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论史——曾左胡洪杨(持续更新)

道光十八年下

曾国藩已经是个举人了,按他的家庭条件,应该找个差事做做,养活一家人也不成问题,有可能还过的不错。
但曾国藩一根筋,非要进京赶考,对于当父亲的曾麟书来说,也是有口难言。不让儿子去赶考,这话怎么说得出口,让他进京吧,家里实在太穷,连盘缠也凑不齐。

当时星冈公还在世,估计也得拼着老脸,四处告贷。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借钱这事,实在是太伤人了。
七拼八凑,总算是凑了三十二吊钱,因为铜钱的成色不同,估计还折合不到三十两银子。道光十七年的年底,曾国藩就上路了。
道光十八年正月,曾国藩到达京师,只剩下三吊钱。曾国藩的年谱记载:当时进京赶考的举子,再没有谁比曾国藩更穷的了。
上次会试,曾国藩住的是长沙会馆,这次会馆也住不起了,在内城西部一个叫登樨堂的地方安身,估计是车马店。
要在京师吃饭、住宿,等待会试,会试以后还要等到四月份放榜,最少有两个月的时间,三吊钱哪里够啊!考中了还能找老乡借点钱,考不中的话,有人敢借给你吗?
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曾国藩要拼命了。
这一年会试的正主考官是大学士穆彰阿。三个副主考是:朱士彦,吴文,廖鸿荃。三篇文章的题目是皇帝钦定的,第一篇《言必信,行必果》;第二篇《万物相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第三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五言八韵诗一首《泉细寒声生夜壑》。
四月放榜,曾国藩高中进士第三十八名。正大光明殿复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殿试成绩不好哈,估计有形象分,话说曾国藩一则寒酸,再一个相貌也不怎么样。
首战告捷,对曾国藩的鼓舞很大。但同进士和进士差别很大,就好比夫人与如夫人,妾身未分明哈。要想消弭这个差别,唯一的机会就是点翰林。
据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曾国藩走了劳崇光,穆彰阿的路子,并且从此改名为国藩,曾国藩原名“曾子城”。朝考时,拔置第二名。这才进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
因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估计借钱也好借了,曾国藩一直在京师呆到八月,然后请假回家。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估计此时的曾国藩心情不要太好,从七岁读书,一直到二十八岁,油灯一盏,经书几卷。岂止十年寒窗?
同行的还有郭嵩焘,凌玉垣。舟行至安陆地界,忽遇大风,当时吹翻几十条船,只有曾国藩的乘船还算无恙。莫非命乎?
三个人一路上冲州撞府,游山玩水,四个月后,曾国藩才到家。亲朋好友听说新科进士回来了,纷纷登门道喜,曾麟书置酒宴客,也不怕花钱了。大登科的得意跟小登科旖旎,风光全然不同。

相比之下,左宗棠未免云泥两途,上次总算是入围,虽然挤掉了,也还有说辞。这次连个说法都没有,就是没考上。可见学业这东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出都以后,绕道江南,拜会陶澍。按说此时的左季高躲人都来不及,怎么还有心情去江南,据笔者估计,可能是受了胡林翼之托。
左宗棠进京会试时,住在铁门胡同,估计是听到老丈人的延誉,胡林翼去找过左宗堂。两人相见,互相盯着对方看了很久,同时喷出一口鲜血,这就叫惺惺相惜。
从此以后,胡林翼对这个比自己小几个月的老弟宠的不得了。左宗棠落第出京时,胡林翼让他给金陵的老丈人带点东西。
陶澍本来就很赏识左宗棠,现在看到自己的女婿对左宗棠也十分看重,要不是左宗棠名花有主,估计又要招他为婿了。
想结亲戚还不容易,言谈之中,陶澍得知左宗棠的大女儿和自己的儿子陶桄年龄相当,就替陶桄向左宗棠的姑娘求婚。左宗棠一想,这下占大便宜了,凭空比胡林翼高了一辈儿。
回到家后,左宗棠将登龙之策换作种树之书,再也不出门丢人了。

流年戊戌,对曾国藩来说,还算不错。曾国藩日主丙辰,辰为官库,被戌冲出癸水之官,又被食神戊土合住。所以曾国藩中了进士。从制杀角度来讲,冲开水库,扫庭犁穴,将杀制尽了。但戊土为忌神,曾国藩也苦得不行。
对于左宗棠来讲,寅午戌三合火局。大运癸水被戊土合住。流年也不错。但癸丑大运实在是不好。左宗棠都废学两年了。况且考进士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流年再好也不行,倒是利见大人哈。
运去英雄不自由,任你左宗棠心比天高,碰到霉运,是条龙也得盘着。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0 09:39:49 +0800 CST  
@开花大炮 192楼 2014-07-10 11:49:42
左宗棠当时选择纳妾是因为当时结婚几年了没儿子。
-----------------------------
左宗棠三十五岁得子哈,前面几个是姑娘。不过按左宗棠的八字来看,肯定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一个老婆怎么能够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0 17:37:28 +0800 CST  

