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正文】

公元684年本为中宗嗣圣元年,二月中宗被武太后所废而立睿宗,同日改元文明;

公元710年本为中宗景龙四年,六月中宗崩,韦后临朝,少帝重茂即位,改元唐隆;韦后等人旋即被杀,少帝逊位,睿宗即位,七月又改元景云;

公元712年本为睿宗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于皇太子玄宗,又在同日改元先天;

公元756年本为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肃宗自立于灵武,同日改元至德。

到唐朝后期,宦官弄权,皇帝更立频繁,改年号更是家常便饭,完全无视“不踰年而改元”之类的惯例。

到了五代十国,年号使用更加混乱,各地大大小小的政权中,有的自始至终未建独立年号,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中原换年号,他们也跟着换;有的一段时间内奉中原正朔,后来又自建年号;有的不承认某个中原王朝的年号,却承认另一个中原王朝的年号,怎么折腾的都有,反正没人去管。

事实上,就连中原王朝自己的年号也相当混乱,五代政权中,有的一开始继续使用唐朝的年号,有的皇帝即位后好几年不改元,有的甚至改朝换代之后仍使用前朝的年号,至于同一王朝内部皇位传承时“不踰年而改元”更是一种常态。

正因为如此,明人仇俊卿在其著作《通史它石》中对宋太宗赵光义“不踰年而改元”的举动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开宝时并汾未下,兵事未革,其服制权益一时,非故事也。意太宗即位之初,其时有并汾师旅,故以十二月改元,用昭国有长君,可以慑敌,亦天下初定不得已而然耶。且不踰年而改元,五代常事,唐亦有然……则太宗因袭此误耳。”

在我看来,“不踰年而改元”虽从理论上说不符合传统惯例,但若放在宋初乃至五代十国的历史大环境中又并无不妥,它恰恰符合了当时百余年间的“惯例”。

从这个角度来讲,改元太平兴国一事,连“因袭此误”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一次正常的改换年号而已。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1-30 15:18:14 +0800 CST  
【正文】

不可否认的是,在改元这件事上,赵光义确实显得急躁了一些,他可能确实急于摆脱太祖皇帝的影响,急于向全天下宣示自己的权威,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后人的质疑和批评,但将之作为宋太宗阴谋篡位的证据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从逻辑上也是完全说不通的。

按照正常逻辑,篡位夺权的皇帝往往会“不踰年而改元”,这已经被历史事实所证明的真命题,但“不踰年而改元”的皇帝就一定会是靠篡位夺权的吗?显然,我们是无法这样进行逆向推断的。

除了改元的时间,太宗第一个年号的名称和内涵也值得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内涵也各不相同,但年号的字数绝大多为二字,四个字很少,“太平兴国”就是其中之一。

在年号的选择上,赵光义是刻意要与众不同的。

年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往往都寄托着某种美好愿望或者昭示某种政治思想,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唐朝“开元”、明朝“永乐”、清朝“康熙”、“乾隆”等年号都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一望即知。

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位“改元狂人”擅长利用年号更替传达自己的政治意图,比如“天授”、“天册万岁”等都是在宣扬“天赐神权”、“君权神授”那一套,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合法性,巩固武周政权的统治。

