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功夫迷,也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稀里哗啦打翻一堆人,至少把欺负自己的那几个好好教训一顿,为此也钻研一阵子,结果肯定也是可想而知的。记得有一年中央五台搞过一个请民间各种门派一起打擂台的节目,名字好像叫什么《武林大会》,场上来的各种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的各门派高手也就是在出场亮相是能看出他是什么门派,真正打起来基本都是狗熊摔跤外加王八拳,最后赢得一般也都是身强力壮的一方。
这个话题不扯远了,回到关羽,关羽至少肯定是一名单挑高手,一般的壮汉应该在关羽面前走不了几个照面,当然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黑社会小规模的火拼里单挑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直可以称霸一方。大家不要小看高出一倍的能力,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就像帕奎奥成为菲律宾的国家英雄,主要就是源于他的单挑能力,他也不可能在擂台上同时面对两个职业选手的挑战。所以说能单挑无敌的话,也当得起全民偶像、国家英雄的称谓。
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单挑能力能起的作用那就是微乎其微的了。看多了演义,会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古代战争靠的就是大将的单挑能力。《三国演义》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那就是两军列开阵型,双方大将在阵前单挑,最后分出胜负,胜的一方大将大刀一挥,掩杀过去,就算是打赢了。如果对方有一员大将是单挑高手,老是单挑不过,那这仗就没法打了,就像华雄汜水关挡住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侯里没有人能单挑得过华雄,于是联军就在汜水关受阻了。
当然这方面《三国演义》还是比较收敛的,书里这样设定就是要引出温酒斩华雄的桥段,来渲染关羽的光辉形象而已。后面的战争描写还是没有搞得那么简单化。而像层次要低一些的演义如《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之类的小说里简直就是单挑决定战争,比如说岳飞众将遇到了单挑高手陆文龙,在军事上就一筹莫展了,要不是王佐自断一臂,策反陆文龙,岳飞这边就不可能打不赢金兵了;《隋唐演义》就更夸张了,大唐江山就是李元霸的无敌金锤打下来的,到后来没人能够制得住李元霸,他师父因为恨他不听话,屡伤同门,用雷劈李元霸,让李元霸用锤砸死了自己。
当然这种情节肯定是瞎编,但是久而久之让人认为古代打仗就是双方大将单挑,古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让人们一直觉得是找一个武力高强的大将很难。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市场的,不信看看天涯的三国贴,大家讨论得最厉害的是谁的武功最高,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一个个都说的头头是道,讨论得也非常热烈。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样写呢?因为战争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就是当事的战场指挥官,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全局,在战后他也要马上总结,因为连他自己也不可能了解战场上的所有细节,甚至于有时候到底胜在哪里,败在哪里也是要战后来仔细分析才能得到结果,而且这种分析出来的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全面的,完全能够说明问题的。就比如说辽沈战役,到底胜在哪里了?简单地演义的分析,那就是因为毛泽东神机妙算,林彪指挥有方,而国民党那边则是一个比一个愚蠢,拿着最好的装备却打了大败仗。但事情真的是那么简单吗?就论坛里找一下,都是众说纷纭,有苏联支援说,有国民党腐败说、有土改说、有国民党山头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听上去都十分有道理,或许这些都是构成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之一,正是这些复杂元素的叠加,才形成了最后战争的结果。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13 10:08:06 +0800 CST  
所以小说家想写清楚战争这件事,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者更喜欢看英雄传奇故事,更喜欢看到一个英雄人物主宰战争的故事。现在最卖座的电影,肯定不会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片子,而是那些拥有非常好视觉效果的个人英雄主义大片。现实已经很残酷很乏味,电影公司就是造梦的工厂,让人们可以沉醉在意淫的世界里,充分满足每个人内心中的英雄情结。这一点是所以人都一样,中国有武侠,有万人敌,国外也有各种英雄,有超人、有钢铁侠、有蜘蛛侠,不同的只是武功变成了基因变异、变成了高科技的盔甲、变成了外星科技。
但真实的战争肯定不是如此,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一定都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取得胜利,人们不惜把人类最恶毒、最卑鄙的方法来用于战争,仅仅依靠单挑来解决问题,未免太儿戏了。
