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理财的网民们可要看准罗

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到底是将继续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事关网民们的理财大计,如果判断错了,很可能遭受经济损失,所以不可不察。不可不认真研判;

如果是通货膨胀,那么你的理财方向就是;

继续购房,购资产,购美元,适当买进股票,债券,甚至采取激进型购买理财产品,甚至加杠杆等等。
总之不能太保守,通货膨胀形势下,理财要义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如果是通货紧缩,那就得反向操作,现金为王,

必须卖出多余房产(可保留少数闹事繁华区房产)
卖出美元,黄金,等资产。
购买稳妥型短期理财产品等等
总之,理财要尽量保守点,以最稳妥形式守住手中现金。特别是不能以加杠杆方式理财。

那么如何判断2017年将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呢?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4 15:05:00 +0800 CST  
继续

判断经济大势一定不能凭感情,要凭经济数据,特别是关键数据,中国的经济是很复杂的,变化也很快,

例如,国庆前夜的住房限购令,刚发出时,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认为是限制房价上涨,但几个月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为实际是在限制房价下跌了。

例如,最近央行周行长在博鳌论坛说,世界货币宽松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收紧。而早几个月的货币政策还定性为;稳健中性。

那么,那些经济数据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呢,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敏感数据,我们不但要留意一些常规数据,还要注意一些似乎不起眼的经济数据,或许这些数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为敏感,

例如,2017年1到2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但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却大幅下跌为负数,-8%,这已经是暴跌了,如果不能大幅改善,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保得住吗,投资增速保不住,GDP增速又怎么保得住。

例如,湖南省统计局的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报告中披露;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从2011年的0.36,下降到2015年的0.08,这意味着,2015年每1元固定资产投资只能创造8分钱的经济总量。
这样低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还能持续多久?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4 16:18:26 +0800 CST  
继续

要判断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第一数据当然首推M2,即,流通货币总量,中国过去30多年的通货膨胀历史就是个M2高速增长的历史。

稍稍回顾一下就知道;

M2从1980年的仅仅2000亿元左右,暴增到2016年的155万亿,高达750倍,与此同时物价也是几十倍的,几百倍的上涨。但种种迹象表明,最近几年M2增长乏力,似乎已经进入历史性大拐点;

1980年到2012年,M2年均增速到达17%,但从2013年开始,M2明显增长乏力,

2013年M2增长13.59
2014年增长11.01
2015年增长13.4
2016年增长11.3

如果网友对以上数据没有感觉,我们对比一下2008年4万亿时就知道,2008年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2009年M2就暴增27%,2010年暴增19%。接下来2年央行拼命压制,才回到14%左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M2控制目标是13%左右,实际只达到11.3%,显示了央行推高M2增速已经是有心无力

2017年1月和2月数据也证明了这点,1月增长11.3,2月增长11.1%,增长乏力态势已经十分明显。

现在我们需要判明和分析,近几年的M2增速减缓是暂时性的还是历史性拐点,是央行刻意为之,还是无可奈何,想推高也推不上去,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5 02:10:34 +0800 CST  
继续

按照M2增长原理,当经济增长已经失去债务偿还能力时,就是M2的增长拐点或者增长顶点,那么如何判断经济总体上已经失去偿债能力呢。

中国当今债务总额已经接近200万亿,按年息5%算,一年利息总额高达10万亿,而中国GDP年增长净额不足5万亿,只要这些吃利息的人拿出5万亿来消费,那么就要把这5万亿GDP消费个精光。
而这5万亿GDP增长净额是实体经济亿万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一年辛苦创造的,被这些不劳而获者消费个精光,搞实体经济的这一年就白干了。

理论上说,只要一年的利息总额超过GDP一年增长净额,就意味着该经济体已经失去了偿债能力。而中国一年的利息总额已经是GDP增长净额的2倍了,理论上早就失去偿还能力了。还能拖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中国国有企业仍然巨大的原因,换个市场经济国家,M2早就历史性拐头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推动M2增长的主要因素,即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是个什么情况,以及商业银行是否仍然具有创造信用货币,推高M2增速的能力,或者说还有多大的推动能力。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5 15:55:55 +0800 CST  
继续

我们先看银行。主要看两点;

一是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是银行是不是有充足的钱可供借出,如果想要银行流动性好,中长期贷款占比就不能太高,
例如,如果100万贷款是1年期,那么第二年又可收回100万供借贷了
例如,如果100万贷款是10年期,那么第二年就只能收回10万供借贷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银行有100亿资金,全部以30年期贷出去,理论上该银行每年就只能收回3.3亿资金可供借出了,该银行就可以关门歇业了。

