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美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博弈 (持续更新)

中国VS美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博弈

中国加入WTO前的准备,朱总理改革的背景
观世事如棋

你知道90年代中国有多困难吗?

我爸那时候干个体户,你知道税费有多高吗?国税、地税,再加上工商管理费,平均每个月每家都要交好几百,大家都知道的,做粮食生意的旺季主要是午秋二季,平时生意是不多的。可是午秋二季,额外的每家(国税、地税、工商管理费)每季上缴几千块,你说说一个个体户赚的钱还能剩下多少?为了税费的事情,我家没少和收税收费人员闹矛盾。不仅是我家,做个体户没有不对那些收税收费人员一肚子怨气的(其实那些人也是一肚子苦水,因为他们是有指标有任务的,完不成任务是要受到批评和惩罚的)。最严重的一次,我家歇业一年,因为我爸发现赚得没有上交的多,干脆不干了。

农民们哪像现在不仅不交税,还有补贴。那时候农民们也是被各种税费和摊派压弯了腰。有句话就说那时的情况的,叫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不是一句假话空话,而是关于三农最真实的描述。

再加上城市里国企改制,几百万工人下岗,财政赤字导致货币不得不增发,货币增发又导致剧烈的通货膨胀。为了遏止通货膨胀,又不得不对市场实行行政管制。就拿粮食来说,只有政府才可以调运粮食。即使有再大的差价私人也不能贩卖粮食,如果一旦被查到,没收全部粮食不算,还要罚款。我听说过有一个人最多被罚没七车粮食,几十万上百万给罚没了,那家伙一下子就被罚生意倒闭了。我自己家也被查到一小车粮食,不过被我家利用法律手段,把钱给弄回来了。而我的一个邻居也是同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给罚没了两小车粮食,四五万块没了。

据我所知,当时仅国有粮食系统就亏空两千四百亿人民币,当时的两千四百亿什么概念。199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不过才11444亿元,1993年老朱刚上台那一年财政收入才4349亿元。国有粮食系统的亏损额已经相当于1993年财政收入的55%,就是1999年,也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21%。

这才粮食系统一个行业的问题啊,还有其他行业呢。所有的亏损额加起来估计是个天文数字。

更要命的是,国企人浮于事,权责不明,还在持续不断地制造亏损啊。

不改革行吗?!

造成这些乱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国有企业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不能为国家赚取利润,反而造成巨大的亏空,政府还要花纳税人的钱补贴他们,中央财政危机,没钱了!还记得前面我说过一件事吗?在90年代,粮食系统最多亏空2400亿元!!!是90年代的2400亿哦!

但就是再穷再困难,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知道歼十是什么时候试飞的吗?1998年!载人航天工程什么时候立项上马的?1992年!

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作为一个十几亿人的大管家,假如你是老朱你能怎么办?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非常可笑,可那时真的是到崩溃的边缘!如果没有大量的依据和迹象,西方那么多的智库研究机构就那么容易被一个人一本书糊弄?可能吗?!

你以为朱总理说地雷阵什么是煽情,作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他搞改革统统都要得罪个光。就这很多人还说,改革者不敢向强者拔刀。我就不明白了:工人、城里人是不是强者(相比农民),公务员、官员是不是强者,知不知道指标制(连交警罚款都有指标,更别说搞经济事物的了),知不知道当时如果你愿意投资或合资,官员们都能把你当神仙供起来(现在某些经济落后地方还在给官员摊派任务搞招商引资呢)。

改革成功了未必落得着好(看看忽悠楼里面某些人的发言就知道了),改革失败了他就是替罪羊,承受老百姓全部的怒火。

回过头来看,朱总理的改革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不够细腻,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无疑的,包括现在被人诟病的住房、医疗、教育改革,任何人在他那个位置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只能那么改。——先把命活下来最要紧。如果像前苏那样崩溃了,什么远大抱负远大理想都是空谈。

所以抱怨老朱住房、医疗、教育改革改错了的人,最好去研究那段历史,看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弄懂了前因后果,再来指摘老朱的不是!

道理很简单,假如在沙漠里,一个人断水几天了,突然遇到了污水,喝了这水不会立即死亡,但是会留下后遗症,不过可以凭借这水走出沙漠。如果不喝,就没有可能走出沙漠。那么到底喝不喝这污水?

很简单的选择题,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先保命再说吧。如果命都没了,身体再好又有什么用?!

