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日本战国史——全言著

老名字懒得改了,朋友要求用新号重发,那就重发一下吧!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1):1467年(上)
普遍观点认为,日本战国起源于日本源氏幕府第二朝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末期、公元1467年爆发的“应仁之乱”,所以我们就从这里说起吧!
“应仁之乱”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惭愧的是,其剧情的开始相当的乏味,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室町幕府第八代领导人(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对政治不太感冒,反倒是喜爱文化艺术类活动,经常和文艺圈人士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由于等到29岁时还没有儿子,他便萌生了退意。在古代,标准的生育年龄大概是16——18岁,29岁还没孩子,在现在都算是计划生育的模范了。于是将军大人强迫自己的弟弟、按照日本习俗、还在出家当和尚的弟弟足利义视还俗当国家领导人接班人。足利义视本来死活不愿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最后还是为“大义”所动,还俗当了接班人。
本来这事已经完了的,谁料义视继承“太子”位还不到一年,他嫂嫂日野富子便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足利义尚。日野富子是典型的女强人,十分热衷于权力。本来她对丈夫退位一事就很反对了,这次生了个孩子就更加不爽了。于是在她的要求下,丈夫对弟弟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弟弟能尊重嫡长子继承制,将来将将军一职传还给小侄子。
插一句,义视与日野富子的关系,是小叔子兼妹夫:富子和她妹妹同时嫁给了将军家两兄弟——亲戚靠不住。
说句公道话,义视的宝座本来是哥哥给的,现在人家要要回去也无可厚非,何况人家也还是让你干,只是要传给侄子而已。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教训教育我们:权力,是可以上瘾的。
义视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不愿意。
双方谈了两年,谈不来。好吧,既然谈不来,就开打吧!
由于是将军家的斗争,全国大部分势力都做出了表态,坚定了立场,纷纷出兵上洛(进京)。其中支持将军夫妇一家的以幕府侍所首领山名宗全为首,号称西军;而支持指定将军继承人的,是以幕府前管领细川胜元为首的东军。其中东军人数161500,西军116000,两军共计近30万,云集于京都,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附近厮杀。于是,这场令无数百姓生灵涂炭、无数文化毁于一旦的大动乱就此拉开了帷幕。
剧情是很简单,但里面包含的社会因素却是相当复杂。这就不得不(真的不得不)从头说起。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告诉我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是最符合封建社会的最先进的政治制度。遗憾的是,日本国并没有实现这一趋势。在日本,君主专制无从谈起,日本天皇“统而不治”的光荣传统自公元9世纪起就开始了。第一个替天皇“分担”权力的,是一个超级家族,藤原家。藤原氏是朝廷重臣兼世代外戚,他们创立了一个职位,叫做“关白”,其权力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并世袭垄断了该职。历史上称这个政体叫“摄关政治”,即摄政关白之意,而藤原家也被光荣的称呼为“摄关家”。
面对权力的丧失,天皇自然也不干。于是便有天皇开创了院政体系,自己亲自提拔亲信同摄关家对抗。于是双方便开始了长期的斗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两大势力斗得不亦乐乎之时,武士集团便崛起了。
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上的落后使得很多人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国家又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用来维持稳定,这就使得那些大庄园主们在遭遇不稳定社会变动时指望不上政府,便不得不自己建立武装以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农民——这便是武士集团的起源。与此同时,由于天皇家族人口膨胀,使得皇室财政紧张,迫使有的天皇狠心将自己的一些子女降格为臣,并赐予姓氏(皇室没有姓氏),让他们到地方繁衍生息——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源平二家。出于对皇室的敬畏,外加上这些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文武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豪族都愿意提供土地供养他们。而作为回报,他们便充当警卫工作,即武士。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成为武士集团的领袖人物。
由于天皇和关白都身处京都朝廷,无力管理边远地区,所以使得地方豪族纷纷投靠拥有强大(相对)军事实力的源平武士集团(本来有不少地主将土地寄在藤原家名下),两家实力逐渐增加。于是,旧有的皇室、摄关家,和新崛起的源氏、平氏武士集团开始了新的角逐。
这是一幕很有趣的的现象,因为参加斗争的四方之间都是亲戚关系,即天皇和舅舅(藤原家)以及远房堂兄弟(源平二家)之间的斗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日本人少。如果你还记得我国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的话,你会发现日本大概就处在我国5000多年前的水平。想当年所谓尧舜禹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而且只有舜隔的代比较多——不信大家可以去翻《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就不重复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有枪的自然胜过没枪的,所以这场文武之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斗争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平家首领平清盛在“平治之乱”(1159年)中击败源氏、架空摄关、挟持天皇,取得了政权,然后是源家两大领袖木曾(源)义仲和源赖朝(两者是堂兄弟兼世仇,木曾义仲的父亲是被源赖朝父亲杀害的)起兵,将平家势力赶到京都西边,获得了合法政权,最后则是源赖朝打败木曾义仲,并于1185年的源平决战中消灭了平家本家。于是这场斗争最后以源赖朝大获全胜、并于1192年在镰仓(今东京)开创幕府(即镰仓幕府)、自任征夷大将军而告终。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08:21:00 +0800 CST  
赖朝生前确立了一套将军世袭制度,即非源氏子孙不得为大将军(不禁使我想起高祖白马之盟)。这个规定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是对“后世”,不是“马上”。至于这个后世有多后——至少150年。
这实在不能怪赖朝,他统治的时候还是蛮好的。但我们管理学课上说过一个词,叫“人亡政息”。
这是独裁统治的通病。由于赖朝本人生性多疑,造反过程中不停地杀害自己的亲人部将。比如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悲剧英雄”、赖朝异母弟源义经(此人貌似名气比哥哥还大),就被赖朝猜忌并借人之手杀害。其余之类,数不胜数。于是当他即位时便真是“孤家寡人”了。
还是那句话,“XX相争,XX得利”。
源赖朝13岁的时候被平清盛流放到伊豆岛,被当地豪族北条时政看中,将女儿北条政子嫁给了他。随着赖朝的壮大,北条家也自然而然的强大起来。等赖朝去世后,北条岳父便露出了灰太狼的面孔,将毒手伸向两个外孙。与此同时,赖朝的结发妻子北条政子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兴趣。此次争斗的结果是,赖朝的儿子和孙子被杀光,然后岳父被老婆赶跑(流放),老婆和小舅子们一起执政。完了过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赖朝生前制定了“非源氏子孙不得为大将军”的规定,而他嫡系子孙又被杀光了,那究竟谁来当大将军呢?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政治家的只会是无穷的。你不是怕继位人血统不够格么?那我就找血统更高贵的人。谁呢?皇室。
其实源氏子孙多得是,之所以非得找皇室成员,只不过是北条家为了堵住源氏成员的反扑而想的主意罢了。于是北条家就统治了日本一百余年,直至灭亡。
接下来代替镰仓统治日本的,便是我们这场历史剧的第一个主角,足利幕府。足利幕府是源氏的一支支脉,足利氏首领足利尊氏建立的,而这里面还有个悲壮的插曲。由于北条氏的专权,源氏成员遭到排挤和打压。传说足利氏先祖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足利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当然,这个预言实现了,不然大概我们也看不到这个故事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我愿意相信——只是感觉。
需要指出的是,足利幕府建立时并未完成全国统一,因为并不是它推翻的镰仓幕府,而是著名的后醍醐天皇。这位天皇虽然身居高位,却野心勃勃,热衷武装斗争。在他的号召下,日本众多不满镰仓统治的武士和农民纷纷投入其麾下,其中便包括日本历史上第二位“悲剧英雄”兼第一位“军神”楠木正成。经过无数次斗争后,天皇军终于在当时镰仓军前线总指挥足利尊氏(当时叫足利高氏)的叛变下打败了镰仓军,夺取了政权。
接下来我就不多说了。天皇毕竟不是人(是神),在夺取政权后便迅速脱离群众,开始腐化的生活。而足利尊氏(天皇赐的名)便联合进步势力,打败了天皇,占领了京都,楠木正成也壮烈战死。但后醍醐天皇却跑了,再一次跑了。每当我读到这一段历史时我总感觉这位天皇实在不简单:反镰仓的时候他被无数次囚禁、流放甚至暗算,反足利的时候他也要被抓住、囚禁了很多次,可他却依然跑了,而且跑得很潇洒,顺手还带走了日本天皇的三大神器(相当于传国玉玺)。当然也有可能是假的,可能这哥们随口对外人造谣说:“我拿走了三神器啊!”反正这三样“神器”据说是有诅咒的,除了天皇外谁偷看了就会死,而且据说还真有人死了。不管是真是假,封建迷信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即使他老人家没拿,可也只有他摸过那三个玩意,于是足利尊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手上有真的也反驳不了。
纯属猜测,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仁兄真的不愧为“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
于是后醍醐天皇及其后人便开始到京都以南打游击,而足利尊氏则在京都另立天子,日本便进入了南北朝时代。一直到足利幕府的第三代领导人足利义满(即动画《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大将军)时才降服南朝,完成统一。
然而室町幕府自成立起便注定了悲惨的结局。这不是台词,是真的。当然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全国经济的落后。但最关键的,也就是能够影响其命运进程的一点,则是其独特的政治体制。
室町幕府的政体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将两关三管四职众守护。
一将,即幕府大将军,这是整个政权的最高领袖——至少名义上是。除此之外,大将军还是无数武士们心中的偶像,享有仅次于天皇的威望(虽然只能哄中下层武士),是武士集团的精神(注意这两个字)领袖。
两关是指关东公方和关东管领两大职位,首先来说关东公方。自赖朝建立幕府以来,武士集团的中心一直在镰仓,但由于室町幕府要和南朝作战,使得足利尊氏不得不将首府迁到距离镰仓千里之遥的京都。但老窝不能没人守,而且一般人还不行,一定得是绝对忠诚的属下。偏偏足利尊氏和他祖先赖朝有同一毛病,即猜忌心特重,连自己的足智多谋的弟弟足利基氏都信不过(很熟悉的场景),所以对于这一留守部长的人选,足利尊氏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来了一条“妙计”:让自己的儿子守不就行了!
