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国政治史(续帖)

张国涛也不是好人吧,当年他就想杀老毛的

他要是被杀,也不能怪老毛心狠
===============================================================
政争本就是你死我活,谈不上谁好谁坏,好人当不了政客,就那么简单。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29 23:30:58 +0800 CST  
七、国民党时代

告别了北洋,民国迎来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不过在张学良的东北易帜终究只是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老大蒋介石也仅仅是名义上的老大而已,要想成为真正的老大,在军事上,他要面对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系以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的挑战,而在党权上,他的对手是那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汪精卫。所以,蒋介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名义老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老大,他要将军权和党权集于一身,即便当不了天子,他也要在国民党的乱局中称霸。

漫漫称霸路

称霸一词来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了春秋第一个霸主,霸主是个听起来很威风的词,但实际意义却非常可怜——因为霸主的势力不管有多庞大,与对手的较量中不管取得了多大优势,他也终究只是个诸侯而已。所谓诸侯只不过是一方豪强,而非全局领袖,而用这个词来形容蒋介石的巅峰状态,确实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老蒋即便拆散了西北军,挤垮了晋系,斗败了桂系,他也没能再更进一步——伴随着日本的进逼,阎锡山和桂系重又死灰复燃,甚至到了后期,共产党还腾空而出,蒋介石终究还只是如同项羽一般的霸王。

因此,蒋介石是个不幸的政客,如果他不是身处民国,或许他早就升格成了天子,可惜的是,他的时代,不仅仅只有国内的对手会给他造成麻烦,他还遇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异族入侵事件。由于日本的搅局,蒋介石先是丧失了将阎锡山KO的机会,然后又让本已被打得只能偏居一隅的桂系获得重生,而更致命的是,日本还让蒋介石的假想敌——共产党最终坐大,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个中玄妙,我们将在下文一一细述,而现在,让我们就从蒋介石意气轩昂的称霸之路开始国民政府的序幕吧。

投石问路

通常而言,我们将国民党时代的起点设置在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但从历史事件的脉络而言,实际上二次北伐早就在国民党军征服北京,并将其更名为北平之时就已完满,而东北易帜只不过是二次北伐的余波而已。我之所以那么说,因为蒋介石早在1928年7月之时便已经着手撤蕃了,而撤蕃的倡议一出,实际上就标志着国民党万众一心谋求北伐的时光到头了,接下来各方的任务无非是攒着劲准备内斗,而老蒋的称霸之路便是于此为发端的。

要讲撤蕃,当然先要讲建藩,没有建又何来撤呢?此事我在上文已经有过交代,老蒋在二次北伐之时曾经大封诸侯,在全国设立了四个政治分会,因此,也就有了四个藩王——由于李济深和桂系的暧昧基情,我们可以暂且看成三个。老蒋要称霸,裁撤三藩就是基本的功课,但是人家三藩来头也不小——至少比康熙当年裁撤的三藩要强得多——这能是你想撤便撤的了的?

想当年康熙为了搞掉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怕自己万一出点意外,还立了个太子,准备万一局面不利,也留个后手——如吴三桂真能势如破竹,直逼京城,自己和太子还可以一个守京城,一个退关外。类似的打算在明末也出现过,只不过崇祯觉得不能便宜了太子,要死也大家一起死——崇祯很爷们很极端,丢了京城后把禁宫女眷杀得一个不剩就是证明,所以没有采取让太子去南方,自己守京城的建议——明粉就不要意淫分守的另一个方案了,以崇祯的心高气傲,大家认为他可能会放弃京师去南方流亡吗?区区一个吴三桂就让康熙有了预备交政的打算,这充分说明藩王是多么的可怕,撤蕃是多么的不易——而蒋介石要面对的藩王某种意义来说甚于强于吴三桂。

吴三桂是平西王,势力再牛逼也就是当时桂系的派头(两广,两湖),至于耿精忠,尚可喜之辈,凑数罢了,大可不提,但是当时的西北军和晋系能不提吗?且不说前文已经提到的广阔地盘,就是实际兵力也丝毫不逊,财力雄厚的蒋介石也就只有50余万的兵力,而这点兵力与三藩相比,优势是极为微弱的,三藩中兵力最雄厚的是冯玉祥,拥兵40万,而实力稍逊的桂系与晋系,也各自有20多万的兵力。冯玉祥为什么兵力那么多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太健忘了,怎么说冯玉祥在北洋后期也是风头出尽的巨星级人物,兵力比另外两个直到北伐才崭露头角的派系多,当然是再正常不过了。光从纸面上分析(地盘和兵力),蒋介石想要称霸,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历史如果能够仅从纸面的计算就得出结果,那赵括早就封神了,撤蕃虽难,但还不像纸面上表现出的那么难。

实际上,撤蕃只是笔者的形容,蒋介石的愿意是裁兵——这个词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当年北洋时代那是天天有人叫嚣啊,现在老蒋旧调重提,能够有旧壶装新酒的效果吗?老蒋当然不会天真到认为只要大家开个会,聊聊天,喝喝酒,就能杯酒释兵权了。三藩当中哪个不是算盘珠子打得噼噼啪啪的角色?即便是表面上看起来最老实的李宗仁心里头其实也有算计着呢,更何况是老于世故的阎锡山和出了名的不安定份子冯玉祥了。但是有时候,能否成功并不是考量一件事该不该做的唯一标准,就比如现在,即便裁兵会议肯定不成功,这个会还是得开。