有人说为何那个时候中央财政那么困难?这个就一言难尽了。最主要的就是国企和集体所有企业亏空的拖累。

在1986年8月3日之前,中国是没有破产一说的,即使资不抵债,即使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比例,也不能破产。企业产生的亏空和债务统统需要国家承担。

我已经说了在90年代,粮食系统最高亏损2400亿元。仅仅粮食系统方面就这么高的亏空金额,还有其他方面的呢。

那公有制企业为什么会有那么大亏损?原因很多,机制不灵活,竞争不过外企和私企。管理人员的贪污腐败,工人没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等。

你如果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90年代,粮食商人是如何在粮食的重量和品质上糊弄国有粮食企业的。

有人又说了,可以慢慢搞改革嘛,这样阵痛会小一点,后遗症会少一点。

说这话的人根本不知道当时的形势。

从国际上讲,当时美国正在全力对付毛子,一旦收拾完毛子,回过头来就会找中国的麻烦。1998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刮向香港,这么做什么意思中国人还不知道吗。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果不是及时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实力,消除了一些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从国内来说,当时正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或即将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这时候他们的父母还正值中年,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这个搞改革,可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进行建设。回过头看,这段时间的改革和后来的加入世贸是有着逻辑联系的。无论是住房、医疗改革,还是国企改制,减员增效什么的,都是在为加入世贸后,同世界其他国家竞争而做的准备工作,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而大学扩招,则是为此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所以说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包括各种软硬实力的比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比拼国家战略预见力的较量。国家如果事先做好战略筹划,就凭歪打误撞,能有如今这么好的局面?!

中国如果放慢改革的步伐,那么中国加入世贸的时间,就得往后推。可是劳动力成长的时间是不能推后的,它是不等人的。中国是不能等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辈们老去,才加入世贸的。想想看,这一代独生子女夫妻两个,上面要赡养父母辈四个人,下面还要抚养子女。很多人会嘀咕,这不迟早得经历嘛。经历和经历可不一样,因为放慢改革,导致父母輩没有足够的积累,比如没有自己的住房,缺少足够的养老金,全指望子女。这样的一代人怎么可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胜出啊?!

还有一点,美国放中国加入世贸本身就不怀好意。中国如果入世后发展的慢,积累的少,遇到2008年那样的汶川地震、台独危机、南亚破局等复杂状况该怎么办啊。有人说是登叔为中国争取了十年的和平发展机遇,这种说法笑笑就好。真当美国那些战略制定者是傻子啊。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是个钳形攻势,一旦拿下伊朗,对中国的包围圈就合拢了。美国人一旦完全掌控了中东的石油,就相当于掌控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能源需求,就好比掐住了中国的脖子。

现在中国对美国攻打伊朗比较淡定,是因为中国发展起来了,自己就有很多的石油储量。可以说就自己的储量支撑个三年五载不成问题(中国的主要能源依然是煤,而且油田也有缓慢开发,备用的,比如南堡油田。必要时禁用小汽车也会大量减少石油的消耗)。但是老美打伊朗,他的收入能支撑个三年五载吗?恐怕不能吧。中欧俄会让美国安安稳稳地占有伊朗的石油资源吗?再说了中国现如今可是世界上最大实物产品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无可替代(因为最质优价廉),石油价格涨了又能怎么样呢。中国可以缩减国内建设规模,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把通胀给转嫁出去。老美正在经济不景气中,他更承受不了通胀。那些做出口加工的小国家也经不起石油涨价,会导致企业大规模倒闭而使产能进一步向中国集中。这种现象2008年已经演示过了。而在当时美国如果趁热打铁就势打下伊朗,带给我们的战略被动难以估量。所以说朱总理那时面临的局面是很艰难的,既有内忧,更有外患。那时已经不是改不改革的问题,而是改革跟不跟得上内部社会发展和外部世界局势演变的问题。改革不仅要求方向准确,也要追求速度。如果慢了,轻者付出血的代价,重则万劫不复。

中国如果不抢在人口红利耗光之前取代老美的位置,等待我们的就是万丈深渊。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时间不等人啊。就象一个小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挑食,只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是痛快了。可是耽误了身体发育,长大后就再也补不回来喽。

至于污染环境,毁灭资源,断绝子孙后代生存之路,一个双手空空的穷小子不给那些富人打工,用血汗赚取原始积累,怎么能有成为老板的希望?老毛子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倒是不污染环境毁灭资源,可是老毛子的子孙未必有福气享用先辈留下的资源!

大家应该知道了吧,我们现在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不是天上掉馅饼能够砸到我们头上。那是精密的战略谋划和准确的执行策略带来的结果!

网天的刀口有句名言:如果我们现在才想起来,那么我们早就不存在了。

我们不能无限拔高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和能力。我们不要以为他们拥有超出常人的智商和情商,又处在那样的位置,就可以做到超出时代局限和实力限制的事。这样的要求对于他们或任何人来说都过于苛刻甚至无理。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和当时的实力条件下,他们因为条件所限,在做事的时候可能会留下遗憾和不足。但遗憾和失误是不一样的,遗憾是受到限制没有办法作到,而失误是可以作到却没有作到。

那些对改革有意见的人,我劝他看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说的是农村的改革过程,对理解工业和城市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竟人性是相同的。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0:09:00 +0800 CST  
中美粮食战争之:小麦篇
观世事如棋

政治的复杂程度不是俺们普通老百姓所能精通的。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一个地方吃公家饭的人,因为超生问题,要被处罚,很可能会被开除。这家人就找到省里的一位高官,批了一个纸条:“某某某超生这件事要严肃处理!”然后是签名***。

假如是你处理这个人超生事件,你看见这张批示纸条,你会怎么做。严格按照规定和纸条上的字面意思办?还是高抬贵手从轻发落?