于是第一任关东公方,又称镰仓公方,便正式诞生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只要自己的儿子没精神错乱,大概是不会反对正自己的。但是……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08:22:04 +0800 CST  
很高兴地告诉你,“但是”他也没有反。可问题在于,守家的儿子,是他的次子。
如果你还没反应过来,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多看点的历史书了。自古以来这样设置都出了问题,那是因为:是次子,不是太子。
也就是说,你让你的二儿子守老家,等你太子继位了,他还会忠于你儿子么?到你儿子的儿子呢?
他是你儿子,不是你儿子的儿子,而且还会是你孙子的叔叔。
我们要看到这个职位的可怕性。首先,这个职位拥有关东十国、而且是武士心中圣地的关东的实际控制权,反过来幕府实际上能控制的地盘只有京都附近的数国。更重要的是,关东公方的“公方”,是将军家的直系亲属,在血统上完全有权继承大位。一旦将军家出现“建文帝”那样的人物时,关东这位财大气粗的亲戚会不会跑出来效仿效仿一下燕王朱棣呢?所以一个接一个关东公方便开始闹腾起来,最后……
很高兴地告诉你,这群人没有成功。只是不是因为幕府太强,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先被人给干了。而干掉他的人,则是另一关——关东管领。
不好意思,泄露剧情了。关东管领的设置,是为了协助关东公方处理政务。可是当时要处理一些什么政务呢?放心,不太会是秦香莲陈世美夫妇重婚案之类的婚姻诉讼案件。那会是什么呢?告诉你,全是肥差。那就是平时处理地主间的土地纠纷、公方财政收支和人事安排等事务。掌握了这些权力的人,难免不会干一些私心捞捞外快拉拉山头之类的事情,久而久之,这样一股势力便开始崛起了。
前面说了,日本的官职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爸是发改委部长,你将来也一定会是,除非你是脑残或者提前出车祸得白血病之类的挂了。可问题是,古代是抵制计划生育的,所以你们家能拿到独生子女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你爸的官也只有一个,那就只能“遵照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给你们家大哥了(希望你就是)。
比如前面所说的超级家族,藤原家,就因为生太多了,结果分裂为北、南、式、京四家,最后只有北家获得了关白继承权。而北家又分为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五家,所以关白就以这五家来担任了——除了1585年后的一位伟大的叔叔和他那位悲惨的侄子。所以日本战国乃至整个日本历史里面最为激烈的争斗,就是家族内部的家督(即一家之长)之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性命——慢慢诸位就会看到的。
扯远了。现在说的这个关东管领职位,也是由一个大家族——上杉家世袭的。上杉家也生多了,分为了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古上杉氏、托内上杉氏。也就是说的,关东管领只能由这几家里面的成员接任,特别是较强的前三家,其他人想都别想。当然,凡事都会有例外,许多年以后,还是有两位赫赫有名的非上杉家成员担任过关东管领这一职位,此是后话。
再来说“三管四职”。“管”,指的是管领一职;“职”,指的是侍所。管领是职权类似于关东管领,只是后者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关东十国,而管领则名义上处理全国政务(实际得看幕府的权力扩张有多大)。侍所的职责,则是负责幕府的警备工作,即首都卫戍部队长官。由于日本的光荣传统,这两个职位也是世袭的。管领职位由斯波、细川、畠山三家掌握,侍所长官则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这就是著名是“三管四职”。
最后来说说众守护,这里指的是指室町幕府的地方机构。日本按照旧律令,将本国分为六十六国(又称州)四岛(是四个小岛,不是所谓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相当于省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不过想都可以想象,当弹丸大小的日本除以(66+4)之后,每一小块还剩下多少。再何况,当时日本的疆域还不包括北海道岛,所以号称省级行政单位的“国”,一般也就是几个乡、村大小而已。这些国的最高军政长官,即守护,相当于省长。这些人在本国内征收国税(自己吃掉大半),任命公务员(一般坚持“任人唯亲”原则)、维持秩序(顺我者……,逆我者……)拥有很大的权力。顺便提一下,有几个特殊地区也有几个特殊的职位,它们是:(1)最大的两国,陆奥国和出羽国,分别设立奥州探题和羽州探题;(2)九州岛,设九州探题;(3)中国地区(当然不是我们中国,乃本州岛那个尖鼻子部分),设西国探题(因为位于本州岛最西边)。之所以提这个,是因为我们后面会有几位猛人,分别干过这些职位。而他们就是这本书、以及这段历史的主角——之一。
导致日本战乱的政治根源,就是室町幕府的这一套混乱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守护制,基本上就是国家分裂主义和地方割据主义的合法护身。关东公方和管领且不说,连中央核心的“三管四职”七大家族,都是彻头彻尾的超级守护,各拥有数国的领地,比如“三管”之一的畠山家,就身兼河内、纪伊、越重三国的守护;而鼎盛时期的山名家号称“六分之一殿”,即拥有天下的六分之一,十余国的领地——这些自然成了幕府的巨大威胁。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曾对主席建议,应该授予粟裕和邓小平两人元帅一衔,主席表示反对。结果粟裕授衔大将,而小平同志则没授衔。但在日常工作上,粟裕却成为了解放军总参谋长,而邓小平则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远高于其他元帅们。这是大家才理解的主席的用心良苦:荣誉和实权都拿走了,你还会认真办事么?
可惜足利幕府未能理解这点。你让这些管领侍所家族们既拥有土地,又掌握权力,同时再享有荣誉,他还会认真办事么?
——不会。
于是这几大势力开始相互斗争起来。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08:25:43 +0800 CST  
由于过程相当复杂,我就简单描述一下:先是幕府支持关东公方和山内上杉氏灭掉了犬悬上杉氏,接着再借山内上杉氏之手打击了想夺取将军宝座的关东公方,然后挑起“三管四职“家族们家中的内乱(反正家家都生得多,不怕没闹事的)。就这样,幕府先后打压了斯波、畠山、山名、京极、一色五家——胜利,似乎就在眼前了。
幕府干得非常漂亮,结果玩大了。这次纵横捭阖的削藩大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6代将军足利义教先生在着手干掉赤松家时中了鸿门宴,被对方给砍死了。于是幕府方面的集权行动功败垂成,回家办丧事去了。
义教之死是室町幕府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足利将军的身份由实权在握的国家领导人慢慢向傀儡转变,幕府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削藩斗争了。鉴于将军的突然非正常死亡,围绕着谁来继承将军宝座引起了一阵骚动;而幕府里面,除了将军就是管领和侍所长官最大了,这两家自然要成绩攫取幕府的权力。于是义教及其前几任将军的努力瞬间化为幻影,局面还不如以前了。
借着这次动乱(史称“嘉吉之乱”),两大家族崛起。一是一直追随将军家而未受打击的细川家,一是虽受打击、但趁着混乱而东山再起的山名家——想起来了吧?对,就是应仁之乱中东西两军的领袖所在的家族。
细川家之所以未受打击,大概是因为其与将军家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缘故。而山名家,可能是靠着后来追随幕府攻打其他家族而立功重起的。到应仁之乱时,细川家大致掌握了近畿(京都附近)和几乎整个四国岛共计6国左右的领地,而山名家则是西国8国的守护(虽然之前有十余国)。两家在地方上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家族(如畠山家掌握三国,已是群雄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两边的家督各自是幕府管领和侍所长官,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自阵营的领袖。
细川胜元不多说,而山名宗全这人则比较有意思。宗全是此人出家后的法号,其原名叫山名持丰。根据信仰,此人应该算是正宗的佛教徒。不过他崇拜的神比较特别,不是如来,也不是观世音,而是佛家战神,毘沙门天。本来这个倒没什么好介绍的,因为山名宗全也没有留下足以配得上这位战神称号的经典战役——倒不是他不会打仗,只是隔“战神”这个称号还远着。但问题是,一个世纪左右后,另一位震撼日本的人物,也信仰这位战神,并真的当之无愧,一举获得了日本战国“军神”(史上第二个,第一个即前面所说的楠木正成)的称号,他就是……
其实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还是亲戚,而且关系很简单:细川胜元是山名宗全的女婿。但是,这桩婚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政治婚姻,而且效果也不怎么样,因为联姻后两人关系仍然非常不和谐,极少合作,经常矛盾。这里仅举两例:一是在攻打赤松家时细川胜元基本上只喊口号,然后躲在大本营搞后勤,冲锋陷阵的任务便交给了山名宗全(谁要您老人家信战神啊);二是三管之一的斯波家内乱时,两人公然对立,互相支持相互对立的斯波家两公子,然后相互剑拔弩张。除此之外,两人还在畠山家家督问题、将军家立嗣问题、四国岛争端问题上矛盾重重,大有你死我活之意。
不要认为这些是细川胜元家庭暴力导致的。真相是,赤松家的地盘挨着山名家,同时隔细川家很远;而山名宗全所支持的斯波家公子,是他女婿(估计关系比他和细川胜元好)。
一开始我很同情那位嫁给细川胜元的山名小姐,但随着对日本战国史的深入了解,我——还是很同情她,只是已经麻木了。因为这段历史里面值得同情的人、特别是女人,太多了。她们为了自己家族的所谓“使命”,屈辱地嫁给自己家的敌人,然后过着人质般的生活。虽然有人“不巧”得到了爱情,但基本上都是已悲剧而告终。不似王昭君,她们不能、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安定,因为她们只是利益与权力的玩物而已!
