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天际之雷 2015-08-09 22:23:46
是的,这一点的确为大家所忽视,关羽要投奔老大哥,站对队伍——站到胜利的一方^V^
-----------------------------
当然,选择刘备风险也非常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0 09:45:06 +0800 CST  
@nyw655 2015-08-09 22:50:09
@qhayjf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第一次被打赏,好激动,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0 14:09:24 +0800 CST  
@其实也没 2015-08-09 23:40:58
撸主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刘备真的好有个人魅力啊。毕竟关羽选择范围在当时看还有很多啊。刘备当时真的太弱了。
-----------------------------
实际上那个时候的选择还真的不多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0 21:36:32 +0800 CST  
曹操和袁绍的争斗,也使刘备、关羽君臣获得了喘息之机,刘备在刘表那里一呆就呆了七年,关羽也利用这个时间开始训练自己的队伍。平和祥和的岁月对于一般人是幸福的,但对于刘备这样的人是煎熬的,假如曹操一直不南下,刘备可以说看不到一点破局的希望,也许就这样在悲叹中度过自己后半生。不过关羽在这段时间他可没闲着,他训练起一支约五千人的荆州水师,这也成为后来刘备崛起的基础力量,也是后来关羽一支倚重的力量。
后来事情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南下,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逃窜,在长坂坡差点丢命,幸好碰上了关羽的水军,得以逃出生天。接下来就是孙刘联合抗曹,打了一场扭转时局夫人赤壁之战,当然刘备可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一直在后方闲着,刘备也是抗曹的主力,就连最后一直盯着曹操追赶的也是刘备。关羽当时在干啥?估计也是一直鞍前马后跟着刘备厮杀。关羽后来和鲁肃谈判的时候还说过这样的话:“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塊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接下来就是脍炙人口的华容道的故事,甚至于还有关于这个的民间益智游戏。故事说的是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大败于蜀吴联军,战船被烧,“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曹操仓皇逃窜至华容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了华容道口。曹操没有办法,只有动之以情,关公看到曹操的惨状已产生恻隐之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便放走了曹操。“云长回身时,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于是“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关公这种仁具有超乎常人的意义,因为这已不是对主、对兄、对友的仁,而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对敌的仁。正如曹操的谋臣程昱所言:“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正是这番话,促使曹操在华容道以旧情打动了关公,从而脱险。华容释曹最突出地表现了关公的仁义之心。这种为了拯救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舍己为人之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看来,无疑是一种十分高尚的“杀身成仁”的“忘我”境界。因此,华容释曹一事被人们看做是表现关公大仁大义的壮举,千百年来受到称颂。
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杜撰的,这也只是反映出来编撰者对于仁义的看法,所以他才把这样的故事安到了偶像关羽身上,这也是反映出国人的传统的仁义观。当然这种仁义观是极其混乱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就是对己方所有人的残忍,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但敌我双方是明确的,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之上放走一个一个敌人,就来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战友的牺牲。这种由于自我的感情而带来整个集团的损失在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去歌颂的。
这个话题不展开了,接下来刘备集团就趁着赤壁的东风开始迅速扩张,刘备手下的人才也在迅速膨胀,诸葛亮、庞统、法正、黄忠、马超不断地加入,以及像魏延之类原从将领的崛起,关羽的地位似乎在慢慢地弱化。刘备先向荆州南部扩张,然后又慢慢吞并了刘璋的益州。但刘备给关羽的任务就是驻扎在荆州,实际上也就是驻扎在江陵。这个任务当然是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刘备的大本营,但是对于任何一员武将来说,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开疆拓土才是他们的理想,而不是困守在一个城池之中。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2 08:57:17 +0800 CST  
