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地产经济

论“执一”:
暂且可以认为“执一”取自《道德经》。
魏晋时期,玄学(新道家)兴起,以《老》、《庄》、《易》三玄为本,解释名实、有无。
最后,以姚秦的僧肇法师为最后总结。

那在这里面,“执一”可以说是《道德经》最为关键的部分。
但是,从开始到最后的解释,忽略了一点,需要重新解析。

根据鸠摩罗什学派以及三论宗的基本意思,应有两个“执一”。
需要对两个执一进行意义的区别与划分。

其中,一个“一”,指“无、实”。可以称为真谛。
还有,一个“一”,指“无有关系”、“名实关系”。按说应该归位中观的“不可思议谛”。

历史以来,文化内涵以第一个一为本。
这样的思想,如果是普通宗教,问题不大。
但是,遇到实证宗教,就出问题了。
以鸠摩罗什学派的传承为例,南方传承的“三论宗”就失去了正义。
根本原因,在于佛教传入带来了实证宗教,瑜伽的流行,会导致普遍性的认假为真。
所以,过去以来,以“真谛为一”的思想就不大行,总是出错,会落入心理境界里面立足当做真谛。
所以,这个“执一”应该改为第二种。
但是,需要稍微变一下,不能说是中观的“不可思议谛”。
而是以“空有一体”为一,这样作为阴阳、事物体道理的根本,如此的“执一”。而是在此建立形而上学。
那么,因为这样的“执一”,宗教修行人士就难以再出错。则历史问题可解。
因为,所以出错,在于位置方向错误。
错误的原因,是空有对立、真俗谛对立。这在普通宗教中可行。因为真谛不可求证。
但是,实证宗教一旦出现,这样的思想就会使人落入巨大的根本性错误之中,能够毁灭文化文明的根本。
那么,就把“空与有”作为一个总体来说,讲它与世间阴阳、物理体的名实关系。
那么,因为这个关系的定位不易出错,所以“空的意思”因为包含在“空有一体”之中,自然难以被误解。

另外,从《道德经》的角度讲。
“一”指真谛,无法解释《道德经》,道理上说不清。
因为,真谛虽指常,但是并不能指运作,无法表示世间一切的本质含义,所以不通智慧、灵明。
当然鸠摩罗什学派,还有一个“空有不二”的“不可思议谛”。
但是这个中观还是属于宗教修行的思想,无法用于通俗生活。
所以,以通俗角度来讲,《道德经》所说“一”,既指空真谛,又指空有一体的形而上学。这样,《道德经》的意涵即可成立。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3 10:57:00 +0800 CST  
空有一体化:

“空有一体化”是依据有无、名实的基本概念而建立的。
以佛教为例子,讲“如来藏”就是如来藏了,讲念佛就是念佛了。
这就是偏空。
而空摄有,却也只是加上儒教、仁义道德教这些。

这样的问题在哪呢?
佛教因为其是实证宗教,所以因为空有有对立关系,无论是偏空,还是空有平衡,最后都无法挽回佛教很快变质的结果。
因为佛教变质,所以文化变质,社会跟随出现问题。

那要解决这个问题,“空有一体化”是一条出路。

“空有一体化”并不是传统的“佛儒合流”。
而是依据中观与唯识的精神,
以一心开二门,从而以二(空有)表示一切现象、一切道理的实义、真义、实质。

以念佛为例子,念佛与生活表示空有。
而这个空有,在于空有一体化的含义,这个含义是通俗学问阴阳、事物体道理(科学)的实质。
而过去的习惯是,念佛表示整个宗教,生活表示世俗,二者只有对立与合作与否的关系。
现在依靠般若中观,将“念佛与生活”一体化,从空有一体化的角度,以建立立形而上学来表示世俗现象的本意本质。表示世间万物万事运作运行的共相。

