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风云】之西风落叶——细说东汉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勒石燕然益恣肆
——一举而空朔庭的骄纵外戚窦宪
第二章、贪权立幼自莫免
——死于宦官诬陷的邓氏外戚
第三章、顽嚚凶暴弑天子
——出自忠良之家的“跋扈将军”梁冀
第四章、自古势极必先亡
——梁氏外戚的覆灭
第五章、独坐卧虎惊诸侯
——荼毒天下的五侯
第六章、焚芝锄蕙党锢兴
——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七章、雪虐风饕虐士人
——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八章、榜悬金价鬻官荣
——荒淫昏聩的汉灵帝(上)
第九章、奢云艳雨只悲风
——荒淫昏聩的汉灵帝(下)
第十章、遍地豪杰戴黄巾
——黄巾起义爆发了
第十一章、讨“贼”须凭黑槊公
——皇甫嵩、卢植、朱儁
第十二章、治世能臣乱世雄
——身世迷离的曹操
第十三章、一将功成万骨枯
——宛城激战
第十四章、可怜白骨攒孤冢
——黄巾起义失败了
第十五章、遍地烽鼓何时息
——凉州羌人起义
第十六章、烽火连年不见休
——凉州之乱愈演愈烈
第十七章、但见枯骨乱蓬篙
——一乱未平一乱又起
第十八章、汉家社稷付屠儿
——何进开始主持朝政
第十九章、计召外兵是与非
——袁绍建议何进召外兵进京
第二十章、谋诛宦官先受殃
——汉末雒阳宫变
第二十一章、贼臣进京持国柄
——董卓领兵进雒阳
第二十二章、狼戾董卓逞淫威
——废立天子祸乱京师
第二十三章、诸侯聚义讨群凶
——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第二十四章、兴兵讨贼力不齐
——关东牧守各怀鬼胎
第二十五章、势利使人蛮触争
——关东盟军开始内讧
第二十六章、两雄相戕争冀州
——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的战争开始了
第二十七章、脐脂自照不须灯
——董卓被诛杀了
第二十八章、血污锋芒哭万民
——天下进入了最混乱的时代


———————————————————————————————————————————————————

前言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汉武帝梦想长生不老,他炼丹求仙,并用金铜铸造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像,被称之为“金铜仙人”,又叫“捧露盘仙人”,“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金铜仙人矗立在神明台之上,《三辅故事》记载其“高二十丈,大十围”,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3年)八月,(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曹魏的第二代皇帝明帝曹叡下诏把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根据习凿齿所作的《汉晋春秋》说金铜仙人留在霸城的原因是因为当人们准备将他运走时,金铜仙人竟然潸然泪下(或泣,因留)。李贺故意忽略史书《魏略》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的记载,而是采用而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说法,并刻意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那汉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朝代,竟然连金铜仙人因为要开离开汉宫而潸然泪下呢?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大一统帝国,而相对统一天下之后十五年而亡的秦帝国,汉帝国前后长达四百二十二年之久(包括西汉与东汉)。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享国最久的帝国。自秦帝国始,直至清朝止,这长达两千多年间众多朝代中,在史学家的心目中,能和汉朝相提并论的,只有李氏建立的大唐帝国。一直以来,汉朝便与唐朝被史学界并称为“汉唐”。

早在汉朝建立之初的文景之时,汉帝国便与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两大帝国。汉朝经过两百来年的发展之后,到西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已达到6000万左右,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汉帝国通过六次对匈奴的出击和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前后建立“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塞外五属国和河西四郡(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又增立张掖、敦煌,共四郡,称为河西四郡。)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解除了一直以来游牧民族对汉帝国的威胁,同时,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因此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之为“河西走廊”,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它为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在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汉宣帝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师国,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迫使匈奴进一步西逃至中东和东欧,汉帝国一统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汉帝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强大统一的汉帝国,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汉武帝之时,朝廷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儒家思想因而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因此建立。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宦官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等发明,张仲景等在医学上的成就等等,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和文明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王朝前后达四百多年之久,她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比如,我们的语言叫汉语,我国最大的民族叫汉族,这就是这个伟大的王朝给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民族烙下的深深的印记。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23:00 +0800 CST  
然而,水满则溢,久盛必衰。强大的汉朝传至汉成帝时,朝廷却出现了统嗣危机。而这时王氏外戚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政治势力。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去世。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刘骜的亲生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

汉成帝刘骜继位后,他的舅父王凤、王商、王音、王根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上皇太后的侄子王莽,王氏先后“五将”。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六月,成帝又把四个没有封侯的舅父全部封为侯爵: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加上早就封为阳平侯,在朝中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并且掌领尚书之职的大舅王凤,当时人称他们为“五侯”(成帝的二舅、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未曾封侯),到后来,王氏封侯者先后达十人之多【1】,王政君王太后的姊妹号皆为女性侯爵:君【2】。朝中重要官吏和许多地方刺史、郡守都出自王氏门下,王家势力显赫,权倾天下。王家自此成了西汉继吕氏以来权势最大的外戚之一。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以大司马、骠骑将军身份辅政的曲阳侯王根因病不能理政告退,王太后早死的二弟王曼之子王莽继任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一年后,成帝逝世,因为成帝没有子嗣,侄儿刘欣继位,即汉哀帝。为了让出职位给皇帝刘欣的外戚:刘欣祖母傅太后及其弟傅喜和皇帝生母丁太后及其兄弟丁明等傅、丁两族,汉成帝母亲王太后下令王姓戚族全部免职,王莽回到封国。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同样因为没有子嗣,太皇太后和王莽立哀帝的堂弟,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年仅九岁的刘衎(原名刘箕子)即位,史称汉平帝。王莽复任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重掌国家大权,后来被任命为太傅,担任“四辅”【3】之职,爵号“安汉公”。
五年后,汉平帝刘衎病死【4】,这一年,大汉帝国的年寿恰满二百一十岁。王莽便利用并刻意兑现了武帝时路温舒方士提出汉家有“三七之厄”的预言:汉家的天命只有三七的乘数,即二百一十年。王莽于是立年仅二岁的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自己担任“假皇帝”(代理皇帝之意),开始为建立新朝作过渡准备了。

