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死可能是诸葛亮/刘备“见死不救”吗?--《深度品三国》系列

这是我的《深度品三国》的其中一篇,可直接在“煮酒论史”主页搜索“深度品三国”即可看到更多。现在发的还不多,以后会很多。


关羽之死可能是诸葛亮/刘备“见死不救”吗?

一,有关观点简介

史学教授朱子彦先生在其《走下神坛的诸葛亮》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中认为,关羽荆州败时作为蜀汉军师将军的诸葛亮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因此关羽之死与诸葛亮的袖手旁观有很大关系,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因为关羽是其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教授还找出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类似观点。章太炎亦有诸葛亮“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的一说。

此外,史学名家方诗铭在章氏观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是刘备要剪除关羽的看法,原因是关羽骄横跋扈,难以驾驭。(参见《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关羽与刘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有点乱。

首先说,不论是诸葛亮要有意见死不救,还是刘备要借机剪除强臣,都没有确切的依据。朱子彦先生也明言自己的观点是“大胆推测”。对于朱先生此说,已有学人提出反驳,朱先生也作了回应,但从双方争论的焦点看,在对诸葛亮“军师”职责的理解;关羽的兵力强弱,关羽是否适合镇守荆州之类“外围问题”上着墨较多。

我认为,对一种“大胆推测”的讨论,最根本的是要思考是否存在支持这一推测的有力依据,我不是说要事实依据(否则就不是推测了),至少要有支持这一推测的逻辑依据,通俗的说,在缺少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推断的理由要充分,合理。

具体到诸葛亮或刘备可能对关羽见死不救的问题,我认为要在“必要性”和“可行性”上作重点探讨,就是说是否真的有必要见死不救;见死不救在具体操作上是否行得通?从朱先生等人的论述来看,并没解决这两方面的关键问题。

二,诸葛亮,刘备见死不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讨论

1,成本太高

荆州作为刘备的半壁江山,也是诸葛亮心中理想的“用武之国”,如果说诸葛亮或刘备能料到关羽之败而故意袖手旁观,主观上“不惜以荆州之全土”来除掉(并没有直接危险的)关羽,显然太不划算,成本太高。

2,关羽不是诸葛亮主要政治/权利上的竞争对手

朱子彦教授历数了刘备的权谋心机,最后将其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确认为关羽, 我认为极为不妥。诸葛亮与关羽,并非直接利益冲突者,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诸葛亮是文臣,关羽是武将(尽管这种划分有点儿笼统),不同行嘛!再者,诸葛亮身处权力核心区(君主身边),关羽乃一“封疆大吏”(只是刘备的疆土小了点,一个大吏便占去了半壁江山),两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至于为争权而以死相逼吗?况且,朱先生此说也是没什么有力的依据,只是推测关羽对士大夫往往骄横无理,在赤壁之战中对诸葛亮先轻视,后嫉妒之类,这些猜测能说明“两地分居”的两人是权利争夺上的最大对手吗?

后来朱先生又补充了一条,说两人在政治与外交主张上截然不同,诸葛亮是主张联吴抗(伐)魏的,关羽则对吴十分不友好。这大概算一条理由,但也不可靠,关羽对吴十分不友好,是其本性使然,并没有真的违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关羽在丢荆州前的一段时间不是一直在伐魏吗?岂不是在执行诸葛亮《隆中对》中命一上将以荆州之兵北伐曹魏的设想?