空有一体化,来自于一切现象的切面,即是一切现象的实质。以“二”为中心表示,重于“含义、智慧、内涵”。
因为现象除了是无常变化,还有含义、意思、内涵。
这个现象的意思,可以用阴阳与事物体的道理(科学)来表示。
而阴阳与事物体道理的实义,即是般若中观与八识唯识。

所以,这样的空有一体化的思想。
因为立足于“意义、意思、形而上学”,那么在整个框架上,就大概消灭了过去“偏空、空有合作”所出现的无可挽回的佛教变质问题。
能解决佛教问题,就能解决社会一贯问题。

关键点:
以“念佛”为例子。
传统以“念佛”表示独立宗教,以生活表示独立现实现象。
这个问题,就出在不能预先考察现象的无常。
正因为无常故,所以才有真实。
因为无常没有独立自性,所以必须有真实含摄,现象才能既是变化又有各种规则与含义。
这就表示,无常与常并不能真的分开独立。
所以,“念佛”与生活,本来也不能各自独立自主。

当然,如果是普通宗教,不认为能实证宗门,则“念佛”与生活可以分开。表示宗教与世俗独立分开、互相合作、互相独立的关系。
但是,实证宗教出现后,在概念上还是将“念佛”与生活独立划分,那么这个实证宗教必然因为宗教与世俗的对立,快速变质。一旦变质又很难挽回。
所以,如何化解“念佛”与生活的对立,就是解决实证宗教变质问题的关键。
现在,依靠“般若中观、八识唯识”是现象真实义的意思,从通俗角度,依靠“空有一体化”建立形而上学,表示世间现象的本质含义。
这样,因为“空有一体化”的概念,那么“空”的意思就不再被容易误解。
如此解决了宗教问题。则就能解决历史以来的社会问题。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3 18:13:56 +0800 CST  
两个分析步骤:
一、解释文化衰败的原因。
老观点,问题出在佛教。
就是因为佛教这个实证宗教。比如说,基督教,它会规定上帝不可见。先秦道家,同样会规定道不可见。
但是,佛教大张旗鼓的表示,宗门可证。类似表示上帝可见、道可证。
这个思想,不只是佛教,旧有的道教、儒教一块被侵染,全部默认认同。
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心学儒教”?原因就在于儒教自己也这这样搞实证。
也就是说,中果文化的问题,就在于“道可证”的思想。因为文化出了问题,社会随即也出了问题。

而要探讨佛教为什么会因为实证道出问题,原因就“有无之间”有对立关系。
无有就是空有,只不过本土使用无,佛经使用空。可能是当时的佛教人士认为“空”更符合意思。
有就是有名,无就是无名,取自《道德经》。
有无相生,也相克。

通常来说,我们立“无”属于独立的宗教,“有”就是独立的世俗生活。
比如,宗教上帝,世俗人文。我们中果大概就是道儒、佛儒。
这就是一个通常的概念,世界上的文化,大概都是这样。

我们从现实角度,可以明显看出,世俗与宗教有明显对立的思想,会反宗教。这就是有无对立。

那么,对于这个佛教来说,“实证宗门”就是一个表示独立的宗教内涵。也就说,佛教呢会自动认为这个“实证宗门”就可以代表全部佛教的内涵了。
再或者说,念佛也认为自己已经可以代表完整佛教。
这在“空有关系”上,就是偏空。

正是因为宗教与世俗是分裂、没有直接关系的两种对立活动,那么这个宗教因为它的“实证”,所以就会快速变质。

因为,你这个人总得生活啊。
只要需要生活,就离不开通俗法则。
那么,因为世俗与宗教各自独立的活动,所以当趋向于世俗时那个佛教就会变质。那些实证,就会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会落入人心自我之中,以意识等六识为宗门。
而如果是一般宗教,比如基督教,它只会因为世俗活动衰弱,但是绝对不会变质。
变质就会导致文化变质,会刨掉文明的根,让社会全盘衰落。