汉家将亡,安汉公天命所归。公元八年,变成了“乱汉公”的“安汉公”王莽发动宫廷政变,以尚未识字的五岁孩童刘婴的名义,用深奥的古文颁布禅位诏书,一脚踢开了汉室刘氏,自立为帝,由“假皇帝”成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结束了立国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
因为王莽篡汉,使汉朝分为前后两段。按时间先后,史称前汉和后汉;按照都城相对的地域方位,分别称之为西汉和东汉。
强大的西汉亡于外戚王莽。东汉也是因为外戚专政,朝政开始败坏。外戚,顾名思义,即外姓外族的亲戚,在中国专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亲属。汉朝自开国以来,外戚便与皇帝一起共同执掌国家大权。当国有英主之时,外戚自然是帝国最忠实的一支支持力量。比如西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等;然而一旦国遇少主,或人主软弱,外戚便借机掌控了朝政,汉初有吕氏,西汉末年有王莽。而东汉自和帝已后,皇帝即位均在幼冲,皇位继承基本都由太后及外戚集团控制,皇权基本都被架空。总东汉之际,外戚势力“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特别是梁冀毒杀天子,百官畏掸,东汉外戚势力至此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东汉,在外戚专政中,开始慢慢没落下去了!!!
注:
【1】、王氏被封侯的十人指的是:阳平顷侯王禁、敬侯王凤、安成侯王崇、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安  阳侯王音、新都侯王莽。
【2】、君,此指女性侯爵。王氏封为君的有:广思君王君挟、广惠君王君力、广施君王君弟。
【3】、四辅,又称四邻,乃官名合称,夏代始置,为君主左右的辅弼之臣。《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之说,《史记•夏本纪》有  “敬四辅臣”之语。至《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始有疑、承、辅、弼(《尚书大传》说“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承,左曰辅,右曰弼;  《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秦汉间人的依托。这些在君主左右的辅臣,由氏族社会的长老发展而来,遇国家有大事,君主都  要向他们请教,共同议定。西汉时,乃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合称,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置,位居三公上,时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总揽  朝政。至王莽托古改制,以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为四辅官以配三公,位上公,居三公上。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东汉废。  北周宣帝时亦置,据《尚书大传》命名为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辅、大后承。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  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等文献。
【4】、汉平帝刘衎之死,据《资治通鉴》,元始五年(公元5年),“时帝春秋益壮,以卫后故,怨不悦。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    年。”在这里,司马光详细记载了王莽鸩杀平帝的原因、时间及过程。而忠心袒护汉室的班固在《汉书》中始终未正面作出王莽毒死汉平帝的的历史记  录。
关于汉平帝之死,《汉书》相关记载如下:
1.《汉书.平帝纪》,元始五年,“冬十二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有司议曰:‘礼,臣不殇君。皇帝年十有四岁,宜以礼敛(殓),加元  服。’奏可。葬康陵。诏曰:‘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
2.《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平帝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戴壁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  天下。莽征明礼者宗伯凤等与定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
另外,还有两处有记载汉平帝死的相关记载:
1. 《汉书•王莽传》,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都试,勒车骑,因发奔命,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移檄郡国,言莽‘毒杀平帝,摄  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共(恭)行天罚诛莽。’郡国疑惑,众十余万。”“十二月,王邑等破翟义于圉。”
2. 在《汉书.翟方进传》中,也有翟义反莽时,“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的说法。
王莽“毒杀平帝”的说法,来源于翟义发送给各郡国的反莽檄文。檄文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以搞臭对方为目的,虽然檄文中大部分都可能是事实,却也  难免捕风捉影。这两处记载也可能只是作者班固抱着不能肯定的怀疑态度引用翟义讨伐王莽檄文的说法。在《王莽传》中,班固在记载东郡太守翟义以  王莽“毒杀平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为由,号召郡国共同诛莽时,紧接着用了“郡国疑惑”四个字。这表明平帝崩后两年内根本就没有王莽毒杀平  帝的任何社会舆论。平帝死于公元5年,班固之父班彪生于公元3年。作为当代人的班氏父子都没发现平帝死于王莽鸩杀的历史事实,千年后的司马光应  该不能有这样又具体又详细的历史依据,有可能只是司马光老先生的猜想吧!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23:40 +0800 CST  
第一章、勒石燕然益恣肆
——一举而空朔庭的骄纵外戚窦宪

(1)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所做。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也突出布防将士的高度警惕和积极备战。下阕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作者的爱国衷肠。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用的是一个典故。“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就是今天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深入瀚海瀚沙漠三千里,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威震天下。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大家就不要想着回家的事了。