如果你执行的是后面一种原则,说明你还点眼力见儿!

事实确实如此。这个人把批示给人家处理的人一看:“你看***批示要严肃处理这件事,你处理吧。”

结果超生的事不了了之。

?一个人因为超生,要被开除,仅仅因为高官的要严肃处理的批示,而免于处罚。那位高官以不露痕迹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反对严肃处理的意见。

不知情的人仅仅看那批示,肯定以为那高官秉公执法呢,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那我们到底该这样看待政治呢。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我们这些老百姓距庙堂之高太远,庙堂上发生的事具体什么情形,我们很难分辨得清,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吧。我们以这些为评判是永不会错的。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2:01:22 +0800 CST  
话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粮食大丰收,连存放都成了问题。当时老百姓私下流传一种说法:老朱说中国三年不收,都有得吃——有点夸张哈,不过老百姓嘛,说话总是爱夸张的。

朱总理应对这种局面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扩大粮食储备库的建设,好储备粮食。二是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降低粮食种植面积。

当时中美不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嘛。美国人见中国人有意降低粮食种植面积,很高兴。因为按照他们的认知,中国入世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同时这种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以中国当时的小麦产量是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的需求。供不足需,就得进口,而美国是有名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这样美国人的机会不就来了嘛。

貌似美国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国家;掌握粮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货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的小麦进口大量依赖于美国的出口的话,将对中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基于这种因素,和其他种因素,美国产生了一个判断:就是放中国人入世可行。中国人的粮食问题的命根子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美国还怕入世后制服不了中国?!

于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入世谈判顺利完成,中国人就加入世贸了。

入世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确实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确实催生了食品工业对小麦的大量需求。不过让美国大跌眼镜的是,美国人期望的中国人的大量小麦从美国进口的局面并未出现。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2:37:47 +0800 CST  
中国农业的基本数据美国肯定是知道,再加上美国人的卫星天天在中国人的头上转,按道理讲美国人不应该出现这样严重的判断失误啊。

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代上台后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免除农业税。

二是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

三是对农业进行补贴,比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来一段百度来的官方八股:

从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如通过控制保护农田和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相信美国在做中国入世评估的时候,兵棋推演应该能想到中国采取的这些措施。毕竟这些措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成熟举措,而美国也是个农业生产大国,应该有类似的经验。

但是美国在评估类似措施的时候,绝想不到这些措施组合起来,会对当时的中国小麦生产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通俗地说,美国认为即使中国采取类似的措施,会使中国小麦增产,但由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即使增产也不足以供应中国入世后小麦的需求。也就是说,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美国的小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下过棋。我下棋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我曾想过对手会走哪几步棋,但是当对手真的如我所料,真的走完那几步时,我会傻眼。因为眼前的棋局并不是我设想的那种局面。也就是说我对棋局的判断,我的计算力出错了。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3:22:57 +0800 CST  
还记得前面我是怎么评价美国人的吗?我说在粮食战争之小麦上,美国算路不精而未达成目的。美国人并不真正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他不知道在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最主要因素。他把外国的经验生搬硬套在中国头上,于是悲剧了。

朋友们,你知道美国错在何处了吗?你知道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有90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经历才行。要想弄明白90年代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那就必须对当时的农村和农业有基本的认知。

我们知道,在小麦收割之后,紧接着就是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抢收之后是抢种,抢种抢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简称双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这里8-90年代农村是怎么进行双抢的,也就是为大家科普一下当时的农业生产程序。

第一步是先收割小麦,当时没有联合收割机等农具,全凭人工。先把小麦割倒,然后在割倒的小麦捆成一个个大捆子,然后两捆一组,一个人用扁担挑到打谷场上,再散开,散成一厚约十几二十公分(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接着人牵着牛,牛再拖着一个石滚子在散开铺好的麦场上轧,把上面的麦穗子压掉后,再用人工把场翻过来。因为下面的小麦还没压掉,把下面的小麦穗翻到上面来再压一遍。最后把麦秸叉走,垒成垛留作做饭烧火用。这还不算完,打下来的小麦是和小麦的苞壳混在一块的,还要在有风的时候扬场,让风把苞壳刮走,剩下干净的小麦就可以拉回家了。

这是抢收。再来说说抢种。

如果小麦收割后,这田是准备种水稻的话,首先是给麦田里放水,用牛拉着犁把田犁过来,然后在用牛拉着耙,把田里的土耙碎耙细,然后就可以插秧了。插秧之前,还得去秧母田把秧给起出来,挑到插秧的田边才可以插秧。