我们现在经常把皇马和巴萨的比赛比作是梅西和c罗之间的对决,但要是真把比赛过程变成是他俩单挑来决定胜负那绝对是不太可能的,真实的战争就更不可能了。刀剑无眼,任何人要害部位挨一刀都会死的,而一个大将的生死有时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是决定性的。在真实的战争中,大将的价值体现在他的指挥、他的组织、他的协调,这才是正规军与乌合之众最大的区别。领军大将必须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能保证军队的有效指挥,一般是不可能去阵前进行危险的单挑活动的。
在《三国志》里,也有过大将在阵前单挑,在郭汜攻打长安城时,吕布曾经单挑过郭汜。《英雄记》记载:“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这也是正史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单挑。当然这次单挑也有它的原因在里面,吕布被围长安,这也是他想出来的不得已的计谋,如果能在阵前直接杀掉郭汜的话,会对打退凉州兵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郭汜这边也是行伍出身,而且西北汉子本来都是好勇斗狠,郭汜不出战也有点丢人,面对的是天下闻名的吕布,郭汜还是有点跃跃欲试的,毕竟能打败吕布的话自己也将威名大振。当然最后单挑的结果并没有对战局产生什么影响,吕布虽然赢了单挑,但依旧被兵败长安,亡命天涯。哲理随便提一下,这一战,记载中吕布使的兵器也是矛,而不是大家熟知的方天画戟。
当然,在前期创业阶段,本身刘关张手底下也就百来十号人的时候,关羽的强大的单挑能力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刘备作为当地一霸,张飞也是土豪,为什么那么看重关羽,大家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肯定不是他俩和关羽对上眼缘了那么简单,估计还是被他的武力所折服。几百人火拼,要是谁拥有关羽这样一个猛人,几个照面就能撂倒一个,那肯定是能大大提高整体的战斗力的。
当然关羽如果只是仅此而已,那也就是保镖护院的料,关羽能成为一代名将,成为刘备团队中唯一被大家承认的名将,更多的是来源于关羽的统帅力,对于军队的管理能力。刘备的团队稍微做大以后,关羽就基本是独立带兵,自管一方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15 17:47:23 +0800 CST  
@qhayjf 5135楼 2015-07-13 10:08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功夫迷,也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稀里哗啦打翻一堆人,至少把欺负自己的那几个好好教训一顿,为此也钻研一阵子,结果肯定也是可想而知的。记得有一年中央五台搞过一个请民间各种门派一起打擂台的节目,名字好像叫什么《武林大会》,场上来的各种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的各门派高手也就是在出场亮相是能看出他是什么门派,真正打起来基本都是狗熊摔跤外加王八拳,最后赢得一般也都是身强力壮的一方。
这个话题不扯远了,回到关羽,关羽至少肯定是一名单挑高手,一般的壮汉应该在关羽面前走不了几个照面,当……
-----------------------------
@西风笋干 2015-07-13 23:25:29
lz关羽写的好像跑题了...
-----------------------------
也不是,关羽作为一名武将,大家首先得把那种演义式的武将形象更新一下,否则不可能讲清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17 09:02:53 +0800 CST  
刘备的创业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关羽也就跟随着刘备颠沛流离,在刘备痛打督邮,弃官不做的时候,在刘备要以几千兵马,到徐州要去面对数十万曹操的虎狼之兵的时候,甚至到海西,饿到吃人的地步,关羽都始终跟随在刘备左右,不离不弃,当然对于关羽来说,他起点太低,这也是属于他自己的艰苦创业。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刘备、关羽以及张飞也上演了一出关于结拜兄弟的神话,桃园结义的一幕正史里并没有记载,但是记载中三人确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是不多见的。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出身低的也不少,但是能够部下恩如兄弟,同床共寝,而且在称帝以后,还能保持这种关系的也就是刘关张而已。当然,到了刘备称帝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可能再保持兄弟之情了,这个我们后文在分析,但我们印象中的他们的兄弟之情是一直保持到死。
这个印象是《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刘备不要江山要兄弟,最后刘备和张飞都死在了为关羽报仇的路上。当然以前我们讲刘备的时候分析过,刘备打东吴也不仅仅是报仇,他有他的战略构想。但这在神话皇权,刻意强调君臣之别的专制社会这简直是另类中的另类。这也是黑社会要拜关羽的原因,因为关羽就是兄弟义气的代表人物。
刘备虽然在不停地失败,甚至于一次次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留给敌人,但是刘备的地位是在不断提高的,从一个小小的安喜尉,到平原令到豫州刺史再到镇东将军,等刘备被吕布打败,投奔曹操时,刘备已经被封为豫州牧,成了省部级的官员,关羽他们的地位也就随着提高了。不过具体关羽的官职如何《三国志》没有提及,这次刘关张都来到了许昌,并且面见了汉献帝,这也应该是关羽和曹操的第一次见面。
在我们的印象中,曹操和关羽之间是基情四射的,曹操对于关羽的喜爱那是没的说,又封官、又送宝马,金钱、美女、衣服随便挑,尽管最后关羽还是离曹操而去,但后来关羽宁可自己回去被砍头,也还是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一马,算是双方都了一段恩情。最后曹操看到了关羽的人头,连惊吓带悲伤,不久就随关羽而去,刘备没有做到和关羽同死,好像曹操反而比刘备还向关羽看齐一些。
