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春秋:读春秋 无障碍

(五)鲁国发生灾异情况
1.记载“日食”2次。第一次是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日初一,第三次是桓公十七年季十月初一。第一次日食发生后,鲁桓公娶齐女文姜,埋下杀身祸根。第二次日食之后发生的4件重大历史事件:一是郑昭公被弑,二是齐襄公杀死鲁桓公,三是鲁桓公杀死郑君子亹,四是周王室发生“王子克之乱”。
2.记载鲁国发生大水灾2次(桓公元年、十三年),旱灾和蝗灾各1次(桓公五年),火灾1次(桓公十四年)。
3.记载极端反常天气2次(桓公八年夏季下大雪,桓公十四年冬季不结冰)。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4 11:46:52 +0800 CST  
(六)重要人物死亡情况
在鲁桓公时代,《春秋》记载周王室及诸侯国重要人物死亡的人数20人,其中周天子死亡1人(周桓王),诸侯死亡13人(宋殇公、晋哀侯、晋小子侯、陈桓公、陈废公陈佗、陈厉公、卫宣公、齐僖公、蔡宣侯、鲁桓公、郑庄公、郑昭公、郑子亹),周大夫1人(周公黑肩),诸侯大臣、太子5人(宋国孔父嘉、陈太子妫免、楚国屈瑕、郑国雍纠和高渠弥)。
其中,因政变而被杀害的有5君3臣:宋殇公、晋哀侯、晋小子侯、陈废公、郑昭公、宋孔父嘉、陈太子免、周公黑肩;被齐襄公杀害的国君有2人:鲁桓公和郑子亹。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4 11:49:41 +0800 CST  
(七)历史启示
1.杀人者,人恒杀之。《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杀人者,人恒杀之。这是一种因果规律,有大量史料可证。如鲁桓公杀鲁隐公,18年后被齐襄公派彭生所杀;卫国公子州吁弑君自立,7个月后就被卫国人所杀;陈国公子佗杀死太子自立,第二年被蔡国人所杀;宋国华父督弑死宋殇公和孔父嘉,29年后被宋国人所杀;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和郑子亹,10年后被齐国人所杀……
爱敬人者,起于善心;杀人者,起于恶心。一念善恶,难逃因果。明代憨山老人在《左氏春秋心法序》中说:“善恶之机隐而彰,赏罚之权志而晦。”后人鉴古察今,应知善恶赏罚,毫厘不爽,若心有所戒惧,则远离祸难;若肆无忌惮,视生命如草芥,将不会有好下场。
2.同根相煎,为祸至深。古代宫廷内乱,大多起于同根相煎、同室操戈。如鲁桓公弑兄篡位,陈佗弑嫡篡位,晋国小宗篡夺大宗,郑国郑厉公与郑昭公等兄弟生死相争……内部不和,离心离德,手足相残,受制于人,为祸最深。自古至今,这种同根相煎、祸起萧墙的现象非常普遍,小至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于全世界,旧戏重演,悲剧不止。这种“同根相煎”的罪恶,也许是人类社会难以逃脱的宿命。
3.失信而盟,反目成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诚信作为基础,交往越频繁,签订盟约越多,越容易反目成仇。
当初,周平王与郑庄公互换人质,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但双方不讲诚信,最后周郑交恶,发生了繻葛之战。鲁桓公在位期间,鲁郑会盟会见7次,但鲁郑战争3次;鲁齐会盟会见6次,鲁齐战争3次;鲁宋会盟会见7次,但鲁宋战争2次;鲁邾结盟1次,鲁接受朝见1次,但鲁邾战争3次。最典型的是,齐国春季与鲁国在黄地结盟,夏季就发动侵鲁的奚地之战。这些足以体现了没有诚信的外交活动(会见、结盟)都是无益的。《左传•桓公十二年》说:“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如果一再不讲信用,双方结盟是没有好处的。《诗经》说,“君子多次结盟,反而滋长动乱”,这是因为没有诚信。)“会盟无信,强大纵横而弱小见陵”,没有诚信的会盟,最终的结果就是强大的国家可以随意欺凌弱小的国家。这也许是“弱国无外交”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丧失诚信,“反目成仇”便成为家常便饭。这是春秋早期国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4.邪迷心窍,财色误国。鲁桓公弑兄篡位不算,竟公然把受贿而来的郜鼎安置在太庙让百官参观欣赏,还贪图一块璧玉而把许田换给郑国,实在是昏庸无耻。宋国华父督贪恋同僚孔父嘉妻子的美色,竟然杀死孔父嘉和宋殇公;齐襄公与文姜私通乱伦,竟杀死妹夫鲁桓公,荒淫无道,祸国殃民,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财色诱人,心窍若迷,贪欲不止,万劫不复。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4 11:53:42 +0800 CST  