这是我记忆中的80年代的安徽皖东地区的午季双抢的标准的农业生产程序,如果有遗漏和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或补充。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4:56:43 +0800 CST  
90年代,本地区手扶拖拉机开始普及,所以那些用牛来干的活都开始用机器来干了。如果路好的话,麦捆子也可以用拖拉机来拉了,其他作业程序基本一样。

我为什么罗里吧嗦的说了那么一堆,就是想告诉大家在8-90年代小麦收割太费事太费人力了。而且小麦收割和水稻种植是有点冲突的,水稻种植是需要水来插秧的,而小麦收割又要求田是干的,否则小麦收割就难了。麦穗一沾上水,石滚子一压小麦就成扁的了。

因为要顾着抢种水稻,所以必须抢收。小麦还不十分干的时候,就必须收割。因为小麦收割的时候水分大,回去还得忙着翻晒。这又增加了人工。

正因为小麦的收割太费事费力,所以当时农民们对种小麦的积极性并不很大。有的时候宁愿种油菜或其他作物,甚至抛荒一季,也不愿意种小麦。

知道当时制约中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了吧。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农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从容的收割小麦,另外也对水稻种植形成冲突,所以农民们就少种小麦了。

而本世纪初,政府开始对农机具开始补贴,联合收割机开始大量出现在田间地头。大家琢磨一下,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比人工收割省了多少道程序啊,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因为收割机多,可以从容收割,就可以等小麦更成熟更干的时候收割,就省了翻晒这一步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农民们当然愿意种小麦了。我记得8-90年代本地很多种油菜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现在所有能种小麦的地方,全都种上小麦了。

正因为联合收割机的大量普及才导致了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飙升。

大家再想一下,联合收割机在世界上也不是新鲜事物,为什么中国8-90年代没有普及呢。如果那时候,政府同样提供农机具补贴,效果会和本实际初一样吗?

我明确地说不一样。因为那时候即使农民们知道有联合收割机,也不会考虑去使用它。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样,现在联合收割机一亩田几十元的费用在农民们看来已经不算贵了,省下来的时间打打零工钱都比这多得多。而在8-90年代那时候钱可是真值钱啊,农民们宁可自己多累点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就象下棋一样,你在合适的时间走出合适的招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如果时间不对,效果绝对好不了。

正因为TG在中国农业生产力即将改变的关键时刻,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才会使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6:11:12 +0800 CST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我写的东西有点虎头蛇尾,因为美国人在粮食战争之小麦篇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很大的损失嘛,只不过没有多赚到出口中国小麦的钱。

如果你有这想法就错了,我前面是怎么说的:美国人为什么会放中国加入世贸,不就是美国判断,在中国入世后,能抓住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命根子(当然不止这一点考虑),他有把握能制服中国,他才会放中国加入世贸。

可是呢,在中国入世以后,美国人期望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那就不仅仅是少赚点钱这么简单了,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

想象一下,假如你和一个人下围棋,棋到中盘,你判断你的大龙比对方的大龙气多,你比对方更占据优势,你想屠对方大龙获胜。结果两条大龙对杀,杀到快到结束的时候,你郁闷地发现,坑人的是你的气没对方的气多。你想想你会是什么心情。你什么心情,美国人现在就什么心情!一样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在粮食战争之小麦篇上的误算,就相当于美国人在中美大棋局的某一局部的形势上误判了。当然了,导致美国人输掉这一回合较量的,不仅仅是在这一地方误判了,其他地方也有。

围棋可以复盘,假如中美大棋局可以复盘的话,美国人会选择和中国人大龙对杀吗?

换个角度讲,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美国人还会在本世纪初放中国人加入世贸吗?

恐怕不太可能吧。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人在粮食战争之小麦篇上是平了局部,输了全局。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6:58:02 +0800 CST  
说几句题外话。

大家如果仔细琢磨,我上面说的80年代的农村双抢时节的农业生产程序,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岗村,以及中国大部分农村70年代末为什么要搞分田单干了。想象一下,小岗村近百人口,几百亩地,他们生产队的队长得怎么安排人手,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啊。一个生产队,在双抢时,需要有人割麦,需要有人捆麦捆,需要有人挑麦捆,需要有人把麦捆散开,需要有人打场,需要有人翻场,需要有人扬场,需要有人垒麦秸垛,需要有人翻晒小麦。需要有人犁田,需要有人耙地,需要有人起秧苗,需要有人插秧,需要有人喂养牲畜。这些事很多都是同一时间同时进行的。几百亩地,总不可能先统一割了,再统一挑到场上打掉,然后再统一犁田,统一耙地,统一栽秧吧。想一想就不可能。一个生产队近百人口,上有老下有小,有男有女,该怎么样安排才能人尽其才?!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农业生产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劳动,没办法简单定量衡量。而做不到定量衡量劳动,怎么可能让农民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劳动物有所值?!