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不断攀升,从2005年的30%左右,攀升到2016年的63%,极大的锁住了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同时贷款期越长,风险也越大,谁知道30年内会发生什么。

二是看风险高低,也就是看坏账率,看借出去的钱是否能按期收回本息。按官方口径是风险可控。但风险有多大,我们也可以从部分现象看出来。

例如,2016年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高达6万亿,今年规模至少5万亿以上,这代表地方政府的许多债务实际已经违约了,这种做法就叫债务重组,我想西方银行一定看得目瞪口呆,这么容易就达成债务重组了,不得不佩服中国的体制优势。

例如,还有那些根本就失去偿债能力的国企僵尸企业,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碾转从银行流出去的高利贷等。

所以,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不足,风险已经不低是很明显的,这样的银行体系是不具备继续大规模创造信用货币能力的。也就是银行体系推高M2增速的能力已经很弱了。

现在我们再看借贷方,也就是借钱用的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6 05:20:47 +0800 CST  
@耶西的儿子大卫 2017-04-06 08:42:13
撸主,拜托了,这么少一点,吊大家胃口啊?
-----------------------------
对不起,这两天有点忙,精彩的在后面,哈哈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6 12:31:11 +0800 CST  
继续

现在我们再看借钱的;

俗话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银行的信用货币是靠借贷创造的,要推高M2增速就必须有人从银行借钱,

当前借钱两大来源,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二是房贷消费

先看固定资产投资,30多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但最近几年迅速下降到个位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民间投资断崖式下跌,最低至2.8%,而与此同时,国企和地方政府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20%以上增速,

这说明什么,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迅速下降,因为民间投资对效益是最敏感的,没效益的投资项目民间资本自然不感兴趣。

但国企和地方政府不一样,为了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国企,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配合一起,接续加码投资,因为保固定资产投资就是保GDP增速。

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政府的牛皮,换个市场经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早就趴下了,但牛皮牛不出效益,效益不好,投资就没有回报,就会亏损,还不起贷款,就会债务违约,风险就来啦,达到一定程度,再牛皮的政府也扛不住。

这不,2016年财政部发文,规范地方政府借债责任,规定哪些债务中央财政将兜底,哪些得由地方政府自己担责,从来就胆大包天,无所顾忌借债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这无疑是2017年1到2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断崖式下降到-8%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企也是一样,这几年国有背景的房地产公司,是用银行贷款创造地王的主力军,随着控房价政策日益收紧,这些国企再制造地王就得掂量掂量了。最近几大房产公司纷纷看空房市收缩财务就是证明。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得出基本结论了,可以判断M2增长是否已经进入历史拐点了,是否是央行已经有心无力推高M2增速了。

其实,不用我们这么劳神费力在这儿唠叨了,央行周行长已经在最近的博鳌论坛说得很清楚明白了。

周行长说,世界货币宽松周期已经进入尾声了,(实际在暗示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周期也将结束,货币紧缩时期来临了)

而且周行长这个暗示很巧妙,不是我央行不努力,实在是受客观经济规律(货币宽松周期已到尾声)所限。

周行长还说;房价上涨不是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结果(这话应该还有后半句他不便说出来,这就是;将来房价下跌也不是我央行货币紧缩政策的预期结果)

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周行长在这里把他与房价的关系别得干干净净。

周行长在国际知名论坛发表这样的言论,当然是字字精雕细琢,有备而来,在此,提醒那些还在飞蛾扑火似的扑向高房价的刚需购房者们,周行长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你没听懂那是你自己的事。

接下来谈谈常常被人说起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理由;房产是货币蓄水池,一旦房价下跌,货币洪水从房地产流出,转向其他商品,造成通货膨胀。。。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6 14:23:00 +0800 CST  
继续

现在我们再看借钱的;

俗话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银行的信用货币是靠借贷创造的,要推高M2增速就必须有人从银行借钱,

当前借钱两大来源,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二是房贷消费

先看固定资产投资,30多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但最近几年迅速下降到个位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民间投资断崖式下跌,最低至2.8%,而与此同时,国企和地方政府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20%以上增速,

这说明什么,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迅速下降,因为民间投资对效益是最敏感的,没效益的投资项目民间资本自然不感兴趣。

但国企和地方政府不一样,为了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国企,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配合一起,接续加码投资,因为保固定资产投资就是保GDP增速。

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政府的牛皮,换个市场经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早就趴下了,但牛皮牛不出效益,效益不好,投资就没有回报,就会亏损,还不起贷款,就会债务违约,风险就来啦,达到一定程度,再牛皮的政府也扛不住。