@水波不惊2012 194楼 2014-07-10 14:36:34
楼主幽默,《唐伯虎点秋乡》看多了!哈哈哈!
不过看到左中棠这人一生的机遇感叹现实,如果是现在认识陶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不要谈亲戚关系,也不说左中棠本身的本事,估计就是一碌碌无为之人也会被提拔重用。联想起晚清这么混蛋,但在用人制度上还是有可取之处,古时的士大夫也是很有骨气的!
-----------------------------
都信儒家,对天地鬼神都有敬畏之心吧。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0 17:47:38 +0800 CST  
道光十九年己亥
曾国藩二十九岁。
得意之秋,必生悔吝,同进士及第的喜庆还没褪色,这年正月,白杨坪瘟疫流行,曾国藩的儿子和最小的妹妹夭折。儿子才十五个月大。
古人重生男,尤重长子,曾国藩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估计是为了解闷,顺带融资,四月份,曾国藩出游,衡阳,耒阳,永兴,清泉,转了一圈。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次出游,直到十月份才回来。
十一月初二,儿子曾纪泽出生。这天曾国藩启程北上。祖父曾玉屏和父亲曾麟书送至长沙。
曾国藩八字的月柱,时柱均为己亥。这一年太岁入命,祸福无常。天干十神中七杀为子,正月为寅,壬水病,长子夭折。十一月为子,壬水帝旺,又生曾纪泽。


此时的左宗棠《五经》、《四书》全然不看了,专门研究地理兵法,并将历史上记载的所有的战争,对照地图一一条列出来。说实话,最应该感谢洪秀全的是左宗棠,没有洪秀全,曾国藩、胡林翼照样当官,左宗棠学的这些东西,一点也用不上了。
不研究兵法的时候,左宗棠就在住处附近种桑养蚕。什么叫雄才大略,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年秋天,左宗棠正在表演湘上农人的角色,突然接到一封信,贺熙龄寄来的:陶澍病逝,让左宗棠去给陶澍的儿子当教师。
名誉上是教自己的女婿,实际上是替陶家主持家务去了。陶澍有七个老婆,并且去世时才六十岁,陶桄又非嫡出,处境可想而知。
与一帮寡妇争长论短,胜之不武,左宗棠肯定不愿去,所以才有了贺熙龄的来信,因为贺是左的老师。当然,这一切肯定是胡林翼的主意。
从此以后,左宗棠就当了陶家八年的家庭教师。

