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国政治史(续帖)

天理循环

伴随着李宗仁的倒台,冯玉祥也进入了老蒋的议事日程,当然,冯玉祥的实力比桂系要强很多,最起码从兵力上来讲,就足足是桂系的两倍,并且让冯玉祥更有底气的是,他的部队大多数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走过来的,不像桂系大多数都是雇佣军。看起来,老蒋要搞定冯玉祥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真说要硬桥硬马的过招,西北军可也不是吃素的,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老蒋此次立志平定三藩,当然是有备而来,对于冯玉祥派系的弱点也是了如指掌,如果说桂系的最大弱点是根基不固,那么西北军的问题就在于人心浮动。西北军猛将如云,时有五虎将(鹿钟麟、刘郁芬、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十三太保(韩复榘、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之谓,如果从将领名单的豪华程度而言,西北军说第二,估计也没有人敢说第一。这帮人大多数都是跟着老冯从枪林弹雨里杀将出来的,身经百战,声明煊赫,黄埔系与之相比都算是黄口小儿,按说有这帮子人当后盾,冯玉祥应该算是很安心才对,但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西北军虽强,但再强的部队也架不住老有人见异思迁。

冯玉祥的手段大家都见识过了,直奉二战中倒戈,奉系内乱中勾搭郭松龄,然后又是跟苏联挤眉弄眼,最后看中共不行了,干脆支持老蒋反共,总之一句话,冯玉祥根本没个准谱。老大如此,下面的人当然也不遑多让,在冯玉祥风光的时候,看着一个二个都是忠臣顺子,但是如今老蒋跟那一咋呼,马上西北军就不消停了。要说西北军这帮人确实有理由感到不满,跟着冯玉祥混,名气肯定能混出来,反正他也喜欢折腾,仗打多了自然就有名了,但问题是有名管用吗?现如今当个名人还能出本自传,写些压根就文理不通的东西骗点稿费,看着不行了,还能真离婚,假情变的博取上镜率,但是当时那些名将能那么干吗?靠打仗叫出名号可不容易,那真是以命搏命,风险那么大,当然希望有高回报,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冯玉祥真是穷,所以这些名将拼了这么多年的命,荣华是有了,富贵却还如镜花水月。名利名利,有了名也得有利啊,现在西北军的名将们就是穷的父母妻儿都不好养活,那这个名要它何用?

据说当年老蒋在考虑怎么平三藩的时候,杨永泰——以后我会专门介绍此人——就进言说要用武力征服桂系,用金钱软化冯系,用政治迷惑晋系。可以说,这个策略是对头的,因为桂系是出了名的死硬,除了用实力搞垮,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而且实力也恰是桂系的硬伤;而冯系呢,因为冯玉祥很穷,所以金钱利诱可能会让西北军迅速分化;至于晋系,阎锡山这个人精明透顶,所以就容易吃精明的亏。老蒋依计而行,已经成功用一套组合拳将桂系清理出了擂台,如今碰到冯系这块看似难啃的骨头,当然先要上点软化剂,才能慢慢咽下去。于是,老蒋就挥舞着他的支票簿——我们说过,老蒋目前的最大优势就是钱——去诱惑西北军将领了,还真别说,这帮人还确实穷疯了,所以上来就钓了条大鱼。

韩复渠是冯玉祥的心腹爱将,可以说是老冯嫡系中的嫡系,一直以来老冯对韩复渠都是亲眼有加——冯玉祥可能脾气不好,有些家长作风,爱之深疼之切,越是他看重的人越会多挨他的训,韩复渠就是典型。冯玉祥因为太看重韩复渠了,所以经常隔三差五的叫过去声色俱厉的训一顿,大家也知道,韩复渠当时大小也算个人物了,人做大了之后总要有点尊严,冯玉祥如此这般当然很让韩复渠不满。可怜韩复渠根本不理解冯玉祥苦心,没弄懂啥叫打是亲,骂是爱,所以老是有些牢骚,再加上日子过得也确实紧巴巴的,所以老蒋一抛媚眼,韩复渠就马上红杏出墙了。韩复渠可是十三太保之首,他的一举一动极具示范效应,所以当他都恨不得马上要跟冯玉祥说拜拜了,那西北军其他人呢?

老蒋在宣布了冯玉祥通俄的罪状后,便于1929年5月底开除了老冯的党籍,然后还就近让刚复出的唐生智去讨伐冯玉祥,甚至还跟阎锡山商量好,要搞个腹背夹击。麻烦还不仅于此,外敌汹汹也就罢了,问题是西北军内部还被老蒋捅出了个大窟窿,在冯玉祥宣布要收缩防线,免战自守之后,西北军就有好几个重量级人物追随着韩复渠的脚步,叛离冯玉祥了。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倒戈将军石友三(倒戈次数连老长官冯玉祥都要发出青出于蓝的感叹),以及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一批当时在西北军有头有脸的人物。

西北军的倒戈潮,始作俑者是韩复渠,所以冯玉祥对韩复渠恨之入骨,他总也想不明白,自己那么器重他,为什么韩复渠还会倒戈。要说刘镇华,杨虎城和马鸿逵等人叛变,冯玉祥还觉得正常,毕竟,他们都不算是冯玉祥的嫡系,而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暂时归属他统辖而已,但是韩复渠不一样,他可是冯玉祥的心腹啊,连他都叛变了,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呢?在韩复渠叛变的那段时间里,冯玉祥变得非常消沉,也没有了往日狠辣的劲头,甚至一连几天又哭又骂,还抽自己耳光,他甚至都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民国混下去了。韩复渠的叛变是冯玉祥从军以来最大的打击,桂系虽然也出了李明瑞的叛变事件,但是这跟韩复渠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李明瑞说到底只不过是桂系的次级将领,算不上核心人物,而韩复渠呢?虽然当时仅仅是个师长,但在冯玉祥眼里,他这个师长的分量却比大多数军长都重。核心人物的叛变对一个派系的影响有多大,相信也不用我再去分析了,如果要为后来西北军分崩离析找个祸首,那么韩复渠首当其冲,他的叛变彻底吹响了冯系势力瓦解的号角。

