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流】哪位英雄抢了毛泽东的初恋?

好久不曾玩天涯了,先向涯叔鞠躬致敬,近期看一些杂书,其中比较好的还要算张文奇先生的《成败之鉴》,这其中讲到了国民党长期控制福建台湾的陈仪先生的一些内幕事物,从而也涉及到了一个关于陈仪先生的神秘参谋。正是因为这个参谋,让我想在天涯发表这篇文章。(该文章逾期也会转载在“民国风流”微信公众号。)

诸君如果有人看过07年大火的《恰同学少年》和之后的《风华正茂》这两部电视剧,那么就很难忘记曾经在《恰同学少年》中几乎为女一号的陶斯咏,这个福面善目的演员叫练束梅。在电视中导演刻意塑造出陶对毛的倾心,然而毛貌似宛如寒冰,并不动心。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现实的情况不是这样,那么毛和陶之间的情况又会是何如呢?


在《恰同学少年》和《风华正茂》这两部电视剧结束后,陶斯咏的命运在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往上海之后,又将如何呢?他是不是和毛泽东曾经有一番恋情?他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了,后半生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再下将为您八一八毛陶恋情的详细情况,以及后来陶斯咏的详细情况,大多资料都来自于档案馆,希望能和诸君探讨。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4:36:00 +0800 CST  



上图分别为《恰同学少年》练束梅版本的陶斯咏,和《风华正茂》潘之琳版本的陶斯咏,大家觉得哪个更加好看一些呢?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4:38:28 +0800 CST  


上图是新民学会会员于1919年拍摄于周南女中,后排左四为当时的毛泽东(26岁),前排右二为当时的陶斯咏(23岁),一说是前排左二是陶斯咏,据鄙人在长沙档案馆的考证应该为右二。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4:42:51 +0800 CST  
陶斯咏(1896—1931),即陶毅,字斯咏,湘潭人(后举家迁至长沙),是个湘潭首富陶家的小姐,周南女中师范科毕业生,20世纪20年代初是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时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称。新女性的代表,思想激进,主张教育救国,新民学会首批女会员。
陶斯咏本名叫陶琇英,听来也中规中矩,跟当时桂枝、秀莲、惠琴之类差不多。读周南女中时,入学名为陶毅。当时比较新民学会的会友私下里会称其为陶琇英,新民学会书信往来时,称其为陶毅(参见新民学会通信录)。
毛泽东1914年进入长沙第四师范学习,后转入第一师范,与小其三岁的陶毅都有杨昌济先生教授的伦理学课程。杨昌济留学日本,定期会给功课好的学生开小灶。周南女中方面有任培道、陶斯咏、向警予三位,而第一师范方面有蔡和森、毛泽东等人。
按照从长沙档案馆的资料,任培道、陶斯咏等女校学生和男校第一师范学生认识,不晚于1915年,这一年杨开慧还不满14岁。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4:54:00 +0800 CST  
在1915年到1917年这个阶段,由于先期毛泽东是在第四师范,后期才转到第一师范,直到1916年左右从杨昌济的《达化斋读书录》开始研习伦理学,此间也读了诸如黑格尔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在杨昌济的小灶成员中成为佼佼者,颇受陶斯咏的亲睐。但与女生任培道分歧较大,1926年三一八事变爆发,鲁迅写下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而此女亦写了《纪念杨德群君》,性格分明,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洋大学任教。
解放后,任培道去了台湾,担任台北第一女子专科学校校长,长期担任立法委员,女子“反共救国”小组小组长,直到1988年去世。
1917年,毛泽东写的《论体育之研究》发表于新青年,可谓名噪一时,轰动长沙学界。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07:57 +0800 CST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之后,成为长沙师范生中在《新青年》发表文章的第一人,由此也可见毛行文之水准,此期间毛泽东早期的楷书虽然比起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于右任早年的字要差很多,但在当时还算可以。
这篇文章的发表获得当时长沙女专、长沙商业学院等一系列学校的男女同学亲睐,由于名声过大,遂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之名字征友,一时间长沙学界很多青年成为毛的好友,也正是此期间毛泽东和陶斯咏的处于热恋之中。暑假期间常与萧子升游学,也与陶斯咏等人与长沙各地游玩。(见萧子升《我和毛泽东曾经是乞丐》)



