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规划:专注做超市、便利店,在60岁之前赚到1亿元

在大学里,马云认识了很多朋友,后来阿里巴巴最初跟马云创业的18个元老,有几个就是他的学生和同事,如周宝宝、韩敏、周悦红、戴珊、彭蕾等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

1994年,30岁的马云和朋友在杭州注册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这次创业马云是兼职做的,虽然做得不成功,但马云已经锋芒毕露,第一次创业就敢挑战当时还没出现的全新领域,相比于许多在传统成熟行业创业的人,马云光凭这一点,至少要领先95%以上的人。

1995年,马云辞职离开大学。辞职后的马云开始全职经营翻译社,翻译社在实现了盈利之后,业务也逐渐走上了正轨,这之后,马云就放手给翻译社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打理了,他就不再具体管翻译社的事情了。海博翻译社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如马云当年所愿,已经是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

海博翻译社赚钱了,马云又为什么不做了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马云有了更大的梦想,他觉得做翻译社格局太小了,做得再大,始终都偏安一隅。故事到了这里,可以说马云已经领先99%的创业者了,许多创业者做一个项目赚钱时,无论如何只要还有钱赚,基本都是不会放弃的,而马云不一样,他的战略格局非常大,很清楚翻译社只是小生意,只不过是自己的经商道路上的一次牛刀小试。

1995年年初,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是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虽然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杭州方面也开始动工,但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国这家投资公司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

杭州政府于是派马云去美国和这家公司谈判,马云到了美国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诈骗,这家投资公司只是想骗政府的钱,后来马云机智地逃脱了。在美国,马云顺便去了西雅图一家电脑公司,第一次接触电脑和互联网。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马云根本不是什么屌丝,在那个年代那个年龄,有能力代表政府去跟外国公司谈判,又有钱坐飞机去美国,怎么说都已经是成功人士了。

回国后,马云开始互联网创业之旅。马云首先做的是中国黄页,当时大部分人连互联网都没听过,马云就确定未来要这行,可以说是非常有眼光的,行动力也非常强,一点都没有迟疑。要知道,当时中国连互联网都没有,马云做的中国黄页,必须要用快件寄到美国,由美国那边的技术人员将信息录入网页,然后再将网页的实际图片寄回国内,马云拿着图片给老板看,老板不相信的话,马云就让老板打美国公司的电话,问清楚问明白后再付费。很多人都说马云是骗子,因为他们根本连互联网都没看见。

到了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线,马云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中国黄页是可以挣钱的,他找来一台486电脑,从杭州拨打长途电话到上海接通互联网,再通过网络将美国网站上的照片传到电脑上,因为网速的关系,这个过程一共花费了三个半小时。但是当照片终于出现在电脑上时,马云热泪盈眶,他终于能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可想而知,马云做的中国黄页这种商业模式有多超前,绝对是领先当时绝大部分的创业者。

在成功发布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关注,到了1997年年底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做到了700万元。马云的这一次互联网之旅可以说做得很成功。

1999年3月,35岁的马云正式辞去外经贸部的公职,和18个合伙人凑够50万元人民币创立阿里巴巴。这时的50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马云有强大的号召力召集一群精英创业,足见他非常厉害。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不多阐述了。

可以说,马云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良好的家庭环境、个人的奋斗和大时代背景,几乎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这绝对不是许多狂妄的创业者可比拟的。许多人甚至连马云的传记都没有读过,就扬言要超过他,实在是可笑之极。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6 11:01:09 +0800 CST  
楼主我阅读过几本马云的传记,和马云做了对比之后,发现自己确实实力不够,根本无法和马云相提并论,因此也收起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的妄想,最终选择超市、便利店这个传统的行业,希望能潜心下来在这领域上有所斩获,如果有幸能实现赚一亿人民币的目标那自然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说明我确实没能力,今生今世也没什么遗憾了。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的这个目标是考虑了很久才定下的,并不是王健林说的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一亿,而是计划花费三十年来实现的。很多网友质疑楼主我这个目标,因为现在我很失败,也就不反驳了,而是希望在未来能用实际行动和效果来履行今天的决定。

事实上,我周边很多人也觉得我不适合做生意,主要是因为我是稍微内向的,喜欢安静,平时很冷漠,因此许多熟人都建议我去找一份工作,认为这样比较稳妥一些。但我并不这样觉得,我认为做生意的人未必要口才好、善于与人交往,关键是要沉着冷静并且有强烈独立思考的精神。换而言之,我喜欢安静、不喜欢结交朋友的个性更不适合职场,因为职场通常是要拉帮结派的,比较孤立的人是很吃亏的。