我们一直在说刘关张的兄弟之情。这里首先不得不提一下结拜的事情,结拜古时雅称义结金兰,俗称结义、换帖、拜把子等,这是汉族民间同年人结为兄弟般关系的一种形式。即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姐妹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这是友情的升华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定格,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情之间,其是一种友情升华为亲情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
结拜兄弟到明清时社会上已经比较流行,那时每一个人有几个结拜兄弟应该是家常便饭,中国人的观念里,人最可靠的社会关系是血亲,但进入这会之后,在纷繁复杂的陌生人社会中,人人就往往把某些需要维系的关系通过结拜的形式转化为类血亲,已达到大家的共同信任,已达成长期合作。这种结拜兄弟在民国时达到顶峰,黑白两道都把这个作为维系合作关系的纽带,黑社会自不必说,结拜本身就是进入黑社会的门槛,而政府部门内部同样充斥着结拜兄弟的身影,蒋介石一生中通过不断的结拜来开拓和巩固自己的政权。例如中原大战是,张学良通电拥蒋,蒋介石获得胜利,张学良来到南京,蒋介石就马上和他结拜兄弟。这种结拜形成的利益关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牢靠,亲兄弟在利益面前也会自相残杀,何况是这种名义上的兄弟,当然这至少能有一点道义上的约束和个人上的心理安慰在里面。
我们追溯结拜的源头,一般认为就是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所以后来一般结拜兄弟的举行仪式时都是拜关二爷的。当然到底刘关张之间有没有举行个同生共死的的结拜仪式是不得而知了,估计应该是没有的,这是后人给他们设定的,就像青楼女子给拜管仲为祖师爷一样。
但说回来刘关张之间年轻时候的关系确实是非常不错,三个人如胶似漆,同寝共食。当然想想这个也并不稀奇,作为荷尔蒙过剩的年轻人这样做也是正常的。想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段时期,记得高中班主任会经常这样调侃那些相处得过近的同学,说他们恨不得穿上连裆裤。那个时候,到同学家睡觉,或者大家一起熬个通宵对于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非常过瘾的一件事情。当然等大家长大了,过了而立之年,都有自己的家庭之后,再让大家睡在一起,估计大家都会觉得不适应了。刘、关、张三人当年都是底层的草根出身,身份上没有多少分别,三人又是性格相投,所以三个人处得亲如一家是非常正常的。但慢慢随着大家的成长,随着君臣之别越来越明显,三个人明显是不能保持当初那种如胶似漆的兄弟关系了。在正史里,我们找不到三个人兄弟之情破裂的证据,同样我们也找不到三人仍旧保持兄弟之情的的证据,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到后来他们的关系和一般的君臣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同,到刘备西进入川以后,刘备和关羽就基本连面都没有见过了,直至关羽在荆州兵败身死。
关羽在赤壁之战以后就没有打过什么仗了,《三国演义》里老罗也觉得关羽这段时间的经历实在有点乏善可陈,所以书里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征长沙,收黄忠的段子,里面关羽的行为也是近乎迂腐的仁义,书里关羽就带了500兵马,按常规根本就不可能打下长沙的,而关羽在黄忠马失前蹄的时候却完全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却放走了他。这个段子无疑又是在衬托关羽高大形象的,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那容得这么高冷的仁义,关羽要是这样行事,估计都不知道都死多少遍了,说白了关羽当年杀颜良靠的不就是偷袭,假如关羽觉得这样不光彩,非要来到颜良卫队面前,跟颜良报上姓名,在捉对厮杀,那估计到时史书的记载就是关羽莽撞冲入敌阵,死于乱军之中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7 10:41:53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8-13 07:20:36
不过荆州当时是刘备的唯一根据地
-----------------------------
关羽的地位确实是重要的,但开疆拓土应该是每一个武将的梦想。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7 22:27:10 +0800 CST  
@l6755301z 2015-08-15 13:19:54
值得一看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8 09:28:03 +0800 CST  
@ttworkshop 2015-08-16 12:21:51
终于追到头了,楼主观点新颖,写的不错!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19 09:10:05 +0800 CST  
@西晋鄙夫 2013-12-01 10:28:28
补充一下:宦官并不是简单的奴才,他们的背后有利益集团的影子,特别是汉唐的宦官,他们其实是商贾集团的代言人。汉唐都压抑商贾的政治地位,在正常的政治框架内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必须另寻它路,于是宦官就成了他们最好代言人。宋以后对商贾压制逐渐解除,因此宋以后宦官作恶就大大减小,魏忠贤再厉害,也只是一个家奴,只要皇帝愿意,随时可剁了他。
-----------------------------
确实,同窗共寝应该发生在刘备当平原相之前的事了,刘备那一年刚满三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1 11:35:00 +0800 CST  
@西风笋干 5241楼 2015-08-19 11:11
@天际之雷 5238楼 2015-08-18 18:16
楼主,刘备织鞋的时候已四十多岁了不是年轻人!关张也老大不小了,很奇怪他们居然能同床共寝!