读春秋 无障碍(庄公元年)
第三章 兄弟异志 中道崩殂的鲁庄公
(元年~三十二年)
一、鲁庄公元年(周庄王四年,戊子年,前693年)
原文(共8句):1庄公元年春,王正月。2三月,夫人孙于齐。3夏,单(Shàn)伯逆王姬。4秋,筑王姬之馆于外。5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6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7王姬归于齐。8齐师迁纪郱(píng)、鄑(zī)、郚(wú)。
札记:《春秋》记载鲁庄公元年7件历史大事,共59字。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鲁庄公即位,文姜逃到齐国;周庄王嫁女给齐襄公,齐国开始灭纪行动。
鲁庄公元年,是齐襄公五年,晋缗侯十二年,卫惠公七年,卫黔牟三年,蔡哀侯二年,郑厉公八年,郑子仪元年,曹庄公九年,陈庄年七年,杞靖公十一年,宋庄公十七年,秦武公五年,楚武王四十八年。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0:19:33 +0800 CST  
鲁庄公没有举行即位仪式
(第1句)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庄公元年春季,周王的正月。)
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后,太子姬同继位为鲁国第17代国君,是为鲁庄公。
鲁隐公元年,没有写“公即位”,这是《春秋》成全鲁隐公“让国”心愿;鲁桓公元年,写“公即位”,这是谴责鲁桓公“弑君篡位”的罪恶;鲁庄公元年,没有写“公即位”,这是《春秋》常例。“继弑君不言即位”(继承被害国君的君位不称即位),这是因为“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先朝国君不正常死亡,他的继承人不忍心举行即位典礼)。
鲁庄公于前706年(桓公四年)出生,前693年即位,也就是14岁当国君,前662年病逝,在位共32年,享年45岁。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0:20:24 +0800 CST  
齐姜逃到齐国
(第2句)三月,夫人孙于齐。(庄公元年三月,夫人齐姜逃到齐国。)
“孙”的意思就是“逊”,鲁国避讳逃亡就称为“孙”。文姜弑君灭夫,自绝于鲁,罪恶极大,鲁庄公与文姜的母子关系十分难堪。但齐姜不是一般女子,她很有手段,将更自由地来往于鲁齐之间,继续她的浪荡生涯。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0:21:38 +0800 CST  
周天子嫁女给齐襄公
(第3句)夏,单伯逆王姬。(庄公元年夏季,单伯护送周庄王的女儿王姬来到鲁国。)
单(Shàn)伯是单国的国君,周天子的卿士。单国,是周成王之子所封的姬姓诸侯国,王畿内封国,伯爵。周庄王派单伯从京师护送自己的女儿王姬到鲁国,准备嫁给齐襄公。天子嫁女给齐国,为什么要送到鲁国?因为天子嫁女给诸侯,一定要派同姓的诸侯主持婚礼,鲁国 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齐国是异姓诸侯,因此通过鲁国转嫁齐国。 这应该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去年齐襄公因奸情败露而杀死鲁桓公,一年后,周庄王竟然让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主持其女儿嫁给齐襄公的婚礼。鲁齐之仇,不共戴天,鲁庄公怎能主持杀父仇人齐襄公的婚礼?但是弱国之君鲁庄公,还是乖乖地奉命行事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0:22:25 +0800 CST  
(第4句)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庄公元年秋季,鲁国在宫城外建造王姬的行馆。)
鲁庄公做仇人的主婚人,还要为仇人之妻建造行馆,这不是太蹩屈了吗?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2:25:05 +0800 CST  
陈庄公死了
(第5句)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庄公元年冬季十月乙亥日,陈庄公妫林死了。)
陈庄公妫(guī)林,陈桓公的三子,曾与妫跃、妫杵臼(chǔ jiù)兄弟一起杀死陈废公,为父亲陈桓公及长兄太子免复仇,后承袭其兄陈厉公妫跃担任国君,在位7年(前699年—前693年)。陈庄公曾参与鲁宋联军,两次讨伐郑国。陈庄公死后,其弟妫杵臼继位,是为陈宣公。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2:26:00 +0800 CST  
