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力量:小说五十家(排名不分先后)

江户川乱步的小说

作为日本推理文学的开山鼻祖与精神领袖,江户川乱步的小说创作堪称伟大。收到新星出版社的姜淮兄惠寄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数册,展卷读之,领略乱步的风采。闲说一句,新星出版社打造的“午夜文库”,几乎把欧美日本的推理名家一网打尽,功德无量。《人间椅子》乃是乱步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十五篇。其中第一篇“人间椅子”写的惊心动魄,构思亦极为精巧大胆。小说里隐含着另一部小说,故事里的故事,这种双重叙事的书写,在悬疑推理里别具一格。至于“非人之恋”一篇诡异莫名,在阴森的笔调里有一种日本传统独有的殉情美,不管这种殉情有多么与俗世不同,或者变态,但男主对感情的执著不容置疑。乱步在他的作品里,涉及到悬疑推理等各种技巧,融本格推理与变格推理于一炉,兼写两种风格,而变格推理尤为精彩,画风诡异怪诞,特立独行。乱步推理小说的出现,为日本见证了他们同样能够写出与欧美媲美的推理小说,亦为日本推理的繁荣奠定了牢不可破的根基。自此以后,日本推理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涌现出横沟正史、森村诚一、松本清张、岛田庄司、东野圭吾等大家。江户川乱步早期的作品,深受爱伦·坡的影响,集恐怖、阴暗与逻辑性、意外性于一体,擅长描写畸形之犯罪心理。后来融合日本民族风,奇情怪谈,极具想象力。譬如他塑造的名侦探明智小五郎,原在《D阪杀人事件》初次登场,乃是二十五岁左右没有固家职业之高等游民,研究“人性”,犯罪学和侦探学的造诣很深。由于《D阪杀人事件》深受好评,作者便让明智小五郎在《心理试验》《黑手帮》《幽灵》《屋顶里的散步者》等作品里继续出现,最终定型为天才的思考型侦探,或可称之为“推理界的蝙蝠侠”。而后还带出乱步的另一个系列《少年侦探团》,其主角小林芳雄即是明智小五郎的助手。从现在的推理小说水准来说,江户川乱步的先驱原创的部分作品依旧闪耀着令人惊艳的光芒。这其实是不容易的,很多类型的开创者,皆被后起者所超越。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1 09:17:40 +0800 CST  
梁羽生的小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小说乃是《龙虎斗京华》,其写法不脱宫白羽、平江不肖生一路,没有自己的风格。自《七剑下天山》始为一变,逐步确立自己的新武侠风格。梁羽生的作品,年代设定在四个时期:大唐、南宋末年、明代、清朝。写大唐出色的作品乃是《女帝奇英传》,很特别的一部,跟其它系列没有任何的人物之间的关联。正面歌颂武则天,充满美化的细节。男一号大唐王孙李逸与女一号武玄霜之间的感情纠结写的倒是波澜起伏,充满感伤的气息。写南宋的出色的并非长篇,而是中篇《飞凤潜龙》,其结构很完整,不像梁羽生其它小说那样拖沓臃肿,有武侠谍战的意味,潜龙孟中还(暗写)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反而蒙古间谍鲁世雄(明写)夹在家国之间的恩怨里,彷徨失措,形象倒是丰满。在充满悬念的故事里,作者再一次站到了南宋的角度上,为汉人铭刻英雄侠士的印记。这种政治正确在梁羽生的小说里从未改变过,他没有反思,只是一味写下去,形成严重的模式化创作。写明代出色的乃是《萍踪侠影录》,亦是梁氏武侠最好的作品之一。在儿女情仇、江湖恩怨的背景里融合了民族大义,结合的比较贴切。男主张丹枫可以说是梁羽生笔下最出色的的人物之一,文武双全,却被家国恩怨所纠缠,忧郁寡欢,还好有一个好女孩云蕾相伴。写满清时期的作品里,诞生了他最好的武侠小说《云海玉弓缘》,把一个江湖浪子金世遗写活了。梁羽生写那种纯正派的男主,往往生硬,少有光彩照人之处。反而男主若是有些邪气,则活泼有趣,有真性情,有爱与恨。梁羽生的几部不长的小说,结构相对都比较完整,譬如《塞外奇侠传》与《飞凤潜龙》。另外一部中篇《还剑奇情录》则体现了梁羽生的写作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使其在他的武侠系列中显得别具一格。不过我有点怀疑,《还剑奇情录》其实是借用了曹禺先生的《雷雨》的构思,就像《七剑下天山》借用了英国作家伏尼契的《牛虻》一样。倒不是说武侠作家没有原创能力,但梁羽生的作品确实很少有自己的原创,这一点跟金庸、古龙无法相比。梁羽生笔下的英雄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抵抗朝廷,就是荒无人烟的大漠,他也能找到朝廷的走狗与之相抗。梁氏几乎没有江湖这个概念,基本上是社会化的武侠反抗,对朝廷的颠覆。所以他在香港是文化界左派的代表,小说缺乏想象力。不过梁羽生古典诗词造诣不错,小说里的一些诗词,倒是令人惊艳。且录一曲“调寄浣溪沙”,词云:已惯江湖作浪游,且将恩怨说从头,如潮爱恨总难休。瀚海云烟迷望眼,天山剑气荡寒秋,峨眉绝塞有人愁。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4 13:26:24 +0800 CST  
