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们落日(日本名人们的辞世场景)


土方岁三被称为“鬼之副长”,但他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土方岁三战死后,一直追随在他身边的一名叫市村铁之助的新选组队员下落不明。在决战前,已知必然伤亡惨重的土方岁三决意将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送走。土方岁三将一缕头发、一张照片和一封信交给市村铁之助,令他前往自己的故乡日野,将东西交给土方家亲属保管。市村铁之助没有同意,表示自己想战死在函馆,让土方岁三另请他人。土方岁三以命相胁,恐吓市村铁之助,如果不立刻离开函馆,就将他立毙于刀下。市村铁之助迫于土方岁三的压力,违心离开了函馆,登上了土方岁三事先为他安排好的外国轮船。海路转陆路,一路奔波,在土方岁三战死两个月后的明治二年7月,市村铁之助终于到达了位于日野的土方岁三姐姐家,将遗物交与她手中。因土方岁三在信中请姐姐好生照顾市村铁之助,铁之助就在土方岁三姐姐家住了下来。但是2年后,市村铁之助突然下落不明。

明治十年(1877年),新政府元老西乡隆盛举起反旗,率兵与政府对抗,史称“西南战争”。在这场同室操戈的战争中,西乡军中有一位士兵阵亡,而他在临死前喃喃念出的地址正是在日野的土方岁三姐姐家。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0 18:12:20 +0800 CST  

根据留下的遗照,土方岁三五官立体,眼神锐利,称得上是英俊男儿。他活跃在京都时,不但常常收到家乡日野的女性寄来的情书,在京都的女性中也很有人气。据说他曾经专门给留在近藤勇道场中的师兄弟们寄去一个沉重的包裹。师兄弟们以为是京都特产,便迫不及待打开来看,结果发现包裹里塞满了京都女性写给土方岁三的情书,众人不禁大笑。

新撰组队员们畏之如虎的“鬼之副长”,原来也有轻浮佻达的一面。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0 18:12:54 +0800 CST  

土方岁三的故事到这里。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0 18:13:43 +0800 CST  
@林花着雨胭脂湿 2015-03-20 20:53:12
写得很好,等待更新
-----------------------------
你的ID真好,好有意境。

我怎么就随便起了那么个ID呢,后悔。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2:34:50 +0800 CST  
@joezsj 2015-03-20 21:03:54
说实话,土方和冲田还是看动漫银魂才有所了解的
-----------------------------
我非常非常喜欢银魂。已经喜欢了好几年了。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2:35:59 +0800 CST  
@joezsj 2015-03-20 21:01:54
都在默默关注,维新方面接触太少,都只能看而不发言了
-----------------------------
银魂里有很多历史上的人物,比方说银时他们的老师吉田松阳,就是历史上的吉田松阴,维新先驱。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2:37:37 +0800 CST  
@南宫神月 2015-03-21 13:00:54
特别喜欢冲田这章,感觉他的故去像极了樱花的凋零,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吧!
-----------------------------
直到现在,他的人气都非常高,尤其在女性里。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3:55:47 +0800 CST  
@u_99928146 2015-03-21 13:18:59
连名字都搞错,斋藤到三
-----------------------------
他的日语名字是“斎藤(さいとう)道三”。

日语中的汉字和中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有人写成斋藤,有人写成齐藤。

况且,在日语里,斋藤和齐藤的读音完全相同,这就造成了在中文语境中两个名字并存的情况。

就像我写细川玉,有人非说是细川玉子,她本名是たま,一般翻译成玉,当然也可以是玉子。

况且,道三不是到三。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4:03:52 +0800 CST  

12.“最后一名三河武士”小栗忠顺


不得无礼!——小栗忠顺



这是幕末的直参旗本、政治家小栗忠顺(文政十年~庆应四年,1827年~1868年)被斩首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文政十年(1827年),小栗忠顺生于石高二千五百石的新潟奉行小栗忠高之家。小栗家从战国时代就开始追随德川家康,很受家康看重。因小栗家世代忠勇,常常在战争中担任先锋,不顾危险,率先冲入敌阵杀敌,所以被德川家赐予“又一”的诨名,意在表彰小栗家的历代家主总是一马当先,率先立下战功。

生于“三河谱带家臣”之家的小栗忠顺,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情。他8岁入塾学习汉学,闲时练武,拜直心影流的岛田虎之助学剑,跟随久保田助太郎学柔术,还跟随田付主计学炮术。他12岁的时候就热心于国事,常常和周围的成年人辩论时事,谈吐有条有理。