与此相类似,赵光义的“太平兴国”毫无疑问是在宣示和平治国的纲领,表达致力太平盛世的愿望。

太平天下,治世兴国,这是我赵光义的天下,我将塑造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1-30 16:48:56 +0800 CST  
@漫威英雄联盟 9402楼 2015-11-24 16:15
@walterchiu 9304楼 2015-11-18 20:37:00
香港人支持香港隊,縱使實力上比不上國足,但努力擋下國家強隊,對香港人來說有交功課了,而且香港政府一向對體育方面的建設甚少,有這成績算這樣了,至於中國隊我不敢評論,只想說國家隊實力追不上足球強國水平原因,大家可能都知道
—————————————————
为神马恒大近几年投入很多,就夺了俩亚冠,中国政府几十年投入更多,却越打越差?连香港都在进步哎~~
-----------------------------
@削竹枪的纸老虎 2015-11-24 18:35:08
貌似真正的大国强国,足球踢的都不咋的。
-----------------------------
虽然楼主不愿意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体制上,不过中国足球(其实不光足球,三大球都如此)的管理体制确实制约了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纸老虎兄弟说的真正的大国强国,足球水平或许不是最高的,但绝对都是一流或准一流的。俄罗斯、英国(英格兰)、德国、法国、巴西、日本这些国力较强的国家,足球的世界排名也都是比较靠前的。几十甚至十几年前,美国足球的水平不比中国高到哪里去,可现在人家是世界杯常客,中国也是世界杯的“常客”(常年看客),可见大部分大国强国的足球都在进步或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中国不说跟别人比,跟自己比都在不断落后,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其中原因值得深刻反思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1 08:17:02 +0800 CST  
@李二狗gogo 2015-11-30 12:17:19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11-29 11:16:38.987
陛下明鉴!千古疑案,就靠您这一句话解决了!!
—————————————
我是赵匡胤同志好可爱,哈哈
-----------------------------
这位朋友显然抢了赵匡胤的名誉权,可惜赵匡胤没办法维权了,以后这个赵匡胤说话就是金口玉言,关于赵匡胤的其人其事,楼主说的不算,人家赵匡胤“自己”说的才算数。不如陛下给普及下您千里送京娘,还有和花蕊夫人的那些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1 12:42:06 +0800 CST  
【正文】

第三章 更上一层楼(集地方权力于中央)

赵光义之所以急于改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哥哥、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太过杰出,建立起了难以超越的功绩,给自己这个继任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对很多人而言,父兄打下江山,轮到自己做皇帝时已不需要再去奋力拼搏,只要清静无为,维持现状,做个守成之君就行,但赵光义是一个从小就不服输的孩子,如果他一生只能做晋王也就罢了,现在上天让他做了皇帝,他绝不会甘居人下,碌碌无为的。

自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赵光义就暗暗告诉自己:我要让大宋江山深深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我不要做赵匡胤的弟弟,不要做宋太祖第二,我要做宋太宗第一!

我要让后世提起来自己,完全可以和宋太祖赵匡胤,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为了试图消除太祖的影响,赵光义做了很多努力,他先是改了年号,改了禁军的军号,改了开封城门的名称,改了部分州县的名称,改了部分官职的名称……改来改去,最后连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炅”。

炅,上日下火,日即太阳,暗指万物之主,火,暗合宋朝的火德,赵光义给自己取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意图可想而知。

严格地说,赵匡义、赵光义只是宋太宗的曾用名,赵炅才是官方(实际上是他自己)认可的正式姓名,但悲催的是,“赵炅”的知名度实在太低,还有人借此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外号“赵囧”。为了照顾太宗皇帝的面子,后面的叙述中咱们还是称呼他“赵光义”。

赵光义深知改元、改名神马的都是“表面文章”,就算把“赵炅”的名字贴满全国的大街小巷菜市场,百姓感念的依然是太祖的功德,想让他们牢牢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

其实宋太宗还是比较幸运的,赵匡胤虽留下了难以超越的功绩,但由于死的比较早,历史交给他的两大使命(统一天下和缔造盛世)还没有全部完成,这就给赵光义留下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同时,正如郭威、柴荣对赵匡胤的影响一样,赵匡胤也给他的继任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还创建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制度体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家底,这使得赵光义不需要白手起家,苦思冥想,只要照着葫芦画瓢,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巩固和扩大成果。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1 15:54:29 +0800 CST  
【正文】

太祖遗留的历史任务中,加强中央集权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这是稳定政权,缔造盛世的基础,赵光义即位后不久就开始循着赵匡胤的思路,致力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在这方面他比赵匡胤走得更深更远。

一是对藩镇的继续削弱。

赵匡胤在位期间首开“罢藩镇”的记录,但他没能全面完成罢藩镇的任务,所罢藩镇主要是后周遗留,在罢去一批旧藩镇的同时又造出了一批新藩镇,像“杯酒释兵权”中被解除兵权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大多被安排到地方担任节度使,成为新的藩镇。

这些新藩镇不像唐末藩镇那样强势,但他们仍然手握治理地方的实际权力,加上对后周遗留藩镇的清理很不彻底,全国藩镇的数量仍有三十余处,亟待进行一次全面整顿。

赵光义是新皇即位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藩镇们头上。

对付藩镇方面,赵光义坚持向先帝致敬,赵匡胤罢后周遗留藩镇,赵光义就罢太祖遗留藩镇,赵匡胤释兵权是让禁军将领到地方任职,赵光义罢藩镇则是让地方藩镇到京师度假。

在赵光义的安排下,一批后周和太祖朝的藩镇如张美、张永德、石守信等人被罢节镇,同时被授“诸卫将军”这类高品级却无实权的虚职,拿着高薪到京城闲居,或者到西京留守,还美名其曰“不敢以剧任劳重臣”,跟赵匡胤那句“非朕所以优贤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真不愧是有样学样的亲哥俩。