陶澍此人也真是厉害,竟然将身后事算到了五十年。事实证明,陶澍的家业不坠,还真是有赖于左宗棠。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陶澍字子云,七岁就跟家父到长沙岳麓书院读书,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十九名。为晚清一代名臣。
据说陶澍年青时好饮酒赌博,老婆都跟他离婚了。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刚好有他的八字,分析一下:
乾造:
戊戌
乙丑
丙辰
戊戌。
日主丙辰,跟曾国藩一样,八个字六个土,从儿格,但有乙木正印,欲从不从,格中带忌。
一岁起大运:丙寅(1岁),丁卯(11岁),戊辰(21岁),己巳(31岁),庚午(41岁),辛未(51岁),壬申(61岁)。
从格分真从假从,《滴天髓》里说:真从之象有几人,假从也可发其身。因为乙木,陶澍的命格属于假从。但乙木坐下丑土内有辛金。所以乙木生丙火也无力。也从个七七八八了。
从格有一个特点,从什么喜欢什么旺,此造从土,当然最喜火土运。二十一岁之前,运行寅卯木地,天干为丙丁之火,日主旺而不从,所以陶澍穷得不得了。戊辰大运为土运,这十年陶澍中举人,进士及第,点翰林,远程相当好,从三十一到六十一岁,三十年火运,都是好运,特别是庚午,辛未大运,克尽乙木,格局变为真从。所以陶澍青云直上。官至两江总督,封太子少保。六十一岁大运壬申,从火运变为金运,号称转角煞,并且七杀出干,六十二岁这年,七杀伤官齐来。不禄。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1 10:20:00 +0800 CST  
@舞剑别三军 199楼 2014-07-10 20:07:17
楼主是高人. 帮我看一下我能不能中个举人或秀才吧. 我不是官迷心窍的人人物.而是快要饿死之人.不知道去做什么了.欠下父母的恩情实在太多. 能帮我看看我能考上吗?
我命中有没有官位? 出生于日期(农历):1978. 6月初一. 下午13时15分.
万望楼主指条明路!!!!!!!.
-----------------------------
人首先要能自立哈,孝敬父母,尽心而已,跟当不当官没关系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1 22:48:22 +0800 CST  
道光二十年庚子
本年西历为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这句话的解释,有多种分歧。一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译成现在的意思:老百姓如果可以用,就放开手让他们做,如果不能用,就跟他们讲道理。
还有一种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只管使唤就行了,知道多了没好处。
当然这种王道一般人都不明白,开导其别人来就更麻烦,统治阶级没有这种耐心,一般采用第二种解释。对于一些头脑比较灵光,有主见的人,统治阶级就"坑竖子耳"!剩下一些比较笨的人,那就不可使知之了,以至于发展到故意的“愚之”。
愚民这种手法一直用了两千年,到大清朝还在用。搞点发明,被视为奇技淫巧。思想激进,有文字狱。这么一来,老百姓倒是傻了。但骗人太久,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话说西方各国都进化到什么时代了,蒸汽机,自鸣钟。紫禁城还用人来值夜报更。但统治阶级们看到了也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雕虫小技,只有自己才有大智慧,才是上国。这种愚蠢,不打击一下行吗,除了本国人,谁愿意给你当孙子。
鸦片战争之前,洋人被视为蛮夷,在大国里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广州,洋人可以来做生意,但不能在城内居住,只能住郊区。并且,只准男洋人住郊区,袒胸露乳的女洋人有伤风化,大陆都不让来,只能住澳门。那些女洋人有时候按捺不住,偷偷溜进大陆来跟丈夫合欢,经常被官府扫黄。从被窝里揪出来,赤身裸体地押送回澳门。
一场鸦片战争,大清朝露怯了。洋人们也看透了大清朝的本质:驴哈!隔三差五地便来找茬,弄几下,大清朝倒也温顺,几乎每次都能让洋大人满意。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不得了啦,想占便宜的蜂拥而至。大清朝从此沦入谁都能搞两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虎门硝烟”,从道光二十年五月,英军进犯广州,到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南京条约》签定,持续两年多。入侵的英军一万九千人,横挑整个大清帝国。
虎门硝烟,对于清朝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对于英国面子上却有点挂不住。当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连印度都成了它的殖民地。硝烟的事情,传到英庭,伊丽莎白女王召开议会,主张对清廷用兵的,二百七十一票,不主张用兵的有二百六十二票。所以英国并没有决心同清朝开战,只是一次报复行为。或者是武力试探。
道光二十年五月,加至义律统带陆军,伯麦统带海军共一万五千人,进犯广州,由于林则徐防守严密,英军在广州登陆的计划没有得逞,转而进攻厦门,被闽都邓廷桢击退,这时道光帝还是主战的。
英军一击不中,便高飞远引,浙江定海防守不力,被他乘虚攻入。然后以此作为跳板,军犯天津大沽口。天津属于京畿,朝野震动。这下道光帝慌了,刚好出来个穆彰阿主和,又有直隶琦善帮衬,道光帝向无定见,那就“招抚”吧。
英国开出六项条件,其中两条最狠,一,赔偿被销毁的鸦片货价;毒死你要药钱;二,赔偿出兵费用,打死你要子弹钱。没想到清政府竟然照准,并约定到广东交接款项。为了表示诚意,还顺带查办了林则徐,撤消广东防备。
洋鬼子精得很,难道看不出端倪?这种怂货,不欺负白不欺负。英人当即变卦,除了议定的条件外,另加一条:割让香港。
这下道光帝火了:不是说好了招抚吗,怎么连领土也要啊。圣旨一道调奕山,杨芳到粤备战。杨芳是当时名将。
英国人消息灵通,趁着各路兵马还没有齐集广州,先发制人。并且向国内要求添兵。一场恶战下来,英军兵临广州城下,但也是强弩之末。这时美国人出来斡旋,总算达成协议,先赔偿英国出兵费六百万。别的条款以后再说。
英国人得了赔偿,这时,陆军司令卧乌古,又带四千英军前来助阵。英人脸面一翻:上次的协议只对广州有效。于是率领舰队北上,攻入厦门,劫掠一番,扬长而去。
道光帝估计还没反应过来:不是说好了给六百万银子吗?怎么还打?英军再次从浙江攻入。连陷定海,镇海,宝山,上海。从长江口逆流而上,直逼江宁。南京城内一帮贪生怕死的大员,城外是一伙磨牙吮血的生番,《南京条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签的。其中最要紧的两条:赔偿英人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割让香港。最要命的一条:交战时为英军服役的华人一律免罪。这下人心坏了。

