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对莞式中国制造业的一些思考

这两天出差,晚上刚刚回来,先报个到,马上现写现卖晚点上料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1 22:34:44 +0800 CST  
【原材料】之【地大物博】

原材料属于“物”,说起“物”这个词,总容易让人联想到从小学就一直在灌输的“泱泱中华地大物博”这样的词语,这是一个从逻辑上来看没有问题的描述,但是具体到实际的使用数据,这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还是看看最有说服力的数据:2013的数据显示,三大主要能源,石油进口量超过50%;天然气超过30%;煤炭没有查到具体的比例,不过有个总量,2013年,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已达到32708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1625万吨;出口量则下降到751万吨,比2003年减少了86422万吨;净进口量达到31957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40267万吨。还有铁矿石,中国铁矿石对外严重依赖,进口比例已经超过70%,只要关注经济的,一定不会对这几个名字陌生: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和,必拓,每年我们的钢铁企业跟这些苦主谈判,都倍感艰辛。

我们不是地大物博了吗,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去进口呢:
1、 中国人多,再多的资源被这么多人平均一下,也惨不忍睹。比如说天然气,总量世界排名15,人均排名136;水资源,总量排第6,人均119位;木材,总第6,人均142;土地,总第3,人均不到世界平均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不像人均收入或者GDP,可以无限度地被官家去平均,这是一个官家不愿意去平均数据;
2、 资源分布不均匀。这是属于地大物博的另一个解释角度;
3、 战略性进口和储备: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者说再生周期非常长,这时候选择性进口这些品种作为储备或者消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美国石油储量其实很大,但是一直在中东搅局,目的就是为了石油;还有一直流传的,日本拼命进口煤炭,然后直接沉在临岸海域备用;
4、 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资源利用率太低,看看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稀土,赣南稀土占据国内稀土行业半壁江山,可是你去赣南的矿山上看看,千疮百孔,一片狼藉。这里面的原因,既有监管的原因,有技术的原因,也有发展的原因:发现资源了一拥而上,大家都挑好的啃一通,剩下硬骨头,随它去吧。

这点通了,对我们分析物料很有帮助。
制造行业的物料虽然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是从最基本的资源转化过来的,比如说石油之以塑料、铁矿石之以钢铁等等,一旦源头受制,下游必将产生连锁反应。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1 23:25:14 +0800 CST  
【原材料】之【生物链】

说了地大物博的客观因素,再来说说一个网上的段子:一个卖毒大米的人,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一罐三聚氰胺奶粉;一个生产三聚氰胺奶粉的人,每天在饭店大吃地沟油;一个制造地沟油的人经常买瘦肉猪做晚饭;一个饲养瘦肉猪的人买到的都是毒大米。。。由此,饲养瘦肉猪的人骂卖毒大米的人没良心,卖毒大米的人诅咒生产三聚氰胺奶粉的人死了全家,生产三聚氰胺奶粉的人问候了制造地沟油人的全家老少和八辈祖宗, 制造地沟油的人巴不得养瘦肉猪的被判死刑!

说这个段子的目的不是想搞道德批评,而是想说说这个有意思的循环。这样的循环,大家很熟悉,有个专业的词形容叫生物链,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彼此是互相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大多数时候因为各自节点的自身进化能力而被削弱或者淡化。

那对于原材料来说,在这个循环圈子里的各个节点,往往是上一个节点就是下一个节点的原材料供应商。
拿最典型的汽车供应链来说,从4、3、2、1级供应商到系统集成、整车厂、4S店、售后维保。。。。只要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楼主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对熟悉,相对于消费电子来说,汽车电子的供应链管控已经是相当成熟和严格了,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汽车业屡次出现英文零部件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事件。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整个生物链的各个环节良莠不齐(限于成本或者技术),整体原材料的质量也很难得到稳定控制,更不要说市场到处充斥着的各种投机取巧分子的捣乱。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1 23:41:26 +0800 CST  
【原材料】之【内外有别】

说完大话,说点细的。
我们有家工厂,母公司集团全球行业排名Top 10,据说在东南亚特别受欢迎,但是在国内呢,则口碑很一般,连下属子公司都无限诟病,更别说行业里的没有话语权的小客户了。究其原因,内部有人说了,原来公司的产品,出口的跟进口的,配方不一样,好东西都出口了。