但实际上关羽和曹操的第一次交集并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敌意的,《三国演义》里曹操和关羽第一次见面应该是温酒斩华雄,从那时起,关羽就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对关羽的格外喜爱读者们也就不觉得唐突了。但大家都知道,华雄是孙坚干掉的,跟关羽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刘关张是否参加了伐董卓的诸侯大会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是没有的,因为有关他们各自的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关羽在这时干了一件比较猥琐的事,《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里记载:“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於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於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色,自纳之。后先主与公猎,羽欲於猎中杀公。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
这段记载应该是确有其事,因为《蜀记》、《魏氏春秋》都有相关记载,里面讲的是关羽跟着曹操在濮阳攻打吕布,当时吕布手下有一个叫秦宜禄的的人,为吕布出使到张扬那边去请救兵。关羽专门去找曹操说:“自己的妻子没生小孩,希望破城以后能够纳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妾。”估计当初跟吕布一起在徐州的时候,关羽就盯上杜氏了,所以现在有机会了,就直接来找曹操了。估计曹操此时心里应该很不高兴,这仗还没有打胜,关羽你功没有立多少,就来讨赏了,这种事情搁到那个领导都会不高兴的。曹操尽管不高兴,但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也就勉强答应了。后来关羽又找曹操再次强调了这件事,曹操于是也对这位杜氏充满了好奇心,一打败了吕布,马上见了这位传说中的杜氏,曹操一看到杜氏,应该也会赞同关羽的眼光非常不错。曹操好色也是三国里比较有名的,宛城那次为了女色差点把命都丢了,他看到杜氏的美色以后马上就把杜氏归为己有,把答应关羽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从这件事的侧面看出,当时的曹操并不看重关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0 09:24:15 +0800 CST  
@qhayjf 2013-11-27 23:10:43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能够理清楚东汉的政治环境。建国之初,英明神武如刘秀尚不能抑制权贵豪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主豪强的势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东汉末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依附地主的佃农,形成了具有东汉特色的庄园经济,士族豪强拥有了自己的部曲和军队,形成了东汉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东汉的士族集团是非常强大的,基本上是三位一体的,他们是地主豪强、士林学门、官僚集团......
---------------------------
@韩富贵 2015-07-21 11:17:27
楼主,西汉与三国有关吗?
-----------------------------
有呀,士族豪强的社会在西汉就形成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2 09:07:58 +0800 CST  
关羽这边肯定是非常气愤了,所以一度冲动想在围猎时趁乱杀掉曹操,这件事应该是被刘备给压下来了。后来在当阳大败刘备险些丧命时,关羽还在一边忿忿地说,当年要不是你拦着我,我把曹操杀了,那会遭到现在的劫难。当然关羽这也就是一说,他那是要是杀了曹操,他们兄弟三人肯定也是难以活命的。但这也证明了曹、关双方是有积怨的。
顺便说一下可怜的秦宜禄,老婆被抢,最后还被张飞给杀了,乱世其实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没有实力,就只有任人宰割,秦宜禄不够强大,却有一个人人垂涎的老婆,也算得上怀璧其罪了。不过秦宜禄儿子秦朗的结局还不错,曹操很喜欢秦朗还把他收作义子,曹操曾经对宾客说:“世上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秦朗能力一般,但也做到了骁骑将军,而且曾经一度还成为了辅政大臣的人选。
书回正传,从上面一段记载来说,关羽的形象是不怎么高大的,甚至有点猥琐,但我觉得这样的关羽才更像一个真实的人。我们历史上的光辉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完全没有个人欲望,或者说是完全能够克制个人欲望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柳下惠坐怀不乱,这个从现实生活的观点来看柳下惠的生理是不是有点问题。完全放纵个人欲望当然是不好的,对于整个社会也是有害的,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是无可厚非的,以斯密的观点来看,有了这样的欲望,才能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才有前进的动力。