于是,在碧云寺上演了一出足以让蒋介石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哭灵好戏后,蒋介石便召集三巨头在北平开了个会,当然会上少不了几个亲蒋的文官作陪,会议的议题嘛,当然是裁兵。老蒋向诸位叙讲了一番裁兵的大道理之后,抛出了第一个方案:将全国300个师精简为50个,然后将全国分为12个区,各区按比例保留军队,然后由各集团军分管。这个方案果真了得,原本是四大天王各领风骚,如今你老蒋居然要搞垄断,把我们仨一脚踢开,天底下有那么便宜的事?该方案名为分头办理,实际是老蒋借着中央之名满可以将势力扩大到八个区,而地方诸侯呢?对不起,一个就只能一个。我们管一个区得裁兵,你管八个区难不成还要增兵?因此,此方案名为裁兵,实则削藩。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也得说得冠冕堂皇,几位当然是先对裁兵大计歌颂一番,什么利国利民啊,什么减轻负担啊,然后语锋一转,我们裁兵当然没问题了,问题是把这些人裁了,他们干啥去?难不成让他们当土匪?安置不也得安置费?中央一时之间拿得出那么多钱吗?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搞搞军屯之类的,军队也可以搞生产嘛,何必非得裁了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呢?这场会开了四天,结果各方扯皮,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在第一次裁兵会议不欢而散之后没几天,老蒋便召集三巨头到汤山开会,作陪的是吴稚晖,继续讨论裁兵一事。这次老蒋抛出了裁兵的第二个方案:一、军队以师为单位,留国防军50至60个师;二、全国军队统一编制,打破原建制,各军军官轮调中央军校训练,在全国设置几个大的练兵场,各师编成后分期调集训练;三、撤消各集团军总司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到京师供职。这个方案的核心主要是三个,裁兵,混编以及进京。藩王之所以为藩王,就是因为在地盘上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如今让他们进京当官?对不起,他们可没这个官瘾。至于混编嘛,更是没人愿意理睬了,没有嫡系部队,那还混啥军界?如果说第一个方案还只是削藩的话,那第二个方案就成了赤裸裸的撤蕃了,几位虽然都是军旅出身,但这种历史上常见的伎俩想来也不可能把他们耍了。于是,和上次会议一样,这次各方互诉衷肠,大倒苦水,甚至阎锡山还援引新疆新近的叛乱将反对裁兵上升到了反分裂的高度——结果,议案再次搁浅。更绝的是,老蒋还没宣布散场,几位就玩起了失踪,纷纷离开北平。

前两次会议可以说是层层递进,从削藩讨论到撤蕃,但是终归还只是预备会议,各方协商的姿态,等到八月份国民党二中五种全会召开,所谓撤蕃就从口头转变到实际运作了——预备会议变成了正式决议。老蒋明确抛出了年底内撤销政治分会的提案,并且敦促各派老大来京任职,眼见老蒋玩真格的,居然将此事带到正式会议上来谈,各派当然也不能示弱,于是,冯玉祥说自己痼疾未痊,阎锡山说最近比较累,而李宗仁干脆连个理由都不给,总之就是不进京。这说明,会议再正式,也仅仅只是会议而已,撤蕃是不可能在会议上完成的——自古从来没有在会议上失算的藩王,只有被剿平的藩王。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老蒋不知道撤蕃是不可能在会议上实现的?如果知道,那么连开三次会,而且语气一次比一次硬,其价值何在?我们知道,中国人办事情强调先礼后兵,表面功夫要做足,这样才能理直而气壮,将来翻脸也能在道义上胜三分,老蒋开裁兵会议,当然存有这个意思,毕竟,老几位刚帮着完成北伐,马上就兵戎相见总是不合适,即便要打仗,也得有合适的理由不是?但是老蒋这么玩命开撤蕃大会,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先礼后兵,更关键的还在于投石问路。蒋介石要把撤蕃这出戏唱下去,最关键的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不能让三方合起伙来一块反对,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拉一个打一个,那么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要让各位知道老蒋撤蕃决心已定,而会议三连开目的就在于此,他要让几位明白,既然定了这根弦,戏就得往下演,因此,诸位还是考虑一下怎么撤对自己有利吧——各派紧急酝酿中……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0:03:01 +0800 CST  