我们说过,历史是个很奇妙的舞台,冥冥之中似有定数,用《无间道》中倪永笑的话说,就是出来混,不管你做过什么,迟早要还。想当年冯玉祥靠着倒直而经营起了西北军,从此成为民国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如今,他的西北军却同样因为倒戈而开始走向崩溃,倒戈始而倒戈终,这一切就像是历史跟冯玉祥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类似的玩笑在此之前出现在了张宗昌身上,当年张宗昌为了向袁老爷子献礼,干掉了孙中山的臂膀陈其美,而若干年之后,陈其美的盟弟蒋介石却让他穷无所归。汉初贤相陈平临终时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这段话虽然有些宿命论的色彩,但是在历史上这样因果循环的事却屡屡出现,所以我一直都怀疑世上可能真有宿命这种东西。冯玉祥以叛逆起家,而他最后落魄,却同样是因为部将的叛逆,或许,即便是政治这样的舞台,也不是百无禁忌,至少像临阵倒戈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损阴德的,冯玉祥很不幸,来了个现世报。

所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虽然韩复渠的倒戈还尚未立即让西北军丧失战力,但是其影响深远却就此注定了西北军的悲剧命运,虽然我不喜欢冯玉祥,甚至还有些讨厌他,但是写到这里,我也不得不对冯玉祥表示同情。爱将背信,这或许是一个军人最大的悲哀,而这样的打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沉重的,冯玉祥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而到达顶峰之后,终于要开始走向他作为一个主流政客政治生涯的终点了。但是,冯玉祥的下坡路走得也并不顺畅,因为不管是老蒋还是阎锡山,都没给他一个有尊严的输法。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8 09:38:31 +0800 CST  

作者:天堂遥响 回复日期:2009-07-07 15:32:15

楼主真的这么年轻?让人汗颜,想必家世不俗吧
=============================================================
底层出身,也就是有些兴趣罢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8 10:49:47 +0800 CST  

作者:hentyw 回复日期:2009-07-07 18:54:35

到SOHU上看了一下,这里的进度要加快才行呀,差了7,8年的时间呢,不过那边字太小,很不习惯。
=============================================================
差不多得了,一天3000字,也不慢了,毕竟天涯这边比较晚。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8 16:32:02 +0800 CST  
还在前面爬楼
冯玉祥原来这号人物啊,小时候还一直认为他是爱国将领呢.
================================================================
冯玉祥也是环境所迫,才形成了有奶便是娘的逻辑,虽然人品确实有些问题,但政治人物也可以理解。冯玉祥的西北军大多还是很有爱国气节的,人品是一方面,爱不爱国是另一方面。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8 20:20:13 +0800 CST  
很精彩,支持楼主!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sohu那边很久没怎么更新了,一直在等待中
===================================================================
这一段有点事情,又加上在修改前面的稿子,没空更新,过一段我处理完了就恢复正常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8 23:02:19 +0800 CST  
急转直下

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这句话用在冯玉祥身上再合适不过。桂系虽然与冯玉祥并无私交,可以说井水不犯河水,虽说在一口锅里吃饭,但是两方面还真是基本没出现过交集,因此,似乎桂系的死活对冯玉祥而言无足轻重,不过,当桂系暂时从民国的版图上消失之后,冯玉祥才真正懂得了桂系的存在对他的意义。当老蒋借着轻取桂系的威风开始对冯玉祥下手之后,冯玉祥才发现,原来国民党的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而他的西北军也远比他想象的要脆弱,区区数招,冯玉祥便败形已现——心腹都跟别人跑了,接下来的较量还能有很大的悬念吗?事实上,悬念还是有的,不过不是冯玉祥是否会输,而是冯玉祥究竟会怎样输掉,他会比桂系输得还惨吗?

冯玉祥当然不想就此认输,他在民国混了那么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他不想就此放弃,所以即便是无谓的挣扎,他也要进行尝试。就在老蒋开除了他的党籍,并动员唐生智进行军事骚扰,甚至还把他的几个嫡系策反之后,冯玉祥觉得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继续纠缠,那么如今在民国的地面上他还能找到哪个有能力——先不说是否有意愿——救他于水火的人呢?人选少的可怜,由于桂系倒台,目前只有阎锡山和张学良有这个能力,张学良和冯玉祥是有些历史恩怨的,因为当年郭松龄造反,冯玉祥也跟着添柴加火了,所以小张一准不喜欢他;而阎锡山呢?这个人鬼精鬼精的,谁也摸不透他,冯玉祥心里也没底,但没底也只能试了。

于是,冯玉祥在祭出了免战牌之后不久,就再次下野了,上一次下野,相信大伙还有印象,是在直奉夹击的窘况下作出的选择,而这次呢,局面更糟糕,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上次下野回来后,他投靠了国民党,成为一方诸侯,而这次,他还能转危为安吗?这并不取决他,很大程度上要看阎锡山的态度,而阎锡山这次又是如何考虑的呢?阎锡山愿意在这个危难时刻帮帮冯玉祥吗?

