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的欲望唐朝(第一部已出版,第四部连载中)

自顶的人意志最坚强,哈..............天涯怎么了?整天玩瘫痪,,没治了.加大服务器吧.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5 17:19:32 +0800 CST  
谢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美妙的故事,等下再顶你.

做个轿夫也好玩,哈.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5 20:30:15 +0800 CST  
第36章 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续一)

好,后三个玄武门之变我们大致说了一点,现在回过头来详细说说第一个玄武门之变。

这可是伟大领袖李世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然后迎来了自己的政治曙光,因为死的差点就是他,如果他运气不够好的话,龙种就是龙种呀。无论如何,玄武门之变都是他生命中必须跨过的坎,也成了他政治生命中近似于图腾的里程碑式事件。

要弄清楚第一个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和深层原因似乎有点困难,因为政变双方都是秘密行事,不可能大张旗鼓,甚至谁会胜出没有人能猜得出。就连当事人李世民在事后回忆都捏了一把汗,因为他差点被弟弟掐死(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相信那时元吉同志的手劲一定很大恨不得半秒钟就解决战斗打扫战场,好自己当皇帝天下美女尽归我有也),要不是超级门神来得巧的话,所以俗话说得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连他本人甚至都不能对玄武门之变进行一个有效的定性,究竟是大兵团作战还是类似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攻打伊拉克对萨达姆进行的“斩首行动”(李世民本身可能就是“三角洲牌”斩首特种小分队的分队长)?一回忆起来李世民就有一种梦游的感觉,就像他射杀大哥后跑进林中被枝条挂下马无法爬起来一样迷糊。

反正,我们最清楚的一点就是这一次的政变基本上就是李世民和大哥的皇储之争,以及由此而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个问题无论是新旧《唐书》或权威史书《资治通鉴》都已经明确作出了表述。关键是政变双方的技术性操作手段问题基本上还是一个谜,直到现在。

比如政变双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李世民是否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军?为什么刚以哀兵出战的英勇无比的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立时就溃不成军战斗力大减?

最搞笑也最令人迷惑的是,玄武门之变中伤亡最惨重的不是政变双方的实际参与者,而是旁观者(或称啦啦队)驻守玄武门的守军。太子和齐王被斩首之后,东宫和齐王府护兵急驰玄武门要报一箭之仇,结果执掌玄武门驻军的云麾将军敬君弘与中郎将吕世衡变旁观为主力(就像欧洲顶级足球赛事在进行得你死我活时,某些兴奋异常的现场观众不自觉狂飙到球场参战一样,来了个角色互换),在尚未吹集结号的情况下仓促出战,于是被红牌赶出场,等大队人马杀到时,发现敬、吕二位主将已双双幸福归天,光荣献身,颇有人间“终身禁赛”的况味。

最令人奇怪的是,敬、吕二人为什么在没有吹开场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出场并且光荣献身,到现在也是一个谜,估计学术超男易中天也很难破解。有人说他们早已为秦王的高官厚禄所收买,所以战斗起来也特别奋不顾身特别卖力,遇上一个好领导不容易呀!关键是如果他们事先得到消息的话,又怎会仓促出战以至兵败身亡?难道立功心切到连命都不要的地步?这不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吗?敬、吕二人死后,形势一度危急,此时尉迟拿太子和齐王的首级免费展览,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士们见主人都没地球籍了,也没有表示出什么愚忠,树倒猢狲散的样子,也当了一回范跑跑。最有点敬业精神的企图进攻秦王府的猛将薛万彻(李渊女婿,太子部将)部在接到李渊圣旨后也完全溃散。李世民斩草除根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各五子全部杀死,彻底消灭了竞争对手(呀,生在帝王家也不自由呀,这不明摆是政治陪葬吗?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唉,既然弄不清楚,我们还是老实按权威史书《资治通鉴》来重点演绎一下吧。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09:48:04 +0800 CST  
我喜欢!
据说,写历史文章不容易,太调侃了有人不喜欢,太严肃了又会把人吓走.如果两者让我选择,我宁可看搞笑一点(我自己也这么干),笑中有泪,笑中发人深省,笑中得到一种宣泄.我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就是这么个道理。
----------------

说得好,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10:29:55 +0800 CST  
呵呵,谢谢美丽杭州,谢谢MTV,谢谢CCTV,谢谢我们的电脑.

