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山海经》:唠唠“南次三经”

就算这个渤海就是今天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
可长江以南的河水怎么才能流入渤海?过长江吗?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19:55:57 +0800 CST  

@酒鬼醉客 2016-04-14 20:01:21
嗯,定力不错,酒鬼为什么要提独山,就是想让你知道求得一点后,必须得有另两点为支撑,那就是“天虞之山”与“丹穴之山”,你即求得“祷过之山”在贵州黎平,那么你就先该把“天虞之山”与“丹穴之山”求出来,再看两者与“祷过之山”是不是在“五百里”距离中,这样才能定地坤,另外,镡成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今怀化市靖州、会同、洪江,又错入今广西、贵州境。故城在今湖南洪江市(原黔阳县)西。黎平只是应在其......
-----------------------------
酒鬼兄来访,就县答您了。非常感谢您的交流。
首先这个镡成县,并非汉高帝置,湖南【里耶秦简】里就有了。也就是说,秦朝就有了,或属于秦洞庭郡。是不是更早的楚国也有,就不知道了。
镡成县治到底在哪里?本无定论,而我以为,应更靠近黎平,当然,一家之说,不理也罢。
我前面已经说过,这南次三经,能够比较准确定位的,只能是这个有文献支持的祷过山,您说的不能拘泥于一点而应将范围扩大一点去考虑,我完全赞同。我之所以定位于精确的一点,还是处于更清晰化的考虑,好记!
祷过山前后的天虞与丹穴,完全缺乏地理坐标去定位。但如果经文不错,天虞必然在祷过的西面,多半还在贵州。而丹穴。。。后面您会看到我的理解。

至于五百里,我个人以为,不必较真,谁也保证不了“五百里”是不是原文,有无讹误。谭其骧先生对山海经有过研究,经文中的里数与现实的距离,相差十几倍的都有。但我可以保证的是这绝对不是直线距离。古人不可能百度地图测距。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0:20:06 +0800 CST  
水淡淡2013 2016-04-14 19:20:45
祷过之山,在贵州黎平县西部苗岭山脉东段。
那么以此为基准,咱来说说整条《南次三经》的走向。
由西向东。这当然是必须的。傻子都知道。但是,过湖南?还是过广西?
这么说吧,到底过不过湖南?
我的理解是:
不过湖南,“祷过之山”之后的山系,应转向南或东南,经广西,至广东
阐述理由之前,让我们来确定下什么是“渤海”?
-----------------------------
@酒鬼醉客 2016-04-14 20:06:31
这说得过去么?《南山次经》的走向跟前两经都是一样,都是西东走向,且无又南又东北字样,能绕过湖南么?想想~~~
-----------------------------
呵呵,不急,我都说了,后面要说为什么。这不先说渤海在哪吗?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0:24:32 +0800 CST  

@酒鬼醉客 2016-04-14 20:49:12
酒鬼早时也有此自信,认为在尧之时,古人不可能求得相对直线距离,但随着陶峙出土了“圭尺”后,酒鬼就切底改变初识,再加上现今发掘出的那么多5000年前的城池遗迹,更让酒鬼相信当时,或许他们己经掌握某些测量公式,才能筑城挖沟设护城河,三百步为一里,也应该是一个成熟通用公式,故,酒鬼劝君,欲想读懂山海经,象谭其骧先生那样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研究山海经的条件,没有我们现在方便,......
-----------------------------
我不能同意您的看法,如果是一座城墙有多长,不要说圭尺,我用巴掌也可以量出来。
但几百里的距离,中间山水阻隔,能不能走直线都成问题,怎么量?给您把圭尺,您能穿越神农架否?
谭其骧先生哪个时代的条件固然没有今天的丰富,但您别忘了,搞历史地理的研究,航拍仅仅是硬件,不是必须的。必须的是丰富深厚的历史学养。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1:15:20 +0800 CST  
@酒鬼醉客 2016-04-14 20:49:12
-----------------------------------------
在任何的古代的中国地理志上,两地间的距离从来都不可能是直线,而是弯曲的路程。这是基本规律,《山海经》何能特殊?也没有道理特殊。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1:20:15 +0800 CST  