配方不一样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比如说云南白药,在香港卖的,跟在国内的卖的有差别;还有去年年底疯抢的日本马桶盖,后来人家发现这其实就是在杭州制造的;其他的,电子产品、衣服鞋袜、甚至食品等等,出口产品和自己用的产品,都有很明显的差别。其中原因,固然有出口把关严、客户要求高的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我们从就被教育说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比如说楼上有人提到的捐款问题。

不仅仅是我们出口国外有区别,人家国外进口到国内,也有同样的区别。我小孩用的一款儿童牙膏,韩国的,上面写着“专供大陆市场”;一些奶粉、洋酒,也是有专供大陆市场;包括车,比如说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神车大众速腾断轴时间,也是内外不一样,当然人家说了那是因地制宜,或者之多算是简配。
这是成品,其他半成品或者基础原料,这种差别就更多了。

这其中,固然有市场化的因素(好像我们的产品卖到非洲,也是一样的情形),更大的原因,还是Made in China的整体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是一个鸡与蛋的诡论。
很难说是因为原材料影响了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制造本身的局限性造成我们原材料产品的这种差异。

没有好的材料,很难指望有多好的产品。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2 00:05:12 +0800 CST  
电脑很慢,明天再接着上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2 00:05:51 +0800 CST  
@黑石转轮王 2015-08-19 16:27:58
中国只有组装业,无系统集成能力,比如笔记本电脑
-----------------------------
@hrs8206 2015-08-19 23:35:01
不仅仅笔记本电脑,还有很多,都是大屁股大胸的,看着很性感,打开脑袋一看,里面啥没有,都是别人的东西
-----------------------------
@jason_zd 2015-08-21 11:00:00
这两傻叉一唱一和得还挺臭味相投。把别人的零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可以卖的商品,这不是系统集成能力是什么?以为做电脑这么简单?买来零件拧拧螺丝装在一起就可以了?那全世界哪个第三世界国家不可以成为电脑生产大国?
-----------------------------
@qianqianbenben 2015-08-21 12:19:37
什么叫系统集成能力都不懂的人啊,IBM.苹果,dell这些厂商才是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其他电脑都是买零件拼凑的。
-----------------------------
@jason_zd 2015-08-21 14:15:42
自己不懂装懂,买零件拼凑这么简单,你明天开个厂做个牌子出来给大伙看看,做不出来自己吞键盘吧。
-----------------------------
@qianqianbenben 2015-08-22 09:52:07
你才是不懂装懂吧,电脑你也就知道联想吧,你知道联想做了电脑什么东西么?他连个制造电脑的工厂都没有,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给做的。你知道什么叫系统集成能力么?就是软硬件相配合,都有能力研发和制作,实话告诉你,我要是有资金,分分钟就能造出一个新牌子电脑,因为根本不需要我制造,只需要去下单就OK了,富士康全部给你解决。
-----------------------------
@jason_zd 2015-08-24 09:54:11
真扯淡,联想没有工厂?那厦门联想移动手机工业园是干吗的?联想武汉工业园是干吗的?什么都不知道还有脸乱讲。
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给的那家公司叫苹果。还什么“系统集成能力就是软硬件相配合,都有能力研发和制作”,你让苹果研发制作一个手机CPU出来看看,你让苹果研发制作一个手机摄像头出来看看,你让苹果研发制作一个手机屏幕出来看看?这些都不会研发制作是不是意味着苹果没有系统集成能力啊?
你以为你有钱富......
-----------------------------
@qianqianbenben 2015-08-24 19:13:41
真不想理你啊,联想的工厂是干什么的?是将CPU啊,存储器啊,什么的贴片成整机,然后拿过谷歌的安卓或者微软的windows系统来灌进去。硬件和系统只是单纯的修改和优化而已,根本没核心技术。CPU?全世界能研发和制作CPU的也就intel能搞,制作CPU是需要晶圆厂的,晶圆厂会设计CPU么?苹果的CPU可是自己设计的,系统也是自己根据自己的CPU研发的,也就是苹果机才能装苹果的系统,这个CPU的制作苹果不去做,交给人来代工,也就......
-----------------------------
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其实这本来没什么好争论的,集成系统和组装是属于同一个产业链的两个不同层次,前者偏重于技术开发,属于技术范畴;后者属于技术产业化,属于经营范畴。。。技术可以通过产业化获得收益和影响,没有技术就只能借助别人的技术去做经营,一个比较好的行业案例就是目前芯片行业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1:28:02 +0800 CST  
@lsh96121 2015-08-24 17:51:16
这篇文章剩下的内容是作者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一种判断。见仁见智,就不说了。
从我自己的观感来说,作者所说得第二次产业变革,从97年持续到今天,应该已经是后继乏力了,接下来的第三次产业变革,也许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当然,“互联网+”是个什么概念,我到现在都还不是很明白。
我个人对中国制造业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的。
-----------------------------
