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对莞式中国制造业的一些思考



>>>>>>>>2015重塑中国经济版图:天涯【行业观察师】招募!


2014年2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上午对东莞市部分酒店经营色情业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之后,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从9日下午开始,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了第一轮清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12家涉黄娱乐场所已被查封,中堂镇公安分局局长和涉黄酒店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长停职调查。对拨打110举报后无人出警情况,当天负责接处警的派出所领导和民警共8人被停止执行职务。在2014年10日晚上九点左右,第二轮清查开始,6000多警力对全市的300多个桑拿、沐足以及KTV展开统一行动,连已经没有开业的场所都需要开门清查,不放过任何迹象,每个分局、每个镇的清查组,由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督导组派专人进行督导查处,这一轮的清查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强压之下,一众勾栏美人烟花女子做鸟兽散,唯恐天下不乱的百度地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张意味深长的东莞八小时迁徙地图。

从东莞往外迁徙的不仅仅是一众风尘女子,还有无数的制造业工厂,这些工厂以关门、迁徙、倒闭等各种方式,如同一众曾经光鲜的倚门卖笑人一样,似乎突然间便翩翩离开了这片过往辉煌的地方。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2:49:00 +0800 CST  
【沉重的东莞制造】

“坏消息在今年1月初传来,东莞兆信通讯公司因倒闭遭到供应商围堵,董事长高民在留下一封绝笔信后自杀,高民在信中写道:已动用所有资源,但仍无能经营好工厂。”

这是《经济观察报》2015年4月25的一篇报道的开头,简短一段话充满着小说一样的语言张力。当这却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而是基于残酷现实的报道。这家注册资金2000千万元、拥有15条手机生产线和将近500名员工的通讯公司在苦苦挣扎一番之后,以这样一种厂破人亡的悲催结局消失在了东莞的地图上。

高民的悲剧并非个案,与兆信通讯的悲惨结局一样,很多东莞的企业也走向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当地流传的说法是,“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至少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尽管这一说法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确认——而在此之前的5年,即2008年至2012年,公开的数字是,“7.2万家企业被关闭”。

在2015年春节以后,微软逐步关停了诺基亚在东莞的工厂,并计划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而根据公开报道,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耐克、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巨头企业的持续外迁或者倒闭,引发了东莞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类企业的倒闭潮。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分别占东莞市倒闭关停企业总数的44.1%、11.8%、7.6%和7%,合计占比70.5%。

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外需市场萎缩而引起的倒闭潮有这本质的区别是,这一轮新的倒闭,更多的是产业因素,即传统代工类工厂依靠的产业基础不复存在。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3:11:19 +0800 CST  
【中国制造的缩影】

东莞是中国的缩影,东莞制造业的遭遇也是全中国制造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视到大多数城市的现状或者即将到来的不久的未来。

以三来一补、承接深圳升级的东莞,在2003年时号称“东莞塞车,世界感冒”,不必说东莞威名,就是一个小小长安与虎门,也已经让人咋舌惊叹。它一直被誉为珠三角的典型,利用国内外(主要是境外)资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积极招商引资,20年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2007年跻身中国城市“三千亿俱乐部”。从国家工业化和吸引外资的角度看,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并且使本地户籍人口通过土地纽带直接获得改革开放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在最顶峰2007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2151亿元,占全国的1.2%,占广东的10.2%;东莞的财政收入529.5亿元,占全国的1.05%,占广东的7%;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752亿元,占全国的1%,占广东的8.1%;全市22个镇街可支配财政收入总额159亿元,平均每个镇街4.9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总额182亿元,平均每个村(社区)2078万元;村区两级集体资产总值1041亿元,约占广东同级的28%,东莞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12位,全市22个镇街全部入选中国千强镇。

虽然我们一直在谈创新,但除了北上广深,中国大部分城市学的还是东莞,因为在GDP至上的30年,它代表着一种成功模式,而且是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