这就是中果文化,问题在于佛教。因为佛教带来了“实证宗教”的思想,又感染了道、儒,感染全体果人。
至今你告诉一个中果人,那个道不能实证,他还会认为你是傻瓜。

二、解决出路在于怎么解决宗教世俗对立的关系。
可知实证宗教之所以出问题,就在于宗教与世俗的对立性。
因为这个对立性,所以宗教会实证到错误的地方去了。
去了哪?以人心自我的心理状态以为证道。比如可能以心理的无念,以心理的无念灵知,以无念另知……等等各种自我人心的心理状态为证道。
人心自我,只是生灭变化的六识。这就是世俗心。
之所以落到这里,就是因为世俗与宗教对立,而宗教又是实证宗教,所以就实证到自我人心的六识这里。
这就是佛经所说的——认假作真。

而理性的看待这个错误。错在哪?就是位置与方向错了。搞错位置与方向了。
应该第八识是宗门,结果跑到六识里认祖归宗了。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位置与方向错误的问题。
之前已经知道,因为宗教与世俗这个“有无之间”有对立关系,所以实证宗教会极易变质。
那么,如果能将“有无对立”变成“有无一体”,那么结果是不是大概就反过来了?
那么,怎么才能将“有无对立”改成“有无一体”呢?
只有说,“有无本来一体”时,才能改变“有无对立”。

有无本来一体的道理,就是上一贴所说的。
因为一切无常,所以不可能有自性,不可能有自我独立性。无常变化而又有规则、意义,那么一定是有真实含摄。
这个真实,之不过它过于眼、色、眼识,过意、法、意识。所以根本就看不到,也不是有念无念的意识状态。
它是真实,来自真实含摄一切法,是一切的实相,它具备三自性,能变现一切,是第八识。
世间既变化又有规则,从道理上说,一定是需要“有无本来融汇为一”才能成立。
因为有无本来融汇为一,所以宗教与世俗本来不能分开。人们建立宗教与世俗本来独立分开的思想,是因为这个事情难以分解导致的。
那么,这个实证宗教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分解这个事情。分解有与无,确定有无位置与关系,。
这不就是“般若中观与八识唯识”的内涵吗?就是这些。

所以,因为有无本来一体,那么宗教与世俗也应该本来一体。

这样宗教与世俗本来一体化,有什么意义呢?
以这个一体化建立形而上学。这个形而上学大概有两点。
1、有无关系的说明。2、有无一体与有无关系,是世间知识、智慧的实义。
第一个,有无关系就是对于宗教知识的通俗性解释。以及通俗应用。
比如,依靠般若中观建立“道”,依靠八识唯识建立逻辑、形而上学、物理学等类似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第二个,这个形而上学,它是通俗知识的实义。
比如,阴阳、科学,这只是知识的表面含义。内在含义就是这个形而上学。
从人的活动的角度说,形而上学衍生出通俗学问,这是共相。我们具体的日常活动,是个相。
没有共相,无法建立原理、道理这些。没有个相,没有实践性,没有实用性,没有用处。

三、儒教费拉化是文化变质的最明显社会表现。
佛教再不济,总有人在勤恳念佛。它还在讲八识。
这是它保留它宗教性的最大表现。这也是它与儒教最大的区别。所以二者表现有不同的气质。
搞错宗门位置,又反对念佛的宗教人士,全部属于儒教。
所以,叫做儒教费拉化。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4 07:54:00 +0800 CST  
西方的数,并不是来自于“阴阳”。而是来自“事物体”,因为事物体有物体与几何,所以才有数学。
当然我们可以与莱布尼茨一样,认为是力(二分)产生了形态,进而产生数学。
但是,若猜的没错,这确实应该是受到中果文化的几分影响导致的。
而就西学而言,形态来自于“体”的概念。
体来自本体。
西式的数理,也是依附于“体”这个概念而产生的。