按当时的国力,清朝虽然不如英国,但英军劳师远袭,兵力有限,清政府又处于守势,以逸待劳,未尝不可一战。就算打不赢,只要不认输,英军总有退兵的一天。
道光帝先战后和,又战又和,结果战和两误。一个国家的主子怎么能这个样子呢,连主意都拿不定,下面的老百姓怎么跟。当然,穆彰阿,琦善之类也难辞其咎。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2 11:07:26 +0800 CST  
@开花大炮 212楼 2014-07-15 17:28:02
浪哥电脑又坏了吗?
-----------------------------
电脑没坏,倒是网线断了。对不住哥几个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7 11:09:06 +0800 CST  
@开花大炮 204楼 2014-07-13 10:43:46
作为一个皇帝,道光实在是太菜了。
当时的英军实力其实并不强大,他们的老款的滑膛枪比起冰兵器来没有什么优势,陆战唯一的利器就是他们的开花大炮,攻城拔寨确实厉害,但是打阵地战用处不大。那时英国人也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用阶段,要想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枪炮都靠不住,还得大刀长矛冲锋才能解决战斗。那时清军就算训练水平很差,但是只要应对得当,打败英国人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
炮哥不说,俺还真是搞不清原因。只是觉得林则徐防守广州时,英国人没有占到便宜的,所以感觉清朝可以一战。
另外据说马克沁发明以后,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就次要多了。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7 11:21:01 +0800 CST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
这一年胡林翼三十岁。这年五月,父亲胡达源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胡林翼自从二十五岁那年中进士,点翰林,二十七岁任翰林院编修,二十八岁任国史馆协修。二十九岁运气达到顶峰,任会试同考官,会试是选拔进士的考试,同考官有十八个,只有翰林出身的京官才能担任。这时胡林翼官虽不大,顶多是个七品,差事却不小,为国家选拔人才。可见很受重用。
同考官的差事刚结束,胡林翼又被任命为江南乡试副考官,正考官是户部侍郎文庆,满族人。考试期间,文庆犯了点小错误,直接被降了三级。回京复命后,又被查出私带湖南举人熊少牧入闱阅卷。道光帝将他一撸到底。
这个小错误是怎么回事?参加江南乡试的考生来自江苏、安徽两省。安徽考生称下江考生,江苏考生称上江考生。文庆将“下”字误写为上字,致使上江举人溢额。前面说过,每省的举人,进士都有定额的,左宗棠就吃过这亏。作为副考官胡林翼,因为失察,被降了一级。
胡林翼被降级是庚子年八月间的事,他的八字每庚年七月十六日交运。刚一交运就开始倒霉。其实,这还只是小事。这一年辛丑,他父亲去世,这事就比较大了。
父母是一个人的根本,父母的离世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八字里一般都有明显的信息。
在古代,丁忧要守制三年的,对于仕途上的人来说,影响更大。现在没这个规矩了,以致于有的大师说,对于当官的八字,很难判断其父母是否健在。
胡林翼八字里这个信息比较明显,首先胡林翼八字的日柱丁未与太岁辛丑天克地冲,其次是丑,戌,未三刑,辛金偏财为父,丑为金墓,被刑开。辛金也就入墓了。

胡达源死后,胡林翼最小的妹妹又出生。迎生送死之际,估计胡林翼心中百感交集:这都是命啊。
胡家本来就胡林翼一个男丁,胡林翼的母亲汤氏生了三个女儿都早夭,庶母也生了三个姑娘。估计胡达源临死之前,还盼望能生个儿子呢,结果是“遗腹女”。
胡林翼一生纳了好几个妾,都没有生出一个儿子。一门两翰林,气数用尽了。
关于气数的问题,曾国藩最信这个,他的家书里经常告诫弟兄们,人生一世未必要升官发财,作一个知书明理的君子也挺好。出一个进士,要斫伤好几代人的元气,这个道理,其实胡林翼自己也明白。
胡林翼的家书中记载了一件事:咸丰十年,胡林翼的堂弟为女择婿,有两家都不错,让胡林翼确定一下。一家刘姓,条件比较好,男孩口才极佳,对人彬彬有礼。一家胡姓,条件一般,男生勤朴可爱。胡林翼就主张选胡家。原因是刘家已经发过了。而胡家忠厚传家好几代,现在还未发达。
胡林翼虽然知道,但他的自律不如曾国藩,信道不笃哈。不过一个人一个活法,也不说谁比谁好。

这年秋暮,胡林翼扶柩还乡,之后的几年,胡林翼大部分时间闭门不出,不看书就写字。并在自己的书房题了一幅楹联: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可以想见其志趣。
春秋佳日,胡林翼便携一小奚奴,在田间闾里散步。与村夫野老相遇,笑谈忘归。谁人知道,几年前他还买醉京师,践迹清华。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7 21:52:46 +0800 CST  

@开花大炮 218楼 2014-07-17 23:52:03
关于气数问题,可能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胡林冀也未能免俗。象曾国藩那样当局而不迷的人,普天之下能有几个?
下午那个回复刚写了一半,有事就先发了,再罗索几句吧。
整个十九世纪马克沁都没能在正规战场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跟没有相应的配套战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直到一战时,德国的重机枪一天时间就搞定了6万英国士兵,从此后机枪的威力才算是发挥出来了,而且对战术的改进起了重要作用,人海战......
-----------------------------
炮哥果然犀利!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8 20:29:29 +0800 CST  

@河塘花色 208楼 2014-07-13 22:55:17
嗯!再废话两句,把舞剑别三军这个名字改了吧!功败人不回、舞剑别三军!是个晦暗破败诱导之意!何不叫舞剑破三军呢?引兵逐单于、舞剑破三军。阵斩左贤王、立马在燕山!

