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群臣都知道刘备的心思,都在千万百计地劝进,难道就没有不同的声音吗?其实也是有的,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向刘备上疏:“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费诗的意思比较明确,当初刘备是号称要匡扶汉室,要除去想篡夺帝位曹操父子,所以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今大敌尚未消灭,却先自立为帝,恐怕众人心中会感到疑惑。当年汉高祖和项羽约定,先攻灭秦国的人可以做王。等到高祖攻陷咸阳,俘获秦王子婴,仍然怀有推让之心不愿称王,刘备你就占领益州这么大一点地方就想自立为帝呢!实在是不应该呀。
这可以看出费诗是一个很没有眼色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十分耿直的人。这几句话句句击中里刘备的软肋,费诗说得话句句在理,但这些情况不就是明摆着的吗?难道诸葛亮等人会不明白吗?因为刘备现在不当皇帝,恐怕也就没有什么机会当皇帝了。费诗还拿出高祖刘邦的例子来压刘备,刘备也无法辩驳。所以刘备也是格外生气,于是马上把费诗贬为永昌郡从事,永昌郡现在大概在云南东川地区,属于十分偏远的地方,所以这次贬官有点类似于流放的意思。后来还有不开眼的人,尚书令刘巴和主簿雍茂一起以领土太小的理由劝刘备缓称帝,刘备确实不好杀戮,但他这次忍不住了,他找了个其它的理由杀了雍茂,刘巴连忙承认错误,才免过了惩罚,这个也明确地表达出了他的态度,谁敢站出来反对,这就是下场,于是在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这个就叫做舆论导向,有些话不在于对不对,而是在于该不该说。1957年5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也可以给共产党和政府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于是各界人士,主要是知识分子们,开始向党和政府表达不满或建议改进。新闻界也跟进,刊出各种声音。这段时期被称为“大鸣大放”。于是许多党派及人士纷纷提出意见,有些对共产党和中共政府批评的言辞十分激烈、尖锐,有些言论甚至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轮流坐庄”、“反对党天下”“一人一票选举权”等论调。结果这些人马上被打成了“右派”,开始了悲惨的改造生涯,从此以后,基本再也就没有人再公开提这些东西了,现在国人也渐渐明白了,这种“一个一票”的”党派轮流坐庄“的西方民主是伪民主,不适合中国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5 22:33:50 +0800 CST  
回复第3508楼,@魏武天下

回复第550楼, @凡云野鹤
北周武帝宇文邕,周世宗柴荣都是在统一进程快完成时病死的,然后被汉族部将夺了权,继而完成统一大业,以致后来建立的隋,宋大一统王朝都是汉族政权。当然汉族不会一直有这么好的运气,最后中国还是被蒙元完全占领。如果他们多活几年,恐怕中国被少数民族完全统治的时间还得大幅提前。
--------------------------
@qhayjf 547楼 2014-01-21 11:34:08
确实,他们几个都是英年早逝,所以也成为佛教徒攻击他们的口实,他们几个,确实可惜了
-----------------------------
太逗了,隋朝是汉族政权?哈哈哈哈
--------------------------

这个没啥好笑的,真要论纯正血统,现在的北方人大部分都不能算汉人,现在一提就汉民族的盛世必提大唐,至少从皇帝来看隋还比唐更纯一些,杨忠是出身白袍军,那可是如假包换的汉人。另不要很轻易地去嘲笑他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6 08:44:54 +0800 CST  
所以群臣也都学乖了,但大家劝了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刘备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说法称帝。最后还是诸葛亮有水平,诸葛亮那几句话表达了好几层的意思。前文我们讨论权利来源的时候,权利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最根源还是来自于利益,人家为什么要跟着你混,还不是因为跟着你混能获得利益,能有高官厚禄,能够封妻荫子。这里诸葛亮举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例子,刘秀势力逐渐扩大后,诸将劝他称帝,刘秀就是不同意。在南平棘(今赵县),耿纯进言说:“大家丢弃亲戚乡里,跟随大王奔走战斗,就是为了攀龙附凤。成功得志。现在功业成就,天人相应,而大王不听大家的劝告,及时正位,我恐怕大家失望,各自离散,大众一散,就难以复合了!”听了耿纯的一番话,很快,刘秀登基称帝,年号建武,并封耿纯为高阳侯。诸葛亮这几句话说得难得的实在,他也告诉刘备,称帝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想称帝,大家同样希望你称帝,这是也是大家的利益所在,千万不要冷了大家的心。