雷立刚的小说
雷立刚早期作品主要散见于《天涯》、《北京文学》、《青年文学》、《山花》等杂志,最初的《六根手指》就以那种诡异离奇的气氛让人耳目一新,而他比较成熟的作品如《小倩》、《谋杀》(《天涯》2001年第三期)更是博得了著名评论家李陀先生的赞赏,李陀认为:“雷立刚应该算是‘70年代作家’,但是《谋杀》和我们常看到的归在这一名号下的写作明显不一样。《谋杀》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小说里展示的是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的日常生活,由于环境、场景都是‘机关’,人物也不过是处长和几个小公务员,所以这日常生活自然是平庸、琐碎、沉闷,鸡零狗碎。但是雷立刚在描绘这些无聊琐碎的时候,没有因循写实的路子,而是把它们漫画化,让我们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机关日常生活,包括喝茶、看报、聊天,都变成一幅幅讽刺漫画。”雷立刚的小说将志怪、鬼魅等传统小说因素融入荒诞、魔幻、时尚的当代题材中,极力挖掘现代人心灵深处的隐秘创伤,文字不拘一格,自成一派。雷立刚对小说的成熟把握与他如此年轻的年龄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后来的长篇小说《曼陀罗》,可以说是近20年来出现的最优秀的一部以大学生活为题材的虚构类作品。其故事并不复杂,它的重心是叙述了一个充满忧伤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发生地是陀城的某大学,由于我知道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可以肯定地说这部小说有很大的自传因素。当然从大的背景来说,一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自传因素。自传因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小说的真实感,然而《曼陀罗》虽然带有作者个人的生活影子,但并不能说小说中的主角马松就完全是作者本人,越是强调自传色彩的文学作品,越能读出作者的虚构才华。尽管70年代出生的小说家喜欢“私人化写作”,但雷立刚的目的并不是在叙述一个简单的校园爱情故事,相反,他是在强调叙事回归自我生命内在状态、发掘创作主体自身的生命体验上,为他们这一代人写下生命的青春与爱情史。这种题材的书写,其实是每一个小说家的内心深处的欲望——那种重构历史的野心与梦想。从某种角度来说,《曼陀罗》乃是一部“身体写作”的精彩作品,它无愧于众多喜爱这部小说的朋友们,它的意义在于以爱情的遭际来表达70年代人的成长史,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力的光泽。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5 08:56:08 +0800 CST  
苏童的小说

对于苏童,我有一种难得的好感。中国当代作家,能入我法眼的并没有几位,苏童是其中的一位。曾经在广州的天涯,做过苏童的现场访谈,印象很好。苏童早期以中短篇小说赢得盛名,譬如他的《红粉》、《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仪式的完成》、《已婚男人杨泊》。《仪式的完成》精彩绝伦,显示出苏童在短篇小说上的实力。民俗学家意外的死亡完成了仪式,命运的不可抗拒性揭示给读者,冥冥之中,生命的无常与诡异让我们无所适从。这就是“仪式的完成”的最后效果,意味深长。《已婚男人杨泊》有后来新写实小说的影子,但明显带有苏童的叙述风格——浓郁的诗意与行云流水的语言。至于《红粉》、《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展示了苏童不可遏止的虚构才华以及对腐朽的过去时光的惊人想象力。“妻妾成群”精致地复制出古老宅院里的青春虚掷的悲剧以及女性互相伤害的人性挣扎,用虚构的笔墨为我们提供了栩栩如生的江南女人的隐秘世界,他全凭想象的力量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妻妾成群》是一部关于历史颓败的寓言,它传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废墟感,一种典型的世纪末感受。