@酒鬼醉客 2016-04-14 21:39:12
《周髀算经》中叙述了周公与商高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说:“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翻译为现在的语言就是周公说:“数学真是了不起呵!请问怎样使用‘矩’呢?”商高答道:“把矩放平了,可以测定水平和铅直方向;把矩立起来,可以测量高度;把矩反过来倒置,可以测量深度;把矩卧于地面,可以测定水平距离;将矩环转一周......
-----------------------------
咱是喜欢较真的人,酒兄,您说清楚,五百里的距离如何用“卧矩”测出?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1:47:56 +0800 CST  
看书要看正版,起码要看影印件。看看郭璞如何注的《南次三经》中的渤海: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1:53:36 +0800 CST  
南次三经中的“渤海”,晋郭璞注曰:【渤海,海岸曲,崎头也】。
崎头是什么?
《南州异物志》曰:【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外徼人乘大舶】
崎头就是指南海诸岛。

所以,南次三经中的“渤海”,就是南海。
所以,丹水,汎水都是“南流”注于渤海。
所以,南次三经基本不可能过湖南,一旦这出水的第二第三山在湖南,有南岭阻隔,水不可能流向南海。南岭以北之水属于长江水系,南岭以南是珠江水系,泾渭分明。

因此,南次三经的走向,基本应是:
贵州——广西——广东。

这是理由之一!!!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2:05:47 +0800 CST  
楚国用大将吴起,打下了今湖南江西这些百越之地;
秦朝用百万铁血大军,才得来了如图的地盘,还不包括西南的夜郎、句町、滇。



大禹真是靠德,以德服人,走遍了全球吗?靠刷脸就行?

咱还是认为,山海经的范围,基本参考这张秦时期全图就可以了。(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而且,执笔人,还是定在战国至汉武帝以前,为好!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4 22:40:15 +0800 CST  
难道不用神话解密神话就不可以?举手问一下,为什么一提山海经,大伙都要提大洪水?怎么证明出来的?山海经是大禹时写的?我去。。。周朝的诗经你都看不懂,咱凭啥看懂大禹的文字。哦,不是文字,是图画?我的天哇。。。花山岩画在广西,哪位老大去给咱解读下涵义行不?不说了,咱还是继续咱的。。。。

《南次三经》第二山,祷过山在贵州黎平西部苗岭之中。整列山系的走向是贵州-广西-广东,已预测完毕。
咱来看看稍微具体的内容:
这南次三系列的前半段,大约6、7座山中,有三座山占百分之五十强都具备一个可以得到印证的特点,它们或“不可以上”,或“无草木”。这是什么情况?
显然,这是一种地貌!
既然“祷过山”定在了贵州黎平西。大家对着地图转动下视线,你就会发现。这祷过山所在的贵州,加上它下面的广西西部,西南部,成片地呈现这样的地貌,即不可以上,无草木。。。
这就是科学的,实在的,确实大面积存在于贵州,特别是广西西部的:喀斯特地貌。
需要图片吗?不需要了吧,大家都是文化人,内事不决问百度即可。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11:35:00 +0800 CST  
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让我来想象一下天虞之山: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13:03:11 +0800 CST  
再想象一下: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13:07:10 +0800 CST  
天虞之山,不可以上。可以说是种喀斯特地貌的石峰,悬崖峭壁,上不得。
也可以说,不准上。既然不准上,也许就含有崇敬、保护的意思了。一个字:敬!是对神山的敬礼。
“天虞”,晋代人郭璞给了一个解释:尸虞。
啥叫尸虞?这个词找不到出处,有专家说,这段文字可能缺了一大截。。。所以只能猜。
古人为《孔子家语》中的一句做了个解释:【返葬而祭谓之虞】。
儒家经典有《礼仪》,其中的《士虞礼》讲述的是“士”安葬爹或娘后返回殡宫而举行的安魂礼。查字典啊!“虞”,有“安”的意思。可见,“虞”是人死后,丧葬祭奠过程中的一项礼仪。
从曾子到苏东坡,都说过遥远的那个年代是:“祭必有尸”——祭礼上需要一个尸体。
这可不是真死尸,是找个活人做替代品。蒙古和东北都有萨满对吧?有点类似这个。
但这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后来形式改变了,演员扮演的“尸”换成了牌位:木头做的。大伙过清明的时候应该都见过。
所以,天虞也好,尸虞也好,反映的可能是一种祭祀的礼仪文化。
《大荒西经》中的“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找个演员,扮演一下英雄壮烈时的样子,让子民们祭拜一下吧。。。。。好像也能说得过去啊。。。。。
贵州遵义有“神山”。
贵州仫佬族,布依族三月三有“祭山”节。

