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弃儿——读《宫女谈往录》看清宫逸事(长期连载)

前言
2014年大约5月份,我在王国平《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一书中看到一句话“南师还安排人给我快递了一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口述历史图书《宫女谈往录》”,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于是便网购了一本《宫女谈往录》。
闲暇时翻阅,我深深地被书中那些“正史不收,野史亦无所志”的晚清逸事所吸引,对慈禧太后晚年的生活起居、庚子西逃的详细经过、光绪和珍妃的爱情悲剧、宫女和太监的生活遭遇等故事,书中各等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命运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可谓开卷有益,增长了见闻,引发了思考。
《宫女谈往录》是一本口述历史著作,“亦文亦史、亦史亦文”,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有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口述主角是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的一位宫女“何荣儿”,她亲身见证了慈禧和清帝国一步步地走向灭亡的历史。作者是金易、沈义羚夫妇,曾与老宫女“何荣儿”有一段亲密接触的时间,他们经常促膝长谈,老宫女把当年在清宫里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详详细细地说给作者听。经认真细致整理,于是便有这本《宫女谈往录》的诞生。
这本30余万字的《宫女谈往录》,可让当代普通人窥探清朝宫廷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和典章制度,让人感悟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意义十分深远。
读毕,掩卷沉思,我最大的体会是:《宫女谈往录》叙述的是故事(平常的宫廷故事、重大的国家变故),揭示的是人性(人性之复杂、人性的善恶),当然也揭示了清朝灭亡的一些深层原因,历史教训和现实启示十分深刻。
记得一首唐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元稹《行宫》)你也许会问,失宠失势失色的宫女“闲坐说玄宗”时,她(她们)会说起一些什么事情呢,她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宫女与国家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读了这本《宫女谈往录》,你将会有较深切的体会。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27:00 +0800 CST  

为方便读者快速地整体把握书中人物故事的来龙去脉,我尝试把《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中相关内容改编为人物传记——《历史的弃儿——慈禧侍女荣儿传》。
荣儿,慈禧太后晚年的贴身宫女,原满族旗人,汉姓何,原姓或许是赫舍里氏。生于公元1880年(光绪6年),长于一般旗人家庭,其家曾住北京西城京畿道一带。其父养成旗人子弟游手好闲的习性,喜欢提笼架鸟,吃喝挥霍,不务正业。其兄比她大10多岁,好票戏,唱黑头,花钱买脸,是个有名票友;除兄长外,还有2个单身弟弟。
一、入宫
1893年(光绪19年),荣儿十三岁那年,夏天五月节以前,由府右街南边内务府选进宫。交进宫前先学几天规矩,几天后,内务府乘其家人不在便把荣儿等30多人送到神武门外,由老太监接领过去。荣儿和另外3人被送进储秀宫(慈禧太后居住的宫殿)。进宫时,要向老太后的寝殿碰头行礼,行礼后,就算是储秀宫的人了。储秀宫要求宫女正根正派,规矩特别严。有头有脸的宫女必须是旗人,无汉人宫女。
按清朝制度,旗下人,生下来就有口粮,由都统衙门发给。旗人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若跟内务府的人有点人情的,可免到宫里当差。有的人家则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一来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节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以攀高枝,找个好波家。有不少宫女出宫后找到几等侍卫之类的,有人一提拔,不几年就可发迹。
荣儿等人给老太后寝宫碰完头后,就随太监指引拜见“姑姑”。宫中制度,宫女当上四五年,到十七八岁,就要打发走,好出去嫁人。新宫女入宫后,管上一代的宫女统称“姑姑”。专管荣儿学规矩的姑姑权力很大,可以打,可以罚。姑姑若认为宫女没出息调理不出来,就打发当杂役去。还好,这些姑姑们都是当差快满的人,急着要找替身,自己好回家,也尽心地教。姑姑有时火气非常大,动不动就拿荣儿她们出气,常常是不说明原因,就先打先罚。罚时让小宫女到墙角跪着,但一跪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可起来。因而,小宫女们宁愿受打,不原受罚。受罚时,小宫女常常哀求:“好姑姑,请你打我吧。”
姑姑所有的事都由小宫女们伺候,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一天要用十几桶水。还要全包日常的针线活。姑姑都是好漂亮讲模样的人,处处抢阳斗胜,对衣服鞋袜都十分讲究,天天地拆、改、做。荣儿等人天刚一亮就起来,深夜里才睡,日子极苦。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31:18 +0800 CST  
二、学规矩
宫中规矩特别严格,不能有半点差错。有些规矩有专人教导,有些规矩无人教,要学会“有样学样”,甚至用心揣摩,做到默契配合。宫里的规矩,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一举一动都得留心。
入宫以来,荣儿感到宫中最大的困难有三件。第一是睡觉。宫女睡觉一律不许仰面朝天,必须侧着身子、蜷着腿。因为宫廷里的人都信神,传说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里全出来到各殿察看,保护着太后、皇上和各主子们。宫女睡觉不能没人样子,否则冲撞了殿神可得罪不小。荣儿和其他小宫女一到夜晚,便提心吊胆,不知因为睡觉挨过姑姑多少次打,最终打出侧身睡觉的习惯。