窦宪(?—92年)东汉扶风平陵(陕西咸阳东北)人,字伯度,乃为创建东汉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的曾孙,其祖父窦穆尚内黄公主,其父窦勋娶光武帝长子东海恭王刘彊之女沘阳公主。汉明帝(显宗)刘庄即位时,“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1】,权势天下无二。

光武帝刘秀在推翻王莽政权后,重续汉室国祚,宣称汉室中兴,刘秀建立的汉朝因为都城在雒阳,史称东汉。刘秀鉴于西汉时期权臣当政、外戚篡权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意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和外戚。他在位之时,功臣外戚大多数都以列侯奉朝请【2】,让他们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不参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为创建东汉王朝立过汗马功劳的邓禹、马成、吴汉、王梁等“云台二十八将”,外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等共三十二人,能够参议国家大事的仅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而已,更不要说那所谓的“三百六十五功臣”中其余三百多人了。

然而因为后来东汉帝国的皇帝即位时多在幼冲,所以刘秀的种种努力并没有有效地防止外戚势力的复活。
东汉除了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儿子显宗汉明帝刘庄(30岁即位)及刘庄之子肃宗汉章帝刘炟(19岁即位)外,即位时年龄最大的便是威宗汉桓帝刘志,但也只不过十五岁而已。而汉殇帝刘隆即位时是一个仅仅出生才三个月,尚且在奶娘的襁褓之中的婴儿。

这些“娃娃皇帝”年纪如此之小,自然没有能力管理一个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子少母壮,作为皇帝母亲的皇太后自然成了帝国实际上的元首。然而这些年轻的太后只不过一介女流,同样不懂治国之事。且在儒家礼仪和宫廷多妻的制度下,她们又很少跟自己丈夫和父兄子弟之外的男人接触,突掌帝国大权的她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娘家的父兄子弟等亲戚理政,同时借助他们的实力壮大自己在朝廷中的声势。如此一来,外戚又重返帝国的权力中心,总东汉之际,外戚集团“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后汉书•皇后纪》)。外戚由此掌握了帝国的实权,大权独揽的他们威加天子,百官畏惮。
东汉第三任皇帝,汉明帝(显宗)刘庄之子、世祖光武帝刘秀之孙,31岁的汉章帝(肃宗)刘炟死后,年仅十岁的刘肇以皇太子嗣位,是为汉和帝,嫡母窦太后临朝。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窦瓌等并居机要,掌控帝国实权。

本来继承刘炟皇位的应该是汉章帝刘炟第三子清河孝王刘庆。刘庆的母亲是宋贵人。宋贵人的八世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庄武侯宋昌,父亲是宋扬,宋扬的姑姑就是汉明帝马皇后的外祖母。宋杨的两个女儿都是汉章帝的贵人。刘庆是大贵人生所生,出身第二年便被立为皇太子。大贵人为人非常孝顺贤惠,马太后的饮食都是她亲手所为,太后非常喜欢她。大小宋贵人姊妹两个都有宠于皇帝,刘庆又被立为太子。作为汉章帝皇后的窦皇后虽然同样得到皇帝的宠爱,却没有为皇帝生下皇子,因此窦皇后非常嫉妒她们。窦皇后于是便同她的母亲沘阳公主陷害宋氏:在宫外,让她的兄弟搜集宋贵人家人的过错,哪怕是很小过失也不放过;在宫内,窦皇后命她左右的侍从女官寻找宋贵人的得失。窦皇后并常常在皇帝耳边吹枕头风,屡屡说大小宋贵人的坏话,使她们逐渐被章帝疏远嫌弃。进而诬陷宋贵人想作蛊道求鬼神降祸于窦皇后,逼得宋贵人自杀,皇太子刘庆也受到牵连,被废为清河王。

皇后窦氏出身也非同一般,其祖上窦广国,乃西汉孝文帝皇后之弟,封章武侯。窦宪的曾祖窦融字周公,是东汉的开国功臣。窦融在群雄逐鹿之时曾割据河西,光武帝闻河西殷富,兵马精壮,又地接陇蜀,便遣使联络,以孤立割据平襄,称雄一方的隗嚣。建武五年(公元29年)窦融归附东汉王朝,任凉州牧。八年,光武帝西征隗嚣,窦融率五郡太守及西羌、小月氏(古代游牧部族,原居今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后迁居今中亚阿姆河流域)等步骑数万,与大军共同击破隗嚣,得封安丰侯。陇蜀平定后,窦融奉召入京,历任冀州牧、大司空、代行卫尉事,兼领将作大匠。

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数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窦融子孙放纵,多行不法。永平二年(公元59年),窦融的堂兄之子护羌校尉窦林因为被手下官吏所欺,处理西羌事务失当,因此被明帝罪处死。明帝并多次下诏切则,要窦融以西汉外戚窦婴、田蚡祸败之事为戒,汉明帝刘庄诏令窦融归第养病。

窦融担任卫尉宿卫宫廷十多年,这时年纪大了,他的子孙多放纵胡为,多行不法。窦融的长子,光武皇帝的驸马窦穆等与一些轻薄之人相交往,干扰政事。在窦融去世后,明帝以窦穆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而拥有大量财富,居住在超规格的府邸为由,命一名谒者为特使监护其家。几年后,谒者向明帝上奏,说窦穆“父子自失势,数出怨望语”,明帝下令窦穆将家属带回归本郡——扶风平陵居住,只有窦勋因为沘阳公主的关系而留在京师。回到平陵的窦氏同样不得安生,史书说“(窦)穆赂遗小吏”【3】,被郡吏捕拿,与儿子窦宣俱死在平陵监狱。而留在京师雒阳的窦勋也遭到牵连,被下狱而死在狱中。窦勋便是汉章帝窦皇后的父亲。

