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弃儿——读《宫女谈往录》看清宫逸事(长期连载)

李莲英禀告说:“京城里军机大臣王文韶来了,军机的一切信印,他全带出来了。”
老太后高兴地点点头。这就等于老太后在路途上能发号施令,调动一切了。这是件极关重要的大事。
老太后于是传谕,明天接见军机们。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5:39:50 +0800 CST  
第二天(七月二十四日),在这县城驻跸一天。早晨开始“叫起”,这是离宫后第一次有威仪的行动。这次叫起,几乎是满汉的全部军机大臣一个不缺。
这次叫起以后,王文韶连夜回京。庆王随老太后走两站,每天几次召见,后来也回京了。这是预备议和的开始。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7:41:21 +0800 CST  
七月二十五日早晨,荣儿她们随同老太后的銮驾,出怀来的西关,经宣化,过怀安县,八月初已近山西境了。从此,吃饭有地方供应,走路有军队保护,她们又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悠游自在的生活了。但风餐露宿,道路颠簸,比起宫里的生活来,当然是相关十万八千里。荣儿和娟子不禁两眼痴痴地回望着京城……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7:42:07 +0800 CST  
10、大阿哥唱戏
老太后的西行车队像滚雪球一样,由最初的三辆变为三十多辆了,当差的人也陆续添了十多个,于是也就威武起来。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老太后撇开京绥通路不走,傍着这条道走崎岖的小路。
路途上的寂寞难熬,满眼是青纱帐,无边无际。就在这万分无聊的时刻,忽然后边的驮轿里发出清脆的二胡声音,手法很熟练,听得出这是大阿哥的轿里飘出来的。随着风又飘来几句唱词:“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锋交,上前个个俱有赏,退后……”节奏鲜明,行腔吐字,一放一收,很有叫天(谭鑫培)的味道。这是大阿哥在长途寂寞中第一次发出来的声音。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7:44:00 +0800 CST  
大阿哥是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进宫的,当时大约是十四岁。他是端王爷载漪的儿子。端王爷当时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声色犬马,吹拉唱弹,无一不好。他有一个好福晋,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常进宫伺候老太后,很是得宠。说他夫以妻贵,一点也不过分,乘着戊戌以后光绪爷不得志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儿子举荐进宫来。端王亲自向老太后禀奏:“臣的孩儿可以当大阿哥。”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7:45:26 +0800 CST  
大阿哥叫溥儁,提起他来,无法夸。说他傻吧,不,他聪明绝顶。学谭鑫培、汪大头,一张口,学谁像谁;打武场面,腕子一甩,把小鼓打得又爆又脆。对精巧的玩具,能拆能卸能装,手艺十分精巧。说他机灵吧,不,人情上的事一点不通。在宫里,一不如意,就会对着天长嚎,谁哄也不听。说他坏吧,不,一辈子没做过坏事,吃喝玩乐,尽情地享受,与人无争,与事无忤,只知道缺什么有什么。说他好吧,不,一辈子没做过好事,谈不上一个好字。他一生不知道钱是干什么用的,只知要东西,下人给弄来说行。至于变卖什么时候东西,变卖了多少钱,东西买得值不值,他一概不懂,也一概不问。所以辛丑回銮以后,老太后就取消了大阿哥的名义。他出了宫,人就称他为大爷了,他将几辈子积存下的珍宝、字画、房产、庄田等,一古脑儿全卖了,当然中饱的人不止一个。他由青年到死一直是这样子。四十岁以后,由于女色、酒、鸦片,纵欲无度,双目逐渐失明了,也就更加消沉。但他从来没夸耀过自己曾经是大阿哥,也不念自己是王爷的儿子。他中年住在后海蒙古罗王府,后来眼也瞎了,家也穷了,靠从前骗过他吃过他的当铺掌柜的周济他碗热汤面,施舍一点烟灰度日。在敌伪时期,他默默死去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7:47:58 +0800 CST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在家里使奴唤婢,娇生惯养,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现在闷在驮轿里,除去吃饭睡觉以外,根本下不了地,一连就是几十天,怎能忍受住?于是千方百计地找消遣的东西。大阿哥能敲,一边敲一边唱:“平生志气运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这是弥衡击鼓骂曹,很有一股傲气。见什么唱什么,足见大阿哥的聪明。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9:05:13 +0800 CST  