第二是吃饭。伺候老太后可真不容易,从头到脚,一根头发也不许乱,要干净、整洁、利落。身上不许带邪味,更不许有脏味儿。鱼、虾、韭菜、葱、蒜,皆不能入口。若在上头当差,身上突然冒出脏味儿来,那便是“大不敬”,丢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儿的也得受连累。唯一的办法是严格控制饮食,每顿饭只许吃八成饱,姑姑用眼角一瞟,马上就得把饭碗放下。轮到夜间上夜,虽有加餐,可谁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饿到天亮。一到夏天,每人每天赏一个西瓜,可宫女忌生冷,谁也不敢多吃,站在下房的石头台阶上,高高地扔下,把西瓜摔得粉碎,让小姐妹们哈哈一笑。在储秀宫里伺候老太叫当上差,五六年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真难为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宫女。
第三是出虚恭(放屁)。不用说出虚恭不行,连打饱嗝也不行。若出虚恭,丢了差事,惹了麻烦,在小姐妹群里就抬不起头。就连主子(皇后)、小主(妃子)、格格(公主),见太后去前,也要净一净身子,免得失敬。
荣儿入宫后,发现宫里有许多令人可喜又令人可憎的规矩。比如,宫女绝对不许认字,而有的太监在宫里可以学认字。宫女有了空闲的时间,就要学做针线,打络子。荣儿在宫里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姑姑们非常的刁,她们衣服长了、短了,肥了、瘦了,都要小宫女们整天整夜地拆、改、做,做得不好就挨打。荣儿她们在残酷的训练下,都训练出了一双巧手,能做针线绝活。有时为了讨老太后喜欢,把各种彩线拿来,用长针把线的一头钉在坐垫上,另一端用牙把主轴线咬紧、绷直,十个手指往来如飞,一会儿就编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蝙蝠,求得太后一笑,有时得到太后赞赏。
事情做得不好就会挨打,但宫女一般不许打脸。大概因为脸是女人的本钱,女人一生荣华富贵多半在脸上。掌嘴是太监常见的事,可在宫女就不许,除非做出下贱的事来。“打人不打脸”,宫里严格遵守这条规矩。宫里还有“许打不许骂”的规矩。宫里头忌讳多,骂人就可能带出不受听的话来,容易惹出是非。因为不许骂,只能用打来出气了。先打后说话,这是宫廷不成文的规矩。因此,荣儿她们经常被打出许多疙瘩。刚入宫那一二年,荣儿吃不饱睡不好倒是小事,整天提心吊胆,总觉得有根棒举在头上,随时有落下来的可能。夜间睡觉不是梦见由城墙上摔下来,就是梦见掉进深不见底的进里……
清宫里有个好传统,当宫女的要朴素,说话行动都不许轻浮。要求有宫廷气派,像宝石玉器一样,由里往外透出润泽来,不能像玻璃球一样,表面光滑刺眼。荣儿她们不许描眉画鬓(除正月和万寿节外),也不穿大红大紫,一年四季由宫里赏给衣服。
宫女讲究“行不回头,笑不露齿”。脸总是笑吟吟地带着喜气,多痛苦,也不许哭丧着脸,挨打更不许出声。不该问的不能问,不该说的话不能说,在宫里当差,谁和谁也不能说私话,就像每个人都有一层蜡皮包着似的,谁也不能把真心话透露出来。
进宫的第一天,姑姑就宣布不许离开宫门一步,“离开宫门,打死不论”。谁在宫里乱串,“左腿发,右腿杀”,私自迈进别的宫门一步,“不是砍头就是发边疆”。宫女在宫里不许单人走,送东西、取东西,都是一对一对的,从没有单人离开过储秀宫。家属来探望时,都由老太监领着出入。因此,清宫二百多年,宫女很少出过丑事。
荣儿处处留心宫中规矩,丝毫不敢雷池半步。宫里的事是不关己事不开口,好多的事都是凭眼睛看,靠耳朵听得来的,从来没有人传授过。一开始,荣儿是小尼姑跟着大尼姑走,人家烧香自己跟着烧香,人家拜佛自己跟着拜佛,渐渐地学会了用眼睛说话,学会了传递信息。
宫廷里永远是安静的,不许大声说话。谁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比钟表还准。办多么在的事,也井井有条。人跟人之间,非常协调。荣儿她们还掌握了一套不喊不嚷,也不用嘀嘀咕咕的秘密传统方法。用右手两个手指头,在左手的手心上轻脆地拍几下,对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稍有一点呆、傻、痴、笨的表现,就当不了差。跟荣儿一同进宫的几个小宫女,都被打发当杂差去了。荣儿对自己的机灵感到一丝骄傲,同时对同伴的离去又感到一丝伤心、落寞。
“不该打听的不打听。闲事打听多了憋在肚子里,放屁都会惹事。”姑姑的训话一直萦绕在耳畔,让荣儿感觉内心非常压抑,有话不能说,只能偷偷掉眼泪。但几年后,就没有眼泪了。荣儿觉得宫里就像冰窖一样,让人们处处都要缩手缩脚的,就是哭瞎了眼也没啥用。几年后,荣儿终于明白了:宫里的事,有的可以明说,有的不可以明说,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表面是一回事,骨子里又是一回事。
荣儿越发感觉到宫廷里没有一点快乐。在宫廷里,人就像木头人一样,按规矩走,谁也不许差样。小姐妹之间都有个嫉妒心,总怕别人胜过自己,让自己不得脸,好像有一把鞭子在后头,随时都会落在自己身上。稍有差池,就会被取笑,甚至被打发出储秀宫。宫里头的人势利眼可大了,要是地位一低,什么事情也就挨不上边了。再也没人会给你搭桥求人情,或替你安排见家属了。
荣儿渐渐地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姐妹一样都是奴才,没日没夜地给别人支使着,别人快乐她们陪着快乐,别人笑她们陪着笑,别人不高兴,倒霉的又是她们,她们只有眼泪往肚子里掉。有一天,荣儿若有所悟,宫里头无论上上下下全是假的,像一台戏,无非就是几个人支配着一群人,假情假意地在那里演戏。谁唱得好,得宠;谁唱得不好,受气挨打。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32:57 +0800 CST  
@半床诗7852 荣儿,一个近距离触摸中国近代历史细节的弱女子,将为你打开一扇隐秘的历史窗口,让你窥见历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36:26 +0800 CST  
三、伺候慈禧:敬烟
荣儿等新宫女入宫拜完姑姑以后,都被姑姑安排先当散差。姑姑要花个把月的时间仔细观察每个小宫女的表现,看看你够不够材料当老太后的贴身丫环。经严格考核,荣儿终于被姑姑选中,可担任老太后贴身丫环,专职是敬烟,她内心感到无比的得意和荣耀。
于是,姑姑便给荣儿训话,上好敬烟第一课。
掌事儿的坐在八仙桌的正中间,姑姑坐在东上首,荣儿笔直地站在下房的当中,两手下垂,头微微地低垂着,恭恭敬敬地聆听姑姑的训话。
这时,姑姑站起来大声地说:“伺候老太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敬烟比什么差事都难当,敬烟是跟火神爷打交道的事,你掉老太后身上一点火星儿,砍你的脑袋,你洒在老太后屋里一点火星儿,你们祖宗三代都玩儿完,我也要跟你受连累挨板子。你听清楚了没有!”