作者:hentyw 回复日期:2009-06-30 00:06:09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中国的面积不是那么大,革命起来也许简单得多,之后的整合也不会那么麻烦,如果不是GD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一个政党想统一中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蒋在完成北伐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都没能完成他的削藩事业,而日本的入侵更是打乱了全盘计划。
=============================================================
其实国土面积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日本不大吧,他们也有很长时间都是藩镇割据;意大利相对中国来说也不大吧,他们还不是直到加里波第才最终统一,在此之前马基雅维利还为这个问题困扰不已;德国也一样,直到普鲁士才统一了德意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的离心倾向和国土面积并无必然联系。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1:41:18 +0800 CST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中有这方面的论述,有关游牧民族与气候地理的说法还比较中肯,从地理上看中国是一个更容易分裂的国家。
================================================================一个民族气质的形成和文化形态跟地理因素是有很重要关系的,因为地理因素直接决定了经济形态,而经济形态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4:18:52 +0800 CST  
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诞生,都是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而且这些因素都不是单独起作用,而会起到1+1>>2的加成效果。所以在计量的时候,首先要弄清的就是几个要素的关联性,但是可惜的是,在社会问题中,从来不存在不想关的几个要素,相反,这是要素都是高度相关,互相杂合从而发挥效用的。
就如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当然可以单列出来说有文化形态,有地理因素,要民族传统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都不会是单独作用,而是互相纠缠着来影响社会形态。就拿中国目前存在的门阀现象而言,这当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归属国家——当然国家归属谁,我们不废话,大家应该明白;但是光是如此未必会有门阀,这其中还涵盖有中国的交际传统问题,一旦圈圈加框框集合起来,那就是一个强大的壁垒。至于政治改革,同样,最大的问题在于敲碎这个强大的壁垒,但是我们该从何入手呢?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4:52:40 +0800 CST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土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民族成分越复杂,国家的凝聚力越弱。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才有可比较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当然,哪些因素是中国近代衰落最重要的根源,我也说不好,但我觉得应该从比较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我觉得经济结构的差异、传统的意识形态是非常重要的。比较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发现国土狭小确实有利于彻底改革。
=============================================================
事实上是,并没有哪个国家和中国其他条件完全一样,所以这个假设只有理论意义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在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不能把单个要素抽离出来,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个人认为社会科学从来都是一个整体概念,中国文化的长处也在于考虑问题的整体性——虽然不可避免的会有模糊性,但是也未必就比重于解剖和细化的西方社会文化差,我认为中国式的思维有益于社会科学,西方式的有益于自然科学。当然,由于政治的影响,中国式的思维往往被畸形的用于某些特定目的,这是另外一回事。因此,纯粹探讨国土问题并没有意义,国土是中国的国土,只有放在这个框架下才有真正的实践意义。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5:48:12 +0800 CST  
民国的那段历史在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几乎就是一个旧社会的概念.
希望能楼主能多写一点让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一下.
================================================================
旧社会,这个名词好熟悉又好陌生啊,意识操纵的重要法宝——制造模棱两可的概念,旧社会真是个完美的概念,欺骗了多少纯良的中国青年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19:26:43 +0800 CST  
1950年代,上海物价飞涨,某些右派学者说是因为气候不好供给不足,某些中共官员说是资本家投机倒把,毛zd同志说是人性贪婪。这些都有道理。说是因为气候不好供给不足,选择的参照系是供需模型;说是资本家投机倒把,参照系是计划经济;说是人性贪婪,参照系是文化革命情节下人性改造。
===============================================================
恶性通货膨胀其实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有供给的不足,有投机的问题,当然,至于人性的贪婪,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来几次文化大革命也解决不了,以一种狂热取代另一种狂热最终会发现于事无补。供给问题,可以通过政府释放战略储备来平抑物价,投机问题,则可以通过相关立法来明令禁止,但是建国初期,我们一方面战略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根本不懂得如何以立法来遏制市场的恶意竞争,因此,最终只能用最简单也最容易出问题的方式来解决——计划经济。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30 22:04:01 +0800 CST  
囚徒困境

在开了三次裁兵会议之后,各派虽然还是死硬,但这种死硬显然已经有些底气不足了:首先,老蒋态度很坚决,短期内连开了三次会,而且态度一次比一次强硬,这说明打哈哈也只是权宜之计;其次,裁兵是是民心所向,老百姓在北洋时期受够了军阀混战的苦楚,因此只要舆论一聒噪,老蒋就会占上风——老百姓可不管你们怎么裁,裁兵本身才是他们关心的;老蒋的裁兵说可以说是既有力又有理,这就逼的几位要好好考虑万一要裁兵,怎么办才对己有利——而这正是老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任何联盟都不会牢不可破,老蒋要做的就是制造裂缝。

前面三次会议,老蒋都还是跟几位客客气气的协商——当然,那几位可不那么想,他们个个都认为老蒋纯属过河拆桥,可以说面子和礼数都尽到了,俗话说,事不过三,老蒋给了三次面子,但没人顺着台阶下,那就休怪翻手无情了,于是,老蒋拿出了杀手锏——舆论。舆论这东西,你要说有很大用,那也不见得,毕竟政客练就的就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可不会被骂两句就想不开寻短见,但是,这并不代表舆论就是鸡肋,如果能用好,舆论就是一把软刀子,杀不死人,但能咯应死人。中国人搞了几千年的政治,基本都是暗箱操作,军国大事都是几个核心权力层的协商而定的,按说是不应该拿到报纸上说的,但是老蒋现在拿出来说并不存在破坏游戏规则的问题,因为老蒋该给的面子都给过了,但是既然没人领情,那老蒋就只能玩点悬的了。

于是,老蒋让裁兵一事经过舆论那么一报道,三巨头马上开始不自在了,有道是民意不可违,老蒋在此事上占着理,那么他们如果继续打马虎眼,显然马上就会失去民气——用围棋术语来讲,老蒋这手棋稳占先手,因此巨头们接下来也只能选择应招了。此时老蒋已经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平台,那就是在1928年年底召开的军事编遣会议,这就相当于是最后通牒,怎么应,你们自己看着办。

