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正文】

转运使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削夺藩镇财权(“制其钱谷”),把原本被藩镇们截留的财赋最大程度集中到中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北宋各路基本上都设置了转运使,大部分藩镇已经丧失了与中央对抗的能力,不再成为中央的主要威胁。

这时,转运使的职能依然存在,各路转运使依然在很负责地转运钱粮,但他们发挥的作用已悄然发生变化,州一级政府成了他们“制其钱谷”的主要对象,具体可参照针对“藩镇”的举措,本文不再赘述。

与转运使相比,通判算是一个新生事物。

转运使之称大致从唐朝中期就出现了,通判则是不折不扣的北宋特色,赵匡胤对此拥有完全知识产权,他的这一发明对宋朝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阳修的私人笔记《归田录》记载过这么一个段子,说有个叫钱昆的官员,老家在余杭(今浙江杭州),本人在汴京做官(官至少卿),嗜好吃螃蟹,这位老兄大概觉得在京城没什么发展前途,想到地方上做官,当个知州之类的一把手。

负责铨选(也就是干部任命)的官员问他想到哪个州任职(可以挑选),要是换在今天大家肯定要挑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但钱昆的回答却让人哭笑不得:

“我没什么要求,只要是有螃蟹无通判的州就行。”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生动展现了钱昆对螃蟹的特别嗜好,对通判的极度排斥,也是北宋时期通判与知州关系的写照。

那么,作为一州之长的知州为何对通判如此忌惮呢?答案很简单,通判的权力是朝廷(也就是皇帝)赋予的。

建隆四年四月,湖南诸州平定,为安抚人心,维持稳定,赵匡胤采取了集体留用武平政权原有官员的策略,但他对这些官员的才能和忠诚并不放心,同时还加了一道“保险”——命刑部郎中贾玼等通判湖南诸州,“通判”这一崭新职务登上了历史舞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7 20:39:51 +0800 CST  
【正文】

按赵匡胤最初设想,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监视一州之长知州,并没有直接处理州府事务的权力,他更像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专员,而且似乎是针对湖南诸州的权宜之计。

问题在于,赵匡胤没有以书面形式明确通判的职责,导致通判既不是知州的副手,也不是知州的下属,却拥有与知州相近的京朝官身份,以及皇帝赋予的特殊使命,种种因素使得对他们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时常干涉州郡事务,甚至公开与知州争权。

每次出现这种争执,最终的胜利者往往都是通判,他们把自己比作军队中的监军,甚至公开叫嚣“我是监郡,是朝廷派来监督你们这些知州的”,气焰之嚣张,让州府一把手也不得不让其三分,施政治事,一举一动往往受其掣肘。

赵匡胤听说这类消息后,不免有些恼火,你们居然把我拉出来当令牌,太不顾及朕的面子了吧?当即下诏对诸州通判进行诫勉警告,责令他们注意工作方法,与州府长官和谐相处。

但与此同时,赵匡胤受到了启发:既然通判与知州争权,何不将势就计,干脆直接赋予通判明确的权力以分知州之权呢?这岂不比单纯的监督更有实效?

与其横加制止或不闻不问,不如因势利导,将这个原本“意料之外”的现象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这就是赵匡胤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久之后的乾德三年,后蜀数十个州郡又纳入大宋版图,借鉴在湖南诸州的经验,赵匡胤下诏命令荆湖、西蜀两地凡仍使用伪命官员担任知州之处,全部设置通判,并且规定“凡本州公事并同签议,方得施行”,也就是说州中一切事务必须由知州与通判联名签署才能生效,缺少任何一人的签字就不能施行。

这样一来,通判们终于以法律形式被赋予了共同参与治理州政的权力,他们的角色也获得了正式确认——知州的副职,一州的二把手。一州事务不再由知州一个人说了算,诸如一言堂、一支笔之类的把戏就玩不转了,因为没有通判的签字,没人去奉命执行。