[来自UC浏览器]
-----------------------------
错了吧,赤壁之战208年,赤壁后孙刘蜜月期,刘备娶孙尚香的时候也才50不到
[来自UC浏览器]
----------------------------
@天际之雷 2015-08-20 21:47:49
多谢兄台指证,我记去刘邦(起事)那儿了!汗!查了一下,刘备生于公元161年,黄巾爆发于184年,是年刘备23岁,初识关张。
-----------------------------
确实,同窗共寝应该发生在刘备当平原相之前的事了,刘备那一年刚满三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1 11:35:56 +0800 CST  
@849nana 2015-08-18 23:11:26
楼主毅力可嘉,2年了还在填坑,继续坚持。期待出书的那一天。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1 11:43:34 +0800 CST  
关羽在发动襄阳之战之前一直就没有打什么仗,只有一次差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取得蜀川,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收回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这个就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单刀赴会,不过《三国志》里的《关羽传》并没有记载这件事,反而是记载到了《鲁肃传》里,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关羽和鲁肃两个人的单刀赴会。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带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当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这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这就是历史上的“湘水划界”。孙刘两家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
这是关羽最为接近战争的一次,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打起来。关于刘备借荆州,历史上也是属于一个无头公案,有人说是刘备说话不算数,接了荆州就不还;也有人说了,凭啥荆州是东吴的,从哪方面都说不通呀,荆州从继承人来说也是刘琦的,从道理上来说谁占了就是谁的,怎么都轮不到东吴来做荆州的主人。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一块地盘到底归谁,古往今来就一个答案,那就是关羽部将说的那句话—“有德者居之”,这是冠冕堂皇的说法,翻译一下就是谁的拳头硬就归谁。什么历史传承、什么法理之类的都是苍白无力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曹操大军南下,孙刘联合抗曹,这是刘备、孙权心里肯定都是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们也不敢想能把曹操打得大败,没曾想曹操军中自己发了大瘟疫,曹操损失惨重,自己烧船退兵了。这很像当年抗日战争中日本被美国扔了两个原子弹,日本一看顶不住了,马上就无条件投降了。这一下国共两党都没有做好胜利的准备,于是双方马上开始接收胜利果实的竞赛,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下山摘桃子”。这首先大家比的就是谁动作快,但大家摘完了自己能够够得着的桃子以后,肯定都会觉得自己摘得不够多,接下来的肯定就是火拼了,拳头不够硬的话,那摘再多的桃子都没用,都得连本带利全部吐出来。回到赤壁之战后,明显刘备摘桃子的速度比较快,这下子东吴肯定不干了,自己才是赤壁之战的主力部队,结果最后战争果实大部分被刘备给拿走了。当然赤壁之战到底谁的功劳大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的局面是实力强的东吴没占到多少土地,实力弱小的刘备反而占领了荆州大部。这种事情放在一般情况下,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双方直接开打了,东吴不是强大吗,那就抢回来不就结了。
东吴许多将领应该也是这样想的,但东吴不能打呀,为什么呢?因为曹操虽然败了这一仗,但是实力还是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了孙刘两家的总和。孙刘两家这时候火拼,那不就相当于自己找死吗,东吴应该是能够灭得了刘备,但是肯定实力是要大大受损,曹操趁机打过来,东吴那岂不是危险了。除非东吴能够迅速解决战斗,一战击溃刘备的全部主力部队。但显然东吴那个将领都没有这个把握。鲁肃是一个也整体战略眼光的人,于是他试图来调解双方的矛盾。刘备也是比较知机的人,他马上亲自到东吴见了孙权,先是装可怜,表示现在自己没有立足之地;然后再许下空头支票,就是说等自己扩张了地盘,打下益州以后再考虑把荆州给孙权。