当然,作为后继者总要比前任有些创新才显得有水平,赵光义的创新是对付藩镇的“杀手锏”——罢支郡。

前文已经讲过,“支郡”是藩镇的财赋来源,是他们的生命线,罢支郡一招可谓又稳又准又狠,直接要了对方的老命。

为了杀一儆百,赵光义决定先拿两位重量级人物开刀,表明自己对藩镇毫不留情的决心。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1 16:30:17 +0800 CST  
【正文】

第一个倒霉的重量级人物是赵普。

赵普同志很长时间没有露面了,他被罢相后,赵匡胤仍给了他“使相”的身份,让他担任一方藩镇,在河阳节度使(治河南孟州,今河南焦作)任上发挥治理地方的才华。

由于跟赵光义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斗争经历,赵普很担心新皇帝跟他算当年的旧账,但赵光义却没有“睚眦必报”,反而派了一个人去“辅佐”他,让少府监高保寅知怀州(今河南沁阳)。

高保寅是原荆南之主高继冲的亲叔叔,此人没什么亮点,反倒是和赵普有些过节(具体原因不清楚),而怀州正是河阳节度使的支郡,联想当年赵匡胤以周渭知永济县以牵制符彦卿的举动,赵光义此举的用心可想而知。

按史料记载,高保寅上任后被顶头上司赵普刻意压制,很难开展工作,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高保寅也不是省油的灯,估计没少给赵普找不痛快,俩人关系搞得比以前还差。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高保寅毕竟干不过自己的直接上级,于是他决定去抱另外一条大腿——皇帝。

高保寅向赵光义上书,狠狠告了赵普一状,并把原因归咎到藩镇领支郡的传统体制上,强烈要求把怀州直接隶属朝廷。

这一建议正中赵光义下怀,看来高保寅同志的卧底工作成效还是很突出的嘛!他立刻做出批示,让怀州直接隶属朝廷,不再受节度使管辖,知州可以直达天听,独立向朝廷奏事。

在知州与节度使这对直接上下级的斗争中,胜利的天平倾向了知州,但这并非是双方实力的体现,真正决定天平倾向的是皇帝的态度。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削弱藩镇的“三大纲领”正是赵普最早向赵匡胤提出的,现在他反倒成了第一个被削去支郡的节度使,真可谓“作茧自缚”了。

