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忆往昔,碎月如粥》(长篇连载)

可惜,长生那时心中已有心仪的对象,即同在辉县简师就读的同学覃晴姑娘,覃姑娘对长生也是仰慕已久。两人同学期间就相互爱慕,私定终身了。可长生哪敢对父母道出这般实情。那年月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是败坏门风之举啊!
河南辉县地处豫北,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全县的抗日救亡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辉县简师学生在共产党员张海峰、陈济民发动的进步教师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的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的号召,在校内外演出抗日救亡街头剧《死亡线上》、《放下你的鞭子》和许多抗日救亡歌曲。
长生正是在这种火热的抗日救国进步思想影响下萌生出加入革命队伍愿望,恰在这时被父母一阵紧似一阵的逼婚,长生一咬牙一狠心干脆拽着覃姑娘一块投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属下的三八六旅部队。从此,在烽火遍地的抗日战场上便多了一对立志救国,奋勇冲杀的青年男女。那年,长生和覃姑娘都不到20岁。
老胡的大哥比老胡足足大11岁。因为大哥先是在外求学,后又投奔队伍参加革命,所以老胡从小对他的这位大哥基本上只有耳闻少有目染。这次,老胡终于亲眼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团长大哥,心里早已不是用‘羡慕’二字可以形容的了,他当时满脑子想的就一件事,跟着大哥一块干革命,打老蒋,闹翻身,求解放。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5-31 17:12:36 +0800 CST  
可这话老胡当时不敢对大哥说,却拽着大哥的警卫员不放,因为那警卫员看上去和老胡当时年龄差不多,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老胡打从一开始就和警卫员混熟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摆弄一下警卫员身上背的那支美式卡宾枪,太让人眼馋了。
可警卫员哪有这种资格和胆量答应老胡的这种要求啊!末了,大哥大概也看出自己小弟的这个心思,可望了望父母那两张满是皱纹,且憔悴不堪的脸,还是硬着心肠道:“等过两年你身板长结实点再说吧!”
老胡心说‘这不明摆着糊弄我吗?论身板我也不比那警卫员差啊!还过两年呢?过两年全国说不定都解放了,革命也成功了,还有我什么事呢?’
所以老胡对大哥是又气又怨。半年后也就是1949年末,老胡还是和一帮同村青年报名应征入伍了,从此开启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老胡再次和大哥见面已是七年后的事了。那年,老胡刚从部队转业,趁着到江城上班前的空档,老胡顺道去武汉拜访了一下大哥。
胡大哥对小弟的来访显得极为高兴和欢迎,也正是在这次拜访中,老胡第一次见到了当时不满四岁的胡红玉,可当老胡问及大嫂,也即小红玉她妈情况的时候,大哥一下变得默然不语了,甚至连眼圈都红了。
原来,小红玉她妈早在一年多前因难产不幸去世,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没保住。覃姑娘可是跟着胡大哥一同踏上抗日征途的革命伴侣,无数的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没想到却……
然而令老胡更没想到的是,覃姑娘去世后仅一年,胡大哥便在军区有关首长的积极撮合下,就在前不久娶了军区政委的女儿。说实话,胡大哥对这桩婚姻也是勉强接受的,可能也正因此,胡大哥为后来的家庭生活埋下了矛盾纷争的种子。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5-31 17:13:34 +0800 CST  
以下是老胡从小红玉口中零零碎碎得知的。
打从胡大哥娶了新夫人虞新兰后,家中的气氛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首先,虞新兰天生的干部家庭的娇小姐脾气可是走到哪带到哪。虽说胡志雄也是堂堂的警备区师首长,可毕竟属于她父亲的下属,所以,虞新兰对胡志雄的尊重仅维持于表面;其次,她认为既然她进了这个家的家门,她便要掌控一切。这里说的掌控一切包括扫除胡志雄前任夫人所遗留的一切痕迹,这让胡志雄大为不满,矛盾也许正是从这开始慢慢激化的。