中果历代研究易学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办法推动社会前进,反而越来越费拉化。
原因是把根本丢失了。

果观的人,因为其唯物、共产注意影响,可能很容易落入逻辑形式主义之中。
当然这有长处,比如美国发明一个东西,我们偷过来能率先应用。
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社会呈费拉化?
因为没有根本。以形式主义(包括纯阴阳文化)、唯物论为基础。
那么,越是搞发展,社会越是不平衡,社会心理越是失衡。

正确并不是说在某一面很尖刻、很锐利。
我们看,美国的文盲或许比我们都多。美国也没有应用二维码付钱如此便利的东西。可是美国是世界的支柱。美果有大量的基督教徒,有深厚的保守思想。产生了平衡。


从一个个人的角度说。
那些形式主义、唯物论者,全部都需要立足于“聚集”思维。
所以,他们的起步就需要集中资源干某事。
其实,就是持续的在维护阶级社会。
而一个人两手空空,没什么资源,该怎么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或者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甚至说,一个人处于地狱,一直在受罪,该怎么才能脱离?
这就是需要关于“内生”。
那个形式主义、唯物论,是外缘聚有。
这就是两种不同思路。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4 11:39:17 +0800 CST  
还是要回到一个老话题。
逻辑为什么不能导致发展?形式主义为什么不能推动社会前进。

对于事物的可分割性、无常性,我们都会认同,并不会反对。
但是事物的出现,却并不是因为社会中有一个天然存在的阴阳之力的作用产生的。
因为这个阴阳之力,你怎么解释?
怎么样的阴阳之力,可以是事物新生?
力的开始在哪里?力学从哪里建立?

所以,为什么阴阳只能是关于表面的本质。你无法探求它,探求它,会发现迷茫了。
所以,阴阳之力无法真正解释事物的形成。
它需要依附于一个真实义,才能成立。
这个真实义,就是这个阴阳的产生,它离不开人。
因为人的行为导致了阴阳力变化事物。
人的什行为呢?人遵循于道的行为,所以产生了阴阳效应。
那也就是人因为来去了名实、有名无名,因为这个行为所以产生了“道”,这个道呢以阴阳之力运作而表现。这样事物就新生了。这就是发展是怎么来的。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4 12:00:00 +0800 CST  
内生虚无又慢,所以先去搞(偷、抢、聚)资源再说?

有感于这个问题,所以想到很晚。
不能说有了明确的解析,但有一些想法。

我想,人的困惑,是来自对于事物的相通性的迷茫。
一、关于阴阳
以阴阳来说。应该困惑的是,如何切入阴阳,以及阴阳这个思路到底如何。我觉得是这两个问题的阻挡,导致人在面临困境时,不会想到“内生明”,而是首先想到如何聚点东西为我所用。
这也就是说,人们虽然可能大概知道“内生”是存在的,但是觉得又远又难,真不是大众口粮。还是直接搞点东西比较稳妥。

我们说阴阳,可阴阳并不是直接描述事物的。
直接描述事物的,是“相”。
比如说,相片,一幕一幕,时间过去……这都可以表示相的基本意思。
相还可以解释成“表现”。
根据事物既是无常又呈规律,那如果用相表示的话,可以分析为“事物相与本相”。
我们一个人,3岁与20岁与80岁,心态形貌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但是是一个人,这就是相的转变。
我们,前五分钟愤怒的是我,后五分钟高兴的也是我,我就是相。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建立相学。
追求向好,可以表示为相的转变。可以叫好相。
最好的相是“本相”。因为不是无常相的相,所以没有缺陷(不是无常)的相。当然就称为一切相的好相。

因为有好相可求。那么,就需要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在本相与相上建立有无转动法则。
有无,就是有无两极、两翼。靠这样的方法,到达本来无极的太极。就是中观。