小栗忠顺15岁那年正式出仕,进入将军直属的亲卫队。但他性格端方,谈吐率直,与上司交谈时也常常出言不讳,所以并没有受到重用。17岁那年,小栗忠顺开始对洋务产生兴趣,他研读开明幕臣所著的地理书,早早便认识到开国的必要性。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1:53 +0800 CST  

安政二年(1855年),小栗忠顺接任家督之位,担任目付监察之职。当时,执意开国通商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不顾舆论沸腾,批准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并向美国派遣使节团。小栗忠顺被选拔为使节团的监察目付,负责监督正使和副使的言行举止。安政七年(1860年),赴美使节团乘坐“咸临丸”前往美国。小栗忠顺亲眼看见美国的发达景象,深感日本的落后。在外考察了十个月后,赴美使节团回到了日本。那时,主张开国的大老井伊直弼已被水户浪士刺杀,幕府又重回到守旧陈腐的路线。

当时,被迫开国的日本被“攘夷”的风潮所席卷,而已经“开眼看世界”的小栗忠顺对攘夷派的偏激观点嗤之以鼻。他先后在幕府中担任了外国奉行、海军奉行、陆军奉行、勘定奉行等官职。为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幕府,他强力推行文明开化,先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当时江户幕府中的幕臣多保守,他因此与其他幕臣起了多次冲突,甚至17次被迫下野。但是,每次下野不久,幕府就重新起用。可见,当时的小栗忠顺已经是江户幕府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没有他,面临着财政难题的幕府绝不可能应付外国赔款、皇女和宫下嫁、长州征伐等数额庞大的出费。

当时的日本外交问题多发,英法经常派遣舰队驶入日本领海进行武力威胁。小栗忠顺在文久二年(1862年)提出在江户、函馆、能登、大阪、下关、长崎等六个地方设置据点,建立近代海军。以胜海舟为首的反对派冷嘲热讽,认为若此计划,日本得花500年方能有海军。但小栗忠顺不管风言风语,派遣榎本武扬等年轻人才出洋留学,又趁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量军舰闲置之际,以优惠的价格购入新式军舰,大大充实了幕府的海军力量。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2:23 +0800 CST  

小栗忠顺担任陆军奉行期间,力主火枪、大炮和弹药等装备的国产化的他深感制铁的重要性。他在元治元年(1865年)提出花费240万美元,建立拥有制铁、造船能力,足以和美国、法国相媲美的大型近代工厂的计划。当时的外国公使、幕府内部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但小栗忠顺力排众议,削减幕府不必要的开支,建起了横滨制铁所。横滨制铁所培养了大量的日本本土机械技师,为日本的造船业奠定了基础。

庆应三年(1867年),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不久,鸟羽伏见之战爆发,戊辰战争正式开始。幕府军队节节败退,将军庆喜偷偷从大阪逃回江户。将军庆喜召开幕臣会议,讨论幕府应该何去何从。幕府重臣胜海舟主张无条件投降,而小栗忠顺不但坚持彻底抗战,还提出了精心构想的系列作战方案,并承诺军费问题由自己一应解决。见将军庆喜倾向于胜海舟所主张的恭顺提议,小栗忠顺在情急之下拉住他的袖子苦苦相劝。将军庆喜又气又恨,把小栗忠顺的所有官职全部罢免。

以小栗忠顺的聪慧,他不是不知江户幕府幸存下来的可能性极低。在同为幕臣的福地樱痴的书里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情节:小栗忠顺常对同僚说,得了重病的父母虽已不可能恢复健康,但孩子总会坚持为他们延医请药,直到父母临终的那一刻。小栗忠顺对幕府的心情正是如此。可是,为幕府尽心尽力的小栗忠顺,却被将军庆喜冷酷无情地抛弃。他心灰意冷,决定离开江户这个伤心地。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2:48 +0800 CST  

曾深受小栗忠顺恩惠的商人三野村利左卫门担心小栗忠顺会被新政府报复,赠送他千两白银,劝告其携眷前往美国避难。但小栗忠顺心系故土,不愿流亡海外。力主抗战到底的涩泽成一郎邀请小栗忠顺加入自己建立的反抗队伍,并担任队长。小栗忠顺认为幕府首脑将军庆喜已无心恋战,自己身为前幕臣,坚持抗战也是出师无名,因此婉言谢绝了邀请。庆应四年(1868年)3月初,幕府批准小栗忠顺回乡务农,他便携亲眷回到上州权田村(现群马县高崎市)的东善寺居住。闲时整顿乡间的水利设施,开设私塾,过着安稳的生活。

