊!
江城一中的那口池塘,那座天然游泳池,那个消夏的天堂已很难再去旧梦重温,它俨然已成晓东和晓斌脑海中的一段美好但却并不遥远的记忆。
田文芝也同样放暑假待在家里,只是她倒没觉得这省城比江城的夏天更加难熬。自从调来省城之后,田文芝觉得日子是节节往上走的,除了物质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之外,精神生活较之以前也松快得多。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1 08:55:30 +0800 CST  
十年‘文革’对于真正经历过的人来说,主要也就是1966到1968那三年最为混乱难熬。
1969年以后,大动荡收场了,随之而来的是所谓的‘新秩序’。秩序虽有所恢复,却‘左’味丝毫未减,且让人倍感精神压抑。
直到1972年1月,毛泽东突然出席陈毅追悼会,并对陈毅和邓小平适时做出意味深长的评价与定义,加上这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等等,这些国内与国际具有重大政治风向标含义的大事发生都让人觉得压抑已久的神经该松快一下了。
因而,1972年,无论从官方态度还是从民间认知,后人都普遍倾向认为一股‘解冻’的春风在华夏大地开始轻轻吹拂,那是一块冷冻已久的政治坚冰开始融化,那融化的声音妙如天籁。有人甚至认为1972年是‘十年浩劫’中出现过的短暂春天。
田文芝的精神松快可能或多或少也正是受此影响而来。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1 08:56:23 +0800 CST  
这天傍晚,毛大年下班回家,满脸喜色地推开房门。室内田文芝等几个正不明所以之时,毛大年身后却已蹦出一个小女孩。
“哎呀,小梅!你怎么来了!”晓东和晓斌两人欣喜万分地一起跑上前一人拽住小梅的一只手,那亲热劲简直有点忘乎所以。
“你们俩到了省城,就把我忘了,是吧?”小梅故作认真地问道。
“怎么会呢?昨晚我还梦见你呢?”晓斌说得跟真的一样。
“那你呢?”小梅马上把手一指晓东。
“我没梦见你,但我昨天还和老妈商量着回江城看你们呢!不信,你去问!”晓东的话显然更值得相信。
这时随毛大年一同进屋的老姜对着毛大年和田文芝说道:“这帮小家伙们看来还真是久别想得慌呢!”
“是啊,是啊,晓东打从一放假就嚷嚷着要回江城看看你们和姑姑。我心里也寻思着等天气稍微凉一点就带他们回江城看看。嫂子最近还好吧?这次怎么没一块来呢?”田文芝关心地问道。
“她啊?身体好着呢!现在她可不愿出门,一来是天太热,出门既受罪又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她现在家里有个宝贝,每天都似乎离不开了。”
老姜见毛大年和田文芝都一脸茫然,连忙解释道:“是儿子孝顺我们,不知从哪弄了张券什么的从南京无线电厂买了台熊猫牌电视机,前不久特地托人给我们送家里来了。”
“哦,那玩意可是件稀罕物啊!难怪嫂子不愿出门了。”毛大年忙半感叹半玩笑道。
田文芝这时端来一盆凉水,对老姜说道:“大哥,先挤个毛巾擦把汗吧!”
老姜也没客气,接过毛巾放到水里搓了一把,挤干,然后一边擦脸一边说道:“我这次来省城也算是公私兼顾啊,一是来参加全省教育系统批林整风经验交流会,另一个呢,就是来参观一下你们的新居。这房子不错,比江城的要大得多,也好住得多。小梅这丫头一听说我要到省城开会,立马就嚷着也要一起来,我一想反正她是放暑假,就带她一起来看看吧!”老姜说着。
田文芝接口道:“幸亏你把小梅一块带来了,否则我可真要埋怨你了。我到省城这些日子,别的不想,还真就时不时想小梅呢!她也是我闺女啊!”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1 08:57:25 +0800 CST  
晚上,田文芝临时准备了些酒菜,让毛大年和老姜慢慢对饮,自己带着几个孩子先吃了饭。
一吃完晚饭,晓东和晓斌便拽着小梅一块下楼到俱乐部看电视去了。尽管小梅家里现在已有了电视,但那哪有和晓东晓斌一起看电视有趣呢?况且,这儿的电视是十九寸的,比家里那台12寸的要大得多啊!
三个孩子刚刚在大房间里坐定,便看到电视屏幕上打出《北京颂歌》这几个字。随着交响乐队那大气磅礴的前奏响起,歌唱家李光曦大步走上台前,继而以其无比宽厚而又高亢的男高音唱出了那优美动人的旋律: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啊,北京啊,北京,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各族人民把你赞颂,你是我们心中一颗明亮的星。
这支《北京颂歌》甫一唱出,便让人打了个激灵,在场的不论大人和孩子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首歌太好听了。它是那么地庄严、辽阔、高昂;它既表达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又显示出新中国继往开来的雄壮步伐和亿万人民团结向上的力量;同时,它还透露出文革以来中国人民从未有过的一种舒展气息。
晓东、晓斌, 还有小梅在李光曦的歌声止息良久都还不住地回味着刚才那首《北京颂歌》,巴不得再多听几遍,可惜电视上只播映了短短几分钟的旋律和画面。
但令小梅十分吃惊的是,晓斌也就听了一遍,便居然能将刚才听到的旋律大致哼唱出来。这记忆,以及这对音乐的感悟力也太强了吧!不过无论是晓东、小梅,亦或晓斌自己当时都并未意识到这有什么特别了不得的!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1 08:58:27 +0800 CST  
第102章 重大抉择