听着姑姑疾颜厉色的训话,荣儿微微一抬头,看到姑姑两边太阳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吓得两跟发软,卟咚一下跪在地下说:“我全听清了,姑姑!我全记住了。我决不会给姑姑丢脸的。”
这是荣儿入宫后的拜师礼,学敬烟的第一课,深深地铭刻在荣儿的心上,让她至死不忘。
荣儿小心翼翼地诚惶诚恐地开始敬烟训练。敬烟先要准备好六样东西:一是火石,二是莆绒,三是火镰,四是火纸,六是烟袋;然后练习打火镰和点烟的动作。火镰是比小钱包还要小的东西,包里分两层,一层装蒲绒,一层装火石,包的外沿呈月牙形,向外凸出,用钢片镶嵌一层厚边,有钝刀,就用它在火石上使劲一划,钢和火石之间就爆发出火星来。火石是拿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同时在拇指和火石的间隙里,按好一小撮莆绒,这片蒲绒借着火星就燃着了。再把蒲绒贴在纸眉子上,用嘴一吹,纸眉子突然燃起火来,就用这个火去点烟。搓纸眉子是个细心的活。搓紧了,灭火;搓松了,火冒火苗子点不着烟,最容易洒火星,真吓人。为了不在这一关出漏子,姑姑还花几个月的时间手把手地教荣儿。
荣儿每天坚持训练,功夫渐渐娴熟,可是苦了她的手指头了,每天用手捏蒲绒,拇指都烧焦了。因为她时刻谨记姑姑的教训“烫死也不能掉火星”。后来荣儿前后七八年伺候老太后,从来没出过错,内心非常感谢姑姑。
老太后不喜欢吸旱烟(关东烟),饭后喜欢吸水烟(南方进贡来的潮烟)。老太后喜欢用一种“鹤腿烟袋”的吸烟,烟管特别长。老太后坐在炕上,荣儿托着水烟袋跪下,把烟管送到老太后嘴里,老太后根本不用手拿,这个送烟的火候最难掌握。烟锅是两个,事先(前十来分钟)把烟装好,吸一锅换一锅。
荣儿是站在老太后左手边的敬烟近侍,站在右边的宫女是敬茶的春苓子。她们分工明确,彼此照应。她们距离老太后两块方砖左右的位置。老太后随便坐着,轻轻地用眼一看荣儿,荣儿就知道要用烟了,于是拿出火镰,把火石、莆绒安排好,转过脸去将火石用火镰轻轻一划,火绒燃着后贴在纸眉子上,用嘴一吹,把火眉子的火倒冲下拿着,轻轻地用手一拢,转回身来,再用单手捧起烟袋送到老太后嘴前边约一寸来远,等候老太后伸嘴来含。看到老太后嘴已经含上烟筒,荣儿马上把纸眉子放在左手下垂,用左手拢着。伺候老太后吸完一袋烟后,荣儿又马上把烟锅拿下来,换上另一个。
老太后习惯用左嘴角含着烟嘴,微微合着眼,独自一人优哉悠哉地享受着“吞云吐雾”的乐趣。抽完一顿烟后,总要喝几口茶,精气神便宜旺畅起来。
荣儿牢固记住姑姑的话,“纸眉子是明火,如果火星子烧了太后的衣服,拉出去就许是打死”。荣儿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初在姑姑的教导下,端着热水杯,勤加苦练,用功有半年多,才许可当差。因老太后习惯左边含烟嘴,所以荣儿必须站在左方,把烟装好后,用右手托着烟袋,轻轻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轻易不跪着递烟)。她左手把烟眉子一晃动,用手拢着明火的烟眉子点烟。这种左手干活的功夫,是经过多次苦练才练成的。如果功夫不到家,左手一晃烟眉子,火苗子乱跳,心里再一扑咚,右手乱动,烟袋嘴就会在老太后的口里打滑溜。尽管敬烟技术娴熟,但所谓“伴君如伴虎”,荣儿总是天天提心吊胆,小命离着阎王爷只隔一层窗户纸。
荣儿还记住姑姑的再三告诫“老太后最讨厌人在前面挡着她的眼”,所以敬烟、敬茶时一定要从侧面递上去。有事在老太后屋里出来进去时,荣儿总是侧着身子屈着脚尖地走,躬着身子轻轻地退着走。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38:45 +0800 CST  
四、认干爸爸