-----------------------------
老弟挺有诗才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8 22:50:26 +0800 CST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
彭玉麟这年二十七岁。
前面说过,彭玉麟的父亲彭鸣九早年出来游学,并在安徽定居。彭玉麟的祖母还在衡阳渣江老家。
彭玉麟十七岁那年,祖母病逝。正在安徽梁园镇任巡检司的彭鸣九,闻讯后便跟上司辞职,带着全家回衡阳。
将启程时,舅父一家来到码头送行,彭玉麟看到了来人中间一个伶聘无依的身影,正是他心中的小姑。彭玉麟很明白,这一别,再见也不知何年。然而他也无可奈何。禁不住将手挥了又挥。
孤帆远影远影碧空尽,此时的小姑柔肠百结,魂断天涯,江介多悲风。

彭鸣九在置办完丧事后,却陷入了家产纠纷。彭鸣九多年在外,家中又没男丁,估计有些土地就交给族人代管,老太太靠收些租子维持生计,老太太一去世,这些族人就不想认账了。
族人争产,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本来是一大家人,平日雍雍穆穆,也算和谐。一旦论及财产,立马翻脸,多年的亲情手纸一般扔掉,越是重情义,受伤越深。再一个,老太太去世了,彭鸣九也没有有力的证据。所以郁愤交加。回衡阳的第二年,彭鸣九就死了。
摆在彭家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全家回安徽,估计彭玉麟最高兴。但彭玉麟的母亲很清楚。回到安徽又能怎么样,田无一垄,屋无片瓦,自己倒也罢了,孩子们却是寄人篱下。孩子的舅舅活着还好,万一不在了,他们娘儿仨能依靠谁。思前想后,王氏还是决定留下来,毕竟衡阳还有祖屋可以栖身。
十八岁的彭玉麟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弟弟彭玉麒十三岁就跟着别人跑船,这么一来,那些谋取彭家财产的族人打错了主意,原以为能把孤儿寡母们的赶走,落个清净,还能再分点余财。他们没料到王氏会那么刚强,就开始玩阴的。有一次彭玉麟的弟弟彭玉麒外出,刚好碰到几个族人,当即被暴扁一顿,并扔进水塘中,差点没命。
不但要吃饭,还要撑起彭家的门面,母亲王氏考虑再三,就让彭玉麟去衡阳求学,不久之后,彭玉麟考入了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是和岳麓齐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后面有一面湖,彭玉麟经常在里面游泳,前面说过,彭玉麟八字的用神就是水,估计天赋异禀,彭玉麟练成了一付好水性。
进书院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彭玉麟是二十岁左右到石鼓书院,但所有的资料上都没有记载彭玉麟参加考试的情况,估计也参加了几次童子试,但没有考中。
彭玉麟的家庭条件不允许他继续考下去,不久之后,彭玉麟找了一份差事,在衡州的驻军中当文书。彭玉麟文武双全,这也有赖于当过兵,虽然是个文官。
在险要之地驻守军队,是自古以来的成例,衡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州城外驻有绿营兵。“镇”是绿营兵的基本单位,军事长官称“总兵”,副长官称为“协镇”。有时候,小股部队的头领也是协镇级别。
一天,衡州知府高人鉴到军营里面拜会协镇,偶然间看到了案头的几幅公函。字体非常漂亮,亦秀亦豪。高人鉴是点过翰林的,还出任过贵州学政,自然识货。当下断言:此人将来必大贵。高人鉴人如其名。
协镇就把彭玉麟找来,高人鉴一看:一表人才,雄姿英发。就对彭玉麟说:以后有空到衙门找我。从此,彭玉麟就师从高人鉴。有了这么一位父母官的老师,彭玉麟的命运开始转机。
彭玉麟一生只考了个秀才,没有继续考下去,估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情况不允许,再者彭玉麟中秀才时已经二十八岁,年龄老大了。还有一个原因,估计就是受这位高老师的影响。
彭玉麟的家书中有这么一段:
高明经问彭玉麟:科名有售否?彭玉麟答:愧无寸进。高明经就开始大骂科场的弊端,并替彭玉麟感到惋惜。彭玉麟说自己一矜未青,不敢骂试官,惟有反求诸己。高明经对彭玉麟的话感叹一番道:你离仕禄不远了。说完就走掉了。彭玉麟舌桥不下。
彭玉麟的八字:
丙子
辛丑
戊子
癸丑
彭鸣九道光十三年病逝,彭玉麟正行癸卯运,大运子卯相刑。子卯刑为无礼之刑,相刑只在地支之间,与子中所藏癸水没有关系,子水为阳水,在彭玉麟的八字中代表偏财,为父,所以此运中,彭鸣九被气死。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8 22:51:43 +0800 CST  
道光二十一年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估计曾国藩也有这种想法。二十年苦读,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一系列的变故,让曾国藩不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刚到京城供职时,曾国藩住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千佛庵,和两位同年交往甚密,一个叫陈源衮,一个叫梅钟澍。“同年”也就是同科进士。
三人都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所谓庶吉士,也就是说还不算官,要在翰林院深造一段时间,成绩合格后才能授予编修或检讨的职位,这时候才算是七品官。
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正式学习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前面说到,曾国藩刚当了庶吉士之后,就请假回家了,在家呆了一年多,回京后又学习了三个月,由皇帝主持了一场考试,曾国藩取得二等第十九名,成绩合格了,授检讨一职。估计是编修的副手。但是也有五名同学被退出翰林院,到地方当县令去了。
童试,乡试,会试,庶吉士,翰林,就象一场游戏,曾国藩一路打到关底。已经三十一岁了,从他六岁开始入私塾,手不释卷二十五年。
当上官还没有两个月,曾国藩得了一场大病,据说是肺热,长期昏迷,命悬一线。住在一起的有个湖南老乡,叫欧阳兆熊,也是个热心肠,在曾国藩生病期间,多方照顾。后来找到一位叫吴廷栋的湖北郎中,医道高明,曾国藩总算捡回一条命。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长期的读书生涯,大大损伤了曾国藩的元气。就象一台多年高速运转的机器,运转着还没事儿,因为机器热。一旦停下来,很可能要熄火,这一点估计曾国藩自己也意识到了,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就把夫人和孩子都接到京师来,有一个家庭,便于调养身心,这一点长年在外的人应该有感触。同来的还有他父亲和曾国荃。
刚当官就生病,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还没过一年,曾国藩的好友梅钟澍病故,身后事是曾国藩为他料理的。曾国藩操办好友的丧事时不知会作何想,是庆幸自己大难不死,还是哀悼好友的不幸。总之,曾国藩肯定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其实八字里也包含了这个道理:官贵为危途,毕竟官杀是克身的。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有的人多年没升迁,一旦升迁了,马上就挂掉。
要想保住性命,那就要养生调理,要想保住禄位,就需要修身立德了。
修身立德这件事,估计曾国藩早就有想法,儒家的必修课哈。但真正做这件事,应该是在他点了翰林之后,求取功名期间,他还没这种闲功夫,并且也没有人点拨他。
也是曾国藩时运好,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遇到一代理学宗师唐鉴。