如果是内部协商,那几位完全可以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只要不应声,老蒋喊破大天也没用,但是现在老蒋搬出了舆论来当帮手,形势立马就变了,搞政治脸皮厚是对的,但是不能任何时候都厚着脸皮——比如老百姓强烈反对你干什么,你就偏干什么,这样厚脸皮那就是找不自在。那几位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推诿,拖拉,现在都不是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顺着老蒋的意思来,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裁兵——该问题已经被舆论解决了,而是怎么裁兵,老蒋摆出一副请君入瓮的姿态,而几巨头,竟然也只好乖乖的钻进套里。

于是,几巨头虽然对所谓编遣会议极端排斥,但是因为老蒋关键时候使出了杀手锏,因此即便再怎么不耐烦,这个会也得参加了。因此,如果政界有最佳导演奖的话,老蒋绝对可以凭借此次裁兵风波的出色表现当选。在倡议发出后没多久,几位都板着面孔不情不愿的来了,在南京等待他们的是老蒋那诡异而又伪善的笑容,以及未知的前景——谁也号不准老蒋的脉。

老蒋准备改变以往群聊的方式,改用独聊——这可不是为了增进友谊,而是要摸一摸各位的脉。于是在三巨头抵宁后,老蒋就开了他的独聊计划,首先就是邀请冯玉祥一块去温泉洗澡,名义是想听听冯玉祥的高见,冯玉祥一看,老蒋挺看得起我啊,那我就说说,我的方案是如此这般,老蒋说好,到时候开会你就那么说,我挺你。于是在12月26日的编遣会议预备会上,冯玉祥傻乎乎的拿出了他的方案——第一二集团军编为12个师,第三四集团军编为8个师,其余杂牌编8个师。大家都知道,冯玉祥这个人素来就不怎么受待见,因为他在北洋时期的那段倒戈史,说实话是个人就防着他,如今他抛出那么个方案,当然会被人认为是跟老蒋串通好的。阎李二人火上心来,冯玉祥你行啊,有点好处你就把我们卖了,凭什么你能跟中央一样的待遇,我们就得降一格?冯玉祥一看,捅了马蜂窝了,赶紧示意老蒋表态啊,老蒋呢,不置一词,看着那两个对准冯玉祥一顿乱喷,冯玉祥情知上当——被老蒋玩了,一气之下称病不起。

为什么冯玉祥会着了老蒋的道呢?按说冯玉祥应该挺聪明的才对啊,怎么这么容易就当了冤大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冯玉祥是标准的军阀出身,军阀分地盘经常会有几个人组成一个团伙私下串通好了,然后到了会上拉着帮的喊,最后就成了。问题是,老蒋压根就不想和冯玉祥合作,他只不过是要挑动这几个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冯玉祥千算万算,唯独没有把老蒋的心思摸透。其实冯玉祥完全是被利益迷住了眼睛,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明白老蒋的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冯玉祥的建议里把自己和老蒋摆到了一个高度,大家想想,地方诸侯能跟中央一个待遇?——或许冯玉祥还真把国民党当北洋了,北洋时代的中央就不值钱,然后老蒋居然还能说这个提议深合吾意?完全不合逻辑嘛。可惜啊,冯玉祥压根就没细想,所以说跟老蒋比,他还太嫩了。

找完冯玉祥找阎锡山,这次是让何应钦出面,约会地点是在蒋宅,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征求编遣的意见。阎锡山比冯玉祥聪明多了,他想出来的方案真是让人拍案,怪不得李宗仁跟阎锡山初次见面就说此人不简单,他的方案是啥呢?第一二集团军各编10个师,第三四集团军各编8个师,杂牌军编6到8个师,看到这,此方案也就平平,绝妙的在后面,老蒋不是说要裁成50个师吗?现在这样编制,也就只有42到44个师,那剩余部队怎么办?阎锡山说归中央。除了说阎锡山是天才,我们还有其他的词吗?这个方案高明就高明在不得罪任何一方,首先承认自己是弱者,其次摆对冯玉祥的位置,最重要的是,他还不得罪老蒋,因为蒋介石除了第一集团军的10个师,还有6到8个师可供使用,他不就是中央吗?什么叫玲珑剔透?什么叫工于心计?什么叫审时度势?提出这个天才方案的阎锡山就当之无愧,真他妈的聪明——原谅我爆粗口,写到这忍不住了。

于是,在正式会议上,蒋介石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提案都拿出来讨论——老蒋这么做不厚道,明摆着是寒碜人家冯玉祥啊,当然,会议开得半死不活,几方面虽然不好明确表示反对编遣,但也一直是爱搭不理,不给句痛快话。冯玉祥装病——急火攻心,阎锡山喊累——跑无锡、镇江旅游去了,而素与老蒋有过节,甚至连老蒋大婚都不参加的李宗仁说困——每次会议都不说话,眼神就似麦蒂一样睡意朦胧。最后拖拖拉拉的开了一个月的会,各方面都觉得阎锡山的提议不错,于是在该提议的基础上,老蒋炮制出了一个编遣方案,在全国设立八个编遣区,冯玉祥,阎锡山以及李宗仁各管一个区,而新近易帜的东北也设立一个区,而其余的四个区都归中央。东北设一个编遣区,这可能连聪明过人的阎锡山都没想到,而老蒋呢,乐得送给张学良一个顺水人情——老蒋太知道张学良在四角戏中的地位了,所以只要有机会就给张学良个甜枣吃。