对于凡人关羽来说,关羽这样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个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来说显得就不合适了,所以《三国演义》并没有把这一段编入文中,而且这样的情节加入以后,和紧接着曹操对于关羽强烈的喜爱就会有矛盾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比较清楚了,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曹操为绝后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亲自带兵奇袭徐州,刘备败逃,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
从上面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在刘备这边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关羽守最重要的大城下邳,刘备在小沛协防,结果没想到刘备军队一战即溃,刘备有发挥了他的特长,抛下自己的兄弟、家眷逃之夭夭了。
这下子关羽傻眼了,自己的下邳是肯定守不住了,具体历史上是关羽被攻破城池被擒投降的,还是自己杀出去被擒投降的,还是像《三国演义》那样被围土山,盟三誓,为保护刘备的家眷无奈投降?那也是不得而知了。但事情最终的结局我们是清楚的,那就是关羽投降了曹操。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2 09:33:28 +0800 CST  
关于投降,从中国传统的观念上来说,就是属于人生的污点。古代武将的的最高理想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投降对于任何一位武将来说代表的都是耻辱,无论是哪朝哪代投降这东西都是拿不出手的。但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就成功都把投降这一篇绕过去了,这反而还成为了他的神迹,当然,这不是关羽本人绕过去的,那是后人帮他绕过去的。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谋士程昱设了个计谋,先派投降之兵诳出关羽,再占其城。关羽中计后,已经无家可归,就到了几十路外的土山歇息,被曹操团团围住,关羽几番欲冲下山去,都被曹兵乱箭射回。
关羽正在无可奈何之时,关羽在曹操阵营的旧友张辽上到山来。在多次相劝下,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是保全刘备的家眷,三是但知刘备去向立即辞去。此时曹操求贤心切,认为慢慢的会软化关羽的立场,就答应了关羽的要求,关羽于是率军投降。
当然这个故事正史里并没有记载,这仅仅是老罗在为关羽找的说辞而已,连投降都投降得那么义薄云天。我们根据关羽当时的处境我们就可以得知关羽并没有多少谈判的资本。首先就是曹操并没有那么喜欢他,前面已经分析过,老罗给关羽加了个温酒斩华雄的桥段,让关羽给曹操留下了一个极为光辉的形象,但实际这个情节完全是杜撰的。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就在不久前,还发生了关羽向曹操三番五次地求个女人而曹操不给的事,大家不要觉得是因为曹操太过好色的原因,曹操尽管是好色,但是他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曹操连给他带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张绣都能原谅,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曹操自己霸占杜氏,不给关羽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不值得给,关羽在他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而已。
刘备之所以败得那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亲自出马,而刘备手下这些兵马大多数都是曹操给的缘故,曹操一到,这些人都失去了战心。现在刘备也跑了,关羽有什么能力可以守得住下邳呢?肯定是是守不住的。既然如此,曹操就根本不会费那么大的劲劝降关羽的。
我们再看看关羽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降汉不降曹,这个就是废话,不评价了;第二个条件保全刘备的家眷,这个一般也被认为是关羽降曹最充分的理由。但实际可能并不成立。《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一直是把妻子当做衣服看待的,当然这一段应该也是老罗的创造。我的看法是不管是妻子还是兄弟,危急时刻刘备都是能当衣服扔掉的。就像这次一样,该逃命就逃命,那里管什么妻子、兄弟的。
熟悉刘备的读者应该知道,刘备抛弃老婆孩子逃命那简直是属于他的常态了,丢失老婆,对于刘备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三国志》里关于刘备妻子甘皇后的记载是这样的:“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妄。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这就说明刘备光正室就死了许多次了,如果这次有刘备的儿子也在其中的话,关羽忍辱负重保全大哥的继承人可能还能说得过去,要说单是为了刘备自己都没那么在乎的妻子就投降了实在说不过去。
最后一条一旦知道刘备的消息,就马上可以离开这一条更像是根据结果倒推出来的,或许有或许没有吧,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关羽投降的理由。所以我估计关羽的这种投降和其他的人的投降场景并没有多少分别,曹操围住下邳,关羽手下这些兵都是曹操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跟着关羽在这里拼命吗?所以马上城就被攻破了,关羽兵败被擒。接下来就是大家熟悉的场景,败将被押到堂前,败将立而不跪,力求速死,而这时这边的主公不为所动,反而亲自上来松开绑绳,给他披上自己的锦袍,于是降将感动,就决定投降。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7 09:36:39 +0800 CST  