现在网上最新的概念是工业4.0,但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还不好说。这两年的“互联网+”的重点在于“+”背后的内容,也就是“+”什么?是产品?还是技术创新?也是见仁见智,有不同的声音。有说互联网+是投机取巧,走捷径;也说这能够带来技术创新。
个人觉得,互联网+最大的意义在于开放,眼光的开放,市场的开放,技术共享的开放,而开放最终的意义,是加速了行业升级和洗牌,使得行业内两级分化更严重,要么生存,要么灭亡,有实力的脱颖而出,并且更加强大,而没有实力的就只有被淘汰。
从这个意义看目前Made in China所面临的困境,符合上面诸多网友们乐观的情绪,属于系统本身的自我优化。
不过风险在于,目前制造业大多数行业和公司实力有限,能不能在挺过去还很难说。挺不过去,再美好的未来都跟你无关。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1:39:00 +0800 CST  
@lsh96121 2015-08-24 17:32:28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有点意思,大意如下:
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2次长波段的产业变革。
第一次是从1978年到1997年,产业发展主要在集中在吃的、穿的、用的,从什么都要票据的短缺型经济中转型出来(开始取消票据是1993年)。97年,这个阶段出现产能过剩。
第二次,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民企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倒闭潮。于是98年中国有了3个产业变革:1是把房地产这个老虎从笼子里放了出来;2是......
-----------------------------
那应该是吴晓波前段时间的一个演讲中所提到。
以前的优势,主要是集中于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政府税收优惠,甚至还包括市场的容量够大,那时候技术之间的差距显现的并不明显;现在的不同在于,这些资源优势已经不明显,大部分的市场也已经饱和了,这时候,技术上的差距,就浮上水面了。这些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之前因为有其他因素主导,并没有很明显。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1:43:53 +0800 CST  
@MMM智教 2015-08-20 13:26:39
危机过后他们会回来的,带着高薪,放眼望去阿三,猴子民族素质充满懒惰,取巧,工业不配套;他们没有可比性。东莞经过涅槃定会重生。
-----------------------------
@为了天空飞翔 2015-08-24 16:58:55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已经要逃离中国了,当初中国不就是因为低廉的劳动力而吸引世界企业过来的吗?东南亚的现状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以后他们也会慢慢发展、逐步完善。
如果中国还是缺乏创新性、缺乏高新技术的制造业,那中国的制造业也差不多到头了。
-----------------------------
@MMM智教 这属于没有理由的过分乐观。
@为了天空飞翔 制造业分高端技术和低端产业,低端行业的流动,背后是成本驱动,跟水一样,只会往洼地留的;而高端技术,则如同硅谷效应,是会越来越集中的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1:47:15 +0800 CST  
@xinxintoys 2015-08-19 19:38:56
开头那一段扫黄, 对这一群社会边缘的弱势女子,我们的同胞姐妹,打击得很威武!
在东海,南海,只会装孙子。
-----------------------------
@hrs8206 2015-08-19 23:44:05
想起了天津这次保证事故,帝都民政局要求大家捐款,结果收到7万多回复,都是“捐你妹”。
对外的算盘精没错,治政本来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赤裸裸的金钱堆积出来的,尤其是国际政治,这无可厚非;让人诟病的内部有些部门或者人员的无脑,比如说这两天碰瓷执法的城管事件
-----------------------------
@qcacmm_001 2015-08-20 11:42:53
碰瓷执法我是支持城管的,刁民太多了
-----------------------------
@kqqacl 2015-08-22 22:34:54
是政府的施政错误,和无能才让城管和小贩对立起来的。
你去网上搜搜城管的真正职能定义就知道了,城管并不仅仅是政府的打手而已。
-----------------------------
@qcacmm_001 2015-08-24 08:44:13
等你被摊贩挡道,吵闹,你就知道了,政府规划了允许摆摊的区域,一些人为了省钱不去,要去不用交钱的地方占道,占公共用地。还和城管打游击。
我住的楼下是公园,现在被各种摊贩占领,孩子们玩的地方都没有了。路边被摊贩们的小汽车,电三轮停满,交通拥堵。摊贩没钱?好多都是开的车去摆摊的。不要再用你想象中的弱势群体去定义他们了。素质低,又狡猾。
我问过楼下的摊贩,别人告诉我两个理由:这边人多,和不用......
-----------------------------
刁民的产生,除了我们一直说的人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的不科学监管,属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其实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技术,而没有永不教化的刁民;而我们所谓的公共事物,还是停留在官本位主义的行政层面,这从“刁民”这个词本身就体现的特别明显。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1:56:10 +0800 CST  
@匹克和三毛钱 2015-08-20 12:51:33
@师故 112楼 2015-08-20 11:36:00