然后这种模式在今天已经走到了危机重重的关头,低端制造和代工类企业正在丧失产业发展的土壤,不断的企业倒闭潮足以给东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一个警钟,全新的产业变迁、人力资源和土地等要素完全改变环境下新挑战正在冲击着整个制造业。

曾经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在经历了山寨泛滥的尴尬阶段之后,已经变成一个体型臃肿步履蹒跚的巨人,外表看着强大无比,内部却充斥着各种毛病。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3:29:01 +0800 CST  
【该如何说Made in China】

说完上面这些大而无益的废话,现在开始说点人话。

我是一个工科男,虽然专业学的不咋地,可是出于聊胜于无的原因,我在毕业后一直从事跟制造行业有关的工作,经历过或者说审核过的工厂包括各种类型:国资的、私人的、港资、台资、日资、德资等等,陪同过的客户遍及日韩欧美等地,在工厂一线耗费了十数年大好光阴之后——跟我一宿舍的哥们现在已经转行读MBA——虽然越做越不明白,越做越看不懂,可是这么多年过来,要是说完全没啥可说,那要么自己是二逼,要么把您当二逼了,而这两者都不是我希望做的。

上个礼拜我陪同一客户审核下属工厂,客户是德国公司在大陆工厂的全球采购和SQA,工厂是德资并有德国人主管,我们在午餐时跟客户聊起工厂的优势,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们的优势是German Quality China Cost。工厂的德国总经理一听这话,马上很认真地说道:China Quality不好吗?你看满世界的东西,天上飞的地上走到,有多少是Made in China的呢,要是质量不好,这些东西能够满世界飞嘛。

我心理咯噔一声。

老实说,从业这么多年,虽然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我从来没有对Made in China有多少自豪感和认同感,相反更多是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复杂感情,德国佬的这番话让我觉得很惭愧。

我一直觉得中国制造这个话题有很多话要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想着说点什么,到现在7、8年过去了,还没想好怎么说。这个话题太大,背景太复杂,说的宽了难免流于表面,说的窄了也没有代表性,很难找到合适的方式。

在听了德国佬这番话之后,我想了几天,打算用制造业很常用的一个工具5M1E来展开说:
Man----人
Machine----机器设备
Material----原材料
Method----方法技术
Money----钱
Environment----环境

正规的5M1E是不谈钱(Money),人家谈的是测量(Measurement),但是不谈钱就啥都别谈了,不管什么行业,讲的都是成本效益,直白点说就是钱,投入的钱、产出的钱。钱是万恶之源,钱是王八蛋,骂完之后还是得默默地向钱看齐。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4:33:39 +0800 CST  
上周因为小忙,没来得及整这些内容,今天开始现写现贴,请各位稍安勿躁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4:37:41 +0800 CST  
本来想说说整个制造行业的情况,后来发现牛皮吹大了,制造业涵盖的很广,这里就想跟各位聊聊这么些年的感受,只做记录,不做批判。
附:制造业的主要分类

01、农副食品加工业

02、食品制造业

0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4、烟草制品业

05、纺织业

06、纺织服装、服饰业

0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9、家具制造业

10、造纸和纸制品业

11、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医药制造业

16、化学纤维制造业

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1、金属制品业

22、通用设备制造业

23、专用设备制造业

24、汽车制造业

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8、仪器仪表制造业

29、其他制造业

3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5:38:09 +0800 CST  
本来想说说整个制造行业的情况,后来发现牛皮吹大了,制造业涵盖的很广,这里就想跟各位聊聊这么些年的感受,只做记录,不做批判。
附:制造业的主要分类

01、农副食品加工业

02、食品制造业

0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4、烟草制品业

05、纺织业

06、纺织服装、服饰业

0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9、家具制造业

10、造纸和纸制品业

11、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医药制造业

16、化学纤维制造业

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1、金属制品业

22、通用设备制造业

23、专用设备制造业

24、汽车制造业

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8、仪器仪表制造业

29、其他制造业

3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5:38:09 +0800 CST  
【人】之【老板】