所以,阴阳表示极,极就是极端。极端表现。
因为是两端表现,所以需要来回运动。这样运行前进。

所以,阴阳能行的通,在于因为那个一,划分两个端极来表现。阴阳就运行了。
这阴阳,它从方法论而来,依据有无法则,所以因于人。因为人的表现与变化,展示现实社会自然阴阳的变化。
所以,因为,阴阳有理有据,可行可实践,那么人就有“内生性可寻觅出路”。
二、科学
科学对于对于普通人的困惑,就是如何能够摆脱唯物注意。
比如说,一个铁,我们直接想到的大概就是如何使用它展示作用。
因为这样,所以容易陷入唯物注意。只要陷入唯物注意,一定会接着陷入阶级社会。因为,大家都想着如何去搞资源。那么只能是弱肉强食,形式集团式压迫。


还以“铁”为例子。
铁划分两部分,一个是铁体,一部分是铁的性质、作用。

这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学以及科学的建立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科学,就是关于体的学问,以及原理,等等。
所以,科学的建立,首先是立足“本体”。

我们说,事物既是变化又有规则。
从体的角度说,分本体与事物体。
什么是本体?什么是事物?
本体,就是一切的本来体。而一切(一切体一切表现)是性质与作用。

这个本体,叫第八识。六根六尘六识系统,是性质与作用的显示。
本体与性质作用,加一块,本来一。叫做一心阿赖耶识。如佛经说,不生灭与生灭和合名阿赖耶识。
由这个阿赖耶识一心,划分为本体第八识,以及性质作用五蕴十八界。

所以,形而上学是研究关于“本体以及本体如何表现性质与作用”的。

1、关于种子与原子。
原子不能说就是种子,但是是因为种子才有原子论的概念。
一个物体,因为它里面的原子分子这些,所以才有这个物体,又因为这个物体所以又一定程度的性质与作用。
而本体,含藏一切种子,所以是完美的体。所以,必然无法能够看到,它也不会有迷茫但也不会有所谓觉悟,能因于业风吹动种子现行,变现一切。形成五行十八界的运行。这就是圆满的性质。
二、怎么解释聚合
唯物的表现,就是迷痴于“聚合”,以聚合的思想为宗旨。
因为觉得,搞些现成的资源,聚合一个东西来使用,是最快最实用的。

首先,聚合是因为性能缺陷,才需要不同物体不同性能,配合一块形成一个新物体发挥作用。
聚与合的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
所以,聚合是一种外在表现。
也就是说,从业风吹动建立意根,然后长养诸根,再需要摄取六尘,然后六识不断分别六尘万法。
这个逻辑过程,就是一个外在表现。
这个表现是本体的性质在作用。

那么,物体首先依据体的概念而建立。
其次,物体是可变的可分割的,并且性质作用值在持续变化。以及内部原子分子在持续变动。遇到环境变化,物体会变形、变性。

这就是说明,物体以及其性质作用的道理。不能离开形而上学而纯粹独立的单独解析。若单独解析,则科学必然停滞。并且会陷入旧有的形式注意之中。
而事物体以及其性质作用,只要能以形而上学为依托,则科学就会进步。
这样,就像是科学的推进有了轨道可循。剩下的就是积累。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5 11:49:07 +0800 CST  
关于念佛的心得:
一、命运可以改变
命运之所以能够改变,是因为一切法唯识。
最表面意思可以解释为,随着认识的改变能够改变。

我们对于命运的认识问题,恰恰总是以既定的命运概念来认识命运。
比如,很多人告诉你,因为你前世做过什么善,然后今天有什么善报。
这种说法很有问题。
当然,不是去否认因果,而是如此认识因果有问题,
因为因果如何走,并不会因为社会既定的道德概念得出一个什么善报。
也就是说,靠社会道德概念确定不了因果。
以《了凡四训》来说,这个袁先生就搞错了。我这里不再批评,而是说无法靠既定道德概念确定如何是善如何是恶。对于人性来说,往往容易是社会统治思想的反映。
所以,要找到能够确定的概念,依靠这个确定的操办事情。