此后,通判作为限制地方权力的一手妙招被延伸应用到全国所有州府,包括收复南汉、南唐和建国初已有的州郡,那位钱昆大人恐怕是找不到“有螃蟹无通判”的地方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7 21:18:51 +0800 CST  
【正文】

前面我们讲述了朝廷在地方“设转运使以制其钱谷”、“置通判稍夺其权”的有关举措,下面一起来看赵匡胤如何实现“收其精兵”这最后一大纲领。

“收其精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令诸道及州县挑选精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州县只留老弱病残充当本地厢军,这在前文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地方州府只有厢军,还有什么必要继续“削其精兵”呢?这里需要澄清两点:

第一,这里所言对州县政府所用的“削其精兵”,指的并非削弱藩镇精兵,而只是借用了类似说法,真实意思是限制地方州县的统兵权。

第二,后世所谓北宋将全国精兵集中在首都,重点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警惕,边境兵力空虚(即“守内虚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禁军虽是中央正规作战部队,但并非像很多人误认为的那样全部屯住京师附近,出于养兵方便和军事形势的双重需要,宋初的二十多万禁军中至少有一半分别屯驻在全国各地,由地方州县负责供养和日常管理的,这样可以有效减轻中央财政对军费的负担,还可以增强地方上的兵力配备,帮助维持地方治安,可谓一举数得。

与当今各国的军队管理体制相似,这些屯驻在地方州县的禁军应该由枢密院调动,受三衙管理,但由于古代交通、通信技术限制,远在京师的三衙去直接管理分散在各地的上万大兵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和日常训练,无疑是痴人说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在地方州县设立了“兵马都监”。

“兵马都监”一职有着相当的历史渊源,如果详细展开的话,足够写好几篇学术论文,我们在这里就节约笔墨,简短截说。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7 22:10:03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7-16 21:47:49
【正文】
除了自己这边准备充足,赵匡胤还通过间谍、俘虏、投靠的叛徒、往来的使者等渠道,千方百计收集敌国山川地理、兵力部署、关卡分布等重要的军事情报资料,还喜欢挖空心思寻找出师的借口,把自己置于“师出有名”的位置,进行舆论造势。
在进攻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对手时,赵匡胤都熟练运用了上述策略,战前准备不充分,绝不头脑发热,轻举妄动,这样要还打不赢仗的话才真是没天理呢!
在不少人看......
-----------------------------
@管仲2014 2015-07-17 21:44:24
盘踞蜀中的割据政权对中原地区没有优势。
-----------------------------
蜀中适合割据防守,并不利于四处进取,历来割据蜀中的政权没有一个能打出来统一全国的,这在三国时期的蜀汉、五代时期的前后蜀也已经得到证明,楼主在这里没有把它单独摘出来说,但还是赞同管仲兄弟的观点。当然,另外一位朋友说的也有道理,如果蜀中占据了汉中、荆州地区,那么就可以由战略守势转为战略攻势。