后果便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首先遭难的便是小红玉。刚开始虞新兰对小红玉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世上的继母要说能对自己前任留下的儿女巴心巴肝那大多是天方夜谭,胡志雄也没做这种指望,能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可时间一长,尤其是胡大哥内心深处总忘不了覃姑娘,虞新兰心里就搁不住了,她不好明着跟胡志雄大吵大闹,便时不时地拿小红玉出气。随着小红玉弟弟妹妹的先后出生,小红玉在家中的境遇更是每况愈下。
如果说小红玉此时没有了母爱是客观不幸造成的,那么父爱的缺失,乃至寡淡到成为继母的帮凶那就太不应该了,然而现实有时就是这么残酷。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5-31 17:17:34 +0800 CST  
第六十章 父女嫌隙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红玉正准备做作业,可书包里的铅笔盒一不小心滑落到地上,只听见‘哗啦’一声,铅笔盒中的铅笔、橡皮什么的全都散落在地上。虞新兰正好就站在不远处,也不知她眼睛怎么就那么尖,居然从散落在地上的乱七八糟东西中,一眼就瞄到了那张小小的照片。
那是小红玉妈妈覃晴在这个家中仅剩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小红玉偷偷藏在自己的铅笔盒里的。可没等小红玉反应过来,虞新兰抢先一步将照片拿到手中,一边还厉声呵斥道:“难怪动不动就躲到自己小房间里看,原来就是看这个。难道我待你不好吗?”说着便要动手将手中的照片撕毁,小红玉一看便急了,一头扑上去想要将照片抢回来,可虞新兰一把将小红玉推开,一边骂道:“你这个贱丫头,简直反了你的!”
小红玉边哭边喊着:“你还给我!你还给我!”
可瘦弱的小红玉哪里是人高马大的虞新兰的对手,见够不着虞新兰手中的照片,情急之下小红玉一下跳了起来,照着虞新兰的左手一口咬去。顿时,虞新兰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声,同时扬起右手对着小红玉的左脸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一边骂着:“我让你抢,我让你抢!”一边变态似地将照片撕得粉碎。
就在这时,胡志雄从外面回来。虞新兰恶人先告状,指着自己流血的左手,佯装极度痛苦而又委屈地投诉道:“哎唷,咝,你看看,你看看,你的宝贝女儿居然把我咬成这样!”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1 08:32:27 +0800 CST  
胡志雄这时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按说你至少也要先问问小红玉为何咬人吧,可胡志雄这时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把拽过小红玉,对着其屁股噼里啪啦一顿乱揍。可怜小红玉左脸肿了不算,连两瓣屁股也肿得老高。
男人打起小孩来,那可是没轻没重的,所以大凡一般人家里,小孩子怕母亲是假,怕父亲才是真,至少在毛大年家里也是如此。
小红玉自从挨了这顿暴揍后,肉体的疼痛还是次要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伤痛。她认为父亲已不再是原先的那个父亲了。父亲已彻底忘却了对自己结发妻子的那份爱,也就是从那时起小红玉开始恨自己的父亲,并暗暗发誓今生今世就权当自己再没了父亲,同时还盘算着如何早早脱离这个冰冷而又令人生厌的家庭。
虽然,胡志雄事后对自己的那次鲁莽施暴也多少心生悔意,后来也多少做了些安抚工作想借此加以弥补,可这终究无法改变这个家中久已形成的不良氛围,因为爱的雨露不是靠偶尔撒几滴便能奏效的。
直到有一天,胡志雄的一对老战友夫妇前来拜访,发现小红玉在家中可怜兮兮,宛若寄人篱下的境况,不禁大动恻隐之心。
老战友的妻子李梅和覃晴是多年的战友,一同搞过战地宣传,又一起承担过战地救护工作。战火中形成的情谊至今仍牢固如初。今见覃晴的女儿处境如此尴尬,真是于心不忍,故灵机一动问道:“小红玉,你妈当年可是能歌善舞的。你喜不喜欢音乐啊?”
小红玉见这位阿姨如此和蔼可亲,又闻知是她妈妈当年最好的朋友,便懂事地说:“我喜欢!”