注:
【1】、《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
【2】、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辞去一切实际职务,留着空衔,在京师参加朝会和朝廷举行的种种仪式,称为奉朝请。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使他们使得岁时朝见,以示优待。
【3】、《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秦汉沿置。汉制,郎中令和少府属官有谒者或谒者令。另外,谒者也是特使的别称。

窦氏重掌帝国大权是在明帝死后,明帝子章帝刘炟继位后的事。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时年四十八岁、在位18年的明帝驾崩,十九岁的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两年后,即建初二年(公元77年),窦勋的两个女儿被选入宫中,史书说被选入宫的窦勋的两个女儿中,大的六岁便能作文章,而且天生丽质。因此在建初三年便被立为了皇后,他的妹妹也被立为贵人。窦氏姐妹的哥哥窦宪因此被拜为郎,不久迁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4】。窦家的势焰,不管是亲王、公主、还是阴氏、马氏等贵戚【5】,莫不畏惮。
窦宪仗着自己是皇亲的淫威,竟然胆敢以低廉的价格强买汉明帝之女沁水长公主的庄园。汉制,长公主位比藩王,且沁水长公主的夫婿出身与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邓氏家族,是光武帝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太傅、高密侯邓禹之孙,袭祖父爵位,也是县侯。但是他们同样畏惮窦家的势焰,不敢与其相争。后来汉章帝车驾经过这片庄园,指着该庄园问窦宪,窦宪竟然暗中指使手下不能如实回答,这在封建社会可是欺君大罪,是臣子对皇帝的最大不忠。
三公之一的太尉郑弘刚正不阿,坚守正义,不畏豪强。他见窦氏的权势日盛,担心最终会危及朝廷社稷,故屡次上书章帝请求处置,窦宪因此对他十分憎恨。后寻机诬陷郑弘,章帝因此责问郑弘,并收回了郑弘的印信绶带。不久郑弘病逝。
窦皇后因为自己无子,而宋贵人之子刘庆却被立为太子,便陷害大小宋贵人,宋贵人被逼自杀,皇太子刘庆被废。
刘庆被废之后,章帝立皇子刘肇为太子。刘肇本是梁贵人之子,梁贵人乃东汉开国功臣陵乡侯梁统之子梁竦的女儿,梁竦二女并为贵人,她们便是“诗鬼”诗人李贺笔下“三皇后,七贵人,五十校尉二将军”的梁氏最早的两位贵人,皆受章帝宠爱。皇后窦氏因为无子,如是便抱养了小梁贵人之子刘肇。掌握大权的窦氏怕刘肇称帝后大权被梁家夺取,“建初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贵人姊妹以忧卒”(《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想当年,窦融和梁统同在河西集团,窦粱两家可是世交。但在权利面前,这些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窦氏先陷害梁竦,将他害死,大小梁贵人也死于宫中。窦家严密封锁消息,致使和帝刘肇一直到窦太后死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窦宪性情果断,急躁,睚眦之怨莫不报复。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临朝,窦氏执掌天下。窦宪便向明帝永平年间审理窦宪之父窦勋一案的谒者韩纡的后人下手了,他命门客杀了韩纡之子,用其头颅在窦勋坟头祭奠。

气焰嚣张的窦宪不仅擅杀朝廷官吏,就连宗室诸侯都敢杀害。章帝驾崩之后,帝室宗亲都来京吊唁国忧,其中就有齐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刘畅虽然只是皇室疏宗,但却被窦太后连连召见,俨然已是太后的新宠。想独揽大权的窦宪担心刘畅受到太后的赏识,分了自己的权利,竟然派门客于宫门把在禁卫军保护下的刘畅杀害了,并把刺杀皇帝近亲、封国藩臣的大罪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

刘畅在先帝刚刚驾崩、新帝继位之初被杀害于宫门,无疑具有很大的政治敏感性。窦太后大怒之下,严令彻查此事,中间虽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在不惧权贵的尚书何敞等一批正直官吏的不懈追查下,此事被查清真相。窦太后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窦宪谋杀皇族,犯下的可是死罪。但是因为手足情深,再加上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窦太后将窦宪禁闭于内宫,名为囚禁,实为保护。

窦宪杀害皇室宗亲之事,在朝野间对执掌朝政的窦太后的舆论压力是巨大的。就在此时,北方匈奴给了窦氏一个意外的机会,向汉帝国称臣内附的南匈奴派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北匈奴。


注:

【4】、《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5】、这里的阴氏指的是光武帝阴皇后家族的后人,阴皇后,名丽华,刘庄即位,尊为太后;马氏指的是光武帝之子明帝马皇后家族的后人,马皇后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女,章帝刘炟即位,被尊为太后。