有些人会提反对意见了,那为什么有些生产队能搞大集体能搞得比较好?在这一点上,我并不否认确实有些地方搞大集体搞得比较好,但是你得看人家是怎么办到的。人家的领导是身先士卒,率先做出垂范,苦活累活人家领导带头干。这样的村干部农民们心底服气,自然没二话讲。中国绝大多数的村干部能有这一的能力和道德水平吗?没有!

农村双抢是在什么时候,是在炎热的夏天。天气热,人又累,加上麦芒刺痒人,如果再碰上村干部处事不公,农民们会不偷懒?!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分田单干了,偷懒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再苦再累再热再刺痒人,也得咬牙接着干,毕竟这关乎自己一年的收成,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记得我小时候,农村一到了双抢季节,打谷场上到半夜才能安静下来。白天农民们割麦挑麦,犁田耙地,然后到晚上利用星光月光来打场翻场。

为什么8-90年代中国的血汗工厂会那么多,就是农民们宁愿吃血汗工厂的苦,也不愿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因为血汗工厂的那点苦相对农村种田的苦就不值一提了。

正因为本人是个80后,亲眼目睹了父母辈们在8-90年代种田的辛苦,才知道当时的农业生产方式只适合分田单干这种形式。联产承包这种改革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推动,而是农村老百姓自发的需求。

上学时书本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确确实实是实在的真理。当时的中国据大部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只适合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这种生产方式。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18:44:19 +0800 CST  
《中美大博弈》之:围剿与反围剿
观世事如棋

我们先把眼光转回到上世纪,看看这场中美大博弈发生前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北方的地缘政治压力大幅降低,由此带来的好处以及其他的好处太大了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也有隐忧,俗话说得好,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苏联这个大个子倒了,剩下的意识形态压力就集中在中国身上了。美国人收拾完以前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后,一定会把斗争的矛头转向中国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还记得前面我是怎么评论朱总理的国企改革的吗。针对有些人的反对意见,我曾说改革拖不得缓不得,原因一是即将面对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威胁,二就是美国收拾完老毛子后,肯定会把枪口对准中国人。苏联解体还没几年呢,美国的经济金融攻势就气势汹汹的来了。98年,发端于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朝香港刮来了。幸亏朱总理的经济改革已经起了成效,有了勉强抵御的的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香港在大陆强有力的支持下,反复较量历经苦战总算稳住了局势。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惨胜了,也暴漏了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对手这个事实。我们知道美国的命根子是什么啊,是美元本位制。美国不仅可以依仗着美元本位制变相收取其他国家的铸币税,更能为有意制造他国的经济金融危机来剪羊毛。但是现在在日已落帝国的回归前有意在香港制造经济泡沫的配合下,美国竟然剪不了香港的羊毛。在美国的眼中,中国人难道不会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吗?肯定的。

苏联的解体,从中得到巨大地缘政治好处的不仅有美国和中国,还有欧洲人。没有苏联的滚滚钢铁洪流的威胁,欧洲人也觉得没必要再因为美国的军事保护而忍受经济剥削了,于是欧元应运而生了。欧元的出现直接动了美国的奶酪,肯定不会为美国所乐见的。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而同年的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科索沃战争不仅沉重打击了南联盟,也沉重打击了欧元。欧元的汇率随之一路走低。

让同时代的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是,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使用导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位中国记者牺牲、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

美国的“误炸”居心险恶,一是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觉得政府软弱,希望引起内乱:二是希望屈辱让军方强硬派势力抬头,导致中国走上苏联式的一味扩军备战的道路,妄图用军备竞赛拖垮中国。

不过由于中国领导层的应对得体,没出现美国希望的局面。没激起老百姓对政府的敌意,反而激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对美国的极大愤慨,这倒是美国人没料到的。我当时在听完当时的太子——现在已经是太上喽,时间过得真快——专门为此发表的电视讲话后,对同学戏称老美又帮中国搞了一次对老百姓的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好了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对美国来说,毛子已经基本废了,刚开始货币整合的欧洲更形不成威胁。唯一对美国形成心腹之患的就是中国。美国虽然拥有超群的政治经济军事综合实力,但是对于中国却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政治忽悠或者说颜色革命肯定不行,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搞过一次,中国人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使用经济金融攻势,中国当时的经济还很封闭,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已经说明,在这种封闭的情况下,外部再大的金融风暴也难以起毁灭性的影响。军事打击也不大可行,如果把中国逼到走投无路,中国一旦发起飙来,整个亚洲东部恐怕再难有美国的容身之地。90年代的中国如果像毛主席时期一样搞输出革命的话,威力可不是毛主席时期能比的。再说,中国手中还有核弹呢。而且中国人太聪明了,可不会傻乎乎跟美国搞军备竞赛。

总而言之,当时的美国是一身的劲,面对中国的的太极功夫和比城墙还厚的脸皮,也无可奈何。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1 20:17:24 +0800 CST  
下面我问大家,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人,由你负责对中国攻击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美国如果对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直接使用效果均不理想,那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大家如果仔细琢磨我上面的话,就会发现还是有办法滴。我是怎么说滴:我说美国对付中国,如果用经济金融手段,因为中国还很封闭,难起作用。既然是你中国封闭不够开放,导致我没办法。那么我想办法让你不再封闭,办法不就来了吗!