“那好,我给你介绍一位很好的阿姨,让她教你学弹琵琶,琵琶,你知道吗?就是一种乐器。你愿意吗?”阿姨说道。
“我愿意,谢谢阿姨!”小红玉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1 08:36:11 +0800 CST  
于是,从那时起,小红玉除了上学外,业余时间几乎大部分都用在了学习演奏琵琶上了。而且,为了方便小红玉到老师家学习,小红玉很多时候甚至就住在胡志雄的这对老战友家中,因为他们家离武汉歌剧舞剧院很近的。
老战友夫妇看到聪明伶俐的小红玉既用功又懂事,都喜欢得不得了,完全将其当作自己孩子对待。有什么好吃的,甚至自己不舍得吃都要留给小红玉吃。
胡志雄也明白老战友的良苦用心,所以除了表示感谢外,还特意找了个机会,干脆让小红玉认他们作干爹干妈。
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小红玉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尽管部队中的很多干部子女都近水楼台纷纷进了军营当了兵,可小红玉却断然拒绝了父亲安排她到部队当兵的提议,因为她早已立志靠自己,而不是靠父亲帮助走捷径。她对父亲的恨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连部队大院里的很多人都叹息不止。
小红玉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来到农村插队。不到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人发现了小红玉的琵琶绝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县京剧团便闻风而来,要招她进县剧团。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一次蛮不错的机会,求之不得啊!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1 08:41:19 +0800 CST  
可小红玉却有自己的打算,她知道自己苦练了十多年的琵琶弹奏技艺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让其展示。她本来最大的心愿便是直接考进武汉歌剧舞剧院,也等于是接师傅的班。凭她当时的弹奏技艺,这应该是完全不在话下的事。可在当时那个年代,一切都打破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剧院当时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这条路暂时走不通,怎么办?面对农村生活中的艰苦而又繁重体力劳动,小红玉深感时间一长,自己这双灵巧的手指,指不定慢慢就要跟琵琶说‘再见’了。
趁着短暂回城探亲的机会,小红玉提着琴盒没回武汉,而是直奔江城叔叔这碰碰运气。如果还是运气不佳,那恐怕就只有进县剧团了。
胡志凯对小红玉的突然光临是一百二十四个没想到。这里的没想到应该包含着多重含义。除了外形变化之大外,更多的是指她命运多舛,虽历经重重困难,却自强不息,尤其是她练就的那手琵琶绝技。
可就在胡志凯一筹莫展,不知到底该怎样帮上小红玉忙的时候,命运之神向她露出灿烂的微笑。
小红玉来的第二天,毛大年的事迹就上了报纸,而胡志凯每天上班的头件事就是要翻看一下当天的报纸新闻。毛大年义荐贤才的新闻一下子让老胡喜出望外。正所谓:正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于是乎,便有了老战友急求大年荐侄女的那段故事。
小红玉啊,小红玉,但愿命运之神就此为你打开一条通天坦途吧!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1 08:45:21 +0800 CST  
第六十一章 红玉挺起

话说小红玉带着自己心爱的琵琶独自一人来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很快便找到了王建国王队长。因为毛大年事先已和王队长通过电话了,所以王队长对小红玉的到来早有心理准备,不光有心理准备,甚至还满怀期待,因为王队长已从毛大年口中得知了小红玉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苦练琵琶演奏技艺十余年,从小得专业名师精心指导,‘演技可用「炉火纯青」四个字来形容’,这末了一句是毛大年在介绍小红玉情况时,停顿了几秒钟后,一字一顿说出的原话。由此可见,毛大年对小红玉确实十分看好,而且是着力举荐的。
也不知毛大年哪来的信心,又不是艺术圈内的行家里手,居然敢用如此之高的评语。当然,另一方面,也幸亏王队长和毛大年打过交道,知道毛大年是个办事靠谱之人,否则肯定怀疑毛大年是在瞎吹牛。
也正因为对毛大年极有信心,所以王队长对小红玉的到来除了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之外,连单独测试一下的环节都免了。当天下午,王队长直接把老团长,还有团里的几位弹拨乐方面的资深行家一起请到排练大厅,准备共同对小红玉进行了一次正式而又严格的专业测试。
当小红玉怀抱琵琶落落大方地站到众人面前,面带微笑不卑不亢地给大伙行礼时,大家伙眼睛都不禁为之一亮。小姑娘一出场还没拉开架势就给人一种亲和力,乃至震撼力,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小红玉身上具有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气场啊!这种气场很多时候仅见于那些名角大腕身上,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能在大庭广众下不怯场就算不错了,有几个能这样老练自然,举止有度?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2 08:39:51 +0800 CST  
老团长大概也隐隐觉得这小姑娘有些不同寻常,为了让场面显得轻松随意点,同时也为了了解一下这姑娘非同一般的自信从何而来,老团长并没立马要求小红玉开始表演,而是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和小红玉拉起了家常。
从小红玉何时开始学练琵琶聊起,一直聊到小红玉的家庭情况。当得知小红玉是军人家庭出身,父母亲甚至还是颇有些资历的老革命,母亲在她很小时就已过世等等情况时,老团长不禁对小红玉多了些许微妙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心生几个疑问和不解。
老团长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既然你父亲长期在部队任职,为何你不愿走参军入伍这条路呢?(老团长不便问的是:难道到农村下放插队比参军入伍更有吸引力吗?)再就是武汉军区不也有部队文工团吗?你为何要舍近求远特意投奔南京军区部队文工团呢?”