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被秦朝大将蒙恬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三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七天七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朝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
当时中原王朝处于实力薄弱时期,与实力强大的匈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求得边境安宁,汉王朝不得不与其和亲,主动送公主和大量的财物给匈奴,使他们停止对汉朝的骚扰。汉帝国因为和亲政策,取得了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的时间,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到汉武帝时,汉帝国已是人民富足,国库充盈,社会安定的国家,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匈奴这个汉帝国曾经最可怕的劲敌,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到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北匈奴僻处漠北,也不能对汉帝国产生很大的威胁了。加上近年来,北匈奴连年受到旱蝗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饥荒惨重,人民流亡,并引发内乱,每年有数千人向南匈奴投降。南匈奴便请求汉朝趁着北匈奴内乱分裂之际,派出军队进行讨伐,打败北匈奴,说这样可让南北匈奴统一成为整体,使汉朝永无北方之忧。
惧怕因罪被杀的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这时的汉帝国国力强盛,而北匈奴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此时北征,胜利是十拿九稳的。朝廷大军一出,岂有不全胜之理?但对朝廷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对于朝廷出兵讨伐匈奴,朝廷的三公及九卿等高官都不赞同,纷纷上书劝阻,认为匈奴并未侵犯汉朝边塞,而如今朝廷却要无缘无故地劳师远征,这种消耗国家财力,以博取万里以外的功勋的做法“非社稷之计”。

当时朝廷正讨论是否应该出兵,在帝国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之际。作为窦宪的妹妹,窦太后有着要让窦宪在疆场上建立功勋,使其以功赎罪的私心,希望利用这次军事胜利挽救兄长的性命,也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因为窦太后的私心,故而三公九卿等朝中重臣的奏书接连呈上之后,却都被搁置不理。太尉宋由因而感到恐惧,便不敢再在奏章上署名,九卿也逐渐自动停止劝谏。唯独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严守正道,坚定不移,甚至脱去官帽在朝堂力争,先后上书约达十次。众人都为他们感到危险和恐惧,但袁、任二人却神情镇定,举止如常。侍御史鲁恭、尚书令韩棱、骑都尉朱晖、京兆人议郎乐恢,也都上书劝谏,但窦太后都不予理睬。

为了窦氏维护家族的声名和利益,窦太后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于章和二年(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十七,下诏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讨伐北匈奴。任命东汉帝国三代为将的铁血巨族耿氏子弟执金吾耿秉为副统帅,征调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兵和黎阳营、雍营、边疆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队,出塞讨伐北匈奴。

为了体现皇家对窦氏的恩宠和信赖,在窦宪大军北征之时,窦太后下诏命令使者役使百姓,为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兴建宅第。当时正值盛春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一年耕作之时。因此,侍御史何敞上书说道:“朝廷在盛春时节大规模地征发兵役,百姓人人心怀不满。现在又要为卫尉窦笃、奉车都尉窦景滥修宅第,使他们的屋舍都占满了街巷。窦笃、窦景都是陛下的亲近贵臣,本应成为百官的表率。现在远征大军已经上路,朝廷为此焦灼不安,百姓愁苦万分,国家财政空虚,而此时骤然兴建巨宅,崇饰玩好,这不是发扬恩德、使后世永远仿效的作法。应当暂且停工,专心考虑北方边疆的战事,体恤人民的困难。”奏书呈上去后,同样未被理睬。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30:42 +0800 CST  
尚书仆射郅寿也趁着上朝的机会,就讨伐匈奴和大肆兴建宅第之事抨击窦宪等人,厉声正色,辞意十分激切。早在此之前,窦宪有私事派他的门生带信请托郅寿,郅寿立即将该人送到诏狱,一点不给窦宪的面子。他还屡次上书,指出窦宪的骄横,引用王莽的史事来告诫朝廷。窦宪因此非常憎恨他。如今他又来抨击窦宪等人,窦宪便反诬郅寿私买公田,诽谤朝廷。郅寿因此被交付官吏审讯,当处斩刑。侍御史何敞上书据理力争,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郅寿无罪,郅寿才被免除一死,但仍将其流放距离京城有九千二百来里之遥的交州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悲愤不已的郅寿明知回天无力,也知道自己既被流放也免不了遭窦宪的暗算。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郅寿最终选择了自杀,一代忠臣就这样淹没在东汉动荡的岁月之中。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人辗转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豫州汝南郡西平县。
窦宪领军北征,到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前,大军已经到达朔方郡。六月,窦宪、耿秉从朔方郡鸡鹿塞【6】出兵,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出发。三路大军预定在涿邪山会师。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一万余精锐骑兵,同北匈奴单于在稽洛山(古山名,在今蒙古国西南部)会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追击匈奴各部到达私渠比鞮海边,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捉到很多俘虏及各种牲畜百万余头,匈奴副王、小王率部投降的前后有八十一部之多,窦宪、耿秉北出边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古山名,今蒙古国杭爱山。),命中护军、东汉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刻石记功,写下了汉军的威德而返军。
获得大胜的窦宪派手下军司马吴汜、梁讽带上金帛财物送给北匈奴单于。当时正值北匈奴内部大乱,吴、梁二人一到西海之畔才追上北匈奴单于,向他宣布了汉帝国的国威和信誉,并以皇帝的名义对他进行赏赐。战败的北匈奴单于只有叩首接受。梁讽向他游说,要他效法呼韩邪单于的先例,做汉朝的藩属。北匈奴单于同意,率领部众同梁讽一道南归。抵达私渠海时,听说汉军已经入塞,北匈奴单于便派他的弟弟右温禺王带着贡物去汉朝做人质,随梁讽一同入京朝见。窦宪因北匈奴单于没有亲自前来,便奏报窦太后,把单于派来充当人质的弟弟送了回去。
因为征伐北匈奴的功劳,永元元年九月,太后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封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笃封为郾侯、窦景封为汝阳侯、窦瓌封为夏阳侯,各食邑六千户。窦宪作出谦逊的姿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封爵,窦太后下诏准许。依照旧例,大将军的地位原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下。太后为了提高哥哥的地位,下诏规定大将军的地位在上公太傅之下,三公之上;大将军府的长史、司马的品秩为中二千石。窦宪成了帝国真正执掌实权的人物。
窦氏兄弟仗着窦氏掌控国柄之际,骄傲放纵,而以执金吾窦景尤为突出。他的奴仆和部下骑士依仗窦氏淫威,抢夺人民的财物,非法夺取罪犯,并奸淫掳掠妇女。使得商人们不敢出门经商,如同躲避敌寇,窦景还擅自征发边疆各郡骑兵部队的精锐,为己所用,政府各级执法部门及帝国的各级官员迫于窦氏权势几乎无人胆敢举报。【7】但有一人例外,他便是司徒袁安。