第二层意思也是在让刘备放下心中的顾虑,刘备现在称帝的最让人觉得气不壮的就是占领土太小,十三州仅仅拥有一州,那么小的地盘就称皇帝实在有点不好意思。而且刘备天天骂曹操是奸臣,天天在说匡扶汉室,到头来曹操没称帝,倒是刘备自己当上了皇帝,同样有点说不过去。而诸葛亮举的刘秀的例子就帮刘备彻底解套了,因为诸葛亮举的例子的刘秀,刘秀是谁?那可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前文说过,中国人比较崇古,什么先帝遗昭、祖训之类的是最有杀伤力的,诸葛亮以刘秀做比,谁也不敢再说闲话了。首先刘秀称帝的时候,同样是没有得到天下,当时群雄割据,刘秀也不敢说是最强的一位,但是刘秀为了团队的凝聚力,就先称帝了,刘备此时也可以说是有点类似的。其二,王莽篡位,和现实做比对,也可以把曹丕看作是王莽,刘秀力量强大后,也没有去寻找所谓的皇家嫡系后裔来做皇帝,而是自己以刘姓后裔的身份来自立为帝,以此来重振汉室。这样有了开国先帝类似的例子,刘备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称帝了,原来一直反对的刘巴也不再敢说啥了,忙着去给刘备起草诏书去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6 22:39:52 +0800 CST  
所以说诸葛亮就是有水平,我们常常称赞XXX理论水平搞,我们常常不太明白,诸葛亮就是很好的例子,既知识渊博,又能用得恰到好处。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六日,刘备在成都西北的武担山南麓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估计又有劝谏立功的成分在里面,许靖为司徒。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吴氏为皇后,封儿子刘禅(时年十五岁)为太子,刘禅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太子妃。不久,刘备又立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分别为鲁王和梁王。并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晋升张飞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晋升魏延为镇北将军;国舅吴懿为关中都督。
忙完了称帝的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也该回到现实中来了。于是刘备开始策划为他的好兄弟关羽报仇了。不过此时距离关羽被杀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其中当然是因为称帝耽误了时间,但已说明刘备的伐吴之举,绝对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前面说过《三国演义》也是一个关于异性结拜兄弟的神话,在小说里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越了血缘关系、超越了利益关系、超越了君臣等级。从《三国演义》来看先是关羽为了刘备的家眷,忍辱投降曹操,一得知刘备的消息以后就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难万险回归刘备;而刘备最后也不含糊,要兄弟不要江山,一意孤行,坚持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等的商议规劝,最终全军覆没,气病交加,随自己的兄弟而去了,践行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拜誓言。
当然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演义的可以描写,桃园结义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也不存在过五关斩六将的相关事迹,这些都是小说家的刻意渲染罢了,当然比起那些最后自相残杀的君臣来说,刘、关、张也算是非常有始有终了,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算是非常罕见的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原因。那就是刘备团队一直处于艰苦的创业中,在这种阶段,大部分的创业团队都是非常团结的,刘备最鼎盛时期也不过占了两个州不到的土地,远远谈不上创业成功,而就在处于迅猛的上升期阶段,关羽就死了,他们的阶段还远远到不了平定天下后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时候。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7 19:35:56 +0800 CST  
感谢p110000,上古郡风、天下不肖无双 、Wczwcz555 、nofreefreedom、readtodo、6个猛、执手相看_累眼 、我只有一个ID 、我只有一个ID 、我只有一个ID 、一羽锈箭 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8 22:44:46 +0800 CST  