博弈论中有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具体内容请百度),意思就是说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并不一定是对集体最有利的方案,蒋介石此次就成功的将三方带入了这个困境,一致反对撤蕃当然是集体最优选择,但细化到每个人身上,似乎和老蒋合作,排挤其他人才是最优选择。不过,这个纳什因此而闻名的非合作博弈却在两个人身上起到了不同效果,冯玉祥不幸的成为了困境中的囚徒,而阎锡山呢,显然走出了困境——要不然怎么说他高明呢?不过,囚徒困境只是单次博弈出现的情况,如今的局面是四方的多次博弈,因此,当这三个人醒过味来,他们也就走出了困境。

我们说过,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废纸,只有实施了才有价值,当这三方发现编遣方案实际上是让老蒋大权独揽之后,便开始在实施问题上做文章。冯玉祥说,刚打完仗就谈编遣伤感情,还是休整一年再说(冯玉祥说话一点也不会委婉),还是李宗仁聪明,说马上过年了,年货还没办呢,我看这个会就开到这吧。最终,老蒋看着几位好像没情绪了,就终止了会议,让各位回家过年去了。于是,编遣会议弄了个雷声大雨点小,再次没有实际收获。

编遣会议失败了,但老蒋成功了,因为老蒋成功拆掉了三角同盟,最起码几个人开始互相怀疑对方了,同时还号准了各方的脉,这就为他以后的行动打下了基础。冯玉祥见利忘义,阎锡山守成有余,而李宗仁个人虽然没太多弱点,但是实力不济,看准了这些,老蒋就可以展开实质性的行动了,毕竟,纸上裁兵是不可能的,要想称霸还得实打实的干。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1 09:36:42 +0800 CST  

作者:闽南男儿 回复日期:2009-07-01 11:14:22

当时除了四个集团军和东北军外,还有很多地方军阀啊,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甘肃,宁夏的马步芳等马家军,新疆的盛世才,他们应该也只是换了个旗帜而已吧,实际上还是一方军阀。裁军他们怎么没参加啊
===============================================================
他们就是编遣会议上所称的杂牌,估计也是参加了,但是横竖参不参加的,都是那四位说了算,他们也没什么发言权,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1 12:42:56 +0800 CST  
而且那时候四川似乎还乱成一团,刘湘似乎还没统一,盛世才也仅仅是在新疆有些兵权,远谈不上一家独大,龙云还在跟胡若愚斗,这么看的话,其实真正有实力的也就是那五家。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1 15:04:05 +0800 CST  
提个建议,交代历史事件的时候,最好能把时间地点简单的交代一下。说了大段,连个时间点也找不到,呵呵。
===========================================================
其实很明显啊,李宗仁说要过年,那就是1929年1月份呗。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1 17:39:14 +0800 CST  

作者:aufdemTisch 回复日期:2009-07-01 18:48:32

民非兄记忆力惊人啊。看过的历史居然都消化了。不但消化了还记得了。佩服、佩服。虽然我也是历史爱好者,但是水平比民非兄差远了。我是87年生的。
=================================================================
其实也就知道个脉络,具体还是要查很多资料的,当然要自己整理一下。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1 22:44:15 +0800 CST  
终须一战

蒋介石虽然要面对的对手是三藩,但是此三藩还是与他亲疏有别,冯玉祥和阎锡山与他本无旧怨,对付他们纯粹是出于利益关系,而李宗仁不同,在蒋介石的党内假想敌排名册中,大概李宗仁是最高顺位,甚至汪精卫也不能与之相比。老蒋如此看得起李宗仁,说明李宗仁着实是有两把刷子的,以我看来,李宗仁不单不输于蒋介石,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宗仁是个比蒋介石更好的领袖。

李德邻这个人,颇有中国古典政客的风范,喜怒不形于色,胸中有丘壑,更关键的是,他还有种能让人倾心效命的气质,因此,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种人天生就适合当老大,那么李宗仁肯定就是这类人。李宗仁没有蒋介石那么好的命,还能留学日本,碰上个陈其美之类的贵人,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没有任何机缘凑巧的成分,他的地位完全是他一手打拼出来的,从小喽啰到今日的民国巨头,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是个怎样了不得的人物。李宗仁能发迹,完全在于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军事素养,想当年他在桂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营长——大家都知道,广西的派系是出了名的多,像李宗仁这样的营长可以说是满地都是,因此就跟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不值钱,但即便如此,李宗仁还愣是敢拉出来单练。一个小小的营长,拉了几个连就去占山为王了,这种气度和魄力确非等闲可比,而正是这种不甘久居人下和锐意进取的锋芒成就了李宗仁的事业。此后他结盟黄绍竑,在广西的乱局中稳中求变,终至统一广西,成为桂系新主。在李宗仁的发迹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质,一是稳健而不失进取——稳健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在恰当时机进取则成就了新桂系,二是性情恢宏大度,能容人,黄绍竑去投靠沈鸿英,李宗仁不单不愠,还相与谋事,这绝非常人所能为。