注:


【6】、鸡鹿塞,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这里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
【7】、《后汉书•窦宪传》中的记载。原文为“(窦氏)虽俱骄纵,而景为尤甚,奴客缇骑,依倚形势,侵陵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举奏”。缇骑,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指贵官的随从卫队,这里主要指的是执金吾窦景的卫队。东汉执金吾手下有缇骑二百人。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据《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袁安还没作官的时候,他客居洛阳【8】便有贤名。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地上积雪达一丈有余,洛阳县令冒雪访查灾情,见老百姓都铲除门前积雪外出乞食,然而到袁安家门前时,却发现积雪堵住了进出宅第的道路。雒阳令认为这家人肯定被大雪困住饿死在家,便命人铲除积雪进到袁安家中,见袁安人僵卧在床,仔细一看尚未死去,洛阳令问袁安为何不出去乞食。袁安说:“大雪灾年有谁有好日子过?大家都饿着肚子,我怎么能去连累他们,分他们的食物呢?”雒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成语“袁安困雪”的来历。袁安的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承家学渊源,西汉平帝时举明经,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光武帝建武初年,担任成武县令。
光武帝刘秀第六子楚王刘英少好游侠,交通宾客。汉明帝时他借信仰刚刚传到东汉的佛教为名,结交了一些方士(笔者没有研究过这时的佛教与方士是何种关系),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因而被人告发为逆谋。楚王刘英因此被汉明帝刘庄废徙丹阳泾县,刘英到丹阳便自杀了。明帝大兴“楚狱”,派人查办与刘英有往来的人。刘英曾把全国知名人士编在一本册子里,官府搜到这本册子,按照名册逮捕了数千人。在大兴“楚狱”之时袁安由任城县令出任楚郡太守,他到达治所后不入官府,而是先去审理楚王刘英一案,冒着担罪危险把凡是没有确凿证据的人士上报后予以释放,并把情况一一向明帝奏明。明帝也由此已经知道“楚狱”牵连了很多无辜的人,便下诏释放关在狱中的四百余家人口。袁安于楚狱一案扫冤辩屈,活人无数,一举奠定了汝南袁氏在官场和士林中的名望。袁安为人刚直正派,所以朝廷非常倚重他,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时任太仆的袁安被任命为司空,章和元年(公元87年)被任命为司徒。袁安是汝南袁氏第一个担任三公职位的人,后来他的儿子袁敞、孙子袁汤、曾孙袁逢(袁绍、袁术的父亲)、袁隗五人历任三公,被后世称为“四世三公”(《三国志•蜀先主传》记载为四世五公,意思是袁氏四代人有五人历任三公职位。袁绍也在汉献帝时担任过大将军,东汉自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始,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34:07 +0800 CST  
注:

【8】、水之北为阳,南为阴,洛阳城在洛水之北,所以名为洛阳,刘秀定都于此时,信奉汉以火德得天下,遇水不利,去“洛”字水旁,改以“佳”字,故到东汉时,洛阳便成了“雒阳”。
袁安见窦家骄傲放纵,窦景私调边兵,便上奏弹劾窦景:“擅发边民,惊惑吏民;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擅自征发边疆人民,惊扰欺骗官吏百姓,边郡太守不等待调兵的符信,却即刻奉行窦景的檄书,应当处死示众。)”他还上书说道:“司隶校尉、河南尹阿谀攀附贵戚(这个贵戚指的是窦氏),不举报弹劾他们的不法,请免官案罪(治罪)。”然而因为窦氏当权,这些奏书全部被压制下来,得不到朝廷答复。当然窦家并非所有人都骄横跋扈,窦氏兄弟中,驸马都尉窦瓌便喜好儒家经书,向来约束节制而修身自好。
窦宪大败北匈奴的第二年、即永年二年(公元90年)五月,他又派副校尉阎砻率领二千多骑兵袭击北匈奴在伊吾(伊吾卢的简称,今新疆哈密)的守军,汉军重新占据此地。
九月,北匈奴单于再次派遣使者到边塞表示服臣,并请求入京朝见汉天子。十月时,窦宪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然而这时恰逢南匈奴单于再度上书请求消灭北匈奴王庭,听到这个消息,窦宪便再次派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等人率领左右两部八千匈奴骑兵出鸡鹿塞,由中郎将耿谭派遣的从事充当监军,袭击北匈奴单于。北匈奴军大败,单于受伤仅得活命。南匈奴俘虏了北匈奴王后及其子女五人,斩首八千人,生擒数千人。班固等抵达私渠海后返回。此时,南匈奴的势力日益强盛,拥有人口三万四千户,兵员达五万人。
永年三年(公元91年)二月,窦宪派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从居延塞出发,把北匈奴单于包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俘虏了北单于之母阏氏,斩杀名王以下五千余人,北单于率残部逃到西域。耿夔等人领兵出边塞追击五千余里而归。这是自汉朝自对匈奴用兵以来,汉军尚未到达如此远的地方。
北单于率残部逃到西域后,又被班勇击败,又向西往欧洲逃去。而这些在东方败给汉朝的匈奴人却改变了西方的局势,他们后来在欧洲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并对强大的罗马帝国发动战争。匈奴帝国对罗马的战争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单于败逃,他的弟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部众仅数千人,遣使来求降。窦宪建议按照对待南匈奴单于的先例,派使者将於除鞬立为单于,设置中郎将领护,此事交付朝中公卿商议。