刘备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为关羽报仇只是他攻打东吴其中的一个原因。前文曾经分析过,任何一件事发生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有主要原因有次要原因,有时具体哪个是主要那个是次要,有时当事人都难以搞得清楚,甚至有时候有人愿意把一些次要的原因拿来作为主要原因来安慰自己。前几天我一个朋友的妻子老喊着要辞职,问原因说是为了孩子,因为太喜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保姆带,想自己来好好教育。当时还想着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不过后来从侧面了解到这位母亲在单位里混得很不如意,所以才动了辞职的念头,当然想自己带孩子肯定也是辞职的原因,但估计这位母亲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败,更愿意相信自己是出于伟大的母爱在放弃自自己的事业。
刘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关羽的死到底在他的心中到底占多大的分量我们肯定是不可能知道的。我个人觉得,刘备的行动也不仅仅是复仇那么简单,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之前,也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的。据《魏书》、《典略》记载,在听说曹操去世的消息后,刘备曾派遣掾属韩冉出使曹魏吊唁,其探听曹魏的虚实,并试图与曹魏结好,为夺回荆州做一个铺垫。这里面有两种说法,曹丕不愿刘备借丧事而求和,下令荆州刺史斩杀了韩冉,断绝了与蜀国的关系;另一说则称,正遇上曹丕废汉自立,遂下诏答复了刘备,刘备接到曹丕的诏书后,也称帝了。但不管怎么样,刘备在这一年半应该是在一直积蓄力量,准备下一场大战。之前蜀国用了倾国之力,与曹操打了三个年头的汉中争夺战,势必要修养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刘备称帝后应该怎么走?以刘备最终的理想来说肯定是能够平定天下,刘备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他得加班加点为他的子孙能打下一份基业,也使自己的帝位看起来更加名副其实一点。刘备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拼搏的一生,这也是他作为乱世枭雄的宿命,以刘备的性格是不会关起门来偏安一隅享福当皇帝的。
现在真正进入了三国的时期,刘备面前的敌人很明确了,不是曹魏那就是东吴了,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刘备应该去进攻谁呢?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来说,刘备的敌人应该是曹魏,刘备应该矢志不渝地北伐。但实际上《隆中对》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始终把东吴设定成了一个可靠的盟友,但实际上是不存来永远的盟友的,蜀、吴双方同样有巨大的利益冲突,而且相互的威胁还更大,刘备就是之前忽视了这个因素才会吃那么大的亏。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8 22:50:33 +0800 CST  
回复第3531楼,@我说的你别信

@qhayjf 2014-10-18 22:44:46
感谢p110000,上古郡风、天下不肖无双 、Wczwcz555 、nofreefreedom、readtodo、6个猛、执手相看_累眼 、我只有一个ID 、我只有一个ID 、我只有一个ID 、一羽锈箭 的支持,再更新一
-----------------------------
楼主法正不死,丞相会不会取代诸葛当丞相

--------------------------
我觉得
应该不会,诸葛亮一直当任的就是萧何的角色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9 00:01:03 +0800 CST  
@最优秀的7号 3513楼 2014-10-16 12:55:48
一年2个人还没写完,你这是要写30年?
-----------------------------
应该是第四个了,你应该是没有看前面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9 19:55:28 +0800 CST  
@qhayjf 668楼 2014-02-14 23:22:48
这个大家不要认为我是在为曹操辩护,试问政治人物中又不残忍的吗?回顾 历史 ,名声最好,大家最为仁慈的恐怕就是我朝的周相了吧,当年顾顺章被捕叛变,周相亲自带领几个革命同志手刃顾的一家老小妇孺十几口,从事件本身来看,这算不算残忍,我们现在可以用为党为国为民来为开脱,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以及集团的生存而对无辜的人展开的杀戮。
当然,曹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内忧,而是外患。公元199年,袁绍终......
-----------------------------
@魏武天下 3533楼 2014-10-19 00:32:02
周没有杀顾顺章家的儿童好吗?
-------------------------
后来在顾家院子里挖出16具尸体,不过确实放过了最小的两个小孩。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9 20:02:46 +0800 CST  
@siceng 3538楼 2014-10-19 15:22:13
支持。另外法正啥时死了?