东莞不是中国的缩影,东莞是作为世界消费用品的生产基地正常演变,在前20年,东莞的经济跟国内经济没有太大的关联,倒是跟国际经济关联大,因为东莞初始发展都是靠引进外资从事国外订单的加工生产。作为世界消费用品生产基地,是有生命周期的,最早是在英国,然后是欧洲,再就是美国,上一轮是亚洲四小龙,接下来才是中国,作为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存在的理由是劳动力成本低,对前面几次的迁移演变的研究得出,每个地方存在的年限一般是20年,记得90年代中期,当时的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在一次会议上就讲了这个慨念,当时大家估计中国作为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的生命周期能达到30年或更久,理由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现在回头看,20年还真是一个不改的慨率,目前的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正处于由中国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近两年步子越来越快。
普及了这个知识后,大家就不应该再会把东莞这样目前的转变看得过于消极。回过头来看,任何一个曾经的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产业转移后就变成了相对的一个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是下一波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的主要投资商。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20年前,看看那时的东莞,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不远万里,不辞辛苦,那时四川过来的民工要坐一个星期的汽车才能到达东莞,为的就是每个月300元左右的工资(包吃包住),90年代初月工资是什么慨念,80、90后肯定不是很清晰,90年代初一个 大学生 月工资也就100多元。我们再把目光拉回来,你们再好好看看我们自己及身边周边,这眼前的一切20年前敢想象吗!?20年前东莞的工厂绝大多数就是外资,要不就是内地国企,现在再看看,各行业佼佼者都是当年出来打工的那一代在掌控着。
讲这多,就是老是看到唱衰当前经济的论调,或是过于瞧不起或扭曲了中国制造。作为曾经的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加工型企业的外迁,我们要感到高兴与自豪,因为他们迁走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上来了,我们的法制法规越来健全了。我们不再是世界低收入国家。
20年前在发达国家偶然看到一个made in china,那是惊奇,那是忐忑,20年后的今天,如果看不到made in china,一样是惊奇,忐忑。只是担心的内容变了。再过20年,走到世界各地或许我们都能看到中国的品牌。
-----------------------------
你说的很有道理。企业,工厂总有新陈代谢,产业也会升级,否则就淘汰。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发生过产业转移,我们应该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落后的企业只有死掉,才能为让真正拥有技术的企业腾出空间。我们的成本远高于20年前,但是我们的人才储备也远高于20年前。山寨代工厂只有早点倒闭,中国制造才会逆袭。
-------------------------------
@泰兰德de记忆 2015-08-24 01:26:23
他的宏观分析确实有道理,英国欧洲美国不用说了,四小龙体量小且转型成功,没有完成转型的其它东南亚国家又接回了制造业转移,而中国经济在还没有完成产业转型,没有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的情况下,"山寨代工厂早点倒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每年上千万的 大学生 如何安置,这点你想过吗?至于你的中国制造逆袭不知从何谈起.
-----------------------------
尽管Made in China在东莞听起来哀鸿遍野,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相比内地很多城市,东莞在制造行业的发展比他们早了很多年,目前所面临的痛也是属于成长中一个必然的过程,而内地很多城市他们还体会不到,因为还在走东莞以前的老路。
唱衰或者唱多东莞制造,都不够客观。这几年我们在技术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成果也越来越明显;另一个方面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两个方面如同一个水池的两个龙头,一个进水,是技术升级和开发;一个出水,是产业转移。只有这个两个方面达到平衡,或者差距不太大,水池的总容量才会稳定,里面养的鱼才不会受太大影响。
现在东莞所面临的现实是,出水的水龙头流量太大,而进水龙头的流量还不足,这是为什么东莞制造目前看起来让人担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04:07 +0800 CST  
@cxsohu 2015-08-22 14:31:34
做技术不值钱,更谈不上尊严
-----------------------------
@我来帮你吧 2015-08-22 23:46:45
实不相瞒,我是一线做技术的,才做上管理,诟病不再提了。自己在一线时候技术上没少跟人杠,幸得机会发配边疆。
我们自己受过的苦,将来扛住,不让后来人受苦。啥事情咱们自己承担一部分,以后慢慢会好的。靠后来人,不如自己就改变,苦的多倒是事实。
-----------------------------
如果一个社会笑贫不笑娼,那就很有所谓的技术尊严。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05:56 +0800 CST  
@加勒比海399 2015-08-22 22:13:03
中国现在做实业,把做实业看作是养一只鸡,要有养鸡靠下蛋过日子的心态,而不要是等养肥了杀了吃的心态
-----------------------------
这是理论上的良性循环,就好比说我们买股票是靠分红获取收益,可现实呢?一旦下的蛋不能产生足够的价值去购买饲料来维持鸡的继续成长,那么鸡就只有被杀了,不一定等到肥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09:18 +0800 CST  
@Be_found 2015-08-22 21:28:56
东莞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的衰落是比较优势的丧失,比较优势是什么?人力成本。至于你说的那些问题,早就存在,但也不妨碍 早期国外大量的企业到中国生产产品,这才成就中国世界工厂的存在,但是,由于政策的短视,腾笼换鸟,劳动法及最低工资等等所谓福利政策的出台,人为抬高了人工成本,导致资本回流或流向工资水平远低的东南亚国家。这也造成了中国经济的一蹶不振。试问,如果仅是技术,管理,观念等原因的话,难道越南比......