不热闹,说明我们还差点什么,不过有酸葡萄吃也不错,呵呵.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13:13:39 +0800 CST  
兄弟顶好咯!!!
再累也得挺着,不要倒下.
毛爷爷说的好, 坚持就是胜利
为了革命的胜利顶啊!!!!!!
---------------------
谢兄弟,近来是有点累,每天要写三章发两章(单位里又要写新闻公文,总结讲话都要上万字),不过目前还顶得住吧(虽然是自娱自乐的,没有任何物质利益),有你们每天帮顶能快乐阅读的话,写它100万字又何妨?就每部25万字了.

哈.........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14:50:01 +0800 CST  
第37章 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续二)

事实上,在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前,李世民是在极力避免其发生的,因为这是在刀锋上行走觅活的游戏,且不能推倒重来重新练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事实上,玄武门之变应该是李世民的部属促成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是十万火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就是说李世民基本上已经处于十分危险之中,李建成的杀戮之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李世民的权力和势力范围被极大限制甚至是被架空边缘化的地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果一个人太优秀,甚至把周围的人衬映得黯然失色,那么这便是他被攻击的“原罪”,是引起嫉妒的直接引爆点(这在美女堆里司空见惯,所以别在美女面前表扬另一个美女如何漂亮,即使是假意的也不行,她会连你也一起恨死的),这确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李世民确实是太优秀了,以至于把李建成、李元吉全都PK了下去,看出了自己的“小”和窝囊来。

那时候,唐高祖李渊全权特任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也就是副皇帝级吧),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李建成虽然贵为皇帝接班人,但李世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功劳最大,其实基本上已经是唐朝军队的最高统帅。他本人又特别能笼络人才,在秦王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礼遇甚隆,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谋臣策士,如幕僚长长孙无忌(也就是他的大舅子),唐朝著名总理房玄龄、杜如晦等。此外,世民南征北战,天策府里更是猛将如云,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历史名将。拥有了如此众多的谋士与勇将,秦王世民的周围自然形成了当时政坛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俨然一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超级政府影子内阁什么的,直接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正常接班。

心结就这样结下了。还是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字当头,李建成也不敢怠慢,不然自己可能成为傀儡甚至于被赶到老干疗养院之类的地方去养病都有可能。尽管他手里的政治资源也绝对不比李世民弱,甚至以他的长子身份还稍占点上风,他手下的薛万彻也不是浪得虚名,唐朝猛将是也,魏征就曾劝他先杀了李世民,因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养虎为患呀。

于是,在同样野心勃勃的弟弟李元吉(就是那个见了突厥大军吓得脚都软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缩头乌龟)的大力窜掇下,李建成终于下苦功要搞死自己的“功高盖主”的弟弟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不堪担当大任的小人于是搞了很多小动作,说出来都有点下作的味道,这可谓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性格决定命运也。

比如说李建成、李元吉以及被他们贿赂了的后官妃嫔常常在高祖耳边打小报告说世民要篡党夺权的坏话,收买李世民的部下(如策反尉迟恭、段志玄)并调走他的军队和猛将(秦琼、程咬金都有过被撬的记录,惨烈过大军区首长对调)等策略来强化自己并削弱世民的势力,甚至发展到在召世民饮酒时在酒中下毒等下三烂手段的地步。这使偏听偏信只会喝花酒海赌的唐高祖渐渐对李世民产生了猜疑,局势对世民十分不利,谁叫你李世民太优秀了呢。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15:40:44 +0800 CST  
其实可能我有时候用得有点"过火",不免失之油滑,而且历史藏否可能也有一点偏颇轻率,容易陷入不是红脸就是白脸的非此即彼的"正统思想",请给我多拍砖.