唐鉴,字翁泽,号镜海,湖南善化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时任江宁布政司。
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一方面原因,更大的原因还是大清的吏治腐败,腐败的原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良知的丧失。估计是鉴于这种情况吧,道光帝这才想起唐鉴来,估计是想树立一个模范,把唐鉴提拔为太常寺卿。
道光召见唐鉴时,曾国藩刚好在旁边随侍,看到道光对唐鉴奖掖有加,曾国藩若有所悟,不久拜唐鉴为师。
这年十月,曾国藩就升了一级,从翰林检讨升为国史馆协修官,从七品到正七品。谁说曾国藩笨来着。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9 22:05:49 +0800 CST  
@贺正奇 229楼 2014-07-19 11:10:55
作者大才,佩服佩服,希望继续更下去
-----------------------------
多谢捧场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19 23:22:43 +0800 CST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洪秀全三十一岁。
这年洪秀全再次去广州考秀才,再次被生活强奸,洪秀全不免有点生气了。愤怒的人一般不会反省,而是迁怒。洪秀全恨上清政府了。
这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一个对外软弱无能的朝廷,竟然把自己压制了十几年,什么玩意儿。估计洪秀全是这么想的,越想越气,就把笔墨纸砚全摔了,并发出一声狂吼: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
诚然,洪秀全的诗文水平不算很好,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他一直在本村的私塾里读书,没有进过高档一点的书院,没有经过名师指点。水平能高到哪里去。按胡林翼的说法,在贵州能识字的人就算是上等人了。当时的广州农村,估计也不比贵州开化多少。
清政府也考虑到这种教育的差别,录取秀才、举人等每省都有定额。估计当时也有类似于现在“高考移民”的情况,所以考秀才要有人担保,谨防冒名窜籍。但这点优惠政策洪秀全也捞不着,难免要悲愤了。
其实洪秀全还是挺有眼光的,在给他堂弟洪仁轩的信中说:因为朝廷战败,鸦片肯定是禁止不了。国家每年有几千万两白银化为烟土,一年如是,年年如是,富人安能不贫?穷人安能守法?不法重则杀头,轻则被发配到边荒充军了。所以倒不如挺身而出。这有点象大泽乡的桥段:等死,死国可乎?当然,洪秀全也借鉴了大泽乡的煽动手法:篝火狐鸣,神道设教。
用哪一种神道来设教呢?这个倒是很现成,洪秀全手边刚好有一本《劝世良言》,并且也看过几遍。虽然他自己一知半解,但对于只见过门神的老百姓来说,已经是先知了。《劝世良言》中记载着上古的洪水和诺亚方舟,爷火华(耶和华)的名字频频出现,洪秀全原名洪火秀。再读《劝世良言》时未免触目惊心:哦,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经过两个月的思考联想,这年夏天,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本人也以上帝第二个儿子的身份出场。
要使人信教,得施展一些神通的,比如当年耶和华能让盲人复明,让瘸子行走如飞。把五个饼,两条鱼分给五千人吃,剩下的零碎还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但这些神通,洪秀全目前还没有。于是他就创造一个出来。
六年前,洪秀全曾经死去好几天又复活。当然洪秀全不说他自己昏迷过去了,他说自己去了天堂:
一片鼓乐声中,漫天花雨,长着翅膀的天使降临,赤脚走过铺满花瓣的道路,来到他的床前,洪秀全身不由己地被天使簇拥着上了天堂。
上帝端着在宝殿之上,身穿乌龙袍,头戴高沿盔帽,面孔庄严而慈祥。一看到洪秀全就流下泪来,说道:“我的儿,你回来了,细听我言……”
原来妖魔横行,在三界之内到处荼毒。上帝让洪秀全去扫荡妖魔,并赐给他一柄金印和一把名为“云中雪”的宝剑。
在天兄耶和华的帮助下,洪秀全在天庭大开杀戒。手中的“云中雪”剑光霍霍,身后的耶和华手捧金印,发出万丈火焰。很快天庭就被清理干净。
完成任务后,上帝又给他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并且生下一个漂亮的儿子。洪秀全有点乐不思蜀了。这时上帝又命洪秀全下界除妖。临别时还增了两首诗给他,其中一首是: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江南日月边。
于是洪秀全又回来了。

