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来说两句。对也好,错也好,话还是应该让说的吧。

感觉有些乱,一会儿写小说,一会儿又谈时事。
余永定建议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搞基建,发国债,不通过信贷,以保稳增长。
这还是飞跃嘛,不过从房地产转到基建上。

搞基建再搞几年,争取让经济稳着陆。
至于这政府债怎么还,国家有的是办法。
就拖呗。大宗有救了。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7 22:06:02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有没有人在看?给一点支持。
为什么从文?其实是想从一个更恢宏的历史进程和背景下了告诉大家真正的自救和救人之道,同是也是救世之道,这个世包括了东西方两个世界,是真正的人类的希望所在。
末法时代,法乱而魔道猖。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传真正的道的人。
帮我顶贴和转帖也是另一种意义的传道,是有大功德的。
所以希望看到的人,能帮忙把这个帖子顶起来。


说一些时政的事。
中国政府现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为中国赢取的时间内,尽快推行改革,解决贫富差距、阶层固化和上升通道阻塞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才能阻止经济持续下行,阻止金融危机爆发。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8 18:53:29 +0800 CST  
再顶一下。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8 18:54:59 +0800 CST  
流动性陷阱和良性流动。
资本主义发展的陷阱和资本良性流动的保障。
等一下我会就这个问题分析一下,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07:39:34 +0800 CST  
大家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将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包括资本、生产资料和人工快速的组织和集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规模和生产力能得到快速的提升,从而使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本过度的集中在一少部分人手里,生产力同时也代指科技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出现了停滞,最终导致资本不再在促进生产和发展的实体经济中流动,转而越来越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这部分资本通过房产投资和金融活动继续累积自己的资本,无限的膨胀。甚至于国家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用以刺激经济发展的流动性,最终也被吸入具有无限吸金能力的各种资产中,包括房产、股票、债券、外汇、黄金、期货种种,而最终实体经济依然紧缩,缺少流动性。
这同时使社会各个阶层出现固化和断层,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穷人上升的通道被阻塞了。这样反过来,大部分的穷人的购买力得不到上升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所制造出的大部分商品出现剩余。本来这些所有的社会商品可以满足更多的人,但因为购买力的关系,只能被极少一部分有购买力的人群消费,所以出现了严重的过剩。
在这种生产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不去提高下层人民的购买力,依然妄图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去调节过高人群的财产和收入,最终将导致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拥有资本的人手中的资本也会严重缩水。很简单的道理是,这些浪费绝对不是一个人,它会影响所有持有资本的人,持有的越多,缩水的也就越多。
假设一个手中万亿的人,他不去消费,他把这些资本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外汇、房产、股票、外汇种种,当然他还可以购买古董字画。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严重过剩,他所投资的实体工厂也近倒闭,社会面临流动性紧缺,他手中的股票、房产、古玩字画,都因为经济危机而无人接盘,想要变现变得越来越难。
而另一种情况是,国家看流动性紧张,就不停的宽松宽松再宽松,甚至不惜使用负利率,各种刺激,刺激,再刺激,但结果怎么样?
这种以严重剥削为基础的经济注定不能长久,因为压榨到最后没得压榨了,只能压榨银行释放出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被那些拥有资本的人爆炒,最后都吸入自己囊中,而那些下手稍慢一些的持有资本的人最后可能被泡沫吞噬,成为垫底的人。
这样资本就完成了再一次的集中。
这样从而再一次的出现流动性紧缺,金融和财政调节政策宣布无效,所有的调节以无效告终。
那么怎么样才能促进流动性的良性发展呢?休息一下下,等会儿再说。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09:43:45 +0800 CST  
从上面的分析看,金融和经济政策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通缩问题,释放流动性,最终会进入流动性陷阱,加剧资本的集中程度,从而使通缩变得越来越严重,流动性越来越紧张。
然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循环爆发,经济发展进入萧条和繁荣的周期性循环。但这种循环是建立在让危机落地,也就是让金融危机爆发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断的为金融危机兜底掩藏最终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金融危机,或者财政危机,甚至影响执政者的政权基础。