但愿写得更客观理性点.

这是一种两难选择,又要爽又要公正客观,继续磨炼吧.

历史确是太多疑义,不好写呀.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20:47:47 +0800 CST  
太卡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6 21:30:04 +0800 CST  
第38章 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续三)

事情的起因大概可能从李世民在洛阳的部将张亮被李元吉严刑拷打“刑信逼供”而不能让张亮供出李世民有谋反证据一无所获开始。

老实说,那时候政变双方的政治分歧已经表面化。李世民怕在首都失势,于是狡兔三窟派出得力部将温大雅、张亮在洛阳经营另一个政治老巢,大搞地下军事活动,用重金贿赂山东豪杰来保卫自己的政治江山。

聪明的李建成当然也不是聋子哑巴,这么多的政治动作,他手下的谍报人员早已洞如观火,所以以前还有点忠厚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曾制止埋伏卫兵要杀跟父亲李渊来元吉家视察的李世民的弟弟元吉干傻事的李建成现在也能痛下杀手了,形势逼人了,你死我活的时候谁还像瓦岗军的翟让一样大谈风度(不知翟让死的时候的表情是怎样的?惊愕、慌乱还是一脸漠然看透一切的超然态度?反正这已经不重要了)?自己确实是在做养虎为患的傻事,元吉确实是对的,政治这东西,有时候是不能有妇人之仁的,换句话说那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就像天下第一武将项羽在鸿门宴上放了政敌刘邦,就等于是自己申请失败的理由,顺便保证了他乌江自刎的结局,这是没有儿戏可玩的。

人一恨起心来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这有点类似女人惩罚负心汉特别狠一样。于是这回李建成亲自出马索要弟弟的命。

基本上,李建成用的也是老套路,就是约兄弟李世民一起泡妞喝酒,然后偷偷地在李世民的酒杯里放上加强型“三聚氰胺”,李世民回家之后立马吐血数升(是不是有这么夸张我也不敢确定,因为这是历史牛书《资治通鉴》给出来的数字,俺基本上也不敢乱改,尊重历史嘛!呵呵),人家还以为他喝高了吐的呢。

其实那时候李世民的处境也十分凶险,基本上处于被架空的地步。

李建成利用自己的太子地位资源丰富大肆收买策反李世民的部将,首先是策反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尉迟恭,尉迟恭当然不鸟他,即使李建成的给他的金条堆到北斗星那么高他也不干,这是原则问题。我倒,我的部下为什么没有多少这么忠心耿耿连命都不要的人,而李世民为什么就有这种坚贞不屈的先进分子?难道天真的要亡我?李建成不免对天长叹一番。

好吧,我得不到的东西,你李世民也别想得到,这就叫做玉石俱焚。尉迟恭你这个给脸不要脸的家伙就到阴曹地府去表忠心大跳忠字舞吧。然后李建成把手一挥,元吉这个最佳跟班和忠实执行者便派职业杀手立马去干掉尉迟恭。战场上元吉不是打仗的好把式,干暗杀这些事他可是行家里手而且又特别卖力。

可惜元吉雇佣的杀手也不大专业,或者是嫌钱少并不卖力,或者干脆就怕超级门神的声威而三顾他的家门而不敢入,因为尉迟恭甚至大开方便之门把自己当死猪一样躺在床上他们也不敢来找麻烦,这些杀手也太没职业道德了,元吉同志要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才行呀,不然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是你。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11:03:21 +0800 CST  
顶呀,.......................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12:06:11 +0800 CST  
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13:24:39 +0800 CST  
人来呀...................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16:01:12 +0800 CST  
讨论:为何版主总是不在线,改个题目很难为你们吗?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17:17:23 +0800 CST  
呵呵,是吗?同人不同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只棋子,有时也身不由己掌握不了自己命运呀。看开点。