我之所以坚持要创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希望不负平生所学,平时我总喜欢看成功企业家、政治家的故事,喜欢研究成功的战术战略问题,在公司里我觉得根本无法施展我的想法,感觉很受压制,而独立创业我则可以自由决定该走哪条路,如果走错了走不下去,那就说明我确实不行,到老了也就不会感叹我怀才不遇,而是我真的无才。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6 23:40:27 +0800 CST  
帖子发布后,有网友质疑楼主这个目标太空泛了,认为应该设定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其实前面说的赚到一亿人民币是我未来30年职业规划要实现的目标,当然不能就这样画一个遥不可及的大饼,然后又像以前一样荒度时光,因此我也认同网友的看法,于是我又在这个大目标下面定一个个小目标,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总共有30个周期。未来的日子里,我不管做得好不好,顺不顺利,都会一直在这个帖子里更新,希望能够得到网友们的监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鞭策我要不忘初心,时时刻刻要牢记当年的我设定下的这个远大的目标。

那么我的第一个小目标周期就是2018年,从今年1月20日我进入深圳龙华区观湖街道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当营业员开始,一晃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在看关于超市、便利店的书籍和文章,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和百家号发布自己原创的一些文章,吸引别人的关注,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行。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7 09:52:53 +0800 CST  
在这里,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所在的便利店的一些情况。听店长说,这家便利店的月租是3800元,面积是90平方米左右,其中营业面积80平方米,另有一个小仓库和厕所。营业时间是24小时制,全年无休,2018年春节时除夕、初一我有上班,第一次在工作状态中度过春节。这种情况在零售行业很普遍,每当过年过节,其它人放假,而零售、餐饮业则迎来旺季,不仅没放假,而且更忙。

我们店定编员工是4人,工作时间分为三班倒,A班是从8点到18点,B班是从12点到22点,C班是22点到第二天8点,当人数不够或有人休息时,工作时间就分为两班倒,A班是从8点到20点,C班是从20点到第二天8点,所以一个班次的时间是10个或12个小时。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货架、补货、收银、打扫卫生、做熟食、检查商品是否过期等,都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因此一天下来不会很累,有空的时候可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偷懒一下。另外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具体上班安排由店长排班,休息时间不确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有可能。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7 10:37:29 +0800 CST  
接着我再说说我们店的一些运营情况。以最近2018年3月份为例,这个月还差几天就结束,我从便利店收银管理系统上查询得知,一天的营业额是三四千元,有一半左右天数是三千多的,另一半天数是四千多的,一个月的营业额大约是12万元,毛利润率是21%左右,毛利额大约是2.5万元。便利店里面主要卖饮料、零食、熟食、烟酒和一些日用品,其中销量最大的是烟,占销售额的比例是30%多一些,但利润最低,平均只有10%左右,而饮料、零食、熟食等其它产品的利润则比较高,一般是20%-40%。

成本方面有4个员工的工资,有一个店长和三个店员,店长工资是5000元左右,店员一个月是3500元左右(工资实发数额没这么多,包括五金一险、保险等开支),水电费大约3000元,租金3800元,报损算1000元,设备折旧费算1000元,然后便利店的净利润=25000-5000-3500*3-3000-3800-1000-1000=700元。另外加上一些陈列费、广告费等其它收入一个月算两千多,也就是说这个便利店的纯利润是3000元左右。

那开这家便利店需要多少成本呢?装修费+设备费+转让费+房租+办证杂费+首批进货费等费用,总共约40万元。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8 05:24:21 +0800 CST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可能会产生疑问,什么,投资40万,公司每个月的纯利润竟然只有3000元,根本就不赚钱啊。没错,这家便利店确实不赚钱。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家便利店是公司的直营店,目的是起到门面展示的作用,平时有加盟商来公司总部考察时,公司的员工会带他们来这里参观,同时这里也是新员工、加盟商的实习场地,公司一般会让加盟商来这里学习两天,新员工则是两天到一两个月不等。