@qhayjf 5104楼 2015-07-06 22:52
@苏格拉底不是底 2015-07-03 17:35:52
@Wczwcz555 2014-10-19 07:34:30.0
如果关羽镇守荆州时,能坚决贯彻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搞好和东吴的关系。又或者同孙权联姻,那是否孙权不会在背后捅关羽一刀?关羽错就错在太自负,最后为自己的自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和整个王国的国运。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荆州失守的那刻起,也就注定蜀汉的失败,所以说关羽只是名将而不是帅才。
—————————————
二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达到军事顶点,..……
-----------------------------
@历史的小姑娘 2015-07-22 11:01:06
就算孙权不搞偷袭,关羽的北伐也不可能取得胜利,孙权就是一个善长于在魏蜀之间搞投机的人物。易易中天的品三国对他的评价太高
-----------------------------
关羽的理想应该也就是拿下襄樊。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7 15:07:28 +0800 CST  
各种演义里这种场景不断反复出现,而且历史上这一幕也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明末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擒,他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一到,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这说明洪承畴对尘世还有留恋,并没有心如死灰,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劝降的。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其中还有皇太极让自己老婆大玉儿色诱洪承畴的民间段子,当然这个不一定可信,但最后的结果是肯定的,后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当然,满清虽然征服了整个中国,而且也统治了三百多年,但是始终没有征服汉人,所以洪承畴板上钉钉就成为了明末第一汉奸,因为他最后的行为大大伤害了汉人的利益,而且汉人后来还翻了盘,还是那么强势所以洪承畴是肯定翻不了案了。
但是处在三国内战的人并不存在这个负担,因为三国内战时期,也是汉人最为辉煌的时刻,诸侯之间的战争都是属于民族内部矛盾。演义中有句俗话:“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那时候大家找一位自己为之服务的主公,跟现在找工作其实也差不多,哪里更有发展前途就去哪里,所以诸葛亮才会说出“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的话。
当然朝秦暮楚是不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而战败投降那就更为人看不起了,这在人们眼中是失节的行为。那战败以后为什么会投降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就是求生的欲望,说白了就是不想死,在那个年代,如果战败不投降的话那肯定就是死了。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之类的东西,战俘不投降那留着有什么用,那肯定就杀掉了,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的。
关羽兵败被擒,那他面前肯定就是两条路,一是投降,第二就是被杀,没有第三条路可选了,所以关羽要是对于人世还有留恋的话,还认为自己还有远大抱负还没有施展的话,他一定不想死的。但是像关羽这样满脑子春秋大义的人来说,让他屈膝求生是不可能的,其实除了那些对于死亡极度恐惧的人,才会卑躬屈膝地去投降,而大多数人还是要脸的,还是要尊严的。所以一般在成为俘虏以后,一般都抱定了死的决心,除非自己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是不会投降的。
所以对于一个君主想要招降一位俘虏,只要给他够大的面子就可以了,除非两人之间存在血海深仇,无法和解,或者是这位俘虏抱定了必死之心,心如死灰,否则这一招都是百试不爽的。关羽应该是不想死的,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这样就死了实在不甘心,他和曹操也没有解不开的结,最多就是被曹操忽悠了一次,而且曹操现在还代表着汉庭,一切都没有障碍,关键刘备是死是活关羽现在也搞不清楚,如果刘备没有了,自己也得寻找新的主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比曹操更合适的人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7-29 09:20:29 +0800 CST  
所以对于一个君主想要招降一位俘虏,只要给他够大的面子就可以了,除非两人之间存在血海深仇,无法和解,或者是这位俘虏抱定了必死之心,心如死灰,否则这一招都是百试不爽的。关羽应该是不想死的,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这样就死了实在不甘心,他和曹操也没有解不开的结,最多就是被曹操忽悠了一次,而且曹操现在还代表着汉庭,一切都没有障碍,关键刘备是死是活关羽现在也搞不清楚,如果刘备没有了,自己也得寻找新的主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比曹操更合适的人了。