一天早晨,刚上车,响晴的天气,西北风迎面吹来,很有些初秋的意味。突然,由大阿哥驮轿里飞出嘹亮的唢呐声音。小娟子机灵,马上让车夫停下车来,找到专侍太监,叫启禀大阿哥:“千万不要再吹,如果要吹,要把唢呐筒子塞上手娟,免得声音飘到太后耳朵里。”试想老太后在前面坐轿车,后面跟着个吹唢呐的,不成送殡的了吗?老太后哪有不翻脸的。幸亏娟子机灵,心眼快,免去一番大的麻烦。大阿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太后的鞭子。从此种下大阿哥对娟子、荣儿的好感。
大阿哥驮轿后添了一车,辆车,专为他装玩物。大阿哥是不甘寂寞的,一路上买的蝈蝈不下二三十个。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9:06:08 +0800 CST  
最让大阿哥高兴的是在雁北的一次驻跸。那天,天时还早,小太监由外面买进几只小鸽子来。起初不太注意,后来找开膀子一看,竟然是乌头还带有黑翅膀的。啊!这是铁翅鸟,北京没有这个品种,他惊喜了。次日在路上,大阿哥特意让小太监挎着篮子给荣儿她们看,并告诉说他让本地人去给收买些。过了些天,他又让小太监告诉荣儿她们,说这种鸽子飞起来好看,但不善飞。到现在北京还流行两句土话:“十个乌九个赖,有了一个就不坏。”这是大阿哥在西行路上嘴里虽出来的。
大清国最后一个太子,最后留下的话只有这一句,但人们很少知道这是大阿哥说的。他根本不懂当皇帝是干什么,荣儿也感到非常奇怪,真不知道老太后一定要他预备当皇帝是什么意思。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9:07:07 +0800 CST  
每当秋高气爽,蓝天上飞起成群的鸽子,荣儿就不由得想起了大阿哥,想起他的欣翅乌来。这是一个被戏弄的孩子,任凭别人来嘲讽他。而戏弄他最主要的是他老子端王。
端王处心积虑,又心急火燎地想让儿子当皇上,自己好当太上皇。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儿子究竟是龙是泥鳅,自己早就知道,正因为他是泥鳅,自己当上太上皇才更称心如意,可以为所欲为。老太后七十多了,还能活几年?但端王又自知德望不够,于是就利用义和拳扶满排外,迎合老太后的心意,结果惹下天大的灾难,这都是由大阿哥引起的。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19:08:12 +0800 CST  
11、第二次知道宫中消息
离宫那天是七月二十一日,正是皇上应该剔头的日子,但没有剃成。西行到了怀来,皇上已是头发很长、满脸胡须了,再加上风尘仆仆,显得既苍老又憔悴。大臣们对皇上礼仪周到,但是也心存顾忌:伺候好了,也不见得得脸,伺候不好,出了点漏子,就许挨宰,谁愿意承担这种干系?所以到怀来时找不到剃头匠,一直到了宣化,地方官才找到剃头棚的一个人,由溥兴领着去面见皇上,这是皇上出宫后第一次剃头。赏钱相当多,二两银子,是普通太监一个月的月钱。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22:06:44 +0800 CST  
八月初十,老太后一行到了晋北重地雁门关。这些天,老太后的心情看起来不那么紧张了。
八中联军的洋人往南到了保定,就没有再往南走,也没有进山西;往北到了张家口,也是和巡哨一样,驻两天就撤回京城了,始终没有进山西界。所以老太后在山西时,心里是比较踏实的。再说重臣也聚集到山西来了。最重要的是荣中堂(荣禄)来了,给老太后出谋划策,那是老太后的心腹,心里有依靠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22:07:31 +0800 CST  
正赶上天气晴朗,走到雁门关,老太后要歇一天,观赏一番晋北要塞的风光,这是老太后离开京城后第一次闲心游山玩水。各近臣、各近侍巴不得有机会向老太后进点心意,这就忙坏了李莲英、崔玉贵,因为各种主意必须由他们出,别人的主意当然不能算数,地方官只能乖乖地听他俩宣排。
因为塞外风大,旋风刮起来像高耸的烟囱一样,直上云霄,黄土、烂树叶子,旋转而来,她们只能扫兴而归。