如果说关羽在伐魏问题上与诸葛亮的战略基本相符(不可能完全相符),那么如何与吴搞关系则主要是个个人水平问题(诸葛亮会因为这个动了杀机吗?),再说,即使关羽没骂过孙权“貉子”,与吴的关系搞得错,吴就不会抄他的后路了吗?孙刘两家对荆州的争议久矣,孙权趁关羽伐魏时下手,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里顺便谈一下另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关羽死后刘备要与孙权拼命,赵云都出来阻止了,诸葛亮却没了动静,只是在刘备大败后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三国志 法正传》),诸葛亮为什么不出来阻止刘备呢?我想,在先伐魏还是先伐吴的问题上,刘备集团内部是有分歧的,从关羽北伐的举动来看,此时诸葛亮的“和吴伐魏”思想在大略上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我再说一次不可能完全相符),在关羽被孙权来了个背后下手后,首先从刘备开始便要与孙权拼命,因此彻底否定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和吴伐魏”战略,此时诸葛亮正没面子,只好选择了沉默。

3,假设诸葛亮想要见死不救他说了也不算

我们再退一步说,即使诸葛亮想见死不救,他说了就能算吗?朱子彦先生为了证明诸葛亮见死不救的责任,有意突出其“军师”的地位,并与另一位学者就诸葛亮的职务到底是“参谋总长”还是“后勤部长”展开了争论。但我认为,不论诸葛亮是干什么的,权力有多大,在是否救关羽的问题上他都没有决策权。

朱先生在讲诸葛亮攫取权力之路上的艰辛时,引用史学名家田余庆先生的观点,“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彰,始法正`庞统之谋``````”朱先生认为田余庆先生的这个观点“相当精辟”。我们可以再多联系一点,如攻取汉中也是刘备和法正一块去的,诸葛亮只是后方总管。但当朱先生追究诸葛亮不救关羽的责任时,又千方百计的强调诸葛亮“其时的权力相当大”,岂不矛盾?

我这里主要不是说朱先生的这一矛盾,但至少可以说明,刘备才是戎机大政的直接决策者,朱先生反驳了方诗铭先生提出的是刘备要剪除关羽的看法,那么诸葛亮即使想通过见死不救来铲除权力障碍,能实施的了吗?难道这是一个刘备可以忽视的小事吗?

4,关羽的骄横不会直接威胁刘备。

关羽出身于平头百姓,跟着刘备打天下,“恩若兄弟”,才获得了名声与地位,所以说,关羽骄横的根源是有刘备这个“大哥”作后台,这种骄横不会直接威胁到刘备的。

方诗铭先生认为,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不满黄忠被封为后将军,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因此一度不肯受拜前将军,因这事是刘备决定的,所以关羽的不满是冲着刘备的。由此方先生认为刘备要思考“怎么办?”的问题。

我觉得此说不确,刘备准备封黄忠时,诸葛亮就提醒过刘备,大意是说黄忠本来名声地位不是很高,虽新近立过大功,关羽远在外地并不知晓,将黄忠与关羽同列,恐怕关羽会闹情绪。刘备说:“吾当自解之。”由此看来,诸葛亮,刘备对关羽几乎了如指掌,刘备在已知关羽会闹情绪的情况下,却是一幅很有把握的样子。也就是说,关羽对刘备的不满,是在自己人跟前耍小脾气,完全在刘备的掌控范围内,不具有真正的危险性。

我们也再退一步说,就算刘备想除掉强臣,按帝王权术的一般逻辑,办法还不是多得很,并且也得等到卸了磨再杀驴嘛。刘备傻吗?

三,“不救关羽”的合理性推演

1,关羽是一个独当一面的“集团军”,北伐曹魏,一度“威震华夏”

关羽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其“集团军”也是相对独立的,在刘备大的战略安排下,具体军务当由自己负责,朱子彦先生与人争论关羽北攻曹魏时兵力的多少,认为诸葛亮此时就应该料到关羽兵力不足,处在危险之中,实在是抬举了诸葛亮。

实际情况是关羽一度所向披靡,“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 关羽传》),曹操吓得差点儿迁都了,足见关羽势头之猛。

事后我们可以看到,关羽作为猛将有余,但作为一个“集团军”统帅就显得城府不足了。关羽阵营中没有足堪大任的谋士,也是一大缺陷(以关羽之狂傲,有谋士他也不会听的)。因此刘备对关羽的任用,的确有问题。但这已不是见死不救的问题了--我在《刘备集团中武将的座次是根据什么排的?》一贴(附于《赵云真相: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帖后)认为,刘备重用关羽除了其军事能力外,感情亲近是重要的一方面。

再者,在关羽北攻曹魏之前不久,刘备成功地从曹军手中攻取汉中,又顶住了曹操亲率大军的反攻,随后又做上了汉中王,一系列的胜利加上关羽北攻的良好势头,可能会使刘备方面把形势估计的乐观了些--不仅是关羽,恐怕连刘备等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刘备方面对关羽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也是有情可缘的。

2,怎么救?“返攻”还是“接应”?