洪秀全的八字日主为:癸卯,这一年太岁附体了。昏迷两天竟被洪秀全演绎成这么奇幻瑰丽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少林足球》里面达叔的一句话:你有得瘸吗?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1 20:33:18 +0800 CST  
@开花大炮 241楼 2014-07-21 22:35:20
浪哥是现炒现卖呢还是早已经完工了再来贴的?能掌握这么丰富的史料真是不容易啊。
当然八字推算得也很精彩,只是我看不懂,见笑了
浪哥加油哦
-----------------------------
不瞒老弟,现在写到道光二十七年了。现炒现卖怕前后矛盾哈。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1 23:02:25 +0800 CST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第二

拜上帝教成立后,当务之急就是发展教众。没有教众,哪来教主啊?
洪秀全熟读《五经》、《四书》。自然知道“修齐治平”的道理,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据说,洪秀全想发展两位哥哥入教:“你改悔吧!”
“啥意思?”
“你是有罪的你知道吗?”
“你不会是在说笑吧?”
“老亚公说: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这叫原罪。只有加入我们拜上帝教,经过洗礼,才能消除你们的罪孽,死了以后,灵魂才能进入天堂。”
洪秀全说这番话时,满腔真诚,眼中泛着泪光。看来拜上帝教也讲究“正心诚意”。
两位老哥看洪秀全不象开玩笑,立刻明白:老三的脑子又坏了。为了防止他出去惹事,两位老哥要把洪秀全锁在屋内,洪秀全当然不肯就擒,于是一顿暴力,差点没把洪秀全的脑子给治好了。
洪秀全一看道理讲不通,只得忍气吞声。两位老哥也没有往死里锁他,得空洪秀全就跑了出去,见人宣传拜上帝教,这一来倒是让他发展了两名会员,一个是冯云山,一个是洪仁玕。
冯云山和洪仁玕都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并且同样没考上秀才。他们和洪秀全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洪秀全和这二人有共同语言。估计这两位也有志于驱逐鞑虏,当下一拍即合。
作为教主,洪秀全有义务给两位新加入者洗礼,但洪秀全从来没有受洗过,仅仅只看过《劝世良言》,《劝世良言》也只是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对于入教的仪式并没有详细的描述,洪秀全只好望文生义,在两人头上各浇了一碗井水。之后又觉得不够隆重,就带着两名弟子,找了一个小河汊,跳到里面畅游了一番。算是洗尽前衍了。
冯云山和洪仁玕入教的事情,不久就被自己的家人知道。冯云山倒没有受到非礼的待遇,洪仁玕就凄凉多了,首先被其兄长棍殴了一顿,然后撕破衣服,逐出家门,并且警告:如不知改悔,就不要回来。估计洪仁玕也作了妥协,所以后来没有参加金田起义。
从上面的事情可以看出,拜上帝教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分析原因,估计是以下几点:
教主的形象不够光彩。国人历来崇拜强者,洪秀全是个考了多年连秀才都没考取的童生,种田又不会的农民,典型的不务正业,况且精神还有点不正常。跟着他往茄棵子里面走啊。尽管洪秀全编造出一套美丽的传说,但乡里乡亲,知根知底,谁信啊。拜上帝的话要是从曾国藩口中说出,效果肯定不一样。
传教的开始,估计洪秀全有点太直接,有造反的嫌疑。老百姓大多怕事,并且一文钱也领不到,谁愿意冒这个险。
拜上帝教属于外来事物,大家还是有抵触情绪。中国的神仙一大群,还不够信的?虽然有的神仙比较宽容,可以同时信奉好几个,但信神首先要讲究诚心的问题,仍然具有排他性。
基于以上原因,在本乡本土,洪秀全并没有开拓出多大的市场,费了好大劲儿拉一个
人入伙,没多久,人家就自动退出了。有的甚至换了号,人都联系不上。
忠心追随洪秀全的,在拜上帝教的初期,只有冯云山一个人。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2 19:02:36 +0800 CST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下。
曾国藩三十三岁。
在京师做官的十来年中,困扰曾国藩的第一件事就是穷。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一年多俸禄九十两银子,并且曾国藩还拖家带口的。
按说九十两银子折算到现在也好几万了,要是在荷叶塘也足够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但京师米贵哈,还得租房。同事们之间还得兑份子。
这种情况从曾国藩的家书中可见一斑,曾国藩曾寄了一块鹿肉回家。说实话,鹿肉咱也没吃过,但从北京到湖南好几千里,就寄了一块鹿肉,寒碜啊。
这年曾国藩的官运不错,翰林内部的考试,曾国藩得了二等第一名,被升为翰林院侍讲,这个官职是从五品。
清朝的官阶制度九品十八级。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升为国史馆协修,正七品。这次跳过从六品,正六品,升到从五品,连升三级。
这年太岁癸卯,癸水为丙火之官,官星透出,地支卯木和曾国藩八字里的亥、未三合木局,卯木为正印。一生一克刚好相当,曾国藩就升官了。
好运还没完。这年六月,曾国藩被任命为四川乡试的正考官。梦寐以求的事哈。不但能发一笔财,还能收一批门生。门生也不是白当的,得有束脩。