从上面的成本开支,我们就可以看出,开支太大了,如果是个人经营的小店,只要控制一下成本还是有钱赚的。怎样控制成本呢?首先是人员,因为我们要24小时营业制,所以需要四个员工,而一般的夫妻店只需要两个,一天营业16-20小时即可。我来了两个多月,大约上了一个月夜班,从晚上10点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就发现从凌晨2点到6点这段时间基本没什么顾客,一般就只有不超过十个人来购物。如果想要省成本,那么一天就可以营业20小时,剩下4个小时休息,不仅可以省下员工工资,还能节约水电费。第二是损耗,这家直营店由于要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所以有一些项目是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如蒸包机一天才卖出十多个包子,关东煮一天都卖不出几个,进口食品一天也卖不了几件,但由于要把店面做得好看一些而保留这些产品类别。如果是个人小店,完全可以把这些不赚钱的项目砍掉。第三是水电费浪费,由于都是员工在做,所以谁都不会去节电省水,反正花掉的钱又不是我的。第四的工作态度敷衍,有顾客来了,咨询哪些产品有没有货或者好不好用,员工很多时候懒得管这么多,经常说不知道不清楚。这也是很正常的,员工不可能有老板那么积极热情。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8 06:23:28 +0800 CST  
那正常情况下,开一家小超市、便利店能赚多少钱呢?楼主问过一位附近加盟这家公司品牌的便利店店主,他说他的店铺面积大约40平方米,一个月租金1500元,转让费4万元,加盟费是3元,总共投资25万左右。这位店主是和他的老婆一起做的,日营业额是3000元左右,毛利率是23%左右,一个月毛利是两万左右,扣除各种成本后,一个月两人能赚一万元,相当于是赚自己的人工费。

后来楼主也问过几位开超市、便利店的同行,一般夫妻店一个月都能赚一万块,主要成本就是铺租、水电费这些。

我当时选择进入超市、便利店这行时就考虑过这一点,万一以后做失败了,那么就开个小店,一个月赚几千块过活。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8 06:36:53 +0800 CST  
3月28日,公司举办了一场新员工培训大会,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中间12点到下午1点半休息一个半小时。早上部分是由董事长代鸿昌亲自给我们讲关于企业文化的课。在这里,为了网友更容易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公司叫深圳中业爱民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深圳龙华区观湖街道,目前主要在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开展业务,拥有员工三百多人,连锁便利店8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加盟店,只有十几家是直营店。现在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状态,一个月能增加十几二十家加盟店,估计今年就能突破1000家便利店。

在培训现场,代总首先作了自我介绍,说是河南人,1983年出生,15岁时就出来工作,2002年年底从老家河南来到深圳,2003年,他在东莞塘厦镇一家超市做搬运工,后来他转做业务员,到了2006年,他在塘厦开了第一家中业爱民店铺。2011年,他和哥哥、姐姐凑齐100万,注册成立了深圳中业爱民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建立配送中心。代总讲述当时的困难,说配送中心一开始管理混乱,每天只能出货8000元,最终导致大量货品过期、变质,多次原封不动地退回给供应商,致使被供应商取消合作,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后来经过改善后,最终把问题解决。

然后代总介绍了公司的理念、愿景、口号、使命等企业文化,阐述了中业爱民这四个字的含义等内容,激励底下的新员工要努力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

到这里,我虽然觉得代总有点像背书式地介绍公司和自己的经验,但觉得他的故事还是挺鼓舞人的。应该来说,他的故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普遍的创业者经历,就是从小家穷,然后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最后潜心耕作,不断做强做大,最终成为大企业、大品牌。从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他就进入超市工作了,算下来他已经整整在这行摸爬滚打15年了,终于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一个穷人逆袭的传奇故事,对很多穷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9 06:28:25 +0800 CST  
吃完饭到了下午一点半,公司给新员工每个人发了一份文化考试试卷做测试,要求是及格否则要重考并且推迟一个月转正。拿到试卷我一看题目顿时蒙了,第一大类题目竟然是填空题,要求填写刚才代总在台上讲的什么理念、愿景、口号等内容。刚才我虽然有在本子上记笔记,但只是马马虎虎地记一些关键词,如何做得了。更重要的是,整张试卷就像小学初中的应试考试试卷,都是一些背诵的题目,根本就不要求答卷人有自己主观的观点。

惊愕之余,我还是认真把试卷填完了,马上对这场所谓的培训失去了兴趣,更加坚定我要独立创业的念头。当然,我也知道,从公司角度出发,要把三百多个家境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追求理想等不一样的员工组织起来肯定需要一套企业文化和理念。这套企业文化不管如何制定,肯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员工,因此有很多员工觉会这些东西很无聊,根本就是在瞎扯。
小编曾经去过一家公司,它的企业文化其中一条就是感恩,说要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同事给予我们帮助,公司为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国家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小编当时就嗤之以鼻,认为这简直就是白痴规定,心想我来公司工作,只要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和同事和谐相处,按时领工资,这就已经足够了。感恩?开什么玩笑?工资又不高,到哪里都可以找到的工作,有啥值得感恩的?