这不,2016年财政部发文,规范地方政府借债责任,规定哪些债务中央财政将兜底,哪些得由地方政府自己担责,从来就胆大包天,无所顾忌借债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这无疑是2017年1到2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断崖式下降到-8%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企也是一样,这几年国有背景的房地产公司,是用银行贷款创造地王的主力军,随着控房价政策日益收紧,这些国企再制造地王就得掂量掂量了。最近几大房产公司纷纷看空房市收缩财务就是证明。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得出基本结论了,可以判断M2增长是否已经进入历史拐点了,是否是央行已经有心无力推高M2增速了。

其实,不用我们这么劳神费力在这儿唠叨了,央行周行长已经在最近的博鳌论坛说得很清楚明白了。

周行长说,世界货币宽松周期已经进入尾声了,(实际在暗示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周期也将结束,货币紧缩时期来临了)

而且周行长这个暗示很巧妙,不是我央行不努力,实在是受客观经济规律(货币宽松周期已到尾声)所限。

周行长还说;房价上涨不是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结果(这话应该还有后半句他不便说出来,这就是;将来房价下跌也不是我央行货币紧缩政策的预期结果)

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周行长在这里把他与房价的关系别得干干净净。

周行长在国际知名论坛发表这样的言论,当然是字字精雕细琢,有备而来,在此,提醒那些还在飞蛾扑火似的扑向高房价的刚需购房者们,周行长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你没听懂那是你自己的事。

接下来谈谈常常被人说起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理由;房产是货币蓄水池,一旦房价下跌,货币洪水从房地产流出,转向其他商品,造成通货膨胀。。。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6 14:24:34 +0800 CST  
继续

现在谈谈时下流行的一种观点;房价是货币蓄水池,一旦房价下跌,货币从房市流出,扑向其他商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可从两个角度看;

1,房市与股市一样,股市下跌损失的市值就是灰飞烟灭。房市也一样

大家知道,2015年股灾,股市从5170点暴跌到2800点,市值损失超过20万亿,这20万亿实际灰飞烟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存在从股市流出跑到其他商品市场的问题。

房市也是一样,一旦房价下跌,全国房地产市值即使跌掉100万亿,这100万亿同样是灰飞烟灭,不存在什么从房市货币蓄水池跑到其他市场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这些货币都是虚拟的,大家知道股市的无量跌停和无量涨停吧,我就以此作例子来说明一下;

假设某股票甲,该股总股数1亿,股价10元,总市值10亿元,第二天一个涨停板,股价上涨到每股11元,总市值立马飙升到11亿元,市值增加了一个亿,但成交量可能只有100股,成交金额仅仅1000元,这就是无量涨停,因为大家都看好这只股票还会涨,都不卖。

仅仅1000元就推动该股票市值增加一个亿,这9999万增加的市值都是虚拟的,并非真实货币,

假设该股第二天来个跌停板,跌到每股9元,总市值变成9个亿,损失了一个亿,但成交量也能也只有100股,成交金额900元,这就是无量跌停,因为大家都认为该股票还会跌,大家都不买。

所以无论是上涨的一个亿和跌掉的一个亿都是虚拟货币,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下跌一个亿就会有一亿货币流出股市的问题。

房市的原理也是一样;

例如,北京某小区有一万套房,每平米5万元,只要某月有100套以每平米6万成交,就会带动该小区的一万套房价全部上涨,每平米上涨1万,该小区的房产市值将上涨以百亿计,但这100亿不过是虚拟货币而已,一旦房价下跌,损失也会以百亿计,但都是虚拟货币,不存在房价下跌就会有巨量货币流出的问题。

房市与股市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时间长短不一样,股市以天,小时计,而房市以月和年计,例如股价下跌10%只需要一天或一小时,而房价下跌10%,可能需要1个月甚至1年。

仅此不同而已,岂有他哉。

接下来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从M2,流通货币总量看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7 16:20:19 +0800 CST  
继续

今天打断一下,谈谈股市,这几天因雄安概念,股市有点火,为不影响网友赚钱,谈谈我对股市看法;

1,可以大胆介入股市,因为股市是目前相对风险小收益高的理财
2,严控风险,建议跌破3000点清空离场
3,不要追高,选择涨幅小,长期横盘的股

我理由如下;