跟阎锡山这种人打交道非常累,因为他太有心计,太精明了,精明到甚至你永远无法猜到他的真实想法,跟一个永远挂着诡秘的笑容,说话也总是半真半假的人交涉,可以说是最考验一个人修为的——而我们知道,这方面恰恰又是冯玉祥的短项。有些人从骨子里都带着精细,而有些人虽然看上去还不赖,但实质却甚至有些憨直,阎锡山是前者,而冯玉祥则是后者。

虽然我对冯玉祥前期的很多做法都不喜欢,但是我得承认,从本质上来讲,冯玉祥并不是一个恶人,他之所以显得像个恶人,只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打开冯玉祥的履历我们可以看见,其实老冯的路走得并不顺,他很早就从军,但是由于他的锋芒毕露,他早期一直是沉沉浮浮,这样的经历让他严重缺乏归属感,而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情会比较极端,因此才会有他的锱铢必较,恩怨必报——他只不过是用表面的强势来掩盖内心的脆弱。所以,其实冯玉祥这个人并不复杂,他就像一个刺猬,身上的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比起阎锡山,他要纯澈的多。

阎锡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宗仁回忆说,当他与阎锡山初次见面之时,便发现这个人很不简单,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能让李宗仁有这种感觉,那么阎锡山想必肯定是个非凡的人。阎锡山就是那种骨子里都带着心眼的人,他是个十足的人精,非常能算计,一本帐甚至能用十种不同的方法去算,他对人不会有太强的侵略性,但是,他绵里藏针,能让人很难受。阎锡山的处世哲学就是中国数千年官场文化的缩影,为人圆滑,八面玲珑,如同狐狸一般。

因此,从这两个人的个性特征来看,冯玉祥注定是要被阎锡山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单论算计,他们的水准差开了几条街。那么阎锡山到底是怎么看待冯玉祥的问题的呢?可以说,阎锡山看透了民国的局面,至少,他比冯玉祥看的透彻的多。老蒋意欲并吞华夏,这一点,阎锡山当然知道,但是对他而言,蒋介石只是潜在的威胁,而冯玉祥才是他现实的威胁——这样的结论来源于简单的地缘政治学说。老蒋的势力范围和他并不接壤,真正在他周围造成威胁的恰恰是今日来苦苦哀求要他助一臂之力的冯玉祥。

这个局面对阎锡山而言非常的微妙,但对于老阎这样的人来讲,他总是会找到一个对他最有利的解决方法,那么阎百川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简单的说,就是借助老蒋的力量削弱冯玉祥的势力,改变北方的政治格局,让冯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一次置换,但同时,他要让冯玉祥保持足够的力量,因为没有冯玉祥这道屏障,他是无力对抗强势的蒋介石的。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按照阎锡山设计的剧本来进行的,同样都是纵容老蒋攻击政敌,但是阎锡山想的却远比冯玉祥来的长远,因为他是从全局来把握这件事,而冯玉祥则单单只是就事论事。

一开始,冯玉祥还只是派出代表去跟老阎切磋协商,但是收效甚微,阎锡山似乎对冯玉祥这档子买卖不感兴趣,无奈之下,老冯只能亲往太原,借兵解困,6月24日,冯玉祥来到了太原。到了人家的地盘,那就只能任人摆布了,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山西是阎锡山的老巢,到了这里,冯玉祥也只能听天由命了。阎锡山此时需要做的只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阎锡山需要观察的当然是老蒋的态度,而老蒋当然也很明确,他也没有三头六臂,当然只能继续贯彻远交近攻的既定战略。对于阎锡山,老蒋当然是希望他按兵不动,而要让阎锡山不动作,总是要拿点好处出来的——而老蒋最擅长的就是给好处,而且是不痛不痒的好处。阎锡山当然也没指望能在现在拿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他只是要让老蒋成为牵制冯玉祥的工具。于是双方于6月30日在北平会了一面,达成了初步的默契,老蒋口头答应让阎锡山当海陆空副总司令,而阎锡山呢,帮助老蒋摆平冯玉祥——现在冯玉祥正好在太原啊。

于是,本来还看着挺客气的阎锡山给老冯来了个下马威,居然在回山西后就把冯玉祥给幽禁了!真可谓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冯玉祥虽然目前有些不济,但还不至于被阎锡山呼来喝去,而如今阎锡山俨然把他当成了落水狗,居然连幽禁这样的事都干了出来,看起来韩复渠等人的叛变不单是让冯玉祥信心大减,甚至还让他的对手变得不那么尊重他了。那么一贯小心谨慎的阎锡山为何会突然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做出了如此疯狂的举动呢?个人认为,阎锡山此举更多是在立威。在此之前,北方的两大派系一直是冯系死死的压住了晋系,虽然老蒋出于均势的考虑在北伐后的地盘划分上更多的照顾了晋系,但真要论起实力,西北军还是远强于阎锡山的,而此次阎锡山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冯玉祥,其目的无非是向世人宣布,他才是如今北方的首席人物。

类似的宣言在国际社会也出现过,最典型的当然是二战后美国的援助计划,其实论经济地位,美国早在一战结束后便已经是头号强国了,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江湖地位和经济实力有时候并不同步——比如如今的日本,是全球第二经济强国,但是其国际地位能排到第二吗?美国在二战结束后表现出的大国姿态,援助计划,跟苏联的冷战,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正式确立自己头号政治强国的地位——而一旦取得如此地位,接下来美国将获得不计其数的隐性利益。

从民国的二号人物,到如今阎锡山的监中客,老冯人生的起落来的如此的迅速,真可谓是急转直下,而要论起根由,则恰恰是冯玉祥认为无足轻重的桂系的失利。没有了桂系作为屏障,冯玉祥便完全被暴露在了老蒋的枪口之下,与老蒋的较量还未开始,冯玉祥便败相尽显——缺乏战略头脑,恰恰是冯玉祥的致命伤。而阎锡山呢?很显然,他比冯玉祥高明得多,他正在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巅峰迈进,蒋介石和冯玉祥,只不过是他用来谋利的工具而已。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9 09:43:46 +0800 CST  

作者:edyswghe 回复日期:2009-07-09 03:18:44

冯玉祥纵然不是一蹶不振,这次也是伤筋动骨,看来一个派系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其坚韧的程度
==============================================================
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就基本完全垮了,派系的生命力其实还是在内部的团结上,桂系之所以生命力强,就是因为内部团结。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9 11:48:31 +0800 CST  
LZ应该是看老派的书比较多吧