放过羊的人都知道,每个羊群有一个头羊的,头羊的目的就是带领整个羊群,去哪里吃草,什么时候吃。

对于制造业来说,老板就是这只头羊。企业经营的好坏,与老板这只头羊有着直接关系。所有公司发展策略、改进方向等等,如果不考虑老板这个角色,那都是空谈。

抛开没有不具有普及性的制造业中的垄断行业以及国资背景的行业,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和机遇一路打拼起家的老板们,尤其那些中小企业老板,或多或者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刚开始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努力、魄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基于过往自己的成功经验,往往觉得自己是万能的,不注意建立职业管理体系,一手掌控着整个公司各个方面的运作。。。。一旦公司发展太快或者周围环境变化太大,老板们会发现自己的掌控力度会越来越弱,等到想起聘请专业团队的时候,很多时候已经完了。这种情形在家族企业的表现尤其明显。

相对于更加开放的第三产业,基于资源和技术的制造行业由于受外界其他人的影响更微弱,老板本身的影响则被放大了。不能说老板的这个特点会导致企业不行,但是这样的老板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这样的企业成长的并不结实,往往一有点风吹草动的,整个公司就让人觉得摇摇欲坠。

这中间最典型的就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就算他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半神半仙式人物,也没能够阻止蜀亡。《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主簿杨颙知道后劝谏:“治理国家犹如一家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务不能相互侵犯。”他还打了个比方,有一户人家,男仆耕田种地,女仆烧火做饭,鸡管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跑长途。主人看到家里样样工作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放心休息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位主人打算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去做种种琐事,结果累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成。

我们一家工厂,它的总经理就属于这么一个典型的属性:连一个工程师的请假单都需要她签批,而她也经常有事没事跑到生产线直接批评或者管教员工,有几次还吵了起来。这家工厂这几年的表现每况愈下,接连把自己手上年销售过千万的几个大客户做死了。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6:52:48 +0800 CST  
【人】之【老板】

放过羊的人都知道,每个羊群有一个头羊的,头羊的目的就是带领整个羊群,去哪里吃草,什么时候吃。

对于制造业来说,老板就是这只头羊。企业经营的好坏,与老板这只头羊有着直接关系。所有公司发展策略、改进方向等等,如果不考虑老板这个角色,那都是空谈。

抛开没有不具有普及性的制造业中的垄断行业以及国资背景的行业,那些靠自己的努力和机遇一路打拼起家的老板们,尤其那些中小企业老板,或多或者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刚开始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努力、魄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基于过往自己的成功经验,往往觉得自己是万能的,不注意建立职业管理体系,一手掌控着整个公司各个方面的运作。。。。一旦公司发展太快或者周围环境变化太大,老板们会发现自己的掌控力度会越来越弱,等到想起聘请专业团队的时候,很多时候已经完了。这种情形在家族企业的表现尤其明显。

相对于更加开放的第三产业,基于资源和技术的制造行业由于受外界其他人的影响更微弱,老板本身的影响则被放大了。不能说老板的这个特点会导致企业不行,但是这样的老板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这样的企业成长的并不结实,往往一有点风吹草动的,整个公司就让人觉得摇摇欲坠。

这中间最典型的就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就算他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半神半仙式人物,也没能够阻止蜀亡。《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主簿杨颙知道后劝谏:“治理国家犹如一家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务不能相互侵犯。”他还打了个比方,有一户人家,男仆耕田种地,女仆烧火做饭,鸡管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跑长途。主人看到家里样样工作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放心休息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位主人打算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去做种种琐事,结果累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成。

我们一家工厂,它的总经理就属于这么一个典型的属性:连一个工程师的请假单都需要她签批,而她也经常有事没事跑到生产线直接批评或者管教员工,有几次还吵了起来。这家工厂这几年的表现每况愈下,接连把自己手上年销售过千万的几个大客户做死了。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6:52:48 +0800 CST  
【人】之【技术人才】