现在经济亮点少,政府一定会小心呵护股市,以支撑对经济的信心

如果今年上半年GDP增长遇阻,很可能将加大财政扩张力度,这有助实体经济提升利润,自然会利好股市。这有点类似2008年后美国的做法,

2008年后,美国政府欠债增加超过10万亿美元,这利好美国企业,所以才有次贷危机后美国股市的大牛市。从经济原理上说,这不适合中国,但不排除中国政府会这样做,我们决不可低估中国政府掌控经济的能力,过去牛刀,谢国忠预测楼市所以屡测屡败,原因就在于低估了政府能力。

好,打断一下,仅供网友参考。

主题内容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7 23:38:58 +0800 CST  
继续

现在我们从货币角度,即M2货币总量角度看房地产是货币蓄水池这种说法,

实际情况是,房价下跌不但不会溢出货币,还会消灭流通货币,甚至引发M2的收缩,从而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举例;某银行给甲房贷100万,这100万就流入市场,增加了流通货币M2总量,假设房价下跌,该房市价只有80万了,贷款者甲决定不供房贷了,把房子丢给银行,银行将房子拍卖80万,银行亏20万,同时将收回的80万不再借出了,

这时银行将财务报表上的100万资产抹掉,还留下20万亏损窟窿,与此同时,流通货币总量M2也减少了100万。

从这个例子可以清楚看到;房价下跌,不但没有货币从所谓房地产蓄水池流出,还会造成流通货币减少,甚至造成M2收缩。

所以,如果房价大幅下降,房贷出现大面积违约,M2就面临收缩,一旦M2出现收缩,政府就将面对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的严重经济危机局面。

众所周知,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就是经济萧条的代名词,所以到时央行将严防死守防止房价下跌,动用一切可能的市场和行政手段阻止房价下跌。

那么政府将会采取哪些手段,或者说有哪些手段可以采取呢,效果会如何呢,后果会怎样呢。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8 15:35:30 +0800 CST  
继续

在谈及政府可能采取应对通货紧缩办法之前,我们先聊聊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紧缩以及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严重危害

1,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就是指货币,但这里的通货是指现代纸币,通货膨胀是指由现代纸币过多造成的物价上涨,不是指金银货币,世界上还没有过因为金银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因为金银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金银货币又叫硬通货。

在金银货币体系时代只有因供需矛盾造成的物价上涨,所以通货膨胀是现代玩意,准确的说,是1971年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通货膨胀才成为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几乎没有不通货膨胀的。

其实纸币体系并非必然发生通货膨胀,而是执政者不按规矩乱印乱发钞票造成的。

例如,1949年代的金圆券,1945年发行时是规规矩矩依托黄金发的,但隋着国内战争的进行,国民党政府就直接印钞作军费开支,结果金圆券就由货币真的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纸。

例如,前30年计划经济时期也是使用纸币,但严格依托物质商品发行,所以保持了几十年的物价稳定。并非都是物价管控的功劳。

2,什么是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不同,通货紧缩不但可以因纸币体系产生,即使是金银货币体系也可以产生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先简要说一下金银货币体系也会发生货币紧缩型的物价下跌的原理。

在金银货币体系的资本市场经济中,如果股市泡沫破裂,股市出现暴跌,就会造成恐慌,无论是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捂紧钱袋,减少投资和消费,造成市场上金银货币和依托金银发行的纸币减少,物价下跌,
而且金银货币体系的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因为直接就是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下跌,造成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者也无利可图,不得不减少供应,从而使普通百姓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例如;1930年代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就真的出现了大量朝海里倒牛奶,宰杀生猪,毁掉地里棉花等等行为,目的就是减少供应,造成供需矛盾,以推高物价。而另一边却是饥寒交迫的普通百姓。

而现代纸币体系的通货紧缩却有不同特点;

现代纸币体系下的通货紧缩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产泡沫破裂,即房价下跌,股市,债市下跌,艺术品,古玩等价格下跌。

第二阶段,当通货紧缩进一步发展,才会波及到日常生活用品,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我们可称为恶性通货紧缩阶段。

3,通货紧缩的危害性

对现代市场经济政府来说,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远超通货膨胀。

3.1,将造成消费的不断萎缩,因为你买什么就跌什么,你今天花100万买套房,不久就跌成了95万,你还会买房吗,你买股票,股票跌,买债券债券跌,甚至买衣服,鞋子也跌,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推迟消费,紧握现金。

3.2,将造成生产和投资的萎缩,
例如,工厂进料100万,一个月后跌成95万,产品刚生产出来又跌了2%,你说这生产还怎么搞,越生产越亏损,这样的经营环境,谁还敢投资。

所以一旦发生通货紧缩,各国政府必定如临大敌,全力解救,那么像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是采用什么办法解救的呢,效果如何呢。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9 03:05:57 +0800 CST  
继续