政治之丑陋,人性之丑陋!
刚刚说了,义教讨伐赤松家时,细川胜元负责留守,山名宗全组织战斗。等义教一死,这两个人自然成了“当世之周公”,负责清场工作。两人也当仁不让(谁让谁吃亏),难得地一起灭掉了造反的赤松家(必须的),扶持了7代将军(迟早的),瓜分了战果(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继续毅然而然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人民内部矛盾中。
山名宗全毕竟是驰骋沙场的老将,很快便嗅出了火药味,便率先在自己的居所(在京都)召集了军队,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细川派的注意。1467年1月,对不久前因为山名宗全反对而丧失家督资格的畠山政长按捺不住,烧毁了自己房子(破釜沉舟?),率兵(也不知道能有多少)跑到御灵神社摆下阵势;而夺得家督位置的畠山义就也红了眼,立刻跑来攻打御灵神社。因为是突发事件,双方的老板——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都不想过早卷入,再加上前将军足利义政的调停,所以这场冲突的规模并不大(大概可以从《古惑仔》电影中推出),其结局是当上家督的畠山义就胜出,但整个京都已经开始进入一级警备状态。
两个月后(3月),双方谈判失败,再加上各地武装纷纷表态完毕,战争终于全面爆发!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08:26:32 +0800 CST  
当年的错误还是蛮多的,这个稿子也是最初的版本(中间电脑坏了两次,修改版已不见),无论是史实还是词句还是标点都有很多问题,不过还是欢迎大家指出来,谢谢!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08:28:32 +0800 CST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2):1467年(下)
实践证明,人多力量大,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群殴。于是应仁之乱一开始西军便陷入苦战,东军很快控制了京都大部分地区。山名宗全虽然号称名将,但毕竟年事已高,也无法以一己之躯替代比对方少的5万多兵员的差距,于是细川胜元开始自我感觉相当好了。
本来他对山名宗全是非常忌惮的。一是对方身上那股炽热的武士道精神令同为武士的他感到畏惧,二是现实上自己这位老岳丈确实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军界。细川胜元认为自己对战争的领悟毕竟和他差远了,所以之前尽量在压制正面冲突,害怕自己在战场上打不过岳父。而这次大战初期的情况使他突然发现,原来对方没有那么强,原来自己是可以打败这位信奉军神的岳父的。
这是一个逻辑错误。前提一:应仁之乱是东西两大集团的对抗。前提二: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是东西两大集团的领袖。推论一:应仁之乱是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的对抗。推论二:西军的失败即细川胜元打败了山名宗全。
显然不成立,证明我就不说了,毕竟大家都是21世纪的人民了,历史观上的觉悟一定远远高过15世纪的细川胜元。所以我们要来重新推一下这个命题——前提一二不变。推论一:应仁之乱是一群为了争夺各自利益的人相互对抗的结果。推论二:西军的失败并不代表你细川胜元真的能打败山名宗全,而是你们这一边的人的实力综合起来要强过对方。
不过实践也很残酷而迅速地证明:细川胜元高兴过头了。因为他忽略了两件事。
一件是,这年5月,本州岛最西边的周防、长门国以及四国岛西边的海(濑户内海)面上突然多出几百艘船只来;第二件是,西军里面有位仁兄被细川胜元遗忘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朝仓孝景。
第一位猛人。
在介绍这位人物之前不得不(真的不得不)先介绍另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叫“守护代”。
前面已经介绍过室町幕府的“守护”这个职务,那守护代是什么呢?
由于守护在职位上是直接对将军负责的,所以各地守护每年都必须向将军汇报自己管辖地内的事务,再加上京都是文明人待的地方,所以想过都市生活的大有人在。而像三管四职这样的超级守护家族,因为同时兼领N国,一般无法同时治理这么多地方(朱元璋之类的除外),再一加上自己的一些个人爱好等原因,所以就不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业务治理上(领导也是人嘛)。这些人大多在中央有职位,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首都工作,即便想治理自己的国家也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优先满足更上的领导的需要,这就需要有人帮忙打点领地内的事务,于是守护代职位光荣诞生了。
守护代,即代替守护在地方上行使权力。一般守护代是由守护家臣世袭担任,一个守护代大多只守护一国(毕竟要是三四国不如直接换守护)。这个职位的设立对日本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其作用在于给日本国的分裂打了一针强力的兴奋剂。本来守护职位的设立就已经很制造分裂了,但如果只是每个守护都闹独立的话,日本也只会分成不到20个割据势力的局面,因为一个守护的领地是很大的(相对的),一般不止守护一国,而全国就那么66国(虽然真的很多),所以就那么几个守护。而守护代的出现一举攻克了“如何加大分裂力度”这一难题,从而使得各大在京“中漂”(日本当时的首都京都大致在国家正中间位置,所以不能用“北漂”这个词)的守护都不能直接掌握地方实力,进而促使守护代攫取权力,再进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新的割据势力。有数学基础的同志都应该能明白一个道理:守护代的数量一定多于守护的数量。而更令无数阿扁份子们高兴的是,除此之外,守护代家也经常搞分支、闹内乱,所以到最后会冒出多少个阿扁出来实在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运算。
历史之神似乎还嫌这个不够。于是更糟的是,有些守护代家族自己也混得不好,结果便被自己的家臣给控制了,结果出现了守护代的家臣掌握守护代,然后进而掌握守护的权力这个连锁反应。还有更复杂的,即家臣的家臣的家臣掌握家臣的家臣掌握家臣掌握……总之四个字:礼崩乐坏。换作日本战国最深刻的一个词,即:下克上。
举个例子?太多了。比如“战国风云儿”,本书的第一主角,织田信长所在的织田家,是三管之一、守护尾张国的斯波家在尾张国的守护代;“平民太阁”,本书的第二主角,丰臣秀吉,是织田家的家臣,即斯波家家臣的家臣。如果要算上大家都是将军家家臣的话,那丰臣秀吉就是将军家臣的家臣的家臣了。
其实也不复杂,参考词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29:33 +0800 CST  
终于介绍完了(喘气喘气……),回到朝仓孝景同志身上。下面来简短介绍一下这位同志:
姓名:朝仓孝景。
曾用名:朝仓教景、朝仓敏景。
籍贯:但马国朝仓(我也不晓得在哪,但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家姓朝仓的原因了)。
现居住地:越前国。
职务:没有。
现今状况:暂时代理越前守护斯波氏和守护代甲斐氏管理越前国。
朝仓孝景本来是斯波家在越前国的家臣,斯波家由于幕府与其的矛盾和家族内部的争斗(前面介绍了),本家受到严重削弱,其在越前国的实权被守护代甲斐家给夺取了。朝仓孝景本身受过良好武士教育,身负大才,自然成为了国内炙手可热的人物。实践证明了朝仓孝景的能力——在一番斗争之后,主家斯波家、守护代甲斐家全被赶走了,朝仓孝景事实上掌握了越前国。
尽管孝景在权力斗争中做了不少残忍的事,但他在治国方面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好官,为越前国的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其中最突出的一件就是下令减免了领地内僧侣贵族集团借宗教为名征收的宗教税。此举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利国利民,但自然遭到了那群和尚们(“酒肉穿肠过、佛祖嘴上留”)的强烈抗议,他们甚至还请来各路菩萨们,以佛的名义诅咒当时名叫朝仓敏景的孝景(释迦摩尼表示沉默),结果迫使他将名字中的“敏”字改成了“孝”字,从此改名“朝仓孝景”(封建迷信害死人)。
但公道自在人心,人心即是佛心。
应仁之乱爆发后,朝仓孝景坚定地站在了西军一边。这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被他赶跑的越前守护、守护代都在东军一边,所以除非他精神错乱,否则还是不会做傻事的。于是作为盟友,朝仓孝景也带来了自己的部队。据我回忆,有资料说他带来了10000军队,这大致可信,因为越前离京都还是很近的,要是国内有事还是能够很快回防的。不过挡在他面前的是168000东军,再加上自己也没怎么和对方交过手,所以大概连他本人也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打酱油的乡下人,准备来京都随便转转便回去。
然而结果却是,东军的不败神话被,被这个打酱油的人给终结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参加应仁之乱的东西军将领虽然很杂,但还是有不少身经百战的著名人物,而像山名宗全、细川胜元还是参与过全国政府军高层决策的人物,指挥过数万以上的军队;而他们的大部分家臣也时常追随主君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反观朝仓孝景,不过只是个在越前国打转转的人物,甚至不曾看过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这样的人物上应仁之乱的战场,就好比省队的运动员去参加奥运比赛,小学的孩子去参加高考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嗯,只是我们猜错了而已。