宫里头有个习惯,除了小姐妹跟小太监爱拜干兄妹外,还要认干爸爸。入宫拜完姑姑以后,过三个月或五个月,姑姑就要替新宫女物色一个靠山。特色一个资格老、有名气、人缘好,又热心、爱帮忙的老太监,让小宫女拜他作干爸爸。这可是件大事。要像亲爹那样孝敬他,他也可以处处照顾你,这是宫里惟一的亲人。太监是“一辈人”,也总愿意有个后代。在深宫里能找到一个人照顾,真是十分难得的事。平时可以求他买些零针碎线或其他日用品,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跟家里通通气。由老太监搭桥,通知自己的家里,再由老太监凭着人情熟,先到后门西边内宫监找个熟人,把家属带到神武门,就可以接见了。
姑姑给荣儿物色的干爸爸是梳头刘(太监刘德盛),这个刘太监来头不简单,是李莲英的干儿子,专职伺候老太后梳头,后奉命专职给光绪皇帝剔头。
荣儿一生中与四名大太监有较深交情:一是大总管李莲英,二是二总管崔玉贵,三是伺候过先皇、专职伺候慈禧药膳的老太监张福,四是梳头刘。后二者对荣儿影响最大,张福在荣儿心目中是一个大好人(太监中的异类),荣儿一生对梳头刘感情最纠结,既爱又恨,内心的隐秘无法言说。
梳头刘是个非常得宠的老太监,温和、驯顺、斯文、有礼貌,永远从他的眼角皱纹里透出和乐的笑意来,伺候人不温不躁,恰到好处,让被伺候的人感到很舒服。宫女们跟他都很亲热,诚心诚意喊他一声刘大叔。他经常给宫女带些针针线线的东西,这是宫女们所缺的,但他不是给一个人,谁用都行。宫女们见他面有时给请个安,问他句吉祥,他总是很谦和地还个礼,不管对谁。老太后知道他的人缘好,常说:“下去,让她们给你沏口茶喝吧!”这可是天大的脸,能让宫女赏茶,在宫里这是极体面的事。刘太监连连地请跪安,说:“奴才不敢承受,奴才不敢承受!”太后越给脸,他越谦虚小心,这是刘太监长期得宠的原因。他的确与别的太监不同,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厚,除去当差外,也不闲言碎语,更不争功抢脸,在老太后面前说话的时间最长,从不阴别人一句坏话。
荣儿自进宫第一天起,就看见刘太监在诸秀宫当差。在宫里头很多地方都得到他的照顾。当刘太监当完差要离开宫的时候,荣儿经常在东廊子底下等着他,这是他必走的路,荣儿总是恭恭敬敬地给他请个双腿跪安,叫一声“干爸爸”,他也亲亲热热地叫声“小荣子”。
老太后生活非常有规律,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到时候一定起床,准时到养心殿,几十年如一日。大概天到了寅时(三点至五点),老太后的卧室里就有动静了。太后屋里的灯一亮(打开遮灯的纱布罩),在屋外两个值夜的宫女和另外做粗活的宫女打交道。该当班的宫女就要准备当差了,这时是宫女的大聚会。寅正,储秀宫门已经下锁了,做粗活的宫女多宫外搭来一桶热水,在门外预备着。这时,住在西南角的老太监张福在熬银耳,预备老太后下床后第一次的敬献。侍寝的宫女爬在地上磕头,喊声一声“老祖宗吉祥”(这是个信号)。知道老太后坐起来了,开始下地,门口值夜的两个宫女才敢放其他的宫女迈进寝宫门坎。等太后寝宫的门帘挑起半个帘子时,就暗示寝室查以进人了。司衾的侍女先进去,给太后叠好被子后,用银盆端好一盆热水,老太后用热手巾将手包起来,在热水盆里浸相当长的时间,更换两三盆水,把手背和手指的关节都泡随和了。老太后的手非常细腻、圆润柔和,真像十八九岁姑娘的手,这是保养得法的缘故。都完毕了,太后坐在梳妆台前,由侍寝的给轻轻拢拢两鬓,敷上点粉,两颊、手心抹点太后亲自研制的胭脂,然后才传刘太监梳头。老太后是有刚强脾气的,决不会让底下人看到她蓬头垢面。
梳头刘早在寝宫门外恭候着。宫女给刘太监掀起宫门的帘子,刘太监头顶黄云龙套的包袱(里面是梳头工具)走进来,双腿向正座请了个跪安,把包袱从头顶请下来,向上一举,由宫女接过来,然后清脆地喊一声:“老佛爷吉祥,奴才给您请万安啦!”侍寝的在卧室里替太后传话:“进来吧,刘德盛!”
梳头刘进屋后磕完头,打开黄云龙套包袱,拿出梳头工具,开始梳头。
这时,老太后开腔了:“你在外头听到什么新鲜事没有?说给我听听!”