乍听老团长的疑问,小红玉神情一反原先的那种轻松活泼状,立马变得有些惨然和悲凉。对面一众考官显然也都注意到了小红玉的情绪变化,正在诧异之中,便听到小红玉迟缓但却决断的话音:“我从六岁起就已习惯了没有父母关爱的生活,而且我觉得不走父亲提供的捷径,我会活得更轻松更自豪也更有尊严。”
小红玉的话不多,就两句。乍一听好像没直接回答老团长的疑问,细一想却又似乎回答了老团长的提问。可不管怎样,小红玉的话甫一出口,便引起对面一片愕然。这话中折射的含义很丰富,也非常耐人寻味!到底这孩子经历了些什么样的委屈和磨难,才会有今日这样的心声流露?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2 08:41:29 +0800 CST  
大家伙虽都心存同样的疑问,却又不好在此当面问个究竟。可有一点乃是共识,那便是:这个小红玉绝非等闲之辈。很显然,她是个既有个性又敢于担当的女孩。
在场的考官中,恐怕只有老团长能对小红玉的心境感知一二。
因为老团长也有一个和小红玉差不多大的独生女儿。当然,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老团长的女儿简直就是小红玉人生经历的翻版。
老团长也是年纪轻轻便投身革命,只是他在部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文艺宣传工作。老团长的妻子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电影《英雄儿女》公映时,老团长是泪流满面看完的。那上面女主角王芳的英勇事迹不就是他妻子的真实写照吗?
那是第五次战役临近结束时,老团长带着一支演出小分队来到前沿阵地作慰问演出。表演刚进行到一半,美国鬼子的飞机不知怎么就突然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霎时间,阵地上防空哨响成一片。老团长永远忘记不了,就在他指挥身边同志赶紧就地隐蔽时,一颗炸弹带着凄厉的哨音从天而降,老团长的妻子眼看情况危急,便不顾一切地从不远处冲过来,奋力将老团长推进了旁边的一个战壕,自己却……
老团长和妻子赴朝参战时,女儿尚未满周岁。可怜的孩子还未来得及看清母亲的模样,更没来得及叫一声‘妈妈’便永远地失去了母亲。差不多两年后,战争结束了,老团长回国后一面忙工作,一面既当爹又当娘地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每当月圆风清之夜,老团长总会拿出亡妻的照片,长时间久久地加以凝视。每当这时,他耳边总会响起妻子临终前断断续续对他的嘱托:“老…宋,替…我照…顾好囡…囡。”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2 08:43:42 +0800 CST  
囡囡是女儿的小名。囡囡八岁时,老团长终于续弦了。
记不清是哪位智者说过:一个家庭是否安宁、安然、安稳、安静,完全取决于他屋内是否有一个好女人。
老团长很不幸,因为他续弦的这个女人无论怎么说都算不上一个好女人。原本还算和平安宁的家打从这个女人进门便从此失去了和平安宁,更没了安稳与安静。当然,最受影响的是可怜的囡囡。除了挨骂受训似家常便饭外,有时甚至还会挨打受罚。老团长因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所以对这些并不十分清楚。
直到有一天,张珏,也就是老团长的续弦在暴虐囡囡时被老团长正好撞见,老团长当时气得浑身哆嗦。联想到周围好心邻居以往的暗示、规劝和提醒,老团长一下什么都明白了。老团长再娶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就为了让囡囡多个照顾,甚至弥补她所缺的母爱,岂知事与愿违。老团长痛定思痛后,果断结束了这段婚姻。
从这点上说,囡囡应该比小红玉要幸运得多。至少父亲对她还能起到应有的呵护作用,尤其是为了不让她再受委屈乃至伤害,不惜断然与张珏离婚,这对囡囡饱受摧残的心灵应该是多大的安慰啊!