-----------------------------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9 20:31:39 +0800 CST  
隆中对》中的计划是两路北伐,相互呼应,荆州是刘备完成大业的重中之重的关键一步,但现在荆州已经不属于刘备所有,荆州是刘备的复兴之地,刘备在这里经营了多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刘备在投于刘表之时,其后期的军事势力主要从荆州而起,其手下士兵大多源自于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又得了江南四郡,代领了荆州牧,刘琦的人也就自然归于了刘备,后刘备率军入蜀,率领数万人,其士兵的来源毫无疑问主要就是荆州一地。再之后,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又将兵陆续率领入蜀。也就是说,刘备在蜀中的兵力,相当大的一部分兵力均为荆州人,而非四川人。包括刘备后期提拔任用的文臣武将中,如董和、董允父子,马良,李严等众多重要人物都为荆州人士,其中包括诸葛亮本人在内也是荆州人,刘备也不得不考虑其士气所向,人心所向。因此,伐吴之举顺人心,依战略,是早晚必然之举。如果坐视荆州易主而按兵不动,难免如武二郎所说,“冷了兄弟们的心”,所以,即使是一种姿态,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
再换一个问题的角度,面对两大强敌,刘备也得做仔细的权衡和对比,刘备在北方征战多年,和曹操在战场做过对决,也曾同殿称臣,对曹操的军队和战力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刘备知道,要想在中原打败曹魏的军队,对于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刘备不是才在汉中击败过曹操吗?我觉得刘备的汉中一战赢得也很侥幸,如果夏侯渊对整个战场把握得再全面一些,能够派重兵把守住定军山的话,刘备可能也就凶多吉少了,后来刘备也不是在战场上完全击败了曹操,靠的还是地利和大势。
前面说过地利决定论,南北的差异不仅仅是一条长江的分割,南北方的地形地貌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北方黄河流域大多是平原,水草丰美,适于耕种,所以在农耕时代,这里就成为了华夏大地的经济中心;而南方多山地,水网纵横,耕地相对较少,在汉代长江流域的经济是远远难以和北方黄河流域相比。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19 22:27:47 +0800 CST  
@上古郡风 3549楼 2014-10-20 16:53:32
@qhayjf 3540楼 2014-10-19 20:02:00
@qhayjf 668楼 2014-02-14 23:22:48
这个大家不要认为我是在为曹操辩护,试问政治人物中又不残忍的吗?回顾 历史 ,名声最好,大家最为仁慈的恐怕就是我朝的周相了吧,当年顾顺章被捕叛变,周相亲自带领几个革命同志手刃顾的一家老小妇孺十几口,从事件本身来看,这算不算残忍,我们现在可以用为党为国为民来为开脱,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以及集团的生存而对无......
-----------------------------
其实这件事也许多蹊跷的地方,顾也是中央委员,特科的领导,他的下一任就是康生,他是特务界的传奇人物。他投降后,给中共方面确实带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也不是一心就是愿意为国民党效劳,所以也是只有限地提供信息。但gcd方面却杀了他全家,以至于后来引来顾疯狂的报复,直至抓捕了gcd中央总书记。说是怕顾的家人泄露秘密完全站不住脚,因为真正的核心秘密掌握在顾手里,他的家人知道的东西非常有限。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0 19:38:45 +0800 CST  
@linbi4706 3545楼 2014-10-20 07:57:37
其实打东吴是当时必然的选择,报仇什么的只是幌子,看后来没有荆州后蜀国出岐山毛都捞不到一条就知道没有了荆州根本没有办法对付魏国
-----------------------------
确实,征服东吴的几率可能是30%,但征服曹操的可能基本上没有。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0 19:46:00 +0800 CST  
战争是经济的延续,经济实力往往代表的是军事实力,而那是时代代表经济实力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人口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下以下的数据对比:魏国,景元四年537万 魏国灭亡时1386万;吴国,赤乌五年240万 吴国灭亡时230万;蜀:章武元年90万 蜀国灭亡时94万。再看看几个国家的领土,魏国辖区: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督护府;吴国辖区:扬州 交州 荆州大部;蜀国仅仅拥有益州。所以蜀国月曹魏的经济实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当然事情无绝对,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也不完全是成正比的,那刘备的军事实力是否会有超常的实力吗?