孙权一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方案,于是就打消了动干戈的念头,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刘备后来拿下益州,东吴这边肯定是要过来讨要荆州的,但刘备现在已经今非昔比,翅膀硬了,当然更不会给了,想要地盘没门,想打仗,那就来吧。孙权这是那个后悔了,至少当时打刘备可比这时简单多了,所以他后也就一直在责怪鲁肃,当然这还真怪不了鲁肃。理解了这个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后来东吴为什么能够坚决地偷袭关羽,因为那个时候是东吴最好的机会,最后事实证明东吴也基本用最小的代价,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1 11:50:01 +0800 CST  
@李劲555 2015-08-18 07:09:05
早上起来顶一顶
-----------------------------
感谢一贯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1 16:51:38 +0800 CST  
这次湘水划界,刘备由于汉中战事吃紧,还是做了一些让步,东吴看到咄咄逼人,上升势头迅猛的刘备军团,确实没有打胜的把握,于是也就接受了刘备的小小让步,双方罢兵,当然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冲突埋下了伏笔。再回到关羽这里,我觉得关羽本人应该是很想打这一仗的,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到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关羽可以说是在荆州整整呆了十几年,眼看着别人在建功立业,而自己却是虚度光阴,关羽心里应该很不是滋味。
关羽心里更不是滋味的是刘备离他原来越远,先是找到了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后来又与庞统如胶似漆,接着又是对法正言听计从,当然如果说这些是文臣,没有和关羽形成竞争的话。刘备同样提拔了很多武将,有名满天下的外来户马超,有降将中提拔起来的黄忠,也有在自己部曲成长起来的魏延。看着这些人在攻城拔地、建功立业,关羽心里能平衡吗?这就类似于一个公司,创业的时候绝对是第二号人物,但随着公司越办越大,公司老大不断地引进和引进新成员,不管是其他公司挖来的,还是其他大公司混不下去过来的,还有的是提拔上来的小弟,这些人都干得风生水起。这位原来的第二号人物肯定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感觉自己的重要性在团队里越来越低,这时候这个人一般做的就是两件事,首先是发牢骚,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再下来点实的,那就是自己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情,让大家知道自己的重要价值。
关羽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才发生了他对马超以及黄忠的不满,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关羽骄傲自大,性格有缺陷造成的,在我看来这些牢骚并不是针对马超和黄忠本人的,而是对刘备而发的。首先我们看第一段:“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一段说的是关羽听说马超来降,马上就来找刘备要个说法。话说这时候的马超,可算是名满天下,按声望肯定是超过关羽的,所以关羽这时就保持了警惕性,他不能容忍的就是马超后来者居上,一到刘备的团队之中地位就超过自己。诸葛亮回复关羽的这几句话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因为这是并不见得关羽的官职以及爵位就明显高过马超一头,这个属于安慰性的话语,但关羽现在也很难有更进一步的要求了,所以他把诸葛亮的这封回书大示宾客,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在主公眼中,马超也就和张飞并列,和我是不能比的。
如果说这次只是关羽稍稍闹了点情绪的话,接下来的这一次关羽确实是不高兴了。“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这说的是刘备封了汉中王以后,开始大封官职,在军方这边封了前后左右四将军,具体就是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这四将军最多就是排位上的差别,官位上可以说是并列的。随便说一句,蜀汉历史上并没有封过五虎将,封的就是这个四将军。关羽对于这个分封肯定是老大地不高兴,因为自己的地位并没有高出别人一线。张飞和马超和自己并列关羽就已经一肚子火了,现在还提拔上来个黄忠,就更让关羽生气了,所以关羽就把矛头直指黄忠,说自己耻于和黄忠同列,拒绝这个前将军的任命。当然最后在费诗等人的劝服下,关羽还是给了自己的刘大哥留了面子,接受了前将军的官职,但内心中的不满肯定是不能平复的。接下来关羽的心理肯定是你黄忠不就是斩了个夏侯渊,那是因为我没有这个机会,等我有了机会绝对干得比你出色。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4 11:26:23 +0800 CST  
@天际之雷 2015-08-22 10:56:45