那天对小红玉的专业测试是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的。参与测试的几位考官只听小红玉演奏了一支曲子,一只演奏难度极高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小红玉一曲下来当即震撼了所有在场的考官。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姑娘无论是对乐器的驾驭能力还是对乐曲的理解能力竟然都达到如此高度。他们一时间实在找不到用什么样的合适语言来夸赞,只能不住感叹:“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2 08:46:12 +0800 CST  
王队长是负责乐队的,现见手下马上又添如此高手,一时间得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场测试本对他并无多大悬念,可实际观赏了小红玉的整个表演后,他还是兴奋得难以自制,他甚至觉得毛大年用「炉火纯青」四字评价还远不够,还应加上「出神入化」四字才恰当。
小红玉的琵琶弹得实在是太好了。难怪小红玉对自己有那么强的自信,说来说去还是‘艺高人胆大’啊!
没得说,小红玉加入文工团的有关步骤和手续立马着手进行。老团长当场拍板此事就由王队亲自负责落实。
老团长在众人散去之后,笑眯眯地对王队长说道:“建国啊,你为团里可又立了一功啊!”
老团长话刚一出口,方立马顿悟道:“不对,应该是毛大年又为我们团再立一功!这个毛大年,真是好眼力啊!”老团长边说边来回踱着方步。看得出,老团长也是心潮难平。
王队长至此也不胜感叹:“毛大年怎么就运气这么好呢?自己这一年多来东奔西走到处网罗人才,路跑了几千公里,时间断断续续累计也有数月,连个人才‘毛’都没有捞到一根。可毛大年就像变魔术似的,短短几个月就连续推荐了三个,且个个都是拔尖的奇才啊!这毛大年简直就是上天派来帮我的啊!”
王队长的这番感叹不排除对毛大年有浓浓的感激成分,正是毛大年的推荐直接给他带来了好运。因为此事之后,除了老团长对他更加青睐之外,王队长在团里的声望也节节攀升。
这不,私下已有传闻:团里一直空缺的那个副团长位置很可能由王建国担任。有消息灵通人士甚至煞有介事地宣称:擢拔王建国的报告都已呈送军区政治部了。
王建国是该春风得意‘爽’一把了,而毛大年难道不也该挪挪窝、腾腾地,换顶乌纱尝尝新吗?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2 08:49:50 +0800 CST  
第62章 大年履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人们告别了斗争如山呼海啸,运动乃高潮迭起的60年代,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70年代。
迈入70年代的毛大年终于告别了工作十余年的江城一中,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便是江城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毛大年职务没变,还是主任,故称谓也不变,还是毛主任,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已与原先在江城一中全然不同了。
原先是教学单位,毛大年虽然担任着教导主任的职务,但随时可以踏上讲坛过把讲课瘾,然而现在的位置基本上就是一个机关干部的工作岗位,虽说也不时下到各学校搞些调研、观摩,甚至出差外地搞些考察、交流、学习等什么的,可那与自己原本熟悉的教学工作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把毛大年调到局机关是老姜的意思。其实,老姜早有此意,只不过毛大年对此一直消极应对,甚至刻意回避。究其原因:这一来是毛大年在江城一中一直干得非常得心应手,他觉得自己很适合在教学一线工作。随着时间推移,他更是对一中感情深厚,简直到了故园难离的程度;这二来是毛大年一贯为人低调谨慎,从来没想过怎么往上爬,尤其是他和老姜的老战友关系一直纯洁无私,他不想因自己职务上的升迁给老姜以及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
然而,世事难料,毛大年自从带队下放农村,在吴江,乃至在江城短短几个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又上报纸又上电台的,你再想低调缄默,再想龙潜深潭那几乎是不可能了。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4 08:13:57 +0800 CST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毛大年此时也有了身不由己的切身感受。那就乖乖服从组织安排吧。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让他碰到哭笑不得的事,因为见到熟悉的老朋友和老同事很多都对他工作调动表示恭贺或恭喜,个别关系特熟的甚至还开玩笑要他请客。毛大年先以为是普通客套,可后来慢慢觉得有点不对味。从教导主任变成教研室主任难道就有那么大的不同吗?