导出的结果是,如果一味的兜底,不断的量化宽松,不采取其他政策,经济危机最终可能引发政权危机。
金融调节只能在经济发展的初始时期起作用,到了中后期如果再单纯的通过金融政策调节经济发展,只能让经济进入死胡同。
生产建设初期社会需要大发展,所以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这时处于正收益时期,大部分行业的利润都是处于正的相对较高的时期。
而中后期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各个行业的相对性过剩,资本的收益会慢慢下降,再通过金融刺激已没有必要。
而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时候需要进行调节抑制过热现象的发生。
如果在过热的时候没有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而是放任其持续过热,美其名曰软着陆、稳增长,这样持续过热的情况下到最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剩和难消化、无法转移。
这时的着陆成本已经明显加大,但如果这时敢于着陆的话,最终通过市场的慢慢调节,依然会迎来下一个经济复苏的周期。
在下一个周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过热的现象,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更进一步说,即使在金融干预下,经济不会出现过热和过度萧条的现象,但是资本过度集中和流动性紧张却是资本市场发展自带的顽疾,不通过政治手段和再分配调节,是无法彻底解除的。
资本主义国家左派的大政府,大福利,基本持有的就是这种观点,就是必须要对资本所得的收入进行再次调节。
而在中国,由于在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一些遗留的问题,在原有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制约下,引出的问题更多,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0:17:43 +0800 CST  
6 跳井之灾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只是小沟小坎,也可能充满劫难。劫难不知什么时候会到来,可能自小,也可能在成年之后,更或者在中老年时期。
秦微蝶出生后就像风暴中的羽毛,随时可能被卷走。
母亲经常对她说:“好人有好报,好人自有老天来保佑。要不是老天保佑,我和你可能早就没命了。”
母亲经常会跟她说类似的话,而且那件事也确实稀奇,让人不得不叹服冥冥中似乎真的有天佑。
大约是在她两岁左右的时候,母亲带着她在她姨姥家午睡。
她的外婆和姨姥就在窗外面坐着说话。
可能声音太吵,母亲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秦微蝶甚至能感觉到母亲身上那种烦躁的气息。
母亲嚷嚷着让她们小声点,可是声音似乎依然不绝于耳。
就这样你来我往,声音没有消退下去的趋势,母亲也翻腾的更厉害。
终于,母亲抱起秦微蝶就往外走。
外婆叫了她一句,并问她要去哪儿。
母亲嘟囔着不知说了一句什么,没停式的抱着秦微蝶就急奔出去。
母亲似乎是在想什么而且越想越气,心里烦躁得紧。
她抱着秦微蝶没有往家的方向走,而是去了一个相反的方向。而且走得非常快,几乎是以奔走的速度。
那路边有一大片麦田,田中有一个灌溉用的机井。这时麦子刚收割完,田里光秃秃的,一眼望去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母亲看到了那个机井。
大概是因为生气和烦躁,她抱着秦微蝶没有犹豫的就向那个机井跑去。同时几乎在井边没有做任何犹豫状的,抱着秦微蝶就跳了进去。
后来母亲总是对秦微蝶说,她一跳下去就后悔了。母亲后悔不该那么猛撞,并说“不管怎么样活着都是好的,更不应该抱着你往下跳。”
正常人在选择自尽的时候都会有犹豫,有迟疑。这只能说明她母亲在某些时候或者很多时候神经是不能完全自主的。
也或者这是个早就想自尽只是下不了决心已经痛苦很久的母亲,所以她会迫使自己故意的冲动,不做任何考虑和犹豫。
只是万幸的是,她抱着秦微蝶一跳下去就浮了上来,似乎有什么暗中拖了一下。
母亲总喜欢这样神秘的跟秦微蝶讲。秦微蝶也愿意相信,会有一种暗中的力量在冥冥中推动着一切,保佑着那些该被保佑的人。
而更实际的情形是,那井中有半截漂浮的圆木挡了她们一下。
母亲攀附在那根圆木上,把秦微蝶托了起来。
这时秦微蝶就会听到一连串的声音。
有她母亲的,还有她外婆的。
她外婆最终还是不放心,一路追了来,一路问的路人才追到那里。
只是她外婆追过来时早已不见人影,问旁边也没人知道。
幸好这时她母亲在井中开始大声呼救。
所有自杀的人在自杀未遂时都会本能的求生,而且求生的欲望会相当的强烈。
如果不是母亲奋力的呼救,她外婆怎么也不可能找到她们。
外婆跑到井边看到井下的娘俩。
上边的娘和下边的娘对着说了几句。这在年幼的秦微蝶听来却犹如骂战一般。
一个叫另一个赶快把她救上来;一个骂另一个傻,怎么抱着孩子一起跳,并叮嘱她尽量坚持住,尤其是看好孩子,她赶快去叫些人来帮忙。
外婆终于叫了一群人过来,并带了一根绳子。
母亲让秦微蝶先抓住绳子上去。
那么小的孩子,若不是求生的欲望迫使,她怎能把绳子攥得紧紧的。
终于她慢慢的被上面的人拽了上去。
上来后她还能听到母亲的叫嚷声。母亲嚷嚷着她还在下面呢,快把她也救上去。
因为大家慌着看孩子怎么样,似乎暂时把做娘的还在下面这一茬给忘了。
后来外婆生气时总会对母亲说,当时真该不管你,只把孩子救上来。可是又想孩子救上来没有娘怎么办,有个傻的总比没有强,所以才把你救了上来。
那母亲终于也被救了上来,自此后她再也没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只是因为她的疾病,这世界却不允许她好好并长久的活着。
井下黑黑的,虽然在夏天,水依旧很凉。秦微蝶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井下和井外的喧哗声和叫骂声。唯一清醒的是她的意识。她清醒的意识到她和母亲正在等待救援。
她听不清喧哗和叫骂的具体内容,她不知道那半天的时间里她们具体对骂了那些内容。她只知道那绳子缓缓的落下了,她也看到了,在母亲的帮助下她轻松抓住了那根绳子。
秦微蝶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母亲让她做什么,她就会做什么。
母亲让她抓紧绳子,她一定会抓紧绳子不松手。
这次小灾自然因母亲而起,但同时也是母亲的呼救救了她。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0:37:01 +0800 CST  
7 父母的爱情