但是,商人三野村利左卫门的担心终于成为了现实。闰3月底,东山道先锋总督府下达了逮捕小栗忠顺的命令。逮捕命令中所写的理由是“私下准备大炮,计划叛乱。”小栗忠顺在1月27日已被罢免,而逮捕令下达已经是3个月之后,在这3个月间,新政府并未发现小栗忠顺有任何可疑之处。而且,小栗忠顺被逮捕之时,他在权田村的新居尚未完工,全家栖身于窄小的临时住宅里。若小栗忠顺真是筹划叛乱之人,为何还要费时费力搭建新居?但是,新政府已决意除去小栗忠顺,所谓的罪名仅仅是口实而已。4月4日,丰勇贯一郎、原保太郎等率兵将小栗忠顺和家臣擒获。2日之后,未经任何审问,新政府便判小栗忠顺和家臣斩刑,一人不留。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3:12 +0800 CST  

小栗忠顺在权田村隐居之时,热心与教育和水利事业,很得村民爱戴。在行刑前,村民们赶到作为刑场的乌川水沼河原(现群马县高崎市),恳求原保太郎等手下留情。村民堵住道路,大放悲声,小栗忠顺的家臣们也大喊冤枉,声称自己无罪。小栗忠顺面不改色,命令家臣保持安静,并说:“事已如此,勿做惹人耻笑之态。”

原保太郎看见小栗忠顺毫无惧色,便面带狞笑,询问他有无遗言。小栗忠顺回答:“今日赴死,别无遗恨。只求放过妇人小儿。”此时的小栗忠顺并没有想到,新政府对他的恨意极深,已经到了连小儿妇女都不放过的地步了。

正午时分,行刑时间已到。小栗忠顺的双手被缚于身后,坐于草席之上。原保太郎举刀欲斩,但被小栗忠顺的威严气势所震慑,长刀竟无法落下。原保太郎身边的助手大为焦躁,为了方便下刀,便用木棒按住小栗忠顺的后背,同时用眼神催促原保太郎速速行动。

但是,在木棒触到小栗忠顺身体的一瞬间,他猛然抬头盯住助手,大喝“不得无礼!”,双眼中充满愤怒和不屑。随后,小栗忠顺自己伸长头颈,等待长刀的落下。
不过,慑于小栗忠顺的威势,原保太郎的第一刀失败了,他仓促间拔出刀再次斩下,依然失败,直到第三刀斩下,小栗忠顺的头才应声而落。

是年,小栗忠顺42岁。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3:47 +0800 CST  

小栗忠顺是江户幕府中唯一被处决的重臣。坚持彻底抗战,守护幕府到底的他被长州藩、萨摩藩视为眼中钉。新政府特意派去行刑的原保太郎是尊皇派公卿岩仓具视的手下,是个臭名昭著的残忍之辈。原保太郎对小栗忠顺的不审而杀,也显示出掌握了新政府实权的长州、萨摩人士定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的用心。当小栗忠顺被逮捕的同时,他的所有家产全部被没收,书信资料全部散佚,连他的妻子也被通缉,以至于被迫连夜逃亡。

原保太郎为新政府的贵人们除去了眼中钉,得以青云直上。他在明治年间出任山口县知事达20余年之久,之后又晋升为北海道长官,不但暗中搜刮大量钱财,还被选为贵族院议员,享尽荣华富贵,直到89岁才死去。除此之外,身为幕府重臣,却长袖善舞、身段灵活的胜海舟也因主张与新政府军议和,立下大功,被授参议与海军卿之位,又被封为伯爵,还被后人称为具有国际化眼光的杰出政治家。而真正早早认识到开国、近代化重要性的小栗忠顺则被看做是三河谱带典型的陈腐幕臣,或是想保持德川体制千万代的顽固老人。但是,造船所、火药制造所、大炮制作所、矿山开发、电信事业、铁路建设、近代雇佣制度等等,这一系列明治政府着手实施的各项事业,其实都是小栗忠顺早已在进行,或是已有预案的事业。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的功绩却被故意地抹杀、忘却了。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03-21 17:44:11 +0800 CST  
@龅牙豹 2015-10-12 20:04:16
看了楼主的帖子,收获很大。
-----------------------------

不敢不敢,欢迎指正。写得仓促,有不少错处。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2 21:51:16 +0800 CST  

@二牛向神 2015-10-13 00:17:26
啊~~原来竟然是“鸟尽弓藏”这样悲凉的结局~~~所以上位者从来都不是理想家,而是冷酷到骨的实利者权谋家,不如此也不能成事,区别只是格局大小而已~~
可怜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都是棋盘上的弃子~~你之前写到的天野八郎自认为“香车”,这个河上彦斋又何尝不是被人利用的“驹”子呢~~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像他这种身怀绝技的异人,幕末可以成为为维新势力扫除障碍的“天诛”刺客,因为对新政府不满,难保不会被他人左右,......
-----------------------------