梳头刘早就预料到有这一问,于是将自己编造的那些龙凤呈祥、风调雨顺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说给老太后听。说得老太后眉开眼笑的,听得宫女也忍不住发笑。梳头刘还乘机赞美老佛爷功德无量,造福大清国。“今年的节气来得早,傻燕子比巧燕子早露面十多天,保准今年不会旱涝,风调雨顺,这都是老太后的盛德感化的。将来老太后治理的大清国,丑姑娘变俊了,拙媳妇变巧了,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呢!”“前天粥厂传出这样离奇的事儿……您看!老太后办粥厂,恩德感动了天和地,神仙也‘赶会’来了。”
他是个笑话篓子,一大早就伺候得老佛爷高高兴兴的,大家谁都感谢梳头刘,因为老佛爷一高兴,她们的差事就好当了。
干爸爸梳头刘得宠,荣儿也感到十分得脸。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40:21 +0800 CST  
@半床诗7852 :《宫女谈往录》叙述的是故事(平常的宫廷故事、重大的国家变故),揭示的是人性(人性之复杂、人性的善恶)。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29 22:43:45 +0800 CST  
五、接见家属
在储秀宫当差伺候老佛爷,身份自然高人一等,还有一些其他宫的宫女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这让荣儿感到了愉快。愉快的事要算每月初二和十六两天。初二这一天关银子。荣儿已经由小宫女升为“上事儿”了,每月二两。但荣儿对银子不感兴趣,因为在宫里不能花。初二晚上照例传小戏,可以借陪侍老太后看戏的机会走出宫,会一会小姐妹。但讨厌看戏,因为伺候着老太后,脚都站僵了。
每月初二、十六是储秀宫新水果换缸的日子。在太后的寝殿里摆着五六个空缸,那不纯粹是摆设,是为了窖藏新鲜水果用的。太后的寝殿不愿用各类的香薰,要用香果子来薰殿,免得有不好的气味。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橼、木瓜之类。在每月初二、十六定期换缸,换下来的水果就属于荣儿她们的了。这本是皇太后、皇后独有的份例,现也只有这两宫的宫女才能享受到。她们可以留下摆在自己屋里,也可以留下送家属。这算是件开心的事。
在荣儿看来,最大的喜事要算接见家属。每月初二这一天,是宫人接见家里人的日子。一般先由老太监搭桥通知家属,再找个熟人把家属带到神武门。接见的地点在神武门西边,顺着护城河南岸,沿着紫禁城根往西,很僻静的地方,城墙中间开一个豁口,有两扇大门,大门里有栅栏,可以隔着栅栏跟家里人谈话,也可以把赏赐的衣物、月钱等送给家里人,也可以接受家里送的土特产,但不许送食物。也可以把家里的土特产送给姑姑和小姐妹。
有一次,荣儿接见家人后,家人送来一个用竹篾笼子盛着的蝈蝈。荣儿非常高兴,把它送给老太后。老太后很赏脸,赞扬蝈蝈有精神。
这是在储秀宫当差的优越条件,别的宫就不行了,有的进宫二三年也没见过家里人。荣儿她们觉得很荣幸,算是最大的喜事。
最欢快的时光,是那年正月初二出宫接见家属。
那年是光绪24年(1898年),也就是荣儿入宫的第五个年头。
那年正月初一元旦晚上老太后吃夜宵的时候,寝宫里的人就多了。崔玉贵、陈全福等有头有脸的太监全来了。大总管李莲英向荣儿一递眼色,荣儿就明白了,是对她有话说。
荣儿悄悄地退出寝宫,站在廊庑下西边福鹿的旁边。储秀宫的殿廊下有青铜铸的“鹤鹿同春”的陈设。荣儿就靠在福鹿旁等着李莲英,这儿离西偏殿较近,那是她们小姐妹聚会的地方,免得自己害怕。上夜的太监走过来,荣儿向他点点头,他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就不理荣儿了。一会儿李总管出来了。那时他已经是六十五六岁的老人了,瘦高的身躯已经有些向前弯曲,走路也显得有些蹒跚,看得出他是强打精神当这份差的。他问荣儿:
“你见到你干阿玛了吗?”这是指梳头刘说的。
荣儿说:“见到了,今天我特意起个早,当宫门刚开,我阿玛进宫的时候,迎面我给他磕三个头。”
旗下人的习惯,未出嫁的闺女是不拜年的,这里荣儿迎面磕三头,大年初一是把他当亲爸爸看待,特别亲近尊重。
“我干阿玛给我二两一锭的银锞子,用红纸包着,拱手还礼说:‘姑娘新禧,节下忙,我不能到你府上看望你的阿玛去了,这一锭银子请你捎给你阿玛买碗茶喝吧,请恕过我礼不周全。’我替我阿玛请安谢过了。”
李总管夸荣儿说:“好荣儿,真懂事。今天我分赏菜,特给你干阿玛留一份,他一年起早贪晚的不容易,这也算我们老弟兄的一点心意。明天早晨,你干阿玛差事下来的时候,你交给他,不用提我,他一看就明白。另外,我给你阿玛留两碗,这是福菜,老太后赏的,让你全家也分享点福。我已经给你阿玛捎信去了,让他明天上午来看你。清早起来,赏你半天假,你就可以不去当差了。”
这是李莲英大总管对荣儿的特殊照顾,须要知道,他是老太后手下说一不二的红太监,连王爷、贝勒、军机大臣见他的面都很难,能给荣儿这样的脸,荣儿哪能不感激呢?
荣儿激动得请跪安含着眼泪答应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3:16:36 +0800 CST  
元旦晚上是不许哭的,荣儿不敢含泪回寝宫,只好先到西偏殿停留一会儿。没想到大家刚吃完炸年糕,大家正在殿里喝茶,围着老太监张福大叔说闲话,偏巧小娟子眼尖嘴快,一眼就看出荣儿流过眼泪。她用手拍拍福大叔,大声俏皮地说:“大年初一的晚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的洗脚水。要是我呀,把后槽牙咬碎了,也犯不上冲着西北风去流猴尿!”