你多顶不就找到了,谢谢。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7 22:25:58 +0800 CST  
第39章 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续四)

最终,累得元吉亲自出马用紧急特别通道向高祖参了他一本,大概也就是反革命颠覆罪之类吧,于是尉迟恭成了皇上的死囚。幸得世民大力营救,才留党察看以观后效,也就是死缓吧。

然后,李建成又马不停蹄地玩玩大军区司令对调和干部异地交流的把戏,正儿八经地下了文,把秦王府中的猛人悉数要调走,如程咬金、秦琼、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在下基层锻炼之列,让你李世民做光杆司令自己抓狂。

恰巧在此时,突厥大将郁射设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屯河南(黄河南岸),包围了乌城,大有和大唐决一死战的味道。

哈哈,有危就有机,你李世民会玩,难道我李建成就不会玩?真是天助我也!这不是削世民兵力壮我军威的大好时机吗?连突厥人都成了我的帮手了,还真会选择时机呵。于是李建成趁机向老淫虫李渊推荐元吉代世民出征突厥人(这回元吉同志脚子不软了,还表现出相当神勇),又顺手牵羊把秦王手下的几万精兵收入囊中,秦府三杰程咬金、秦琼、尉迟恭以及段志玄尽调拨元吉手下征用。

我的妈呀,这不是要李世民的命吗?连自己的双车都被别人全吃了,还如何和太子玩下去?这局棋没得玩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连李世民的爱将都动员主人要先下手为强了。尉迟恭还威胁主人说如果听之任之,他干脆就去落草算了。

李建成又磨刀霍霍想再给李世民一包极品“三聚氰胺”(上次没能毒死他,李建成还后悔过一阵子呢),而当时的李世民好像还不想兄弟相残的样子(是不是装个样子也不可知,可能在暗地里李世民早已策划了玄武门驻军的策反工作呢,神人做事那是天机不可泄露啊。我猜他多半是在扮猪吃老虎,就连尉迟恭这样的大老粗都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李世民这样的伟大领袖会不知此中厉害?我猜他一定又像对突厥可汗一样在玩瞒天过海麻痹敌人的把戏,以让敌人失去戒心好突然袭击马到功成),大摇其头十分犹豫不决(这还真是不像他的性格),部将又举例说元吉想先干掉你再干掉建成,你难道喜欢这个暴戾无道一心只打自己的小算盘的窝囊废来败坏大唐的江山吗?这简直就是一种姑息养奸大逆不道。

于是,李世民又慢条斯理地用龟甲卜凶吉,刚好从外面回来的力大无比的张公谨没好气地把之推倒,说卜卦大都是解答疑问的,现在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还卜个鸟,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李世民倒是蛮民主的)?于是李世民也不敢怠慢了,连忙着人把得力干将房玄龄、杜如晦等打扮如地下党员的样子,分批分层次去找李世民开斩首行动战前动员会(怕惊动太子的特务坏了事),部署在玄武门埋伏的事儿。在此之前房玄龄、杜如晦还为了保命差点缺席战前动员会,气得李世民差点着尉迟恭用刀砍下他们的头呢!

说到这,大家都基本知道了这一次的玄武门之变是怎样的一回事了,当然就是皇位之争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大命题。至于后来的战斗,我在前文也基本上作了必要的交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此,我们只是有点奇怪的是,为什么政变总喜欢在玄武门发生呢?而且是政变的双方谁控制了玄武门谁就是胜利者,没有控制玄武门的一方全都是失败者,难道玄武门真是一个皇气聚集的风水宝地?无论如何说玄武门对政变双方都是很重要的,这又是为何呢?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8 10:12:52 +0800 CST  
元吉错了吗?建成错了吗?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的行为也许就可以理解,,人性有缺陷,那是很无奈的
----------------

正是,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成王败寇也有了有力的举世证.

只是,问题来了,那么正义又如何举证呢?大家都有理由,谁说了算?