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国,日本是怎样应对通货紧缩的,或者是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号称百年不遇的大危机,近9年过去了,危机远没有想象的可怕,那么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呢;

1,危机起始也是因房价下跌而引爆,房价下跌,导致许多高价贷款购房者违约,把房子丢给银行,引发大面积的相关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违约,开始美国政府还不在意,直到百年银行老店雷曼兄弟破产,才慌了神,此时,美国花旗银行,大通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大型投资行,以及福特汽车等纷纷告急,濒临破产,美国政府紧急申请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印刷7000亿美元交给美国政府救助各大银行和企业,终于稳定局势。。。

接下来美联储进行了三次货币量化宽松,大约印刷了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债务总额达到约20万亿美元,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净增债务约11万亿美元。

很明显,很清楚,美国政府的办法就是印钞救市,但魔鬼在细节中,美国政府这样应对经济危机,具体是什么样的程序,效果怎样,让我们细细分析一下;

首先,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矩印钞,先经过美国国会通过政府预算,由美国政府发行国债,各国政府和企业,个人都可以购买,其中相当部分是由美联储印钞购买。
这样美联储印刷的约3万亿美元就通过美国政府花出去了,

从2008年危机开始到2016年约8年时间里,美国政府以欠债方式花费了约11万亿美元,这11万亿美元支出就变成了美国企业和个人收入,

所以从细节看。美国救经济的办法很搞笑,就是美国政府的欠债转化成了美国企业的利润和个人收入,这就是美国这几年经济增长的秘密,所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怒斥美国近年经济增长是虚假的,并不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不管是真的经济增长还是假的,但效果很明显,美国股市从2008年最低6400点上升到近年接近2万点,大涨300%,想想在低点进入股市的,是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次贷危机发祥地美国股市风光无限,但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股市却是惨不忍睹,

比较一下,中国政府尽管欠债比美国少得多,经济增长快得多,股市却差得多,看看这美国人玩经济,真是玩得炉火纯青。

美国政府的这种玩法是不是很有诱惑力,中国政府是不是也会学,也会来这一手,所以我早两天插了一段话,提醒网友可以考虑大胆参与股市。

但千万注意,必须随时留意央行和政府相关政策和经济数据,至少目前政府还没下决心学美国这一招。这点可以从2017年预算看出来,2017年国债发行仅仅增加2000亿元,依然控制在GDP的3%上限。

所以,尽管有很大可能,但仍然要留意具体经济数据,不可大意。

接下来谈谈日本救经济的具体办法和效果。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09 16:31:19 +0800 CST  
继续

现在看看日本是怎样应对通货紧缩,经济危机的。

日本经济危机也是因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与美国稍有不同的是,日本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政府主动引爆的,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M2增速从10%左右断崖式的下降到接近零,至今日本M2增速长期在4%以下徘徊。也导致日本物价长期在0增长左右徘徊。

与美国一样,日本也是采取政府欠债方式救市,结果导致日本政府债台高筑,债务总额超过GDP的200%,连利息也无力承担,所以日本政府只能维持低利率,加息首先引爆的将是日本政府自己的债务危机。

长期的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使日本GDP增长乏力,也就1到2%左右,因为利率越低,资本越是不活跃,经济也就缺乏活力,因为资本都是逐利的。

最搞笑的是,日本银行堆积了大量日元贷不出去,日本银行将大量的余钱存入中央银行,多少能获得点利息,不料早2年,日本安倍政府实施负利率,银行还要倒付央行利息。这种情况放在中国有点不可理解,其实放在1980年前的日本也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央行近年为了推高物价,大量印钞,实施货币宽松,但效果微微,物价就是上不去,原因就在于这些增发钞票只能填补M2流失的信贷货币,无力推高M2增速,加上利率低,经济不活跃,货币流速慢,物价自然也上不去。

可见,在通货紧缩严重时,即使大量印钞也不一定能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这点值得网友们特别留意,不要总以为一印钞票,物价就必定涨。

但我们不能仅凭以上现象就判断日本政府拯救危机的效果不好。以为日本真的失去了10年,20年。

实际上,日元在房产泡沫破裂后继续大幅升值,从1美元=260日元,大幅上升到2009年的80日元,使日本人均GDP在2011年达到4.7万美元,牢牢站上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

随着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大举对外投资,投资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被誉为再造了一个海外日本。

所以,当有人说中国如果房产泡沫破裂,也会像日本一样失去10年,20年,也有经济精英反驳说,如果中国房地产破裂,10年后,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人均GDP翻番,达到16000美元,甚至还再造了半个海外中国,那真的是好事,一百个愿意。