就算成功地进了政府,理想主义者也很难生存。比方说西乡隆盛、比方江藤新平、甚至是改名为木户孝允的桂小五郎。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TA留下的印记可能被有意抹去或刻意遗忘,但总有一天会被挖出来重见天日。

——————————————————
下面的文字是我发在微博上的,贴过来看着玩。

————————————
数月前,一本名为《明治维新之祸:毁灭日本的吉田松阴和长州恐怖分子》的小书登上了日本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这书早在2012年就已面世,也许想借借NHK大河剧《花燃》的势,作者又做了修订,赶在《花燃》播放时出版了“增补改订版”。可是,编辑和出版社可能都没想到,大河剧《花燃》恶评如潮,而这本借东风的书竟成了畅销书,短时间内增刷了12次。

从政治倾向上说,作者原田伊织属于右翼阵营,不过这本小书却说出了历史真相。无论古今中外,所有政治力量一旦夺取政权,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合法性问题。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编织出看似圆满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们天纵英明、深孚众望,他们横空出世,救民于水火之中。本来,即使见证过同一历史事件,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认知,可上述的圆满故事一旦诞生,便成为解释、记录历史的官方版本,其他认知被压抑、被忘却,最终在不断流逝的时光里风化。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这些看似圆满的故事被称为“神话”。神话并不是某国某族的专利,它广泛存在于人类历史的每一阶段、人类社会的每一角落。统治者需要神话来证明自己正当合法,而布衣黔首也需要神话来抚慰内心深处的疑问与不安。只需假以时日,被一遍一遍念诵的神话渐渐成为不可置疑的真理。随着事件亲历者们日渐凋零,被压抑的喃喃细语逐渐归于沉默,而神话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听起来比真实更真实。

与早早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的DNA里似乎自带“认命”的悲观因子。江户时代的他们深信天皇“万世一系”,却也安分守己地受着幕府差人的管辖。“御三家”之一的水户藩主徳川光圀是个怪人,他花费偌大财力编出一套《大日本史》,该书以天皇为中心,将日本从古至今的历史似是而非地重写了一遍。《大日本史》的编写让水户财政破绽百出,也给水户藩带来了遍地饿殍,可水户也因此埋下了“尊王”的种子,这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最终长出了“水户学”这棵古怪植物。

水户学是日本国学与阳明学的杂糅,若论理论价值一无是处,不过,因它高举“日本乃天下正中,天皇乃天下王”这浮夸旗帜,在内外交困的幕末,它成功引起了吉田松阴等志士们的注意。在吉田松阴看来,幕府早已是明日黄花,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独立国家乃应有之义,日本不仅要攘夷,更应师夷长技,以求“海外雄飞”。在吉田松阴的“松下村塾”,高杉晋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学生们对师傅奉若神明,吉田松阴被幕府斩首后,这些学生们迅速转变为胆大包天、无所不为的恐怖分子。

自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来航,身处京都御所的孝明天皇对江户幕府的怨气越来越重。听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决定与打上门来的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孝明天皇的忍耐终于到了尽头。久坂玄瑞等一干长州志士在京都联络公卿,极力鼓吹尊王攘夷主张,只求朝廷甩开幕府自行行事。他们在积极交结萨摩、土佐的过激分子,京阪一带随后变成“天诛”、“斩奸”等暗杀活动频发的修罗场。志士们在京都的暗夜里游走,只要与他们意见相左,谁都可能成为诛杀对象。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自诩正义的长州志士手上沾满了鲜血,当然,土佐、萨摩的过激分子也并不是菩萨心肠,但论起恐怖活动的数量和烈度,长州志士组成的小分队绝对是“幕末最强”。

元治元年(1864年)6月,新选组成功抓获一名长州志士的同情者。这同情者没能熬过土方岁三的酷刑,吐露了长州志士计划在天皇御所附近放火,趁乱绑架孝明天皇,再诛杀将军后见人一桥庆喜和会津藩主松平容保。长州志士们口口声声尊王攘夷,却计划挟持孝明天皇,还在“禁门之变”中炮击天皇御所。长州志士言必称天皇,而天皇在他们心中到底分量几何,也只有他们才知晓了。

庆应二年(1866年),长州和萨摩签订了盟约,武力倒幕已成定局。盟约成立不久,始终坚持与江户幕府合作的孝明天皇突然暴死,新帝即位,恰好又是个15岁的少年。鸟羽伏见之战后,幕府再无斗志,最终草草结局。昔日的萨长志士华丽转身,成为明治政府的功勋之臣,萨长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国家才焕然一新等系列神话也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编织过程。