有一家法国公司,某天法国总部派人来给大陆工厂做培训,邮件发出来一看,大陆工厂都觉得失望不已,因为总部派来的人头衔只是个Technician(技术员)。要知道大陆工厂这边可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都叫上了,你这派个小小技术员过来,这不是摆明了抽人家脸么?等人家过来,大家一看傻眼了,这个技术员白发苍苍的,在公司做了二十几年,公司所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专业的连分工厂技术总监都脸红。我的一个同事,德国人,五十几岁了,名片上的title也还只是Engineer,但的确很专业,对自己的工作也很乐呵。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观念的冲突。

中国人喜欢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术而优则仕,万般出路,最终归结一点都是为了仕。在中国的工厂,如果一个人做了十几二十几年还只是一个技术员,那会被人看成loser的,老觉得人家几十年光阴都活在狗身上了。对技术最直接贡献的各种中专和技校,也常常因为招生而犯愁,很多人情愿读个三流野鸡大学,也不愿意去中专技校,然后毕业后死死被摁在生产线上。人们缺乏对技术的兴趣,也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尊重。这也怪不得自己,中国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厚黑学或者仁义之说,除了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四大发明,近代所有先进的技术,几乎都是由别人发明的。

而国外尤其是制造强国德国,他们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则显得很重视。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

如果说老板是公司发展的风向标,技术人才(包括研发、一线技术工人)则对这个公司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当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放在职场、官场的政治方面时,这种技术人才的缺乏、同时因技术人才缺乏而导致的技术思维的缺乏,让很多以代工、复制为生产手段的中小企业注定无法长久生存。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7:20:17 +0800 CST  
【人】之【技术人才】

有一家法国公司,某天法国总部派人来给大陆工厂做培训,邮件发出来一看,大陆工厂都觉得失望不已,因为总部派来的人头衔只是个Technician(技术员)。要知道大陆工厂这边可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都叫上了,你这派个小小技术员过来,这不是摆明了抽人家脸么?等人家过来,大家一看傻眼了,这个技术员白发苍苍的,在公司做了二十几年,公司所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专业的连分工厂技术总监都脸红。我的一个同事,德国人,五十几岁了,名片上的title也还只是Engineer,但的确很专业,对自己的工作也很乐呵。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观念的冲突。

中国人喜欢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术而优则仕,万般出路,最终归结一点都是为了仕。在中国的工厂,如果一个人做了十几二十几年还只是一个技术员,那会被人看成loser的,老觉得人家几十年光阴都活在狗身上了。对技术最直接贡献的各种中专和技校,也常常因为招生而犯愁,很多人情愿读个三流野鸡大学,也不愿意去中专技校,然后毕业后死死被摁在生产线上。人们缺乏对技术的兴趣,也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尊重。这也怪不得自己,中国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厚黑学或者仁义之说,除了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四大发明,近代所有先进的技术,几乎都是由别人发明的。

而国外尤其是制造强国德国,他们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则显得很重视。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

如果说老板是公司发展的风向标,技术人才(包括研发、一线技术工人)则对这个公司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当大多数人都把心思放在职场、官场的政治方面时,这种技术人才的缺乏、同时因技术人才缺乏而导致的技术思维的缺乏,让很多以代工、复制为生产手段的中小企业注定无法长久生存。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7:20:17 +0800 CST  
【人】之【Ownership】

有一天德国老板开会,一直在强调一个词:Ownership。该怎么翻译这个词呢?类似于主人翁精神,但又不全是。

主人翁精神本来是个好词,但是因为其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的原因,总让人觉得怪怪的感觉。但是德国人所强调的Ownership,除了主人翁精神之外,还有敬业的含义,并且同时包含事业心的意思。一个有Ownership的人,不但具有主人翁精神,兢兢业业地在自己岗位上敬业乐群,还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愿意为了它的发展和优化不断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好像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而不仅仅是打一份工。