赵普是第一个被罢支郡的节度使,但绝不是最后一个,第二个倒霉的重量级人物很快就出现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1 16:31:14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9461楼 2015-12-01 12:42:00
@李二狗gogo2015-11-3 012:17:19
@低首神龙狄飞惊2015-11-2 911:16:38.987
陛下明鉴!千古疑案,就靠您这一句话解决了!!
—————————————
我是赵匡胤同志好可爱,哈哈
-----------------------------
@荆千秋 2015-12-01 20:53:07
这位朋友显然抢了赵匡胤的名誉权,可惜赵匡胤没办法维权了,以后这个赵匡胤说话就是金口玉言,关于赵匡胤的其人其事,
—————————————————
宋朝称呼皇帝不是叫“官家”吗,一般不叫“陛下”吧?请楼主指教。
-----------------------------
宋朝臣下称呼皇帝确实是“官家”,在宋朝史料中十分常见,不过这属于口头用语,书面语或比较正式的场合还是称“陛下”比较多,陛下是各朝各代比较通用的用法。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2 11:23:47 +0800 CST  
@青楼红袖招 2015-12-02 21:17:11
@低首神龙狄飞惊 9456楼 2015-11-30 16:48:00
【正文】
不可否认的是,在改元这件事上,赵光义确实显得急躁了一些,他可能确实急于摆脱太祖皇帝的影响,急于向全天下宣示自己的权威,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后人的质疑和批评,但将之作为宋太宗阴谋篡位的证据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从逻辑上也是完全说不通的。
按照正常逻辑,篡位夺权的皇帝往往会“不踰年而改元”,这已经被 历史 事实所证明的真命题,......
-----------------------------
青楼兄许久不来,来了就谬赞楼主,愧不敢当。不知道今日到哪里混迹了?莫不是当真身往青楼红袖招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3 09:25:51 +0800 CST  
@jingying001 2015-11-23 23:49:53
宋太宗篡位一说以目前的史料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但是我赞同楼主的推理,太祖威望太高,并且在位十六年,已经地位非常稳固,大权在握,这种情形下篡位者成功率很低,并且风险很大很大,可以说比林彪干掉老毛的风险还大,太宗之前没有接班人的名分,权威性也欠缺,即便弑君成功,他也得有把握坐住皇帝位置。斧声烛影个人觉得是民间故事,太不靠谱了。
-----------------------------
楼主大费周折地论述斧声烛影的不可靠性,其实归结到底就是一句话,事实上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记载颇多,但记载“斧声烛影”的资料只有《湘山野录》而已,在史学上这被称为“孤证”,根本不足以证明真实性,何况这个“孤证”本身也无法直接证明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谋害的,“斧声烛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4 10:46:32 +0800 CST  
@邪王石之轩2015 2015-11-23 09:32:55
本邪王掐指一算,赵老大是被赵老二杀死的,为了权力,杀
-----------------------------
邪王高明!我咋不知道邪王石之轩还有掐指神算的功夫?看来邪王还是真邪门。不如请邪王给楼主算算,楼主什么时候能出版实体书?哈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4 12:17:54 +0800 CST  
@我是保姆我怕谁 2015-12-04 22:34:25
楼主写的挺好,虽说看起来不像明月那么幽默但有时也挺搞笑的,要是能写的再轻松再好笑点效果会更好。
-----------------------------
呵呵,可能楼主天生的幽默细胞不够用吧!轻松点倒是可以,幽默这东西还真是很难,有时候刻意去幽默甚至去模仿他人的话效果会适当其反,不如踏踏实实写出自己的风格。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6 09:57:23 +0800 CST  
@长门修士已被注销 2015-12-05 18:24:19
在如此情况下,这个铁血大宋对外战争的胜率保持在70%以上,好厉害哦。
——————————————————————————————————
从逻辑上分析,这好比你是一个拳击手,我和你打拳,你双手护头,我连打十拳,7拳被你防住,剩下三拳直接把你打死(三拳打死镇关西嘛)。完了以后,你的N……粉天天到处宣扬,你胜率70%,完爆我胜率30%。
逻辑上的谬误分析完了,开始分析数据本身。宋朝对外战争我选......
-----------------------------
朋友好翔实的资料!楼主正在想到哪里去找,你就贴出来了。不过相信真正对宋朝历史有所研究的朋友应该不会拿胜率来证明一个国家和军队的战斗力,楼主也不并认同大宋对外胜率说、宋朝GDP世界第一论类似观点。我很赞同上面一位朋友的说法,即便宋朝的对外胜率达到90%以上,也不能和军事能力强大划等号。楼主之前也看过《铁血大宋》这本书,但楼主理解大宋的铁血更多是体现在杨业、岳飞、吴玠、吴璘、余玠、孟拱等等这些抗辽、抗金和抗元名将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中,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铁血”,而不是以所谓胜率来证明。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6 18:18:11 +0800 CST  
跟支持楼主的朋友说声抱歉,本来周末要更新的,但楼主的脑子实在不好使,每到周末都喜欢把U盘落到办公室,结果回到家就抓狂了,而办公室距家又比较遥远……所以今天一定更新补课。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7 08:23:44 +0800 CST  
【正文】

杜审进在历史上的名气比不过赵普,却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皇帝的亲舅舅,昭宪杜太后的弟弟,在兄弟中五个排行老幺。

中国自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优良传统,一个人当了大官,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沾光,何况是亲外甥当了皇帝,杜审进从平头百姓一下成了皇亲国戚,不断加官进爵,到太宗即位的时候,他已经在保平节度使(治陕州,今陕西陕县)任上干了十几年。

跟四哥杜审肇的不恤政事以致被罢官回家不同,杜审进镇守地方期间的表现还算良好,史料记载他“镇陕二十余年,劝农敦本,民庶便之,虽居位节制,无骄矜之色,人推其醇厚。”

但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关系又有功绩,人品还不错的国舅,依然被人挑出了毛病。

或许是受到了高保寅抱大腿成功的鼓励,时任虢州(今河南灵宝,保平节度使的支郡)刺史的许昌裔也学人家来了一出“以下犯上”,向皇帝检举自己的顶头上司杜审进。

秉持不徇私情的原则,赵光义派右拾遗李瀚专程到陕州核实情况。这位李瀚很明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一番调查后,他向皇帝提出了如下建议:

“节镇领支郡,多俾亲吏掌其关市,颇不便于商贾,滞天下之货。望不令有所统摄,以分方面之权,尊奖王室,亦强干弱枝之术也。”

赵光义正在寻思如何能一劳永逸解决全国的藩镇问题,看到李瀚的报告,禁不住拍案叫绝:说得好!甚合孤意!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八月,朝廷颁布诏书宣告,即日起邠、宁、陕、襄、澶、宋、青、定等四十余州直接隶属朝廷管理。

这四十多个州原本都是节度使所领支郡,分属于全国十八个节度使,现在一纸诏书传下,支郡同日被罢,实现了“釜底抽薪”。

什么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赵光义用自己的举动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7 12:20:28 +0800 CST  
【正文】

罢了支郡,让藩镇解体不算完,赵光义还要全面加强对地方州县的管理,兵权,财权、人事权、司法权一个都不能少。

司法权方面,开创性地设立了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作为路一级的司法机构(最初仍归转运使司所辖),以此敛收州县的司法权力,加强对州县司法权的监督控制。

财权方面,一方面禁止藩镇和朝廷大臣利用职权之便开展“回图贸易”,断了藩镇的额外收入;另一方面继续扩大“转运使”的设置范围,让转运使司在全国遍地开花,加强对地方财赋的征收管理。

人事权方面,一方面继续铲除藩镇设在县里的爪牙“镇将”,全面推行“知州县事”制度,凡是被罢节镇的地方,州县全部以京朝官知州县事,人选全部由朝廷统一任命;另一方面继续扩大“转运使”的职责,授予他们监察、考核、举荐下辖州县官员的权限,以此加强对州县及其官员的控制。

除了限制藩镇的权力,削夺他们的肢体(支郡)外,赵光义还采取“怀柔”手段,束缚他们的手脚。

以往藩镇们强势时,他们的儿孙子侄们都不去参加科举考试,也用不着出去“北漂”,辛辛苦苦地找工作,而是直接靠“荫补”在父辈军中当“牙校”(一种低级武官),又称“衙内”。

这些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官三代”,仗着父兄有钱有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水浒传》里调戏林冲老婆的“高衙内”可以看作这一特殊群体的缩影。

宋初承继唐末五代遗风,“衙内”的气焰依然嚣张,凡是有藩镇的地方就有衙内的存在,全国算下来足有几百号人,光是西京洛阳一地就有所谓的“十衙内”,恶名劣迹远播四方,就连整天呆在汴京不出门的赵光义都对他们耳熟能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7 13:50:29 +0800 CST  
【正文】

二是加强对边将的控制。

在地方上掌握实权的人物,除了藩镇外,还有边将。

前文曾介绍过,赵匡胤在边将采取特殊对待策略,允许他们在财权、兵权和事权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此这些边将勉强算是一个个的“小藩镇”。

赵光义即位后,自称“边防事大,万机至重,当悉依先帝旧规,无得改易”,他确实没有进行大的人事调整,基本沿用了太祖时期的边将继续防御国境,所以这些边将也都投桃报李,继续效忠新皇帝。

但不换人不等于放手不管,这些边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信,他们远在边境,长期统兵,既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又有便宜行事之权,属于十足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实在有必要加强控制。

赵光义对付他们的手段和对藩镇并无二致,也是“双管齐下”,从财权、兵权等方面入手。

一是限制统兵权。虽然由于国防需要不得不允许边将长期统兵,赵光义还是找到了控制边将的手段,那就是禁止他们从所部军队中挑选士兵组成牙校(私人卫队),也不再允许他们自行招募士兵入伍,他要明确告诉这些边将:军队是朝廷的军队,是天子的军队,不是你个人的亲兵,由不得你们任意做主。

二是收缩财权。赵匡胤时期,边将治下诸州军的赋税是用不着上交朝廷的,还能通过“回图贸易”挣外快,经费比较宽裕,赵光义同志可没那么大方,他即位之初就重申禁止回图贸易的禁令,而且是全国上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把边将也纳入了禁止的范围。

边将所辖州军普遍较小,又多是比较贫瘠的边疆,不能从事回图贸易,单靠征收赋税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用度,自然没有多余的钱粮招募私兵,邀买人心,这样一来军队就不容易被将领个人控制,皇帝大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7 16:52:47 +0800 CST  
@韦伯兄弟 2015-12-07 15:56:15
@低首神龙狄飞惊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咱就不 别人了。反正我相信,如果是跟着附和的,肯定不会挨骂。
楼主出来说句话吧。
-----------------------------
到了年底工作繁忙,只能隔三差五抽空来更下新,甚至没有时间看朋友们的回复,及时与大家交流,非常抱歉!