所以,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也不排除出现类似日本的情况,即,GDP增速虽然很低,但人民币却快速升值,反而歪打正着使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也未可知。

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想换美元的网友们,暂时缓一缓,先看看再说,看看中国政府下一步怎么做,再决定不迟。

当我们简要总结美国,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救市办法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分析分析,预测预测。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0 05:15:43 +0800 CST  
继续

在谈中国情况之前,先简要总结一下美国,日本应对房地产泡沫破裂,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的办法和效果,弊病,

1,美国和日本都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也就是房价大幅下跌后开始救市的。
2,美日都是采取印钞和财政扩张办法救市
3,救市效果还不错,美国股市大牛市,失业率低,GDP增长在发达国家中还名列前茅。日本依托日元升值牢牢站上世界高收入发达国家前列,海外投资大幅增长,增强了日本整体经济实力。
4,两国救市留下的后遗症同样巨大,美国政府债务高达20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00%,日本政府债务更是高达GDP的200%。这就严重制约了两国经济的后续发展。几乎成了后续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面对这样高企的债务,两国已经完全失去了还债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2国的通货紧缩并未调整到位,通货紧缩还处在第一阶段,即资产泡沫阶段就被救起来了。这样资产价格泡沫破了,但债务泡沫并没有破裂,反而还在大幅上升。
从经济原理上说,通货紧缩必须发展到第二阶段,即波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出现恶性通货紧缩,才能导致债务泡沫彻底破灭。贫富差距大幅缩小,生产和消费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经济才会真正触底回升,开始新的真正的经济增长。

但非常现实的是,任何一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可能承受恶性通货紧缩,因为直接后果就是人民革命,政府倒台。

恶性通货紧缩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这里只是提醒一下网友,印钞票,财政扩张的办法治标不治本,能够达到美国,日本那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了,

说到这里,有网友又会埋怨我挤牙膏了,太啰嗦了,但我坚持认为,理论探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透彻的分析,更不会有符合实际情况的预测和判断。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把经济理论这把刀磨锋利了,再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那个爽啊。。。。。。哈哈。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0 15:12:13 +0800 CST  
继续

我看了许多天涯的经济热帖,有个共同的缺点,这就是忽视变数,总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预设的经济理论,经济原理去分析中国的经济数据,预测未来,。。。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变数”,这就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两个特色;

1,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强大能力和执行力
2,大量的,庞大的国企。

正是这2个特色使得经济规律的作用总是被放大,或缩小,谁要是低估这种“变数”谁就会在预测,分析中国经济的过程中碰得满头包,甚至频频被打脸。。。

例如;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就有人预测人民币会崩溃,就会贬到9元,10元,结果呢,在7元前就打住了,按经济规律这或许没错,但中国政府的资本管制强而有力,至少暂时管住了。

例如;一说房价泡沫,似乎房价很快就会崩盘,或者是房价还会永远涨,任志强预测房价涨回回对了,但这次可能要被打脸了,他可能没想到北京政府会用行政手段强制增加土地供应。一纸文件就让北京土地供应增长6倍。

例如,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断崖式从两位数增长下跌到2.8%,照理说,固定资产投资也会随之大幅下滑,但事实却没有,原因就在于国企不顾效益,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保住了固定资产投资一定增速。毫无疑问,这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原理分析中国经济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个“变数”,必须充分将这个变数放进去加以考量。

其实,作为普通网友,我们关注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理财,是为了不在股市,房价的高点上站岗,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被扶摇直上的通货膨胀所吞噬。我们不用带感情来看经济形势,有时候政府的不顾经济规律的蛮干同样可以给我们的理财带来机会;

例如,2015年的股市4000点才起步
例如,2015年的811汇改
例如,2016年3月的购房贷款首付下调10个点。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经济精英的馊主意,但如果们能及时看明白,抓住了,也就可能成了我们理财机会。

别人的错误,可能就是你的成功机会,记住这句话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1 14:14:24 +0800 CST  
继续

我观察一些天涯网友常发贴文说,这儿门面关了,哪儿生意不好之类的,其实这都是局部现象,因为今天的中国仍然还是在经济繁荣期,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GDP增长还有6.7%,这已经很高了
M2增速仍然高达11%以上
收入增长实际仍然达到6.3%

这样的经济数据怎么可能说经济不好,

比比当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1990年日本M2增速从10%断崖式的下跌到增速为零。

再比比2008年次贷危机的美国,百年老店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一大串美国大银行,大投资行,大企业纷纷告急,濒临破产。