《妻妾成群》通过“性”来隐喻一个家族的衰亡,以一种极其感伤的情调,精致地描写旧社会的家族生活。小说背后的美丽哀伤,江南写作特有的湿润、柔美从深宅老院里散发出来,迷离恍惚,让人惊艳,让人忧伤。读这样的虚构作品,让人想起福科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重要的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虚构是一种力量,借苏童的笔墨,让我们重返1934年,重返解放前。后来苏童在长篇写作的领域里推出《我的帝王生涯》、《菩萨蛮》、《碧奴》、《黄雀记》。《我的帝王生涯》以优美的文辞虚构了一个帝王的一生,而在这个帝王的一生,又浓缩了历史上许多帝王的经历,写来轻灵跳跃,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与虚无感。作者还特别告诉我们,不要将它当作历史小说来读。曲折的故事,藏着深深的玄机,以对自身的消解和对历史的虚构来完成想象历史的终极目的。苏童的很多小说,都聚焦在香椿树街,这条街上所发生的故事,皆被苏童写入笔触里,在绝望里透散生命的野性。那些男男女女,带着命中注定的宿命,一步步走向深渊。天意如此,作者却以一种唯美的文字写出来,强烈的对比推进了悲剧的重量。纵然阳光灿烂,读苏童的小说,依旧有一种阴森的冷浸入肌肤。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6 09:06:51 +0800 CST  
何慕的小说
何慕兄早期以悬疑推理知名,写过深受好评的《异域深眠》。但现在则是凭借《三国谍影》系列在悬疑领域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三国故事对于几代少年的影响极大巨大,那些经典的故事深深铭刻在记忆的深处。何慕流连在三国的传说里,开始个人对历史的重新叙事。《三国谍影之暗战定军山》借助于传统的三国演义,虚构了曹魏的“进奏曹”、蜀汉的“军议司”、孙吴的“解烦营”三大情报机构。作者把一个小人物贾逸置放在一系列的阴谋之中,通过他的视角徐徐展开三国暗战的始末。历史上的人物诸如曹操、曹丕、曹植、夏侯渊、许褚、张郃、杨修、司马懿、赵云、贾诩、程昱等人一一亮相。这些人或为阴谋的牺牲品,或为阴谋的制定者,但是,故事并没有终结,寒蝉在后。寒蝉,一个流传百年的神秘机构的代名词。贾逸向死而生,可惜了他的女搭档田川,那个美丽毫无心机的幽州校尉,还有那一顶她自己亲手做的兔皮帽。虽然贾逸在小说的叙事里作为主角出现,事实上只不过是一个叙事的推动者,被动的参与者。当然,在小说的尾声,贾逸终于看清事实的真相。投身黑暗,终究会被黑暗所吞没。而《三国谍影之雾锁荆州》,雾锁荆州,很明显写的是蜀汉关羽之败,而关羽的最后时刻,写的尤为出色。不过一代名将关羽的生死只是小说的暗线,明线还是从贾逸写起,情报暗战,最终关羽惨败。记得少时读三国,很为关羽走麦城而感伤,英雄末路,让竖子陆逊一战成名。何慕兄的三国谍影,其重心并不在关羽之死,而是三国之间情报机构的尔虞我诈与机心权谋。三国出没的文臣武将其实只是小说的背景,他所要书写的乃是现代感的悬疑谍战故事。无疑,从小说叙事的类型来说,何慕的《三国谍影》系列与马伯庸的《风起陇西》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风起陇西》的三国谍战或许影响了何慕的《三国谍影》系列,然而何慕的《三国谍影》系列在好看的故事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即男主贾逸作为个人在复杂历史里的无力感,仿佛他只是一个多余的人。心爱的人已经死去,为父报仇的心渐渐淡漠,他彷徨于无地,惟有历史的脚步声敲在他的内心深处,寂寞如斯。雾锁荆州,又何尝不是男主贾逸的雾锁人生。作为三国迷,何慕兄把故事设定在那个将才谋士星光灿烂的年代,既是对《三国演义》的致敬,亦是对《三国演义》的超越。历史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叙事。《三国谍影》之所以好看有趣,在于作者寄寓了个人性的所思所想。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7 09:20:49 +0800 CST  