当晓东、晓斌、小梅三人看完电视,然后一路哼着《北京颂歌》的曲调回到楼上家里时,毛大年和老姜的酒也早已喝完了。
桌上摆放着两溜切好的西瓜,那一片片红瓤嵌着黑子的西瓜煞是好看,一眼望去让人顿时就有抓起一块一阵疯啃的欲望。
果然,晓斌一见桌上的西瓜,便高兴地狂呼:“哦,有西瓜吃喽!”
田文芝忙招呼道:“别急!别急!三个人都先去洗洗手,然后再过来吃瓜。我们吃过了,这桌上的都是你们三人的,你们也不用抢。”
三个人赶紧都先洗好手,晓斌最猴急,首先抓起一块便吃了起来,可一看晓东显然有风度得多。
他是拿起桌上瓜瓤最厚的一块递给小梅说:“喏,这块给你!”
小梅高兴地接过瓜说道:“谢谢晓东哥。你也吃啊。”
田文芝这时端过一盆盛有小半盆清水的脸盆,说道:“瓜子就吐到盆里啊!”
看小梅手上的差不多快吃完了,这回晓斌学乖了,赶忙奉上另一块也是大块的西瓜给小梅说道:“小梅,这回吃我的!”
小梅笑着看了看晓斌那傻傻的样子,也没吱声,只是接过西瓜,然后大口吃了起来。
晓斌心里却有点嘀咕,刚才她接过晓东西瓜时,好像还说了声:谢谢!怎么到我这,就省了呢?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2 10:24:54 +0800 CST  
桌上的瓜很快就被三个孩子吃得一干二净。
晓斌正想去洗手间方便一下,顺便擦擦嘴时,却见晓东拿着一条干净的湿毛巾,从洗手间出来,把毛巾递给小梅说:“擦擦脸和手吧!”
小梅兴奋地说道:“晓东哥就是想得周到。谢谢!”说完,似乎还用眼角瞥了晓斌一眼,那意思好像是:晓斌,你还得跟着晓东后面多学着点。
毛大年和老姜边聊着天,边饶有趣味地看着这几个孩子们的表现。田文芝一旁评论说:“大点就是要懂事一点。”
老姜对着小梅打趣道:“难怪那么吵着要来,原来有两个哥哥保护,连吃东西时的举手之劳都省了,这日子我也想过。可惜,我后天开完会就要带你回去咯!”
小梅一听立马不情愿,又带着哀求似地说道:“爸,你就让我在这多住几天,不行吗?”
田文芝也立马插话道:“就让小梅在这多待些日子吧!换做以前,我就想留她住也没那个条件,现在家里房子宽敞,房间里刚好又都装有吊扇了,晚上睡觉也不热,那间书房暂时就给小梅专用,没问题的。”
晓东和晓斌都同时眼巴巴地看着老姜,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地是等待着姜伯伯首肯呢!
“那好吧!这里也是你的家,等想回江城了就打个电话说一声。”
老姜心里其实早就料到会有这幕情景出现,现在也只能遂女儿心了。
“哦,乌拉,你终于留下了哦!”晓东晓斌高兴得欢呼雀跃,三个小的立马抽身到晓东晓斌房里去玩他们的去了。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2 10:26:04 +0800 CST  
“我说老首长,你是不是有点舍不得啊?要早点适应哦!”毛大年这时故意跟老姜打趣调侃。
“去你的,想把我女儿抢走,没那么容易!”老姜佯装生气道。
“哎,打住,打住,你应该把那个‘抢’字换一换。”毛大年正经指正道。
“换什么?”老姜佯装糊涂。
“当然是换成‘求’字嘛!一家养女百家‘求’嘛!被人求的感觉多爽啊!我们就没这个福气!”毛大年半真半假地说道。
“你们莫不是现在就开始求了吧?”老姜睁大眼睛惊讶道。
“只要你同意,我早点求也可以啊!”毛大年还是笑眯眯地说着。
“去你的,不要得寸进尺啊!”老姜佯怒道。