对于一个一个月拿几千块钱的操作工或者伪白领来说,这样的要求似乎有点高,有这样的觉悟,也不至于做操作工或者一个操蛋的白领了。

这也不怪他们。

我们几千年以来特有的、高频率、名目繁多的、各种性质的社会运动所造成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在短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稳定进程中尚且来不及让人进化到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膨胀式的发展还更加弱化了尚且质朴的职业精神,一夜暴富、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刺激着原本需要踏踏实实的心思变得躁动不安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有更高的要求吗?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基层员工的主体已经慢慢地被90甚至00后取代了,这一代人不说含着金钥匙出身,但至少大部分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与折磨,在各种新技术和思维的冲突下,我们也很难指望这一代人能够有多敬业。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观点就是,工作只是一碗饭,除此之外还有生活。套用文艺青年一直说那句话一样: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工作也不仅仅只有朝九晚五和埋头苦干,同样还有诗与远方。看看近年网上流行的旅行书单,莫不是在蛊惑着原本就立场不坚定的一帮人更加摇摆不定了。

其实工作和生活并不冲突的。

我曾经接待过一组日本客户,三个人,白天工作时间很敬业,西装革履,专业细致;下了班西服一脱换上便装,在KTV则是姿态尽显,甚至可以用丑态毕露来形容,有个男人甚至一边唱歌一边脱衣解带做出各种媚态,另一个则跟陪唱女直接赤裸裸地说晚上想跟她好。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并不能阻止我们蜂拥而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尽管这中间大部分都是切切实实的Made in China。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7:51:03 +0800 CST  
都说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大白天的嘀嘀咕咕说了这么多关于人的事,希望不至于神灵共怒啊。

这个帖子的目的,不在于讲多少细节,这些细节都说大家看得到的,楼主不说搞产业研究的,也不可能给出更详细的资料。我更多想表达的,是对Made in China的一些反思,这也是从业十数年的工作观念的反思。

其实所有的行业,要往大了说都能够说破天,往小里说则可以无惧繁琐说上几年,我不准备这样说,我甚至都不准备过多地说自己从事的行业,因为我觉得,只要是属于制造行业,5M1E这几点都有共性。

当然,这种共性带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观念,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能够引导着人往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去深入思考,也就够了。

鉴于老板的重要性,这里贴上一张老板的相片镇镇邪,呵呵。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7:58:56 +0800 CST  
都说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大白天的嘀嘀咕咕说了这么多关于人的事,希望不至于神灵共怒啊。

这个帖子的目的,不在于讲多少细节,这些细节都说大家看得到的,楼主不说搞产业研究的,也不可能给出更详细的资料。我更多想表达的,是对Made in China的一些反思,这也是从业十数年的工作观念的反思。

其实所有的行业,要往大了说都能够说破天,往小里说则可以无惧繁琐说上几年,我不准备这样说,我甚至都不准备过多地说自己从事的行业,因为我觉得,只要是属于制造行业,5M1E这几点都有共性。

当然,这种共性带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观念,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能够引导着人往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去深入思考,也就够了。

鉴于老板的重要性,这里贴上一张老板的相片镇镇邪,呵呵。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17:58:56 +0800 CST  
【机器设备】之【差距】

提到机器设备,先说说上个月合肥吃人电梯的事故,这个惨烈的事故把电梯厂家申龙电梯推上了风口浪尖,使得申龙在瞬时间成为电梯行业最知名的品牌。而依据2013年的销售数据,全球前十大电梯品牌分别为:
1.奥的斯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电梯),销售额124.84亿美元;
2.迅达集团(瑞士迅达电梯),销售额98.95亿美元;
3.通力集团(芬兰通力电梯),销售额95.51亿美元;
4.蒂森克虏伯电梯(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销售额84.79亿美元;
5.三菱电气集团(日本三菱电梯),销售额46.67亿美元;
6.日立都市开发系统集团(日本日立电梯),销售额45.96亿美元;
7.富士达株式会社(日本富士达电梯),销售额13.97亿美元;
8.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日本东芝电梯),销售额12.91亿美元;
9.现代电梯株式会社(韩国现代电梯),销售额10.10亿美元;
10.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永大电梯),销售额6.66亿美元。

另一段值得重提的旧事是,在2011年国内爆发了很激烈的反日游行,游行的口号基本上从抵制日货出发,直接到日安倍晋三本人。有人就说了,我们的ATM机器里面的芯片是日本制造,我们身份证上的芯片也是日本制造,请问,咱如何抵制呢?