而且前文说过,曹操是一个极其重视人才的人,尽管他可能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看重关羽,但关羽好歹一直是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曹操一定也是会极力争取的。所以根据我的猜测,关羽的投降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曹操给予他了极大的面子,所以关羽就投降了。那些关于关羽为了兄长的家属,忍辱负重的土山盟三誓的细节都是关羽成为偶像后,后人为了洗清他的污点而编造的。
关羽是熟读春秋大义的人,所以等投降以后,估计又有些后悔了,因为不管解释得怎么好,毕竟投降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再加上他和刘备确实是有感情。所以关羽应该在不同场合中表现出了对故主刘备强烈的思念。关羽运气实在不错,因为他遇上的是曹操,前文说过,曹操是一个极其爱才之人,他的诗文《短歌行》里就表现出了他这种强烈的感情,曹操对待关羽其实不仅仅是他对关羽个人的喜爱,而是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对于人才宽广的胸怀,他对于关羽的宽容实际上有着千金买骨的广告效应,对于曹操认定是人才的人,曹操真的是舍不得杀,哪怕是将来成为敌人。
曹操自然也看出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这一切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却反而重加赏赐,想要靠这些来留住他,但关羽并不为曹操的赏赐所动,他现在想的要在怎么能够在曹营立下功劳。
这个不难理解,关羽对于曹操还是有所愧疚的,他也希望能够为他立功,以报答曹操的恩情,更重要的是关羽作为败军之将,可以说在曹营过得是比较窝囊,曹操越对他好,他就会越觉得脸红,更觉得在曹营抬不起头,他需要一次为自己能够正名的战斗。
不久,机会就来了,袁绍派大将颜良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于是派张辽和关羽去解白马之围。在这里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用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方法,先假装在西边延津攻击袁绍,做出要在这里渡黄河的架势,等袁绍这边有回应之后,迅速让张辽、关羽带领轻兵向东往白马奇袭颜良,杀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颜良兵士大乱,关羽这时发现了颜良的麾盖,于是关羽策马杀入颜良的乱军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颜良与马下,并割下颜良的首级,这样袁军主帅阵亡,群龙无首,迅速溃败,白马之围也就解了。
这不是一场非常了不得的胜利,但里面确实也几点是非常了不得的。首先颜良是袁绍阵营中的第一猛将,威震河北,勇冠三军,这一仗直接就干掉了颜良,对于袁绍阵营是非常打击士气的一件事情;其二这位第一猛将还是被关羽直接冲到颜良的万军之中给秒杀的,这真有点“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的味道了,这对于一位武将来说,简直有点神话色彩了。
说实话,关羽能够秒杀颜良,肯定是有运气成分在里面的,颜良被声东击西之计杀了个措手不及,军阵大乱,颜良的指挥部靠后,刚好就是张辽、关羽主攻方向这一面,颜良的运气非常不好,他的位置马上被关羽所发现了,于是关羽偷偷摸上去,趁颜良还在慌乱中,正在思考如何稳住阵脚,指挥军队反攻的时候被闪电一般杀过来的关羽刺与马下。
当然,这不仅仅是运气,关羽在这次刺杀行动中表现出的他超群的马术、一流的身手、坚定的意志,特别他是一往无前、不计生死的勇气。就像马拉多纳在世界杯里连过五人后打进决定胜负的关键球,这也有一定的机缘巧合,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再也没有出现这样超人的表现,但这不影响这成为球王的神迹。这次秒杀颜良,也成为了关羽一生中的神迹。关羽这次行动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如果颜良早一些发现关羽,与关羽缠斗上,周边的袁军一拥而上,关羽是很难幸免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关羽这一次为了洗脱自己的耻辱,争这一口气有多拼。
关羽超群的表现让曹操对关羽刮目相看,这下曹操是真的对关羽格外喜爱,胜利以后,曹操就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亭侯虽然不是顶级侯爵,但也不算小了,刘备在当时也不过就封了个宜城亭侯而已。终关羽一生,一直也就是顶着这个头衔,直到死后才封了个“壮缪侯”,但那已经是属于谥号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2 17:31:53 +0800 CST  
@既关羽何须张飞 2015-07-29 10:50:17
楼主更新了,关爷讲完,该讲东吴了
-----------------------------
写着看吧,还没想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2 21:29:03 +0800 CST  
@我说的你别信 2015-08-03 15:05:17
不是关羽亲自杀的吧?真有万军中斩敌将首级的事情?
-----------------------------
这个确实是有记载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4 11:06:41 +0800 CST  
@快刀客2015 2015-08-04 11:19:37
感谢楼主辛勤的劳动,让我们享受如此丰富的精神食粮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6 11:48:20 +0800 CST  
@尘埃两粒 2015-08-04 14:09:34
楼主给我对三国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前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和人物介绍,是以前看三国文章看不到的,楼主在教人一种思考方式和看待问题的态度,虽然后文有点蓄力不够,楼主继续加油,等待更新!