她说话像风一样,又脆又快,把大家都逗笑了。荣儿也笑了,挨了一顿窝心炮,可骂得她心里怪舒服的。恰好寝宫廊妇里传来了“叭——叭、叭”,一长两短的信号,荣儿知道这是春苓子在叫她,于是赶紧擦擦眼皮当差去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
等梳头刘当差下来以后,荣儿把赏菜交给他,这当然是份上上的贡菜。他非常感谢李莲英,说:“他没有忘掉从小提扫帚棒的弟兄。”(从小一起当差)
荣儿心想:这是李莲英厚道的地方,他对待底下人从来不克不扣,有本事对那些总督巡抚用去,一伸手要个一万八千两的银子。可是围在他底下转的人,决不鸡毛蒜皮地算小账。李莲英经常说:“眼前摆着现成的河水,我为什么不借机会洗船呢?只要差事上让我‘针’过得去,我一定让‘线’也过得去。”须要知道,当太监的好人稀,他们整天闷着头琢磨坏主意,什么邪的、凶的、狠的主意全有,但对李莲英叫声“李总管”,还是心悦诚服的。
荣儿送走了梳头刘,就开始打扮自己了。清宫的宫女是严格要求朴素的,但正月和万寿节(慈禧诞辰十月)是允许穿红和抹胭脂的。荣儿换上紫红色春绸丝棉的棉袄,外面罩个葱心绿的大背心。最最重要的是脚下那一双鞋——“五福捧寿鞋”。这双鞋是荣儿她们通天的金字招牌,不是储秀宫伺候老太后亲近的人,是没有资格穿这样鞋的。她们她们穿着这样的鞋走到哪里红到哪里。这样的鞋也只许过年和万寿节穿。她们就凭这双“五福捧寿鞋”走在西二长街的甬道上,连老一点的太监都要躬身行礼,他们往甬道路旁一站,问一声“姑娘新禧”;小太监则要退到甬道旁一丈多远,两手下垂站好,低着头,当你走近的时候,才恭恭敬敬向你请个安,轻声问一句“姑姑好”!连眼皮都不敢向上翻一翻——这就是慈禧贴身宫女的威风!
穿这样的鞋也不是件容易事,要像考举人进士一样,三更灯火五更鸡,趁早贪晚,苦熬几年才能办到。荣儿她们替姑姑包千层底,缉鞋口、绱鞋、楦鞋。尤其是缉鞋口,口外面要沿上貉子皮,翻毛出锋,针非常难拔,甚至做一针,须要用牙咬着拔针。辛苦做了三四年后,姑姑才轻轻吐出几个字:“你也做一双试试穿吧!”这样的轻声,像蚊子叫一样,但在荣儿她们听来却如春雷震耳,马上屏气敛足,蹲下身请安道谢。小姐妹们也立时传扬起来:某某可以穿五福捧寿的鞋啦!表明你是伺候老太后的近人,都来羡慕你。从此,你走到哪里受恭维到哪里。宫里的人就这样的势利眼!只要你有一点势力,大家像苍蝇一样围着你乱转。
荣儿一边打扮,一边回味自己风光的时刻。就要出宫“省亲”了,正好趁着这正月节精心打扮一下自己。宫廷里头讲究的是珠圆玉润,并不是大红大绿,这是宫廷审美标准,要体现宫廷风度,不论皮肤或穿的、戴的,要由里往外透着柔和滋润。搽粉只是轻轻地在脸上敷上一层粉,讲究“吃得住粉”,就是粉搽在皮肤上能够融化为一体。这样皮肤就会调理得像鸡蛋清一样细嫩、光滑透亮。搽完粉后,用御制的胭脂轻抹两颊,涂成酒晕的颜色,仿佛喝了酒以后微微泛上红晕似的。接着点唇,嘴唇要以人中作中线,上唇涂得少些,下唇涂得多些,要地盖天,但都是猩红一点,比黄豆粒稍大一些。点了这样的樱桃口,才是宫廷秀女的装饰。这和画报上西洋女人满嘴涂红绝不一样。
荣儿早晨打扮完毕,拿上小包裹,小太监跟着,先到永寿宫西配殿,这里是李莲英、陈全福歇脚的地方。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3:18:07 +0800 CST  
太监陈全福拿起一个包裹说:“咱俩一块走。”荣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们是想借着我这条小水沟,向外面流点脏水罢了。于是,荣儿便乖巧地把陈全福的小包包在自己的包里。
宫廷的规矩特别严,太监出入神武门(神武门离后宫较近,是太监出入频繁的地方)不许携带包裹,护军有权对他们搜身。只要一出顺贞门(御花园的后门,面对神武门),就是护军的管辖范围了。宫女会见家属是出神武门,要走好远一段路,所以太监要往外拿小包裹,定要找宫女替他携带。再说,太监和护军例来就不和睦,护军一般都“旗份”好,祖宗全是随龙进关的,有过汗马功劳,现在他们到茶楼酒肆里也是“爷”字辈,根本瞧不起净身求靠的太监。可是,太监能接近太后、皇上、皇后和贵人们,护军根本沾不上边,太监常常借上头的权势,给护军点窝囊气受。光绪初年护军和太监打过几场架,都是太监占上风,上头有意无意偏向了太监,所以护军始终有些气不平。因此,太监也有意避着护军。现在把小包裹交给慈禧贴身宫女荣儿带出,免得有口舌。
陈全福是个老太监,是储秀宫看宫门的头儿,属实权派。但陈全福的权势也只限在宫内,一出宫门就使不开了。所以他想往外偷运点东西,必须借机会。太监按正常来说,所挣无几,是比较清苦的,一有机会就讲究偷,可以说是没有不偷的太监。今天的时机正好,人们兴高采烈地过节,人来人往也很多,再说荣儿是老太后的贴身丫头,春节老太后赏点东西,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谁要过问,看荣儿把脸一翻,让他们问太后去。谁敢惹这份麻烦。
正月初二的上午,在北京还是五九的天气,属严寒季节。荣儿梳着油光的大辫子,辫根扎着二寸多长的红绒绳,辫梢垂在大背心的下面,系着一个红蝴蝶的辫坠,头上戴一朵剪绒花,两耳黄澄澄的金坠子,脚下五福捧寿的鞋。在储秀宫里,每天呆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走在火炕的地上,腊月寒冬也不觉冷。可是一到宫外头就不同了,脚下穿着薄薄的棉鞋,冻得脚趾头像猫爪子抓似的痛。走在石头子铺的甬路上,真有些不舒服。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3:19:07 +0800 CST  
但为了夸耀自己的身份,显露自己的容貌,自永寿宫出来,前面有老太监陈全福给带路,后面有小太监挎着红包袱跟班,在笔直的西二长街上一路摇摇摆摆,荣儿恨不得把五福捧寿的鞋踢到旁人的鼻子尖底下,让别人认清自己是老太后的贴身大丫头。这真是“人得喜事精神爽”,不论天气怎样的冷,荣儿照样买弄精神。