大概是史学界20,30年前的认识。



不过也算不错了。比起国内大多数50年开外的认识
===============================================================
不知道老兄能否赐教一下最新的认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9 17:45:34 +0800 CST  
袁世凯-皖系-直系-奉系-蒋政府-当今,对于民众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个人认为是一代不如一代。
================================================================
中央集权越严重,人民的基本权利就越得不到保障,所以,虽然老兄的这个顺序标志着民国在走向统一,但是在统一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一些必然出现的副作用。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9 19:57:37 +0800 CST  
相互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利益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至少他们都希望削弱冯玉祥,但是在程度上,两人又不尽相同。老蒋当然希望将冯玉祥的西北军击溃,即便不能击溃,也至少解散,而阎锡山不同,如果冯玉祥的实力下降的太厉害,他就会面临与老蒋单挑的问题,所以阎锡山既想削弱冯玉祥,又不想让冯玉祥过于落魄,这是个技术活,而如何把握尺寸,考验的是老阎的功力。

阎锡山将冯玉祥扣住,这其实并不是老蒋所愿意看到的,因为这种纸面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动作与老蒋的计划不符,老蒋希望做的是摧毁冯系的有生力量——而西北军老大被人幽禁,这显然是与老蒋寻求决战的意图相违背的。被幽禁的冯玉祥虽然落魄,但也是头笼中虎,将笼子打开,老冯依然能够有一声呼啸天地震的威风,显然,老阎也根本没能力永远困住冯玉祥,所以对老蒋而言,这样的表面胜利毫无意义,老蒋的计划是无论怎样也要敲掉冯玉祥几颗虎牙。

欲战不能战,才最寂寞,想打却打不起来是很令人丧气的事,尤其在蒋系刚刚完胜了桂系,士气处于高点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冯玉祥当然知道老蒋的心思,一开始主动示弱,避其锋芒的战术便是出于此种考虑,但是,老冯也并非完全不愿意战,只要阎锡山帮忙,冯玉祥也愿意豁出去跟老蒋见个高低——混到这个份上,谁都不是怂包。事实上,如果冯玉祥完全没有战意,为了保存实力彻底认怂,这倒确实是老蒋最担心的情况,有时候示弱比逞强更高明,但是,如今的情况是,即便冯玉祥想那么做,他也没有这个条件。冯玉祥的属下都是久经战争考验的血性男儿,他们可以接受失败,却不能接受未战而先怯,主动示弱,是军人的奇耻大辱——因此,这帮人对冯玉祥一开始安排的乌龟战术是颇有些抵触的。冯玉祥作为西北军的老大,如果因为害怕老蒋而不敢与战,那么他的老大地位就实在是岌岌可危了——哪个军人能接受自己的老大是个软蛋呢?因此,战还是要战的,只不过现在还没具备战的条件,那么,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吧。

被幽禁对于冯玉祥这种层次的人来说终究是件丢人的事,冯玉祥已经不是当年任人欺负的穷小子了,想他现在也算是民国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了,而大人物当然要有大人物的架势——而一个大人物又怎能允许自己耻辱的被人幽禁呢?所以,冯玉祥想要出来,他想要离开阎锡山设置的牢笼,而要摆脱阎锡山的控制,他需要利用蒋介石的力量,于是,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事件相继发生。

老蒋见求战不得,便想继续韩复渠曾经的故事,如果不能击溃,将西北军拆散,并收为己用不也很好吗?于是,老蒋便派于右任,贺耀祖等人拿着军饷去西安劳军了——你们的老大现在不行了,发不出钱不说,最近居然被阎锡山给扣了,我看你们也就跟我算了,韩复渠现在跟我不是挺好的?我还把山东那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打理。老蒋的行径确实可恶,勾引完人家老婆不说,居然连二奶三奶都不放过,有机会甚至想将西北军全体拉走。要说冯玉祥其实也对老蒋这种挖墙脚的举动是恨之入骨,但是如今自己身陷囹圄,也只能看着自己的姨奶跟别人打情骂俏了——但是光这样,故事怎么能精彩呢?冯玉祥此时不但对老蒋挑逗自己部下的行径不予理睬,反而还让自己的小蜜——鹿仲麟送上门去陪老蒋逍遥,冯玉祥说了,西北军愿意听从蒋总司令调遣,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冯玉祥甘戴绿帽,被人打了左脸迎上右脸的气度实在令人诧异,老冯唱的是哪出呢?

接下来阎锡山的动作解开了老冯的真实意图,此后不久,阎锡山便毕恭毕敬的到冯玉祥那里道了歉,并表示愿意出兵共讨蒋逆。大家看明白了吗?还是我来解释一下吧,冯玉祥主动跟仇敌老蒋套近乎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创造与老蒋交战的机会——冯玉祥也是男人,他怎么能容忍老蒋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自己下属进行骚扰呢?冯玉祥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给阎锡山造成蒋冯合作的假象,从而破解阎锡山设下的困局,而阎锡山看到蒋冯二人的亲密往来后果然开始有所警惕,并最终出现了上面向老冯道歉,共约伐蒋的那一幕。阎锡山终究只是三派势力中的弱势方,他能扣住冯玉祥,完全是狐假虎威,借了老蒋讨伐西北军的势,而当冯玉祥作出服从老蒋的姿态后,阎锡山自然也就再也没有条件继续幽禁冯玉祥了。

于是,冯玉祥一手交换解开了这个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就是冯玉祥动作的实质,既然阎锡山能借老蒋的势,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行呢?阎锡山果然害怕冯玉祥真的在极端情况下破罐破摔,让自己好看——老冯可不是没做过这种事,因此,顺理成章的,冯玉祥达到了他的目的,至少解除了监禁。这出三角戏唱到现在,才真正开始渐入佳境,高潮马上就要来了。

冯玉祥这次和老蒋的交锋,可以说前期把什么都输掉了,心腹临阵倒戈,让他的领导力遭到了挑战;主动对老蒋示弱,又让属下认为其软弱无刚;而跑到山西搬救兵居然还被阎锡山给幽禁了,这回彻底把面子赔了个干净;如今,即便老蒋不想打,冯玉祥这个仗也非打不可了,他现在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士气。当然,老蒋还是愿意打仗的,西北军这帮人,今天可以背叛冯玉祥投靠他,明天也可以背叛他老蒋投靠别人,所以如果有较量的机会,老蒋自然不会错过。既然双方都想打这个仗,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上吧。