秦微蝶从死神那里捡回了一条命。
对于秦微蝶的父亲,她母亲则总是会流露出一种“恶毒”和“恶人自有恶报”的语态和神情。秦微蝶不知母亲为什么会这样看她的父亲。总之秦微蝶眼中的父亲待人都是极好,人缘也极好,唯一不好的是对她的母亲缺乏忍耐和包容。
秦微蝶后来才明白,一个男人最不能亏欠的就是他的母亲以及曾经为他生养过的妻子。这句话从女人的口中说出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怎么样让一个男的真正明白这句话。
所有不堪重负的人其实都是咎由自取的。所以不堪重负不能成为一个人推卸责任的借口。
这样说未免显得无情。并不是所有的不堪重负都是咎由自取,但是所有的不堪重负都有命运的成分在里面,即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一切都是人的天性使然。
坚强的人是从不需要别人可怜就能挑起所有的苦难和委屈的,哪怕是因为自己的天性导致的苦难和落魄。
秦微蝶的父亲命里即有的鱼与熊掌兼得的性情导致了他的命运。以他的材质,即使家境贫困,他也完全可以找一个正常的能吃苦、能干农活、善持家务的农村女孩为妻。
可是他一直一个都没看上,直到二十七岁才遇上秦微蝶的母亲。也许是因为感觉对上了,即使是告知她母亲有病,他依然不顾一切。
秦微蝶不知她父亲当时是否看中了她母亲的家庭,可以肯定的是,这方面多少会有一定的影响。
蝶的两个外公都在市里小有权力,一个是搞教育的,一个是搞工程的。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户口对农村人诱惑非常之大,这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即便是后来,城市户口和城市生活对农村人仍有不小的吸引力。
只是后来蝶父亲的户口和工作都迟迟没有落实在城里。
蝶外公的说法是,那时负责工程和城建方面的他的弟弟因为疾病早亡,原本外公是期望他可以给蝶父亲安排一个工作然后再把户口迁过去。
最终的结果是母亲、秦微蝶和弟弟的户口都落在了城里,家里独独留了父亲一个人的户口和土地。
家里的储物罐里放满了未兑换的各色流动粮票,父亲最终依靠那半亩地把秦微蝶和弟弟抚养长大。
那从未兑换出一张的流动粮票和那几乎成了摆设的城市户口成为了对父亲和秦微蝶的最大讽刺。
无论在心灵、户口,还是职业上,这个女孩最终都成为了一个彻底流浪找不到归属感的一个人。
至于那粮票为何从未兑换出一张,她父亲的解释是:兑换不了,不及兑换就过期了。
那时粮票分三种,全国通用的和省内通用的以及仅限本地使用的。想把地方粮票兑换成通用粮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微蝶不知道她外公如何把地方粮票兑换成省内通用的粮票,到最后粮票又怎么过的期。
她只知道,她从未见过那粮票兑换的粮食,她曾经见过的粮票也随着父母的打架而面目全非佚失不见了。即便是她幼时的照片,也都一齐遗失。
那过期的粮票就像一个符号,讽刺着她荒诞的大半生。
看到后面,你将会更加明白这一句对于秦微蝶的含义。
那时粮票是最抢手和不易过期的东西。能把粮票弄过期的人,只能说是人才更或是极品。
这种极品就是蝶父亲这种不知究竟为了爱情还是为了利益折腾了一辈子却收效甚微的人。
如果秦微蝶和秦伟明不能成为他最终的安慰和骄傲,那么无疑这个人的人生完全就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悲剧。
蝶心想,父亲曾经是真的爱过母亲的。也许,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
不能白头偕老的不一定就没有爱情。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0:40:29 +0800 CST  
8 父母的战争
秦微蝶父母之间的战争是毁灭性的。
能打的人就打,不能打的人就砸东西,摔东西,扔东西。从屋里开始打,开始砸,开始摔,开始扔,一直打到,摔到,扔到屋外。
每一次战争过后都会一片狼藉。家里摔掉的必须用具,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次。
最奇怪的是那个大衣柜,上面三扇门全被砸掉了。
秦微蝶很奇怪那力道究竟是母亲所为还是父亲所为。她以为以父亲的理智是该不会砸东西的。同样以母亲的力气,她不该能把那么厚的衣柜门都给砸掉。
毁坏的毁坏,丢失的丢失。每次清理战场时都要扫出去一大堆东西。所以后来那粮票和照片都再也难觅也俱在情理之中。
秦微蝶的奶奶终于来了,在秦微蝶的弟弟出生之后。
早在母亲带不好秦微蝶时,父亲就有意将奶奶接来,只是一直未能成行。
这不小孙子出生了,可再不能让母亲糟蹋了。万一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关系到香火延续的事情。
很自然的,婆媳间矛盾会更多。
秦微蝶可以想象出她们之间的矛盾有多大。
母亲的洁癖和固执是连外婆都要叹服的,更何况是一个传统的贫苦的农村老太太。
她们之间的分歧秦微蝶闭着眼睛就能猜出来。
无论从卫生还是对小孩子的照看和管教上,秦微蝶相信,每一点她们都可以吵上半天。
最重要的是,母亲是一个非常认真追求完美的人,尤其是孩子方面。
她绝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的诟病。
她更是严苛到从不在孩子面前讲一句脏话,也不允许秦微蝶跟着别人说脏话或者打架骂人。
奶奶和母亲的不和再所难免。
幼时的秦微蝶这样看她的母亲:凡事太拘泥也不好,如果入乡不能随俗,就不能正常的生活。
很多习惯不是朝夕能改的。也许是母亲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对,也许是母亲爱子心切。
只是秦微蝶心里却在想,有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即便容易传染各种病,如果得上,那也是各自的命,也或许不一定会得,又何必那么较劲儿。年幼的她完全不能理解母亲的偏执。
奶奶把馒头嚼碎了喂给小孙子,这在旧时农村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母亲因此勃然大怒,把孩子抢了过来,又和奶奶大吵了一顿。
这件事是秦微蝶幼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但母亲最终并未赢得胜利,秦伟明最终还是给爸爸抱去,然后由奶奶抚养。
卫生条件太好未必是好事,但是卫生条件包括卫生习惯都不好注定是坏事。
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病等一些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比较高,不能不说跟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有一定关系。