作为对比,再说说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是有关于德国的自动杀猪系统的:猪从栏里的通道一头一头出来,系统的机械手自动抓取,然经过杀猪、褪毛、开膛破肚等一系列自动操作,最终成品。

说起德国,还不得不说的是一个德国厨具品牌,WMF(即符腾堡金属制品厂,WuerttembergischeMetallwarenfabrik,由德国人DanielStraub于 1853年在德国小镇盖斯林根创建的小型金属制品加工厂),这个品牌在广东江门鹤山沙坪有个工厂,它是全球厨房用品顶级奢侈品牌,并成为不锈钢厨房及餐桌餐具用品的代名词。其产品包括餐具、锅具、刀具、厨房器具、餐桌用品、咖啡机等,品种超过1.5万多种。WMF一直是世界上大多数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的指定首选,并于近年来进入我国中心城市高档商场,是厨房中的“奔驰宝马”。

这些事情,说的都是一个词:差距。
差距来源于产品和品牌本身,更来源于制造产品和品牌的设备、生产线。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1:51:02 +0800 CST  
【机器设备】之【差距】

提到机器设备,先说说上个月合肥吃人电梯的事故,这个惨烈的事故把电梯厂家申龙电梯推上了风口浪尖,使得申龙在瞬时间成为电梯行业最知名的品牌。而依据2013年的销售数据,全球前十大电梯品牌分别为:
1.奥的斯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电梯),销售额124.84亿美元;
2.迅达集团(瑞士迅达电梯),销售额98.95亿美元;
3.通力集团(芬兰通力电梯),销售额95.51亿美元;
4.蒂森克虏伯电梯(德国蒂森克虏伯电梯),销售额84.79亿美元;
5.三菱电气集团(日本三菱电梯),销售额46.67亿美元;
6.日立都市开发系统集团(日本日立电梯),销售额45.96亿美元;
7.富士达株式会社(日本富士达电梯),销售额13.97亿美元;
8.东芝电梯株式会社(日本东芝电梯),销售额12.91亿美元;
9.现代电梯株式会社(韩国现代电梯),销售额10.10亿美元;
10.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永大电梯),销售额6.66亿美元。

另一段值得重提的旧事是,在2011年国内爆发了很激烈的反日游行,游行的口号基本上从抵制日货出发,直接到日安倍晋三本人。有人就说了,我们的ATM机器里面的芯片是日本制造,我们身份证上的芯片也是日本制造,请问,咱如何抵制呢?

作为对比,再说说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是有关于德国的自动杀猪系统的:猪从栏里的通道一头一头出来,系统的机械手自动抓取,然经过杀猪、褪毛、开膛破肚等一系列自动操作,最终成品。

说起德国,还不得不说的是一个德国厨具品牌,WMF(即符腾堡金属制品厂,WuerttembergischeMetallwarenfabrik,由德国人DanielStraub于 1853年在德国小镇盖斯林根创建的小型金属制品加工厂),这个品牌在广东江门鹤山沙坪有个工厂,它是全球厨房用品顶级奢侈品牌,并成为不锈钢厨房及餐桌餐具用品的代名词。其产品包括餐具、锅具、刀具、厨房器具、餐桌用品、咖啡机等,品种超过1.5万多种。WMF一直是世界上大多数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的指定首选,并于近年来进入我国中心城市高档商场,是厨房中的“奔驰宝马”。

这些事情,说的都是一个词:差距。
差距来源于产品和品牌本身,更来源于制造产品和品牌的设备、生产线。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1:51:02 +0800 CST  
【机器设备】之【现实】