按朱子彦先生的想法,刘备方面最迟也应该在刘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回成都时知道关羽兵败,荆州失守的事,如果此时刘备,诸葛亮即刻发兵,日夜兼程去营救关羽,或许还有机会。

我觉得,朱先生的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化,纸上谈兵了。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刘备方面发兵,目的是什么?反攻荆州,还是要救关羽一人?如果要反攻荆州,就要发重兵,这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调配的,再者,刘备刚当上汉中王,还没坐稳,如果重兵反攻荆州,势必会陷入魏吴的两面夹击中,胜算不大,很有可能还会伤了元气,岂不成了丢帅保车了?

如果说刘备方面派小股精锐部队去接应关羽,也是行不通的。按古代的通讯水平,刘备只知道关羽兵败,荆州失守的事,不可能知道关羽的具体情况和具体位置,如果孤军深入“找关羽”,岂不等于白白送死。

综上所述,关羽之死是一个独当一面的“集团军”兵败的结果,是不以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原创:杜中锋/网上链接或文化刊物介绍主要观点须回帖告知作者
平面出版须经作者书面授权,

天涯网友水平比较高,欢迎网友积极回复点评,人的看法不可能一致,您的意见我会尊重和珍惜,也会积极回应;对于回复多的或见解高的网友,我会留意作为重点切磋对象和好友看待,如将来能出书的话,可能会在书中介绍和感谢。(如不愿被提及的可说明。)

正规出版社如有合作意向,可在回复中留言或在我的博客中留言(要求自费出书者勿扰)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2 20:32:00 +0800 CST  
对 隐龙先生 说:

老兄,下次回帖分分段好吗?谢谢!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3 13:47:48 +0800 CST  
隐龙先生
认为孙权对荆州的态度不是必争而是可争可不争,
我不同意,
只是孙权在选择什么时候争,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3 20:49:29 +0800 CST  
要说诸葛瑾是孙权的嫡系臣属,那么诸葛亮便曾在一段时期内是其旁系臣属。

不同意以上观点。不够认真。
诸葛亮和吴主要是把曹操当成了头号敌人。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3 23:38:01 +0800 CST  
谈赵云的一天点上万,谈关羽的才上百----同样是生活在刘备帐下的兄弟俩,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4 10:16:06 +0800 CST  
就一个成本考虑就足够了,真要收拾关公,杯酒释兵权也好,火烧庆功楼也罢,怎么着也比拿荆州陪葬好。

其实我也觉得是这样,可国学大师;史学名家;教授却偏要想得更多,我也被“拖下水了”,----把简单得的问题搞复杂----或许这就是“思想”吧!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4 17:37:13 +0800 CST  
补充一句:

不过如果我能费一番周折,恢复简单问题的本来面目,也算值得。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4 20:15:27 +0800 CST  
就一个成本考虑就足够了,真要收拾关公,杯酒释兵权也好,火烧庆功楼也罢,怎么着也比拿荆州陪葬好。

其实我也觉得是这样,可国学大师;史学名家;教授却偏要想得更多,我也被“拖下水了”,----把简单得的问题搞复杂----或许这就是“思想”吧!

不过如果我能费一番周折,恢复简单问题的本来面目,也算值得。

楼主 杜中锋  发布于 2008-05-09 22:34:41 +0800 CST  

楼主:杜中锋

字数:4226

发表时间:2008-05-03 04: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49:28 +0800 CST

评论数: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