万没想到,荣儿刚走过长春宫的宫门口,就听到后头有人高声喊着,“土地爷放屁——神气”“在外头摇断了膀子,回宫里饿断了嗓子”。这显然是在奚落她。
荣儿先是一惊,心想,在内宫里大喊大叫是不允许的,一定是有什么来头的大丫头,在外头故意撒疯卖味儿,把从小太监那里学来的村语野话,高喉咙大嗓门地叫出来。
荣儿回头一看,果然是皇后隆裕主子的大丫头小宽子和秀玉。他们是一起进宫的好姐妹,小姐妹们见面是可以任意欢笑的。
三个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在甬路上纵情地笑谑,惹得来往的人都注目,有的上前打招呼,表示能和她们套近乎也是份光荣。
不知不觉来到了接见处,这时陈全福也到来,但一句话也没说,像没事的人一样,默默地坐着。荣儿的阿玛非常高兴,连连感谢陈全福……
荣儿觉得这是她一生最欢快的时光,但她不知道,过了这段时间,她将永远坠入黑暗的深渊。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3:19:53 +0800 CST  
以上写的是荣儿的故事,下回将为你揭开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让你触摸更隐秘的历史细节。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3:22:57 +0800 CST  
六、慈禧的一天
荣儿入宫当差时间长久了,由小荣子变成荣姑姑了,给太后值过夜,又当过太后的侍寝,渐渐地熟悉了老太后的起居生活和老太后的脾气,办起事来干脆利落,得体到位,颇得老太后欢心和宠爱。老太后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在外面有多不顺心的事,对她们总是和颜悦色,得到外面的人所得不到的慈爱。譬如,她对荣儿说:“荣儿,你过来,你那辫梢梳得多么憨蠢,若把辫绳留长一点,一走路,动摆开了,多好看!”轻易不露出疾言厉色的面孔来。因而,荣儿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总有一丝安慰和骄傲。
老太后一般住在储秀宫,吃在体和殿。每年五月节后住在颐和园,万寿节前后(阴历十月初十慈禧的生日)再回储秀宫。仁寿殿是老太后召见文武大臣的地方。
慈禧居住在储秀宫,是有她的用意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牢牢抓住自己的政治本钱。慈禧在没生同治帝以前,不过是个嫔,地位不高。咸丰帝又是个酒色之徒,施行“博爱主义”,她得幸了一段时间,咸丰帝对她的感情也就淡薄了。生了同治帝以后,她才上升为妃,以后因为儿子又升到贵妃。咸丰帝死在热河,同治帝继位,慈禧这才得到和东宫太后慈安同等的地位。辛酉政变以后,慈禧掌握了政权,尊为“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但这都是自封的,她唯一货真价实的本钱就是给咸丰帝生了个儿子,而这个儿子是在储秀宫后殿生的。那才是她的通天金字招牌,是抓权的真正政治资本,所以她曾长期居住在储秀宫,是有她的心计的。一来,表示对咸丰帝的眷恋,念念不忘先皇帝对自己的雨露之恩,以显示自身的美德;二来,对同治帝有劬劳之苦,以显示自己的仁德。一手抓两个皇帝,对内可以折服六宫,对外可以号召臣下,这是多么冠冕堂皇而又合算的事!所以她乐于住在储秀宫。晚年她也住过乐寿堂。乐寿堂是乾隆当太上皇养老的地方,她处处自比乾隆,所以她晚年也在这里住一个短时期。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4:07:56 +0800 CST  
她日常生活极有规律,一切的事要顺应节气时令,决不逆天行事。老太后像钟表一样,按时起,按时遛弯,按时上朝(叫起),按时作息。这是老太后精神畅旺的保证。
每天寅时(早上三点至五点),老太后就要起床了。4点正,宫门下锁解除戒严,当班宫女们各就各位,准备当差。陪寝的宫女伺候老太后穿衣服、进履后,便挑起寝宫半个门帘伸出两个手指头,暗示寝室可以进人,门外的宫女马上给在殿庑下等候的宫女传信号,轻轻一拍,就要把洗脸水端进来。老太后把手用热手巾包起浸在热水中,浸泡了两三盆水后,才把热手巾敷在脸上洗脸。等侍寝宫女轻拢两鬓,敷上点粉,抹上点胭脂后,传太监梳头刘伺候梳头。这时,老太监张福用捧盒将一碗冰糖银耳送到储秀宫门外,交给当差的宫女。凡老太后饮、馔、药都必须经太监张福之手。
老太后爱美,常说:“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儿呢?”梳完头以后,老太后重新描尾毛,抿刷鬓角,敷粉擦红。六七十岁的老寡妇了,一点也不歇心,荣儿她们都觉得有点过分。当老太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照镜子时,侍寝的便左夸右赞,哄得老佛爷心花怒放。老太后用银勺舀着银耳,享受着早晨起来后的第一次早点。然后站起来,把两只脚比齐,看看鞋袜正不正,才轻盈盈地走出来。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4:14:35 +0800 CST  
经典名言?——老太后爱美,常说:“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儿呢?”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4:15:22 +0800 CST  
这时侍寝的宫女把寝室的窗帘一打,在廊子外头,眼睛早就盯着窗帘的李莲英、崔玉贵、张福等,像得到一声号令一样,在廊子的滴水底下,一齐跪在台阶上,用男不男女不女的鸡嗓子,高声喊着:“老佛爷吉祥!”