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单单说设备。做制造,说一千道一万,设备是关键,设备上有瓶颈,再好的人员、技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楼主所就近电子行业,设备首选欧美、次选日韩、又次台港、然后才是大陆本土品牌,这其中翻新机、二手机又再次之,这是基本趋势。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你要搬出中兴华为、中国高铁技术、南车北车,再比如说最近风头正劲、勇闯白宫的大疆无人机,那咱没的说。不可否认的是进年来诸如大族激光之类的民族设备工业,从自主研发能力到设备性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制造业在中国发展,真正高潮或者说风头正劲的阶段是8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将近25年左右的光景,在那些年立业的,基本上都有所斩获,或者发展壮大,或者功成名就隐身而退。而对于设备来说,25年的时间似乎有点太长了,大多数设备的设计寿命都在10年左右,其中既有设备本身的因素,也有过度使用和维保不当的原因。而各种考虑,很多设备都是按照“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似乎夸张了点)”的规律在使用,因为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仅设计到投入成本——这是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有可能改变整个工厂的运作模式,包括操作习惯的变更和人员再培训等等,这是一个既花钱又花时间的事情。钱虽然难攒,那还都好说,关键是时间。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尽管从老板至于下面的员工都是雄心勃勃发誓冲击五百强,可是更多人却内心忐忑,因为生意也总是好三年坏三年将将就就又三年,在这样不稳定的环境下,有些企业主他没有这个意识更没有这个胆识去升级自己现有的机器设备。这种情况下,除了少数有足够承受能力而且目光长远的企业能够顺利完成设备升级,更多的企业则在在摇摆中苟且度日,一旦苟且不下去,就只有关门了事了。

而设备升级能够带来的效益,有时候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一家工厂,1994年成立,许多设备都已经破破烂烂的,也不是不能用,但不够稳定,也无法提升产品的工艺能力和改善报废,工厂老板在2012年底的时候意识到这种瓶颈,开始计划逐年更新产品线,同时增加更多自动化检测设备。这是一家年销售5、6个亿的企业,在度过了最好的新世纪初几年的日子之后,2012前后的盈利萎缩的厉害,才1-3%,有时候还季度亏损,就是这样的情况,老板狠下心,从2012年底开始每年投资将近2000万对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到去年2014年的时候,这种投入已经取得了回报,公司报废率下降、生产FPY稳定、利润率上升至超过10%,更为主要的不断有新的客户开始进入,现有的客户也开始扩大生意。
作为对比,上面提到的那家有个事无巨细总经理的工厂,在死守着现有设备、管理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已经每况愈下了。

几年前一次在客户那里,一家法国公司大陆分厂,在深圳,产线一个技术员对我说道:人员总是会犯错误,机器设备总有改善改良的空间。这客户是做汽车零配件的,全球Top 10,当时正逼迫我们引进众多自动化设备,他们正是基于这个逻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之后,当我们在客户持续不懈的坚持下最终投入资金去引进新的检测设备之后,客户端的抱怨声开始降低,DPPM数据也开始下降。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3:05:05 +0800 CST  
【机器设备】之【现实】

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单单说设备。做制造,说一千道一万,设备是关键,设备上有瓶颈,再好的人员、技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楼主所就近电子行业,设备首选欧美、次选日韩、又次台港、然后才是大陆本土品牌,这其中翻新机、二手机又再次之,这是基本趋势。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你要搬出中兴华为、中国高铁技术、南车北车,再比如说最近风头正劲、勇闯白宫的大疆无人机,那咱没的说。不可否认的是进年来诸如大族激光之类的民族设备工业,从自主研发能力到设备性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制造业在中国发展,真正高潮或者说风头正劲的阶段是8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将近25年左右的光景,在那些年立业的,基本上都有所斩获,或者发展壮大,或者功成名就隐身而退。而对于设备来说,25年的时间似乎有点太长了,大多数设备的设计寿命都在10年左右,其中既有设备本身的因素,也有过度使用和维保不当的原因。而各种考虑,很多设备都是按照“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似乎夸张了点)”的规律在使用,因为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仅设计到投入成本——这是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有可能改变整个工厂的运作模式,包括操作习惯的变更和人员再培训等等,这是一个既花钱又花时间的事情。钱虽然难攒,那还都好说,关键是时间。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尽管从老板至于下面的员工都是雄心勃勃发誓冲击五百强,可是更多人却内心忐忑,因为生意也总是好三年坏三年将将就就又三年,在这样不稳定的环境下,有些企业主他没有这个意识更没有这个胆识去升级自己现有的机器设备。这种情况下,除了少数有足够承受能力而且目光长远的企业能够顺利完成设备升级,更多的企业则在在摇摆中苟且度日,一旦苟且不下去,就只有关门了事了。