二难选择,这世界果然需要老包,需要魏征,法官在此就重要了,尽管也是公婆评事各有倾向.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8 12:28:57 +0800 CST  
今天两章...................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8 15:26:14 +0800 CST  
第40章 宫闱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续五)

在此,我们不妨引用一下某些史料,以解释玄武门的这种在政治斗争中扑朔迷离玄之又玄的历史原因。这是由于它们独特而重要的政治军事价值和位置所决定的,而不是什么风水宝地的怪论作祟,如果硬是要这样说的话,那确实是皇恩浩荡的地方,皇帝每天基本上都在这里出没。

基本上,在唐朝,都城的皇家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也就是政治权力中枢(功能有如中南海是也),所以太极、大明两宫和洛阳宫城的宫殿建筑格局完全一样,都是沿着南北向轴线对称排列,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主要是皇帝听取朝政、举行宴会的宫殿和若干官署,学术名称亦就是俗话说的“朝廷”,也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而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的寝宫和花园,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也就是皇帝进行肉搏大战寻欢作乐休养生息的居住小区。

最关健的是,外朝位于皇宫南部,内廷则处在皇宫北部。因此,皇宫城墙北面诸门就对内廷的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北面正门的玄武门,就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皇宫城墙各门都由宫廷卫军把守,仅玄武门外就设有两廊,宫廷卫军司令部就驻在这里,称为“北衙”,有着固若金汤的雕堡工事和雄厚的兵力,大内高手很多就聚集于此,为自己的主人也为自己的利益在努力拼搏。

所以说政变发生时首先控制玄武门的意义就连傻瓜都看得出来了。因为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内廷,而控制了内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从而控制中央政府,乃至整个国家。

封建时代,“王权”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传播中心,也就是孔子的那种“家天下”、“畏大人”命根子学说的核心(没有“王”好像小民就没了主心骨一样),“朕即天下”,所以只要控制了皇帝,你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换句话说你基本上也是皇帝了,没有名份而已。所以,好像三十六计中也有一计叫做“擒贼擒王”,端的就是政权中枢的这种效果(前文就有王世充找人冒名顶替李密而战胜之的成功战例,用的应该就是“擒贼先擒王”的计谋。就比如唐朝的“甘露之变”中的著名宦官仇士良(一生曾弑二主、一妃及四个总理,你说实力比起皇帝来说怎样?)胁迫唐文宗乘轿然后抬入宣政门来粉碎政变的做法,简直是叹为观止,因为他们手中有王牌呀!皇帝属于哪一边,真理就在哪一边。这个问题既荒唐透顶又创意无限,世界确是无限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呵呵,溜须拍马,终得骑马。唐朝的很多宦官和恶官都知道这条直通天路的“登龙术”,所以也大力运用屡试不爽。比如奸相李林甫就很善于控制驾驭皇帝,即使是著名的唐玄宗也不在话下,除非是大法官魏征和传奇皇帝李世民,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坏蛋。此是后话,容后再表。

反正,政变作为一种夺取政权的有效武器,其中的斗智斗勇和波诡云谲十分令人津津乐道,且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便是它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地方,宫闱斗争也成了人们尤其是红粉佳人的另类点心,按下不表。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8 15:33:55 +0800 CST  
楼主,千万不要找老包^^

你写到太子,那就多为太子想想,他容易么?他不下手后果也不妙啊!人家也为难...

你写秦王世民,那就设身处地替他想想,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凭什么就不能当接班人呢?难道就因为迟了几年出生?太不公平了!

人人都感委屈,人人都觉得不公平,所以才有矛盾...

读者呢,看太子时同情太子,看秦王时同情秦王.是非?由大家自行去判断,何必定于一尊?
-----------------
那么找谁好呢?难道像歌中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只能靠我们自己?"

那么这是不是有点个人英雄主义?我们把群众又置于何种地位?

不说还明白,一说就糊涂鸟.............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2-08 20:52:18 +0800 CST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2558387

发表时间:2009-01-08 04: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3 21:53:03 +0800 CST

评论数:537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