本台快讯:参加日本首都武装斗争的地方武装朝仓军在优秀指战员朝仓孝景的指挥下,连败东军数支部队,一举挽救了西军的颓势。而西军一些部队也受到了鼓舞,纷纷转守为攻,整个战局顷刻逆转。
在全言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理所当然的。首先京都的诸侯多是世袭大贵族,从小接受的教育应该多是吟诗作赋之类的,领兵打仗并不是他们的强项,战时也顶多是听那些老将名将(比如山名老先生)的指挥,不用动什么脑子。更坏的是,日本的官职又是世袭制的,军队也多是自己养的,所以指挥员一般过了几十年还是那么几个家族的成员,所以等老爹死了就“不得不”轮到自己指挥军队了。大部分人试了一下,发现不行——真的不行了。相比之下,朝仓孝景出身比较低,从小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本领,自然比那些“富二代”、“红二代”们强得多。
其次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双方军队的问题。朝仓孝景的军队是从国内千千万万效忠于自己的人民群众(多为农民)中征召而来的,这些人本来就是受恩于己的,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的宣传,战斗力自然高;而其他贵族整天在自己领内骄奢淫逸,压迫百姓,怎能得到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我说,都是必然。
东军的溃败使得细川胜元十分震惊。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地地道道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居然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不管他脑子里面是怎样想的,但他应该得出了这个结论:是我们(东军)的军队不行。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他找到了另一个人,给了他很多钱,然后对他说:你来帮我打仗吧!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0:25 +0800 CST  
在专业术语里面,这位仁兄应该被称作“雇佣军”,只是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下面是我所能制作的有关他的名片:
姓名:骨皮道贤(名字很奇怪)。
曾用名:不详。
籍贯:不详。
现居住地:山城国(近畿)京都(首都)附近。
职务:强盗。
现今状况:抢劫、杀人、越货,在京都附近流窜作案。
据说骨皮道贤是和尚出身,后来在庙里混不下便出来当山贼。结果这哥们念经外行,抢劫内行,公然在天子脚下作案,连政府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应仁之乱爆发后,他自然跑了出来,而且胆子大得很,一边抢百姓,一边竟然还抢起了双方的军队,而当时负责京都防卫的正是细川胜元。老管领并不急着镇压反革命,反而让他再玩玩。经过细心观察,细川胜元发现两件事:1.骨皮道贤的强盗队伍战斗力很强。2.他们好像更喜欢打西军的劫。
战斗力方面不用多解释,参照前面的推理。至于骨皮道贤的抢劫倾向,大概是因为东军是本土作战(当然不是全部),而西军多是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的,更容易欺负的缘故。
好了,就这些足够了——细川胜元如是说。
应仁元年,骨皮道贤正式光荣的成为了政府军的一员,只是还要加上两个字:东军。
细川胜元能做这个决定是相当不容易的。记住,我们不能用现代的观点来衡量古人。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地位决定一切。而骨皮道贤只是一个无名无姓、为人所不齿的强盗,却能被国家前总理聘为正规军的一方大将,参与国家决策,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试想会有多少贵族们在那笑:这也能行!但是细川胜元很坚定地告诉自己的同僚们:相信我。
领导自有领导的眼光:虽然这句话只限于成功的领导,不过至少这次是可以使用的的。这次轮到西军傻眼了,骨皮道贤确实很强悍,而且打仗没有章法,经常袭击西军补给线,使得西军感觉相当烦躁。借此机会,东军也迅速恢复了过来,重新占据了主动。
如果骨皮道贤知道自己一年后的结局,估计他会后悔自己今天的决定,不过现在还早着呢。一年后,骨皮道贤将在东西军代表队参加的日本权力大比拼比赛中以东军最佳选手的身份面对西军的最佳选手,然后决一死战。
现在战场越来越有意思了,正规垃圾军、省队模范军以及再教育强盗武工队彼此之间混战不已。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参战的军队确实是在打酱油,不然整个战场就不会只有这么几个主角了。实际上大部分军队真的很流氓,主要时间都是在干抢劫平民之类的事情,一时间京都街头到处是烧杀抢掠——老百姓再次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虽然他们,或者说我们,已经、而且还将无数次成为。
一般电影或电视剧都爱这么设计情节:当剧情出现僵持的时候,总会峰回路转,而且总是先前被打压的一下子就逆转了局势——其实现实往往也是这样。比如前面,东军刚取得优势,朝仓孝景就来了;朝仓孝景刚来,骨皮道贤就来了。不过至此为止,即便中间一波三折,整体上的战略优势仍然还是在东军一边。只是东军的头头们不知道,真正的转折,即将到来。
关于5月那些海上交通工具出现的答案终于在7月揭晓了。
西国之雄——大内政弘出阵。
日本战国的军队打仗时是很好看的,因为他们的军队一般都在背后的一个背包一样的东西上插上自己所属势力的军旗,上面都画着自己主君家的家徽,而各家族的家徽又是五花八门的,所以使得整个战场像是在排练大型京剧一样。在东西军京都火并了几个月之后,战场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新的旗帜,而且上面画着同一个家徽。
东西军立刻认出来了:是西国大诸侯,大内家的家徽。
虽然很吃惊,但细川胜元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反应:赶快防守他们!
他明白,这支军队一定不是来帮他的。
领导这么确定是有原因的,这还得讲一下大内家的来头。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1:18 +0800 CST  
大内家在血缘上并不属于纯日本人,而属于另一个群体,他们统称“归化人”。所谓归化人,指的是从中国、朝鲜乃至西伯利亚或东南亚的移民的后裔。这群人的祖先因为不同的原因远渡重洋来到日本,然后在此繁衍生息。一般归化人都“自称”拥有各种各样的祖先,最有名的比如长宗我部家,自称是秦始皇一个儿子的后裔,因为躲避战乱(应该是赵高害的)而逃到日本,不过天知道真假。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一群普普通通无依无靠的大陆居民为生计所迫而乘坐各种简易交通工具划到日本,然后生下了这些人,而其中一些有点文化的便自作多情地对身旁其他人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秦始皇,毕竟谁也证明不了的事情,是可以瞎说的。我们要介绍的大内家还算比较谦虚,只是认了古代的高丽国王作祖宗而已,虽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这些所有“归化人俱乐部”的成员都有着一些共同特点,其中包括:
1. 主要在关西地区(隔大陆比较近);
2. 经济中渔业比重高,居民擅长船舶制造等行业(靠海吃海);
3. 具有较高的商业头脑(海洋文化),具备典型经济人的素质;
4. 比较爱冒险,坚持对外开放(由第2、3点决定)。
每个国家都习惯把自己国家划分为差异明显的两部分。比如美国是东部和西部,朝鲜是北部和南部,俄国是东部和西部,我们中国人则喜欢自诩“南方人”和“北方人”,而日本则是“关东”和“关西”。关东原指东海道铃鹿关、东山道不破关和北陆道爱発关以东,后广义上指远江、信浓、越后一线以东地区。关东也称“东国”,以之相对应的就是“西国”。这里的“关东”和之前介绍关东公方的关东不一样,两者的关系大致像华北地区和华北平原都可以叫华北一样。后面我们将会看到在血缘上受归化人影响较大的西国诸侯和由传统居民向东迁徙的东国诸侯在行为处事上的迥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日本战国乃至整个日本之后几百年历史的深远影响。
说回来。
作为“经济人”的大内家在战国之前已经是日本九州岛北部、本州岛最西部四个国的守护,同时还做着一件大事:同中国进行贸易。
这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因为如果各位还记得一个词的话,就知道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海禁”。
战国前后,中国正处于实行海禁政策的明朝,一般国家根本无法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海上),而明朝鉴于朝鲜和日本是中国的“干儿子”(藩属国),所以破例准许与中国进行一定交往,不过这“一定”就包括很多方面了:必须是同中国政府官方贸易、必须是在指定地点进行交往、商品数量必须符合规定……这样的人为设定肯定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所以走私就不可避免了。但即便如此,作为大的地主势力还是更希望在走私的同时能和中国政府进行官方往来——瘦死骆驼比马大,于是一些势力便向明朝政府提出了贸易申请(主要采取贿赂官员的手段),到最后皇上便下旨给某些集团颁发许可证,凡持有此证者与中国交易将被承认合法,允许其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此即被称为勘合贸易权。截止战国爆发时获得这一权力的集团有四家,其中两家是寺院势力,实力不强,影响也不大,而另外两家就是大内家和管领细川家。
同一行业的两个垄断企业一般不会是朋友。所以应仁之乱一开始大内家便摩拳擦掌,征集了几万军队和几百艘战船,然后在5月份起兵上洛, 7月抵达京都(没有蒸汽机船的缘故)。不知道是没有注意还是太过自信,东军方面在这漫长的两个月里没有对大内家的行动制定任何应急方案,结果大内家及其收编吸纳的30000多军队的到来立刻使得东军大败——论信息的重要性啊!