家里自打有了小梅的存在,晓东和晓斌的生活便发生了种种微妙的变化。首先衣着要严谨一点了,说话更文明一点了,做事也更勤快点了。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2 10:26:53 +0800 CST  
田文芝私下里跟毛大年感叹之余又似乎多了点焦虑:家里这两个小光头最近都好像变了很多,而且都对小梅好得不得了,将来会不会有什么麻烦啊?
毛大年倒不担心,很有把握地说道:“没事,一切顺其自然,你那些焦虑纯粹是杞人忧天。”

又过了两天后,晓东突然早上一大早就爬起来,来到毛大年和田文芝的房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意思是那天自从听了那首《北京颂歌》之后,心里就萌发出一个去北京首都看一看的念头。
昨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好长、好美、好神奇的梦,那就是他带着晓斌和小梅一起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还看到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下面的游人挥手打招呼呢!
晓东说:“现在是暑假,暑假过后一开学我就上初中了,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去北京参观一下,让我们见见世面呢?”
田文芝与毛大年对视了一眼,然后毛大年对晓东说:“你这个想法有道理,也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考虑。”
毛晓东是一大早起来上完洗手间后,一冲动跑到爸妈房间里说这话的,也没指望爸妈会立马同意,说完了便又回到自己房间继续睡觉。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2 10:28:00 +0800 CST  
然而,毛大年和田文芝先是很惊叹毛晓东居然能想出这么一个大胆的主意,不过冷静一思考却觉得这个主意虽大胆,却一点不荒唐,完全具备可操作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毛大年似乎还担心田文芝犹豫,故补充说了一句:“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的确应该让孩子们出去见见世面。”
结果,在这一点上毛大年和田文芝很快达成共识:那就是这趟北京之行一定要成行,钱若不够,哪怕借钱也要去。
田文芝赶忙跑到桌子边拉开抽屉看看存折上的积蓄,大致盘算了一下,钱数应该是够四个人来回北京之行,包括吃住等开销。
早上吃完早饭,田文芝便当着晓东、晓斌和小梅的面,郑重宣布:今天就买票,后天早上由自己亲自率领三个小童鞋到北京去,见识一下伟大首都的宏伟模样,实地体会一下古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晓东惊呆了,没想到自己把一首歌引发的冲动告诉爸妈之后,立马就得到爸妈这么果断而又正面的回应。
晓斌和小梅更是惊呆了,怎么事先一点苗头都没有啊?
晓斌努力认真地看了又看老妈的面部表情,不是‘逗你玩’的吧?怎么就突然宣布去北京转悠一趟呢?那可是在上千公里之外啊!坐火车也得二十多个小时啊!
也难怪,那时候下决心跑这么一趟远路无疑比今天的一个城市家庭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要难上十倍,乃至百倍。因为首先,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动辄出门旅游的意识;其次,更要命的是囊中羞涩啊!有句俗话说得好:袋里无钞,不敢作闹嘛!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2 10:28:49 +0800 CST  
第103章 北京抒情