仔细看了韦伯兄弟和青楼兄的回帖,其实也没有什么争执。青楼兄是楼主最早的一批支持者,长期以来给了楼主很多正面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坚持下去;韦伯兄弟虽然不经常发言,但每次发言都能针砭其弊,指出“硬伤”,三言两语点出楼主错误或纰漏指出,提出极有价值的意见,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写后蜀那段的“远去英雄不自由”(正确的应该是“运去英雄不自由”)。对肯定鼓励楼主的朋友,楼主一直心存感恩,但像韦伯兄弟这种真诚帮助楼主发现错误,不断改进的朋友更为难得,也更值得尊重,这大概算是从未谋面的“诤友”吧!

关于本文中对一些历史疑案的考证,正如韦伯兄弟所言,并不是楼主直接从原始史料中扒出来的(这也是不现实的,楼主没有这个条件),很多是借鉴了学术界专家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楼主的工作主要工作是搜集、搬运,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分析,确实远远达不到到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层次(因为缺乏独创性和原创性),希望两位不要因为对这部分内容的评价而伤了和气。在此楼主也表个态,希望青楼兄能继续支持楼主,也希望像韦伯兄弟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多,楼主会坚持不骄不馁,在大家的帮助下努力完成这个长篇连载,再次向两位表示感谢!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8 08:03:48 +0800 CST  
@香妞妞1234 2015-12-06 14:53:50
@青楼红袖招 9501楼 2015-12-05 20:30:00
@长门修士已被注销 9499楼 2015-12-05 18:24:00
在如此情况下,这个铁血大宋对外战争的胜率保持在70%以上,好厉害哦。
——————————————————————————————————
从逻辑上分析,这好比你是一个拳击手,我和你打拳,你双手护头,我连打十拳,7拳被你防住,剩下三拳直接把你打死(三拳打死镇关西嘛)。完了以后,你的N……粉......
-----------------------------
宋朝的处境和表现确实比较尴尬。你说他能打吧,由他主动发起的对境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大规模进攻往往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有时甚至是惨败;你说他不能打吧,境外少数民族政权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往往被他有效防御,甚至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楼主认为,按照历次战役战术胜负的结果而统计出来的胜率对判断一个政权的军事实力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一个政权在战争中的最终结果(比如灭亡对方或被对方灭亡)并非完全由军事实力来决定,而跟这个政权一贯的战略思维、战略布局和国防军事策略有很大关系。

就拿两宋的灭亡来说,北宋南宋分别亡于金、元。北宋的灭亡跟自己的战略部署和对外策略失误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北宋无论军队数量、战斗力不算弱,但宋徽宗、钦宗一贯的投降求和策略导致了各地勤王之师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没能有效救援京师,否则汴京不会这么轻易沦陷,宋金完全可以持续若干年的拉锯战,最终的胜负结果难料。南宋的灭亡则确实是硬实力的差距,元在战略部署、军队战斗力方面全面占据上风,南宋被灭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即便再出现个别名将也难以力挽狂澜。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9 15:08:44 +0800 CST  
@jingying001 9413楼 2015-11-25 17:47:00
@低首神龙狄飞惊2015-11-2420:01:04.85

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楼主是全程参与,真切体会到了这绝B是走过场,受教育的不是领导干部,全是领导干部的秘书和手下干活的,搞什么思想教育都不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管用,所以说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难做,不下狠手,没有惩处措施,没有人会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受教育。

—————————————

个人觉得所谓思想政治
—————————————————
说的对头!公务员职业化,让他们更多接受法律制约和公民监督,而不是主要靠思想教育和个人道德修养。在当代社会,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要起作用,说到底还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法律是底线,道德是高线,没有法律的震慑力,道德很容易突破最底线,起不到任何应有的作用,所有的贪官不都是缺乏监督,不把法律看到眼里,然后道德沦丧到没有底线,只有更低的地步吗?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12-09 20:35:32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