【注】上洛:一直未能解释上洛的含义。日本大化改新,全面学习中国,甚至将自己的首都,京都也以中国都城来命名。京都本来分西京和东京,西京就叫长安,东京就叫洛阳,和唐朝一样。后来西京衰落,便直接称京都为洛阳,而“上洛”便成了进京的代名词。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2:35 +0800 CST  
关于之后的细节我也不多讲。突然多出30000新生军的西军势如破竹,而与此同时蹦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东军的名义领导,足利义视先生,突然投奔西军。这件事的起因是之前细川胜元放逐了足利义视身旁的一个东军派亲信,而足利义视又把他召了回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它意味着在大内家的干涉下足利义视对战争产生了动摇,开始萌生了媾和的思想,这显然是老管领所不愿看到的:你们是兄弟,打完了大不了说声误会——到时候我怎么办?不过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后细川胜元还是暂时稳定住了这位先生。
不过战争还在继续。
9月13日,西军攻击室町御所及细川胜元邸,同时占领了皇宫。
9月18日,东军破西军于东岩仓,著名寺院南禅寺烧毁。
9月20日,后花园上皇出家。
10月3日 东西两军在京都相国寺交战,西军火攻相国寺,东军武田信贤出走。
这位武田信贤是若狭地方的一个豪族,在本剧本中基本上只留下了这一笔。不过历史会记住他的家族的,因为跟他一个姓的另一支远房亲戚将会把这个姓氏永远铭记在历史的纪念碑上。
由于战乱,很多侨居或土著的京都人纷纷逃离这个“大都市(只是过去式了)”。而整个日本古代史里面给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那位,就在这群人当中,他就是我们小时候永远的记忆:一休哥。
一休全名一休宗纯大师(当然是法号),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高僧之一。日本三大高僧中的每一位都是一个传奇,比如第一位道镜大师,以淫著称,是个不折不扣的“伟男子”,连日本女皇都和他有一腿;而第二位空海大师则更绝,传说他为了追求道而赌命从悬崖上纵身跳下,说如果道真的存在,他就不会摔死,结果他真的奇迹生还,还据说是进入了异次元空间。至于一休大师,则是以狂闻名于世,人称狂僧。大概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那位济公和尚。
但其实他本可以不狂的。
1394年,小一休出生了,这时他母亲刚刚被夫家赶出家门不到一年,并且没超过十个月,即带孕驱逐。而他父亲,就是日本天皇。简而言之,即一休是正统的皇室子孙。关于他母亲被驱逐出宫的原因,表面上说是预谋刺杀天皇(未遂),但实际上是由于宫廷争斗和她母亲娘家是同情南朝派的家族的缘故:就在两年前,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才刚刚降服了南朝,实现了日本的统一。一休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藤原家的一支。
为了躲避权力斗争,一休6岁就被母亲送到相国寺出家为僧。在这样一个从小失去正常双亲关爱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多少会有些不正常倾向。一休从小就养成了不一样的性格,而这些性格对他后来的命运起了重大的影响。
虽然生活坎坷,一休却表现出超人的学习天赋,从小就饱读诗书,特别是对汉学有着极高的造诣。但面对纷争的现实,一休希望能找到一种救世之道以普度众生——显然失败了。当时的日本佛学界乃至整个日本社会充满了金钱、权力和欲望,和尚也是奸淫掳掠、鱼肉百姓,比如前面所讲的朝仓国境内的那群秃头特权阶级。一休始终未能匡扶乱世,最后决定“独善其身”——不过他的“善”,却不是那么的善;他的善,就是对社会彻彻底底的叛逆。
鉴于能力有限,我无法解释一休大师高深的佛法和诡异的行为,这里仅援引几例,希望大家自己见仁见智:
一休早年拜隐士华叟宗昙为师,华叟宗昙非常喜欢他,想把自己的信物,一把玉如意传授给一休,结果被他拒绝了。一休认为,这样做是把纯洁的精神信仰加以物化的庸俗行为。连心中敬仰有加的老师亦俗如是,一休彻底失望了。
将军足利义满举行佛会,召集各方高僧讲法。还说,如果谁讲得好,奖励黄金一百两。佛会那天,上百僧人身着锦绣袈裟,镀金禅杖,一派富贵气象。唯有一休,身披破烂僧衣,手持一条柳枝,昂然赴会。并称自己是“破烂衫里盛清风,身贫道不贫。”讲法结束后,他遂将柳枝抛在地上,转身飘然离去。
然后玩女人去了。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3:55 +0800 CST  
这倒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今天日本的和尚就是美女床上过,佛祖心中留的。一休当时社会上有很多僧人暗中与妇女有染,几乎已是公开秘密。一休讨厌这种虚伪的行为,他要正大光明地肯定人的自然性。于是便称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诗,风流私语一身闲”往往留连秦楼楚馆,甚至还和妓女们谈佛论道。僧侣界一片大哗,纷纷指责他的放浪行为。一休反诘:“名妓谈情,高僧说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有一次,一对经常出入大德寺的卖扇子的老夫妇因为经营不善,准备关门走人。一休闻讯,竟然主动跑来当老夫妇的干儿子,结果扇子生意一下猛涨,终于使老人家重新开张。
京都有名的乱暴者早川问一休杀人是好是坏,并且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杀人是上司的命令,自己不过是受命而为,不应当承担责任。一休便假装要求早川把竹上的雪打下来,早川把竹枝一摇,雪就落在早川身上。一休笑道:“哈哈哈!早川氏!不落在拜托的我们,雪反落在受托人的身上。”从此早川就变为温良的人了。
如此例子,数不胜数。
应仁之乱甚至之前的嘉吉之乱的爆发似乎都在一休的预料之中。社会的黑暗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有的人在忧国忧民,有的人在纸醉金迷,更多的人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罢了。1460年,一休宗纯作诗一首:“大风洪水万民忧,歌舞管弦谁夜游”,大骂将军足利义政和他老婆日野富子不顾全国饥荒和瘟疫,仍旧大兴土木,醉生梦死。 并把两人比作唐玄宗与杨贵妃:“暗世明君艳色深,峥嵘宫殿费黄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诗人风雅吟。”
这些种种行为都给一休带来了无限的威望,但大乱,终究还是爆发了。1467年,一休宗纯大师看着生灵涂炭的时局,带着无限的遗憾,无奈地选择了逃亡。
这年,他73岁。而命运注定要他再看到更多的世间的残忍与悲剧,因为历史记载,他活了88岁。
因为他改变不了什么;因为战争,终究只能由战争来终结,不会是理论。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伟大人物!
