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可以通行全球的文字

世界唯一可以通行全球的文字
世界公认的文明起源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目前世界常见的文字体系有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西里尔字母、梵文字母和汉字系统。这是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帮助人类交流和文明发展的文字系统。他们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任何科技发明和学术创造。
在这五种文字体系里,只有汉字被叫做汉字系统。这不是作者的臆造信口。而是汉字体系的复杂性和协调性,确确实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和其他四种文字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其他四种文字几乎都是为说话而造,也就是拼音系统。只要学会几个字母的音,几乎就可以读每个词,甚至句子。而汉字不仅可以表音,他的”六书“造字原理,使他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功能,可谓是包罗万象,意义深远。下面简单介绍”六书”的意义。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有人称为抽象的象形。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声符,结合不同的属性部件,表不同意义如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样的发音元素(也有的是完全同音),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如过、蜗。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婦”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17],但后来被假借当作别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其中“转注”“假借”两项的意义,至今争讼不休,尚无令人满意的说法。)
总结以上古代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没有读音的符号,就像是摩尔斯电码。汉字可以套用不同的读音,这是其他文字做不到的。
当然汉字经过了最近数百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的变化,夹杂进了许多外来词汇和新造字。这些不明就里的汉字,几乎都没有遵循“六书”的原理。有的仅仅是把外来词汇的音简单模仿,用汉字取代而已。造成的使用麻烦不胜枚举。如此做法甚至不如简单的把外来词汇原文引用。
那么汉字又如何具备“通行全球”的功能的呢?
汉字并不仅仅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他包含了从早期人类到现代人类的许多阶段,伴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所以他具有了人类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那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逻辑和价值观。比如”人“字、“马”字等,一旦解释了这个字的来历,几乎都能理解”人”之所以为“人”、”马“之所以为“马”。
人类交流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就是对事物命名的不同。这就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拿“汉字”一词举例,中国人大部分地区读音是“han zi”,但是南方各个方言里的读音都有不同,英语就成了“Chinese”,日本假名就读成“かんじ”,朝鲜谚文读成“한자”。中国人看到“汉字”两个字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英国人看到“Chinese”和日本韩国人看到“かんじ”和“한자”就不一定一下子能明白指的是什么。这就很成问题了。为什么语言不通的中国东西南北各方人等可以明白“汉字”指的是“汉字”,而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就会“反应迟钝”一下呢?很显然,汉字不仅仅可以读作“han zi”的音,而且也可以读作中国各地的方言,甚至是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英国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读音来读。日韩等国以前都是那么做的,英国人虽然没有做过,但是如果要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反过来,汉语都用汉语拼音来书写,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看不懂报纸,甚至玩不了手机。因为根据各地的语言习惯,一个词语的读音成千上万种,根本没办法交流沟通。
从这一点上看,当初创造“汉字”的人是多么的有远见,他们不仅创造了一种自己可以看得懂可以念得出的文字,还创造出了语言完全不同的人也可以看得懂、念得出的文字。这一点很重要,中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地域,姿采万千的地方特色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却并没有被中原文化取代,而能和中原文化和谐并存。这和“汉字”的包容性密不可分。如果当初中原人进驻南方之后,带来的不是“汉字”,而是拉丁字母,那么今天的南方早就不存在什么方言了吧?当然,如果是那样,中原文化可能很难在南方存在,也就不存在什么方言不方言了吧!
汉字是一种很复杂的文字系统。学习他需要花费比其他文字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中国人的识字率和文化普及率一直很低。也造成了许多很高成就的生产生活经验,没有形成文字记载和总结,也直接的造成了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后果。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人类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所以,我认为未来汉字的发展,应该朝着“繁体为本,简体为用”的方向发展。使用简体字不代表废弃了繁体字,使用繁体字,也不代表就要“复古”,就要一切文书都要恢复“繁体”。简体字应该在普通大众中间通行,甚至有需要还应更加简化,但是繁体字也应该继续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六书”原理造出来的字,天然的美感,会继续启发者一代又一代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歌唱家、和亿万大众,寻找到自己的“文字道”。
楼主 900421yyy  发布于 2016-05-11 14:01:00 +0800 CST  

楼主:900421yyy

字数:2683

发表时间:2016-05-11 22: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2:37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