但我认为2017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转折年,因为中国已经用强力的行政手段阻止经济危机几年了,还能不能撑得住,2017年可能要见分晓。

为什么说,中国已经用行政手段强力阻止金融危机好几年了。

2014年房价已经进入下跌通道,无论是土地拍卖,房屋成交量,价格,都开始显现房地产泡沫将要破裂,此时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力挺房价,2014年930央行鼓励和放宽房贷政策,房地产逐步回暖,2016年3月再次下调首付比10个百分点,导致一线,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飙升,不得不在国庆前夜出台紧急限购令。

2015年股灾,国家队强力救市

2016年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央行动用数千亿美元支持汇率,最后不惜以牺牲人民币国际化为代价终于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2016年3月后房价暴涨,再不动用行政手段干预,房价就可能继续冲高几个月后崩盘。

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断崖式下跌到2.8%,全靠国企强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这是明显动用了行政压力。

2016年1到2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大幅下滑到0.9%,3月又暴力拉升到增长7%以上。

在主要用行政手段强力防范出现系统性危机,防范房价下跌,资产泡沫破裂几年后,2017年还能不能撑得住,我表示怀疑,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将成为分析和判断的关键。

现在2017年一季度许多数据还没有公布,我就从已经公布的过去的数据先行分析分析。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2 04:51:34 +0800 CST  
继续

中国有许多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例如,GDP增速,M2增速,CPI(生活必需品物价),PPI(生产资料价格),PMI(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出口数据等等,

不过中国有个很搞笑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学者们,专家们,官员们喜欢各取所需,有选择性的使用和解释数据,各说各的理,各打各的鼓,甚至同一个数据都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一些学者还牵强附会的将一些数据乔装打扮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一些官员更是只愿看好的数据,有意无意忽视不利的数据。。。。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看到消费占比上升到GDP的47%,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结构改善,
其实,真正的事实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中的投资和出口速度下降快,而消费下降速度相对慢一些,按最基本数学逻辑,消费占比当然会要上升,这能说是经济结构改善吗。按李先生的逻辑,如果投资和出口下降更快些,岂不是经济结构更加改善,这是啥稀里糊涂的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更搞笑的是,李稻葵先生还据此判断,2017年消费增速会总体超过GDP增速,这就怪了,因为同时发布的还有老百姓收入增速数据,数据显示,收入增速6.3%,低于同期的GDP增速6.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李先生却判断消费增长会超过GDP增长,这小学生都会算的账,李大专家却忽视了。

例如,两会答记者问时,回答外汇储备下降问题时,央行官员回答说,外汇储备就是用来使用的吗,不用,外汇储备就多了吗。。。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外汇储备确实是拿来使用的,但你央行是不是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你央行这2年将几千亿美元用来在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干预,这是正常的使用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是在浪费宝贵的外汇资源。是毫无意义的消耗在外汇市场这个无底洞里。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来源于外贸出口盈余,是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劳动换来的,你央行不是去买飞机,买汽车,买人们需要的外国商品,却丢进了外汇市场,连一点回响都没有。

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来源于外商投资,这是欠债,将来外商撤出时是要归还的,你把外汇储备用完了,将来用什么兑换给撤资的外商。

例如,某外商10年前拿1亿美元来中国投资,假设当时按7元汇率换了7亿人民币,10年投资获利7个亿,合计有14亿人民币,如果这时外商要撤资,你没有足够的美元,你央行拿什么换给外商,当年外商投资时,你可是答应进出自由的。

如果外汇储备被耗光,人民币就只能以大幅贬值来应对外商撤资了,你央行官员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3 02:55:29 +0800 CST  
继续

中国有许多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例如,GDP增速,M2增速,CPI(生活必需品物价),PPI(生产资料价格),PMI(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出口数据等等,

不过中国有个很搞笑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学者们,专家们,官员们喜欢各取所需,有选择性的使用和解释数据,各说各的理,各打各的鼓,甚至同一个数据都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一些学者还牵强附会的将一些数据乔装打扮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一些官员更是只愿看好的数据,有意无意忽视不利的数据。。。。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看到消费占比上升到GDP的47%,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结构改善,
其实,真正的事实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中的投资和出口速度下降快,而消费下降速度相对慢一些,按最基本数学逻辑,消费占比当然会要上升,这能说是经济结构改善吗。按李先生的逻辑,如果投资和出口下降更快些,岂不是经济结构更加改善,这是啥稀里糊涂的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更搞笑的是,李稻葵先生还据此判断,2017年消费增速会总体超过GDP增速,这就怪了,因为同时发布的还有老百姓收入增速数据,数据显示,收入增速6.3%,低于同期的GDP增速6.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李先生却判断消费增长会超过GDP增长,这小学生都会算的账,李大专家却忽视了。