1929年的双十节,西北军大将宋哲元通电反蒋,次日,老蒋也发出了讨伐令,蒋冯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老蒋排出的阵容是朱培德,唐生智,方鼎英,刘峙以及杨森,老蒋很狡猾,他压根没把黄埔军的精锐拿出来,派出的大多是客军,比如朱培德,唐生智和杨森;而方鼎英虽然是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但自分共后便与老蒋有了嫌隙;刘峙嘛,虽然现在是老蒋身前的红人,但明眼人都知道他不过是个过渡人物。老蒋很精明,他在讨桂之战中基本就没怎么用到自己的嫡系部队,而此次讨冯同样如此,看起来他是准备看着几方剿杀,自己坐收渔利了,但是,老蒋有时候容易精明过头,黄埔系之所以在后来历次大战中显得名不副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蒋压根就没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所以什么事情都得分两方面考虑,看起来肯定赚的其实从长远来看倒未必是好事。

冯玉祥和老蒋战的火热,那么阎锡山在干什么呢?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阎锡山此时按兵不动,根本就没兑现当时对冯玉祥的承诺——西北军先打着,晋系做后援。这种场景似曾相识,晋系两度遭遇奉系的攻击,冯玉祥当时同样是阎锡山今日的态度,一报还一报,谁也不欠谁。不过如果把阎锡山的举动仅仅看成是报私仇,那未免也太小瞧了他,事实上,阎锡山按兵不动只不过是他既定战略的实施而已——这样不正好达到了借着蒋系削弱西北军的目的了吗?所以,永远不要低估阎锡山,他就是那种说话半真半假的人,如果有谁天真的认为他会兑现承诺,那他就真的输了——比如冯玉祥。

阎锡山卖了个空头人情,诱骗冯玉祥与蒋介石火并,而如今西北军孤立无援,败势已现,那么最终得利的人又能是谁呢?三角戏看起来是个相互利用的过程,其间也颇有波折,但是到底是谁利用了谁呢?或许,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0 09:41:40 +0800 CST  
中央集权看来与人民的基本权利是一对矛盾。

不知lz对此有何深入的见解。
================================================================
事实上,任何制度的产生都不是无源之水,如果有一方势力可以压倒其他各派势力,那么民主便不会产生,只有当各派能形成制衡时,才可能形成民主的土壤。所以,专制一旦形成——通常情况下正是一家独大才会出现这种状况,那么,统治者出于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权需要,自然会对人民严加控制,人民的基本权利当然也就得不到保障。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0 12:47:42 +0800 CST  

作者:恸鸻 回复日期:2009-07-10 15:27:24

不敢说赐教。但想问下LZ主要史源以及受益书目。有了这个就比较好谈了。
================================================================
呵呵,该帖不过我个人对民国这段历史,或者说中国式历史观的一点个人体会,我很难说没有受到他人影响,但基本上还是我个人的认识,因为我的看法和史料来源的看法并无共同之处。请老兄不要再故弄玄虚,要批判就大大方方的批判,本来我就是抛砖引玉之作。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0 16:44:06 +0800 CST  

作者:edyswghe 回复日期:2009-07-10 04:33:20

我敢说蒋介石在历史上一定会留下名字,他带领中国打赢了翻身之战,至于蒋经国就未必,两岸统一,它不过是一个清明的省长罢了
===============================================================
很多人对蒋经国评价高,当然不是清明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改变了中国数千年的政治生态,做出了有力的尝试。不过,也不能神话小蒋,事实上在国民党本土化的大背景下,小蒋此举有很大程度上是顺势而为,或者说是在历史潮流的驱动下进行的,至于他个人到底有多少主观意愿,或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了。因此贡献是客观的,但造神也是不必要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0 23:44:23 +0800 CST  
后来居上

话说冯玉祥跟老蒋正是战得火热,而原本答应出兵相援的阎锡山却坐山观虎斗,压根就不理冯玉祥的死活,这让冯玉祥气的是七窍生烟,但又毫无办法,眼看着西北军渐显不支,老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看着自己的地盘被老蒋步步蚕食。阎锡山现在的想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允诺出兵,却又出尔反尔,他的算盘就是利用老蒋尽可能削弱西北军的实力,直到西北军无力在北方与其争夺首席之位,这个心思老蒋看在眼里,当然也是计上心头。

冯玉祥和阎锡山到底谁更有威胁呢?其实老蒋心里是有本帐的,毫无疑问,西北军的实力当然比晋系强不是一星半点,毕竟,经常拉出去溜溜的肯定比只会窝在家里抓几个山贼的强,阎锡山虽然狡猾,也有心计,但是在争衡的道路上,归根结底还是实力说了算的。所以阎锡山想坐大,要取代冯玉祥在北方的地位,老蒋是欢迎的,一只狐狸毕竟比一头老虎的威胁要小一些,老虎能咬死人,而狐狸做不到——更关键的是,对于这只狐狸的花花肠子,老蒋是门清的。

阎锡山可算是过了把瘾,不但在气势上压住了冯玉祥一头——可以说从冯玉祥亲赴太原乞兵求援开始,他便被阎百川百般玩弄,先扣后放,煽风点火,最后不闻不问,整个把冯玉祥涮了一干净;更关键的是,他和冯玉祥在北方的座次需要重新排定了,这才是阎锡山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如果阎锡山见死不救也就罢了,冯玉祥也说不着什么,毕竟自己当年对晋系也没少那么干,但问题似乎不仅是见死不救那么简单,老阎变本加厉的玩了出落井下石。