当然了,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不可能事事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叫中国干什么,中国就会干什么,尤其是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事更不可能。要想让中国心甘情愿,就必须拿出让中国不能拒绝的诱惑。那什么东西是中国梦寐以求的呢。

有三样东西中国心心念念了太长时间。一是奥运会举办权。能够举办奥运是中华民族期盼百年的梦想。二是入世。加入世贸,中国人就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发挥自己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弥补资源和资本、技术、管理欠缺的短板。三是世博会举办权。世博会是另一个可以给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长时间多领域的大舞台。

这三样都是中国梦寐以求的东西,而且借着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借着加入世贸的机会推进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既定国策。也就是说只要美国给了中国举办权,和入世机会,你不催着中国开放,中国都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自发开放。

这中国一开放了,不封闭了,美国从中上下其手的机会不就来了嘛。但是呢,美国如果想图谋不轨,那么开放就不能按照中国的意愿来,要尽可能按照美国的意愿来,尽可能的要求中国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和程度,方便自己渗透力量,利于掌控。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08:16:33 +0800 CST  
先来谈谈入世所需要的开放。还记得我前面写的粮食战争之小麦篇吗。我什么要先写粮食战争,后写中美大博弈呢,就是想告诉大家,美国当初之所以放中国加入世贸,是因为它自以为掌握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它认为中国入世后,城市化工业化大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以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余下的耕地不足以生产足够的小麦。中国入世后膨胀的小麦需求必须依赖进口,尤其是依赖美国的小麦出口。那么美国要想控制中国的小麦进口,要求中国农业开放是必需的。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入世之路,1999年4月朱总理访美期间,中美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而正因为签署了美国满意的农业领域协议,所以美国愿意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新闻,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至于别的经济领域的开放,比如金融啦,经济监管啦,我就不说了。

至于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美国在这上面要求的开放是没什么好盘算的,不过呢,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在世界上受关注度很高,在众目睽睽之下,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掌控着国际话语权,尽管这些项目是在中国自己的地盘上举办,在举办之前和中间,中国面对美国的渗透,采取的反击也是受限制的。这样非常有利于美国在中国内部作乱。

如果仅这么做还不保险。我前面好像说过了,美国人采取了双保险的措施。一方面是利用和要求中国开放,打入中国内部,从内部搞垮中国经济。另一方面是从外部控制中国发展必须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我们知道石油被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无论城市化工业化都需要大量的石油。控制了中国的石油进口,就好比捏住了中国发展的水龙头。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石油进口有四大通道,分别是海上通道,缅甸通道,中亚通道,俄罗斯通道。石油来源分别是中东,中亚,俄罗斯。当时的中国,其中的一些通道还不存在,不过美国不难预测具体的位置和走向。知道大概的位置,就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记住这几个地方,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后来的某些战略举动。

至于这些战略举动是什么,当时美国没做,现在就不能说哈。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09:14:03 +0800 CST  
好了,我们现在用围棋的思维来代替思考一下,老美如果直接攻击中国的大龙,因为中国是个大国,内气较多,中国全力防守,美国从外部封锁攻击是杀不死中国的大龙的。那怎么办呢。中国的大龙虽长虽大,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大棋盘,盘面更大。与整个棋盘相比,中国所占的盘面就显得相当小了,所以中国的整个势力范围必须向棋盘的其他地方发展。中国如果想发展,就必须要出头。在出头的过程中,肯定会留下断点。美国如果集中攻击断点,攻击得手的话,就可以屠中国大龙。另外在中国出头的过程中,打入中国大模样范围的内部,里应外合,效果会更好,也更有把握。

我会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间或后面,详细分析美国犯了什么错,为什么犯错,我们如何理解美国现在的困境。这些问题如果用围棋的眼光,居高临下统揽全局地思考,将会非常形象,非常容易理解。你如果稍有点围棋知识,我一说你就明白了。比如,我前面就说了,老美在入世判断上犯了大错,就是因为算路不精,计算力不行造成。你老美的卫星天天在中国头上转,中国的基本农业数据你也非常清楚,但是你却没料到入世后,中国的小麦产量高速增长。就象棋盘上黑白棋子摆在那儿,你却推演不出整个棋局的正确的具体走向,难道这不是算路不精吗?!