最后还是到了老姜那里才终于搞清楚,原来这教研室主任比他在江城一中的教导主任要足足高了两个级别。按现今的说法等于是从副科级直接拔到副处级。越级提拔啊!无怪乎旁人对他恭维有加了。
江城教育局的机关大楼也就是一栋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的建筑。老姜办公室在二楼,毛大年的在一楼,离得很近,可谓咫尺之遥。不用特意串门,上下班就能经常碰到一起。
这天下班后,老姜和大年又碰到一起,老姜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大年道:“你和市革委的刘副主任认识吗?”
毛大年楞了一下,反问道:“你是说那个造反派出身的刘副主任?”
老姜点点头说:“不是他,还有谁啊!市革委难道还有第二个刘副主任?”
毛大年故意开玩笑道:“这个人啊,我认识啊!”
就在老姜有点诧异之时,毛大年又接道:“可他不认识我啊!”
老姜知道毛大年拿自己打趣,佯装生气道:“多大个人了,说话还这么没正经!”
毛大年忙陪着笑说:“好了,好了,开个玩笑嘛!怎么好端端提他干什么?”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4 08:15:47 +0800 CST  
老姜没好气地应道:“人家不但认识你,而且还对你兴趣大得很呢!他说他上次听了你的报告会,对你印象蛮深刻的。说你:人才啊!”
老姜故意把最后那三个字说得拖腔拉调的,也不知是有意调侃毛大年,还是在刻意模仿刘副主任的声调?
毛大年这时突然想起那天那个坐在礼堂最后一排,来得稍晚走得较早的中年人。没错,就是他!他应该就是刘欢的父亲。那天的报告会,他是以知青家长身份悄悄来参加的。之所以迟到早退大概就为了不引人注意而已。
老姜见毛大年面露释然状,便接着说道:“这个刘副主任虽说是造反派出身,但却深通官场之道,该低调时绝不张扬,而且行事有度,十分注意内敛。你看,江城造反派中的那几个风云人物大多因武斗中闹过了头而被关的关、判的判,而刘跃龙却一直安然无恙。不能不说这个人很有一套啊!”
毛大年听罢老姜所言,不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联想到刘欢最近在农村的表现,毛大年觉得这对父子真可以成为一对很好的映衬。难道不是吗?从文革初期的造反急先锋,到运动后期一再收敛锋芒,父子俩的表现何其张弛有道,动静一致啊!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4 08:18:09 +0800 CST  
江城市革委办公大楼坐落于江城最繁华的人民路上。刘跃龙此时就坐在三楼靠东的那间自己的办公室里。他这时一边端起茶杯啜着新泡的绿茶,一边眼睛浏览着桌上一份刚送来的文件。文件是省革委下发的关于全省各地上山下乡先进集体(个人)评选活动通知。
刘副主任乍一看到文件题目头脑里立马便想到了毛大年。尽管他和毛大年还从未有过当面接触,可毛大年的这个名字已在他耳边被念叨过无数遍了。为何这样说呢?那还得从他那个宝贝儿子说起。
在刘跃龙眼中,儿子刘欢生性好动,同时也还喜欢动脑子,虽然时不时会在外面惹出一些祸端,但终归还没有闹到过分出格的程度。
另外,刘跃龙内心里对自己的这个宝贝儿子其实还是蛮看好的,因为从儿子身上,他能看到许多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做父亲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自己,这种像不光是指外表上的像,很多时候恐怕更在意内在素质的相像,比如:个性、气质、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掀起,刘跃龙很清楚自己儿子是没有理由不下去的。他唯一担心的是就是儿子平常自由散漫惯了,若在下面闯了祸,尤其是闯了什么大祸,自己又不能及时为其收屁股,那就不仅影响儿子,甚至还可能会连累老子。要知道,他刘跃龙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可并不容易啊!正因此,他才在儿子临走前对其说了那样一番乍听冰冷无情的话。
可还是怕什么来什么,刘欢下放不到一星期就闯了那样一个大祸。消息传回江城,刘跃龙夫妇俩都很是紧张了一阵,心中做了各种不好的预测,甚至预测刘欢会被当成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反面典型。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4 08:20:20 +0800 CST  