蒋中正当然也是人中龙凤,但是比起李宗仁,可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你明白我说的不是军力。蒋介石的起点比李宗仁高太多了,因为遇到了陈其美,而且还是士官高材生,所以理所应当的,他就迅速成了孙中山跟前的红人,虽然平时还耍耍小性,动不动就闹情绪回家,但是官位还就是能扶摇直上——要是李宗仁年轻时也这样,大概我们就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个人物了。论心机,李宗仁绝对不比蒋介石差,至少,老蒋使的坏,每次他都能破解;论领袖风范,李宗仁一派长者之风,有种天然的优越感,而老蒋虽然诡秘深沉,但是在其气度俨然是两个境界——区别就像是李世民与朱元璋;论军事能力,李宗仁是国民党内出了名的能打硬仗,龙潭之战,西征唐生智,每一次都让他声名大噪,而老蒋呢,除了那次著名的徐州兵败,大家还有别的印象吗?——好吧,我承认我印象派了;论长相,李宗仁抗议——这个好像跟从政无关吧?怎么会无关呢?蒋介石要不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能让宋家三小姐看上他?——离题万里了……

可能蒋介石自己都没有信心肯定降住李宗仁,事实上,要不是蒋介石起点比李宗仁高太多,相信蒋介石可能还真就不是李宗仁对手,因为在李宗仁和蒋介石的首番战中,蒋介石就被逼得下野了。虽然此后依靠雄厚的根基东山再起,但是相信蒋介石就此对李宗仁心有余悸,看看李宗仁在他下野的半年时间创下了多大的基业就知道,此人绝对是强敌啊。那半年中李宗仁居然能把汪精卫耍的团团转,一会特委会,一会西征,最后居然把汪精卫逼得搞偷袭,要知道,老蒋也从没在与汪精卫的交手中占据那么大的优势——要不是李宗仁资历浅,兵力差,汪精卫早折腾不下去了。而同样是这半年,李宗仁居然扳掉了不可一世的唐生智,将桂系地盘扩大到两湖,让桂系从国民党中的小字辈一下子跃升到了核心层。李宗仁的极限在哪里,相信老蒋心里也没底,这种人确实太可怕了,这跟冯玉祥的乖张和阎锡山的精明根本是两码事,这种可怕带着理性,也带着威势,这就不是冯阎所能相比,所以老蒋将其视为头号劲敌,实乃慧眼识珠。

按说光从纸面上来看,桂系也没太多可怕之处,论兵力,比不上冯玉祥,论财力,可能就比出了名的穷光蛋冯玉祥强点,跟土财主阎锡山也没法比,但是桂系就是能让老蒋寝食难安,被视作头号敌手,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说过,数据是会骗人的,赵括能拿着40万大军去填坑,周瑜5、6万的兵力能击败曹操所谓的百万大军,这就说明,光看财力和兵力,有时候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桂系的可怕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在更深层。桂系目前的情况是,李宗仁居间调度,白崇禧冲锋在前,黄绍竑独守老巢,另外还有个半桂系分子李济深当后援,几个人亲密无间,少有隔阂,有将有帅,有内有外,阵容结构合理,组织体系完备,而且在北伐中还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可以说,这正是桂系的巅峰时代。冯玉祥军力虽多,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诸如韩复渠,石友三之辈均非善类,一样的见异思迁;而晋系则久疏战阵,阎锡山稳健有余,缺乏锐气,终究只是个土财主;只有三巨头领衔的桂系才真正是蒸蒸日上,具备逐鹿天下能力的资本和豪气,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比桂系更强的对手吗?

桂系作为一个整体,不单单只有老大李宗仁具备摄人心魄的魔力,二号人物白崇禧同样是人杰——如果说要给派系二当家找个模板的话,白崇禧就是典型。白崇禧有才,这在国民党内是公认的,北伐中的出色表现更是让小诸葛之名誉满天下,他在桂系扮演的角色最特殊,因为李宗仁与老蒋关系极为恶劣——甚至老蒋大婚,李宗仁都没给个面子去参加,因此,实际上白崇禧就是联结桂系和蒋系的桥梁。如果我们看看白崇禧的履历,一定会发现,白崇禧从和老蒋的接触程度而言甚至都快成为蒋系人物了,但是不幸的是,白崇禧尽管帮了老蒋不少的忙,但归根结底他还是李宗仁的人——就跟关羽一样,斩颜良诛文丑都还是刘备的兄弟。话说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才华那是垂涎欲滴啊,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白崇禧让老蒋魂牵梦绕,但同时又恨其不为所用,因此对其感情极为复杂。白崇禧可能是李宗仁最让蒋介石艳羡的地方了,比起老蒋的二当家何应钦,那可真是要啥有啥,而倒霉何应钦除了他妈的反水,还会干啥?老蒋要有个白崇禧这样的副手,何愁天下不定?遗憾的是,上天给了你一些东西,就必定会剥夺你一些东西,造物总是会找些平衡——李宗仁命不如蒋介石,所以他的副手必定要优于老蒋。

因此,如果蒋介石注定是民国新的主人,那还又比桂系更好的试金石吗?如果蒋介石能够真正征服桂系,那么老蒋必定将是那个真命天子;而他如果仅仅只能压制桂系,那么他终究只是个一时枭雄;而如果他连压制桂系都做不到,那么老蒋就只能昙花一现了。因为是历史,大家都知道了结果,所以不妨公布答案,老蒋既没有像第一种情况那样霸气,也没有像第三种情况那样窝囊,就跟老蒋的名字一样,中正,最终得到了一个不上不下,不偏不倚的结果。于是,老蒋的命运就此注定,他只不过是类似项羽一样的西楚霸王,因为无法征服桂系的人是没有资格当上真命天子的。