主流的一贯说法孙权是守土之主,我是有异议的,从偷袭荆州来看孙权还是想开疆拓土为子孙多挣点家业的,不然从战略上看在曹强的情况下还是要保持孙刘联盟为上策,留块飞地给关羽让他阻挡强敌自己偷偷发展,反正蜀地因地理阻隔也不可能给关羽有力的支持也就不怕他发展壮大,个人认为即使孙权不搞偷袭关羽也不能吃得下曹操,当然虽然“京师震动"但曹操总兵力损失不大。
当然这是事后诸葛,或许当时孙权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
-----------------------------
我觉得蜀国对东吴的威胁更大,长江天险在蜀国面前就没有什么作用,一旦蜀国坐大,首先灭掉的就是东吴,所以东吴必须遏制住蜀国的上升势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4 17:44:25 +0800 CST  
@天际之雷 2015-08-25 11:06:46
蜀国威胁大?从结果上看(也只能如此),二、三千年的 历史 ,在蜀地建立的政权大大小小也有几十个,除了刘邦能出汉中王天下,再无第二人。
顺流而下攻占南京,太平军、北伐军做了一回,但那是以武汉为起点。好象蒙元也干了一回(没看元史)。
-----------------------------
蜀汉可以两面夹击,东吴的水军在荆州水军面前并没有多大优势;后来刘备沿着长江南岸攻打东吴,刚开始打得东吴也是非常狼狈。而东吴和魏国的大仗一直都是在长江北岸打的,魏国一时间还难以对东吴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5 16:56:24 +0800 CST  
@惠安剑客 2015-08-24 12:02:51
笔者的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而不是来自于XX的给予和施舍,话听是不错但我不认同,劳动创是必然可也要有劳动环境啊,而环境跟政府的执政手段和政策是相关联的,如果政府没有好的政策和公正的执政手段,那劳动的付出能得到对等的幸福感吗?
-----------------------------
人类最原始组织政府的本意就是希望大家给政府纳税,而政府能够提供每个人追求幸福的自由、公平的环境,如果这个政府做不到,只能说明它不合格。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7 14:32:36 +0800 CST  
@惠安剑客 2015-08-24 12:02:51
笔者的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而不是来自于XX的给予和施舍,话听是不错但我不认同,劳动创是必然可也要有劳动环境啊,而环境跟政府的执政手段和政策是相关联的,如果政府没有好的政策和公正的执政手段,那劳动的付出能得到对等的幸福感吗?
-----------------------------
@qhayjf 2015-08-27 14:32:36
人类最原始组织政府的本意就是希望大家给政府纳税,而政府能够提供每个人追求幸福的自由、公平的环境,如果这个政府做不到,只能说明它不合格。
-----------------------------
我们的公仆们其实也是清楚这一点的,他们的口号一直都是为人民服务。
想起改革开放以后,新闻里有许多关于农民劳动致富的新闻,里面采访的第一句话必然是感谢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听多了了不禁想,这个意思不就是以前的都是坏政策,抑制了个人的发展。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8 09:32:42 +0800 CST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关羽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襄樊之战,首先我们讨论一下这场战役的起因,这场战究竟是因何而起?是谁发起的?正史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所以也成为了历史的悬案,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关羽主动发起来的,有的说是曹魏方面先发动的进攻,也有的说是刘备的命令,还有的说是诸葛亮的战略,也有的人扯到了《隆中对》,认为这就是《隆中对》中的战略意图,—“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其中关羽出兵就是配合刘备的北伐的。
更有甚者就是阴谋论,他们认为刘备或者诸葛亮察觉到关羽有自立的倾向,怕关羽这边尾大不掉,于是就利用借刀杀人的阴谋,借东吴和曹魏之手,灭掉关羽。这种说法肯定是属于扯淡,蜀汉这时才算刚刚起步,怎么可能就自断一臂,关羽是有点小情绪,但远远还没有到要自立谋反的地步,就关羽手里的这几个郡,离刘表当初控制的地盘还差得远,哪有什么基础能够自立。
要弄清这段事实,我们先来理一下当时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三国志》中以《武帝纪》的时间顺序是最为详实而准确的。我现在就把当时的记载罗列而下:
“二十三年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首先是刘备攻打汉中,曹操这边也没闲着,二十三年秋七月,曹操亲点兵马,准备出兵对抗刘备,九月,曹操已经抵达了长安。与此同时,宛城这边也出事了,宛城的守将侯音造反了,他劫持了太守以及官吏,起兵反曹。从敌人的敌人就是战友的理论来看,侯音的战友肯定就是守在荆州一带的关羽。他的这种反曹行动应该也是看到曹操西线战事不利,觉得有机可乘,从常理上来分析,侯音的反水行动肯定是联络了关羽的。但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关羽对侯音的支持是明显不够的,以至于曹仁这边先防住关羽,那边就开始下手围住了宛城。侯音在宛城抵抗了两个月左右,终于顶不住了,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城破被杀,曹仁甚至挟怨报复,下令屠了宛城。
那这两个月,关羽在干啥呢?从后来关羽表现出来的实力来看,关羽明显是没有出力的,更多是在观望。关羽为什么这样做了,我估计是因为关羽没有接到刘备的指令,他也不敢把这个局部冲突转化为曹魏之间的大战,刘备那边打得已经很吃力,关羽这样贸然加入战团对于蜀国的国力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估计关羽遥看着侯音被杀,心里肯定是窝了一肚子火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28 10:25:09 +0800 CST  
刘备那边的战局接着发生了变化,黄忠阵斩曹魏主将夏侯渊,蜀国逐渐占了优势,曹操不得已亲自与刘备在阵前对峙。这时,刘备似乎已经找到了胜利的钥匙,刘备已经占了地利,只要守住城池,曹操是很难耗得过刘备的,于是双方就开始了消耗战。这时候刘备急需关羽在曹操后面后面给添把火,于是关羽就开始大举进攻曹仁了。
关羽这次进攻,肯定不是属于《隆中对》中的时机一到,北伐中原的战略规划。因为刘备当时的想法也就是拿下汉中而已,以刘备的实力,拿下汉中就已经算空前的胜利了,很难奢望北上长安,大举北伐的。关羽作为配合进攻的副军,更不可能直指中原北伐了。
我猜想关羽对曹仁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是自己擅作主张,关羽在这一带,应该时常都会和曹军有所摩擦,但是一直也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关羽虽然主掌荆州的军政大权,但自作主张向曹魏宣战应该是不可能的。虽然蜀国和魏国一直是敌对国,而且也一直在打仗,但是贸然开辟新的战场将会整个战局产生极大地影响,关羽要是敢不经请示就贸然行动那只能说明他已经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了,关羽不可能这样做,所以关羽才会在侯音叛魏那么好的形式下,选择了隐忍,白白看着机会溜走,看着盟友被杀。
等关羽接到刘备配合攻击的指示以后开始猛攻曹仁,这大概是三、四月份的事了。到了五月曹操终于不想再消耗下去了,放弃了汉中这个鸡肋。而关羽这边打得还不错,曹仁这边已经岌岌可危,快顶不住了。虽然自己协攻的任务已经完成,但眼看自己已经快击败曹仁,关羽也不想前功尽弃,于是并没有结束这次军事行动。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关羽这次是并没有详实的战略规划,因为本来出兵的意义就是配合汉中战役而已,结果没想到战局还比较顺利,于是也不想放弃,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了。正因为如此,在后方缺乏相应的安排和保护,以及后勤组织混乱等问题也就一定会出现,这些东西也最终导致了关羽后来的全盘皆输。
这一年的七月,曹操派出了援兵,曹操对于襄樊一带的地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他把自己能派出来的名将和援军全部派出来,曹操陆续派出了五子良将中的三位来解曹仁之围(剩下的两位乐进已死,张颌到后期才真正绽放光芒)。首先到达的是于禁,于禁这时已经是位列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于禁还带上了立义将军庞德,总领七军,浩浩荡荡,杀向襄樊。这里所谓“七军”指的是什么呢?据《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引胡三省注记载:“太祖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护军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盖以襄阳重镇,故特留重兵以守之。其实这个注解也没有完全说清楚,估计是于禁总领了这七支军队,当然,那些军头是没有跟来的,但至少说明几个问题,这支军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说明曹魏这时几经大战,有点捉襟见肘了;其二那就是于禁这支军队的总人数还是比较可观的,不过具体的数字也就不得而知了;其三就是这支军队虽然多,但是比较散,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有于禁这样的治军高手的管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遇到意外情况的话,这支军队也就比较容易崩溃。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5-08-31 10:12:07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