1467年一年的事大概就是这些,由于每个剧本的第一幕戏一般都是最重要的,虽说不一定是最精彩的,所以使我不得不花上两章的篇幅来加以论述。不过若按照一休大师的观点,一章两章,本是无区别的。但最后我还是要补充一件事,一件小事。
1467年,骏河守护今川义忠上洛,加入东军阵营。今川家是足利幕府的近支,东军为了拉拢他,将豪族伊势家的女儿北川殿嫁给他当侧室。北川殿有一个叫做伊势新九郎长氏的弟弟,正在京都担任幕府引见人职务,即地方诸侯参拜将军时的中间人物。本来这是一个很肥的差使,但战乱中的幕府都已威严扫地,更何况什么引见人职位,所以伊势新九郎长氏的处境也变得飘泊无定了。此时姐姐的出嫁使他有机会于第二年得以离开京都前往骏河,去依附那位与足利将军源出同门的骏河守护,远离权力争斗的中心。
好好做一个小白领,这大概就是他当时的想法。
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已经35岁的中年人,会在十几年后成为战国群雄中第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后人也将会牢牢记住他另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北条早云。
本章完。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4:44 +0800 CST  
靠我以前莫不是有病啊,一个章节八九千字……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8 13:35:34 +0800 CST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3):1468年
前面把日本战国史的第一年讲了一遍,下面让我们进入1468年。
1月24日,大内政弘攻取了摄津国诸郡。
摄津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大阪附近。它西临大海,东靠京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这个“十分”包括:
①位于河川入海口,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②面向濑户内海,是中国、欧洲及其它地区来日贸易的重要港口,商业发达。
③靠近京都,是京都西面的门户,同时受首都文化的辐射。
农商经济发达、政治地位显著、文化氛围浓厚,使得摄津地区一直成为日本的战略重镇,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埋骨于此,在接下来的战国史上我们还将不停地看到它的身影,以至于我们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也将会在此谢下帷幕。
2月,骨皮道贤同志又冒了出来,在京都附近骚扰西军,抢了个不亦乐乎。不过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1个多月了。
3月21日,东西军最风云人物的一次顶级PK。
骨皮道贤一如既往地跑到稻荷山去干武工队工作,结果他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西军大概是早有准备,打算一次性解决骨皮道贤这个麻烦。他们纷纷赶来,包围了稻荷山。不过至于骨皮道贤是什么时候来的,被包围了多久,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是什么时候结束的,那就是1468年3月21日,西军猛将朝仓孝景讨取(斩杀)了他,至此骨皮兄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心理学上分析,骨皮道贤应该属于一个彻彻底底的赌徒,怀着一颗赤诚的赌徒之心,以至于其行为处事没有什么原则可言,什么仁义道德、国家百姓一概与我无关。套用老舍《茶馆》里的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的一句话:谁给饭吃,我们给谁说话——这样的人是历史上永远不会缺少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人往往都是很有才的,比如骨皮道贤,出身不好,家境不好,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其文化水平,不出意外应该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无师自通,灵活运用“攻打补给线”这套战术,同时颇为精通游击战(比毛主席早生400多年)——谁能否定他的才能?但我敢打包票,如果有一天日本被外族入侵,他就会是所谓的“日奸”(与汉奸相对应)。“要是洋人给饭吃呢?”——常四爷如是说。这样的人,才能越大,对人民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先学会做人,再大的能力也只会危害社会。当然,这个做人是什么本身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三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抑或共产主义?这里我就不深究了。
3月24日,战争开始扩大,其标志为延历寺的和尚袭击了在坚田的一向宗教徒。
日本国的信仰比较复杂,但主要以神道教和佛教为主,无论上层还是平民都是“神佛共奉”。而日本佛教又分成了十几个派别,每个派别里面又分成很多派系,至于这次和尚争斗具体是哪个派系的我也没去考证,但至少能说明一点:整个社会,都已经骚动起来了。
7月10日,幕府重新任命细川胜元为管领。
这里要穿插一句前面没介绍的。1467年1月的时候的幕府管领是畠山政长,但随着细川山名两家的矛盾升级促使幕府于1467年1月8日罢免了他,由斯波义廉接任。这是一个政治信号,因为畠山政长是亲细川派,斯波义廉则是西军派的(他就是朝仓孝景扶持的越前守,同时是山名总全的外孙)。而这次改立管领又表达出了一个政治信息:东军要得势了。
政治斗争的千变万化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大内军势如破竹,朝仓孝景讨取了骨皮道贤,明明西军气势如虹,怎么可能失势呢?所以很多人不信,真的不信。
所以他们不是杰出的政治家。
不过大家也不想做什么大政治家,比如那些公卿们。这里穿插介绍一下日本的公卿们。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9 08:52:43 +0800 CST  
公卿是服务天皇的公务人员,他们血统高贵,本来是国家实际权力的掌握者,比如前面介绍过的摄关家,权倾朝野。但自从武士阶层崛起(具体应该是平清盛时代)以来,这些人就一直陪着天皇统而不治了几百年,生活糜烂,穷奢极欲,整天聊着一些不和谐的话题,除了为日本文学做出了一定贡献外基本一无是处。而他们在历史的作为主要包括以下3点:
1.卖官。说来也怪,虽然上自天皇下至公卿都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却从来没有人想要去废掉他们,反而还掏钱养活他们,比如花钱从他们那买官职。像玩过《信长之野望》系列游戏的朋友一定非常熟悉这些,每当游戏进行一阵子的时候就会有公卿来像你卖官。更搞笑的是,那些公家所卖的官职除了有个“天皇颁发”的名头外基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不要指望着你要是买了一个“摄津守”你就能去摄津上任,因为只是我编的一个官,你可千万别当真,当真了当心跑过去被黄四郎给打死。其实买客也知道这玩意没什么实际作用,可都乐此不疲,归根到底可能还是那些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认为天皇是神的后裔,自己领了天皇颁发的任职状就等于是神的任职状——傻得天真,天真得傻。
2.嫁人。究竟公家的女子长得怎么样谁也说不清,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武士都以自己或家里娶了一个公家出身的老婆而骄傲。说白了就是政治婚姻+血统观念的产物,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武士都醒悟天皇公卿不过是花瓶,还得靠自己养活这一层的话,真不知道会后悔死多少。
3.领、送养子。很多武士喜欢自己或者叫自己亲戚认个公卿做爸以提高自己的身份,虽然真的跟血统没关系(不过还是没有人敢认天皇做干爹的)。除此之外,很多大家族没有子嗣的时候也更愿意领养公卿的孩子做养子,一则还是觉得提高了身价,二则觉得公家的孩子比较有教养。对此我只能说,要养得趁早,不然孩子迟早也会染上那些贵族陋习。
对于日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滑稽的场面,我的解释只有,他们还太落后了,没来得及改。当年秦国灭掉东西周之前周王室不也号称“天下共主”吗?如果日本历史按部就班来的话,天皇大概迟早也会被废掉,只是历史不等落后人,所以使得现在都还保留着君主制。
战乱中的公家是相当惨的,天皇的皇宫都被占了,更别说那群公卿们了。于是8月19日,关白一条兼良先生等人,出逃奈良。而他一个亲戚一条教房更猛,于9月6日跑到了四国岛的土佐国。事实证明这群人的嗅觉还是不错的,第二天,9月7日,东西军便在山城国(京都所在国,相当于河北省)船冈山打了一场恶战,结果这回换沉寂了半年多的东军取得了胜利。
当西军的领袖们开始把这次失利同两个月前细川胜元重掌管领职位联系起来之时,更震惊的事发生了。
这是一件令我也很震惊的事情,使得我弄了老半天都还没怎么理清头绪。我看到的资料是这样说的:“9月11日,将军足利义政招足利义视回京,足利义视回京都与足利义政会面,之后足利义视加入东军阵营。”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9 08:56:29 +0800 CST  
从这句话可以得出一个信息,即足利义视在这之前不是东军阵营的,同时足利义政是的。那就怪了,之前不是说的好好的,即细川胜元支持弟弟,山名宗全支持将军夫妇,怎么突然变成这样?而且前面任命细川胜元为管领的一定是幕府,那就是说至少7月10日前后就是将军哥哥支持细川胜元了,也就是说,东军是拥护将军的,那么西军自然是反对的。但问题是,这个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再次翻阅了一下资料,首先找到了这一条:1467年6月3日,足利义政授予细川胜元代行权力的牙旗,东军以足利义视为总大将。
也就是说,在大内政弘还没进京的时候,足利两兄弟就统统划归东军了。这就更加奇怪了,两兄弟都是东军的领袖,那西军在支持谁?
最后当我结合足利义政在战乱的时候还在花之御所吟诗作乐的行为时我才醒悟一件事,原来我前面一直搞错了,即应仁之乱真的跟足利义政没什么关系,两边的所拥护的,实际上应该是足利义视与日野富子——当然名义上是小侄子足利义尚。可这个结论又使我更疑惑了:足利义政即便不好意思出面,也怎么会做出这种举动来实际上反对自己的儿子呢?最后我只能找到两点原因来解释了(以下两点纯属猜测,无史实佐证):
1.将军夫妇之间家庭关系可能并不好,所以很有可能足利义政根本不想帮老婆。再加上日本男女之间关系的糜烂以及义政突然得子,说不定他还怀疑义尚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甚至选择帮助细川胜元进攻老婆孩子。
2.他真的看破了,所以懒得管这些。以前总是有人指出足利义政爱好文化、不理朝政,我在本书的开头就是这样说的,但我要指出的是:这个说法是有时间限制的。事实上在义政亲政后曾经表现出相当强烈的参政欲望,当时他任用亲信重用政所执事伊势贞亲推行抑制守护大名的政策,但结果却导致1466年各豪族联手令贞亲失势,使得义政的统治基础开始弱化。经历了这些挫折的义政可能真的不想再折腾了,所以才会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留下“天下破败就让它破败吧,世间毁灭就让它毁灭吧,我之荣华富贵也不过云烟而已”的话语(颇有一休大师遗风)。
离开了争斗的足利义政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东山文化的创始人之一,而留下的,还在继续着。
由于两兄弟真的只是个摆设,所以使得大家都光顾着看动作片去了,没有关注两人这么重要的“立场问题”,我也险些被蒙过去,惭愧惭愧,抱歉抱歉。
不过除了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可能还比较关注这些事之外(毕竟牌坊还是得立的),大概也没有多少人会在乎自己拥护谁。比如朝仓孝景,又忙着听从(名义上)斯波义廉的命令攻打斯波义敏去了,而京都附近的近江国的两大势力京极家和六角家也打得不亦乐乎,所以之前所谓的什么维护国家储君大统、将军威严之类的都是鬼话,大家翻脸比翻书还快——只有利益,才是真正最根本的。
足利两兄弟一齐心,其利确实能够“断金”。事实证明幕府的威望还没有完全丢失,于是东军便马上利用其下令让九州岛上的大小豪族攻打大内政弘及其党羽的领地。这帮家伙早就想好好捞一把了,只是苦于没有实力和理由。而应仁之乱大内政弘将主力抽走,使得大内家的四国领地出现了一定军事真空(当然不会完全真空),所以这下大家便开始摩拳擦掌,纷纷叫嚣,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豪强、分土地”的行动如火如荼地被发动了起来。虽然抢东西的大多也是豪强,不过抢的东西至少还是可以赏给手下一些真的有点穷的下级武士,也不枉“人民运动”这一称谓。
不过东军还没有高兴太久就又出事了。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9 08:57:15 +0800 CST  
11月13日,足利义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与义政闹翻,结果弟弟一气之下逃到了日本佛教圣地比叡山里面。
这是日本历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件事情,即失势的政治人物老是跑到山里面去,比如前面说过的后醍醐天皇就经常逃到山上,直到后来撼动天下的石田治部少府三成也是在山上被抓到再被处死的,所以这次足利义视也这么做了——估计他在山上有熟人,不然我觉得他应该是吃不惯野果。
不过不打紧,你跑就跑呗,哥哥在就行了。东军趁着火候策反了西军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山名宗全的儿子(貌似是次子),山名是丰。
作为坐拥8国的大地主,山名家的继承人问题也是异常复杂。山名总全的长子山名持丰与次子山名是丰都想当家督,相互间斗争不断,好在谁都不敢挑战那位驰骋沙场的老父亲的权威,权衡利弊之后老爹做出了让长子继承家督,次子过继到其他山名家分支的决定,山名是丰由此继承了山名家分支三国的领地。但领地的增长不但没有消除是丰的野心,反而让他更对自己没能继承家督一事耿耿于怀。善于政治斗争的细川胜元准确的抓住这一点,成功招揽了是丰,于是是丰起兵离京,前往援助在备后国作战的东军。
不知道当时山名宗全的想法,这里也不猜测了。
大概西军觉得自己在政治上有些窘了,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人。
没错,将军弟弟还在比叡山吃烧烤呢(纯属玩笑,日本习俗一般不会吃飞禽走兽甚至鸟蛋之类的,大多以鱼类为主要荤菜)!