这时的窦宪以大将军掌握着帝国的实际权力。窦笃、窦瓌被封为侯爵,窦氏一门所受朝廷赏赐,使得政府“仓帑为虚”【9】。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等高官,势力遍布整个朝廷;而“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地方大权也在窦氏的掌控之中。而窦氏所举荐任命的州刺史、郡太守和诸县县令这些人,仗着窦氏的淫威,到任后疯狂搜刮当地的官吏百姓,明目张胆干着贪污贿赂的勾当。地方官员乃至朝中众臣迫于窦氏淫威,没有人敢加以指责。只有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二人上奏,弹劾了一批窦氏举荐任命的二千石官员,因为证据确凿,他们都受到朝廷处罚,连同受牵连者,被贬官或免职的达四十余人。窦家兄弟对此十分怨恨,但由于袁安、任隗二人一向行为高尚,在官场和士林声望很高,因此窦氏没有加害于他们。而尚书仆射郅寿和乐恢却没那没好彩了,他们因为“并以忤意,相继(被迫)自杀,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永元三年十月,和帝临幸西京长安,下诏领兵镇守凉州的窦宪到长安会面。窦宪到达时,尚书下面有些趋炎附势的官员中,有人提出要向窦宪伏身口称“万岁”进行叩拜。尚书韩棱正色说道:“夫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谄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轻慢。在礼仪上,没有对人臣称‘万岁’的制度)!”,因此方才作罢。


【9】、《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因此,迫于窦氏淫威,对与窦宪提出将於除鞬立为北匈奴单于,设置中郎将领护的建议,太尉宋由等人表示赞同。但是袁安、任隗二人却上奏表示反对。袁安认为“南单于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余年”,朝廷不宜“失信于所养(的南单于),建立于无功(的新降服的於除鞬)”,“今若失信于一屯,则百蛮不敢复保誓矣”。加上汉朝利用南北匈奴互攻,又利用鲜卑及归附汉朝的乌桓等攻北匈奴,因此北匈奴衰弱,所以汉兵出塞,一举成功。“凡人之情,咸畏仇雠,今立(北单于)其弟,则(鲜卑、乌桓)二虏怀怨”,况且如果立北单于,而“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今朔漠已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更立于除以增国费”。

窦宪见袁安反对,便诋毁袁安,并用光武帝诛杀韩歆、戴涉的旧事进行威胁,但袁安并不为之不动摇。在袁安府中供职的庐江人周荣文采出众,袁安弹劾窦景和反对封立北匈奴单于等事所上的奏章都由周荣起草。窦家的门客、太尉掾徐齮对他深为痛恨,他威胁周荣说道:“您做袁公的心腹谋士,排斥弹劾窦家,窦家的壮士、刺客遍布京城,请好生防备吧!”周荣并不惧怕,他大义凛然地说:“我周荣,江淮孤生,得备宰士,纵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于是他告诫妻子:“如果我突然遭遇飞来横祸,不要收殓安葬,我希望借此区区遗躯使朝廷省悟。”。

东汉时期,鲜卑屡次侵扰边境。北匈奴破灭后,朝廷本应从袁安等人的公议,允许南匈奴出塞,统治匈奴故地,汉朝与南匈奴协力抵御崛起的鲜卑。如果这样,鲜卑的力量可以得到制约。但是朝廷的公议并没有改变窦宪的想法,和帝最终听从了窦宪的建议,立於除鞬为北单于,照南匈奴例,每年给大量财物。新立的北匈奴拥众仅有数千人,实力很弱,因此匈奴广大土地及残余部众后来都被鲜卑夺去,鲜卑又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又一个强敌,东汉后来的边境之害,比之西汉前期更严重。虽然窦宪击破北匈奴的功劳不小,但是因为他的错误而给国家造成的后果却比其所立下的功劳要大得很多。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36:02 +0800 CST  
待续······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36:37 +0800 CST  