当然了,美国犯的错不止这个,至于美国还错在哪里,留待以后再仔细分析。现在只不过是为后面分析的时候做铺垫。大家一定要仔细琢磨我上面的这段围棋分析。后面在看到我分析原因的时候才有准备。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09:48:20 +0800 CST  
如果认为面对着美国的糖衣炮弹,把糖衣剥下来,把炮弹打回去,就真的是太天真了。看看当时中美双方的实力对比,美国人占有全面的优势,以前呢还能依靠各种手段御敌于国门之外,而现在国门洞开,美国的经济金融势力直接进入你的腹地,和你做贴身肉搏,面对压倒性的优势,如果中国没有奇谋,真的是没有胜算啊!

美国当时布下这个棋局,真的是胜券在握啊。如果这个棋局摆出来的话,一百万人里面,未必有一人敢说中国能胜的。因为差距太明显了。可以这么说吧,美国有这个打算,并不是昏了头,一时糊涂做出的决策。美国之所以输了,而且输得这么惨,那是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中国的计谋比美国更高超罢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仅牛,而且牛逼大发了。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中国具体应该怎么做。首先你不能冒冒失失地就接受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权,和入世机会。尤其是入世,你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冒失地进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体系,你就会象东南亚那样,最后成为国际金融势力的洗劫对象,导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整个国家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做好详实充分的准备。还是拿前面的粮食战争举例子,在农业领域,中国的农业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粮食供给,绝对不能让美国掌握中国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要想完成这个目标,那么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以及其他各项政策配套上,要预先做好打算。前面粮食战争,我也谈到了,在本世纪初,最主要是因为农机,尤其是联合收割机的大面积普及,减少了农业生产程序,再加上政策激励,激发了农民们的种粮特别是种麦积极性,提高了中国的粮食和小麦产量。那么在入世前,就要检视中国的农机,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你不能在入世后,在提供农机补贴政策,希望推行农业机械化,普及联合收割机等农机的时候,却发现生产能力不足,提供不了足够的农机,那就出大事了。

不仅仅在农业领域,在经济的其他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再比如金融领域,银行,我们知道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业积弊甚多,问题极其严重,还有巨额的不良资产。你不能以当时的银行业状态去迎接入世后的挑战,那还不一败涂地啊。所以在入世前,要对银行业进行政策性银行业务和商业性银行业务的分离,要剥离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要强化管理,要对资本金不足的银行进行注资,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股份上市等(改革一直持续到了入世后)。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银行业不仅不能成为美国的攻击对象,还要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0:21:19 +0800 CST  
@nebin 39楼 2013-09-02 10:51:38
晕,这么快就没了?
-----------------------------
下午继续更新,谢谢关注!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1:10:08 +0800 CST  
还有国企的改革,这个是被人诟病最多的,到现在还有人耿耿于怀。说句实在话,如果当时不摒弃老国企的等靠要思想,如果不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措施,不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你怎么面对入世的残酷竞争,并保障整个经济的安全啊?!整个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从后来看,在细节方面还有待完善。这是我们回过头来看待历史的正确思路。就是这细节方面的不完善,也不能全怪当时的主政者。时间不等人啊,没时间让你慢慢细化。

至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批评就更多了。放在局部看,这些批评都是对的。但是以全局的眼光以大的时间尺度看,当时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无奈的正确选择。

总而言之,就经济方面来说,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入世做充分的准备。当然要准备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政治军事方面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只不过这些方面的准备不仅是为了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最主要的是为了应对中美大博弈这个主题。一切政策措施都要围绕赢得中美这场博弈这个中心任务进行服务。打个比方,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在开始前,要热身,然后要蹲下身子,两只手按在地上,两支脚一前一后蹬在地上,身体前倾,所有的一切就为了发令枪响,就全力以赴地冲出去。

还有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中国入世的门槛和开放的程度。门槛越低,开放的程度越低,对中国以后的应对越有利,不利于美国的攻击。反之对中国则越不利,美国越有利。要想成为有利的一方,就必须隐藏实力,进行战略欺骗。于是史上最大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战略欺骗启动,可以说得上是偷天换日瞒天过海。为什么这么讲,首先因为以往欺骗的不过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现在中国欺骗的是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的精英阶层和统治集团。第二个你隐藏的可不是小东西,而是个庞然大物,它有着十几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独立自主的军事力量。这么个庞然大物光是体量就让人感觉恐怖了,你现在要让它的实力看上去让西方相信能轻松地战而胜之,何其难也。第三就是时间长,从苏东剧变,邓定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战略欺骗可不是弄几个象章家敦这样的人多写几本《中国即将崩溃》这样的书就能办到的,这么做当西方精英们是白痴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仅有完善的情报资料收集体系,还有庞大的智库。你得让他们相信中国不堪一击才行。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3:01:31 +0800 CST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国企改革导致几千万人下岗,“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也发生在这一时期(这话是在2000年3月由李昌平提出),银行业巨量不良资产,管理混乱。总之经济难得看见亮色,基本上整个社会都在忧虑:入世后中国企业会不会被外资打败。国际上,93年的银河号事件,96年的台海危机,99年的南联盟大使馆事件,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都让中国人感觉太窝囊了——我提这些并不是说中国有意为之,而是中国的后续处理让人感觉太软了。当时也不是没有能成为亮点的振奋人心的事出现,不过都被中国有意保密了。比如众所周知的歼十首飞就在1998年,而歼十的解密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正是在中国有意无意的误导下,整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精英们误判了中国的实力。我们简单地设想一下,假如上天给美国人再来一次的机会,美国人还会如此布局吗?!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嘛。即使美国人同意这么做,也会提出高不可攀的门槛,极大地增加中国人获胜的困难。那个时候胜负就不可知喽。