如果(注意是如果)北方和长江下游恰恰没有相当实力的势力,那么蜀中还真可能顺江直下取得江南,或者进取关中,进而窥伺中原,只可惜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没出现过。蜀汉面临实力相当甚至更胜一筹的魏和吴,前后蜀则面临五代政权和南唐,到后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形势下,蜀中更没有机会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8 10:07:44 +0800 CST  
@walterchiu 2015-07-22 09:26:32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7-22 08:12:39.0
兄弟 这么说楼主可太有压力了啊!楼主居然已经混到上不敬国家,下愧对百姓,中间对不起自己的地步,看来唯有挥刀自宫,彻底太监才能对得起大家了……
最近工作确实太忙了,别说更新跟不上,就连和大家交流都很不及时啦!楼主当初天真的以为可以把工作、家庭和写作兼顾,现在越来越发现这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以往每天至少能拿出1-2个小时用于写作和交流,最近则是1......
-----------------------------
-----------------------------
挥刀自宫要有类似《葵花宝典》这种秘籍指导才行,或者像魏忠贤九千岁的极大勇气,楼主这点水平要想成为现代东方不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做男人不易,做太监更难啊!所以楼主决定还是坚持做男人吧,做一个有始有终的男人,坚持到底!只是兄弟想一直跟着楼主看到结束,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啊,按照目前这个节奏,最起码也得八年抗战`(*∩_∩*)′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8 17:11:26 +0800 CST  
@smalldawnt 8266楼 2015-07-19 11:47
楼主修订好文字后,不妨联系出版社,先出版赵匡胤这部分,《说不尽的宋朝 —— 第1部,赵匡胤传》以后每隔一年半的时间,出版一部。
我很看好楼主,越是细水长流,越能持久。有人说楼主写得过于详细,我觉得这样写很好,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连贯,该交待的都交待得很清楚,看起来没有跳跃感。我倒希望楼主保持自己的风格,以后写其他皇帝也不要删减太多。
-----------------------------
@smalldawnt 2015-07-19 11:54:43
出版社的人应该也会做一点文字校订。
-----------------------------
small兄弟,关于行文风格可真是见仁见智,喜欢支持楼主者有之,讨厌批评者有之,这些楼主都左右不了,只能在尽量吸取大家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稍加修正,整体脉络和风格应该不会有很大变化,楼主的打算也正和兄弟一致,慢工出细活,比较重要的皇帝如太祖、太宗、仁宗、神宗,大概一年左右完成一部,其他篇幅可能会适度缩小(毕竟大师比较少),一定会写完这个长篇!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9 16:29:52 +0800 CST  
【正文】

与转运使、枢密使、知军州事相似,兵马都监也是唐朝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五代乃至北宋前期。在上百年发展历程中,兵马都监的称谓始终未变,内涵却发生了质的改变,其角色经历了以监控统兵将帅为主的“监军”,到以统兵作战为主要任务的“将官”的转变。

兵马都监的这一转变到五代就已完成,所以宋初的兵马都监实质上就是统兵将官,他可以根据朝廷的部署安排,独立带领部队作战、防御,也可以按照朝廷委派,负责指定禁军的日常管理事宜,职责任务跟我们在史料中时常见到的监军完全不同。

同样是兵马都监,其实还有不同的类型、级别和地位,北宋就有行营兵马都监、驻泊兵马都监和本城(州、县)兵马都监之别。

行营兵马都监主要是在宋初各项重大军事行动中设置,级别比较高,仅次于行营都部署、副都部署,一般由资历较深的将领担任,曹彬在收复后蜀,潘美在平定江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都担任过行营兵马都监的职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只是这种行营兵马都监往往是临时设置,仗打完了,职务也就撤了,这从“行营”一词的内涵就可以看出来。

相比行营兵马都监,驻泊兵马都监和本城兵马都监就比较固定,都是负责管理屯住在地方的朝廷禁军,区别仅仅在于两个职务的上级和具体管理的对象有所不同。

驻泊兵马都监负责管理驻泊禁军,所谓驻泊禁军主要指屯驻在边防地区,承担国防任务的禁军,他要服从所在地区更高一级统兵官(比如“都部署”)管理,却不受州县政府管辖,而本城兵马都监则是负责管理驻在州县城内,暂时由所在州县管辖的禁军,定语“本城”一词形象说明了他们的管辖范围。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29 17:38:16 +0800 CST  
@睡觉呼噜威震天 2015-07-29 22:42:08
我裤子都脱了,楼主你才更这么些,太失败了吧?
-----------------------------
威老大,楼主写的又不是H文,哪里值得你大动肝火脱裤子呢!你还是看你的爱情动作片去吧!楼主这文章都是男人的世界,偶尔几个都是女神级别的大小周后和花蕊夫人,你是无福消受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0 10:43:50 +0800 CST  
【昨晚的更新,刚更了第一段,家里断网了,结果被“阉割”,今天下午再更】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0 12:30:48 +0800 CST  
【正文】

按理说,屯驻在州城内的禁军既然由州郡管辖,作为一军之长的兵马都监也应该受一州之长知州的管辖,但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因为无论州级还是县级,本城兵马都监的人选都由朝廷直接任命,代表朝廷(确切说是枢密院或三衙)管理屯驻的禁军,他们有着相对比较独立的指挥权力。