-----------------------------
工资上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关键是怎么涨,涨多少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10:48 +0800 CST  
@ChristZM 46楼 2015-08-19 21:05 @hrs8206 2015-08-19 17:20:17   【人】之【技术人才】   有一家法国公司,某天法国总部派人来给大陆工厂做培训,邮件发出来一看,大陆工厂都觉得失望不已,因为总部派来的人头衔只是个Technician(技术员)。要知道大陆工厂这边可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都叫上了,你这派个小小技术员过来,这不是摆明了抽人家脸么?等人家过来,大家一看傻眼了,这个技术员白发苍苍的,在公司做了二十几年,公司所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专业的连分工厂技术总监都脸红。......   ------…… -----------------------------
@生活就像战斗 2015-08-22 20:10:11
同意这观点!还是那句话:都是钱惹得祸!
yy一下,如果以毛时代的思想,制度,现代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会是什么样子?
-----------------------------
毛时代的工业,靠的是一口气,不一定是科学和技术;工业化的关键,还是技术的发展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12:05 +0800 CST  
@MMM智教 2015-08-20 08:59:46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创新精神,缺乏的是把想法变成money 的某种机制,例如,风险投资,产品打包营销等,一个创新想法(某种服务,某种商品)上架需要诸多环节配合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功能并不具备。
-----------------------------
@芳草何处无tianya 2015-08-22 09:55:52
拉倒吧,社会功能为何不具备?如何才能具备?一个不具备就把所有问题都搪塞了么?
-----------------------------
我倒觉得,我们所缺的恰恰是创新,我说的是真正的创新,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的所谓的创新。现在风投市场和运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资本会闻得到味道的。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16:35 +0800 CST  
@美国你咋这么贱 2015-08-21 23:50:41
楼主就是一个傻比,要是东莞那种所谓的垃圾制造业一直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那中国就真完蛋了,现在国家经济转型,就是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什么即把做鞋的,组装电子产品的,都滚到其他更便宜的国家去吸农民工的血吧,你们在中国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
@lsh96121 2015-08-22 09:44:24
不同意这位朋友的意见。其他国家的工业转型,可以把你说的什么做鞋的、组装电子产品的这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中国不行。中国十几亿人口,不能只发展高端制造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消费品制造业的。
首先,没有我们自己的消费品制造业,十几亿人口的鞋子、服装、电子产品,难道要靠进口吗?我们要付出的外汇成本得多大?世界上你说的那些其他更便宜的国家能满足得了中国十几亿人的消费品需求吗?
......
-----------------------------
@lsh96121 同意这观点,尤其是最后一句。高端制造业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低端制造业很大功能在于满足日常生活和解决就业,这并不冲突,或者说有个类似于80/20这样黄金比例,20的高端产生80的价值;80的低端解决80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两者的比例失调,缺乏某种平衡。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20:56 +0800 CST  
@hrs8206 2015-08-19 21:51:02
【机器设备】之【差距】
提到机器设备,先说说上个月合肥吃人电梯的事故,这个惨烈的事故把电梯厂家申龙电梯推上了风口浪尖,使得申龙在瞬时间成为电梯行业最知名的品牌。而依据2013年的销售数据,全球前十大电梯品牌分别为:
1.奥的斯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电梯),销售额124.84亿美元;
2.迅达集团(瑞士迅达电梯),销售额98.95亿美元;
3.通力集团(芬兰通力电梯),销售额95.51亿美元;
4.蒂森克虏......
-----------------------------
@longershop2012 2015-08-22 05:19:28
纠正个错误,吃人电梯湖北荆州
-----------------------------
谢谢纠正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2:22:31 +0800 CST  
【方法】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生活有个一直无解的争论: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讲,这样的争论无非是某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哲学家们自寻烦恼,放到我们普通人,管它先有鸡先有蛋呢,反正都是被吃了,先有鸡就先吃鸡,先有蛋就先吃蛋,还分啥先后啊。