我们下面来回顾一下,中国加入世贸和获得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权的过程和经历。

1999年11月11日至15日,中国代表团与美国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艰苦谈判。在谈判陷于僵局的最后关头,朱总理亲自出面,解决了分歧,达成了协议,使中美之间的谈判宣告结束。

此后,中国又与欧盟等世贸成员达成了协议,并于2001年9月13日,同最后一个提出谈判的成员墨西哥达成了协议。

2001年9月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标志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全部结束。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再过一个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998年11月,中国的大当家们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

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获得29届奥运会主办权。

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5:18:51 +0800 CST  
@setogn1110 53楼 2013-09-02 16:43:00
顶一下子,比较有水平,可惜的是没有悲溃论来的受欢迎,而且能提反对意见的人不多,所以回复估计不会多
-----------------------------
谢谢支持,现在很多人在生活的压力下很悲观,所以崩溃论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但也会有如阁下的理性人士,帖子是给需要它的人看的。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8:40:54 +0800 CST  
从时间点上看,中美大博弈是由三代布局四代操刀完成的大手笔。三代的布局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外也有表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而且拉一把困境中的毛子,在此基础了开始确立双方国境线,并和原来的前苏中亚地区加盟共和国等一起建立起上合组织,稳住了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局面。

在这里我们必须向三代表示一下敬意。应该说三代为了博弈的顺利布局是承担了历史责任和风险的。假如博弈不成功,而博弈又是由他们布局的,历史责任也会有他们一份。当然了成功了,功劳也有他们的。从1999年中美入世谈判陷入僵局,朱总理拍板,最后达成协议,看得十分明显:如果入世后经济发展得不顺利,老朱是要承担历史骂名的。我们知道历史,不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老朱也没有因此被非议。不过老朱主导经济改革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至于386,那时也没少因为国防和外交的软弱受非议。回首整段历史,大家还能在大的方面指摘他们吗?!

在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

可能有些熟悉国际政治的人就会有疑问了:1986年中国就开始了复关、入世谈判,而1991年中国就决定申办奥运会了,不过那时是申办2000年奥运会。难道说中国那么早就开始为中美大博弈布局了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啥叫博弈啊,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也就说博弈要在多方之间进行,最起码有两方展开,才能叫博弈。如果只有一方,没有对方,那比较博弈,那顶多算兵棋推演。就象下棋一样,一个人下叫打棋谱,两个人下才叫对弈。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既定国策,而复关或者说入世和举办奥运会等国际性盛会都是达成开放的手段。但是呢,一开始美国人不给你这个机会,也就是说人家一开始不跟你玩大的博弈。所以中国入世之路才花了十五年的时间,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没有成功。

后来随着局势的演变,美国人改变主意了。我们看看上面的时间表,在2001年中国不仅加入了世贸组织,而且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2001年还发生了一件震动全球的大事:美国的911事件。大家还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偶然发生的吗?!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2 19:25:48 +0800 CST  
@q397064399 58楼 2013-09-02 19:55:59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如果不重视中高端制造业只有思路一条,小日本人多地少人家是给逼出来的,小日本要是政府发展的支柱产业 例如 汽车产业 电子产业 都竞争不过一流国家的技术 只有死路一条 而今天的中国 在世界上除了能输出廉价的劳动力 还会干嘛?你可以给世界打一辈子工 欧美干爹 哪天不高兴就把你踢开了
-----------------------------
制造业问题后面会说到的。一个国家起步的必然是给人打工的,从低端制造业做起,美国也走过这样的过程,将来说到美国的历史会详细说明的。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3 08:19:30 +0800 CST  
@世界需要核平 36楼 2013-09-02 10:42:16
跟这里的崩溃论者说不通的 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
文章就不是写给自信心崩溃的人看的,我们要影响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楼主 不要二分法  发布于 2013-09-03 09:42:31 +0800 CST  

楼主:不要二分法

字数:6617845

发表时间:2013-09-01 18: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9 11:56:34 +0800 CST

评论数:277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