1918年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毕业后不久于8月去了北京,此期间一直到1920年初毛泽东总共和杨开慧相处两次,时间也不是很长,今天我们能找到毛泽东在北京的故居。1920年杨昌济病逝,弥留之际嫁女于毛,毛也顺师命接收了其恩师病逝留下的小女儿杨开慧,并把自己文化书社的李一纯介绍给了恩师之子,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杨昌济逝世后留下一封信给毛,让毛回湘去找谭延闿。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19:56 +0800 CST  
由于1920年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结婚,给陶毅(字斯咏)精神上带来了巨大打击,1921年元旦两人分别之时,在周男女中摄影留恋。此后这个周南女中的校监陶斯咏就以学习为名去南京绣花巷的金陵女子大学学习。陶斯咏在金陵女子大学学习六个月后,转到东南大学(后来合并为中央大学)暑期补习班接着学习。这一别便是7个月,毛泽东之后也离开杨开慧去了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末从嘉兴反湘之时,第三国际给每位参加一大的代表50块大洋的返乡费。
而毛此时便转道去了南京东南大学暑期补习班看望陶斯咏,但给杨开慧的信中说的是去南京看望周氏钊,《毛泽东年谱》上卷也提到了毛在7月末去东南大学暑期补习班看望陶斯咏的过程,但只有短短几个字。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23:24 +0800 CST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成立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长沙还有“安社”(无政府主义团体)、“旭日学会”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民学会会员等人的信件依次被整理寻出,经过整理后出版了《新民学会通讯录》,从这个通讯录里可以看出20多岁的毛泽东写信非常注重礼仪,言语中速来恭谦。然而毛泽东给陶毅的信件却发生了问题,在给陶毅的信中,发生了问题,其中有一大段文字被删掉了,而且我去上海档案馆找了《新民学会通讯录》的底稿,底稿也是被删掉的,而且《致陶毅信》被放在第一篇,毛泽东写信开始的问候和寒暄的言语全然不见,和此期间给新民学会其他会员的信件内容完全不同,这也就是问题之所在。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34:08 +0800 CST  
下面我将全文复制,现行网络上毛泽东给陶毅的信,第一段的寒暄语全被删掉,一开始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可见其唐突,删掉此部分内容的人,似乎是在掩盖什么东西。

毛泽东早期文稿--致陶毅信〔1〕
(一九二○年二月)

斯咏〔2〕先生:

我觉得我们要结合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我们同志,在准备时代,都要存一个"向外发展"的志。我于这问题,颇有好些感想。我觉得好多人讲改造,却只是空泛的一个目标。究竟要改造到那一步田地(即终极目的)?用什么方法达到?自己或同志从那一个地方下手?
这些问题,有详细研究的却很少。在一个人,或者还有;团体的,共同的,那就少了。个人虽有一种计划,像"我要怎样研究","怎样准备","怎样破坏","怎样建设",然多有陷于错误的。错误之故,因为系成立于一个人的冥想。这样的冥想,一个人虽觉得好,然拿到社会上,多行不通。这是一个弊病。还有第二个弊病。一个人所想的办法,尽管好,然知道的限于一个人,研究准备进行的限于一个人。这种现象,是"人自为战",是"浪战",是"用力多而成功少",是"最不经济"。要治这种弊,有一个法子,就是"共同的讨论"。共同的讨论有二点:一,讨论共同的目的,二,讨论共同的方法。目的同方法讨论好了,再讨论方法怎样实践。
要这样的共同讨论,将来才有共同的研究,共同的准备,共同的破坏,和共同的建设。要这样才有贝〈具〉体的效果可睹。"浪战"是招致失败的,是最没效果前。共同讨论,共同进行,是"联军",是"同盟军",是可以操战胜攻取的左券的。我们非得力戒浪战不可。我们非得组织联军共同作战不可。
上述之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于今尚有一个问题,也很重大,就是"留学或做事的分配"。我们想要达到一种目的(改造),非讲究适当的方法不可,这方法中间,有一种是人怎样分配。原来在现在这样"才难"的时候,人才最要讲究经济。不然,便重叠了,堆积了,废置了。有几位在巴黎的同志,发很的扯人到巴黎去。多扯一般人到巴黎去是好事;多扯同志去,不免错了一些。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
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
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
我们几十个人,结识得很晚,结识以来,为期又浅(新民学会〔4〕是七年四月才发生的) ,未能将这些问题澈底研究。即我,历来狠懵懂,狠不成材,也狠少研究。这一次出游,观察多方面情形,会晤得一些人,思索得一些事,觉得这几种问题,狠有研究的价值。外边各处的人,好多也和我一样未曾研究,一样的睡在鼓里,狠是可叹!你是狠明达狠有远志的人,不知对于我所陈述的这一层话,有甚么感想?我料得或者比我先见到了好久了。
以上的话还空,我们可再实际一些讲。
新民学会会友,或旭旦学会〔5〕会友,应该常时开谈话会,讨论吾侪共同的目的,及达到目的之方法。一会友的留学及做事,应该受一种合宜的分配,担当一部份责任,为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活动。在目的地方面,宜有一种预计:怎样在彼地别开新局面?怎样可以引来或取得新同志?怎样可以创造自己的新生命?你是如此,魏周劳〔6〕诸君也是如此,其他在长沙的同志及巳〈已〉出外的同志也应该如此,我自己将来,也很想照办。
以上所写是一些大意,以下再胡乱写些琐碎:
会友张国基〔7〕君安顿赴南洋,我很赞成他去。
在上海的萧子暲〔8〕君等十余人准备赴法,也很好!
彭璜〔9〕君等数人在上海组织工读互助团,也是一件好事!彭璜君和我,都不想往法,安顿往俄。
何叔衡〔10〕想留法,我劝他不必留法,不如留俄。我一己的计划,一星期外将赴上海。湘事〔11〕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二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然后组一留俄队,赴俄勤工俭学。至于女子赴俄,并无障碍,逆料俄罗斯的女同志,必会特别欢迎。"女子留俄勤工俭学会",继"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而起,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桩事(留俄),我正和李大钊〔13〕君等商量。
听说上海复旦教授汤寿军〔14〕君(即前商专校长)也有意去。我为这件事,脑子里装满了愉快和希望,所以我特地告诉你!
好像你曾说过杨润馀〔15〕君入了我们的学会,近日翻阅旧的《大公报》〔16〕,看见他的著作,真好!不知杨君近日作何生活?有暇可以告诉我吗?
今日到女子工读团〔17〕,稻田〔18〕新来了四人,该团连前共八人,湖南占六人,其余一韩人一苏人,觉得狠有趣味!但将来的成绩怎样?还要看他们的能力和道德力如何,也许终究失败(男子组大概可说巳〈已〉经失败了)。
北京女高师,学生方面很有自动的活泼的精神,教职方面不免黑暗。
接李一纯〔19〕君函,说将在周南〔20〕教课,不知巳〈已〉来了否?
再谈。