隔天早晨,田文芝真的便带着三个孩子出发了。
说来好笑,这一行四人,包括田文芝在内,都对北京没有任何感性认识,除了从报刊杂志,以及课本等文字资料中读到过一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外,整个就一刘姥姥领着三个‘板儿’一同进大观园的感觉。
好在是省城有直达北京的火车,四个人顺利地登上火车,找到座位,也就是普通硬座。三个孩子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兴奋得不得了,在车厢里窜来窜去。晓斌一下伸头望望窗外,一下上上厕所。
连晓东都忍不住开他玩笑说:“我数了一下,你这两个小时不到,上了八趟厕所。你不会是下面膀胱出毛病了吧?”
晓斌看到小梅抿着嘴偷笑,便没好气地回击晓东道:“你才下面出了毛病呢!我上厕所关你毛事啊!”
不过自此,晓斌便再没上厕所了。

田文芝虽不是第一次坐火车,但乘火车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而且坐这么长时间和距离的火车却也是平生第一次。
坐在田文芝他们对面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自称是省城城郊居民。看着田文芝一人带着三个孩子便挑起话头说道:“这位大姐好福气啊!有儿有女,又都长得那么聪明伶俐!”
田文芝也没做什么解释,而是直接接口道:“是啊!是啊!不都是因为赶上新社会好时代了嘛!”
可对面妇女听到这里便不再吱声了。后来田文芝跟她再次拉呱时才知道,这位中年妇女原来也有两个孩子,也都是男孩,可惜,三年自然灾害时,大儿子连饿带病就这么去了,现在身边只剩一个小的,还有病在身。那是文革‘武斗’期间,两派打派仗时,一颗手榴弹就扔在他们家窗沿边爆炸了。自那之后,孩子因过度惊吓而患上了癫痫病。听人说京城有位老中医有治癫痫的偏方,她此去京城便是专程去讨偏方的。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3 09:30:44 +0800 CST  
田文芝听罢中年大嫂家中的不幸遭遇也是不胜唏嘘,免不了好言好语多加安慰了几句。