可时隔一个月之后,刘欢突然回到江城,首先是把毛大年处理此事的经过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这让刘跃龙夫妇感动不已。没想到毛大年能让如此灾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简单啊!自此之后,刘夫人动不动就在刘跃龙耳边嘀咕该怎么感谢毛大年为刘欢消灾之恩。
刘欢那次回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兑现对毛大年的承诺。他不是还欠张二嘎一条狗吗?正好舅舅家的狗下了一窝崽,还真就运气好,其中就有一条小黄狗。第二天,刘欢就兴冲冲地抱着小狗返回长青小队,并亲手将狗交给了张二嘎。现在张二嘎和刘欢相互之间不但仇怨尽消,而且还似乎成了哥们朋友。这件事的妥善处理在村里反响很大,现在当地社员们再没有把他们视为另类,相反,已不时能听到对他们的夸赞声了。
儿子变了,变懂事了,也变成熟了。刘跃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若追根究源应与那次狗事风波有关,更与毛大年有莫大关系。
那天,刘跃龙特意悄悄旁听了毛大年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借此机会,刘跃龙第一次对毛大年有了感性认识,且听着听着越发觉得毛大年是个干实事的人,并且的确有很多过人之处。
后来,市里有一次举行全市局级干部会议,刘跃龙会后特意把老姜留住,借口聊工作,不经意间便聊到了毛大年,其实那次聊天刘跃龙言语中是带有很强暗示性的。说白了,即:毛大年是个人才,理应得到重用!
现在,刘跃龙要再次提供机会给毛大年,他要让毛大年到省城去展示一下。他相信凭着毛大年以往的成绩和表现,加上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超一流的口才,没准会为自己开拓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04 08:24:34 +0800 CST  
第63章 再添荣誉

毛大年这天一上班便被老姜叫到楼上办公室。
毛大年一进门,老姜故作一脸严肃地对着毛大年问道:“知道为何一大早就把你叫上来吗?”
毛大年注意到老姜脸色阴晴不定的样子,眼珠上下翻了翻,然后凑近老姜,老神叨叨地捏着嗓子问道:“莫非我又中大奖了?”
老姜本想卖个关子,可没想到还是被毛大年一眼识破了,便没好声气地回道:“你这家伙怎么现在变得越来越鬼精的,还没说什么就让你看出来了,不过,还真有好事呢!”
老姜缓了缓,用手示意毛大年坐下聊。
待两人都在沙发上坐定,老姜这才开口说道:“今天一上班就看到市革委下发的有关参加‘皖省第二次下乡上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通知,上面列有我市入选的积极分子名单。这回啊,你又上榜了,而且我们全市教育系统就你毛大年一个哟!恭喜你!”
老姜一口气说了这么些,见毛大年一副呆呆的样子,就好像说的事跟他无关一样,不禁有点奇怪地问道:“怎么?你不觉得这是一份难得的荣誉?你怎么一点激动的感觉都没有?”
毛大年仿佛刚回过神来似的看了老姜一眼,说道:“我们一起相处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的性格?这种出风头的事,我这半年多来出得还少啊?本来送学生下个乡,我觉得也就是件平平常常的事,当时只求不出什么大纰漏就谢天谢地了。可现在情况是大纰漏没出,荣誉倒是接二连三地来了不少。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啊!我怎么老觉得,这么多的荣誉光环罩到我头上,压力巨大啊!我做的那点成绩真的担得起这么多荣誉吗?唉,我现在总算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所体会了。不过,这话,我恐怕也只有对你这么讲咯!”
老姜深知毛大年这番感叹并非矫情,要不是两人关系深厚,老姜相信毛大年也绝不会跟他说这些的。当然,老姜对毛大年能有这份自省和冷静也是颇感欣慰和钦佩的。
老姜笑了笑劝道:“好了,好了,我能体会你的心境,另外,我也很赞赏你这种对待荣誉的冷静理智态度。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凡事都要从两方面去考虑,站在你个人的角度,也许你觉得享有这么多荣誉太过了,甚至有‘受之有愧’的感觉,但站在领导和群众的角度,你那几个月在吴江所做的一切并不容易,那就是成绩,而且还很突出。把你树做先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向你学习,向你看齐。你若否认这一点,那不光是否定自己的成绩,也同时是否定领导和群众对你的判断与评价。毛大年同志,有时对自己过分求全责备,过分讲求低调也并不足取啊!”