11月25日,西军诸将将足利义视迎至斯波义廉的府邸,这下整个局势彻底打个倒了——西军拥立足利义视,东军拥立足利义政。
那么日野富子怎么办呢?她是绝对不会和小叔子联合的,这是白痴都能想到的——但是西军有了足利家族的亲脉,所以不需要她了。
我没有去查她,但她应该跑去投靠东军了。
回到本书开头的那句话:“但其(应仁之乱)剧情的开始相当的乏味”。现在我们的剧情不乏味了,真的,只是无聊+莫名其妙了。在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开始还在打着拥护政府(将军)旗帜的人,接着便拥护反政府人士了——“反之亦然”。所以不要相信政治上有什么朋友或者敌人,纵使是亲情友情,即便是老婆儿子,都没用。因为这里是政治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个个可以量化为利益指数的符号、道具罢了。
但是这些并不够,因为东军紧接着搬出了更骇人的家伙——天皇。
12月5日,天皇下令剥夺西军诸将的官位。
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大概是东军刚开始“挟将军以令诸侯”时发现不顶用了,便将天皇老子给搬了出来。天皇是日本人民心中的神,他的指令可能使很多武士放弃对主家的支持。别的不说,之前辛辛苦苦、买房买车都舍不得花的钱换来的官职一下被撤消了,难免不会有人产生动摇而放弃斗争。这一下西军会怎么办呢?等下一章吧!
本来已经要写完了的,但又不得不插入一件小事:12月29日,京极家家督京极持清任命家臣、出云国守护代尼子清贞为出云国重镇美保关的代理长官。尼子氏本来是京极家的支脉,同根同源,只是后来改姓了而已。京极家也是拥有多国的守护大家,其根据地在近江国,离中国地区的出云国比较远,便让亲戚尼子家去代理。应仁之乱爆发,出云国附近基本上都降服了西军(毕竟在日本西边),唯有尼子家各个击退了敌军,保持了独立,并夺取了美保关。此地是日本与朝鲜国通商的重要关卡(我没去考证在哪,不过由此可推测大概是一个港口),谁占领了谁就能获得巨额利润(海关贪污)。尼子清贞打败了当地的豪族,取得了这一要地,并获得了主家的承认——而正是从这时起,尼子家拉开了中国地区霸权斗争的帷幕。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9 08:58:23 +0800 CST  
【注】日本官职简介
前面老提到日本的官职,现在觉得有必要正儿八经介绍一下。
详细的我也说不出,简而言之我们要明确,日本的官职分为两个体系,即幕府一个体系,公家一个体系,其区别可能就在于幕府的官职是实权,是职位分类;而公家的官职是荣誉衔,属于品位分类。像征夷大将军、管领、关东管领、守护及守护代之类的就是幕府职位,按道理是掌握实权的行政机关(被架空了除外);而关白、伊豆守(注意后面没有“护”和“护代”几个字)之类的就是公家官职。
幕府的职位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明确的品级制度。而公家则更看重你的地位,所以等级划分明确,共有8个位(品级),每个位分正从两位,四位以下还分上下两级,比如正四位下的参议和从四位上的式部卿。一般你官位高能说明三点:要么是你出身好(比如藤原家),要么是你家有钱(买的),再要么就是你的权力很大(像幕府将军一般生前都是正二位的官职,死后获赠正一位或者从一位官职)。不过有时候你可能有位无品,比如年纪太小的缘故,所以给你一定位阶,但不授官职:这主要是对你血统和地位的肯定。所以有官职一定有品级,有品级则不一定有官职。
有时人们为了表示尊重而在称呼一些有官位的人的时候在对方的姓名里加上他的官名,比如你叫江户川柯南,当了从五位下的民部少辅,别人就可以尊称你为江户川民部少辅柯南,或者江户川民部,用法等同于称呼刘备为刘豫州一般。
我们一般把朝廷(公家)的官职称为“官位”,幕府的官职称谓“役职”,后面还将陆续看到一些职务的出现,这里就暂且打住了。
本章完。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9 09:07:50 +0800 CST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4):1469年
进入1469年的第8天,我们沉痛地收到了一份讣告,原文如下:
室町幕府优秀公务员、原陆奥国梁川市(城)市长(城主)、伊达家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家督)、经久考验的幕府革命斗士伊达持宗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1469年1月8日XX时XX分逝世,享年62岁。
作为一部编年体的书籍,原则上对每个对历史起到一定作用的人物都一律平等,不管他是非常重要还是不太重要。所以这里我们要借机介绍一下伊达家族实业有限公司和日本的东部边疆诸省的有关状况,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日本在古代总共分为66国,相当于省一级行政单位。同时借鉴中国的喊法,有时也称“国”为“州”(不过隋唐以后已经废“州”为“道”了,而“国”则是隋唐以前才存在的对某些诸侯国的称呼,看来日本兄弟们学得有点混乱)。看日本这些国也跟看三国时候的那些州一个感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小的,比如关东管领所辖的安房国,跟天津差不多大;大的如陆奥国和出羽国,雄踞日本本州岛东北,至少有六分之一个日本那么大(不包括北海道岛),而陆奥国更是出羽国的两倍左右,以至于明治维新废藩置县之时,别的国直接转化或者合并为一个县,而陆奥国却要分为5个(相应的出羽国分成了2个),由此可见此国之大(相对)。
陆奥国与出羽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同巴蜀之间一样,所以一般合称两国为“奥羽地区”。如果要理解奥羽地区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完全可以直接参考巴蜀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天下未乱蜀先乱”。由于地域广袤,地形复杂,相对封闭,再加上本地经济自成系统,同时矿产、军马等战略资源丰富(当然不能和澳大利亚一样全部是沙漠),从而使得整个奥羽地区成为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摇篮,中央往往鞭长莫及,只能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与当地豪族进行妥协来进行治理。前面说过,幕府时代管理这两个地方的长官被称为“奥州探题”和“羽州探题”,但严格上说两个职位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关东公方,即镰仓府的创立,使得幕府讲两大探题职位降为守护,从而与其它国守护平级,自此奥州探题便变成了“奥州守”,羽州探题则成为了“羽州守”了。
本来室町幕府此举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让两守护受关东公方的节制,哪知道关东公方本身就是一颗分裂主义的大毒瘤,所以迫使幕府改变对奥羽、特别是挨着关东地区的陆奥国的态度。早在平安时代就有源氏出身的藤原氏(人家自己改的姓)在奥州建立强大的地方政权,并在源平相斗时趁机渔利,甚至直接杀死了旷世奇才源义经。但即便如此,这个大集团最后还是因为家族的矛盾而被镰仓幕府各个击破,使得当地出现了一个个小割据势力,纷纷降服了幕府(显然是装的)。
关东公方的反叛使得陆奥国各大势力迎来了新的春天,而其中最为得意的,莫过于伊达家族。
伊达家原本姓藤原(只是不晓得是哪个藤原),因追随赖朝攻打奥州藤原氏有功而被赏封伊达郡,遂改姓伊达。伊达氏传到第8代的时候(室町幕府时期)开始对外扩张,同当时的奥州探题大崎氏相互斗争并成功地扩大到6郡的规模。而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伊达家成功站对了队伍,找对了组织,拥护幕府反对关东公方,从而得到幕府的嘉奖。到第9代家督伊达政宗时,他不远千里上洛觐见将军足利义满,获得了其支持。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足利义满也不会跑到陆奥去干仗),但政宗的目的已经达到,拿到了对关东开战的牌坊。于是政宗一回去便联合其它几大势力一起发动了3次对关东的战争,效果显著。而其子,即我们这位刚逝世的伊达持宗先生更是贯彻发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于1413年再度进攻关东公方。同时他两次上洛,接受了将军足利义持的赐字,改名“持宗”,并受封“京都样御扶持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官职)。之后伊达氏每任当主几乎都接受了将军的赐字,凭此机会伊达氏从此腾飞了起来。
虽然就努力而言持宗绝对配得上“经久考验的幕府革命斗士”称号,但他的逝世对当时的格局倒没多大影响(隔得太远了),其家族企业也在按部就班地继续奋斗着。但他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人中,会有一个和他爸一个名字的人,成为现代无数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此是后话。