母亲是对的。母亲是值得她钦佩的,这是在她很久以后才意识到的。对于某些东西或者某些习惯,不能容忍的必须零容忍。因为容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纵容。
这种争吵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结果。
一个高中毕业的有文化的人自然是没有办法和一个没有一丝文化的老太太交流,更何况,母亲并没有因为她的文化和学历而得到应有的尊重。她做母亲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那夫妻之间疯狂且频繁的战争绝不会没有因由。
没有人会无理取闹无事生非,即使是一个精神病人。
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争吵和战争使父亲先从北屋搬到南屋,接着又从南屋搬到院对面一个久不住人的窑洞。
那里是丘陵地带,窑洞曾经很流行。在秦微蝶家里鸡窝的那个小窑洞里,靠顶上的部位还有前人挖的一个小地道。
奶奶喜欢养鸡,秦微蝶幼时进鸡窝取蛋时见过那个地道,洞口几乎开在顶上,直径约一米多点,仅够一个人爬行的。
大家都只是知道那是一个地道,具体有多长,通到哪儿,已无人知晓。
最后,父亲和奶奶彻底搬出了那个院子。
原因很简单。那一次,秦微蝶奶奶的额头上被砸出了血。具体争吵的原因已不明。
秦微蝶只记得奶奶捂住额头,血正顺着额头往下流。
奶奶并不计较,只是父亲却忍无可忍。而这无非就是一个导火索和借口。
返回山里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他在村里和厂里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他认为那里是他实现理想改变命运的地方。
他于是在旁边不远找了一处破旧的院落。外边瓦房已经坍塌了,窑洞还可以住人。这院落的主人都是一个村上的,因为院子早已闲弃不用,所以父亲很容易就借来住了。
父亲搬出之后,母亲是很后悔的,她甚至说好话去求过父亲。
但是父亲无论如何是不会再回去了。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0:52:25 +0800 CST  
9 孤独的母亲
父母从此彻底分居,再无复合。
秦微蝶夹在中间,经常两边跑。
这种状态直到母亲去世。
同样的,母亲由此开始熬她那孤独短暂却又漫长的十年。
那一年,秦微蝶五岁。
母亲没有去世前,秦微蝶还是有她的幸福的。照她外婆的说法,有这样一个傻娘确实比没有强。况且,她也不是真的傻,只是没有正常人精明而已。
但是对子女的教育上,秦微蝶认为母亲是几乎没有瑕疵的。
在秦微蝶的心里,如果父亲能像她包容母亲一样的去包容妻子,那么这个家也并非没有幸福的可能。
人都会有毛病,更何况是一个有病的人。
秦微蝶觉得母亲没有把她摔死同时能够在跳入井中之后能够奋力的呼救已经能够证明这个母亲的正常和伟大。
在愤怒中摔死小孩的正常母亲并不少见,可是秦微蝶的母亲即便摔毁了所有的东西也从来没有打过孩子。
秦微蝶更被教育成了一个从不打人骂人的过于文明和软弱的人。
那些小的问题和毛病更不足提,比如受凉感冒了,掉床了,没看好碰着了。这些都不是丈夫可以嫌弃妻子然后把孩子和母亲分开的借口。
这实质上是剥夺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权利。
父亲的做法,不仅剥夺了母亲作为母亲的权利,同时也踢掉了一个丈夫对妻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只是儿时的秦微蝶无法那样看待她的父亲。她只是一个小女孩。父亲在她眼里整体还是好的。她只是一个单纯的需要学习、需要认知、需要经历的孩子。
母亲总对她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一切了。”她朦胧中记住了母亲的话,却并未多想。
从死神那里捡回一条命的事情,被母亲经常念叨的还有一次。
那是在秦微蝶另一个姨姥家里,那天有很多客人,是农村常有的集会。
大门外就是公路。公路对面有一条河。
母亲去河边洗手,忘了带秦微蝶。
秦微蝶看到母亲出去了就赶紧去追。
许是匆忙跑得太快,秦微蝶一跑到马路中间就摔了个结实。
一个卡车“嘎”的一个急刹车停在了秦微蝶的旁边,距离不过一尺。
这时母亲从河边上来,差一点没被吓死。
卡车就停在自己边上,母亲急跑过来将自己抱起不住的哄,生怕吓跑了魂魄。
母亲每次在秦微蝶将要吓住的时候,都会喊她,呼喊他的名字,让她快回来。
“乖,没事,回来吧。”母亲就这样一直不停的叫。
那时的秦微蝶也是一两岁最多两岁多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正常的母亲身上,大家会觉得那个母亲疏忽。但是发生在秦微蝶的母亲身上,大家都会把这些和她的病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这个母亲不应该带孩子的结果。
秦微蝶的母亲无疑是遭到了歧视的。这是避免不了同时也不容置疑的事实。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1:08:33 +0800 CST  
10 母亲永远是孩子的保护神

可是对于秦微蝶而言,不管母亲带着她可能会使她遭受什么结果她都心甘情愿。即便那次真的跳进井里出不来她也不后悔。
没有母亲,她大约也是可以一起去死的。
而最为讽刺的是,她眉头上的那道疤恰恰是父亲嫌弃母亲、害怕母亲带不好而不让母亲管时留下的。
秦微蝶相信,母亲即使因为药物的作用无法好好的看着她也会在睡着的时候用那强烈的意志护佑着她的。
母亲永远是孩子的保护神。
母亲的全部关注都在秦微蝶身上。没有事业没有工作没有丈夫的母亲,孩子就是她全部的爱。
可是,这爱后来会变得有些艰难。
秦微蝶有时会和母亲住在一起,有时会和奶奶住在一起,而且大多数时候是和奶奶住在一起。
母亲的病似乎再难真正好起来,即使后来换了药,不再吃那一种叫作安定的药,也似乎没有多大的起色。
这种处境之下,莫说一个病人,即使一个正常人也会被憋疯的,更莫谈把病治好。
如果不是秦微蝶隔三岔五去看她的母亲,母亲彻底疯掉不再吃药会更早。
按时吃药需要意志,也需要希望。尽管秦微蝶是她的希望,可是漫长的的黑夜总是难熬。
秦微蝶则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她多么希望父母和奶奶可以在一起。
可是她最多的作用也就是使双方不至于彻底离婚,永远的绑在一起却不给彼此幸福。
后来,那个疯女人经常会没日没夜的唱歌,尤其是午夜。
秦微蝶知道,她不是疯,她只是寂寞,只是痛苦。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1:09:03 +0800 CST  
11 无人搭理的病人
父亲经常责怪母亲做不好饭,洗不好衣服。实际上母亲在做饭方面也是不差的,甚至比奶奶要好。
区别只在于每一个人所擅长的所爱好的不同,而父亲和母亲之间刚好又对不上。