这天最愉快、收获最大的是大阿哥,他和随侍他的小太监捕了十几个名叫“登山倒”的蚂蚱,非常高兴。大阿哥有一种良好的习惯,他认为好东西,总愿意拿给荣儿她们看。听别人说一声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22:08:31 +0800 CST  
八月十三日,过了雁门关。八月十五日到忻州,住在贡院内。这个地方给荣留下最深印象。
这天,荣儿突然听到一个使她震惊的消息——李莲英在廊子底下告诉她“刘祥今天来了”。荣儿听了不由得身上凉了半截。荣儿总愿意来的不是他而是别人,因为见到他她心里就发慌。在这西行路上和宫里不一样,一路上走低头不见抬头见,荣儿担心背后的人叽叽喳喳,她这个太监的媳妇实在抬不起头来。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23:01:01 +0800 CST  
小娟子是个心明眼亮的人,早就看穿了荣儿的心事,吃饭的时候,特意嘱咐她:“你可要留心,不要流露一丝一毫的不高兴,老太后眼睛特尖,因老刘来看出你不高兴,她老人家马上会猜到你对婚姻的不满,小心你的前程。要把心事压下去,打起精神来,比平常更要喜笑颜开,让老太后一点察觉不出来。这样,才有你的好处。”
荣儿心里万分感激,听完一席话,双泪落君前。天啊,明明是内心无限悲苦,硬要扮演彩旦的角色,这简直比哭还难受。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8 23:05:22 +0800 CST  
两天后到了太原,经过老太后的恩典后荣儿才和老刘见了一面,交谈片刻。以后由太原到西安,虽然在路途上有时碰头,也只能同路人一样。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皇帝、后妃们并向老太后拜贺节日。晚饭后按宫里的习惯由皇后带领女众祭祀“太阴君”。拜完了月,荣儿她们悄悄来到老太后身边。只见老太后坐在廊子里赏月,也许在思念宫里。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9 08:17:15 +0800 CST  
这时,李莲英躬身站在太后眼前,好像在回禀着什么时候事情。娟子用一只手在背后乱摆动,月光底下看得很清楚,暗示让荣儿仔细地听,似乎与荣儿有关。
荣儿细听,果然是李莲英在回奏太监刘祥离开京城的事。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9 08:19:55 +0800 CST  
李莲英先是夸赞刘祥一番,说:“奴才刘祥自从知道老太后、皇上巡幸在外,日夜忘不掉老太后、皇上对他的天恩,总想追随车驾尽一点忠心,来报答老太后和皇上。他七月二十七离开的京城,从安定门出来,自从七月二十一早晨,洋人进城以后,从朝阳门以里东四牌楼往北,包括神武门一带,全归日本兵巡逻。朝阳门以里,东四大街以南,包括重要的天安门、东华门、御河桥都归德国兵驻防。八国联军的统帅就住在中南海仪銮殿内。其他情况就不清楚了,因为城里头捉义和拳捉得紧,谁也不敢出门。有事打着旗子(驻兵国的国旗),三四个人一帮,互相证明不是义和拳。如果走单了,免不了大祸临头。刘祥他们三个人就是打着日本旗子,由安定门出来的。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9 08:28:48 +0800 CST  
“托列祖列宗的福,托老太后的福,托皇上的福,宫里头平安无事,叩拜请老佛爷、皇上万安。自七月二十一老太后启驾以后,整个宫奉敬懿皇贵妃(同治的妃子,瑜妃)的口谕,把宫苑后门的贞顺门封了,出入人等只许走顺贞门。东宫的侍女一律搬到西宫住,东宫完全由太监看守,昼夜轮流值班,不论发生任何事,不得擅离职守。各宫按卯查点人数,每天由各宫总管巡查上报,不得有误,所以宫里很整肃,没有任何事发生。叩禀老佛爷和皇上万安,奴才给老佛爷、给皇上叩头。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9 08:33:25 +0800 CST  
“二十一日上午,也就是当下朝的时候,突然从京城东南角上冒起浓烟来,一会儿一片火光,那时刮东南风,从东往西蔓延不断,离宫里很近,浓烟都呛到宫里来,宫里一片惊慌。据护军报告,说是东江米巷被困的洋人为了报复,把翰林院给烧了,往西连带了太医院,那正是台基厂和御河桥以南一带。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09 08:35:10 +0800 CST  

楼主:半床诗7852

字数:65253

发表时间:2016-03-30 06: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2:34 +0800 CST

评论数:9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