火车是傍晚到达北京站的。田文芝带着孩子们按事先打听好的路线坐公交来到预定站点,然后下车,很快便找到了那处靠近市中心的旅馆住下。
第二天,田文芝带着三个孩子开始了暑假快乐有趣的北京游活动。
活动是从参观故宫开始。硕大无比的紫禁城让三个孩子果然大开眼界,原来古代皇帝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大大小小的宫殿的确宏伟,许许多多的房间曾经住着无数的宫女和太监,他们都是服侍皇帝一个人的,可皇帝天天生活在这么一个高墙深院里,真的好玩吗?未必。几个孩子都一致给出否定的答案。
还不如到军事博物馆看看呢!于是乎,四个人很快转移到军博参观。一进军博,晓东和晓斌立马变得兴趣盎然起来。光听和看还嫌不够,好想上去亲身体验一下。可惜,博物馆里的所有展品基本都是只能看,不能摸和碰的,更别说站上去或钻进去看看,比如,像坦克和飞机之类的。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3 09:31:08 +0800 CST  
接下来一天便是去爬赫赫有名的长城了。
当三个孩子一口气爬上长城最高处的烽火台时,那感觉不啻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晓东这时两手叉腰,极目远望,乃伟人状,同时以一副深沉而又豪迈的口气朗诵起毛主席的那首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晓斌和小梅跟在后面也不由自主地加入朗诵的行列。
身为语文老师的田文芝此时就站在晓东的身边,心情也是无比地激动。这首词,田文芝在课堂上不知多少次或自己或让学生朗诵,而今真正站到长城上听孩子们朗诵时,那真是别有一番感受溢满胸怀啊!
往回走的路上,小梅大概是前面体力消耗过度,终于有点走不动了。她想歇一会再走,可这时偏偏还要抓紧时间赶回去的公交车。若误了公交车,那这一大三小四个人,恐怕只能露宿于这长城脚下了。
晓东也不知哪来的豪情和勇气,忽地就地一蹲说:“来,我背你。”
小梅有些犹豫道:“这长城上尽是爬高下梯的坡道,你背着个人能走得了吗?”
田文芝笑着对小梅劝道:“晓东这是要充当一回好汉,你就成全他的英雄好汉心愿吧!”
当小梅软软地趴到晓东背上时,晓东立马感受到小梅那两颗刚刚长大的小莲蓬紧紧压到自己的背上,顿时不禁有点心慌意乱。神思一恍惚,脚下便趔趄了一下,把个小梅吓得一声尖叫,立马从后面把晓东脖子抱得更紧了。
晓东赶忙解释说:“没事,没事,刚才起身时,动作猛了点。”
晓斌一旁诡笑着说:“西游记上好像有一章讲的是‘猪八戒背媳妇’,是不是和眼前情景有点相似啊?”
小梅闻言脸一红,便要伸手打晓斌。晓斌一边后退一边扮鬼脸,然后一溜烟跑到前面去了。
田文芝则一旁劝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快点赶路吧!”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3 09:31:54 +0800 CST  
要不要参观十三陵,田文芝是犹豫了一下,因为那个景点离市区较远,可晓东却认为既然大老远跑到北京了,不看看似乎可惜,晓斌和小梅也在一旁不住点头赞同。既然孩子们都想去,那就去吧。
也许来之前,小梅是压根不知道十三陵到底是怎么回事,来之后才晓得是到坟墓里参观,只不过这不是普通人的坟墓,而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坟墓。
小梅一向胆小,要早知道是下到墓里面参观,她就不一定持积极赞成的态度,十有八九是坚决反对了。可现在后悔的话说也没用了,只好大着胆子,硬着头皮参观吧。
好在晓东和晓斌两个就像贴身保镖一样把她夹在中间,就这样她还是害怕,到后来小梅是紧紧挽着晓东和晓斌左右一人一只胳膊,生怕被一个人丢在这似的。
晓斌本来到了墓穴深处,那阴风习习的阴暗处时,还想装个神弄个鬼的,可一看小梅那吓得簌簌发抖的样子,便立马打消了那种恶作剧的念头。这时候你若是吓唬小梅一下,小梅不当场吓昏过去才怪。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3 09:32:30 +0800 CST  
转眼间,田文芝一行在北京也待了一个星期了,该参观游览的地方基本上都参观到了,接下来,就该打道回府了。
不过田文芝口气决绝地建议:“临走前,我们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看看,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场,还有天安门城楼,那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到北京若是连天安门广场都没来,那就等于没到过北京。”
田文芝的建议立马得到三个孩子的一致赞成。
当田文芝一大早带着孩子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中央,望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雕和纪念碑上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望着汉白玉栏内旗杆上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神圣、庄严、自豪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
小梅此时把目光转向对面远处那雄伟壮观、又肃穆庄重的天安门城楼。不知什么时候起,小梅口中不由自主地轻轻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歌声带着小女孩淳朴的童真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向着四面八方传扬开去。
晓东和晓斌率先加入了小梅的歌唱当中。随着三个孩子的童音越唱越响亮,广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三人的演唱当中,直到后来,这支从小梅的第一声童音唱出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变成几十,乃至上百人合在一起的自发大合唱。
歌声清脆、嘹亮,又婉转、悠扬,在宽阔的广场上不断飘扬回荡,以至成为那个年代天安门广场上难得一见的一道音画和谐之景。
那场面实在是太感人了。它仿佛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虽历经重重磨难和屡屡挫折,但对这个国家却从来都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在广场上得到如此众多的响应,难道不就是一个明证?在当年那种困难年代是如此,在今天这个日益繁荣的年代更是如此!有这么多善良国人的团结一心,奋发向上,中国岂能不强?民族岂能不兴?
田文芝从不轻易流泪,但那天却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3 09:32:50 +0800 CST  
第104章 旅途作业