毛泽东。
九年二月在北京。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36:29 +0800 CST  
其实1921年毛泽东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很多人说是写给杨开慧的,其实并非如此,1921年元旦毛泽东和杨开慧新婚之后,怎会有“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这样的思绪呢?显然是错的,这是自两人雪夜诀别后,陶斯咏离开周南女中去南京,毛泽东所作的思念之词。这种思念的强烈抑郁言表,这并不是短暂在北平呆过两次所能够和杨开慧产生出来的情感,也不是新婚后和杨开慧同在长沙会有的离别之情。
自陶斯咏去南京后,先在金陵女大,后在东南大学求学,也在著名杂志《女界钟》上发表文章,1921年7月毛泽东特意到南京寻访,两人的相见又会是何情何景呢?今天这个史料我已搜寻不到。
曾经有人问我华XX是不是毛和陶的儿子,华的生日是1921年2月16日,如果华是陶的儿子,那么1921年元旦刚过就离开长沙的陶斯咏应该是个大肚子,怀胎已经9个月。因此华XX应该不是陶的儿子,前提是官方给的华的生日正确的情况下。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42:37 +0800 CST  
1922年的资料我查了很久都没有收获,直到有一天我在上海图书馆通过介绍信借到1923年3月16日的《大公报》长沙,这个报纸在上海图书馆已经没有纸质版了,而是胶片版本,我仔细看时发现有一条消息,震惊了我的神经。1923年3月16日《大公报》长沙在头版下方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师聘请一对夫妇,浙江沈仲九先生和夫人陶斯咏来湘》。
我被这条消息彻底惊呆,作为长沙地方的官报,报道的这条消息固然是可信的,我便将报纸向前翻,终于发现在沈仲九和陶斯咏来湘之前,长沙大公报还调侃这对老少夫妇,沈仲九是1887年出生的,陶斯咏是1896年出生的,沈整整大陶斯咏9岁多。当时陶斯咏26岁,而沈已经35岁,在民国初期已算中年。那么沈仲九是何许人呢?我为了考察这个信息,去了国家档案馆、上海档案馆和长沙档案馆等。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52:21 +0800 CST  


关于沈的信息是今天百度谷歌等都搜不到的,因为信息比较少,我最终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有关沈仲九的资料,也不算详细,分享给诸君。(上图是我在不对外开放的上海文史研究馆蹭的。)

沈铭训(1887—1968),字仲九,浙江绍兴人,是陈仪的堂内弟,先留日,后留德,学术上造诣很深,是「五四」时期的名作家之一,曾任过上海立达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代校长等职,从一九三三年底陈仪主闽起一直跟随陈仪,被人称为陈的高级「智囊」,省府所出公文报告,事前的提纲、会后的记录稿,多半是沉草拟和整理的,后代陈主持「县政人员训练所」工作。当时全省县政府的科长、科员、区长、区员全是沉一手培训的。
沈在早期有无政府主义思想,后期非常崇敬中国共产党,因此福建国 民党省党部说他是「潜伏」在陈仪身边的共产党人,当时陈仪周围被称为「左派」人物的夏明纲、吴季朴、胡邦宪、程星龄等都是由沉引荐的。陈仪一九四五年到台湾任职,又把沉带在身边,当作高级顾问。沈仲九对陈仪的思想转变影响极大,最后直接参与陈仪起义,并作为与共产党谈判的代表。
解放后先后在上海平明出版社、中华书局、文史研究馆、哲学研究会工作,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武斗致死,官方称死于癌症。先后编纂了《辞海》、《明通鉴》等巨著。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5:58:39 +0800 CST  


上图是我只身在上海图书馆找到的,沈仲九申请参加哲学研究会的申请书,由于复印需要五个工作日,所以我就趁着管理走开偷拍下来,为了研究没办法。

曹聚仁先生的回忆录《我与我的世界》,其中有一篇就是《一代政人沈仲九》,曹聚仁先生求学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他的老师中就有一位便是沈仲九先生。沈后来跟随陈仪去了台湾,官职到了台湾的教育总长,是陈仪幕僚的核心。曹聚仁在此文中极力的赞颂其师为现代诸葛,并称其不求闻达于诸侯,几次避开和蒋中正会面,然而仅仅治理台湾便足见其政人本色。




在写到其老师夏丏尊时阐述了,1920年3月,浙江第一师范发生“倒经风潮”,夏丏尊与校长经亨颐等人均辞职离去。1920年秋应聘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同时应聘的有熊梦飞,匡互生,舒新城,孙俍工,沈仲九,余家菊,陈启天,张明纲等。1921年2月,离开长沙一师。秋加入是年年初新成立之文学研究会,入会编号为五五号。冬回家乡上虞白马湖,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





