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死亡事件调查——孔融之死




孔融,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有着一个以“孔融让梨”的佳话,而流传千年的历史人物。而然这样一代文学大家、名门之后,却被曹操以不孝不忠的罪名杀死,而在《三国志》中陈寿根本没有为其做传,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有什么原因造成呢?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给从历史出发。

孔融自幼,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聪明。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这些都反应了孔融是个才思敏捷的人。

成年之后,孔融被召入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负责弹劾贪污官僚。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军,司徒杨赐派孔融前往祝贺,却被挡在门外,即时留下弹劾状辞职。何进十分生气,要派人欲追杀孔融。幸好有人劝说,何进这才打消念头。之后,何进忌惮其名声,辟举为侍御史,因与中丞赵舍不和,孔融再次辞官。后来董卓总揽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之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借此来惩罚孔融不合作的态度。从孔融的从政经历看,我们不难发现,孔融有着文人的傲骨,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敢于反对与最高的统治者,这都说明孔融是个相当正直的人。可如果放在明君跟前,孔融也许会成为一代直臣。但在黑暗的三国社会,那个杀人如麻的时代里,过于耿直,而不会变通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到达地方后,孔融很好的完成一个文人大夫的职责,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但他在处理内政、军事等方面,特别是面对战乱的局面,如何做到保境安民,他的能力明显不足。黄巾军作乱,他是依靠刘备才解围。后来,袁谭进犯,他根本无力还手,最终,城池被攻破,妻子被俘,自己只身逃走。这也说明孔融只是一介书生,没有什么济世才能,当个文人领袖什么还可以,要想在乱世建功立业是不可能的。

建安期间,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孔融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开始了在曹操掌权下的汉朝廷的仕途生活。一开始,曹操和孔融相处还算可以,曹操是爱才的人,对孔融还算客气。可日子一长了,两人就不对乎。孔融是孔门之后,又是当时的名士,他自然看不起曹操的宦官出身。此外,孔融心存汉室,他总认为曹操这样的权臣会取代汉朝自立,而且孔融认为自己在给献帝做事,他不买曹操的账,总是跟他不合作。所以对曹操极不友好。而曹操也看不上孔融,首先曹操就对清高的名士没有好印象,之前他就曾杀过反对自己的名士边让。再者,孔融也没有什么真正治国带兵的本领,也就会写写文章什么的,还爱和曹操唱对台戏。两个互相看不上人,就这样同在汉献帝的屋檐下了共存着。曹操之所以没有立即处理孔融,是因为他刚到许昌,局面刚稳定,自己还处在事业发展期,正需要招贤纳士扩充自己的实力,而孔融又是名满天下,现在处理他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所以,曹操没有立刻处理孔融,任其自为。

而这时孔融不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行径,反而缕缕向曹操发难。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便要处理与袁术有联姻关系的太尉杨彪。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准备狠狠修理一下杨彪。可孔融却主动出来为杨彪求情,跑到曹操那里,对曹操讲个一番大道理,意思是说曹操乱杀人是会失人心的。 这样的劝说,自然会惹得曹操不高兴。之后,曹操与袁绍开战,孔融不但不为曹操打气,反而公开宣传“亡国论”,说袁绍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曹操为了防止浪费粮食,防止人们多以酗酒为乐,荒废工作,颁布了禁酒的命令,可孔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向曹操的政策发难,他在文章里说:“尧正因为喝酒,才成为圣贤,桀纣虽然以色亡国,但也不能为了防范,不许此后的男女婚姻呀!”之后,曹操要复议肉刑,孔融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最后弄得肉刑的提议不得已草草收场,没有施行。有一回,他竟然还拿曹操找乐,挖苦讽刺。在征袁绍的战斗中,曹丕纳当时的美女袁绍的儿媳为妾。针对此事,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是:“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觉得很奇怪,怎么来了这么一句?就问他:“典从何出?”他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曹操这才发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和儿子,自然是十分生气。此外,孔融之前和狂妄自大,辱骂曹操的祢衡交往过厚,而且,孔融还在许昌自己家中,搞些沙龙活动,弄得每天宾客盈门,四方才俊都以他师,天天在一起讨论着曹操的方方面面。

孔融处处与曹操作对,天天唱反调,自然让曹操十分厌恶。果然,时间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准备处理孔融,向他下了杀机。为什么曹操到了208年,才处理孔融呢?因为这一年,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父子,统一北方,在也没有强大的对手威胁自己了,此外,在朝廷上,曹操废了三公之职,自立丞相,总览军政大权,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时,大权在握的他,丝毫不用顾忌杀孔融带来的污名了,孔融也根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憋很长时间火气的曹操,终于向孔融开刀了。按理说,孔融爱唱反调,无非是性情高傲,闹意见,让领导下不来台,有些难看,罪不至死。但曹操却是个外宽内忌的人,而且他也不想容忍这样反对自己的人,存留在自己的阵营里,万一哪天拉帮结派怎么办?,所以,他要处理孔融。为了彻底打掉名声赫赫的孔融,曹操开始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首先,他任命光禄勋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本来就管监察弹劾工作,而郗虑又素来与孔融不和,自然会十分卖命地网罗孔融的罪行。那郗虑果然不负使命,很快网罗一堆孔融的反动言行。其次,为了彻底将孔融批倒批臭,使曹操杀孔融更具合理性,曹操高明地从忠孝两个道德最高层面下手打击孔融。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王室不安宁,召集徒众,要想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此外,还有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二人都多么的狂妄自大。而且,孔融还不尊礼仪,嗜酒狂放。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在忠孝之上的古代社会,这是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且,汉朝又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孔融有这样大逆不道的反动言行,自然是自绝人民的,成为了道德伦理的反面典型。高明的曹操,就是要借忠孝的罪名打击孔融,让人觉得孔融更加罪有应得了,罪不可赦,彻底将孔融打成“现行反革命”,曹操也就是要消灭他的名誉,消灭你他的身体,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曹操这样给孔融定罪,就在再也没有人敢为他求情了,等孔融的只有死路一条。而陈寿不为孔融立传,也缘于此。因为孔融是被以忠孝的罪名定的死罪,像这样的不忠不孝的人,自然没有人敢为他著书立传,而且陈寿的《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出于维护曹操,他也不会为孔融立传,此外,司马家族的晋朝也是以儒家伦理、礼教治国的,陈寿自然也不敢为这样搞臭的“反动”的分子立传。于是,名满天下的孔融最终被处以死刑,而且是在街市上当众行刑,连同他的妻儿,最后也一起被诛杀了,一代名士就以这样悲剧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孔融的悲剧,是时代造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若生在太平社会,也许还会有孔融的一席之地,但在那个黑暗的杀人如麻的乱世中,一切都是以当权者的意思为标准的时代,孔融这样太过刚直的人,自然被那些当权者所不容。此外,他自己过于高傲,不会变通,又无法与当权者好好合作,天天唱反调,到处议论当权者的不是,当然不会被当权者喜欢,自然会为自己招祸,而且他“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这些都是导致他最终悲剧下场的原因。说到底,孔融之死,缘于社会,更缘于自己。
楼主 书生苏慕白  发布于 2013-06-25 23:56:00 +0800 CST  

楼主:书生苏慕白

字数:3552

发表时间:2013-06-26 07: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7:00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