我们说过,一个政客最忌讳的就是取得与其实力并不相称的地位,这条定律屡屡在关键时刻显灵,而习惯于稳扎稳打,亦步亦趋的阎锡山更是深知此理,但是他在北方的地盘太大了,老蒋将京津冀三地给了他——但是他的实力根本不足以稳守此地。阎锡山出小力,拿大头,这点本已就让冯玉祥相当不满,所以大概老阎做梦都得提防身旁这头饿虎什么时候咬下自己一块肉来,这可真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看着挺风光,好处没少拿,但是累啊。因此,为什么阎锡山要对冯玉祥如此不依不饶?因为他再也不想过那种随时担心自己地盘被夺走的日子了,所以他才会痛打落水狗,像阎锡山这种闷骚型爆发起来更加可怕。

老蒋看到了阎锡山的态度,也看到了利用阎锡山共同倒冯的前景,所以在蒋冯大战如火如荼之际,他又找上了阎锡山,这回他将海陆空副总司令的承诺兑现了,并且还交给了阎锡山一个重要工作——善后。阎锡山在此关键时刻釜底抽薪,处处给西北军制造障碍,非但不愿出兵相助,甚至还部署兵力限制西北军退往他的势力范围,打打不得,退退不出,无奈之下,西北军只得放弃中原,退回潼关自守,西北军总算又做回了名副其实的西北军。

河南这块地方对民国两个人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是吴佩孚,另一个恐怕就是冯玉祥了,可以说,冯玉祥一生命途的起伏转变都跟河南息息相关。冯玉祥在直系崭露头角,进入主流政治圈是在直奉一战坐镇河南,搞定了赵倜兄弟;他背叛直系,自立门户是因为吴佩孚夺走了他的河南;他从苏联回国,五原誓师,宣布一世枭雄的回归同样还是在夺取河南之后;而如今他走到政治生涯的十字路口,眼看着巅峰已去,低潮将至,同样又是以失去河南作为标志。河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然后终又失去,这就是冯玉祥在民国起起落落的缩影,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失去的再也不会回来,冯玉祥叱咤风云的时代就要正式落幕了。

阎锡山不帮忙,河南的丢失也是意料中事,但是令冯玉祥感到愤懑的是,他此次又被阎锡山送往建安村调养去了。常言道买卖不成仁义在,阎锡山好像根本就不想跟冯玉祥讲什么仁义,扣押一次不算数,在冯玉祥兵败之后,阎锡山居然又故伎重演,再次将老冯给扣了。恶人做一次也是恶人,做两次还是恶人,如此得罪冯玉祥,想要修复关系似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恶人做到底了,这或许是阎锡山再次扣押冯玉祥的一个考虑。

当然,阎锡山扣住冯玉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想纵虎归山。冯玉祥受伤了,这头老虎在跟老蒋的较量中遍体鳞伤,但是受伤的老虎往往比健康的老虎更可怕,如果纵容冯玉祥回到陕西,那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冯玉祥的睚眦必较是民国所有政客都见识过的。所以即便要跟冯玉祥彻底撕破脸皮,阎锡山也不能干出对自己存在高度风险的纵虎归山的傻事——阎锡山终究是个精明人。

老蒋远交近攻的策略再次大获成功,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交好冯玉祥,处理掉桂系属于老冯的判断失误,而拉拢阎锡山,搞掉西北军则是阎锡山天才的展现,看起来类似的情况性质完全不同,这就是政治的微妙之处。在这场博弈中,老蒋是大赢家,阎锡山同样也得利了,输掉的是桂系和冯系。同样是失败,桂系值得同情,而冯玉祥则是咎由自取,桂系的失败属于因为地基不牢而造成的空中楼阁倒塌事故;而西北军的失败则是举棋不定的恶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原本西北军有和桂系联合共同抗蒋的机会,但是冯玉祥想得太多,让机会从手里溜走了,有时候,机会走了就不会再来,一步错,步步错。桂系原本是冯系天然的盟友,彼此的利益冲突也少,但是老冯自动放弃了一个能帮助抵挡蒋系的屏障,当他独自面对老蒋的挑战时,方才发现身旁的晋系其实并没有当盟友的条件,因为在晋系眼里,冯玉祥甚至是个比蒋介石更讨厌的人。

很多时候,命运就是瞬间判断的产物,作为一个政客,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于局面的判断能力,可惜的是,冯玉祥虽然在民国混迹多年,却在关键时刻犯下致命错误,最终误人误己。在这方面,阎锡山无疑是冯玉祥最好的教师,至少阎锡山将敌人的等级划分的清清楚楚,冯玉祥是一等敌,蒋介石是二等敌,先对付一等敌,而后徐图二等敌,玩远交近攻的人不单单只是蒋介石,阎锡山同样也在玩,只不过老蒋是主动为之,而阎锡山则是顺水推舟。

阎锡山原本是四大派系中在北伐最狼狈的人,他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过任何惹眼的成绩,除了被奉系集中火力围殴,似乎我们很难找到晋系在北伐中的闪光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如今却后来居上,顶替了冯玉祥,当上了北方的老大。阎锡山或许不是一个好的军人,但是他绝对是个顶级的政客,这与冯玉祥正好相反,冯玉祥在战场上风光无限,但却在政争中失去了战果,阎锡山在战场上庸庸碌碌,却能在政争中取得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蒋桂之战和蒋冯之战都是政治而非军事,因为两次较量的核心其实都在政治层面,较量完了手腕,军事便已经有了定数,因此政争是主导,而战争只不过是个形式——而且只是个胜败已分的过场。这样形式的较量对于天才的政客阎锡山是个绝妙的展示机会,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前面的两次战争只不过是大风暴来临前的预告,撤蕃终究不可能是个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过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阎锡山随心所欲的表演也即将结束。虽然桂系和西北军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打击,但是这种打击还远未到让两方不复能战的程度,老蒋虽然占据先手,但是优势并不明显,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政治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局面越复杂,考察的能力就越综合,前面两次大战都是先政治而军事,而此次的决战却正好相反,先军事而政治,但是真正的精彩同样出现在政治上。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1 09:38:03 +0800 CST  
对于专制,专制的出现是人民的耻辱和暴君的骄傲,若不是人民不知自强,整天期盼着救世主,专制就不易获得土壤,正是人民不愿意自己把握命运,救世主才会顺应民意,把握大权