冯唐的小说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作者冯唐,曾经当过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的斑竹,经慕容雪村兄的推荐,小说写的很棒。不过那时他刚从国外归来,尚无任何知名度。《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是冯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让人想起余华那篇《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都是青春期的迷惘与躁动。不过冯唐的路子更野,仿佛万物生长,随心所欲,却又暗合大自然的天道循环。前段时间,读了温文稳问的小说《没人疼》,感觉与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相提并论,不过温文稳问的《没人疼》更加生活化,满纸的嬉笑怒骂。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则是大俗中有一种大雅,这个比较难得,一般人写不到这份上。就像小说里所说的那样:“我的长相平庸而粗糙,但是我的内心精致而细腻。我和老流氓说,别看我长得象个杀猪的,其实我是个写诗的。”逝去的青春总让人怀念,因为时光不能倒流。《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在气质上更接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对金黄色少年的追忆以及对青春期的剽悍的捕捉让它们一起成为70年代成长的代表性符号,由个人的记忆汇聚为一个时代的纪念。冯唐的小说语言流畅华美,还带有一种通透,像是一块玉,越琢磨越温润。“我们是长在这方圆十几里上的植物,和周围的建筑一样,可以生长,可以枯萎,可以抱怨,可以喊叫,可以消失,但是不能离开。”这不能离开的记忆,演绎为虚构的叙事,犹如万物生长,野气横溢。小说名字借用了崔健的一句歌词“试一试第一次办事,就像你十八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或者乃是对崔健的致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八岁,然而并不是十八岁时都会遇上一个喜欢的姑娘。别人的故事就此成为我们的想象,桃花妖娆,春风放荡。青春已经死去,然而死去的青春才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并时时召唤着我们的心灵。再后来,冯唐声名鹊起,他的书,我反而读的少了。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18 09:13:46 +0800 CST  
慕容雪村的小说
当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当做网络文学代表作的时候,天涯社区的版主慕容雪村2002年4月在舞文弄墨贴出了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很快得到网友的追捧,人气极盛,几乎所有论坛都转贴了这部长篇小说,阅读量迅速超过20万次,创造了网络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在以后的时间里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经典作品,慕容雪村本人也成为天涯社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貌似通俗,却在写作的原始状态里表达生活的真相,写得肆无忌惮,将生存的残酷,现实的灰暗、人性的丑恶表露无遗,淋漓尽致。作为小说江湖的世外高手。雪村兄的语言有如剃刀般锋利,庖丁解牛,痛快淋漓。他的叙事直入人性深处,在金钱与爱情的炼狱中,窥见坚实的真情实感。“我从肉欲的高山上滚落下来,表情如圣徒一样神圣和沧桑。世界一片虚空,我静静地躺着,身下潮湿,心中宁静,目光忧伤。”这种虚无感,绝望的挣扎令人惊心动魄。《原谅我红尘颠倒》还是慕容雪村的一贯风格,写出物欲横流之下红尘男女的喜怒哀乐,笔墨痛快淋漓,隐含着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悲悯。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群人模狗样的律师及政法机关的公务员,由他们的行为展现这个社会深入到骨子里的腐烂。没有干净的手,没有所谓的正义,一切只不过是利益的争夺而已。正所谓:恨水萧萧西风冷,满城衣冠禽兽。慕容雪村的写作脱离了网络写作常有的快餐式毛病,还原为一种对人生、社会的内在批判。无论《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抑或《原谅我红尘颠倒》,皆非商业网文的书写,带着疼痛,带着创伤记忆,凝注个人性的批判。所以才有后来卧底传销,写就《中国少了一味药》的非虚构作品。可以说慕容雪村的写作挽回了网络文学的尊严,恢复了文学原初的价值。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21 09:14:44 +0800 CST  