还有一层原因是外婆对母亲的调教不够。
母亲读书看报的时间要多于她做饭的时间。外婆很少用她并教她一些家务的事情。
其实母亲对于菜色搭配还是极讲究的,她懂得一些大致的原则和技巧。不似奶奶那般似乎每一种菜都可以放在一起做大杂烩。
无论是炖鱼汤还是萝卜炒肉,简单的菜母亲做出的都极有味道。但是那里大部分人都不善于吃鱼,似乎只有油炸了吃,别的吃法总是有腥味,或者吃不出鱼的鲜味。
除了鱼,还有米饭。
他们都嫌母亲做的米饭太硬太干,而实际上是他们不习惯吃米饭,习惯了喝米粥,以致于做的米饭也要软糯的如同粥一般。
母亲就这样奇怪的被歧视了,也许只是因为她不善于做那里的家常菜,尤其是擀面条和蒸馒头难以在短期内上手。
一年四季清一色的素菜,有面有汤再有一点菜,偶尔再搭配一些鸡蛋和豆腐就算改善了。能把这些材料做得日日翻新,口味再稍重一点就算是本事了。
因为食材少,所以那里的人喜欢大杂烩,把能够找得到的食材一锅端然后调料多放点口味再重点就可以了。
如果单炒一个白萝卜丝,他们一定会有加上各种各样的香辛料。而母亲是惟一一个懂得食材原味的人。
他们似乎恨不得把所有素材都做出可能和有肉一样的口味。
没有肉,食物总会清淡,于是他们就喜欢加入各种各样的调料。即便后来肉类供应充足时,他们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后来秦微蝶只是偶尔吃母亲做的饭。她奇怪母亲是怎么自己做饭自己吃。
后来她也会去吃秦微蝶奶奶做的饭,或者女儿也会给母亲送饭。
但是大部分时间母亲一定是吃不好饭的,即使在她可以自己做饭的时候。
到后来父亲已经完全不给母亲零用。秦微蝶曾经把父亲给自己的零花钱偷偷拿出一点给母亲,母亲对她说千万不要告诉父亲。而那一点零钱不过杯水车薪。这段时间该是母亲最为艰难的时候。
母亲最后找到人借了一点钱去远在开封的姥姥家里,然后住上一个多月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回来。原因很简单,和外婆吵架了,母女时间久了就会闹各种各样的矛盾,而母亲脾气又太倔。
母亲每次去的时候瘦瘦弱弱黄黄黑黑的,回来的时候就会脸色既红润又丰满,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年幼的秦微蝶并没有意识到。
她那时还无法理解一个孤独的女人如何过日子,即使在所有物品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时。
那时算不上物资奇缺,却也仍是艰难时期。刚刚温饱,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奔小康。
母亲一个人,而且没有任何收入。
母亲成为一个被冷落无人管的人。
秦微蝶觉得,奶奶埋怨自己年龄那么大,还要伺候儿媳给儿媳做饭,这些都是正常的。几乎在所有人眼里,母亲都像是无用的累赘。
所以母亲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后来母亲终于厚着脸皮去吃奶奶做的饭。但不久便不再去吃。母亲其实仍是极要脸面的。
每次秦微蝶给母亲送饭去时,母亲似乎都是极饿的样子。这一点说明母亲的身体还是好的,除了精神上有时会不太正常。
秦微蝶只知道母亲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人照顾,却不知道孤独的母亲需要承受多少心理压力。这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神经方面有问题的人几乎是致命的。
普通人尚且承受不住长期的孤独,更何况是一个有精神疾患的人。
秦微蝶可以看到并感受到母亲病情逐步加重的信号,只是她却无丝毫的能力。
这个女人就这样被自己的丈夫遗弃,被自己的父母以各种理由推开。
所谓踢皮球,不过如此。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1:10:48 +0800 CST  
12 名存实亡的婚姻
行文到此,再去理解母亲所说的善恶有报甚至陈世美之类就容易多了。
那个女人,坚持不离婚,又守着她的忠贞;而那个男人,却整日想着别人的妻子。
那个男人嘴上义正辞严:开始时确实是有感情的,后来渐渐就没有感情了,尤其是在有了弟弟之后。至于不管母亲,他会说那是为了让她去求她的父母,让她的父母去管她。他确实很艰难,能力有限。
而蝶的外公则认为自己已经管的够多了,唯一没有管的是该让她们离婚,但是离婚就意味着必须要舍弃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如果要把孩子分开,无疑他们俩都不愿意。而且对于母亲那样的人离婚后会更难。
外婆后来说,早知道如此,该给母亲找一个老实一点的,或者离婚再找一个,哪怕没什么本事的年龄大点的也好,只要能对母亲好。
父亲长得一表人才,而且意气风发志向远大,怎受得了母亲在后面拖他。
他初中毕业,在农村也算有文化有见识的,只是不懂得一些医学护理处理伤口的常识。
自打分居后,二人的婚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1:17:10 +0800 CST  
13 举足轻重的母亲
说这么多,最终要讲的是:母亲究竟如何无微不至的教育、关心和管教秦微蝶。
不管秦微蝶有没有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都会把秦微蝶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等着给女儿换。
如果没有母亲的监督,秦微蝶的卫生状况一定会非常糟糕。包括要坚持刷牙的习惯,都是母亲督促她的。
奶奶对秦微蝶几乎是没有管教的。以至于她幼时经常长时间的看电视几乎没人管,或者顶多说一两句该看的还是要看。父亲也会严厉的说她,但是大多数时候该看的人还是要偷偷的看。
在母亲去世的那个寒假,这个女孩还能坐在电视跟前看电视,然后眼前浮现着母亲多么糟糕的状态。
母亲的教育在秦微蝶的成长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包括所有良好的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母亲当之无愧的都是她的启蒙老师。
母亲会告诉她,人是猴变的,看不到的不一定就不存在。母亲给她讲四人帮,讲文革,讲邓小平,并告诉她周总理是她最尊敬的人。
母亲喜欢看报纸。外公常年订阅的有报纸,母亲后来从外公家回来会不时带一些,有一些画报,有些晚报,还有参考消息。秦微蝶最早接触到参考消息,就是从母亲那里。
母亲对秦微蝶的教育和管制极为细心。最终她把秦微蝶教育成了一个从不会打架骂人连脏字也不会带一个的人。
每当秦微蝶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学来脏话,母亲就会严厉的斥责她,并再三叮嘱她以后不准再说。
“只有没本事没文化的小人才会动手打人骂人,文明人不屑与小人一般见识。”母亲这样对她说。