天虞之山——有的东西,正面看是神话,背面看是文化。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15:33:10 +0800 CST  
《山海经》成书时间,不会迟于汉武帝时期。
那么在汉武帝之前,上搠至哪怕是炎黄,华夏政权的最大势力范围,可以用秦朝的势力所及作为标准。
秦的西南及南部,分别是蜀郡,巴郡,黔中郡,象郡,桂林郡,南海郡。
把这些郡的最南端连成线。
《南山经》中的南次首经与南次三经,必然不会远距离的超越这条线,而更南。
意思就是,秦朝才到这里,秦以前,就更不要想了。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20:51:42 +0800 CST  
第三座山,丹穴之山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丹穴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有:【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徐广对于“丹”有个解释:“涪陵出丹”。
所以一般来说,丹,就是朱砂。丹穴,就是朱砂矿井。 现在叫汞矿。

祷过之山,向南,很遗憾,这里与经文冲突了,不向东。向东就是湖南。前面已经说了,不可能是湖南。
向南就是“丹寨县”,再向南就是广西“南丹”县。我选择南丹县。
南丹县自古盛产朱砂,是贡品。
而且,刁江水出南丹,入红水河,直到南海。

最重要的是,凤凰山系,就在南丹。这里应该就是:丹穴之山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5 21:45:54 +0800 CST  
古时候,史地是初中生,高中生的必修课,咋现在的人都喜欢封神了呢?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6 09:45:09 +0800 CST  
度娘有图有真相:
凤凰山位于桂西的北部,分布在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县市。属南岭山系,山势北高南低,一般海拔900米,相对高度600-800米,最高峰为天峨县与南丹县交界的三匹虎,海拔1356米,是河池地区的第二高峰。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6 09:48:36 +0800 CST  
南次三经,前三座: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6 09:55:00 +0800 CST  
实在是搞不清楚,好多朋友解山海经的时候,动辄就是5、6千年前。敢情哪时候就有东海南海的概念了?证据呢?连字的证据都没有,毛用。

有的人说,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的遗迹年代更早,盆地中的遗迹年代晚。所以!盆地中是大水!
有道理啊!但是,如果盆地里没水,平原丘陵之中,全是上古猛兽。人不敢去,行不行?
后来人的力量大了,双方势力交换了,行不行?当然行!你看现在,哪特么还有猛兽的影子。
当然,这是咱的胡说,主要说明,可能性有相当多。

不多说了,接下来,继续交代南次三经的后续。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6 10:34:43 +0800 CST  
《南次三经》写到了丹穴之山,咱认为它是广西河池南丹的凤凰山,整列山系就向东进入了广西。
人会变,山是不会变的。山海经的作者看到的广西的山,我们今天也能看到。但名字就不一定对的上了。
上一张今天广西的山脉图。总能有所领会的。


楼主 水淡淡2013  发布于 2016-04-17 11:14:32 +0800 CST  

楼主:水淡淡2013

字数:28563

发表时间:2016-04-14 03: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1:57 +0800 CST

评论数: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