事实上,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的信仰、理念、精神、梦想等企业文化,基本都不感兴趣,一般都是敷衍应付。很多人都认为,谈这些与我何关,谈这些能增加我的收入吗?因此大部分员工对公司并没有什么忠诚感,哪家公司的工资更高、待遇更好,随时都可能换工作,对于这些很难产生兴趣,他们更在乎的是怎样能够多拿一些钱。就以业务员为例,他们自然是希望多跑业务,多拿个几千块钱提成,根本就不想听老板、高管们在台上啰里啰嗦喋喋不休谈这些没用的。

从老板、高管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是必须的,特别是企业要做强做大,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使命、荣誉感等软实力,只不过员工们也不傻,他们更多的是在乎究竟到手能拿多少钱。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9 09:28:17 +0800 CST  
楼主我作为一个思想很独立的人,自然就更不可能接受公司这些价值观。其实在高中时,我的思维就相当独立,喜欢用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衡量这个社会。记得当时考试时,有时我明知道正确答案要选什么或填什么,但我仍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即便分数少一些也在所不惜。特别是语文试卷的作文,我更是喜欢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根本就不管阅卷老师会打多少分,就算是零分我都无所谓。那时我的思路很简单,心里不认可老师凭个人的感觉来给我的作文打分,认为写文章肯定要写有独特见解的内容,人云亦云地写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下,楼主并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做事。就比如登山,很多人喜欢结群结队去游玩,我则更喜欢一个人去未开发的地方探索,旅游也一样,我对旅行社毫无兴趣,而是喜欢一个人坐火车去全国各地瞎逛。至于价值体系,楼主也基本不受所谓的鸡汤理论影响,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一整套想法。

楼主我始终认为,对就是对的,错就是错的,并不是大部分人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布鲁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尽管当时大部分民众都认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但布鲁诺宁愿被烧死也坚决不认可这种看法,并说未来的世界会证明我是正确的。

因此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我虽然在很多家公司呆过,但始终都对它们没有任何认同感。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家公司又不是我的,就算做得再好只要有一天我没用了,还是会被踢出去。同时我也经常感觉处处受到压制,要遵守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有一些看起来是很幼稚很麻烦没什么用的,感觉根本是在浪费时间。再加上我受马克思的剩余劳动价值影响,认为公司雇佣员工只不过是为了剥削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在这些想法的作用下,我始终找不到工作状态,因此频频换工作和行业,最终现在混得很差,已经落后同龄人一大截。

为此前段时间我对自己进行第一次职业规划,发现我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傲慢的性格真的不适合成为职场人士,不管去到哪家公司,肯定都融入不了别人主导下的群体,因此最后我终于发现,我只适合独立创业,有能力我则建立一家公司来主导一个团队,没能力我会成为自由职业者,自己一个人一个月赚几千元维持生活。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9 10:53:54 +0800 CST  
我要独立创业的想法决定后,周边很多人和网友都认为我不适合创业,认为我实力不够和不善于交际。对于他们的看法,我认为在职场和创业这两条道路上都有它的难处和风险,反复比较之后,根据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则,最终我判断相对于创业,职场这个选择更不适合我,如果我在公司上班,在没有归属感的心态下,肯定不会得到晋升,到四五十岁时将面临巨大的失业危机。

关于这一点,事实上许多人也是在职场和创业这两条路上迷茫而难以选择。成为职场人士,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拿,能维持稳定的生活质量,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人觉得,在公司或工厂里上班,就像一条狗一样,每天唯唯诺诺听从上级或老板的指挥,很多时候还要面对同事和客户的刁难,干得累死累活的,一个月才能拿到几千到一两万人民币微薄的工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一定程度上,这已经成为许多职场人士的标配。很多刚进入职场的人士,一开始会觉得很兴奋,终于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赚钱自食其力了,但往往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工作越来越不顺,升职、加薪遥遥无望,每天都要做很多事,而工资却始终那么一点点,如果再抬头看看身边的有钱人或媒体中的大佬,心理的落差就更巨大了,为什么他们能这么有钱,身价几千万上亿的,活得这么潇洒,好车、豪宅、美女(靓仔)、名气等什么都有了。

而创业呢?虽然发展空间更大,能赚到更多钱,但缺点就是风险大,就像草原的狼,如果捕猎不到食物,甚至会饿死。上网搜索创业失败和结合身边的例子,就会发现很多人不赚钱甚至负债累累,最后活得更累,远远比不上正在上班的职场人士。