《春秋》夺周庄王“天”命
(第6句)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周庄王派荣叔前来鲁国,赏赐追加册封鲁桓公的礼服。)
当初鲁桓公弑兄篡位后,鲁桓公没有向周王室请求册封,周桓王没有册立鲁桓公,默认而已。现在,等到周桓王死了,鲁桓公也死了,周庄王竟然派人来追加赏赐鲁桓公以册命的荣宠,这是非常不合礼的。按照礼制,只能是诸侯前往京师接受册命的荣宠,而不能是周天子派人前来赐给册命的荣宠。天子赏赐的礼服,应在生前穿着,死后装殓,这才是正礼。生前不曾穿,死后才追加赏赐,这简直是一大政治笑话。
《春秋》原本写到周天子必称“天王”,但这里对周庄王不称“天王”而只称“王”,表示否定其“天”的尊贵,这相当于否定其“天子”的资格和合法性。古人认为,天子之所以称为“天子”,是因为“所履者天位也,所行者天道也,所赏者天命也,所刑者天讨也”,这些才是天子的职责。鲁桓公弑君篡国,周天子不但不能诛讨,反而追加册命,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职行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春秋》对周庄王称“王”,不称“天”,大概是表示“笔削”周庄王的“天”命,表达严正立场。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2:26:48 +0800 CST  
王姬出嫁到齐国
(第7句)王姬归于齐。(王姬从鲁国出嫁到齐国。)
《春秋》记载周庄王把女儿王姬嫁给齐襄公,还让鲁庄公为主婚人,一是突出鲁庄公“失礼”,二是突出周庄王“失命”。因为齐襄公杀鲁桓公,鲁庄公不能报杀父之仇,还要为仇敌主婚;而周庄王不能诛讨残暴无道的齐襄公,还把女儿嫁给他,并让鲁庄公主婚,实在是举措失当。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4:47:46 +0800 CST  
齐国开始灭纪行动
(第8句)齐师迁纪郱、鄑、郚。(齐国军队迁移了纪国的郱、鄑、郚三座城邑。)
齐国对纪国图谋已久,一直伺机吞并纪国。鲁桓公五年(前707年),齐国开始打纪国的主意,但鲁国一直为此而斡旋不息;鲁桓公十七年(前695年),齐国与鲁国、纪国结盟,让纪国放松警惕;现到鲁庄公元年(前693年),齐国终于向纪国动手了,派军队夺取纪国三个城邑,打响灭纪第一枪。三年之后,齐国吞并纪国。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5 14:48:34 +0800 CST  
二、鲁庄公二年(周庄王五年,己丑年,前692年)
原文(共5句):○1庄公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2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3秋七月,齐王姬卒。○4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5乙酉,宋公冯卒。
札记:鲁庄公二年,《春秋》记载5件历史大事,共50字。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公子庆父“横空出世”,文姜继续与齐襄公私通。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08:38:46 +0800 CST  
安葬陈庄公
(第1句)庄公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庄公二年春季二月,安葬了陈庄公。)
陈庄公和其兄陈厉公都是短命的国君,各在位7年,但其弟陈宣公享国45年。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08:39:12 +0800 CST  
公子庆父掌兵权
(第2句)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庄公二年夏季,公子庆父率领军队攻打余丘。)
余丘究竟是一个国家,还是邾国的一个城邑,历史并无定论,但《公羊传》、《谷梁传》都认为余丘是“邾之邑”。庆父是鲁桓公的次子,字仲孙。(“仲”为老二,庆父应该是鲁庄公的弟弟。)鲁桓公有4个儿子,分别是太子同、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太子同继位为鲁庄公,其他三兄弟成为鲁国“三桓”之祖(庆父为孟氏之祖,叔牙为叔孙氏之祖,季友为季氏之祖,因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称为“三桓”)。