老太后春风满面,容光焕发,笑盈盈地接见他们,有时特别给他们脸,还走到中间正座上接受他们的朝见。当然,这都是侍寝的打窗帘给暗号的功劳,起床伊始就来个碰头彩。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节莲英他们从不得罪储秀宫的宫女子,因为他(她)们都是一窝的,彼此都要有照应。
接见完后,老太后习惯要吸两管烟。然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老太后习惯喝人奶和牛奶。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7:40:48 +0800 CST  
就在这同时,寿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这该李莲英献殷勤了。他守在寝宫门口里,崔玉贵站在寝宫门口外,张福站在老太后桌旁。崔玉贵先接过太监的包袱,传递给李莲英,再由张福解开包袱。宫里有个特别严的规矩,不当太后的面食盒是不许打开的。食盒里有二十几样早点。除了前面 说的外,还有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馓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吃过早点,濑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烟,然后照例出遛弯儿。经常在乐寿堂外台阶下观赏一群鸽子。老太后对花鸟鱼虫、古玩玉器都爱,对鸽子也十分爱好。在当时,都门豢鸽形成一股风气,各王侯府第都是几棚几棚的养,每棚养百十只,聘有专门饲养人。太监也师徒相传,他们最绝的是能给鸽子相面,选择雌雄鸽子配成对,能够把它们的后代的变化直下看到七到八世,预言到第几代能出好鸽子,判断非常准确。老太后就专养着这样一群人。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7:41:51 +0800 CST  
这时已到“叫起”的时间了。宫女们把太后请到更衣室。太后换上莲花底满是珍珠的凤履,戴上两把头的凤冠,两旁缀满珍珠络子,戴上应时当令的宫花披上彩凤的凤帔。这时李莲英就忙着指挥一切了。清代的早朝,宫廷的专用词称“叫起”,是皇帝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王公、满汉大学士或六部堂以及封疆大吏等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的最高形式。经常是在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后,大约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这是宫廷最隆重的事。
轿子抬到储秀宫门口时,荣儿就把上朝专用的小轻便的水烟袋交给李莲英捧着。太后上了轿,左边是宫廷总管太监李莲英,右边是内廷回事太监崔玉贵,一个手捧水烟袋,一个手捧绿头签(即叫起的名单)膳牌,两个紧扶着轿杆,后随一群护卫,前呼后拥地上朝去了。也许上乾清宫(轻易不上乾清宫,除非召见封疆勋吏),多半上养心殿。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7:43:16 +0800 CST  
老太后一启驾,储秀宫里就大忙特忙起来,该当差的全都“出笼”了。掌班的姑姑往宫门口一站,真是大将军八面威风,眼珠子乱转,盯紧了人们。扫院子的、擦玻璃的、收拾游廊的、擦抹屋里屋外陈设的,里里外外全都是人,但各有分工,丝毫不乱,而且动作有节奏,没有一个人敢说闲话,都要抢在叫起这段时间里,把储秀宫收拾得一干二净。冬天时必须把储秀宫的地面用水过一次,整个寝殿像一盆清水似的可以当镜子。
荣儿暗暗叹服储秀宫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效率。
十点钟左右,老太后叫起回来了。轿子缓缓地走着,太监们按照等级,整齐、严肃地拥簇着。仍是左边李莲英,一手捧着水烟袋,一手扶着轿杆;右边是崔玉贵。这是老太后的两个近侍。
叫起一下来,李莲英就打发小太监先报信来了,掌事儿的把右手两手指在左手的掌心清脆地一拍,临近的宫女就挨次序传递下去。大家心照不宣,紧张地工作着,一不嘀嘀咕咕,二不挤眉弄眼。该退避的人退净了,剩下的就该当差的人了。荣儿再次佩服这种鸦雀无声的规矩,这是令荣儿印象深刻的“储秀宫的味儿”。
老太后回来后,先到更衣间换衣裳,主要是头上的首饰太重了,需要轻装。这时饽饽房敬献一次点心,都是新做出来的,大体是满汉饽饽之类。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0 17:44:08 +0800 CST  
慈禧每天寅时(早上3一5时)就起床,这是她的过人之处。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3-31 09:21:49 +0800 CST  

楼主:半床诗7852

字数:65253

发表时间:2016-03-30 06: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2:34 +0800 CST

评论数:9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