事实上,北宋前期虽有知州管辖本城屯驻禁军的明文规定,却始终没有将本城兵马都监明确规定为知州的属官,知州看似拥有军事权,但实际上兵马都监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军事指挥权,有些强悍的兵马都监可以与知州分庭抗礼甚至压制知州,可怜的知州大人全称虽是“权知××军州事”,实际上的军事权力却微乎其微。

赵匡胤之所以搞出这套东西,依然是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沉痛教训,贯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试想如果州府长官过于集权,全面掌控地方的民政、军政、财政权力,就会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对中央的威胁显然要大于分权,所以他在位期间,知州始终没有获得本城屯驻禁军完全的管辖权和足够的军事指挥权,“收其精兵”的思想得到有力贯彻。

综合以上三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赵匡胤在加强对地方州县控制方面的制度设计:在州府之上设转运使乃是“制其钱谷”,在知州之侧置通判乃是“稍夺其权”,在屯驻禁军设兵马都监乃是“收其精兵”。

这三项举措好比三把有力的钳子,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对州级长官进行牢牢钳制,在削弱藩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做大做强。“三大纲领”的运用到了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地步,赵匡胤不愧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体制领域的顶级设计大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0 17:53:19 +0800 CST  
【正文】

第一百章 “混乱”的官制

现在,让我们把本文前面讲述的“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运作”、“削弱藩镇”两部分内容(第六十二章至第七十二章)和“加强对地方州郡控制”这部分内容(第九十九章至第一百章)整合起来,基本上就形成了宋初(确切说是宋太祖在位期间)行政体系的整体框架,也代表了以赵匡胤、赵普为核心的新王朝领导班子对整个国家行政体系中三个层次的调整,即中央、藩镇和州县三级之间的权力重新分配。

这次权力分配的基本趋势是,权力从原来集中在中间层次的藩镇,重新向处于上层的中央政府集中,中间层次的权力逐渐被抽空,基础层次的权力受到限制,从而形成了“相对地方的中央集权”和“中央和地方内部的分权”这一全新权力格局,全国行政体系的运作开始步入正轨,预示着一个全新王朝的灿烂前景。

对这一格局的积极作用,史料已经大书特书,溢美之辞不绝于卷,我就不再老生常谈了,我们只要知道自从赵匡胤建立宋朝,纵观两宋三百余年乃至其后的元明清三朝七百余年间,几乎从未发生过重大的地方叛乱,也从未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分裂局面,就足以证明赵匡胤建立的丰功伟绩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交代清楚的。

当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凡事必然利弊共生,有利有弊,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个完美无缺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赵匡胤创设的这套体系也不例外,关于其弊端我会在后面单独讲述,现阶段就只说赵匡胤同志的好话吧!

在我们前面的故事中,无论出场人物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的名字前都缺少不了一样东西,很多人孜孜不倦追逐一生的也是这样东西——官职。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0 19:23:13 +0800 CST  
【正文】

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学时,曾经说过“地理、职官、目录和年代”是治史的四把钥匙,实在是大家见解,至理名言。

这四把钥匙中,“目录”和“年代”是比较专业的,一般只有专门治史者才会研究,而“地理”和“职官”距离我们则比较近,尤其是“职官”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出镜率非常高,但很少有人知道,职官不仅仅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职官”在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中都是重中之重,也是后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二十四史》中,从《汉书?百官公卿表》算起,至《明史?职官志》止,列有《职官志》的共有十五部。这十五部专门的职官专著,又以《宋史?职官志》部头最大,整个《宋史?职官志》共有十二卷,近二十万字,足见分量之重,史料之丰富。

除了史料记载庞杂,跟其他朝代比较,北宋尤其是北宋前期(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以前)的近百年时间里,职官制度之复杂,体系之紊乱,也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历来研究宋史者莫不头疼万分,对其避而远之甚至绕而行之。