但是这个看似戏谑的争论如果放在制造行业,就成了一个很严肃的命题了。
对于制造行业来说,鸡是技术,蛋是收益。所以这个命题现在变为了,我们是先要技术呢,还是先要收益呢?

这其实并不冲突。我们所熟知的爱迪生,在我们的课本里他一直以发明家的身份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他其实还是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他在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如果你对这个名字并不太熟的话,没有关系,有个名字你一定知道,哪怕只是两个字母:GE,中文全称叫通用电气公司。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然后变成了通用电气公司(GE)。

不过爱迪生毕竟只有一个,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很矛盾的,这个矛盾的背后,就形成了制造业的两个发展方向:以技术主导和以收益主导。

技术和收益这个冲突,在中国雅虎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的悲惨命运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阿里2005年收购雅虎,然后2013年的时候,中国雅虎宣布消失。如果互联网这个例子不够有说服力,那我们继续说说上面所提到的汽车行业。

我们的汽车行业技术历来底子薄弱,现在市面上的汽车,除了这两年的哈佛和长安在SUV细分市场上给我们挣了点面子之外,其他的基本上被合资品牌所垄断。当年我们在发展汽车工业的时候,考虑到的就是我们技术底子差,所以才形成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到现在30年过去,市场是换给人家了,可是技术呢,我们能够得到的,还是一鳞半爪的。

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是Made in China的一种典型形式,那就是先要收益,说好听一点叫以收益换取技术。这里面有我们本身技术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上面所说的了,不管是鸡还是蛋,最终还是要用来吃的,既然是吃,谁容易就吃谁了。