如果说有谁注定将是蒋介石称霸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那么这个人舍李宗仁其谁?我虽然不相信宿命,但是历史上就是有那么多的难以解释的事情,就像是很多人命定就要成为对手一样,蒋介石和李宗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对,注意,这可不是言情小说抑或是武侠小说,情敌抑或是武友,这是历史上确确实实发生过的,而且比任何一部小说都更为精彩。蒋介石PK李宗仁,这是国民党后孙中山时代的主题,两个人的斗争从北伐直至民国的终结,即便是在老蒋最春风得意的岁月,他也没有能让李宗仁俯首称臣,一个命定的枭雄,一个天生的老大,他们之间终须一战——那就华丽的战吧,蒋桂之战,下文为您呈现。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2 09:41:22 +0800 CST  
呵呵,老李年轻是也不差啊,他儿子也是帅哥一枚.
=================================================================
有对比才有发现啊,老李除了头发比蒋介石强点,其他方面完全下风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2 15:10:43 +0800 CST  
可有证据表明中国人没有“大一统”的思想么?在下乡下没读过书的叔公也知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权分立也好,民主集中也罢,如果核心价值观不确立,大家整天争来争去,最后免不了大打出手——又有哪个国家仅仅学了老米的制度就“现代化”了?。所以,制度只是“壳”,“灵魂”更重要
洋书读多了,回过头再看看墨子与韩非,又是一翻感触
未来的中国具体会什么样,我们还不能确定,但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传统”会继续下去
===============================================================
任何试图完全抛弃传统的尝试都会最终证明走向失败,事实上转型比较成功的比如日本、新加坡这些都是在保留了传统的情况下有所改变。因此不管未来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要真正被民众接受,同样是不能抛开传统。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2 16:18:52 +0800 CST  

作者:伟座zwjzwj11 回复日期:2009-07-02 21:21:54

中国有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中央集权意识可以说已经深入许多中国人的骨髓,这应该也是传统的一部分了。
===============================================================
其实中国人对联邦制根本就没概念,由于行政区划经常性的变动,要形成这样的模式也很难,所以一般中国人还是倾向于中央集权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2 22:43:12 +0800 CST  
蒋李斗法

在国民党中,我一直对李宗仁情有独钟,这可能跟我古典的政治审美观有关系,但是李宗仁是小姐身子丫鬟命,虽然绝对是个当老大的材料,但无奈底子太差——以弱胜强的事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其之所以经典,正在于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东风,也不会有周郎。但既便如此,李宗仁也足够硬气,硬气的让蒋介石丧气——他不明白为什么软硬皆施都不能让李宗仁就范呢?在李宗仁身上几乎找不到作为一个政客的任何弱点,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弱点的话,就是他身上的傲气总能伤到蒋介石。

想当初蒋介石大封诸侯,相当给面子的让李宗仁当武汉政治分会主席,但是李宗仁的反应却非常冷淡——如果不是在驱逐程潜的问题上需要老蒋的默许,可能他都不会接受这个职位。李宗仁态度冷淡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觉得老蒋在利用他,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册封,内心深处,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该位居人下——从骨子里他都觉得自己应该当老大。而在老蒋大肆宣扬裁兵之时,李宗仁却在湖北搞他的“军工”——蒋介石说军队太多是累赘,李宗仁硬要说军队也能变成生产力。而在老蒋挑唆冯玉祥提方案时,看起来李宗仁对冯玉祥很不忿,但当会议行将结束,老蒋约他共同讨冯之时,他却还是不置一词——鄙视归鄙视,但是他也明白冯玉祥完了,下一个就变成他了,他可不像孙传芳那样整天做些不切实际的美梦,李宗仁一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老蒋眼里,李宗仁这个人简直是油盐不进,对他也总是爱搭不理,这种人真是让人抓狂。

李宗仁身上时不时体现出来的老大气质深深的刺激着老蒋,这让老蒋打定了主意先搞定这个最不听话,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所以说尽管蒋桂之战看起来有些不合情理——因为纸面实力桂系最差,要打也应该先打最强的冯玉祥,以免尾大不掉,但是细细品味,老蒋先跟李宗仁交战却又是最合情理的,因为冯玉祥和阎锡山实力再怎么盛对他的威胁也不如李宗仁那么大。老蒋判断对手的能力独步天下,罕见其匹——征服对手的能力另说,他认为行的就肯定行,比如他认为李宗仁是个人物,李宗仁还就是能跟他从头斗到尾,他认为共产党可怕,共产党还就是能在三四万残兵败将的基础上最终将他逐出大陆,从这个角度而言,老蒋真是个天才的预言家。