专门研究者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历史的业余爱好者就更别提了。

但是,回避不是一个正确的治学态度和进取的治学行为,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还是邓广铭老先生说的实在:“职官这类东西,就算你不去找他,他也回去找你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希望和大家一起去面对“职官” 这块拦路的大石头,一起去学习和认识这把重要的钥匙。

其实,职官对大家来讲绝不陌生,很多古代官职大家都耳熟能详,根据字面意思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比如户部尚书,那就相当于财政部长,管财政税赋的;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管国防军事的;刑部侍郎,相当于公安、司法部副部长,管刑侦和司法工作;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长,专门负责监察弹劾等等。

但如果你用这种方法去判断北宋前期某一个官职的主要职责,十有八九是要猜错的,因为前面我们所列举的这些官职及其职责主要适用于隋唐和明清时期,北宋前期的职官体系并非如此,实际上它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复杂得多。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0 19:40:50 +0800 CST  
@地球心吸引力 8364楼 2015-07-30 16:13:00
原来楼主是东营人,偶也在东营上过学,石油大学,说不定若干年前还见过面呢。
—————————————————
握爪~~其实楼主不是东营人,大学毕业后才到东营工作的,现已彻底在东营定居,所以算东营市民了。朋友是石大的高材生,只是不知道哪一年毕业?楼主是2004年到东营的,估计朋友是2012年前毕业的吧?可惜石油大学已经搬迁不在这里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1 09:11:58 +0800 CST  
@dxszxz 2015-07-20 10:30:56
楼主能否加快进度啊,好多天等不上更新、、、
-----------------------------
对朋友的意见,楼主只能再三说抱歉,最近确实很忙,更新速度放缓了,因为楼主是一名光荣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吃饭,所以首先保证把工作干好,把家庭关系处理和谐,才能有精力和动力写好这篇文章,但楼主承诺等过这段时间一定加快节奏,以飨读者,多谢理解!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1 15:54:14 +0800 CST  
【正文】

为了证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给大家出一个小小的测试题(注:此题仅限于历史文盲、半文盲和初级入门者测试用,高手请直接忽略)。

《古文观止》中载有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悼念亡父亡母的一篇墓表《泷冈阡表》,由于这篇墓表是欧阳修手书刻在碑石之上,末尾是要落立碑人名款的,而欧阳修的落款是:

“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如果说这是欧阳修先生的全部官职名称,恐怕很多人不会相信,因为这句话足足有六十五个字,从头到尾一口气读下来的话,肺活量要是小了还真不一定能做到面不改色气不喘,为了防止打错字,我还特意检查了好几遍。

有人可能会问,历史上会有如此冗长的官职名称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极其肯定。只是这串名称缺少标点符号(古代叫“句读”)读起来才如此费劲,没有几成古文和历史功底,是分不清个子卯寅丑的。

话说回来,点好标点之后的欧阳修职务全称是这样的:

①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②观文殿学士,③特进,④行兵部尚书,⑤知青州军州事,⑥兼管内劝农使,⑦充京东路安抚使,⑧上柱国,⑨乐安郡开国公,⑩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这样一来,我们至少能看出这是一个由若干职务组合起来的职务全称,但这若干职务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下分节解释:

第①节是功臣号,第②节是职名,第③节是散官阶,第④节是阶官(本官、寄禄官),第⑤至⑦节是差遣职务,第⑧节是勋官,第⑨节是爵位,第⑩节是食邑,第?节是食实封。

总而言之,这十一节职务名称虽然是职官体系的组成部分,性质和级别却截然不同,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对北宋前期职官体系的复杂性应该有了形象的认识了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1 17:41:03 +0800 CST  
【正文】

当然,如果您还想验证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不妨再来做另外一道试题。

宋初名将潘美在开宝六年率军平定南汉后,曾在广州修缮南海龙神祠庙时立过一道石碑,镌刻铭文以示纪念。与欧阳修先生的案例相似,这篇铭文的最末处也落了立碑者潘美的全部官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推诚宣力同德翊戴功臣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均房复州等州观察处置兼三司水陆发运桥道等使南面行营兵马都部署广南诸州计度转运使权知广州军府事市舶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候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潘美。”

看到这段铭文,不知道大家会作何感想,反正我第一次看到时,着实眼花缭乱了一番,然后由衷感叹了一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这官衔实在是太拉风了!