-----------------------------
后面确实力有不逮,还得有所积累才能写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6 11:50:30 +0800 CST  
到现在关羽心中认为自己已经不欠曹操什么了,于是瞅了个空子,偷偷逃走了,关羽心里应该也有个底线,如果寸功未立,确实也不好意思走,也丢不起那个人那。
这时刘备在袁绍那里,关羽肯定是往袁绍那边跑,所以曹操的手下想去追赶,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制止了大家的行为。这里不得不赞一下曹操的气度,大敌当前,曹操也没有改变自己爱才的原则。
这到了《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在杀颜良、文丑立下战功报答曹操之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单骑匹马,保护二夫人,辗转千里北上寻找刘备,一路上过东岭斩孔秀,过洛阳斩孟阳、韩福,过沂水关斩卞喜,过荥阳斩王植,过滑州黄河渡口斩秦琪,历尽艰辛,终于在古城先后与张飞、刘备相聚。
这段故事,《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也有描写,但情节略有不同,都只有千里走单骑,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平话》写关羽走后,曹操用张辽的计策,先在霸陵桥埋伏军兵,再假装送行敬酒,赠送锦袍,想趁关羽下马受礼时一举抓获,不料关羽并不下马,使曹操之计落空。关羽到冀州见袁绍,不料刘备已和赵云投荆州去了。于是关羽又往南经太行山,过千山万水,终于找到刘备、张飞。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情节与《平话》相似,只是曹操与张辽定了三条计:假装送行,骗关羽下马,让许褚抱住,众将擒之;不成,则敬上一杯酒,酒里下毒药;再不成,则假借送锦袍骗关羽下马。但关羽不下马,递酒不喝,用刀挑袍,三条计都落空。杂剧没有关羽到冀州又经太行山往荆州的情节,而是直接到古城与刘、张相聚。
小说描写的关羽一生中,这段投降的历史没有成为污点,反而成为很值得炫耀的一段经历。历史上,关羽挂印封金,亡归先主,实有其事,但是否如小说描写的那样过五关斩六将,估计就没有了。《三国志先主传》:“曹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一般根据这个记载,认为当时关羽是直接从许都往汝南投奔刘备,路途并不远,更无须经过洛阳、荥阳北渡黄河;历史上也没有被关羽斩掉的六位守将。因此,《演义》写这些情节纯属虚构。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三国志武帝纪》和《资治通鉴》都记载,关羽斩颜良之后,袁绍遣刘备、文丑攻曹,被曹操击破,杀了文丑。尔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逃归刘备。这时的刘备当随袁绍在阳武,关羽当是在曹操击败刘备、文丑一战中知道刘备下落的,既如此,他自许都出发投奔刘备,就应该是北上,而不是南下。《资治通鉴》记袁绍遣刘备将兵往汝南助刘辟一事在7月,而关羽亡归刘备一事系在此前的4月,既如此,关羽也不可能预知3个月后刘备的行踪而预先直接去汝南找他。刘备这一时间奔走不定,先与文丑一起在官渡击曹操,随又往汝南助刘辟攻许,曹仁败刘备于汝南后,刘备又往袁绍处,不久有回到汝南,与袭都合兵,击杀了曹操部将蔡阳。这样,关羽奔刘备,也很可能先辗转北上,扑空后又折而南下,如此往复,千里之远是不为夸张的。
不过过五关斩六将就不太可能了,关羽现在说白了是在逃跑,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妆逃跑,那可能有那么高调,就算是是曹操不跟你计较逃走这件事,那么高调地过关斩将那不是给曹操难堪吗?这种情况下曹操再爱才也得考虑下属的反应,考虑哪些被杀的家属的愤怒。曹操能够不追杀关羽,已经算得上够有气度的了,关羽这不是在挑战曹操的极限吗?
再说了,就关羽一把刀,别说过关斩将,就是围上几十个训练有素的兵士,关羽能全身而退都算非常侥幸了。关羽要是正常人,这一路逃亡之路一定会非常低调的。当然,对于那个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来说,怎么可能化妆成一个客商猥琐地逃跑呢?这不符合应有的光辉形象呀,只有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英雄形象才是关武圣的形象要求。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6 12:01:11 +0800 CST  
@婚前是处男 2015-08-04 12:34:30
万军之中杀主帅的确nb,除非现代狙击手,古代冷兵器几乎不可能
-----------------------------
打乱战时有一定可能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6 19:57:07 +0800 CST  
@天际之雷 2015-08-07 18:06:57
这个平话也是瞎扯,果真埋伏了,关羽单人匹马还要护送女眷,下不下马一样game—over,就象吹赵云的在万军丛中几进几出,一阵箭雨就可射杀了。
-----------------------------
平话本身就是小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8 15:59:27 +0800 CST  
@快刀客2015 2015-08-08 10:28:18
一直追随楼主,非常佩服楼主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包括对中医的看法我和楼主的看法基本都是一直的。
我认为中医不懂解剖学,不知病毒概念和传染学,基本上中医理论等同于玄学。
现在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关于中国 历史 中元朝和清朝的疑问。
本人认为,成吉思汗开创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征服很多民族和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华民族。同样,满清统治中国,也同样是一个外来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征服。这两......