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制造行业公司的诞生,并不是基于技术,而是基于市场,市场有需求才最主要。只要市场有需求,技术可以学习,赤裸裸一点的说法叫拷贝,或者模仿——这是我们的一项非常强大的能力——等我有了钱,我再收购,把人家的技术都收购起来,曲线救国,这不就成了,费那么大劲干嘛呢。

资本趋利,这本没有错,马克思老早就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虽然老马说的是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但其实适合所有的社会。
问题是,如果整个社会都想以资本为王,想着靠钱生钱,靠利益驱动,那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社会的很多功能将无法被保证。如果某个行业如此,那这个行业也是病态的。这种病态在整个社会或者行业身体强壮的时候体现的不明显,一旦身体受个凉感个冒啥的,一切就显现出来了。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中国制造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全民收益驱动所导致的:收益在下降,技术又还没有达到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消除收益下降的程度,阴阳失和,这就把身体的平衡打破了,自然出问题了。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制造行业在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争论时,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大多数人好不思索地就选择了:先有蛋。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3:06:24 +0800 CST  
插播一篇文章,关于中国雅虎命运的反思的,文章很长,需要慢慢地看。
转自 《技术文化和惨淡命运 —— 怀念中国雅虎》 11月 2nd, 2010 — Dreamer‘blog

我离开中国雅虎已经一年有余,在中国雅虎工作的那段时光是我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和以前的同事吃饭聊天的时候也经常会怀念一下中国雅虎,怀念得多了,就觉得不如写篇文章好好回顾一下。很多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有些话不说出来,到底意难平。

从2008年7月份毕业之后加入了中国雅虎,到2009年9月份跟着中国雅虎工程技术部全体人员“被跳槽”到淘宝,我在中国雅虎只呆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短得可怜,所以我或许不是写这篇文章的最佳人选。但是,中国雅虎给我的是人生第一份工作,凭着初生牛犊对社会的好奇心,我对公司的文化、技术、架构、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了解,从这个方面来说,由我来写这篇文章也是合适的。而且最重要是,我愿意把它们写出来。

在进入正文之前,先开诚布公地声明一下:众所周知,中国雅虎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子公司,所以文中我也不必遮遮掩掩地用“某电子商务公司”来代替。而且我对阿里巴巴这个公司有意见,不代表我对阿里巴巴的员工有意见,如果伤了某些人的感情,先说声抱歉,请您发扬一下风格,在这里也“拥抱变化”一下。

正文:

我在 2007 年底通过校园招聘拿到了中国雅虎的 offer ,但实际上在我2008年7月份入职的时候,中国雅虎的品牌虽然还在,公司却已经在7月9日和口碑网合并了,改名叫做“雅虎口碑”。尽管这样,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厚着脸皮说自己原来是雅虎的,因为那里让我着迷和真心喜欢的东西全部都是紫色的,而不是橙色的。

雄厚的技术实力

中国雅虎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它和 Yahoo 全球共享同一个技术平台,那是一个有十几年历史的技术平台。Yahoo 的技术文化不如 Google 的工程师文化那么有名,但 Yahoo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互联网的旗帜,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技术牛人加入,Yahoo 的技术平台就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心血日积月累的成果。尽管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雅虎,但是在技术方面并没有对中国雅虎做出太大的改造(幸好没有改造),所以就工程师来说,每天更多接触到的还是 Yahoo 的东西,而不是阿里巴巴的东西,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正是这些东西。

一、Linux 和开源文化

之前一个中国雅虎的同事,他是工作了几年之后才来中国雅虎,有一次他说:“雅虎是我见过的最尊重 Linux 的一家公司”。什么叫做尊重 Linux 呢 ? 不是在服务器上装个 Linux 跑 Apache 就叫做尊重 Linux 。在雅虎很多同事日常都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办公,即使有一些人使用 Windows, 也都是使用 pietty 或者 Xshell 等工具远程连接到开发机器上使用 VIM 做开发。不只是日常工作,在雅虎全球的技术体系中,产品的上线和发布也都借鉴了 Linux 包管理的方式:所有的产品都会被打成包放在一个专门的服务器上,产品的部署和升级就变成了简单的装包操作,绝对不会出现最后上线的时候文件路径出错等低级问题。Yahoo 的技术平台是深深扎根于 Linux 和开源文化的。