回到主线上来。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11 20:25:17 +0800 CST  
1469年1月,将军足利义政指定足利义尚为家督后继人——折腾了半天东军总算想起来该把战乱的起因问题给解决掉了。不过西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让东军清醒了一件事情(虽然他们一直很清醒):玩政治的,一切皆有可能。
同月,足利义视接受西军拥立,自创西幕府。由于足利义视和义政同父同母,所以两人都完全有资格当将军(再编个什么先皇遗诏之类的就行了)。此举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战争双方名分的问题,因为东西双方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同时既成为了政府军,也成为了反政府武装。
七上八下,乱七八糟。
4月28日,改年号应仁为文明。
日本总共有三种纪年方式。一是从传说中的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算起的纪年,就好像我们中国曾经用过的黄帝纪年法一样;二是用天皇的年号,和我们皇帝的年号一样;最后一种就是西元纪年法,这是明治维新以后才使用的。顺便说一句,应仁这个年号总共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事实上它是从1467年3月5日才开始使用的,之前所用的年号叫做“文正”。所以说应仁之乱开始时的畠山两兄弟的火并是文正年间的事,这里还请读者注意。
与此同时,4月,足利义视也效仿哥哥,下令要求四国九州的将领领兵进京,不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人家认不认你这个“西将军”暂且不说,四国80%都是细川家的领地,九州的地主们还在轰轰烈烈的抢大内家的运动中不亦乐乎,谁还有空来听你调遣?
果然,5月,九州岛的少贰家、大友家便响应了号召——不过不是响应足利义视,而是响应东军,出兵进攻大内家的筑前国;随后东军还邀请日本国最西南的萨摩国的岛津家参战。
乱世出英雄,谁也不会料到,百年之后,当此时还赫赫有名的细川家破败到无人问津之时,上述三家中的后两家将会在九州岛上上演波澜壮阔的三国鼎立的历史剧(第三方还没登场……)。
现在我们要介绍一个日本的专有名词:“一揆”。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一揆”的解释:一揆的本意是指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后来也泛指百姓、土著、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人民对于领主统治的反抗称为“一揆”,在日本十五、十六世纪也是很盛行的,一揆原先的意思是指团结,到後来泛指农民对统治者的反抗,通常在欠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於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专有名词)。
慢慢的,“一揆”衍生出另外三个词,分别是:
①土一揆:指一般的农民起义。
②一向一揆:指佛教一向宗(派别)煽动的起义。
③国一揆:驱逐国主的一揆(这个比较猛)。
之所以要引出这些,是因为这年的9月21日在备中国的新建庄再次爆发了土一揆事件。而事实上早在1428年日本便爆发了正长土一揆,而应仁之乱后的1467年3月27日木津地区也爆发了土一揆。令我羞愧的是,迫于幕府淫威我刻意和谐了上集中有关1468年3月24日延历寺众徒袭击近江坚田一向宗事件的真相,以消除可能因为我对另一个极其极其重要人物的真相的相关报道而造成日本一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好在我回到了文明的现代中国,所以我现在可以在此第二次郑重地介绍日本战国史上的第二位伟大的和尚(第一位是一休大师)——本愿寺莲如先生。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11 20:26:04 +0800 CST  
姓名:本愿寺莲如。
性别:男。
信仰:净土真宗。
职业:和尚(一向宗第8届法主)、反政府武装首领(享有一向一揆的发明专利)。
历史地位:将一向宗信仰普及到大众中;领导并开创了日本N次的一向一揆活动(幕府方面要我说“煽动人民造反”);国际大都市大阪城规划的第一人。
口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自己去参悟)。
日本的和尚也是相当怪的。他们可以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参见一休大师风流笔记),甚至住持之位还可以世袭相传(将领导终身独裁制进行到底)。比如说莲如先生,本是本愿寺7代住持的庶子,后来因为资质聪慧而被指定为继承人(本来应该是嫡长子即位)。当然,废嫡立庶一般都会引起混乱,这次也不例外。更糟糕的是,与此同时,延历寺的势力开始深入,并于1465年烧毁了东山大谷的本愿寺,大肆奸淫掳掠了一番,迫使莲如将本愿寺迁到了近江坚田。所以现在再看1468年3月24日的延历寺徒攻击坚田一向宗是怎么回事就可想而知了。
12世纪末,京都东山大谷僧人、创立净土宗的源空(法然上人)的弟子亲鸾出于对农民贫苦生活的了解,根据净土宗专修念佛的宗旨创立了净土真宗(即大名鼎鼎的一向宗,注意多了一个“真”字),主张一个人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在于佛陀本意。善人能往生,恶人则更能往生,只要依靠佛陀力量就能得救。这种废除了传统宗教修寺、造佛、念经繁冗仪式(一休大师举双手赞成)的思想很快在广大农民中得到传播。
净土真宗•本愿寺(下称一向宗)布道是当时所有佛教宗派中最富系统性和组织性的,他们一般以农村的村为单位,设立“讲”(这个名称太形象了),在“讲”内进行传道,一般以一村为一讲,也有一村数讲、数村一讲,每个讲以数十到数百人为基础不等。日本农民一直就有建立草根性联合组织的传统,过去存在的是以村为单位的“惣(音总)”,农民联合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对地主进行地租之类问题的交涉,有时还会建立自己的武装,甚至会和浪人(没有职业、没有主家的武士)结合。一向宗作为农民之集体信仰,其草根宗教组织“讲”理所当然地取代了“惣”。农民起初还会在“讲”内探讨宗教问题,但逐渐地“讲”便成为了农民讨论实际问题、发泄不满的场所。再逐渐的,农民为谋取权益,开始发动武装的暴动,企图夺取地方政权。一向宗的“讲”组织,成为联合不同村落地方农民的机构,所以一向宗的发展实际起到了便利农民起义的效果。农民这种起义,就是“一向一揆”。
其实当时的本愿寺并不主张农民进行这种暴动,因为这实际上对封建领主公开树敌,不利于自己宗教的生存,同时日本佛教及至当时,仍然在意识形态上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传统,虽然在一向宗中,佛法已被提到空前地位,足以和世俗法律抗衡,甚至超过世俗法律。莲如号召群众保持冷静,但效果不大。一向一揆越演越烈,最终造成震动天下、甚至震动整个东方国家历史(前提是如果能被当时我们的祖先们知道的话)的加贺暴动。
不过时不我待,此时的莲如和本愿寺都还只是在创业阶段徘徊,他也不会预料到本愿寺后面100多年的血泪史。不要着急,因为你急也没用:这,就是历史。
10月15日,山名是丰和另一位西军将领在兵库打败了大内政弘。即便如此,大内政弘家大业大,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于是便加紧了对摄津国的攻势,比起其他地区,富庶的摄津国更为有价值。于是在该年,大内军逐步控制了整个摄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月17日,支持东军的公卿一条政房在福原被杀害(也不学学前面那几位玩跑得快的公卿亲戚,生命诚可贵啊)。
10月,备后国的地主们开始着手镇压当地的土一揆(又是一起)。
11月,另一件轰动的事情发生了。大概是看到幕府的分裂还不过瘾,南朝的遗臣(不知道怎么还没死)居然在于吉野山拥立小仓宫王子为天皇,还有模有样地改元为明应(只是大概也没人理会他)。不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此时距南北朝时代结束(1392年),也确实才78年;室町幕府的衰败,不到100年。
悲剧。
今年是日本历史上最混乱的一年,因为日本人民一下子突然发现自己国家冒出了四个国家元首,即两个大将军、两个天皇(都不知道要向谁效忠了),以及两个年号——双卡双待双蓝牙。那么究竟室町幕府这款超级山寨版的历史手机能玩多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章完。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11 20:26:52 +0800 CST  

楼主:全言

字数:28051

发表时间:2016-05-08 16: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49:15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