母亲不厌其烦数十年如一日的对秦微蝶重复着同一句话:“好好学习,专心听讲。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到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
从秦微蝶背上书包的第一天起,母亲就这样对她说,而且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叮嘱一番。母亲说她是从报纸上看的,说这样日积月累的熏染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母亲就这样坚持着,直至秦微蝶上初中要住校,她们之间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母亲的督促使秦微蝶的基础打得很好。这一点对她将来的成长非常重要,慢慢的,她可以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而书籍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历史发展的灵魂与智慧。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1:21:12 +0800 CST  
看大江帖子有感做出的评论:
错误的路线总会被总结,不是邓还有其他。
同意这一句。更同意错误的思想也早晚会被纠正。
我看梁文道的一期节目:美术、神话与祭祀,介绍了最有影响的考古学家张光直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直指马列哲学属于西方割裂式的哲学。
中国传统文明是连续的文明,而西方文明属于断裂(我更倾向于割裂和分割)的文明,从而提出这种连续的文明才是世界的主流。而影响我们近百多年的马克思思想也是基于这种西方这种断裂的思想维度上的。
先不说世界的主流究竟会是什么,但是在这种对西方文明质疑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场思想领域前所未有的革新。
马列也一定会被东方人纠正。
有时间我将就这种连续性文明和断裂的文明以及文明究竟该走向何方来细细的理一下。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16:46 +0800 CST  
14 离家上学
母亲病情的加重和秦微蝶的上学离家有着重要的关系。
秦微蝶考上镇里最好的初中,开始了住校的生涯。
一开始母亲虽然孤寂,至少每天还能看到孩子,可是慢慢的,可能一个星期都看不到孩子。
相对于弟弟而言,秦微蝶和母亲走得更近点。
因为弟弟很早就被断奶抱走不再让母亲带。
弟弟秦伟明被奶奶和父亲熏陶的很少和母亲在一起。母亲一天能看上他一眼就不错了,更不可能说话聊天。
秦微蝶周末回来看到母亲。她明显觉得母亲神情精神状态都大不如以前,神经质表现得愈发的明显和加重。可她也只能陪她说说话,帮她梳梳头,然后教她唱歌。
儿时是母亲教她唱歌,现在她大了,她会把自己学来的歌教给母亲。
“天资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
母亲喜欢秦微蝶帮她梳头,偶尔的时候掏下耳朵。这简单的情境便是她生命中最为幸福的时刻。
她惟一的希望就是女儿长大后非常孝顺或者能将自己的病彻底治好过上正常的日子。
没有这样的希望,人是很容易绝望的。母亲对自己的病是很清楚的,所以她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坚持吃药,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
在母亲的督促下,秦微蝶自小的成绩便很娇人,第一名似乎就是专门为她而设的,拿第二名的次数屈指可数。
如果秦微蝶哪一次考试马虎了,母亲一定会再三叮嘱:“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认真。马大哈是什么都做不好的。”
母亲让秦微蝶从小养成了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最重要的母亲经常会给秦微蝶说一句话:“笨鸟先飞。”
其实不管笨不笨,起得早的鸟总是有食吃。多花些时间多些付出总归是多些收获的。
直到很久以后,有个同学对秦微蝶说了一句话:“你根本不是功夫型学生,不应该用功夫型的那种学习标准来要求自己。”
秦微蝶傲人的成绩使她突然有一天产生了厌倦,她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曾经根深蒂固的想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她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第一名的荣誉和骄傲是她真正想要的吗?她突然就发现自己很不快乐,即使每次都拿第一。
这时候,母亲已经不能和她沟通了,完完全全的成了一个神智不正常的人。她也没有了那种拿到第一名就去告知母亲的欣喜。
在很多时候,她突然就会看不懂。太多的人情世故,种种利益的明争暗斗,太多的阴险狡诈,公平正义的难以伸张,甚至于考试本身经常就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情。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17:23 +0800 CST  
插一句创作此篇的动力来源。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所有顽强思考,并顽强活着以及所有痛并爱着的人们,更献给那些苦苦思考着人类灵魂出路和人类未来的人们。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24:05 +0800 CST  
15 重新认知
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她像鲁迅一样开始思考,思考自己的方向。她似乎从来没有很现实很实际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出路,或者说她穷苦的出身究竟有何出路。
她一直在想,这个世界有何出路?这个社会有何出路?
这与她有关吗?如果有关的话,那关系看起来也是那么的遥远。
在母亲的庇护下,她顺风顺水的学习生涯开始有一些波动。
她像离巢的小鸟,脱离了父母的视线,也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是她自我和自觉意识的萌芽。同时也是她脱离单一的学习线路的开始。她一直过于盲目的听话。她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难道就是拿第一名的光荣吗?第一名真的可以带给自己一切吗?