沈从文的小说

记得多年前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很惊讶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奇妙叙事,里面的小姑娘翠翠让人记忆深刻,满是挂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多么好的文字呵。沈从文的可贵在于,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能以饱满的激情书写湘西的世事人情,并以极为优美的文字写出,自然明快,令人百读不厌。譬如《边城》、《萧萧》、《月下小景》、《丈夫》、《贵生》、《山鬼》等等。沈从文的笔致从容、态度宽和,情节舒缓,细节丰富而微妙。把带有浓郁湘西乡土风情的叙事,以一种平和自然的笔墨娓娓道来,充满不可思议的美。沈从文在小说里追寻的乃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要构造一个奉养“人性”的“希腊小庙”,多年之后,我们依然被其文字所感动,所惊喜。沈从文“重新被发现”其实得益于旅美学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他在这部书里,高度评价了张爱玲、钱锺书、沈从文、张天翼、师陀等作家,而这些作家在御用文学史家里几乎是被忽视不见的。现在阅读夏志清当年的论断,让人震惊,几乎是预言性的结论,如老吏断狱,不得不服。他几乎是以一个人之力,掀翻了御用文学史家的大山,为后来无数的现代文学史树立了不灭的标杆。现在的小说,往往讲究布局谋篇,情节高潮,几乎成为套路。沈从文一开始就一意孤行写自己风格的作品,徐缓内敛,悠悠闲闲,很有中国画的味道。木心说过,好的艺术家都是水淋淋的浪子。这句话用来形容沈从文,颇是神似。沈从文的笔墨总有一种水淋淋湿漉漉的气息,或许湘西的山山水水锻造了他的灵性,仿佛长河一般,流向那不可预知的未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这是沈从文的一句自白,而且他还写过许多精彩好看的小说和散文。文学无用,但在大家的笔触里,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人生,另一种世界的风景。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22 09:21:46 +0800 CST  
周浩晖的小说

随着网剧《暗黑者》的热播,小说原著《死亡通知单》的作者周浩晖为人所知。大约在2009年的时候,读到周浩晖的悬疑小说《凶画》,可能是第一部出现刑警罗飞的侦破推理故事,《凶画》的构思很巧妙,作者也善于营造推理小说特有的悬疑气氛,尤其是结尾,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包袱抖出来。不过那时候,周浩晖沉迷于稀奇古怪的案件里不能自拔,对故事情节用力过深,反而让主人公罗飞的存在变得若有若无。《死亡通知单》的出现,标志着作者在推理叙事上的成熟,不但有精彩好看的悬疑故事,几乎不可能的事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再现,譬如一个受警方严密保护的人物还是被凶手当场干掉,这种桥段乃是警匪电影的模式,作者拿来用在小说的叙述里,而且借用通俗的写作手法,写出别具新意的人生险恶,让我们看到生活在别处的种种无奈,明白人生的虚幻。1在这一系列的悬疑推理作品里,作者塑造出一个带有主角光环的刑警罗飞。这是一个值得继续书写下去的典型人物,有个性,有专业能力,亦有自身的脆弱。跟那个世界知名的侦探福尔摩斯一样,罗飞的兴趣在于侦破各种离奇诡异的案件,他总在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所以说,强迫症可以让一个人在他专业的领域里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功。以往中国文学追求思想价值与人性深度,对小说的娱乐性与好看性缺乏理解与书写。作家方方说过一句话:“传统文学在乎自己的内心,网络文学在乎别人的感受;传统作家写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网络作家写作是为娱乐他人。”在乎别人的感受,其实就是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娱乐他人,就是注重故事的好看与精彩,不能自言自语。周浩晖的悬疑推理系列,从论坛里出发,走到现实大众面前。先是娱乐自己,然后娱乐他人。在漫长的写作里,好的作者会有反思,会有提升,会在固有的模式里写出新鲜的初心。华语悬疑推理的兴起,改变了从前被漠视的一种写作存在。周浩晖、雷米、蔡骏、紫金陈、呼延云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写作者,照亮了世间的黑暗,他们以自身的写作昭示着:一切悬疑都是当下的问题存在。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23 10:10:11 +0800 CST  