好了,请大家不要眼晕,下面是加了句读之后的版本:

“推诚宣力同德翊戴功臣,山南东道节度,襄、均、房、复州等州观察处置兼三司水陆发运桥道等使,南面行营兵马都部署,广南诸州计度转运使,权知广州军府事,市舶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候,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潘美”

从官职构成看,潘美的官衔足足有115字,相对欧阳修先生的65字无疑更加复杂,解题难度也更胜一筹,不过有前面的例子,大家解这道题应该会轻松些。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1 20:07:44 +0800 CST  
【正文】

现在,我来公布正确答案:

①推诚宣力同德翊戴功臣,②山南东道节度,③襄、均、房、复州等州观察处置兼三司水陆发运桥道等使,④南面行营兵马都部署,⑤广南诸州计度转运使,⑥权知广州军府事,⑦市舶使,⑧金紫光禄大夫,⑨检校太保,⑩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候,?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潘美。

具体解释如下:

第①段是功臣号、第②、③段和第⑩、?段是节度使衔,即“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固有官衔,第④段至⑥段均是差遣职务,一共有3个;第⑧段是文散官阶,第⑨段是检校官,第?段是兼宪衔,第?段是勋,第?段是爵,第?段是食邑,第?段是食实封。
怎么样,请大家核对一下自己究竟做对了多少?

其实即便大家做的不对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宋朝尤其是北宋官制一向以繁杂多变著称,研究难度之大号称历朝历代之最,就连不少专业学者都将之视为畏途,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官职点校上犯下错误,更别说咱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了。

我曾不止一次发现,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或专家总把北宋前期的“中书”一词解释成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把北宋的“翰林院”一词误解为明清培养庶吉士的“翰林院”。

其实,北宋前期经常出现的“中书”是一个全新独立的机构“中书门下”的简称,跟中书省不是一码事,至于翰林院则是专门伺候皇帝日常生活的应奉机构,掌管书画、琴棋、医术、天文等技艺,属于典型的生活服务部门,跟明清的翰林院除了名称一样,职责差了十万八千里,北宋真正承担类似明清翰林院职能的是“学士院”,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

由此可见,想要了解宋朝官职体系的全貌,实在是一件极有挑战的事情,楼主在这里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况,并透过整个官职体系某个具体部分的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7-31 20:25:09 +0800 CST  
@老吴叔 8371楼 2015-07-31 09:57:00
感谢大大,最近正好在找宋史方面的
—————————————————
哈哈,楼主还亡要感谢老吴叔的关照呢!天涯的宋史作品不少,但楼主有自信说本文是最专业水准的,里面的史实绝对经得起考证,欢迎老吴叔给楼主纠错,常来指教呵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8-01 19:53:25 +0800 CST  
@棉花糖0000 8379楼 2015-07-31 22:41:00

怎么这么多这样的??乱码??是用手机看才不正常?还是楼主的问题呢?
—————————————————
我也不知道,在电脑网页上看也是这样,从10以上的圆圈序号好像就显示不出来,可能是天涯后台程序不支持。还有外国人姓名中间那个分隔号的点也不行,在word文档显示正常,网页上出来都是问号。楼主也拿天涯没办法,以后只能想办法用其他符号代替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8-02 08:06:35 +0800 CST  
@哥发现新大陆 8385楼 2015-08-01 22:10:00
给楼主提一个建议,以后如果出版时把书名改下,说不尽的宋朝名副其实,但我本人认为不够响亮,不够抓人,要那种让人一看就特别稀奇古怪想进来看看的名字,越另类越好,你的书就成功一半了。
—————————————————
哥伦布的建议不错,不如顺带给楼主帮忙起个响亮的名字。说实话这个名字还是楼主费了一番心思才搞出来的,感觉这个比给孩子取名还费劲,集思广益的效果一定不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8-02 19:41:28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