丏尊和沈仲九等人都是受“倒经风潮”离开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而1920年匡互生、孙俍工都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回湖南任教的。而夏丏尊和沈仲九等人也把“无政府主义”思潮带到了长沙,据刘梦苇的回忆录称,自己1920年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同年与沈仲九、孙俍工、袁绍先等人组织了长沙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核心组织“安社”。其中沈和孙都是先生,而刘和袁等人都是学生。

也就是说在1920年秋到1921年2月这一段时间夏丏尊和沈仲九都应该是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的,“毛泽东在给彭璜的信”中说(难怪人家说我们湖南学生思想封闭)这个人家就是指的沈仲九,这封信写于1921年1月,时间上也是对的。也就是说沈仲九那一年在长沙的“无政府主义”活动还是很大的,和新民学会、旭日学会等会会员都有过接触,至于有没有和陶斯咏有过接触不得而知。

1921年沈仲九到春晖中学任教,22年到上海大学、上海立达学园任教,23年3月和被《大公报》长沙报道一师特聘沈仲九和陶斯咏夫妇来湘执教。也就是说沈和陶的感情发生于21年秋到23年3月期间,后来看过一个台湾人写的回忆录讲:沈铭训是有老婆的,他的老婆是那个台湾人外婆的堂妹,沈的老婆名字叫胡婉如,1947年曾经任教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某中学。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09:06 +0800 CST  
其实沈和陶之间并没有举行婚礼,始终是一种同居关系,因为人家沈仲九是有老婆的。人家的老婆叫胡琬如。是抗战胜利后第一个被派往台湾担任台北第一女子中学校长的人物,是民国女子教育的代表。


此图是鄙人翻墙抠图于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官网历任校长栏(不要怪我翻墙,学术所迫),此人便是1947年左右的胡琬如。为了了解详细的关于胡琬如的资料,我已经去信给到台北第一女中,回信后如有更多内容,我会连载上来。

然而在沈铭训刚才哲学研究会的档案表上写的1918年就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教书了,那时候毛泽东还没毕业,陶斯咏也没毕业。这种结合就相当于女学生做了男老师的小三,而且还是一个35岁的老头,保持长期同居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于此时在湖南长沙的毛泽东确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由于大多数都知道毛泽东之前和陶斯咏的关系,为了避嫌。也为了同居在长沙一师老师宿舍的沈铭训和陶斯咏,毛泽东4月便去了安源,主持安源工作,也正是在安源期间认识了刘少奇同志。



在之后就去了广州参加中共三大,毛泽东1923年4月离开长沙去安源,之后迫于赵恒惕政府压力去上海时写下另一首著名的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18:59 +0800 CST  


上图是毛泽东和丁玲等人在延安的合照,毛泽东右侧为丁玲,也正是从丁玲那里,我们得到了这首词的正确版本。

很多人又会说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如果是写给杨开慧的词,那应该是《贺新郎*别妻》,而不是别友,这个友又会是谁呢?其实正是陶斯咏!而且这个词牌《贺新郎》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沈仲九和陶斯咏来一师教书,貌似是在“恭喜”沈仲九,故特用此词牌!但原词并不是如此,这是文革后的改良版。真正的原本是1937年丁玲抄写的《贺新郎.别友》,原词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剿珠树。
重感慨,泪如雨!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23:00 +0800 CST  


上图为从长沙去安源的铁路(长沙站),中共早期的安源工作主要在此进行,李立三和刘少奇早期的工人工作就在此开战。

仔细读此词是非常有趣的,“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两人互相眼角眉梢都好似有无限的恨,恨的是你嫁作人妇,我成为人夫,我知道这误会是前番书信中产生的,然而过眼滔滔云雾,算一算人间知己也就只有我和你了。 还曾记得起我俩倚偎在亭楼的地方吗?