也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小梅、晓东、晓斌,还有那么多自发加入合唱的群众,共同激情唱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那一刹那,田文芝头脑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得让孩子们把这次旅行的见闻和感受写成文章,最好是做一个完整的记录,而且是写得越深越透越好。
这次如此兴师动众地带着孩子们千里迢迢来到首都北京,如果仅仅就是参观了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虽说也让孩子们长了见识,但收获还不算大。应该让他们趁记得最清、激情未减,灵感勃发的时候,将所见所闻尽可能诉诸于文字,那才是放大了这趟旅行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这趟旅行的收获。
田文芝自忖:身为语文老师,倘若忘了这一点,那便是自己的失职啊!好在现在想起还为时不晚。
另外,田文芝还觉得在这件事的具体操作上,不能是自己出个题目,要求三个孩子像完成一篇命题作文一样去写。那样写是被动的,那种方式会大大限制孩子们的思维拓展空间,以及写作自由度。
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萌生出写的欲望,甚至是某种激励下的写作冲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下午三点多钟,田文芝带着孩子们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随着‘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火车喘着粗气‘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地开动了。孩子们似乎有些依依不舍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向着列车身后越来越快地退去,心里默默说着:“再见了,北京!”
田文芝这时笑着招呼道:“怎么样?孩子们,这趟北京之行玩得高不高兴?”
“高兴!”
“还想不想再来啊?”
“想!”孩子们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
田文芝这时话锋一转,说道:“我也想再来,可北京离我们毕竟路途遥远啊!我们来一趟也不太容易,所以,我觉得我们来一趟就要珍惜一趟的机会,把对北京的印象和感觉尽可能多的装到自己脑子里,留在自己记忆中,你们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啊?”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4 08:29:33 +0800 CST  
三个孩子相互困惑地看了一眼,一时半会没明白田文芝说这话究竟意在何为。
田文芝也不急于解释,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说道:“我跟你们讲个故事吧。想不想听啊?”
一听田文芝要讲故事,三个孩子都来了兴致,连忙说:“想听。”
田文芝于是乎便拿出说书人架势,说道:“话说明朝万历年间,有这么一位奇人,姓徐,名宏祖,别号‘霞客’。这个徐霞客啊之所以被称之为奇人,首先在于他虽然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仕途中人,可他却对官场深恶痛绝,也不愿同权贵交往。他一生最大的兴趣爱好一是喜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二是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
徐霞客从十九岁起一直到五十六岁去世,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几乎是徒步游历了十六个省,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也许,你们认为他不过就是个旅行家而已嘛,谬也!他不光游历甚广,更重要的是他每到一地都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全都记录下来,因而,这位奇人在他离世之时居然给后人留下多达二百四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只可惜这些宝贵的资料随历史烟云聚散而大多流失了,留下来的经后人整理成书,也即著名的《徐霞客游记》。然而,仅从这本后人整理出的四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中,人们还是了解到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地理知识,包括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好了,听完上面这段徐霞客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啊?”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8-14 08:30:59 +0800 CST  

楼主:青葱的樟园

字数:456395

发表时间:2016-05-12 21: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1 18:40:57 +0800 CST

评论数:9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