例如,两会答记者问时,回答外汇储备下降问题时,央行官员回答说,外汇储备就是用来使用的吗,不用,外汇储备就多了吗。。。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外汇储备确实是拿来使用的,但你央行是不是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你央行这2年将几千亿美元用来在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干预,这是正常的使用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是在浪费宝贵的外汇资源。是毫无意义的消耗在外汇市场这个无底洞里。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来源于外贸出口盈余,是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劳动换来的,你央行不是去买飞机,买汽车,买人们需要的外国商品,却丢进了外汇市场,连一点回响都没有。

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来源于外商投资,这是欠债,将来外商撤出时是要归还的,你把外汇储备用完了,将来用什么兑换给撤资的外商。

例如,某外商10年前拿1亿美元来中国投资,假设当时按7元汇率换了7亿人民币,10年投资获利7个亿,合计有14亿人民币,如果这时外商要撤资,你没有足够的美元,你央行拿什么换给外商,当年外商投资时,你可是答应进出自由的。

如果外汇储备被耗光,人民币就只能以大幅贬值来应对外商撤资了,你央行官员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未完,待续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3 02:56:55 +0800 CST  
继续

今天分析评论一个小小的最新数据,小试牛刀,请网友看看我的经济理论根底,哈哈,吹吹牛皮,犒赏犒赏自己,网友别在意,哈哈。。。

这个最新经济数据就是CPI,即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指数,2017年三月份CPI增长0,9%,2月为0.8%,环比为-0.3,而去年12月CPI还是上涨2.1。

有经济学者对此很乐观,甚至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会是个温和通胀下的中速经济增长良好态势。

也有经济学者出面解释这不是通缩,但也拿不出合理的原因。

而我认为,这可能是相当不好的信息,如果接下来几个月没有大的改善,那么很可能就是严重通货紧缩的先兆,不可等闲视之。而且这很可能是近年,最近几个月严厉的行政手段调控房市引发的不利后果。

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下的通货紧缩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产泡沫破裂,主要就是房价下跌
第二阶段是通货紧缩转向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是严重的危机,也可称为恶性通货紧缩

按经济原理来说,恶性通货紧缩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危机,是极难对付的,平常所见的通货膨胀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危机,因为只要不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很好压制的,超发货币引发的通货膨胀,收回货币就可以有效压制通货膨胀了。

当今中国房价泡沫还没有破裂,就是说第一阶段的通货紧缩还没有发生,照经济原理,通货紧缩是不会直接转向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那为什么会出现CPI连续低于1%增速呢。

我认为,这就是近年大力行政手段干预房价的后果,因为行政干预抑制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但经济规律就像流淌的河水一样,无论你怎样干预,河水还是会要按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最终流向大海的。强行干预就会付出代价。

例如,最近一年用资本管制行政手段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是稳定了,但却付出了牺牲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代价。

现在我就从经济原理上来谈谈,为什么行政干预房价可能会导致生活必需品会先于房价进入通货紧缩的原因;

我用一个货币总量与商品总量和价格之间的公式来加以说明,这样通俗易懂,清楚明白;这个公式就是;

流通货币总量M2=商品总量X商品价格

这个公式至少有如下规律;

1,当货币总量增加,商品总量不变,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2,货币总量不变,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导致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下跌,
3,货币总量增加,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快,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就会较慢。

用这个公式套一套今天的现实情况就能明白个大概了;

近年货币总量增速在减缓,而房地产类商品价格却还在快速上涨,这样日常生活必需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就会相对减缓了。

请网友注意,CPI最近2个月的数据还是在增长的,还是正增长0.8和0.9,只是在进入相对的通货紧缩。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经济数据。遗憾的是,没有几个经济学者注意到这点。

如果真的如我上述分析,那么就要考虑回归经济规律,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房价,不能限购限卖,要干预也只能用市场经济手段去干预,否则,通货紧缩就可能绕开资产泡沫,绕开房价,直接扑向生活必需品,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一旦通货紧缩在生活必需品领域形成趋势,就非常难干预了,

接下来谈谈为什么通货紧缩非常难对付,特别是生活必需品领域的通货紧缩更难对付的经济原理。

未完,
楼主 x8596t  发布于 2017-04-13 15:34:16 +0800 CST  

楼主:x8596t

字数:1641933

发表时间:2017-04-04 23: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16 10:24:29 +0800 CST

评论数:1269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