-----------------------------
我的观点是看历史不要陷在历史当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白了大部分的人研究历史的目的不是要还原历史,而是把历史作为一个工具为现实服务的。就像孙中山一开始反清,举的是大汉的民族旗帜,所以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果这时他的手下要写一篇研究元、清的文章,必然是写汉人屈辱的血泪史,好让大家同仇敌忾。但后来孙中山发现满、蒙的力量还是那么强大,于是政策变成了五族共和,那他手下的文人这时再写写元、清的历史的文章,必定是把满、蒙归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吹嘘元、清的丰功伟绩。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8 16:13:35 +0800 CST  
@快刀客2015 2015-08-08 10:28:18
一直追随楼主,非常佩服楼主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包括对中医的看法我和楼主的看法基本都是一直的。
我认为中医不懂解剖学,不知病毒概念和传染学,基本上中医理论等同于玄学。
现在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关于中国 历史 中元朝和清朝的疑问。
本人认为,成吉思汗开创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征服很多民族和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华民族。同样,满清统治中国,也同样是一个外来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征服。这两......
-----------------------------
@qhayjf 2015-08-08 16:13:35
我的观点是看 历史 不要陷在 历史 当中,一切 历史 都是当代史,说白了大部分的人研究 历史 的目的不是要还原 历史 ,而是把 历史 作为一个工具为现实服务的。就像孙中山一开始反清,举的是大汉的民族旗帜,所以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果这时他的手下要写一篇研究元、清的文章,必然是写汉人屈辱的血泪史,好让大家同仇敌忾。但后来孙中山发现满、蒙的力量还是那么强大,于是政......
-----------------------------
前一阵子贾玲因为丑化花木兰的形象而道歉。看到许多专家的观点是这样的,那就是尽管花木兰的形象本身就是虚构的,但是她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而只要成为大家公认的英雄形象,就不容丑化和歪曲。
其实这就是表明一个观点,历史真实性如何是不重要的,只要是大家现在认的,是官方认可的,就算是虚构的人物,谁也不许改动。最终的意思就是历史的真相谁强势就是谁来决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8 17:10:32 +0800 CST  
关羽回到了刘备的身旁,三兄弟又再次团聚。接下来曹操和袁绍的大战就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想法,首先关羽令人崇敬的就是他的忠诚,他对于刘备的忠诚,这个时候刘备还是像无根的草一样四处漂流,从目前的状态来说,还看不到刘备有什么发达的迹象,而曹操那边已经是位居丞相职位,而且大权在握,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么看都是跟着曹操比较有前途。但关羽放弃了荣华富贵、放弃了高官厚禄,历经千辛万苦,又回到了他那个穷困潦倒的刘大哥身边。所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在羡慕刘备,羡慕他能有这么忠心耿耿的的小弟。
忠诚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一些民间故事以及统治阶级的宣传,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忠诚。大家可能不太接受这个观点,老觉得我是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这里就再拿小人之心的来度一下关羽之腹。
对于关羽来说,这还是一个人生理想的问题,也许他有着一个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理。曹操确实是赏识关羽,曹操确实爱才如命,但他对于真正的人才都很喜欢这种爱并不是一对一的。以关羽的能力,真的能够凌驾于曹操的那些武将之上吗?前面已经分析过好多,这时大家就不要再把“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话拿出来说了,从关羽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来看,关羽真的没有太大的优势。
再说曹操和关羽的关系,虽然曹操后来对关羽刮目相看,开始看重他,但那也仅仅是看重而已,曹操阵营中和曹操艰苦创业的将领不少,甚至救过曹操性命的将领也不少,关羽和曹操的关系能超越他们吗?曹操在关羽面前,其实还是高高在上的,怎么可能比得上关羽和刘备同寝公食的关系,关羽在刘备阵营中,一直是无争议的第二人,到了曹操那里,真不知道能排到多少位了。
在曹魏阵营中,真正大权在握的还是曹、夏侯这些亲戚派的手中,例如曹魏大将军一个职位,基本上就是夏侯惇、曹仁、曹真、曹宇、曹爽这样的人。张辽在武将中应该算得上功劳最大的,他与关羽同解白马围,一起烧过乌巢,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曾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逍遥津之战中,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但就这么大的功劳,张辽最终也就是一个位于九卿之下的前将军而已,在曹操死之前也一直是一位亭侯。关羽在曹营,能够超得过张辽吗?至少我认为这样的几率很低。
当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刘、关的个人感情,刘备能够给他带来家一般的感觉,这一点是曹操无法提供的,关羽的投降也是属于无奈,能有机会,他还是希望能够回到刘备身边艰苦创业。
最后说一点大家容易忽视的,那就是曹操马上就要和袁绍决战了,曹操表面上看起来权倾朝野,实际上当时大部分人当时都并不看好曹操能够打败袁绍,甚至认为曹操的覆灭就在眼前。关羽呆在曹营中,是拼死保卫曹操陪葬曹操呢?还是曹操兵败后再投降一次,归到袁绍帐下,这两种选择肯定都不是关羽想要的,所以在这个合适的时间节点,关羽选择了逃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09 16:41:33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