王莽 画像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47:45 +0800 CST  



窦宪 画像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1 23:48:37 +0800 CST  
自己顶顶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2 20:12:20 +0800 CST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渐渐长大,窦氏的薰灼权势和皇权必然发生冲突。为了继续掌控帝国的权利,窦氏便有了重立天子的打算。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与穰侯邓叠都是窦宪的亲信,郭举与邓叠的母亲元都可随时出入宫中。郭璜与郭举、邓叠、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及其母亲元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为所欲为。而窦宪的女婿郭举更是因为被太后宠信,于是共同图谋杀害和帝,另立新君。
郭举等人的阴谋被十五岁的和帝暗中得知。因为窦宪兄弟专权,和帝与内外大臣无法接近,所接近的不过是宦官而已。宦官中的中常侍钩盾令【10】郑众谨慎、机敏、有心计、不趋附窦氏家族,于是和帝就与郑众定计诛杀窦宪。
当时窦宪领兵镇守凉州,如果采取行动,怕窦宪兴兵作乱,所以和帝一直忍耐着。永元四年(公元92年)四月中旬时,窦宪与邓叠返回雒阳,皇帝准备动手了。

皇帝准备诛杀窦宪,想参考《汉书•外戚传》皇室中对付的先例,但是又惧怕此事被左右侍从知道坏事,不敢派他们去找书。当时和帝与同父异母兄长河清王刘庆【11】关系不错,刘庆常常宿在宫中,于是和帝便命刘庆从章帝长子、和帝与刘庆的长兄千乘王刘伉处求得,夜间,刘庆独自携书进宫。和帝又命刘庆传话郑众,让他查找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一切准备妥当,永和四年(公元92年)四月二十三日,和帝驾临北宫,发布诏书,命执金吾(这时的执金吾已经不是窦景了)、五校尉【12】领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把他们全部押送监狱处死。后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改封为冠军侯。汉以孝立国,和帝因为太后的缘故,不愿公开诛杀窦宪兄弟,命他们全部离开雒阳,前往各自的封国,但却派了严厉干练的封国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都被逼迫令其自杀,窦氏一族,只有夏阳侯(永元二年,公元90年六月所封)窦瓌“每存忠善,……常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犯法” 【13】,因此独自得以保全。而曾在窦宪军中任职,为窦宪写文章的班固,因为他的奴仆早年辱骂过雒阳县令种兢,窦氏被诛后,种兢趁逮捕刑讯窦氏宾客之机逮捕了班固,以报当年被辱之仇。时年六十一岁高龄(古代人平均寿命低于现代人很多)的班固因此死于雒阳狱中。班固曾编著《汉书》,当时尚未完稿。后来和帝下诏,命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继续撰写,完成此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完整的《汉书》。

作为外戚的窦宪,虽然依仗权势做出了许多无法无天的事情,但他平定北匈奴,也为汉朝立下了不小功勋,实际上也是东汉一代名将。然而因为贪念权柄,最后几致灭族,加上在立北匈奴单于之事上犯下了过错,在史书上留下了千古污名,每想至此,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郑众因为诛灭窦氏势力立有大功,被升为大长秋【14】。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汉和帝又被封他为鄛乡侯,并且世袭罔替。到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时,国家出现自然灾害和一些当时人们看来不寻常的天文现象。这些现代人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在当时却是不得了的大事,被认为是上天对皇帝处理政务产生的过失或失德的示警。加上地方上发生反抗朝廷的事情,三公中的太尉、司空被免去职位,大长秋郑众、中常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那位)等宦官借机干预朝政。宦官势力疯狂增长,开始了与外戚、士大夫势力的权力争夺战,中国开始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宦官专政的时代。

注:
【10】、根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中常侍,官秩千石,后增秩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钩盾令,官秩六百石。
【11】、河清王刘庆,汉章帝宋贵人之子,初立为太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被废,建初八年立梁贵人之子刘肇为太子,即汉和帝。
【12】、执金吾属北军,担任雒阳城内宫廷以外的巡逻,警卫,备水火非常之事(武警消防部队),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仪仗队)。其统领的部队主要是缇骑(骑兵)二百人,执戟(步兵)五百二十人。此外,执金吾下属还有武库令一官,负责保管中央储备的武器装备。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太仆所属考工室“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入武库”,由执金吾保管。五校尉指的是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五营属员士兵约4000人——4700人,是北军主力。《文选东京赋》注云:“卫士千人,在端门外,五营千骑在卫士外。”《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云:“闭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从而说明卫尉所属卫士警卫宫门,五校所属卫士则警备宫门之外。
【13】、《后汉书•张酺传》记载。
【14】、《后汉书•百官志》:大长秋,官秩二千石,执掌奉宣中宫命。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2 21:41:28 +0800 CST  
自力更生!顶顶!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2 23:11:52 +0800 CST  
睡了!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3 00:21:59 +0800 CST  
点卯!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3 09:26:52 +0800 CST  
开贴几天了,竟然还这么冷清!
~~~~(>_<)~~~~ !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3 15:25:35 +0800 CST  
@微澜四明 兄:
农夫看了你的回复,感动莫名啊!
拜谢!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5 12:39:19 +0800 CST  
@微澜四明 兄
感谢你!你的支持,农夫非常感动!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6 10:11:05 +0800 CST  


窦宪征伐北匈奴示意图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6 10:18:15 +0800 CST  
注:
【8】、《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8 11:55:45 +0800 CST  

作者:微澜四明 时间:2014-10-17 07:22:09


原来,窦宪也是很威武的~~
-----------------------------------------------------------
@微澜四明 兄那么早啊!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8 11:59:55 +0800 CST  
~~~~(>_<)~~~~
楼主 乡中农夫  发布于 2014-10-19 00:11:57 +0800 CST  

楼主:乡中农夫

字数:115719

发表时间:2014-10-12 07: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5:59 +0800 CST

评论数:25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