而设备升级能够带来的效益,有时候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一家工厂,1994年成立,许多设备都已经破破烂烂的,也不是不能用,但不够稳定,也无法提升产品的工艺能力和改善报废,工厂老板在2012年底的时候意识到这种瓶颈,开始计划逐年更新产品线,同时增加更多自动化检测设备。这是一家年销售5、6个亿的企业,在度过了最好的新世纪初几年的日子之后,2012前后的盈利萎缩的厉害,才1-3%,有时候还季度亏损,就是这样的情况,老板狠下心,从2012年底开始每年投资将近2000万对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到去年2014年的时候,这种投入已经取得了回报,公司报废率下降、生产FPY稳定、利润率上升至超过10%,更为主要的不断有新的客户开始进入,现有的客户也开始扩大生意。
作为对比,上面提到的那家有个事无巨细总经理的工厂,在死守着现有设备、管理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已经每况愈下了。

几年前一次在客户那里,一家法国公司大陆分厂,在深圳,产线一个技术员对我说道:人员总是会犯错误,机器设备总有改善改良的空间。这客户是做汽车零配件的,全球Top 10,当时正逼迫我们引进众多自动化设备,他们正是基于这个逻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之后,当我们在客户持续不懈的坚持下最终投入资金去引进新的检测设备之后,客户端的抱怨声开始降低,DPPM数据也开始下降。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3:05:05 +0800 CST  
【机器设备】之【维修保养】

要想马儿跑,一定要让马儿多吃草。
对于制造行业,机器设备是马儿,而对于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则是养料十足的草。

前段时间,我们有家工厂,半个月之内发生两起火灾,都是烤炉,起火的原因是因为烤炉通风管口积油太严重,在高温条件下(150度)导致积油被点燃。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家工厂的维护保养一直流于形式,既没有足够专业的维保人员,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一套保养制度,很多设备的保养都是随便糊弄两下,然后凭空填好维保单了事。维保部门经理对于这种做法的解释的是人手不够,而我在现场所观察到的情况则是,其中一个维修人员在上班时间正在悠闲地修理着员工鞋柜的锁——我不确定他的专业知识是否仅仅能够让他应付诸如此类的非技术性维保工作。

这样的情况,与很多设备供应商对自己所提供的设备只有有限几年的免费维保时间有关,好比我们去苏宁国美买电器,免费维保就2年时间,过了就要自己掏钱了。很多企业对外不想付这笔数目并不多却又很有必要的费用,内部又没有配备足够专业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还有一点是,维护保养需要停产,这势必会影响产量,而对于大多数企业,产量直接意味着收入。

作为对比,再举两个德国的例子。
一个是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一个是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综合国内外各个行业的意外案例,有个80%的说法,就是说其实80%的意外,都可以通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而避免。
对于制造行业来说,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争取避免这80%损失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动作,原因正如上面那技术员所说:人总是会犯错误,机器设备总是有改善改良空间。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3:29:50 +0800 CST  
@虎门虎 2015-08-19 14:41:14
东莞本地人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
确切地说,大多数制造业人的好日子也已经到头了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19 23:30:58 +0800 CST  

楼主:hrs8206

字数:34229

发表时间:2015-08-19 20: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23:26:00 +0800 CST

评论数:7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