她的心中充满了怀疑和懈怠的情绪。她不仅对第一名产生怀疑,甚至对于学校的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她也开始怀疑。
如果只追随考试成绩和第一名的荣耀,她不知自己能否成为一个真正有用和优秀的人。
她开始所谓的,思想开小差,也是所谓的抛锚。
而那时,她们镇里的环境破坏也到了极为严重的时候。
河里全是造纸厂排出的混浊的黄水,马路两旁的小草和树叶上都落了厚厚一层灰,灰黒色的。秦微蝶很担心那草那树叶会被压得透不过气,既无法呼吸也难以光照。
秦微蝶上初中喜欢自己沿着马路和铁道走一二十里路到学校。于是她经常就要沿途“欣赏”这环境被熏染的模样。
那时到了学校,如果去外面的街上转一圈,回来保准洗头的水会黑不见底。她们的物理老师在讲吸附作用时就喜欢举这样的例子。
她不再单纯如小学生那样,只知道学习和玩。
即便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母亲过得也并不好,儿时的她依然是非常乐天而无忧的,一切美好的就像个童话一样。她是个好学生,将来也一定会实现理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同时治好母亲的病,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这个世界一如她想象般美好。
美好的童年,美好的世界。
贫穷的家庭,神经病的母亲似乎未给她带来任何阴影和打击。童年的幸福犹如在天上。
只是这个真实的世界却让她沮丧和绝望。
她开始无法接受和面对许多的不公平,而这些不公平是那么的普遍和司空见惯,即便不习惯也都会慢慢的见惯不怪。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大到一个社会,她慢慢的认识到不公平的含义,并慢慢试图说服自己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合理性。
只是她却要因此而消极懈怠。她可以慢慢接受不公平的存在,可是要想让她去学会钻营和巧取,以她的个性,只怕一辈子也学不来。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要遇到现实的阴暗面。从一厢情愿的美好再到突然的不美好,所有人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是一个重新认识和整合并重新面对的过程。慢慢的,在理想上,秦微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儿时的父母和老师们,或者说那个时代的父母和老师们习惯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假大空的理想,很少关注孩子们的真正特长和爱好。而且动不动就是什么家的,比如科学家呀,政治家呀,思想家呀,画家,音乐家,作家什么的,从来没有站在很务实的角度上给孩子设立一个理想。
秦微蝶幼时数学成绩特别好,她曾经是想过当个数学家的,后来也会想着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物理学家。可是后来她越来越觉得那些理想的无用和不切实际,尤其是对于目前的社会。
后来她想着成为一名律师,改善这个世界的公平和法治状况。
再后来,她觉得她真正爱好并需要的是音乐。
再到最后,她会发现她需要一种信仰或宗教。
因为她将会越来越崩溃。她太渴望一种美好而有力的生活。她需要灵魂关怀和一种真正快乐的生活。
她相信,每个人都和她一样渴望发自灵魂深处的真正的快乐,并且都渴望真知和真理。
她更相信,对于心灵和灵魂,音乐独一无二,宗教不可或缺。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25:06 +0800 CST  
16 母亲之死
外婆说,有一个傻娘总比没有的好。外婆说的很对,但也有一点不对。因为秦微蝶的母亲并不傻,她从来就没有傻过。她只是在某些时候缺少自控,只是会有一些不平常的举动让人以为她傻。
所有神经质的人都不是完全的傻,只是他们会有一些常人理解不了的举动。
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说她傻时,她就会认为自己确实傻,而且最后会被所有人都认为她傻。
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傻子和疯子的潜质,区别只在于各人的智慧和自控能力的区别。
母亲坚持着对秦微蝶无微不至的照顾,直至她成年。
母亲很超前,在秦微蝶上小学六年级时,她就开始操心她的生理卫生,担心她哪一天月经初潮。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她就会经常很操心,怕她被男孩子欺负或者怎么样。
秦微蝶一直认为母亲太过神经和敏感。她相信自己不会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她总会对母亲说:“你放心,知道了,我一定不会的。”
母亲总要她再三承诺记住了她才会放心。
那是一些最简单的教育,女孩那些部位不能让男孩碰,尤其是身上的禁区,即使拉手最好也不要。秦微蝶直到二十多时,还从来没有和男生拉过手。
相对于那些从小就可能在一起耳鬓厮磨甚至可能学大人的小孩,她则太过于单纯。
儿时常见的游戏,疯跑的天性,已经可以使她的童年足够快乐。
她甚至亲眼见过一些小孩在厕所里学大人做什么。农村很多大人在家里不注意,他们的举动不知觉中就被小孩子学去了,而他们自己还不知道。秦微蝶因为听话,所以也就格外懂事。她会以为那些同龄的小孩太幼稚不懂事,虽然她那时也并不完全明白成人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会告诉她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书什么东西需要到什么年龄才可以看。她就会很听话的不去碰某些东西。
秦微蝶在15岁时才月经初潮,那时的她早已从书上了解到全部的知识,虽然老师也会教一些,但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母亲也终于坚持到那一年才离她而去。
母亲终于给了她全部的爱,直至她在生理意义上的成年。
母亲死了。
虽然母亲的境况糟糕极了,但她从来没想着母亲会死。她一直想着母亲会坚持到她完全独立的那一年。母亲说了那么多,要秦微蝶长大了给她买什么什么。可是突然之间,她就走了,不管什么她突然都再也享受不了。
秦微蝶突然就不知自己继续生存的意义。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57:15 +0800 CST  
初二放寒假,她的初中读了一半。
母亲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疯跑得厉害。父亲把母亲锁起来以后就不知所踪。他把她锁在了那间瓦房里。
秦微蝶觉得不能那样把母亲锁起来,可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还没有电话,只有发电报之类的。
父亲就这样一走了之,毫无踪影,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即使是他的母亲秦微蝶的奶奶也不知道。