星球大战杰迪归来,有一个片断,两个土著小毛熊和帝国士兵遭遇,一炮过去,两个毛熊倒在地上,其中一个起来去摇另外一个,但是同伴再也不会回应了,自由和平等从来不是免费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等待鲁克打倒皇帝,那么接下来鲁克就是新的皇帝,正如上一个皇帝那样,在沸腾的掌声中即位
==============================================================
政治,说到底只是少数人的玩物,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前者为少数寡头控制,而后者则是官僚阶层的乐园,因此,人民到底会有多少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人民总是活在统治者编造的种种谎言中罢了,他们没有知识来理解统治,因此他们永远只能活在统治者的骗局中。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1 12:22:15 +0800 CST  
西方的民主是由国王与贵族的矛盾而来,国王不得不与贵族谈判,确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西方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国王与领主诸侯各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斗争中达到妥协。而中国如果继续延续西周的封建制,而不是采用中央集权制,也许也会在国君与诸侯的斗争形成妥协,而不是形成专制集权,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可能就不是一个国家了,而是形成西欧一样的诸国分立的局面
==============================================================
中国的政治生态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衡,西周以及东周各国都是在不断的进行统一战争,这说明在诸侯们看来,利益均沾远不如一统天下来的实惠。而秦始皇统一后也证明了诸侯们中央集权的决心,自此之后,中央集权就成了中国统一的王朝的基本形态。而之所以在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中央集权,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跟经济结构,社会状态乃至思想文化都有很深的关系。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1 16:18:21 +0800 CST  
我觉得LZ和人回话总是带着别人都想来否定你的感觉。

内心不安感太强了。做学问带着这样的态度很奇怪。特别是年龄小小,做派学足。

我想问LZ的史源和受益书目,也是多想交流。

一来确是句要批判就批判的话莫名其妙。
=============================================================
首先我不是什么学者,也做不了什么学问,我不过是个历史爱好者,写点自己的看法。其次,老兄如果真想交流,就不会像说相声那样抖包袱,还留悬念。再次,老兄上来就说此文是史学界二三十年前的见识,说别人是五十年前,自傲自满已经溢于言表,而当我想向老兄讨教时,又故作深沉,一副专家派头。再次,批判不代表我对老兄有敌意,只是迫切想知道老兄的高见,因为所有回帖的人无不是开宗明义,你这样的姿态让我很是不解。最后,我对老兄所有回复都无不敬之言,诚心诚意向老兄请教看法,当然,因为你说我这是二三十年前的观点,那么自然批判是免不了的,我也不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如果你有高见,自然可以把我痛切批判,请问,这里哪看出我的不安呢?我的所有用词不都是基于你的回复吗?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1 16:27:26 +0800 CST  
化敌为友

在介绍蒋系势力与反蒋势力的大决战之前,我们有必要盘点一下目前民国的政治局面,因为随着蒋桂和蒋冯的两次前哨战,民国在二次北伐之后建立起来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国的局面变得复杂了,相反,局面简化了,因为现在只存在两股力量,一股是亲蒋的,另一股则是反蒋的。

说到反蒋势力,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新面孔,这批人我们都很熟悉,唯一的不同点是,以往这些集团之间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有些人甚至还势不两立,但在现在,他们不管以前有着多大的仇恨,都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人物,这个人当然是蒋介石。能让自己的对手不约而同的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阵线,这本身就说明了蒋中正在北伐后完成了怎样的创举,因为,只有强者,才会被很多人同时当做攻击目标——当然这些人也都风云一时。

在老蒋的诸多对手中,有三藩为代表的军界人物,也有汪精卫为代表的政界人物,对于军界人物与老蒋的恩恩怨怨,通过前文的叙述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本账了,现在我们要隆重推出的正是自从张黄事变后被桂系驱逐出国便杳无音讯的汪兆铭先生。汪精卫一直以孙中山嫡传自居——事实上他也确实深肖国父,但无奈的是,汪精卫的日子似乎越混越惨,自从北伐之后,他的地位就在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下加速下坠——他从国民党中的主流俨然混成了非主流。

想当日国父新丧,宣读遗嘱的即是小汪,而在此之后,他以左派领袖自居,排挤胡汉民,废黜西山元老,打压右派,俨然是国民党党内魁首,一时之间风头之劲无可匹敌。不过汪精卫的风光很快便成了泡影,老蒋脑子发热发动了中山舰事变之后,他第一次尝到了缺乏兵权的苦楚——斯大林宁愿信任异心已现的老蒋,也不愿力挺他这个虔诚的孙中山政策的执行者,最终的结果,汪精卫出国避祸。在此之后,汪精卫便再也没有恢复到往日荣光,等到他回到武汉之后,老蒋已经在南京方面扯起了清共的大旗,并因此招来了四方投效,而汪精卫呢,也只能在随后找了个不至于太跌份的理由随了分共的大流,被老蒋牵着鼻子走,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日见衰落。好不容易借着桂系的力量逼迫老蒋下野,正当踌躇满志意欲问鼎党魁之时,却被李宗仁玩弄股掌,成了特委会的笑柄。随着唐生智下野,汪精卫最后竟被逼得在广州搞偷袭,甚至为了搞垮特委会,不惜纵虎归山,迎蒋复职——讽刺的是,老蒋利用他复职之后,竟将他当抹布一样随手丢进了垃圾桶,最终在桂系的压迫下,再次出国避难。

可以说,汪精卫在国民党内就像是老太太过年,一岁不如一岁,当他再次出现在民国的政治舞台,正是国民党三大即将召开之时,而此时他的对手由老蒋变成了陈氏兄弟。陈氏兄弟在汪精卫出国之前还是党内的小字辈,除开陈果夫已经算崭露头角,陈立夫根本无足轻重,但是经过了二届四中全会的洗礼,陈氏兄弟迅速成长,并成为了老蒋在党内的代言人。只能在党权上一条腿走路的汪精卫当然已经没有资格让老蒋亲自出马当对手了,所以他的对手只是陈氏兄弟,或者确切的说,是陈果夫。