紧接着下阙,毛泽东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典故是出自《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另外一个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之一的“侧见双翠鸟,巢在三株树”这里的三株树也是出自《山海经》,三株树是上古时期生长在赤水的珍奇树木,其树如柏,上结珍珠。“我像精卫填海一般,有无限的恨,然而愿君能成为翠鸟,永住在三株树上幸福生活。”重感慨,泪如雨“再次感叹,泪便如雨下了”。

词中说:“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这个就更有意思了,很多人认为这个汽笛是轮船发出的汽笛声,也就是说是毛泽东从长沙去上海做的船的汽笛声,其实当时大多是小船,到武汉后才换大船的。另外一方面,杨开慧当时已经怀有毛岸青,更不可能去码头送行,板仓到长沙连基本的公路都没有。而1923年4月毛泽东先去的地方是安源,当时长沙到安源是有铁路的,这个“汽笛一声肠已断”是指长沙去往安源的火车汽笛声。而且对于为自己生第二个儿子的杨开慧,毛泽东完全没有必要“重感慨,泪如雨。”


(上图为“民国风流”微信公众账号,定期会发布一些民国名人轶事。)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28:44 +0800 CST  




上图是沈仲九离开湖南后,后来所指教的立达学园,图一是1926年立达西洋画系学生,图二是立达众老师募款合影。

从1923年3月到1925年2月,沈仲九先生和夫人陶斯咏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了将近两年,后来匡互生先生辞去第一师范职务,去了浙江春晖中学教书,之后又辞去春晖中学职务,在上海和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创办的一所新型艺术学校,也就是此前说过的立达学园,当时有“北南开、南立达”之称。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35:01 +0800 CST  


上图为著名作家巴金。

在文革中李荛棠先生写了一本连环画名为《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当时这个年轻的李同学连上立达学园的资格都没有,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39:07 +0800 CST  


上图为毛泽东1924年2月到12月在上海法租界的住所,期间和杨开慧住在此地。

巧合的问题是,1924年2月毛泽东在结束了广州的国民党一全大会后,被分配来上海工作,6月其妻子和岳母以及两个儿子也来到上海,1924年12月毛泽东因病回韶山老家养病。这是正史里给出的,其实这个逻辑是很滑稽的,如果说毛泽东在上海积劳成疾的话完全没必要在韶山养病,而应该呆在长沙,各种条件更好。


上图为毛泽东1924年5月在上海孙中山寓所园中的合影。(此时毛泽东的身份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一把手胡汉民的秘书,胡汉民去广州后,毛由叶楚伧直接领导,之间发生过矛盾。)


毛泽东上海合影

而此时赵恒惕的通缉以不像之前那么严厉了。为什么毛不选择呆在长沙的湖南自修大学、楚怡小学或者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呢?因为此时沈仲九和其夫人陶斯咏还在一师任教,因此毛选择了回到韶山,避开了陶斯咏,以免故人重逢。毛22年在湖南期间,匡互生是破格提拔毛作为湖南一师的国文教员的,按照民国的规定,当时完全可以回第一师范?然而没有,问题就在于此!

因为此时的沈仲九和陶斯咏还同居在第一师范任教。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45:35 +0800 CST  




上图为一二八淞沪抗战照片(1932年初)

从1925年回到位于上海虹口的立达学园任教,到后来沈仲九辗转到上海大学、上海劳动大学相继任教,陶斯咏一直陪伴着沈仲九,一直到1931年底,期间陶斯咏曾怀孕三次,最后一次因为吃错药,导致陶斯咏死亡,年仅35岁。
当时沈仲九金屋藏娇的地方应该在马当路一带,由于资料极少,1927年到1932年之间沈仲九和陶斯咏的恋情发展和怀孕经理,以及沈仲九、胡琬如、陶斯咏三个人的纠葛是如何?今天也不可知了,胡琬如会不会当街扒光猛抽小三?哈哈
楼主 灰色颓废教主  发布于 2015-08-24 16:59:05 +0800 CST  

楼主:灰色颓废教主

字数:24107

发表时间:2015-08-24 22: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28 +0800 CST

评论数:3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