奶奶一样会做了饭让秦微蝶给母亲送去,可是秦微蝶发现母亲已经不吃饭了。
最重要的是,那时是寒冬腊月,天那么冷,屋里没有炉子,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她害怕母亲会穿不好衣服盖不好被子。
她在犹豫中也没想到叫人把门上的锁撬开。而且那时母亲的样子也已经很恐怖。她自己多少也有些害怕。
那天晚上是她最忐忑的一个晚上。看着她曾经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眼前晃动的却是母亲的影子。心里想着可恶的父亲和外公外婆之间就这样来回踢皮球,自己想找个人却找不到。她心里还在想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该怨谁,究竟是该怪父亲太无奈太狠心还是怪外公外婆太无情。
她虽然非常担心,但也没想到母亲会死,而且在第二天早上就传来母亲的死讯。
这死讯传来的方式有些蹊跷,当时她却没多想。
那天早上刚起床,正是农历正月初八,小年刚过完。秦微蝶的海舅妈就赶过来说,秦微蝶的母亲不行了。
说是海舅和海舅妈,只是他们和秦微蝶并没有血缘关系。
那个舅舅从小无父母,逃荒逃到那里,觉得外公人好就过继给外公做干儿子。外公是有一个儿子的,但看那人可怜就收留了他。而实际上外公只比他大十来岁。
海舅于是在那里落了户。后来外公全家都迁到了开封,只留了女儿女婿在那里。当然那个舅舅也留在了那里。那几乎是蝶母亲在那里唯一的亲人。
而且他们还是邻居,相邻最近的人家。
死讯是那个舅妈传来的。后来秦微蝶无法相信她怎么会大半夜去看自己的母亲。难道她比自己还要关心自己的母亲,大半夜冒着寒冷去看自己的母亲。只是这些细节那时秦微蝶不知怎么都给忽略掉了。
她想着也许她毕竟算是在这里离她母亲最近的娘家人。
她轻而易举的就相信了所有人。
她还是一个纯真的,很容易就信任任何一个人的小女孩,尤其是自己的亲属。
听到这个讯息,她突然就懵了,不相信这个活生生的事实。
秦微蝶已经记不清楚究竟他们是怎么开的门,是否有钥匙,还是把锁撬开的。她实在无法记得真切了,当时也没有留意这些细节。
当母亲的娘家人回来质问他们时,他们说的振振有辞:没有人愿意管,他们好心还落了个驴肝肺。
父亲不在家,秦微蝶似乎也完全不用为母亲的死讯为难。
这时马上就有一帮人麻利的操办母亲的后事。
秦微蝶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看着他们在那里忙活就行。
这个女孩似乎完全被吓晕了,甚至不敢去看一下母亲的遗容。那些亲戚也没有一个准备请她去看的,大概也是因为母亲的遗容太难看,怕吓着了孩子。
过了年秦微蝶已经15岁了。母亲死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初八早上,算是小年刚刚过去。
这个女孩已经基本成熟了,可心理仍没有完全成熟。她没有办法这么早就去接受一个死去的母亲,甚至连看两眼都需要犹豫,需要鼓起勇气。
她看着人们翻出母亲的衣服,挑挑拣拣。凌乱的衣服扔了一地。农村人忌讳,逝去的人的衣物一般会填棺,要不就丢掉掩埋。也有一些胆大的喜欢拣一些逝者的衣物来用。她的海舅和舅妈就是那种另类的胆大的人。
秦微蝶一动不动的看着这一切。她甚至记不清楚是人们把母亲的衣物塞进了棺材里,还是自己也被叫上去一起往里塞衣服。总之她可能是站在棺材边,然后人们麻溜的就把衣服塞了进去,不一会儿就塞满了。她只是站在了那里,好像往里塞了,也好像没有那塞动作,也或许是有人帮她完成那个动作。
她甚至没有为母亲挑几件她生前最喜欢穿的衣服填棺。
等到她想要去看母亲的身体的时候,母亲的棺材已经被钉上,装上了卡车。
她看着那些人忙活,去置办寿衣。她那个海舅和舅妈帮忙给母亲清洗,把衣服给母亲穿上。她只确切的信他们曾经说的那一句:那海舅还是那个舅妈说,母亲的肚子鼓胀得很大很吓人,衣服也穿不好。
他们像是窃窃私语般的话被秦微蝶听了去,而且这话好像也没有有意背着她。
她好像没有理由相信会有人故意害母亲,或者会有人和父亲合伙害自己的母亲。所有人都是那么的善良友好而且乐意帮忙。
她看着母亲的衣服被翻出来填棺材。她看着母亲的棺材被抬上小卡车。她坐在棺材边想着里边的母亲怎么样了,会不会醒过来。
她想去把棺材撬开,万一母亲醒来被憋死怎么办?没有法医的鉴定,他们凭什么就断定母亲已经死了,凭什么就要把母亲埋了。她的女儿都在,她的父母也都在,为什么不让这些人来看。为什么不等母亲娘家的人过来。
太多的疑问在她幼小的心里慢慢累积。
舅妈回来了,这个是秦微蝶的亲舅妈。外公外婆年龄大走不动了。
秦微蝶听到舅妈在那里大声斥责,这时棺材已经运到山里,挖了墓穴准备下葬了。
他们争执了半天,但最终没有再争执。本来是准备开棺验尸的,但最后舅妈和外公一番联系后,最终同意将母亲下葬,条件很简单,只是必须入祖坟而已。
在农村人的心里开棺验尸是不好的。死者为大,开棺验尸是一种不尊重死者的做法。
只是秦微蝶心里却在想,既然有那么多疑点,为何不将事实查明,哪怕需要将母亲的肚子剖开,何况也不一定需要将肚子剖开,也许只要提取一些东西就可以了。
而外公他们担心的却是害怕秦微蝶没有父亲。他们第一个怀疑并且似乎确定无疑的就是她父亲。
如果事实出来无疑对秦微蝶和她弟弟而言会更糟糕。
他们都大约想着也许这个女孩和男孩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
年幼的她只能胡思乱想,却无法左右任何人的举动。她就这样一直被蒙在鼓里,也无法主动去做一些事。
她就像一个年少的傀儡,轻易的被人们操控着。
她奶奶,她大伯,她大姑父,她的海舅。那么多人掌控和帮忙。她甚至不需要去卖身葬母。
那时、包括后来很久、或者说一直,她都对他们非常感激,甚至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包括后来父亲的死她也没有犯难。在她的眼中,她一直都觉得所有人都友好得不得了。只是她父母的命不好。
母亲的棺材本来是给奶奶准备的,却不知这时用上了。
姨妈和舅舅都有工作。除了舅妈一个娘家人的阻拦和搅局之外,葬礼进行的异常的快而且顺利。几乎没有一分钟的耽搁。
即使需要运回山里,也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排三就埋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子女需要往家赶。
消失的父亲在一个月后终于出现了。他很容易就消除了秦微蝶心中的疑问。似乎父亲的消失是合情合理的。这种消失顶多是迫不得已不负责任,怎么样还不能和谋害发妻联系到一起。
秦微蝶不相信父亲会有外遇,更不相信父亲可能做出害死母亲的事情。
只是她却忘了,父亲可以想法供自己上学,为什么不能想法把母亲送到开封去。
他的解释是过年时没有车,而且每次到开封都要遭受他们的白眼。
楼主 buwangchuxin2015  发布于 2016-03-09 15:58:22 +0800 CST  

楼主:buwangchuxin2015

字数:204666

发表时间:2016-02-28 18: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0 03:11:26 +0800 CST

评论数:38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