但是要打仗,好歹也得有个借口,总不能说老子看李宗仁不顺眼,早晚取代我,就对他大动干戈吧,不过理由总是好找的,就跟要在巴尔干打仗不愁找不到理由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巴尔干——湖南。湖南在北洋时代是个什么情况,我已经不厌其烦的说了很多了,大家如果忘了,可以去看以前的帖子,如今湖南的情况是,虽然李宗仁成功驱逐了程潜,但是湖南依然不在他一个人手里。大家不要忘了,湖南有三个系统,程潜的完了,那还有唐生智系统和谭延闿系统,而李宗仁收服的只是唐生智系统,代表人物是何键,而谭延闿系统的鲁涤平却没被李宗仁收服——自从老蒋复出以来,向来懂得官场之道的谭延闿就追随着老蒋去了。谭延闿对地盘没兴趣,毕竟自己除了枪法好,没有哪点跟军事有关,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名位,而名位这东西只有中央才能给,所以谭延闿倒向老蒋也是顺理成章。既然如此,鲁涤平成为蒋桂之战的导火索就势所必然,要独霸湖南的李宗仁当然无法容忍自己的地盘还有个亲蒋派掌权,而鲁涤平当然也不是去湖南打酱油的,因此,闹出摩擦那是肯定的,而只要有摩擦,老蒋的机会就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老蒋原本是安排鲁涤平来搅局的,最好就是能把桂系驱逐出去,为此利用中央之名把他扶成了湖南省主席,当时李宗仁刚刚采取比较下作的手段驱逐了程潜,因此不好再在此事上作梗。鲁涤平上任后与何键也是闹得很不开心,基本是不吵架反正也得冷战,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人在一个锅里吃饭,碗碰到碟的事总也是免不了的。老蒋当然也明白两人水火不容的情况,所以定下计策要架空何键,他安排何键去清乡,然后准备趁着何键离开的当口,将实权从湖南省督办公署转移到军务科,何键当然知道老蒋的用意,于是他就跑去和李宗仁商议。而李宗仁的意思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虚与委蛇,突然下手,打鲁涤平一个措手不及,表面上何键很听话,同意剿共,而暗地里叶琪(李宗仁部将)的部队则悄无声息的完成部署,只待时机成熟,一击致命。

于是在1929年元月19日,胡宗铎(桂系中仅次于三巨头的人物)操纵武汉政治分会免除鲁涤平所兼各职,理由是鲁涤平剿共不利,然后还克捐重税——其实这种事情有没有理由就是那么回事,理由随便编个就行,谁还没个毛病?政治先行,军事紧跟,叶琪和夏威迅速将部队开向长沙,这下可真是打了鲁涤平一闷棍,他还没醒过味来就只有逃命的份了。于是,这个被老蒋寄予厚望在湖南扮演搅局先锋的角色居然还没怎么使上劲就被莫名其妙的开了,不过鲁涤平应变够快,逃命速度一流,整理思绪可以慢慢来,逃晚了可就真的晚了。

湖南发生了那么大的事,这时候李宗仁在干啥呢?李宗仁身处虎口而怡然自得,此时李宗仁居然在南京遥控指挥——大家都知道南京是谁的地盘,那么李宗仁为什么那么不怕死呢?李宗仁知道,他不能跟驱鲁一事扯上任何关系,因为如果证明此事是他干的,那么蒋介石马上就可以此为由开战,而李宗仁把老婆接到南京去就是预留后手为自己洗白。李宗仁“听说”湖南出了事,马上乔装打扮逃到法租界先躲起来——蒋介石抓狂了喜欢扣押人,当年中山舰事变就是如此,然后他找到吴稚晖和蔡元培疏通,大概意思是那帮混小子太不象话,居然我不在家就敢乱来,你们放心,我回去后非好好管教不可——但是,这事真跟我没关系,你们跟蒋总说说。李宗仁这叫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了熟饭,看老蒋怎么办,况且据他自己说此事跟他没关系,要有关系也是管教不严,既成事实下,你老蒋能奈我何?不得不说李宗仁确实厉害,在湖南问题上棋高一招,既把乱子处理了,还剖白了自己,恨不得什么责任都不担——这下怎么也该把老蒋气坏了。

老蒋确实气坏了,但是他也不是一般人,不会拍着桌子马上开骂——老蒋爱骂人不假,但一般只骂部下,而且通常不是因为情绪失控骂人,而是有目的的训导爱将——所以看老蒋是否生气不是看他是否骂人,如果老蒋在出了一件大事之后若无其事,那么老蒋可能真的生气了。这次老蒋表现的轻描淡写,说既然事情已经都这样了,那也没办法了,虽说不合规矩——道义上一定要站住,但木已成舟,所以那就这样吧。最后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象征性的打了桂系一大板,将此事相关人等送交有关部门议处——还没直接撤职,而李宗仁因为确实不知道,事后也坦白,所以自请处分就不必了。随后老蒋还给李宗仁写了封信,说德邻贤弟莫慌,我知道这事完全是那帮小赤佬不听话乱搞,而且国家刚打完仗,正要建设,怎可轻启战端?所以万望贤弟宽心,月亮代表我的心云云。还别说,李宗仁还真就以为自己对了,真以为老蒋是哭笑不得,拿自己耍赖皮没办法呢,那李宗仁还真是小看老蒋了。老蒋是谁?上海滩混出来的,他能咽下这口苦水,吃下这个哑巴亏?事情越是平稳,背后就越是暗藏杀机,形势变化本就是转瞬之事。

那么,老蒋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除了方才的迷魂药,还有没有致命一些的呢?我们说过,李宗仁是天生的老大,那么蒋介石也是命定的枭雄,枭雄总是会有枭雄处理问题的办法,具体什么办法,留待下文再叙。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3 09:42:32 +0800 CST  

作者:咕咕鲁鲁 回复日期:2009-07-03 12:18:11

楼主能不能开个QQ群啊,大家也好交流呀?
=================================================================
我只有私人QQ,849560243,QQ群没有。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3 17:23:17 +0800 CST  
老说更新慢,其实一天3000字我觉得不满了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3 19:54:11 +0800 CST  

楼主:民非明

字数:3094

发表时间:2009-06-08 19: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02:16:48 +0800 CST

评论数:2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