七月份,曾国藩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不久,曾国藩就到四川去赴职,道光二十年,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出生,当天曾国藩就北上京师。这仅仅是巧合吗?
行至保定府,曾国藩又得病了,几乎不能吃饭。好容易捱到西安。陕西巡抚为李星沅,将曾国藩请到衙门,找大夫治了好几天,曾国藩才算能继续赶路。
李星沅湖南湘阴人,后来被洪秀全克死。看来当时乡土观念很严重,从保定到西安那么远,曾国藩非要到西安才治病。
四川一行,收获颇丰,这年曾国藩往老家寄了一千两银子。
这一年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财官乃是危身之物。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3 21:18:07 +0800 CST  
@廖正华 248楼 2014-07-23 21:44:12
顶起!
-----------------------------
非常感谢!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4 11:05:46 +0800 CST  
道光二十二年下
理学首先是一门哲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朝而形式的一种思想理论体系。理就是“天理”。天理先于世界而存在,并且能创造世界,化生万物,相当于道家的“道”,释家的“佛”。所以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还杂糅了释家和道家的“新儒学”。
天理究竟是什么?一般人不理解,能懂得天理的是圣人。但凡人也不是没有法子可想,理学上说:圣人可以学而至。怎么学呢,按“程朱”的理论就是格物。因为天理化生万物,万物中有理在,格一物知一理,再格一物,再知一理,格得多了,储存的天理越多,细流汇成江河,冲决壅塞,豁然贯通,便成圣人了。
据说明朝的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当圣人,七岁时便开始格竹子。格了三天,病了。后来就发明了心学。但并不是说理学就是错的,当时还有人批判王阳明是异端呢。
可见理学在宋朝,元朝,明朝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流派纷出,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到了清朝逐渐式微,也不是没人相信,前面说到的胡达源就学宗宋儒,还有本篇的唐鉴,对理学的研究也有创造性地发展。
史载唐鉴是一个笃诚的君子,不欺于暗室,连跟老婆嘿咻都记在日记里。这个影响更加深远,直到现在,很多官员都喜欢写日记。
唐鉴的日记跟理学有什么联系呢?其实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具体化。
圣人说,大道至简,常人日用而不知。也就是说,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就看你怎么去发现了。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杀猪的每天跟畜生打交道,读书的每天跟诗词打交道。但大道是相通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格物。晚上睡觉之前,把日间所做的事情想一想,格出道理来,符合天理的就继续发扬,不符合的就改正。然后写在日记里,给自己当保证书。
曾国藩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任务:一,主敬,二,静坐;三,早起;四,读书不二;五,读史;六,谨言;七,养气;八,保身;九,日知所亡;十,月勿忘其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这样做的好处,确保每天都有事可记,不象某些人,日记上经常写:某年月日,天晴,今日无事。
当然了,有时候没有完成任务,或者是刚下过保证的毛病又犯了,也要对自己惩罚。
有时候自己对自己下不了狠手,还要找别人来监督,与曾国藩同时学习的还有:蒙古人倭仁,吴廷栋,陈源衮等。三天五天,大家就聚一聚,交流一下心得,或者是互相对骂一番,谁都不用客气。
按照这种做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到无过可改,就成完人了,离圣人也就不远了。
达到圣人级别那就很厉害了,跟神仙差不多,虎狼不能害,刀兵不能伤。据说王阳明有这个境界,敢跟他玩什么花招,一眼就看出来了,你刚要采取行动,王文成就已经支好了锅,等着烩呢。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他眼前都是手纸。王文成本来是出门旅游的,手上就没几个人,结果遇到宸濠之变,人家东划拉一下,西划拉一下,拼凑了一支杂牌军,顺手就把几万雄师给灭了。
曾国藩的理学水平也挺高,一个本来只会写写诗,作作对子的书生,竟然拉起一票湘军,掀翻了太平天国。话说练字儿跟练兵,对仗与对阵有什么不同啊。
曾国藩有次做梦:一个同事放了学政,得了五千两银子,心中羡慕不已。曾国藩醒来后,写了一篇日记,连扇自己好几个耳光,并且大骂“禽兽”。


楼主 阿a浪lang  发布于 2014-07-24 15:38:11 +0800 CST  

楼主:阿a浪lang

字数:101311

发表时间:2014-06-02 1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6:20 +0800 CST

评论数:9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