辛格的小说
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属于传统的小说作家,短篇写的非常纯熟老练,被誉为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生活在美国和波兰的讲意第绪语的犹太人,刻画作者自称的所谓“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性格”,主要是艺术家、作家,如《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皮包》、《俘虏》等小说。另一类乃是描写幽灵世界,对上帝、撒旦、妖魔鬼怪、天堂、地狱、灵魂等作了曲折离奇、寓意深刻的描绘,这类作品很多。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傻瓜吉姆佩尔》的结尾,那种时间流逝之后,返身思考世界,深情感悟人世的情怀,非常迷人。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以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回顾性地将吉姆佩尔略带悲哀、却又崇高的一生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吉姆佩尔是辛格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人物。作家余华与苏童都对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赞不绝口,推许为世界最佳的十部短篇之一。辛格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探索着犹太人的生活,他们的过去与未来”,他认为“作家的根本力量在于提供事实。”一生创作颇丰,共出版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十四部短篇小说集,两个剧本,六部回忆录以及十六部儿童故事集。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和短篇小说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等均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重要席位。辛格被称之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里,呈现了旧时波兰与美国的斑斓画卷,曲尽其妙,诸多人生世相的细节叙述,发人深省。他以无穷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充满了激情的叙事艺术,在他的小说世界里重构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旧式东欧犹太社会。辛格的可贵处在于,以妙趣横生的故事为线索,重心却在于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作深刻之挖掘与写照。在他的故事里,辛格常常会把一些自己坚守的信念表达出来,譬如他所认为的:今生和今世并不是一切,灵魂是存在的,上帝是存在的,死亡之后是有生命的。所以辛格认为“自己是一个宗教作家,一个回到黑暗时代去的作家。”1978年凭借《卢布林的魔术师》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认为:“辛格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这里要说一句,辛格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所以颁奖词说他扎根于波兰人的传统文化。
楼主 朴素  发布于 2018-05-24 08:56:51 +0800 CST  

楼主:朴素

字数:2666

发表时间:2018-03-20 18:05: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4 16:42:08 +0800 CST

评论数:1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