大型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会使用开源的产品,同时也向社区贡献代码。Google 和 Facebook 经常将自己研发的成熟产品开源,Yahoo 当然也不例外。而且 Yahoo 不仅仅给社区贡献代码,它在设计方面也拥抱了开源文化,将多年研究总结的设计模式库共享了出来。在 Yahoo 内部,很多代码都是存放在 CVS 里面的,并没有限制读的权限,任何员工都可以查看里面的代码,这对于那些小团队内部代码都不敢共享防员工如防贼的公司来说应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另外, Yahoo 的工程师也经常出现在各种技术会议上,分享自己项目的架构、流程和经验。虽然这些更多都是 Yahoo 全球技术团队做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那种开放共享的精神我们是非常认同并且向往的,你会觉得做一个工程师很自豪,而不会觉得自己是民工、做技术没前途。这种认同感和成就感乍看上去没什么,但实际上它决定了你对技术的追求和态度,也会影响你以后在职业上的选择。

二、浓厚的技术氛围

虽然2008年的时候中国雅虎已经被折腾得快不像样了(这点后面细说),不过那个时候还是有浓厚的技术氛围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刚发布的时候,大家都立刻下载下来使用,但由于公司内网的一些问题无法打开网页。当我正打算把 Chrome 卸载了的时候,忽然发现公司邮件列表里面已经有人发邮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公司大部分工程师都不是那种只知道完成工作的人,而是随时关注新技术和业界动态的人。当时中国雅虎还是有很多牛人没有离开,大家也喜欢在邮件列表里面谈论技术,经常能看到精彩的讨论和解答。最让我兴奋的是,无论我遇到什么技术问题都不用慌张,即使无法 Google 到答案也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到帮助,而且大家也愿意回答技术问题,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基础很差技术又烂的菜鸟来说真是天大的福气。

中国雅虎还有做技术分享的文化,如果有哪位同事想要分享一下最近学习到的技术,就可以自己预订一个会议室然后向所有的工程师发送会议邀请,有时候还会有一系列非常系统的课程,我就参加过长达十几个课时的 UED 培训,完全改变了我对 Web Develop 的认识。很多公司应该都鼓励员工做技术分享,但在中国雅虎几乎每次技术分享都会把会议室坐的满满当当,可见大部分工程师都还是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直到离开雅虎之后我才明白这种普遍的学习热情有多么难得。我想,业界之所以到处流传着“程序员做到30岁最好转管理”之类的忠告,应该就是因为大部分公司都缺乏这种良好的技术氛围吧。

三、庞大的知识库

入职的前几天,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文档,不是类似“PHP技术手册”那种文档,而是一些 Yahoo 内部的工具手册。Yahoo 内部的文档非常齐全和详细,光是 Yinst 这款工具的使用手册就长达几十页。Yahoo 内部是用 Twiki 做知识管理的,这个知识库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非常庞大,从入门到提高,从 PHP 到 C ,从前端到后端……应有尽有,而且几乎 Yahoo 全球所有子公司的技术资料都是开放浏览的,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权限设置和保密限制。有这么一个宝藏在,再加上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话,总是可以提高。当初我想从 PHP 工程师转做 Web Developer 的时候,就先把 Twiki 上 UED 部门的所有资料看了一遍,受益匪浅。

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因为大部分产品的开发都只追求开发速度,并不会特别追求技术上的极致,就更不要提文档这种东西了。也正因为如此,从中国雅虎出来看到其它公司的知识库的时候总有不过瘾的感觉,可能也只有像 Google, 微软和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才会有像 Yahoo 那样的知识库吧。在和之前一些同事吃饭聊天的时候,大家也总是会怀念那个无所不包完全开放的 Twiki ,好像少了一个忠实的朋友一样。我们由衷地尊敬那些在完成工作之余还愿意总结项目经验并花时间写 Twiki 的工程师们。

楼主 hrs8206  发布于 2015-08-24 23:11:30 +0800 CST  

楼主:hrs8206

字数:34229

发表时间:2015-08-19 20: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23:26:00 +0800 CST

评论数:7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