答案肯定是没有的,回到前面地域差异的话题,长江以南军队向北的军事行动是存在有先天性的劣势,古往今来的南北对峙,最后的统一基本都是从北到南的,极少有北伐成功的例子。记忆中仅仅就有过两次,但这两次都是非常规的,首先是朱元璋的北伐,当时蒙古政权对中原地区已经失去了控制,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决战是在他和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的,而不是和蒙古政权的对决;后来蒋介石的北伐已经进入了枪炮时代,没有什么可比性。
北伐的难度高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地理原因,北方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且盛产马匹,在北方平原,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这还不仅仅是在于骑兵的冲击力,主要还是在于骑兵的机动性。步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再强大也没有用,在来去如风的骑兵面前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当然骑兵到了南方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南方山峦叠嶂、水网纵横,所以又回到了以前的话题,这也成了划江而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北方的军队来到南方,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打起仗来也就格外地困难。当然,反过来,南方军队的北伐的情况就更惨了,一队步兵来到北方平原简直就只有被虐的份。刘备的益州缺乏马匹,很难建立起一支能与曹魏抗衡的骑兵队伍,以步兵为主力的蜀军想在中原争夺战中取得优势,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尽管刘备对中原是那么地想念,但是他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北伐的不可行性。
我们来看一下三方的骑兵数量,早年的刘备就像一只不断把玉米扔了掰,掰了再扔的狗熊,刘备的部队也散了聚,聚了又被打散,一直无法积攒起一支很强的部队,更不要奢望什么强骑兵部队了。刘备骑兵部队的真正发展大概是在取得四川之后,刘备取得四川和汉中后,因为汉中位置比较接近羌,胡等游牧民族地区,也能够取得一定的骑兵部队,但数量上应该不是很多,也就是是三四千而已。在夷陵之战时,孙权给曹丕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两三千骑兵,对缺乏骑兵的东吴而言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不过可惜的还没等刘备的骑兵并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夷陵之战就惨败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0 22:31:22 +0800 CST  
东吴方面就更可怜了,本身不产马匹,所以东吴组建骑兵部队的困难要比刘备困难得多。因此东吴对马匹也极为珍视。孙策在授予将领兵的时候往往是:“增某某兵二千,骑五十匹。”从这个比例来看,估计这五十匹马不会单独拿来组成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更大的可能是给当官的骑了。在赤壁之战后,东吴攻击南郡的战斗中,吕蒙曾经设计获得曹仁的军马三百匹,“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取得三百匹军马这样的战果,如果是在北方群雄的交锋中恐怕提都不会提,但是这里却有详细的记录,从中也可体会到东吴对马匹的看重程度。 三国志中不但有孙权委派专人向曹魏买马的记载,甚至还有拿珠宝向魏换取马匹的记录:“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瑇瑁,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东吴的骑兵力量还远远不及刘备。
东吴国力是比蜀国强,但是也强得有限,刘备自信以自己目前得战力还是可以和孙权掰一掰手腕一摆手腕的,胜利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就算是不敢想能迅速灭掉东吴,但是夺回荆州还是可期的。
况且还有关羽的仇也得抱,就算不单单是私人仇恨,也得作出相应的报复行动,否则大家都会认为刘备是好欺负的。在这时魏国对于刘备会不会出兵东吴也做了大讨论,魏国群臣基本都人认为刘备不会出兵,原因就是:“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意思就是蜀国本来就弱小,原来能称得上名将的也就是关羽,现在关羽死了,更不可能兴兵打仗了。唯独刘晔持不同意见,他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刘晔认为刘备越是弱小,他越发要兴兵,这样才能显示出他还是有实力的,否则就更加令人看不起,这就类似与现在朝鲜的穷兵黩武;而且刘备与关羽情同父子,就算是为了这个情分,刘备也是要走这一遭的。
在蜀国这边对于刘备倾全国之力与东吴火拼的行为也是不大家都认可的。诸葛亮首先就不认可,但是他是聪明人,知道刘备难以说服,况且自己还得避嫌,所以他选择了沉默。翊军将军赵云劝谏道:“国家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啊。如果先灭掉曹魏,孙权自然会服从了。如今,曹操虽然死掉了,但其子曹丕却篡汉自立,理应顺应民心,早早占领关中,居于黄河、渭河的上游以讨伐曹魏,关东的忠义之士必然会骑上快马,携带干粮,来迎接我军。不应将曹魏放在一边,去与东吴孙权交战,战争一旦打响,就难以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1 22:51:07 +0800 CST  
@无辽之人 2014-10-21 08:42:23
回复第3557楼, @我说的你别信
说说陵夷之战的具体过程。感谢
--------------------------
这个肯定是要说的,也在研究中。
-----------------------------
@我说的你别信 3562楼 2014-10-21 22:38:37
你是楼主小号?
-----------------------------
是呀,早就暴露了,呵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1 22:52:18 +0800 CST  
@qhayjf 668楼 2014-02-14 23:22:48
这个大家不要认为我是在为曹操辩护,试问政治人物中又不残忍的吗?回顾 历史 ,名声最好,大家最为仁慈的恐怕就是我朝的周相了吧,当年顾顺章被捕叛变,周相亲自带领几个革命同志手刃顾的一家老小妇孺十几口,从事件本身来看,这算不算残忍,我们现在可以用为党为国为民来为开脱,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以及集团的生存而对无辜的人展开的杀戮。
当然,曹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内忧,而是外患。公元199年,袁绍终......
-----------------------------
@魏武天下 3533楼 2014-10-19 00:32:02
周没有杀顾顺章家的儿童好吗?