那究竟是选择创业还是在公司、工厂上班呢?楼主我给出的建议是,这必须还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做决定,比如有的人更愿意中规中矩地工作和生活,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在困难时希望得到同事的帮助,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等,那么就更适合成为职场人士。也就是说,职场和创业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不是说创业一定比职场好,或者创业比职场差,而是这两种选择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认为,创业比职场辛苦很多,楼主我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很多职场人士一点都不轻松,每天工作八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一天忙到玩,做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工作,还要忍受苛刻的上级和老板的刁难或者是白痴般的同事的推卸责任,工资也不多,累死累活的。就算有一些职位比较清闲,以我妹妹为例,她在深圳市区一家金融公司做会计,一个月工资8500元,一星期上班5天,一天上班8个小时,也没业绩压力,在很多人眼里,我妹妹应该是非常轻松的,工资也不错,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她经常感觉抑郁,认为这点工资在深圳买房买车遥遥无望,未来的职场生涯也晋级无望,并不怎么满意自己的工作状态。很多职位,如前台、文员等,虽然上班时间短,但技术含量低,工资低,也一点都不轻松,需要面临经济的压力和被淘汰的危机。

而创业呢?尽管大部分创业者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强度也要高于职场,但由于是做自己的事业,往往更热情更有动力,很多人并不觉得更辛苦。当然,创业者要忍受亏本的风险、失败的痛苦等煎熬,一旦创业失败,很可能负债累累、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伤,一些人甚至因此一蹶不振。而创业成功者,当事业步入正轨后,则可以把具体事务交给下属来完成,自己负责一些主要决策工作即可,甚至有人还成为甩手掌柜到处旅游。因此创业是否真的比职场辛苦,楼主认为,这个还是因人因事而异,不能简单地认为创业比职场辛苦。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9 11:59:11 +0800 CST  
回到刚才说的新员工培训,下午考完无聊的文化考试后,接下来是人事和营运部的人员在讲解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基本上是按照PPT上的内容念出来,很多人听得昏昏欲睡。然后到4点半又是考试,毫无疑问,题目和之前的类似,基本是背诵式的题目。

帖子发布后,很多网友对我要赚到一亿人民币的想法表示质疑,在这里,目前很失败的我无力也不想做过多苍白的反驳。之所以写这篇帖子,我更多的只是总结过往工作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可能减少错误。事实上,我也不是一定要赚到一亿人民币,主要就是想明确一个很具体的大目标,心里有一个梦想和方向。在这之前,我的想法变来变去,对未来一片迷茫,心里很焦虑和失落,当我写下这个目标时,意识到其实人生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工作和赚钱,这样才能维持稳定的生活,才能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才能实现所谓的追求和梦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我这样的困惑,那就是不知道未来究竟要干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马克思早就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想法、计划、理念、追求等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面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因此楼主认为,当一个人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很迷茫、困惑和失落时,那么就不用想太多了,赶紧先去赚钱吧,不要当空想主义者耽误自己。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29 17:45:16 +0800 CST  
接下来,楼主我将详细阐述一下我的计划和对超市、便利店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因为我也是刚刚入行,对这行还不大熟悉,里面有一些个人计划和见解可能会很不成熟或过于乐观,所以我希望各位朋友能提出精辟的见解和指出我的不足,在此我先谢谢大家!

楼主我制定好职业规划,确定要做超市、便利店这行,并且坚持创业后,在今年正式付诸行动,去了几家便利店、超市公司面试后,进入了深圳中业爱民连锁便利店,在它下面的一家直营店当营业员。

之所以去这家公司当营业员,我主要是考虑到创业要减少风险这个因素。很多创业者,由于盲目过于乐观,觉得餐饮、超市、网吧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低,于是贸然进入,但是往往不久之后,会发现这些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很多困难是意想不到的。而开一家实体店至少也要十多万元资金,既然已经开了,就算生意不好,那么也只能亏本坚持下去,最后负债累累。这样的例子在网络和现实中比比皆是,我就不再举例。

因此很多人建议,如果想要创业,那么最好要先去同行学习一下,比如要开餐饮,哪怕去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也好,最好要亲自做个两三个月,这样才能初步对餐饮有一个印象,如一天有多少客人,主要消费什么产品,毛利润有多少,成本有多少,损耗有多少,会发生什么突发情况要怎么处理等等。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初步对这个行业有确切的概念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但很多人因为过于乐观或者放不下所谓的面子不愿意这样做,结果草草上马,以致后面出现经营窘境乃至亏本倒闭。我认为,创业艰难百战多,对于很多职场人士,切不可把开店想得太简单和理想化,以免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搭进去。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30 10:56:03 +0800 CST  
在这家便利店呆了两个多月,让我对这行有了初步的认识,意识到做哪行哪业都是不容易的。有人认为做超市、便利店轻松,店主一天到晚坐在店里就有收入,但事实并非如此,如超市、便利店的工作时间长,往往一天需要工作十到十二小时,虽然大部分时间没什么事做,但在客流高峰时,却要忙上忙下的。以我们便利店为例,从7点到8点是上学上班的高峰期,店铺里却只有一个人,往往忙不过来,到了下午,有时也是一个人在店里,而每隔两天则要来一次货,一个人既要点货上货,有人来了又要跑去收银,如果动作慢了还要被顾客抱怨,一点都不轻松。