到了明治十一年(1878),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维新三杰”都已命丧黄泉,原本势均力敌的萨摩、长州阀也发生了力量逆转。伊藤博文在明治政府中地位渐升,原本的小字辈山县有朋也以陆军为基地,逐渐构筑起庞大的关系网。长州阀的势力越来越大,“长州史观”也成为撰写幕末历史的官方思想。山县有朋出身贫贱,在长州志士中只是叨陪末座,甚至曾被吉田松阴讥为“柴火棒”,可山县有朋言必称松阴,终生以“松阴先生门下生”为傲。在明治政府推出的系列神话里,吉田松阴是幕末第一人,没有吉田松阴,自然没有对日本居功甚伟的长州志士。山县有朋言必称松阴,只怕并不是出于对恩师的敬慕吧。

《明治维新之祸:毁灭日本的吉田松阴和长州恐怖分子》洋洋洒洒地列举了长州志士们的若干暴行,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首届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正是恐怖分子之一。对此,历史爱好者可能早已知晓,而深受长州史观影响,对明治维新神话坚信不疑的人们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与NHK的大河剧影响巨大,有着不少拥趸,这本试图赶大河剧潮流的书无异于一剂略带刺激性的明目良药。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国内的人们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收看日本影视作品,隔岸看花,大多数国人更对明治维新赞叹不已。戊辰战争的战死者有15,000人,不足两万的牺牲便换来了革命成功,反观中国近代,虽然战乱频频、冲突不断,中国仍泥足深陷、挣扎不起。可是,明治维新并不是值得无条件礼赞的“光荣革命”,这本书意味深长地写道:“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长州阀之所以能夺取、掌握政权,靠的正是志士们的妥协与合作,可是,高唱“文明开化”的明治政府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治”,萨长巨头先后谢世,人治的基础也逐渐不稳。最长寿的山县有朋归西后,谁也无法控制已然坐大的军部了。

对日本稍有了解的国人都知道明治维新,其实“明治维新”是新造词,它原本叫“御一新”。昭和初期的下级军官们鼓吹改造国家,实施“昭和维新”,沿用了多年的“御一新”也改头换面,有了新的说法。幕末的长州志士们以尊王为名大开杀戒,“五·一五”、“二·二六”兵变里的青年将校们依样画葫芦,和明治天皇一样,昭和天皇再次成为武力政变的旗帜。在作者原田伊织的眼里,系列兵变虽被镇压,但吉田松阴的“恐怖主义”思想仍未肃清,前长州志士们编织出的神话仍在不断再生产,最终导致了更大、更深刻的悲剧。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3 14:08:19 +0800 CST  
@scl2680 2015-10-13 03:11:46
我惊呆了,好贴啊,很难得的好贴
-----------------------------
哈哈,你的回复,看上去好像我请的水军啊。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3 14:09:44 +0800 CST  


@二牛向神 2015-10-13 18:24:57
说道日本人的“万世一系",实在有些搞笑~~早在近代“君主立宪”之前就流行过“下克上”,“公幕对持”的国家,居然谁都不敢动最头上那面大旗,你该说他们明怂呢还是暗狠呢~~
说回到明治维新,这种极短时间内产生的从封建时代跨越到工业近代的全面革命,注定是场面惨烈,注定是早产的怪胎,注定是种下了各种顽固后遗症的种子,要催生这个“早产儿”,初期的血流成河、恐怖暗杀真的是避免不了的~~
用这种非常手段促......
-----------------------------

和中国比起来,日本确实船小好调头。

而且,直到幕末,一般人都没有“日本人”意识,只认为自己是“萨摩人”、“长州人”,中央集权松散,大一统思想几乎不存在,这些都是有利于变革的因素。

不过,不管藩阀政府多腐败,不少高官还真没什么私心——比方说大久保利通从来没想过贪污,确实,他觉得这国就是他的,有什么好贪污的呢……被暗杀了,家人才发现有8000元的巨额欠款……堂堂大久保一族,差点要流落街头了。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4 10:54:19 +0800 CST  

感谢留言的朋友。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6 15:32:19 +0800 CST  
@909tytyty 2015-10-18 16:47:19
好久没顶,好贴值得专门来顶
-----------------------------
:)好久不见。
楼主 又注册新账号2014  发布于 2015-10-18 19:48:49 +0800 CST  

楼主:又注册新账号2014

字数:111740

发表时间:2015-02-18 00: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2:38 +0800 CST

评论数:13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