国民党三大正是这两方一较高下的最好舞台,姜是老的辣抑或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答案即将揭晓。事实证明,陈果夫是个狠角色,他没有辜负老蒋的期望,在1929年3月底召开的三大上打了个漂亮仗,彻底巩固了在二届四中全会上建立起来的优势。陈果夫的办法就是团结势力相对较小的西山会议派,孙科太子派以及胡汉民派,达到排挤最大对手汪系势力的目的,为此陈果夫甚至抛出了党内代表由中央圈定的办法——这是陈果夫的创造性发明,尽管此后被诟病为违反党章,但是实际效果却不赖。国民党三大正式奠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基础,陈果夫让在党中央实力雄厚的汪精卫派和在基层拥有深固人脉的丁维汾派都遭到了沉重打击,自此,老蒋正式确立起了在党权上的领袖地位。

原本汪精卫想借助国民党三大的契机收复河山,东山再起,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陈果夫玩了出釜底抽薪,让参加会议的党代表大部分变成了拥蒋派,因此也使得本来实力不弱的汪派有力无处使。汪精卫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如今是越混越被动,居然连陈果夫这样的后生都爬到了他的头上,这对心比天高的汪精卫来说如何能接受?我们说过,汪精卫有着和孙中山相同的特点——能折腾,你能在体制内玩阴谋,我就能在体制外搞阳谋,因此汪精卫让他的头号亲信陈公博归国扯旗,打出了改组派的口号,然后招兵买马,试图与老蒋决一雌雄。

当然,光喊口号可骂不死老蒋,要跟老蒋对决,就必须拉来一票军界人物,但是汪精卫四处一寻摸,好像不好找人,因为南方本来大部分地方就是老蒋的势力范围,而汪精卫的老巢呢,如今还在拥蒋的二陈手里,除了在武汉就与其有瓜葛的张发奎,汪精卫的人手还真是短缺。广东找不到人,那就找广西的,而如今广西却又是另一派景象,俞作柏是个真正的非主流,与中共正打得火热,他把广西大量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从监狱中释放,一时之间,广西变成了赤色的海洋,而这毫无疑问的遭到了老蒋的猜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俞作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汪系反蒋集团中的一员。

遗憾的是,俞作柏这个盟友实在不够争气,他居然在老蒋的挑逗下选择了盲目反抗,于1929年9月底通电反蒋,进攻广东。当时在广西负责统战工作的是邓斌(即邓小平),对于俞作柏盲目的行动,他当然是气的七窍生烟,好不容易在广西搞出了点眉目,如今俞作柏竟然沉不住气,要葬送他的努力。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广西现在还是俞作柏说话作数,俞作柏认为汪精卫所言攻粤驱陈的想法有道理,所以他就干了呗,邓小平再有意见又能如何?不过,汪精卫说的话能靠谱吗?俞作柏在广西的位子还没做热,就灰溜溜的下课了,最后逃亡越南。俞作柏带累了李明瑞,李明瑞现在可是一点辄没了,桂系将他视为眼中钉,而老蒋如今又说要讨伐他,无奈之下只能投靠中共,而投靠中共又能有大发展吗?关于广西的中共运动,我们以后会在谈到中共近阶段的发展时详加论述,这里暂且打下伏笔,有兴趣的同学请关注下文进展。

俞作柏走了,当然李宗仁就该回了。老蒋在广西根本啥都没有,当然镇不住场子,所以广西这个摊子还得李宗仁来收拾。话说,李宗仁最近过得也不好,前一段待在香港,然后老蒋怕他和冯玉祥牵连,逼迫他去了法国,而到了法国呢,老蒋的密探又总是如影随形,最终无奈之下,李宗仁觉得还是国内安全,然后就回了国。幸运的是,他回国没多久,俞作柏就因为攻粤失败倒台了,而老蒋派去的人当然是搞不定广西,所以在广西旧属的热切期盼下,李宗仁回去了。

大家都知道,李宗仁和汪精卫的关系可是不怎么样,在老蒋下野期间,他们两个人的争斗就成了国民党的主旋律,斗来斗去的,结果把老蒋给斗复出了,桂系丢掉了特委会,汪精卫更是穷无所归,一句话,两败俱伤。按说两方结下了不小的梁子,但是政治这东西,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如今双方都有个共同的对手,自然和好也是顺理成章了。于是,前一段时间还老死不相往来的汪系和桂系在老蒋弄权的大背景下,走到了一起。

汪李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化敌为友,这标志着在老蒋日益势盛的情形下,民国各派势力已经开始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整合,而汪李同盟仅仅是这场整合的前哨,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决战之前的空气快要凝固。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2 09:51:59 +0800 CST  
呵呵,lz这段话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天下乌鸦一般黑。

不知lz觉得如何?
================================================================
也不能叫一般黑,因为黑的程度,黑的方式还是有些区别的,呵呵。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2 10:40:19 +0800 CST  
LZ的文,我觉得很大部分来自大佬们的回忆录。

这部分资料当然不可少。

但是我推荐LZ可以多看看当时报纸资料。民国的报业值得一赞。

特别是LZ下笔,一件重大事情发生前后。当时全国舆论如何,当时期的人关注什么,在考虑什么。

会大有裨益的。

许多时政评论,都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
我本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因此没空看这些具体的报道,我很多分析都是出于人物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立场,可以说是从厚黑的角度切入,但是个人认为,对于历史的解读本来就是一个人一个样,只要逻辑真实,言之成理就可以,因为所谓真相本来就是镜花水月。所以我一直在说我们业余爱好者读历史是为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像某些酸腐学者那样成天在考据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12 19:21:31 +0800 CST  

楼主:民非明

字数:3094

发表时间:2009-06-08 19: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02:16:48 +0800 CST

评论数:2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