同时很多细节问题,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往往也是从外表上看不出来的。比如一天有多少营业额,来的主要是什么人,一个月租金多少,水电费多少,顾客有哪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店铺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营业额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一个月能否多赚几千块钱,并不是靠站在门口胡思乱想就可以猜出来的。

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楼主我觉得做超市、便利店这行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如果没能力,那么一个人守着一个小店,一个月赚几千块基本没问题,如果有能力,那么就开个几十几百家连锁便利店或大超市,每年赚个几百上千万的。在网络上,很多人认为开超市、便利店赚不到什么钱,主要是因为看到到处都是店铺转让的信息,然后误以为做这行不赚钱店主才转让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而是这些店铺到期了,黑心的店主看到店铺生意不错,于是索要喝茶费(勒索费)几千几万的,又或者大幅度加铺租,原店主一盘算,一年赚的钱岂不是全被房东拿走了,于是只能被迫转让。如果赚不到钱,没人去租店铺,市场供大于求,那房东凭什么索要喝茶费和加租?事实上,大部分超市关门、转让就是因为如此,原店主赚到钱后重新选择更合适的地方开店。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31 00:25:24 +0800 CST  
因此我觉得,创业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美好,职场人士应该冷静思考,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不仅操作起来比较顺手,而且还能利用以前积累的客户资源。

按照我的计划,4月份就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规定员工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如果顺利的话,到五月份我就可以离开。那离开之后我要怎样创业呢?

前面提到,因为之前我经常换工作和行业,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毫无积蓄,现在全部身家只有几千元现金和一台价值两千多元的电脑,总资产不到一万元。而我的计划又是创业,要开超市或便利店,在深圳开一家店铺最少也要15万元。穷光蛋的我,资金从哪里来呢,又应该如何起步呢?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创业者都遇见过,那就是资金问题,而且很多人被这个困难难住。那一般我们的资金从哪里来呢?楼主经过研究,把资金来源分为几种途径并对其进行分析阐释:

第一种,工作多年每个月省下几千上万元,日积月累,几年后存个几万几十万人民币做为创业资金。这种资金来源是最常见的,是大多数创业者的首选之路,因为如果连自己都不存钱,那么谁会借钱给你创业呢?

这种方法优点是稳妥,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缺点就是花费的时间长,要工作好几年、省吃俭用才能从牙缝里积累出一点微薄的资金,创业时会非常谨慎乃至到非常保守,一旦第一次创业失败把钱亏完,心里落差会极大,有些人甚至会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第二种,向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人或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借钱,这也是许多创业者资金来源的重要来源。应该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募集资金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意图和思路很明显就比第一种大很多,知道只靠自己的工资积累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起步创业,而且一旦创业失败,下次创业又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借别人的钱来做生意,这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也需要非常好的人际关系,别人才愿意借钱给你。但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缺点,一旦出现亏本,创业者会变成负翁,欠下别人很多钱,心理素质差的人甚至会崩溃自杀。在网络和现实中我们就经常听到某某创业者做生意失败了,结果欠下很多钱,最后和亲朋好友反目成仇,不仅没赚到钱,连人际关系都搞砸了。在这里,我建议创业者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人格魅力,就算你向你的亲兄弟姐妹、父母借几十万元来创业失败,把钱亏完了,也绝对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感觉,就算对方不说,或多或少都可以感受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别人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回来的。

第三种,找合伙人出资做生意。很多创业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会找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做生意,一人几万十几万的,凑个几十几百万来起步,又或者有人出技术,有人出金钱,有人出资源一起合作。1999年,马云就是和18个以前的同事、朋友一起凑50万元成立阿里巴巴的。

和前面两种创业方式相比,应该来说这种创业模式要先进很多,原因是能找到几个乃至几十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一起创业,说明大家彼此之间有合作和团队的精神,这正是创业者所必需的,而一般的小老板,什么事都想自己包揽,什么事都不放心让别人来做,结果不仅做不大,失败的概率也要高很多。

但合伙人创业也存在很大弊病,那就是成员很多是雄心壮志的人,都想成为团队的最高领导人来主导一家公司,结果往往公司刚做出一点成绩,内部就发生内讧,陷入争夺利益和权力的内耗。很多合伙人公司就是因为如此最后分道扬镳的。

第四种,找投资人或风投融资。这种创业模式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很多创业者想到一个自以为是的好点子好模式,但自己又没钱做,于是到处找投资人和风投。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资金来源快又多,动不动就是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且创业者不需要承担亏本的风险。