今年,鲁庄公15岁,庆父的年龄应该不超过15岁,少年庆父应该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年纪轻轻就能率兵打仗,其地位非同小可。公子庆父率兵伐余丘,与鲁隐公时代公子翚(羽父)率兵伐郑一样,位高权重,臣强君弱。在这里,《春秋》暗示他将走羽父的弑君乱国之路。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08:39:31 +0800 CST  
王姬死了
(第3句)秋七月,齐王姬卒。(庄公二年秋季七月,齐襄公夫人王姬死了。)
周庄王的女儿王姬嫁到齐国不足一年就死了,有点出人意外。《春秋》是鲁国的国史,一般不记载他国夫人的死亡,这里竟然记载齐国夫人的死亡,必有特别意图。《春秋》记载鲁国12位国君242年历史,写周天子的女儿出嫁,写得最具体的,就是嫁给齐襄公的王姬。从她当初由周朝使者单伯护送到鲁国,再由鲁国主婚嫁到齐国,直到她死亡,写得这么具体,足以体现鲁庄公对仇敌齐襄公“尽礼”而对先君鲁桓公“无恩”,从而突出鲁庄公罪过之大。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08:40:05 +0800 CST  
齐姜幽会齐侯
(第4句)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庄公二年冬季十二月,鲁桓公夫人齐姜与齐襄公在齐国的禚地幽会。)
齐姜与齐襄公应该是世上最无耻无畏的奸夫淫妇。齐姜弑君灭夫未受诛讨,丈夫的丧期刚满就私自出境与奸夫鬼混;而齐襄公新婚夫人王姬刚死,齐襄公就迫不及待地与其妹文姜行苟且之事。这不是小说传闻,而是载入惜墨如金的《春秋》正史的史实,真乃匪夷所思。当然,他们的风流韵事将继续上演于春秋舞台,让后人跌破眼镜。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08:40:28 +0800 CST  
宋庄公去世
(第5句)乙酉,宋公冯卒。(庄公二年十二月乙酉日,宋庄公子冯去世了。)
宋庄公,子姓,宋氏,名冯,宋穆公之子,宋殇公之侄,宋国第16任国君,前710年—前692年在位,享国19年。当年宋穆公为报其兄长宋宣公舍子立己之恩德,临终时还政于宋宣公的儿子与夷,立与夷为宋殇公,而让自己的儿子公子冯离开宋国到郑国生活。但宋殇公即位10年以来,发动战争不断。前710年,华父督趁机发动政变,弑杀宋殇公,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自任太宰。宋庄公即位后,结束与郑国多年的宿怨世仇,宋郑和平友好10余年。但郑庄公死后,宋庄公干预郑国国政,迫走郑昭公,拥立郑厉公。此后数年,宋庄公联合诸侯征战郑、邾等国,且战且盟,大有取代春秋二小霸而为诸侯大佬之势,但力有所不逮,难成气候。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6 18:06:12 +0800 CST  
三、鲁庄公三年(周庄王六年,庚寅年,前691年)
原文(共5句):○1庄公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2夏四月,葬宋庄公。○3五月,葬桓王。○4秋,纪季以酅(xī)入于齐。○5冬,公次于滑。
札记:《春秋》记载鲁庄公三年发生5件历史大事,共39字。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周桓王死后七年才安葬,纪季携地降齐。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7 18:13:56 +0800 CST  
鲁齐伐卫
(第1句)庄公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鲁庄公三年春季正月,鲁国公子溺率兵会同齐国军队攻打卫国。)
鲁桓公十六年(前696年),卫国发生政变,拥立公子黔牟为国君,卫惠公逃亡到齐国。 6年后,齐鲁联军讨伐卫国,目的是要为卫惠公讨回政权。《春秋》不称公子溺为公子,而单称其名“溺”,一是表示对他的贬斥,二是表示对鲁庄公的痛恨。因为鲁齐本是仇敌,鲁庄公竟然忘记国仇家恨,还派兵屁癫屁癫地跟着齐国攻打其他国家。也许鲁庄公还年幼不懂事,但鲁国的辅国大臣们难道不懂事吗?可见鲁国当时一定有大内奸!当然,也可见齐国已经强大到随意使唤鲁国的程度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17 18:14:17 +0800 CST  

楼主:半床诗7852

字数:66435

发表时间:2016-04-12 0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3:03 +0800 CST

评论数:4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