“哦,对了,”老姜接着道,“通知还要求入选的积极分子本周三下午三点到市革委三楼会议室集中开个座谈会。到时,我也要列席会议。大概是为参加全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做准备吧。你恐怕也得准备一下,说不定还会临时要你发个言呢!”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29 00:44:41 +0800 CST  
毛大年又一次获得了荣誉称号。毛大年这一生到目前为止,究竟获得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荣誉奖励,毛大年自己恐怕也记不清,不过像这一次被选为省级积极分子那绝对还是第一次。
虽说毛大年对荣誉接踵而至有些心感不安,但如果说对荣誉,尤其像‘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这样的荣誉称号,他都无动于衷,都无所谓,那就不符合实情了。毕竟,那是一个崇尚先进、讴歌英雄、珍视荣誉的年代。
对于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也许无法理解,更无法想象: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对一面锦旗、一张奖状,或一纸荣誉证书就看得那么重,那么神圣,那么向往?要知道,那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鼓励,不附带任何物质刺激的成分在里面!可人们就愿意努力争取,甚至愿全力以赴去为之奋斗。
也许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没有必要拿过去的‘三观’来衡量、要求乃至批判今天的现实,毕竟时代变化了,发展了;但我们也绝不应以现时的‘三观’标准去轻视、贬低,乃至诋毁前辈们的道德坚守。
不要忘了我们今天的时代基石是建立在前人一锹一土垒实的基础之上的。回望历史的星空,我们永远都无法否认那是一个有精神、有信念、更有追求的年代。那时的人把‘荣誉’看得比天大比命贵。若非如此,我们就看不懂上甘岭上我志愿军将士创造的战争奇迹;我们也无法理解大庆油田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壮志;我们更不敢相信中国科学家在罗布泊上一次又一次爆响的‘大国烟花’,还有那直射苍穹的‘九天炫铃’。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29 00:45:38 +0800 CST  
毛大年是那个时代的亲身经历者,他身上从里到外都带有那个时代熏染的时代印记。在听完老姜的那番点拨之后,毛大年终于对荣誉有了一种全新的、进一步的认识。也许很多成功者,包括毛大年自己都说过类似的话:荣誉不属于个人,荣誉应该属于大家。作为听者,我们大多将此看作是成功者的谦虚之词,其实也并不尽然,当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荣誉可不就是属于大家嘛!就如同漫漫黑夜中的灯塔,你说它是为照亮自己,还是为无数过往的航船起导航引路作用呢?
纵览古今中外,无论哪种社会不都需要有层出不穷的英雄、豪杰、模范、先进,乃至超人等等来充当芸芸众生的‘灯塔’吗?有时实在找不出自然产生的,那就人造一个又何妨?
美国人,尤其是好莱坞梦工厂不就最善于炮制‘英雄’、‘大神’乃至‘超人’吗?当然,他们并非仅仅在为普罗大众制造‘偶像’,他们更知道这里面精神与物质双方面的回报都是及其丰厚而又巨大的。这是一座永远开采不尽的金矿。
毛大年想通了这一点也就扫清了内心的迷茫与纠结。既然荣誉光环指定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与其羞羞答答,欲推还迎,还不如勇敢而又坦然地将这道荣誉光环稳稳接住,撑起来,扛下去。同时,千万记住别让光环亮瞎了自己的双眼,你不过是这道光环的载体而已!

周三下午,毛大年提前近十分钟便来到了江城市革委会三楼会议室。硕大的会议室一眼看去至少能容纳200人。来开会的人陆陆续续有往里走的,可毛大年尚未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毛大年正在那打量着会场环境,背后突然有人一拍他的肩膀,说:“我就知道能在这碰上你!”
楼主 青葱的樟园  发布于 2016-06-29 00:46:33 +0800 CST  

楼主:青葱的樟园

字数:456395

发表时间:2016-05-12 21: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1 18:40:57 +0800 CST

评论数:9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