这种模式被很多创业者看好,很多人热衷于做这种创业,几乎没风险一旦成功却收获极大。但很明显,投资人也不是傻瓜,想获得他们的青睐,创业者必须要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31 08:34:27 +0800 CST  
分析完前面四种创业资金来源后,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就把第一种否认。事实上也有人建议我去一家公司努力工作,争取晋升拿更高的工资,用这样的方式积累资金。但我觉得,我已经失去成为职场人的资质,不可能走这一条路,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在公司做几年积累个二十万再来开店,极有可能把我的工作和创业热情都打磨掉。同时我也考虑到,就算我现在存有二十万元来创业,那么我开了一个小店,努力经营成功后,如果要继续扩大规模,还是必须去融资。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的目标是要赚一亿人民币,最终都不可能只靠个人的资金积累就可以完成创业的,所以我否认这个选项。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更加有创业热情,一旦在职场呆太久了,思维容易僵化,到时更难创业。许多职场人士到了四五十岁时,通过多年的工作,虽然拥有几十上百万资金,但精力和激情已经不如以往,这时再出来创业就变得更困难,可能不愿意放弃现在的高薪,可能上有老下有下压力过重,又可能不想降低生活质量。

排除第一种后,接下来我就想用第二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前文我介绍过,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其中两个姐姐在医院工作,妹妹是会计,她们一个月工资有几千块,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也有一点积蓄,如果我要开家小超市或便利店,找她们借20万来启动应该没多大问题。

但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把这个创业资金来源方式放到最后,那就是如果我实在融资不到才会找她们借钱或投资。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资金太少,她们一个月也只有几千块工资,也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最多只能借个二三十万,也只能满足前期开一个小店的需求,二,她们都不是做这行的,借给我的钱那就真的只是钱而已,没办法为我带来技术、客户、人脉、资源等各种无形的资产,而后者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程度上比资金还重要。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3-31 09:22:56 +0800 CST  
排除掉前两种资金来源方式,很明显,我更加倾向寻找合伙人和风投来投资做生意。先说说第三种方式,那就是寻找合伙人共同出资来开展业务,优点前面已经说过了,下面用超市便利店为例来详细说明。很多人也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其中有人有钱,但没时间,如很多职场人士,他们一个月有上万元工资,不想舍弃高薪工资,但又不甘心一辈子打工,也想自己独立创业;有人有钱有时间,但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做,如富二代、房东等人,他们有些也对超市、便利店感兴趣,但这行的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如选址、进货、盘点、收银、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费时费力,对于资金充足的他们,基本上不愿意耗费自己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去做;有人有技术,但资金不够,如许多在超市、便利店工作多年的人,他们经验和技术都非常丰富,但这行的工资低,他们并没有什么积累;有人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如快消品、食品厂的业务员,他们因为长期从事食品工作,认识许多行内人士,也有意做超市、便利店这行,但他们不熟悉超市、便利店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情况;有人有专业的其它知识,如收银软件设计、平面设计、营销推广等行业精英,他们在这些领域已经成为专家能独当一面,也想做这行,但却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合伙人创业机制最大的优点就是把拥有资金、技术、资源、知识、精力等不同创业条件的人聚集起来,有人出钱,有人出技术,有人付出精力来运营,最终达到1+1+1>3的效果。

除此之外,合伙人创业还有以下两个优点:

1,可以从众多合伙人处筹集资本,一定程度突破受个人资金不足的限制,并使得企业从外部获得贷款的信用增强,扩大资金的来源。很多行业,如互联网、工厂等,往往起步资金就是几百上千万,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只靠一个人的资金是无法启动的,因此合伙人创业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风险分散在众多所有者身上,合伙人共同偿还责任,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合伙人对企业盈亏因为负有完全责任,意味着合伙人都必须勤勉工作。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4-01 00:53:26 +0800 CST  
但合伙人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决策会迟滞。合伙人创业,由于大家都有股份,因此遇到一些关键性问题时,往往大家争吵不下,最终导致决策迟滞,不仅会大幅提高成本,而且还会延误战机。现代经济社会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很多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把握时机,那么等风口一过再回头来做会变得很困难。

2,利益争夺复杂,最终导致散伙。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这也是合伙人创业常出现的问题,当初千辛万苦创业时可以团结一起,但只要稍微步入正轨赚到钱后,合伙人马上要争夺利益,如果处理不善,就会闹得不可开交,最终散伙,以至于连朋友都没得做。

3,法律程序复杂,容易引起纠纷。合伙人创业,有些人因为碍于情面觉得朋友之间不用讲得这么清楚,没有签下股份、收益等协议,结果收益、亏本、退出时容易引起纠纷。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4-01 10:42:20 +0800 CST  
因此如果选择合伙人创业,那么一开始就必须把各种可能、风险都考虑到,尽量减少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伙人企业最终才能稳健成长。