这个确定的概念,就是事物如何形成的概念。
因为,人们所说因果,无论多么复杂高深,无外乎理论核心是“解释事物如何形成”的。
我知道佛教问题很多。来自它陈义太深。直接跳到了形而上学、普通宗教的前面。所以,自然容易疏远基础通俗的东西。
以梁武帝来说,他还搞了一套“梁皇宝忏”,最后窝囊的死去了,南朝也从此衰败了。
追究原因,我认为就是不能首先立足于通俗、基本的东西。沙堆盖楼。

历代念佛的很多,但是改变趋势的没有发生。说明有结构性问题。
所以,我越来越对于佛经上看似“佛儒合流”的说法和解释起疑。那些看似很像儒教的,不能用儒教的概念去认识。

所以,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推荐使用“念佛+《鬼谷子》”会比较好。
念佛的基本意义在于念道。但是它既比念道方便,又更加给力。
所谓念佛,基本意思代表“念空、念无”。
这个《鬼谷子》的阴阳,表示“念有”。
这样有无转动。它就会产生运转之力。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反观往日出问题者,是因为不能拿捏基本的“有无关系、有无概念”。多把有搞成儒教,多把无当成纯粹的唱佛号、唱文字。
这样的效果,不是说不行,临终的时候大概能派上决定作用。
因为基本概念错误,效果就会在比较远的阶段发挥。
如果基本概念越趋向正确,效果就会在越近的阶段发挥。
世间知识也是致力于改变,它的长处就是近。人们始终无法改变,其实是对于世间知识认识不足导致。
那么,直接以本质的概念来应对远近,就比较好。而宗教本身往往擅长比较远的阶段。

所以,命运改变并不稀奇。在于能够用超越时空的做依托。
念佛就比较好。因为佛表示道圆满。与单地一个道不是一个级别。但是二者属性又一样,都可以说属于道。那么念道念空,不如念佛。只是需要用道的概念念佛。

二、解析有无
总的道理上说。
改变,是因为遵从了有无互相推动、互相照应的方法。所以才能改变。
般若波罗蜜,主要就是讲“空有二谛”。讲空有关系。
大智慧到彼岸,可以方便说成“识别到彼岸”吧。
识别到彼岸,依据的就是空有二谛的概念,运用空有转动的法则。(当然要表现为六度)。
它搞这个大智慧是这个路径,我们搞小智慧大概也是类似的方法。
《鬼谷子》这本书好在哪呢?
有面在讲阴阳,而不是讲一堆仁义道德。仁义道德也是依据阴阳而建立的。不如直接抓阴阳。
在“本经阴符”里有讲仁义人心的。所以,不需要搞儒教。
三、关于念佛
念佛,通俗意思是“归命佛”。
而探求这个归命佛的意思,它来自于“一切法唯识”。
所谓念佛,就是“念一切是佛”。含有“念一切法即空”的意思。只是比这个更好。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6 01:22:57 +0800 CST  
因为美元开始上行。双方不可能缓和了。
美元下行,双方和解不了,就是真撕破脸了。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6 08:28:41 +0800 CST  
关于最近的上饶事件。这是小趋势。
走觉得还是观注大趋势比较好。
因为大趋势,就是西北来的挡果要跟美帝干仗了。
这就是历史重大机遇、重大转折。
说是挡果差,但是还是比老蒋的民果强。
你看,民主派多房多。活在他们下面,底层真进地狱。
挡果多少还能为底层搞点饭吃。
虽然土帽,但是具备民族性。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5-16 08:35:19 +0800 CST  








楼主 财富中国Z  发布于 2019-08-17 10:39:01 +0800 CST  

楼主:财富中国Z

字数:446817

发表时间:2018-04-04 02:48: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21 13:53:29 +0800 CST

评论数:167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