-------------------------
@qhayjf 3540楼 2014-10-19 20:02:46
后来在顾家院子里挖出16具尸体,不过确实放过了最小的两个小孩。
-----------------------------
@魏武天下 3565楼 2014-10-21 23:40:11
对啊,很欣赏楼主认真的态度,我只是给楼主提个醒,希望能更细心一点,争取别犯这种小错误
-----------------------------
感谢抓虫,呵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2 18:22:11 +0800 CST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赵云的观点十分正确,而且说得大义凛然。但要从实际效果来看,赵云的劝谏是比较失败的,赵云是我小时候偶像,但是从这段话看来,要么是赵云的情商有点低,要么就是他在装。从实际的生活经验来看,以大道理来规劝人是最失败的一种方法,不会有任何效果。如果曹魏是敌人是国贼,那东吴又算什么呢?魏国刘备也想打呀,关键是有本事打得下来吗?现在东吴抄了刘备的老家,杀了刘备的雄兄弟,难道还不是敌人吗?这就类比几家黑社会火拼,结果有一位老大被偷袭抄了家,家人被杀,于是老大要去报仇,结果一个小弟说那些抄家的人算不得敌人,不应该去找他们报仇,这个老大能够听的话那才真是见鬼了。
这里随便说一下规劝人的技巧,后来刘备兵败,诸葛亮曾这样感叹:“法(正)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有法正那样的人劝阻刘备,或许刘备就不会东征伐吴,就算是去了,但如果能有像法正这样的人在身边一同出征,出谋划策,也不至于这样的惨败。这一个层面说明法正的智谋以及刘备对他的看重,实际上法正劝人的技巧也非常高超,话说刘备当年在和曹操激战,有一次战斗不利该退兵了,结果刘备杀得火起,就是不走,众人相劝,刘备正在气头上,谁的话都不听,这时四周箭如雨下,情况比较危急,于是法正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出阵迎箭而上,这回轮到刘备急了,大喊“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也清醒了说道:“孝直,吾与汝俱去。”立刻退走。
当然看在赵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备就没跟他计较说当时,还有上书劝谏的,刘备一概不听,广汉人秦宓上书称根据天象,此次出师一定不利,拿天象来吓人,这个最不吉利了,于是刘备大怒,将其打入大牢,。于是世界清净了,刘备的大军也出发了。
同时刘备让张飞从阆中出兵在江州江州。张飞在演义里就是一位性格莽撞、脾气暴躁的猛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再后来的其他的民间演义中一般都会安置这样一个角色来丰富人物性格,例如李逵、不仅在军事斗争中有勇有谋,更是一位有着艺术才能的武将。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因为张飞敬爱士人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因此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下属,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不幸被刘备言中了,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并将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2 23:04:43 +0800 CST  
回复第3575楼,@醉西方笑残阳

@qhayjf 312楼 2014-01-04 22:50:00
@qhayjf 307楼 2014-01-03 23:06:17
董卓不幸就成为了吕布的垫脚石,吕布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传统的道德观,这种人其实比较适合搞政治,假如吕布最后胜利了,那官方的解释可以是这样的,当时国家混乱,董卓出来力挽狂澜,为大势所趋,当时众心思定,丁原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董卓,逆天而行,所以吕布为了百姓、为了和平,毅然大义灭亲,创造了动乱之后难得的稳定
—————————————————
楼主有木有玩儿过 卧龙吟〒_〒

--------------------------

不是玩网络游戏的年纪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2 23:43:49 +0800 CST  
@qhayjf 19楼 2013-11-28 22:32:19
说到宦官集团,这个团体在 历史 基本上都是臭名昭著的,首先不排除宦官自身残疾心理变态的原因,但仔细分析 历史 会发现宦官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弱势群体。首先,宦官们出身都很卑贱,一般都是赤贫活不下去了才会去净身入宫的(当然,那个时候的宦官也不完全是阉人);其次,而宦官们的工作就是奴仆,因此,尽管有的宦官很有钱有势,但宦官们在社会上总是被歧视的群体,就比如曹操就年轻时,就因为出身而被人看......
-----------------------------
@skyhawk_li 3569楼 2014-10-22 01:14:13
也不尽然,赵高就连同李斯修改遗诏
-----------------------------
李斯是被赵高利诱了,拉下贼船了,估计他心里也不一定看得起赵高。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10-23 09:37:07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