在这里,楼主将具体阐述我对于合伙人创业的一些想法,但毕竟我以前没做过,前两次创业都是单打独斗的,所以想法可能会过于幼稚和不现实。有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喜欢幻想,喜欢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我不否认,但事实上,我更是一个高纯度100%的唯物主义者,因此也非常认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希望在未来能用切实的行动来践行我的想法,不断修改完善一些细节,最终创造和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的合伙人创业制度。具体想法如下:

1,建立一个核心团队,拥有一个权威最高的领导人。很多合伙人企业因为是大家合作的,之前他们是同事、朋友或亲戚,因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创业。由于之前不喜欢公司的那种上下级关系,于是在新的企业里,崇尚扁平化和民主,这样大家的关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但一遇到实质性的问题,往往争吵不下,最终谁也不服谁,很难做出决定。

因此楼主认为,一个团队必须要拥有一个最高领导人,由他(她)来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决定,同时由他(她)来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在楼主的设想里,我就必须是一个团队的最高领导人,这个团队以我为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当然,我现在实力不足,如果选择合伙人创业,我会暂时做一个小合伙人,但以后一定还是会组建一个属于我的团队。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那就是我是一个独立性、控制欲很强的人,绝对不甘心听从别人的指挥领导,宁可在一个10个人的小团队的当最高领导,也不愿意在一个1000人的大团队里当主要领导。当然,我可能并没有这个实力,那我的选择就是成为自由职业者,既不被别人领导也不领导别人。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4-01 22:54:56 +0800 CST  
2,采用低成本经营理念,坚持稳健发展。很多合伙人在创业时,往往希望一炮打响,于是在繁华地段租办公室或店铺,招聘许多员工来运作。结果事与愿违,大部分刚创立的公司由于不成熟,往往会走弯路,最后成本太高,导致亏本草草收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创业者贸然进入一个行业,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繁华地区起步自己的事业,比如做餐饮,很多人以前是做其它工作的,然后认为这行简单谁都可以做,看见别人的店铺兴隆,于是想当然觉得自己更厉害就在闹市区里租了个店铺,一个月租金上万元,结果因为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生意并不好,最后亏了几个月就关门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创业者刚进入这个行业,并不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比如餐饮,可能这个地区的人喜欢吃辣的,如果你的店铺以清淡为主,虽然自认为不错,但却没多大市场。小编曾经去过北京,就发现那里的餐饮店很多菜超咸,感觉非常难吃,而在广东,很多菜又淡出个鸟味,这就是由于地域原因消费习惯产生的区别。二是刚创立的公司,由于知名度低没有信誉,很多客户对它不信任,前期开展工作会很难。以我所在的连锁便利店为例,在深圳有成千上百个连锁便利店、超市品牌,大部分成立时间短,很多投资人不信任他们,而是会选择经营时间比较长的美宜佳、天福这些大品牌。很多创业者幼稚地认为,我做人诚实讲信用,有很高的信誉度,客户应该要充分相信自己,但事实却是客户的钱也是辛苦赚来的,他们选择消费或投资时也会很谨慎,对于创业型的公司,他们经常需要考察很久才会做出决定,如果你的公司一下子倒闭了,将会严重浪费之前的广告营销、品牌推广等各种成本。

因此按照我的设想,如果要开一家超市或便利店,那么在初期发展阶段,首选地方应该是租金便宜、转让费低的地方,虽然人流量少一些,但可以大大降低租金压力,灵活性更大。如果要成立一家公司,那么就选择在深圳租金低的办公室或工厂,因为我认为,企业的经营成本始终是要反应到产品或服务上面的,如果成本过高,产品或服务价格也要相对应提高,最终会降低市场竞争力。当然,这只是我倾向的经营理念,并不是说成本高的地方不行,而是说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在经验少、技术差的情况下,最好能够稳妥一些,以免死得太快。

过了初期阶段,企业开始进入正轨后,我的倾向是要尽量稳健发展,打好基础功,不要一下子大肆扩大规模。在超市便利店这行,许多企业就是规模扩张太快出现问题的,如日本的八佰伴、中国的新一佳等,因为开店太快,管理、供应链跟不上,加上大环境不景气影响,最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在其它行业这样的例子也到处都是,如许多工厂想做大做强,借了很多钱来投资,结果需求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而陷入窘境。
楼主 罗翊州  发布于 2018-04-03 10:48:46 +0800 CST  

楼主:罗翊州

字数:44220

发表时间:2018-03-25 14:08: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1 17:02:31 +0800 CST

评论数:5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